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

时间:2019-05-13 23:4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

第一篇: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

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

第十节 倒刘第二炮(9)

清代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有一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这句名言放在周恩来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周恩来本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他经常却要“装糊涂”。毛泽东也深知周恩来很会“装糊涂”,如果毛泽东用暗语跟周恩来说,周恩来就会装做“听不懂”,把毛泽东的“指示”敷衍过去。所以毛泽东这次一改过去用暗语讲话的含蓄方式,直接用明语跟周恩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1966年3月31日,毛泽东让康生向周恩来传达自己的讲话,几乎就是挑明了说:“我要打倒彭真,你同意不同意?”

这可给周恩来出难题了。如果毛泽东用暗语“提醒”他,周恩来还可以“装糊涂”,这次毛泽东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周恩来也不得不作出一个明确的表态。周恩来在反复再三地考虑了两天之后,于1966年4月2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封信。

周恩来在信中说:“遵照主席指示,提出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旗,彻底批判文史哲方面的反动学术思想,彻底揭露这些学术权威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立场,严格看待这是夺取文化战线上领导权的问题,以利兴无灭资,组织自己队伍,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斗争。并拟按此方针,起草一个中央通知,送主席审阅。同时,指出前送主席审阅的《五人小组报告》(即《二月提纲》)是错误的,拟由书记处召开五人小组扩大会议,邀集上海、北京有关同志加以讨论,或者进行重大修改,或者推翻重写。”

周恩来用这封信,巧妙地回答了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这次讲话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毛泽东在讲话中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这是最危险的。”

对毛泽东的第一个要点,周恩来用了许多含糊其词的大话空话,先捧毛泽东一番,说:“遵照主席指示,高举„„,彻底批判„„,彻底揭露„„,严格看待„„”

字面上看上去,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指示”毕恭毕敬,但去掉大话空话之后,就什么具体内容也没有。毛泽东点出的“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要点,周恩来完全没有提及,也就是说,周恩来不同意“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毛泽东讲话的第二个要点是“发动群众,搞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界革命”。毛泽东在讲话中说:“我们要发动年轻人向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进行斗争,要让学生鸣放,要允许学生造反,年纪小的、学问少的,打倒年纪老的、学问多的。”

对毛泽东的第二个要点,周恩来没有反对搞一场教育界的运动,但对教育界搞运动的方式,周恩来婉言提出了与毛泽东相反的意见,说:“组织自己队伍,打倒反动学术权威。”

周恩来所谓的“组织自己队伍”,意思是说:由中央组织一只自己的队伍来打倒反动学术权威,也就是搞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不是像毛泽东说的那样,发动年轻人起来造反,大闹天宫。

毛泽东讲话的第三个要点,也是最关键的要点,是:“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组要解散。”

对毛泽东的第三个要点,周恩来的信中完全没有提及“解散”的问题,也就是说,周恩来不同意毛泽东提出的“解散中宣部、北京市委和五人小组”。

毛泽东的讲话除了三个要点之外,还有一个最低限度要求,就是推翻《二月提纲》,处分彭真。毛泽东在讲话中说:“《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是非不分,压制群众,包庇坏人,搞这个提纲是错误的。”

最后,周恩来同意了毛泽东的最低限度要求,同意推翻《二月提纲》。周恩来在信中明确表态说:“《二月提纲》是错误的,需要进行重大修改,或者推翻重写。”

虽然周恩来没有直接提到彭真,但周恩来很清楚,一旦承认彭真搞的《二月提纲》是错误的,那么彭真就要为这个错误负责,按照中共的惯例,应该对彭真进行降职处分。所以周恩来同意《二月提纲》是错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同意对彭真进行处分。

不过彭真的错误有多大,要降职到什么程度,还有很大的商议余地。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对刘少奇的一个重大打击,也是周恩来倾向到毛泽东这边的一个重要标志。

1966年4月2日,周恩来终于打破了自己的严格中立,同意了毛泽东的最低限度要求,倾向到毛泽东这边。那么为什么周恩来这么做呢?有人说周恩来这么做是为了“讨好毛泽东”,为了“自保”,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如果周恩来是为了“讨好毛泽东”,他就应该同意毛泽东的三个要求“解散中宣部、北京市委和五人小组。”因为中宣部和北京市委都是刘少奇的人,五人小组中更是没有一个周恩来的人,解散这三个部门,对周恩来来说,是无关痛痒的,甚至还有可能安插一点自己的人进去。

所以,周恩来如果单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或者说为了“自保”的话,他应该同意毛泽东的三个要求,一来可以讨好毛泽东,二来对自己的势力也丝毫没有影响,何乐而不为呢。相反,周恩来没有赞同毛泽东的三个要求,只是同意了毛泽东的最低限度要求,这样的做法,并不让毛泽东很满意,达不到“讨好毛泽东”的目的。这也说明周恩来的做法并不是为了“讨好毛泽东”和“自保”。

从各种迹象来分析,周恩来这么做,是因为他担心,如果他连毛泽东的最低限度要求都不同意的话,害怕毛泽东会干出更加出格的事情,那就是动用军队干预政治,甚至发起“兵变”,那样就太可怕了。为什么周恩来会有这样的担心呢?因为周恩来已经察觉到,毛泽东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对军队进行了非同寻常的部署。毛泽东对军队进行部署的具体细节,现在还没有透露出来,但林彪在1966年5月18日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透露出了这个消息。

林彪在讲话中说:“毛主席最近几个月,调兵遣将,防止反革命政变,军队和公安系统都做了布置。毛主席这几个月就是做这个文章,毛主席为了这件事,多少天没有睡好觉。”

林彪的讲话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讲的,毛泽东“调兵遣将”的真实性应该没问题。林彪说毛泽东“最近几个月调兵遣将”,但没有说明具体是多少个月。按照中国的语法习惯,“几个月”应该在三个月以上。林彪讲话的日子是1966年5月18日,往前推三个月是1966年2月18日,那么毛泽东在2月18日左右,应该就开始“调兵遣将”了。

周恩来给毛泽东写信是时间是1966年4月2日。尽管周恩来在军队里没有任何职务,但周恩来在军队中的消息来源是很多的,军队里的事情,瞒得了刘少奇,但绝对瞒不了周恩来。毛泽东在2月18日左右开始的“调兵遣将”,肯定早就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周恩来一定会倍加关注毛泽东下一步要有什么动作,也一定会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周恩来搞不清毛泽东动用军队想干什么,但他不能不防。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周恩来为什么要在3月12日,突然给刘少奇写信,说:“我拟在河北、北京各地调查、学习一个月。”

周恩来的这封信,让毛泽东看来,也可以理解为:“我周恩来已经脱离北京的刘少奇了,我已经不给刘少奇干了。”这样的信息,有可能打消毛泽东使用武力搞“兵变”的念头。因为只要周恩来不与刘少奇合作,毛泽东就还有不用军队打倒刘少奇的可能。

周恩来离开北京的行动,应该还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他要防范毛泽东真的冒险发起“兵变”,派军队进北京一举占领中南海,逮捕党中央的所有成员。这时候周恩来不在北京的话,就可以避免毛泽东把他和刘少奇“一锅端”,所以周恩来要离开北京到天津去“学习一个月”。

现在毛泽东给周恩来传来了口信,他的目的是要打倒彭真。这让周恩来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放心下来。因为周恩来明白了毛泽东的心思,他搞“调兵遣将”,只不过是为打倒彭真而进行的防范措施。因为北京是彭真一手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号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所以毛泽东要打倒彭真,必须在北京搞一些军事防范,防止彭真“狗急跳墙”。

现在周恩来理解了毛泽东搞军事部署的目的,还不至于是要搞“兵变”,这就让周恩来最担心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因此,周恩来认为,他不得不同意毛泽东的最低限度要求,牺牲彭真来换取毛泽东不要搞“兵变”。在周恩来看来,目前是紧要的关头,这时候为了整个党的利益,整个国家的利益,牺牲彭真也是值得的。

从个人恩怨来说,周恩来对刘少奇和彭真并无好感。1943年延安整风时,刘少奇大批周恩来,据说彭真还建议开除周恩来的党籍。在延安时代,中共白区有刘少奇领导的北方局与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彭真、薄一波等人都是刘少奇北方局系统的。但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把自己变成“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周恩来几乎成为“白区错误路线的代表”,这样刘少奇就把周恩来对白区建设的功劳,全部划到自己名下了,对此周恩来心中不可能没有怨气。

中共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团体,成长为统治中国的巨大政党,毛泽东对中共的功劳无疑是第一位的,而周恩来的功劳应该是第二位,周恩来对中共的贡献远大于刘少奇。让周恩来屈居于刘少奇之下,应该说是很委屈周恩来的,很多人也替周恩来不平,但周恩来还是忍了下来,因为周恩来要“顾全大局”。

再从个人恩怨来说,打倒刘少奇和彭真,对周恩来来说,可以说是出了一口怨气。但周恩来还是要“保”刘少奇和彭真,这也是因为周恩来要“顾全大局”。

周恩来最常说的口头禅是“顾全大局”,周恩来所谓的大局就是“我们这个党和国家”。1975年9月20日,周恩来要进行一次危险性很大的手术,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手术台下来。周恩来在进手术室之前,留下他准备好以防万一的“遗言”,周恩来大声说:“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周恩来在手术前表明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但没有说“忠于毛主席”。可见在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只是“党和人民”,毛泽东不包括在内。

第二篇:附录9:倒杆事故案例(20150327)

附录9 案例一

徐柳线施工倒杆人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徐柳线50#П改造工程。按计划于88年5月26日开工。5月26日上午8点15分。线路检修一班班长郑×办理好工作票接受命令后,全班同志坐汽车到了施工现场。班长郑×同志在汽车上宣读了工作票及工作任务,并分配杨××带赵××、荆××登杆作落导地线工作(落П杆一侧导、地线),其他人员打临时拉线和其他工作。当沿N50—N51导、地线延长方向在50#杆横担两头(南边离水泥杆4.05米,北边离水泥杆2.9M处)挂好钢丝绳套(4分半)。打好两根临时拉线后,18点30分开始落导地线工作。落线顺序是:南边相导线——北边相导线——北边地线——中相导线——南边地线。在落最后的南边地线时,当地线已落下8米~10米位置时,在杆上工作的杨××同志喊了一声“杆子动了”,在杆上工作的赵××同志就顺着横担里面往下下,因腰带未解开下不来,杨××同志就从杆子的东边向西转了半圈。此时绞磨已停止工作,接着杆子倒落地下后弹起来约1米高又落下,杆上工作的杨××、赵××、荆××三位同志随杆摔下,摔伤严重,立即送医院抢救。50#杆倒后,N50-N51之间的导地线横落在京广铁路线上,中断铁路运输2小时30分钟。

倒杆后两根临时拉线套在横梁上的钢丝绳套被拉断。

二、伤亡情况:

倒杆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赵××(男、25岁)因伤势严重,在骨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杨××(男、30岁)、荆××(男、19岁)两同志又立即转入河南医学院。杨××同志脾脏破裂经医院奋力抢救无效于5月26日17点35分死亡;荆××同志左大腿、肋骨、盆骨、下胯骨等处骨折。

三、事故原因:

(一)施工措施不当,没有在内角打临时拉线,是造成这次倒杆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施工到落最后一根南边架空地线时,П杆受到了一侧导、地线与拉线产生向外角(南边)方向一个合力的作用,使杆子失去平衡,П杆向外角侧方向倾倒。

(二)施工中,没有按照“施工说明”打足导、地线临时拉线,(打两根,少打三根)和利用固定拉线地锚挂滑轮落线,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杆子的不稳定因素。

(三)78年电建四处施工时,没有按原设计打内拉和杆埋深度为1.5米要求施工。在交付生产时,取消了内拉,并将埋深减小0.93米。由于当时管理混乱,资料保存不全查不出更改设计原因,给倒杆埋下隐患。

四、暴露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 1.徐柳线升高改造工程,在线路工区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应该引起重视,应有完整的技术与组织措施,又没有审批手续,安全措施也比较简单,显得极不严肃认真。

2.“施工说明”的技术交底是87年12月份进行的,时隔5个多月后才组织施工。应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使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做到心中有数。显得领导不力。

3.这项复杂工程,工区领导本应深入现场与工作班人员共同研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关于打临时拉线,班中曾多次提出想法,说明工人对安全措施并不十分理解,应抓住这个不安全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但在施工中,确无一个领导到现场。

(二)技术管理差:

“施工说明”的拟订,既不严肃,也不认真。在技术比较复杂的转角杆落线的“施工说明”中,没有认真考虑现场的实际条件,也未查阅有关安装施工说明,只凭个人工作经验,按普通直线杆的落线要求,让打导、地线临时拉线,没有考虑打内角临时拉线的稳定措施造成工作严重失误,致使在落最后一根地线时,造成倒杆事故。

(三)检修人员技术素质差。26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班长郑×虽曾提出要打内角临时拉线,但当有人提出异议后,没有认真的进行科学分析,也没有再请示工区,就毫无主意的放弃了正确的意见。一方面暴露出检修人员技术业务水平低,没有真正理解打内角临时拉线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安全思想不牢固,麻痹大意。既然有异议,就应弄清楚,向工区反映情况,直至弄清楚为止。

在落线过程中,利有固定拉线作落线挂地锚,使杆子受外加一个力的作用,也是倒杆的一个外来因素。以上都说明人员技术素质差,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四)执行措施不严。在“施工说明”中,要求导、地线均打临时拉线,但施工中却只在横担两端打了两根拉线。

(五)电建四处在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原设计有内拉线,杆子埋深1.5米。但后来交付生产时,内拉被取消了,杆子埋深变成了0.93米。接收时,也未核对图纸,提出意见。

五、反事故对策:

(一)充实和完善技术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把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一步。

(二)在杆塔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杆塔是否在平衡状态,特别注意转角杆要有内角拉线,以保证电杆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案例二

埋深严重不足,发生倒杆压人命

一、事故简要经过:

2005年9月9日,x县供电局对新报装客户的线路进行放线施工。电杆已经于8月23日由工作负责人兰xx、专职电工厉xx等人竖立完毕。当天任务是5--8号杆耐张段的放线、紧线工作。兰xx为工作负责人,当放完第一根导线,尚未开始紧线时,由于6号杆(10米电杆)埋深严重不足,仅埋0.65米,发生倒杆,在杆上作业的厉xx随杆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主要原因:

(一)电杆埋深未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稳定系数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导致发生倒杆事故。

(二)死者厉x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厉x参与了6号杆的竖立工作,知晓该电杆埋设深度严重不足,仍冒险登杆作业。

(三)管理缺失、不到位。工作负责人兰x缺乏责任心,明知该电杆坑深度不够,不采取加固补强措施,仍组织放线紧线工作。

三、暴露出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对隐蔽工程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二)作业人员风险认知与防范能力缺乏,没有意识到电杆埋深不够登杆作业可能发生倒杆风险。

四、防范措施:

(一)组织进行施工的现场进行勘查,针对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二)立杆过程中出现满足不了电杆埋深要求的地质条件,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履行新的技术措施。

(三)因地质条件所限,新立电杆埋深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加入人自拉线或护墩措施。

(四)加强作业现场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质量隐患。

案例三

关于某备安装公司“8.26”倒杆

事故通报

一、事故经过:

某设备安装公司8月25日至8月26日在10kV郑家D715线、四明D713线双回路线9#-18#杆施工,工作内容:线路移位9档(撤除15米电杆8根;新立15米电杆7根,导线规格LGJ-185)。8月25日进行立撤杆工作,已完成。8月26日进行线路移位放紧线工作,上午6时30分左右进行放线,至上午11时30分左右把原线路导线移至新放线路处,间断休息。

下午13时左右开始进行紧线工作,该耐张杆二根临时拉线固定在两只桩头上(一前一后连接),铁桩又与后面一电杆相连接。13时30分左右上面两根导线已紧好挂上后,开始进行中间两根导线的紧线工作,13时50分左右,当中 间两根导线已紧起,过牵引挂线时(工作负责人回忆),前面一根临时拉线铁桩从底部拔起,导致临时拉线脱出,电杆因受导线拉力,杆根断裂倒杆,杆上两名工作班人员叶XX、赵XX在杆下,马上送人民医院抢救,叶XX 40岁)抢救无效死亡,赵XX 23岁)双腿膝下骨折正在医院医治(无生命危险)。

二、事故原因:

(一)耐张杆紧线处铁桩设置强度不够,对软土场地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是造成本次倒杆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负责人现场施工经验不足,施工中监护不力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案例四

溪洛渡至浙江金华输变电工程

发生抱杆倒塌事故

6日9时10分左右,湖北输变电工程公司在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新建村红旗组实施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溪洛渡至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组织施工过程中,竖立的161号输电铁塔抱杆突然发生倒塌,造成输电铁塔抱杆上作业人员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事发现场组织展开施救工作。经初步调查,事故初步原因为现场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安全措施不当。

案例五

西外环突发意外倒杆断线事故

一交警因公殉职

本网讯 2011年1月7日晚上9时左右,衡阳市西外环路中天新城旁突发一起意外倒杆断线事故。

据了解,倒杆断线的为10kV岳粮线。线路倒杆后,当时一辆由北往南行驶的越野车挂扯了该故障停电线路,致使其与另外一条带电运行的10kV岳华线间隙性接触而放电,而闻讯赶来的一位交警在疏通交通、引导司机离开危险区时,不幸触电受伤。越野车司机和另外一名摩托车司机也同时受伤。

事发后,衡阳电业、公安等部门领导率有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疏散有关围观人员,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同时,一方面拆除故障线路,力早恢复主线路供电;另一方面清除倒落在道路上的断杆断线,尽快恢复车辆通行。经连夜抢修,至凌晨2时左右,基本恢复交通和供电。

但据后来掌握的情况,受伤交警王飞跃因抢救无效而殉职,另二位伤者正在医院治疗中。经电力部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查勘分析,倒杆断线的10kV岳粮线现场电杆有明显的外力破坏痕迹。目前,公安部门正在就事故原因作深入的调查。

案例六

淮北市220千伏线路发生倒杆事故

3月10日14:12分,淮北供电公司所辖的220千伏国高Ⅰ线路158号塔由于该基铁塔的4根拉线中有3根拉线UT线夹被盗,导致拉线完全失去作用,发生倒杆事故。

事故发生后,淮北供电公司立即联系宿州市警方前往侦察,淮北电视台也派赶往现场采访。数十名抢修人员以及相关抢修物资先后到达现场投入抢修。

据初步统计,从2003年5月1日至3月3日,该市共发生设施被盗窃破坏案件52起,发案地点基本都在濉溪县境内,呈现出连续作案和在同一点反复作案的特点,输电线路拉线UT线夹以及农村10千伏线路导线成为被盗的重点。仅元月份以来,UT线夹就发生了10次大规模被盗,被盗UT线夹共219只。针对UT线夹屡遭盗窃破获的严峻形势,淮北供电公司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汇报,并积 极采取了多种措施严加防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犯罪分子仍十分嚣张,如这一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事故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

第三篇:足迹——刘翔作文集锦(9)

足迹——刘翔作文集锦(9)

谁惹的祸?

2016年1月19日 星期四 雨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话说考试,不过是一次学习的检测,可它总被学生们冠上‚害人不浅‛的名声,有许多学生一谈考试就闻之色变,甚至连一些‚三好生‛也不例外。我的这次期末考试,意外地考砸了,究竟是咋惹的祸?

考试分数,代表着名次;然而名次,更代表着家长们的虚荣心。若是考到了第一名,家长自然喜笑颜开;若是考砸了,后果相当于‚世界末日‛,不少孩子都被打得‚皮开肉绽‛,即使是与第一名擦肩而过,也会被家长骂上半天。虚荣心简直能让家长们‚走火入魔‛。

言归正传,来谈一谈我的考试成绩,数学英语还好,就是这语文不太理想。

说起语文,其它都还好,就是阅读这坎儿我过不去,经常被它弄得连连叹息。如阅读考题,在文中找动词,无奈,我竟找错了地方。哎,这个‚送分题‛,竟然也出了差错,连我自己都有点头疼。像这样的低级错误还有一处,比如解释‚戏答‛一词,我似乎没把题看透,竟然填了个‚真挚的回答‛,结果又是一个大‚×‛,我懊悔不已,但无力回天了。

说起数学,我距离满分的‚彼岸‛仅差一步之遥,只因眼睛不吃油,把选择题中的‚商最小‛,看成了‚商最大‛,一个红‚×‛又摆在了这里。我傻眼了,最难的坎我都过去了,却偏偏栽倒在简单的选择题上,我追悔莫及呀!

说起英语听力,我第一个想到听力试题的‚听音选图‛,就因为没有听清楚单词,选错了答案,白白扣掉一分,煞是可惜。不说这倒霉事,我又在笔试试题的‚单项选择‛中扣掉了分,‚幕后黑手‛是把单词给混淆,这一分丢得真‚冤‛呀。更令人心痛的是,‚阅读短文、判断正误‛,其中有一个句子我不知何意,对应的问题只能瞎蒙,可当日运气不佳,那极其宝贵的两分,又一次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这次考试,我的名次明显下降了,相比之前,简直是下滑到了极点。我反思许久,终于悟明白了:全都是因为复习时,做的试卷少之又少,所以无法巩固知识点,难‚逮住‛错误,许多难题也给不了精准答案。总而言之,都是少做了试题给惹的祸!

文明,只差一步!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晴

新的一天拉开了序幕。我披着明媚的阳光,迎着清爽的晨风 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鸟语花香,风景优美,我被公园里的景象给迷住了:婀娜多姿的花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如此妖娆,艳丽而妩媚。那随风摇曳的绿草身上,挂满了新鲜的晨露,仿佛颗颗珍珠,晶莹剔透,在晨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就在这里,我看见了一个极其不雅的行为:许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桶旁;更有甚者,直接随地乱扔。垃圾桶简直空空如也,我的心,也变得十分不愉快。

这时,一男一女两位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同学,也来到了这个肮脏的垃圾桶旁,看见不文明的一幕后,不由得停下脚步,锁紧眉头,叹起气来。看来他们也浑身不自在。

我望了望其他行人,个个都冷漠以待,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似乎忘记常叼嘴边的‚公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话了。还有一些人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们似乎认为清理垃圾纯属浪费时间。

话说那两位同学,他们不约而同地弯下了腰,轻轻地拾起果皮与纸屑。到后来,他俩已是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累了,他们只能蹲在地上,以求暂时的喘息;等缓过气之后,又继续捡拾掉在地上的每一片垃圾。此时,我的心似乎被什么触动了一下,打心眼里佩服起他们来。

垃圾差不多快清理完了,那位男生似乎想起了什么,停下手中拾垃圾的活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崭新的白纸与一支笔,静静地趴在地上,冥思苦想了一会,接着又奋笔疾书。看得出,他最想表达最真挚的话语。

一会儿,肮脏的垃圾桶焕然一新。这时,女生已大汗淋漓,男生额头上也冒了汗,可他们的脸上仍挂着灿烂的笑容。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

再过了一会,只见那位男生站了起来,似乎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杰作‛,把纸贴在垃圾桶的正面,垃圾桶从此有了一张‚新面孔‛,上面写下了两位孩子发自内心的话——文明,只差一步!

一道暖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自豪……

‚帮凶‛还是‚克星‛?

2017年1月25 日 星期三 阴

话说雾霾,不过是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烟尘所导致的浑浊现象,可它简直成了俗话里的‚过街老鼠‛,人人都要喊打。如今,世界被雾霾主宰,对此,你我有何感想呢? 雾霾难道不是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吗?看!因为雾霾,高速路上出现车祸的几率大大增加。知道吗?那是因为雾霾,让司机的视线变得‚短浅‛,能见度少于50米的雾霾天,完全看不清前方的路,因此,车祸的发生难以避免。

瞧!因为雾霾,医院里的呼吸道病人急剧增多,他们躺在病床上呻吟时,怎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大街上,吸入过多的致病菌所致的呢?因为雾霾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毒物质达二十多种,包括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如此可怕的雾霾,使车祸与呼吸道病人急剧增多,它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怎能坐以待毙?

雾霾的‚帮凶‛是否有你?雾霾变浓部分原因是汽车排放大量尾气。如今有车的人日益增多,马路上、人行道上弥漫着汽车尾气,尾气一天天地集聚,雾霾怎能不泛滥成灾?许多人已经成为了雾霾的‚忠实帮凶‛,天天制造尾气,使雾霾变浓变重。如果我们少开一些汽车,多骑自行车,多行一段路,雾霾将离我们远去。用绿色演绎世界,让健康诠释生活,雾霾将会知难而退,不再肆虐人间。

当你燃放烟花享受快乐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在无意中制造雾霾?每当佳节来临之时,放烟花的人多得数不胜数,硝烟弥漫,烟尘滚滚,成为雾霾的高峰期。一些中小城市,在庆佳节、迎新春之时,烟花爆竹哪一样能少?因为这样,那里才成为雾霾的‚重灾区‛。如果人们能提高防范雾霾意识,少燃放烟花,那么世界就会多一份绿色,地球妈妈也会少受一份痛苦。

面对雾霾,我们怎能沉默?天天在雾霾笼罩下的地球上生活的我们,眼看着雾霾‚魔头‛在世界各地作恶,我们怎能无动于衷!防范雾霾,要从点滴做起:出门在外,少开汽车;各地游玩,免吃烧烤;欢庆佳节,少燃烟花。之所以要这样,就是因为敢当雾霾的‚克星‛。

当雾霾肆虐世界之时,是做雾霾的‚帮凶‛,还是做它的‚克星‛呢?我想你应该会有一个明智的选择。

春节里的‚你我他‛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阴

亲情融融的春节,大家是不是一心一意想着回家团圆?

春节里,常年难以见到儿女的孤独老人,你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盼望儿女回家过年。就说身边张阿姨家的老人,儿女常年不回家,一声不吭撇下老人,跑到遥远的地方去打工。

老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当得知张阿姨今年又不回家,黯然神伤,失望写在脸上,他望着天空极度叹息。不知道漂泊他乡的游子,是否明白老人的心愿呢? 每当听见敲门声,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仿佛中了百万大奖似的,什么也顾不上,匆匆跑到楼下,发现来者不是所期待的人,脸上的欢乐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留下落寞的眼神,不禁让人心生怜悯。

一天,一辆炫车停在老人家门口,汽车鸣起了喇叭,老人以为是谁:‚谁嘞?‛当车门打开,老人喜出望外,车里走出的竟然是张阿姨!原来张阿姨之前哄着老人,是想给她一个意外惊喜!父女重逢,其情其景极为感人!

寒假里,天天为作业劳累奔波的学生们,我们有何打算?无庸赘述,巴不得早点写完作业,轻松拜年。就以我自己为例,除夕前夜凌晨,我在房间里整天写着作业,笔尖飞快地在作文本上流畅地滑动着。以前的我,这个时候早已昏昏欲睡,上眼皮不接下眼皮,或许早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为何要这么做?答案只有一个:提前做完作业,安心过个好年。

除夕那天,没有了作业,没有了烦恼,简直是爽爆了。看着电视,吃着零食,过着奢侈般的生活。春节,我们串家走户拜年,曾经无休止的作业烦恼,早已弃之脑外,久违的快乐涌上心头。那天,我‚玩‛字当先,别提有多嗨了。

春节里,阔别亲人多年的游子,他们有何打算呢?毋庸臵疑,是回家团圆。瞧,隔壁的王叔叔,住在这里快五年了,他不是本地人,因为工作原因漂泊他乡,拼了命似的赚钱,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尽管如此,可工作仍不起色,更令他叹息的是,老板工资越发越少,王叔叔差不多付不起昂贵的房租与伙食费了。

邻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们都明白,不回家团圆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为此,大家轮流邀请王叔叔来家里吃饭,还凑合着给他儿子封了个大红包。

王叔叔看见大家为自己真诚奉献,倍受感动,因为他终于有了钱回家过年。临走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太好了,我能回家了!‛这话能够充分表达游子回家的迫切愿望,与家人团聚的欣喜之情。

春节像一部韵味悠长的人生大戏,戏中有你、有我、有他,大家都在演绎着最真实的自已,这戏亲情融融,回味无穷!

‚汉字大斗法‛

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阴

汉字们一时心血来潮,准备在‚汉字大会堂‛举办一场大聚会,那场景可热闹着呢!

那天晚上,汉字陆续进入会堂,大家有说有笑的,别有一番风趣,那场景和谐得很呢!突然,会台上的一抹灯光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一会儿,会场里所有的灯光亮了起来,紧接着,主持人从后台闪亮登场。‚大家晚上好!‛主持人清了清嗓子,‚这次聚会,我们就玩‘冤家对对碰’,所谓‘冤家对对碰’,就是汉字里的‚兄弟姐妹‛,彼此‘嘲笑’对方,但不要太过火呦!‛ 话音刚落,‚日曰兄弟‛被主持人选中,登上了会台,刚开始,他俩还有点不好意思,一副胆怯怯的样子。后来,胆子逐渐放开了,慢慢进入了角色,后来的表现简直嗨了。‚日‛先嘲笑起‚曰‛来:‚呦!几天不见,你只长横不长竖呀,回家后,看妈妈怎么收拾你!‛‚曰‛反驳着:‚说我呢,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穷得身无分文,连饭也吃不上?你看你这么瘦,再瘦下去,岂不成了根‘火柴棍儿’了吗?‛ ‚日‛有些招架不住,辩解道:‚我是在减肥!‛‚切!怎么可能?‛‚曰‛反问着,似笑非笑,那样子让人琢磨不透。后来,‚日‛与‚曰‛争得面红耳赤,直到主持人说:停!他们才肯罢休。

接着,‚丘兵姐妹‛自告奋勇,登台‚献丑‛了。‚兵‛先对‚丘‛讽刺道:‚你是不是踩上了地雷,两脚炸没了?‛‚亏你还是兵!‛‚丘‛不甘示弱,‚丫开脚,随地大小便,真不害臊!‛话音刚落,引起哄堂大笑。‚兵‛脸红了,恼羞成怒:‚你的脚都没了,还在这里耍什么威风,小心摔跤哟!‛没想到,‚丘‛真的摔了一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后来,‚天‛嘲笑‚关‛长了一对角;‚电‛讽刺‚曳‛被绳子绊住了脚;‚王‛挖苦‚皇‛,当上皇上没几天,就长出白头发了?

……

聚会过后,主持人要求汉字们,为今天的‚斗法‛互相道歉,汉字家族的子孙们,纷纷按照主持人说的去做。顿时,浓浓的火药味烟消云散,汉字家族又恢复了往日里的安宁与和谐。

游子,不能回家!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雨

众多漂泊他乡的游子当中,有少数群体,即使他们想家想得走火入魔,仍无法了结心愿。因为他们背负着使命,不得不去履行职责,换来诸多游子的回家团聚。

解放军的不能回家,让大多数游子有家可回。解放军守卫边疆,保卫国家,阻止敌人入侵的步伐。他们时常不能回家,往往一年半载难以见到家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一片忠心。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如果没有解放军为祖国站岗放哨,也许八国联军再次入侵,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再次重演,名胜古迹将化为乌有,无数温馨的家庭将毁于一旦!没有解放军做坚强后盾,哪有完整的国土,哪有完整的家? 交通工人们的不能回家,让大多数游子有家能回。交通工人为了游子的归来不停地忙碌,从祖国之西到祖国之东,从大江之南到大江之北,祖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每当春节来临之时,他们睡不好吃不饱,为了大多数游子的顺利回家,他们一年四季奔波在旅途中,累得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却没有人打退堂鼓,他们为了大多数游子的团圆,不能回家。

人民警察的不能回家,让大多数游子有家平安回。交警天天在维护交通秩序,越是假期越是忙碌,他们疏通道路、指挥通行、处理交通事故。刑警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夜战斗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战场‛上。

假若没有警察的艰辛付出,天下岂不大乱?道路堵车,车祸频发,犯罪猖狂,社会缺乏安全保障。可以说,是警察的坚守,才有了社会的长治久安,才有了人们的安居乐业。警察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回家!

同为游子,有的人注定不能回家,人们需要他们坚守岗位,用他们的尽职尽责换来更多游子的归乡团圆!

鸭有几条腿?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记得那次,我去姑姑家做客,餐桌上,竟闹出了‚鸭有几条腿‛的笑话。

姑姑特好客,我每次去她都会特意煮一个大鸭腿,那滋味让人回味无穷。这次,我又来做客了,不知道姑姑会给我怎样的惊喜?

看见一盘盘被端上餐的菜,我眼睛一亮,哇!有鸭腿!我连连叫好。看着那美味可口的鸭腿,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午餐时刻,还没坐稳,我就伸手‚抢‛大鸭腿。无奈,‚手到用时方恨短‛,脚一滑,不仅没抢到鸭腿,还摔了个‚四脚朝天‛,顿时,哄堂大笑。

突如其来的窘迫,让我既害羞又想极力掩饰,表现出很不自然的神情。过了一会儿,我嘴馋得不行,准备再次‚出击‛。我刚想去夹鸭腿,却被人抢去,会是谁呢?我的目光顺着筷子往上移,竟然是姑姑,她把鸭腿夹给了表妹。

没了鸭腿,我垂头丧气,突然间又发现鸭碗中凭空有了一只鸭腿!正当我喜出望外之时,姑姑将鸭腿夹到我的碗里。吃着香喷喷的鸭腿,我的心情舒畅极了。

鸭腿在我的‚狼吞虎咽‛之下,很快就‚人间蒸发‛了,望着鸭碗,我多么期望:天掉馅饼,再赐一只鸭腿,那该有多好啊!可惜,鸭的两只腿,早被我和表妹‚消灭‛了。无奈的我,继续用筷子飞快地翻转着鸭碗,寻找着鸭肉。突然,冒出了个‚奇迹‛。

瞧!我翻到了什么?两只‚鸭腿‛!高兴之余,我不免有些疑惑: 鸭不是只有两条腿吗?这多出来的‚鸭腿‛,是从何而来的呢?鸭到底有几条腿?

奇了怪了,鸭难道有四条腿?不对!以前所吃过的鸭,咋少了两条腿?难道是妈妈故意‚整‛我,目的是不想让我多吃腿?肯定如此!吃完饭后,我找妈妈评理:‚为什么不让我吃腿?‛

这话一出,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妈妈后,她竟然哈哈大笑,这‚诡异‛的一笑,使我更加疑惑不解。后来,妈妈笑着回答:‚这哪里是什么鸭腿呀,不过是大鸭翅!‛我反驳道:‚不可能,鸭翅不可能那么大!‛妈妈接着解释,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姑姑知道我喜欢吃腿,不仅剁了两只鸭腿,还特意把鸭翅剁得跟腿一般大,所谓多出来的‚鸭腿‛,也就‚应运而生‛了。

鸭有几条腿?每当我想起这事,就不禁感叹:这笑话闹得真大呀!

‚词语国‛里的纠纷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在富饶、美丽的‚词语国‛里,住着丰富多彩的词语,其中声势最大的,要数词语‚三巨头‛了,他们是‚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三巨头‛时常讨论谁对文章的贡献最大,瞧!他们又争论上了。

‚名词‛一上来就气势汹汹:‚在‘词语国’里,我们是最受欢迎的,大家都说我们对文章的贡献最大,无人不称赞着我们。我们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楚,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有了我们,事物就有了名称,文理才能够清晰‛。

‚切!怎么可能?‛‚动词‛的语气中带有几分不屑,‚若是没有了我们动词,文章便没有了动作,人物独一无二的性格就表现不出来,文章的生动性也会大打折扣,给读者的感觉是干巴巴的。你说,我们能少吗?‛

‚形容词‛听后,也不甘示弱:‚我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我们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活跃、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表现事物的特点与形象。总而言之,我们必不可少!‛

‚我们对文章的贡献最大!‛‚我们必不可少!‛‚你们说的都不对!‛……

他们谁都不肯示弱,争吵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没想到,激烈的争吵并没有结果,他们妥协之后达成了‚协议‛:不依靠对方,仅凭自已写一篇文章。

‚名词‛的文章稀奇古怪,什么‚一天、马路上、一分钱、警察、好孩子‛,晕倒!还有一句更为古怪,‚街上站牌、公交车、扒手失败、监狱‛。呵呵,这是‚神马‛?

这还不算什么,再看看‚动词‛的文章,让人大跌眼镜:‚登山、遇险、求助、生火、被发现、救援、逃生‛,更‚绝‛的是:‚准备、赛跑、拼尽全力、获奖、欢呼、称赞、加紧练习‛。哈哈,这是‚获奖七部曲‛吗?太逗了!

而‚形容词‛呢,简直是‚一绝‛!不信?你瞧!‚美丽大方、慈祥、善良、和蔼‛,这是在描写什么呀?真无语!再看看这个,‚精致、美观、华丽、优雅、书香气‛,这也许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看不懂!

一位语言学家看见这一幕,又急又气、严肃且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能这样,文章是不能分出谁的贡献大小来,你们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密切合作,才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来‛。词语们听后,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谁是‚惹祸精‛?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没完没了的作业,总是给我惹祸,瞧!这次可把我害惨了!

那次,我在家里睡懒觉,睡得可香了。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有人推了我一把,‚砰--‛的一声,竟摔倒在床下。

啊!好疼!我下意识的揉了揉肩,正准备上床酣睡,无意间看到了闹钟。

What?九点半了!以前要是在这时候,估计早吃完早餐写作业了,可如今……一想起爸爸妈妈那恐怖吓人的面孔,我就不寒而栗。真希望他俩不在家!

不幸中的万幸,爸妈的确不在家。我赶紧吃完早餐写作业,不知是害怕爸妈搞突然袭击,还是有神攻相助?很快就写完一半作业了。

突然,一阵熟悉的钥匙声传入耳中,莫非是爸爸回来了?

果不其然。爸爸刚开门,我就摆好了作业等他检查。他看后,皱起了眉头,用命令式的口吻:‚看看这字写得有多糟糕,必须重写!‛‚可……‛我还没说完,作业就被爸爸撕成了碎片。哎!这个小时又白费了。

爸爸临走时,还警告我:‚半个小时得写完作业,才会带你去姑姑家做客,否则你只能待在家里‛,晕倒,半小时?最起码也要四十分钟!

可抗议无效,此时的我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作业又难又多,半小时写完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无奈,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写,拼了命似的往前赶,笔尖飞快地滑动着,不一会儿,就写完了一大半。

哈哈,照这个速度,再有二十分钟就能写完。我正暗暗窃喜之时,突然肚子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看样子是不可能上姑姑家了,我沮丧地向卫生间走去。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不错,就这么办!

我拿着作业本,一边上厕所一边做作业,不一会儿,布臵的作业完成了。当我冲出卫生间之时,却发现爸妈已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们以为我还没写完作业,就‚丢弃‛了我,自己去了姑姑家。我懊悔不已,但无力回天,谁叫我躲在卫生间做作业呢?

哎!这可把我害惨了,要怪就怪作业这个‚惹祸精‛!

第四篇:9纪念刘和珍君

9《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回目录

9《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4.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以上预习力争在20分钟内完成)。

三、研习新课。

1.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⑦热情讴歌赞颂。

2.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勺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3.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教师先联系课文开头写刘和珍的内容“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然而”是一个重转,强调“销行寥落”中她“预定全年”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需要勇气。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分析第三部分第2段的内容:“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此校长是杨荫榆,是依附于军阀政府势力镇压学生运动的罪魁祸首,刘和珍勇于反抗,表现了她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我”见面,“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4.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然后重点抓住第四部分“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瀑徒’”这两句;在第五部分重点抓住“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和第3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意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暴行,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四、小结。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2.阅读第六、七两部分内容,探讨其深刻含义。

第二教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

明确:①第六部分,作者用“煤”作比喻,是从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全面评价“三·一八”事件的——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为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②作者运用陶潜诗句的理解: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集体阅读第七部分的内容,重点讨论第2段的第2句话。明确:这是个单句,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作者通过这一单句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教者在充满激情的朗诵后,明确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文章是写完了,然而,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作结,请同学们背诵文章的第一部分,考虑与开头一部分中哪句话相呼应。明确答案:“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三、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③“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明确:“中国人”泛指中国人。“向来”、“不惮”、“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的执着和自信。

四、总结。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板书:感情线索:悲、愤、激励。

五、布置作业。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依次正确的一组为: 桀骜 赁屋 屠戮 浸渍

A.jiàng lân chuō zì B.jiã lìn lù zì C.jiâ lân lù zã D.jiã lìn chuō zã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

A.《二心集》 B.《华盖集》 C.《且介亭杂文》 D.《华盖集续编》 3.理解下列语句,然后回答问题。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A.这一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B.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C.“至于„„明证了”一句中的主、谓、宾语依次为、、。4.写一则“三·一八”事件的简讯。

附1.参考答案:书后“思考与练习”参见课文分析。

课堂作业:1.B2.D3.:A:指出烈士死难的重大意义。B.第一句说中国姑娘在去年“女师大事件”中所显示的英勇气概;第二句说她们在这次“三·一八”惨案中“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第二句是小结烈士死难的意义。C.事实、为、明证。

〔附]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一、内容 ①介绍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 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二、刘和珍:渴求真理善良和蔼有事业心 第二教时

1.煤(喻)(历史进程)请愿(不值得)。2陶诗(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3 纵观全文:悲、愤、激励。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导教新概念:这是一篇传统篇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B同学们,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爱国志士王伟的飞机被撞的历史我们至今记忆清晰,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和一位英勇战士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几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思路,如何表达你的哀思与愤怒?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吧,学了本文,我们定将受益非浅。

二、出示投影,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参考注释一。)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学生听录音

四、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五、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 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完成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逻辑顺序)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1、2)唤醒麻木庸人 恨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时间顺序)3、4、5)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深情诵读课文

2、根据文中所写,说说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3、阅读鲁迅《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2、“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明确:悼念刘,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

(2、4两段是要求背诵的,故将局部思路的输理放在2、4段上)

(一)第2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诵读

3、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明确: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4、背诵

(二)第4部分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术刘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4、背诵

三、在分析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1、真的猛士„„?(1)出示投影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

(2)明确:“着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2、惨象„„流言„„灭亡(1)出示投影

假如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无花的蔷薇之二》)

(2)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当三个女子„„抹杀了(见《教师用书》)

4、人类的„„徒手(1)出示投影

A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个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B但原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C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实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空谈》)

(2)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教师可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5、苟活者„„真的猛士„„前行(见《教师用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2、4部分

2、找出文中你尚不能理解的文句。

3、完成书上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先由学生自由提出疑难语句,教师“答记者问”集中作答,或请学生来回答。一般有以下几个语句需要注意。

1、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性:“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朗读时,“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读出,读得铿锵有力,只有这样n 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2、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明确: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3、作者起笔不凡。文章写于同年4、1,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今年”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以“中华民国”来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三·一八”发生说,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当即在这篇文章的后部分,同样大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并称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作者对“中华民国”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1925年在《忽然想到》中说:“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在作者看来,所谓“中华民国”早已经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因此,作者在文章开篇写“中华民国”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难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要理解这话,得首先立即作者在追悼会之前的心情。

3、24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即到礼堂去看烈士的遗容。从学校回来偶,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

3、25,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愤慨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阵低低的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我„„”写出了鲁迅压抑不住的悲愤,把读者引入悲愤的氛围。

5、“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也”字如何理解?

明确:“也”字针对陈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陈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动机远非限于“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而是由于鲁迅和刘既是师生又是同志。对于她的死,鲁迅感到特别悲痛,所以写文是必要的。

6、“真的猛士”(略)、“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略)、“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略)分别指什么人?

明确:“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感“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世界”的作用。

“中国人”是指反动派,还是指所有的中国人?我们可以联系作者这时期的思想倾向来看。1926年,鲁迅的思想还处于由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已经广泛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辨证法及唯物史观,但是令一方面,进化论、个性解放、改造“国民性”等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表现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往往是过多的看到愚昧、落后、冷漠、软弱、麻木等所谓“劣根性”。因此“不惮以最坏的„„”中的“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

7、第5部分在记叙刘遇难时句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用短句? 明确:极其短促的句式,表现出作者无法控制的激愤之情。

8、“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明确: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府卫队的卑鄙。

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

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中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正如《可惨与可笑》等文章中指出的那样„„(见书上注释)。

9、第6部分首句“时间„„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

明确:本义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太平盛世”。显然文中不是这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启发学生吟读“我懂得衰亡民族„„”)“默无声息”便是对“太平”一词最好的注释,也就是指反动派高压政策所造成的“万马齐喑”的现状,可悲局面。/看来,“三·一八”就像几颗石子投进大海,未能掀起波澜,依旧一潭死水。“太平”一此蕴涵作者多少愤怒与不平,又包含作者多少辛酸的眼泪。

10、引用陶诗的作用。

明确:是说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的怀念,“这就够了”。徒手请愿固然是不值得的,但是既然流的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不一定很大,这血也不会白流。(见《用书》)

11、第7部分第2段句子结构的分析(略)。

三、总结全文

文章1、2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和哀悼,3、4、5部分是记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和控诉,6、7部分侧重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及到三类人: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爱国青年,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四、布置作业

《记念刘和珍君》备课素材

课文题解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悍然命令士兵对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大屠杀流血事件。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学生刘和珍以及在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课文简析

这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写的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文。文中抒情议论的篇幅差不多和叙述一样多。全文共七节,以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时引发的悲愤的感情为线索,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文章的记叙部分,了解文章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要透过作者对刘和珍事迹的叙述,看出刘和珍的为人。同时也不能忽略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要想想鲁迅先生除了对刘和珍这样的优秀表示痛悼之外,还表达了什么感情--有对杀人凶手的揭露,有对帮凶文人的愤怒,也有对庸人的悲哀,还有对苟活者的期望。

全文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评写惨案的本身,而是从追悼会写起,抓住一些细节来抒发感慨,边叙边议,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激越、悲愤的感情,其中不少警句发人深省,给人以极大的启示。特点提示

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法完美地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这在上面的“课文简析”中已作了概括的分析。其次,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充满诗情,有许多精辟的警句,感人至深,意蕴深邃,体现了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作者对刘和珍形象特征的叙述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文中先后出现五次之多。“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说不出话”,“我实在无话可说”等语句在文中反复重叠出现,深切地表达了对刘和珍的崇敬和对死难烈士的悲愤之情,感人至深。

问题思考

怎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题思路

“沉默”,就是“默无声息”。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痛的“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沉默”;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两种沉默,两种前途,两种结果:不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统治,被灭亡。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最有力的号召,启示人们:事情已经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说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附:

《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 黯然:深谋远虑,有责任感 欣然:为国为民,自觉参加

第五篇:第二稿人物……刘清明

刘清明: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挺爷们的”。就是这个善良厚道、懂得感恩的东北汉子,在五尺见方的车箱里,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也让他的那份善良、厚道、感恩,时刻感染着别人。深圳,这个繁华的都市接纳了他,他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用自己知足常乐的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干劲,成为了的哥这个行业里的传奇和领军。他脚下的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累过、怕过、哭过,甚至想到过放弃,可是最终他没有,他仍然继续走过来了。因为,深圳这片热土,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他感谢挫折、感谢苦难、感谢深圳……脚下的路虽然坎坷,只要我报有一颗平常心,再难走的路,都是平坦的!

黄艳艳: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湘妹子,她那张俊俏的脸上,略带着羞涩。执着和倔强在她身上表现的是那么的可爱。也有人说她铁面,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收费员。她的执着和倔强却成就了广东首位收费一亿元无差错的技术能手。当记者问到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却平静的回答,爸爸曾说过,大山里的孩子,工作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80后的女孩,也会上网,看书,爱美,当然也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但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以及繁忙的工作,让她穿得最多的还是那套蓝色的工服。她也渴望爱情,可为了工作,她放弃了,她把这份爱,深藏在心里。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把微笑留给了每一位过往的司机。她用她的爱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自己创造的记录。

徐汝杨:普通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因为他常说,自己平凡的就像是一条路,他当过兵,当过工人,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凡事爱叫真,他为自己是一名养路工人而骄傲和自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对他来讲不是一句口号。工作十几年来,荣誉和表彰无数,顶烈日、冒寒风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从有把子力气,到有一手技术,他加班加点,刻苦钻研,他是骨干,是能手,是楷模,是一名合格的交通人。但他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爸爸……

李汉生:他被称为西江航道的守护神、活地图、航标灯。这一系列亲切的称谓都原自他对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一干就是四十多年。战险滩、斗恶浪,他与这条古老的河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条航道、每一处浅滩,都记录了他在西江上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是全国劳模、技术骨干,面对荣誉,他笑的淡然;面对生活,他宽容乐观;面对工作,他身先士卒、不偎艰难;面对家人,他有太多的亏欠;就是这个西江汉子,这个么么无闻的守滩人,面对寂寞与孤独,他脸上的笑容,依然是那么的灿烂。

陈纪林:从工人到领导,这二十多年来,他都秉承着同一个工作理念,那就是我首先是一名路政员,保证畅通是我的职则和使命。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说通了多少家钉子户,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是一个不善言表的人,但几十年来,就是用他那种不懈的坚持,和对工作的热情,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体不好就多休息,你是领导,不要凡事都亲厉亲为,坐在办公室听听汇报就行了”,别人不止一次的这样劝过他,可他说,只要我再位一天,就没有理由不和群众站在一起。每天到路上走走,我心理踏实!他的工作态度好,是出了名的,他的执法严明,坚持原则,更是出了名的。通过他的坚持,也带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路政队伍。

集体:有这么一个集体,有这样一群姑娘,团结敬业、奉献温馨,洋溢在她们每个人的脸上。安全第一、旅客至上,让旅程更满意的服务理念。让微笑点缀的是那样的亲切和温暖,她们是践行“情满站场,用心伴行”实践者,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更是一群活泼靓丽的阳光女孩。她们本着“旅客满意是不懈追求”的服务精神,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水准、崭新的精神风貌化作一缕缕和煦的春风,为每一名乘客吹拂走旅途的疲惫,带来无限的温馨。他们就是海珠客运站“明星班组”——客运服务班。

下载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节倒刘第二炮(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9第二学期班务计划[最终定稿]

    大(9)班班务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马坝小学幼儿园 韩雅洁 春暖花开,转眼已是学前班第二学期,在过几个月,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背上小书包、带上红领巾当一个小学......

    9《故乡》第二课时(五篇)

    《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教学重点1. 把握课文内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

    9 山海关(第二课时教案)(范文大全)

    9 山海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

    9十一月第二周周分析

    电气专业2013年11月第1周周分析 (11月11日—11月17日) 姓名:张永俊 一、 本周本专业出现的随机事件(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处 理和所实习的工厂采取的今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刘瑾(模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 教师 刘瑾 转眼2015—2016学年度的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在这一年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

    9、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教案

    9.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 沛县实验小学 刘 淑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在阅读教学中着尊......

    《9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巩固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用9的口诀计算9的乘法算式。 2、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用9的口诀计算9的乘法......

    第二小学课改计划2017。9

    小学课改计划 2017——2018年度 为贯彻我区推行的“四步两贯通”的课改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为重点,来推进我校课改的顺利进行。进行课改必须改变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