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广东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6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2011·海南单科,18,2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使命来看,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使命,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单纯的研究时代,强调改变世界,改变现实,①错误;③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实践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2·江苏单科,26,2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A。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在于它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人与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①②应选;题干讨论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观,③不选;题干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④排除。
【点拨】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人与世界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在历史观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生价值实现上,强调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图示如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认识和实践辩证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2015·山东潍坊调研,23,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B.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答案】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B、D表述正确,但非最佳选项。
2.(2015·江苏苏州一模,22,2分)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2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答案】 A C、D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排除;题干材料强调要大胆闯,大胆实践,也就是强调要改造世界,要重视实践,因而A符合题意;B与题干主旨不符。
3.(2015·河南郑州一模,19,2分)“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 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答案】 C A表述明显错误,排除;马克思的话重点强调的是改造世界,即改造世界的重要性,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2015 ·广东佛山禅城区调研,34,4分)2014年9月3日中国政府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的仪式,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座谈会上强调“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习近平主席的这一态度
()
A.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克服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D.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答案】 D “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的表态发言是立足我国的实际和当今国际的发展实际而作出的,因此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正确;A、B、C与题意无关。
第二篇: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综合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题
1.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活中思想方法上的 ①片面性 ②均衡论 ③诡辩论 ④唯心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的观测文学家3.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国人汤博发现的,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了不起的。但随着人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天定,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这表明 识可以有多个
A.①③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现实生
2.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右图漫画主要讽刺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行星的标准。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投票决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真理 ②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④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2006年8月,北京奥组委发布了 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见右图)。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 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 象形意趣和现代运动图形的简化特 征,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 统一。这说明,艺术创作
A.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C.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B.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D.具有主观随意性
5.面对英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法语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语言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国人带着一种强烈的“语言危机感”,不遗余力地捍卫、推广法语:隆重推出持续200多天的世界法语节;每两年一次在法语国家轮流举行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扩大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保持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法国人之所以带着强烈的“语言危机感”去捍卫、推广法语,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能动的认识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使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D.树立“语言危机感”可以创造语言发展的新规律 多年来,冥王星一直作为行星出现在教科书、科普读物和天文馆的小册子里。但是,自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一个暗淡小天体以来,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已经发现了几百个,冥王星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动摇。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 届大会上,冥王星失去了它占据70多年的地位——太阳系第9大行星,从此只能被称为一颗“矮行星”。据此回答6-7题。
6.冥王星由70多年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沦落”为“矮行星”,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矛盾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水平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源自于实践的认识总是正确的
7.大自然不断“改写”着我们人类的认识,这给我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启示是
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绝对的 ③客观世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8.“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未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索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十一五”峥嵘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9.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C.先进的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 D.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
中国文化里,“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若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涌。
10.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从哲学上着,神话故事
A.源自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B.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D.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世界遵循这样一个辨证法,又动又不动,又静又不静。回答11—12题。11.“一切存在物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和生活”。这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物质运动具有绝 对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承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B.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我国的北方地区普遍严重缺水,烟台市的长岛县更是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回答13—14题。
13.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人们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
14.在长岛,一个较长时期里,人们利用建水窖蓄雨解决用水问题,近年来,降水的减少,促使长岛人开始研究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这说明()A.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我国原生的龙,形象则是由远古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来。据民俗学家研究,它的原本形象是一个强大部落所崇拜的蛇,后来随着这个部落逐渐征服吞并了其他的部落,陆续把其他部落的图腾形象的一部分,如鱼的尾巴、鹿的角等等也加入到本部落蛇的形象之中,到了最后,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龙的形象。这表明()
①想象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不遵循认识规律
②想象是不依赖于事实的主观创造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体的联系
④想象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能动性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16.辛弃疾的《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的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好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自然现象基于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C.表明认识不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 D.表明艺术与科学没有本质区别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西藏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被彻底改写。青藏铁路沿线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对青藏铁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7—19题。
17.为修建青藏铁路,长期以来,铁路设计部门和科研部门合作,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铁路的技术研究和试验,为修建青藏铁路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说明()A.要促进质变,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不可分割的 C.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就能正确改造世界 D.办事情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18.青藏铁路要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难度系数很大,冻土层较多,地质结构复杂,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铁路建设面临的高原缺氧、冻土、环保三大难题已全部解决,为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提供了前提。这体现了()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19.在青藏铁路成功修建之前,铁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青藏铁路方案进行了大量筛选论证工作,经历了从多个方案到青藏、滇藏、川藏、甘藏四个方案,最后再到青藏方案三个阶段的筛选过程。这集中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目的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B.要获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反复试验、调查研究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学习哲学,终身受益”。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B.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变化发展
C.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D.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22.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尊重客观规律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2006年8月10日《人民日服》载文指出,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今天的环境下,回顾这一世界瞩目的伟大历史事件,愈发感到长征胜利和长征精神的宝贵与巨大历史意义,更加感到今天发展与长征精神的历史连接。今天的发展与长征精神的历史链接说明
A.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物质的东西比较容易消逝 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具体事物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 C.物质决定精神,具体物质不存在了,精神也就不存在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针对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必须稳定、完善、落实政策,做到“三个协调”: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提法有所不同,这次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主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与“快”字只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在“快”前,将成为明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次会议提出2007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
24.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 B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2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 ③哲学的产生 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④
“爱心大姐"林秀贞用善良和爱心感动社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6十大新闻人物。回答28—29题。
26、林秀贞从1976年开始,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在自己的工厂里安排了8名残疾人就业,她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林秀贞的事迹表明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只有奉献社会和他人,才会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和满足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劳动和奉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和宣传林秀贞的感人事迹,其目的在于 A.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B.实现全社会价值选择的高度统一 C.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D.鼓励人们在完全的个人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2006年冬天,气温比常年偏高,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暖冬”。回答28--29题。
28、暖冬是一种反常的气候现象,它的形成与许多人为因素有直接关系。这说明 A.事物联系是主观的,人们可以随意创造新的联系 B.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的行为使事物产生新的联系 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D.事物总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29、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B.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C.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D.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30.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科技工作者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青藏铁路与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并驾齐驱,载入中华民族“敢为”的史册。这说明()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人知有所不为,皆赖有知耻心,如无知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风俗之美,在养民之耻,耻者,治教三大端。”这表明:
A.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D.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2.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历时四年的建设全线通车,在建设过程中,成功解决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铁路建设中的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B.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影响
D.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认识利用铁路建设规律至关重要
33.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34.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重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35.据《人民日报》报道,产品供大于求,售价持续下跌,是近年来市场给钢铁企业出的一道难题。对此,邯钢人没有听之任之,坐等市场好转,而是把“冷市场”当作一次技改的好机遇,邯钢人的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B.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D.主、次矛盾都不容忽视
36、“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 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句话表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的性质由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 D.社会存在是不断变化的 37.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人病则忧惧,忧惧愚昧见鬼出 ⑥气者,理之所依也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是闻说有沉沦。”据此回答40—41题。
38.这首唐诗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的对立性是绝对的 B.矛盾双方的统一性是相对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39.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所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居安思危 B.掩耳盗铃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
4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A.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索取 B.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C.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二.非选择题
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6分)
42.1928年,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使许多疾病消失无踪,如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等。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从根本上是可以治愈的。
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它的副作用,如氯霉素会导致血液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的耐药菌、顽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请运用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43.2006年9月17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完全独立地矗立在世人的面前。但是四年前,“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后,14名院士上书国务院,指出“鸟巢”设计方案既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又忽视了“安全、实用、环保”的要求,该方案被暂停施工。北京市政府根据“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使用可开启屋顶,并扩大了屋顶开口,优化了钢结构,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同时缩小投影屏幕以减少光、声污染。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纳米易洁玻璃幕墙”、“区域性综合节水”、“体育馆钢桁架高空滑移”、“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被首次使用。修改后的“鸟巢”方案不仅保持了原方案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请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鸟巢”方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优化的?(16分)
答案
CCBCA BDBCD ADCDD BACBD ACDDB ACBAB CDDDC ACB AC 41.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建社会和谐文化,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注意的经济、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分)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和谐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4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3分)(2)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5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这样。(5分)(3)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4分)4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暂停“鸟巢”施工,反复论证修改最初设计方案,就是从我国的资源国情出发,从安全、实用、环保的实际出发实现方案优化。(3分)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鸟巢”的设计建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的规律为基础。对“鸟巢”的设计方案的修改建立在对生态环保规律的尊重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③坚持辨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鸟巢”的修改设计方案是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既保留了方案一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大胆创新,增添了更利于安全、环保、实用的新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方案的整体优化。(3分)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鸟巢”的设计和修改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从“安全、实用、经济、美观”这一整体效果着眼,通过取消开启屋顶,缩小投影屏幕等这些部分的改变,以寻求最优目标。(4分)
⑤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鸟巢”的设计和修改都始终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实用的原则,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第三篇:《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检测
出题人:罗 静审题人:牛丽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投资哲学是关于投资的最高智慧,是帮助投资者避开障碍与陷阱的智慧之灯,是通向投资成功与自我实现的精神地图。这印证了“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这就是说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______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6.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
有借鉴 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9.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 得到“白”,但看不到“坚”;
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B.③④C.①①D.②③
13.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根据新的发展
要求,集中全党智慧而提出的。可见,真正的哲学
A.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B.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都是具体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14.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
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源于哲学家的主要想象
16.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
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D.体系化的倾向
17.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总和
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8.甲乙二人做生意均失败。甲认为,生意失败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
路;乙认为,事在人为,经验不足可以历练积累,遂重新创业,取得成功。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阻碍事业成功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是因为没有
提出
A.科学的自然观B.科学的社会观
C.科学的历史观D.科学的实践观
20.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
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
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2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
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就是说
A.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B.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科学发展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遭遇持续三年干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旱灾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强烈关注。面对旱灾,干旱地区有些人认为只能听天由命,服从天意,有些人则烧香、拜神求雨。然而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在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来抗旱,如果有合适的天气条件,气象部门会组织一些科学的人工增雨作业,用科技手段来增加降雨,此外,还采取兴修水利,节水等措施来一起抗旱。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12分)
26.2012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2012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12分)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9分)
27.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
材料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原子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漩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9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
(3)材料三种的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第四篇:2016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讲义: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二轮专题
一、辩证唯物论
【高考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哲学的运动概念
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的起源; ②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意识的内容 7.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应用】
1、(2015年江苏卷31)“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2015年重庆卷4)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3.(2015年课标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围棋巨大的想象空间、多变的棋局形势,向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阻逾越的障碍。但是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通过学习人类思维方式,掌握了-种从大局上判断形势优劣,并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找到最佳解答的方法,在人机对弈中以4:l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篇章。由此可见
①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甚至超过个人分析计算能力
②科技发展使人工智能部分具备了意识的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与人脑有相似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 ④科技进步使人工智能超越了对人脑的模拟阶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热点透析】--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典型例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所谓“陷阱”,大多是源于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原有发展路径被锁死。从这个角度看,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应对发展风险、跨越发展陷阱的一把钥匙。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产业升级阻力重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站在更高起点的中国,正需要以新思路寻找动力、以新理念引领行动。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文化价值。(12分)
【典型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在实现城市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12分)
【典型例题】(2015年课标卷Ⅱ39)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考考点】
1、实践:含义、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3、真理: 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4、认识的过程: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知识应用】
1.2015年上海卷2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A.人的精神活动 B.人的理性行为 C.人的日常生活 D.人的存在方式
2、(2015年重庆文综政治卷27)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周朝时,中央政府就经常派人到各地采风,搜集方言俗语。西汉扬雄进一步搜集整理,并通过面询方式进行方言调查,大范围记录各地的口语词,然后将所记词语按通行的地域范围分别标注成不同类型,成就了中国古代方言研究的开山巨著《方言》。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看,材料告诉我们 ①获得认识成果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根本立足点 ②社会实践始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有助于获取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重难点突破】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赋予全民阅读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有人认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我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根本途径。”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典型例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产生了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储存、处理、分析带动了大数据的发展。计算机帮助人们在庞大的信息数据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缩短人们从个体认识再到一般认识的时间,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快、更便捷;可以加速人们认识世界的进程,直接找到有共同性价值的规律,加速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的进程。
结合材料,说明大数据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是实践推动的结果。
【典型例题】 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2015年3月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 “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10分)
三、唯物辩证法
⑴唯物辩证法:①辩证法的总特征②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⑵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普遍性 ②客观性③多样性 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系统优化方法
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①发展及实质②前进性与曲折性 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⑸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主次矛盾②矛盾的主次方面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⑺辩证的否定观:①辩证否定 ②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⑻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②创新的社会作用 【知识应用】
1、(2015年海南政治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30)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4.(2015年四川政治9)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
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热点透析】---精准扶贫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如何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典型例题】 会议指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教育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全面认识我国的改革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7、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9、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知识应用】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5·北京文综,25,4分)“5W”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常用的思考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启示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时()Who are you?你是谁?
What do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①应明确自身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 ②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具有根本影响 ③愿
望、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是一致的 ④要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5·新课标Ⅰ卷,22,4分)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社公司出版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热点透析】----延迟退休方案
2016年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介绍:“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已经出来了,还要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今年肯定会拿出方案。”延迟退休引发热议,颌首认同者有之,拊掌称颂者有之,不置可否乃至不为所动和不予首肯者亦有之。
有人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实属正常,不管哪种观点,社会都应包容、善待、支持。
【典型例题】(2015年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时2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4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下面漫画表明()
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
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
A.存在决定思维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思维具有反作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析:“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这说明不同的条件下人的想法不同,故选A。答案:A 2.《庄子》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B.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材料中惠子认为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乐趣,因此是不可知论,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这是可知论;D与题意无关。答案:A 3.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借助网络实施诈骗、犯罪等。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 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③④ C.①②
B.①③ D.②③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日益突显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C;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 4.随着人类实践及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对日全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及最佳 1 观测点,全球及我国许多天文机构和专家都能及早进行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古人认为日全食等天文现象不可知,而现代人对其能做出精确预报,从而说明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 5.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结,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总结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丰富了唯物主义
④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它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或“看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①②正确;③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而中医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选项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对世界的本原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故选A。答案:A 6.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在世界观上一致的是()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实际是认为人的感觉、认识决定着世界,是主观唯心主义,①②符合题意。③是不可知论,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 7.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解析: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人的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把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B项。答案:B
8.对右图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评价正确的是()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值得肯定 B.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根本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是一种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的观点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把外部世界的存在依赖于自己的主观精神,是一种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D。A与题意不符;漫画中人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错误,漫画中人的观点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选。答案:D 9.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以灵活的方式设置背景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题中英语儿歌突出“上帝”创造客观事物,体现了宗教精神,从哲学上看,属客观唯心主义;题中科普作家对儿歌的改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科学精神,从哲学上看属于唯物主义,①③正确,答案为A。②④不为材料所反映。答案:A 10.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两种观点分别是()A.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B.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D.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解析:“获罪于天,无可祷也”的意思是得罪了上天,就不能向上天祷求了,迷信“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所谓“法”意思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遵从大地的规律,大地要遵从天的规律,天要遵从道,道要遵从自然,此观点属于辩证法,故选B。答案:B 11.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表明()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 C.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功能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知识,综合性强,①②③④均可入选,故选D项。答案:D 12.哲人日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C.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D.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欧布里德)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A体现的哲理一致;B是客观唯心主义;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否认了事物的静止,过分强调了事物的运动。答案:A 13.下列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有()A.万物产生于水,且复归于水 B.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 C.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中的观点为客观唯心主义,答案为D;A、B、C均属朴素唯物主义。答案:D 14.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哲学上的“两个对子”。①中的“理在事先”是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②中的“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③中的“掩耳盗铃”和“削足适履”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④中的“沧海桑田”强调运动变化,是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②④体现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故选D。答案:D 15.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对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 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④
解析:②错误,哲学有不同的流派,只有进步的、科学的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哲学的产生,不是哲学的作用。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 1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实践性,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革命性,①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③错误。故选C。答案:C 17.马克思提出的科学论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人人平等、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的大思路,仍然是当代世界进步发展的先锋潮流和方向。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运动再次表明,在21世纪的世界,马克思仍然“在场”!材料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具有科学性 ②具有革命性 ③是普世价值 ④中国化成果丰硕 A.①③ C.①②
B.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并对改造当代世界仍然具有积极意义,①②入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并非适用一切人、一切时代,故③说法有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④不选。故选C。答案:C 18.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曾经感慨:“《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A.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B.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C.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D.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结合
解析:材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 19.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A、C、D三项均为正确观点,与题意不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B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 20.下列正确地揭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的是()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 ③哲学的基本派别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③仅仅讲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没有揭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不符合题意。含③的选项均应排除。故选D。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