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

时间:2019-05-13 23:1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

第一篇: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

广西资源之一土地资源

广西土地类型齐全。广西地貌周高中低,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南部临海。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域等土地类型俱全。岩溶石山面积之大,全国少见。全区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桂东南与桂西北区域差异大。桂西北山地多,山体高大,坡陡土薄,其间又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土少石多,易旱易涝,土地适宜性差,土地生产率低,土地综合利用率不到70%。桂东南多为低山丘陵和盆地、平原,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耕作精细,土地生产率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形态

广西土地资源有明显的优势。广西地域位于祖国南部,南邻越南和北部湾,直接面对东南亚;东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祖国西部与东部、中部经济的结合带,又是西南的出海通道,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生物物质循环活跃,气候生产潜力高。广西复杂的地形地貌又造成土地类型多样性,加上光、热、水分配的差异决定了广西农业生态的多样性,利于大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做到地尽其利,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广西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也有制约因素,主要是岩溶石山面积大,石山地区石多土少,土壤资源少,蓄水能力低,土壤及植被难于恢复,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很大。

根据广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5年末,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375.58万公顷(35634万亩)。其构成如下:

1、农用地

全区农用地面积为1789.14万公顷(268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31%。其中:耕地面积为424.71万公顷(63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8%;园地面积为50.88万公顷(763万亩);林地面积为1161.47万公顷(1742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72.77万公顷(1091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公顷(1190万亩)。

2、建设用地

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90.97万公顷(13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7.87万公顷(1018万亩);交通用地面积为8.22万公顷(12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88万公顷(223万亩)。

3、未利用地

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495.47万公顷(74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86%。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为229.82万公顷(3447万亩);荒草地面积为216.67万公顷(3250万亩);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及其它未利用地面积为5.36万公顷(80万亩);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等其它土地面积为43.62万公顷(654万亩)。

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等多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我区面临着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保障边疆繁荣稳定、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完善沿海沿边经济布局等方面担负着新的历史重任,土地利用与管理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广西存在的土地资源问题如下:

1、耕地仍趋于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005年底,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44亩减为1.29亩。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人地矛盾进一步凸显。

2、土地利用粗放低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亟待提高

截止2005年底,全区存量建设用地为1.01万公顷(15万亩),低效用地为2.46万公顷(37万亩)。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节约集约用地空间较大。

3、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用地保障压力加大

规划期是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和机遇期,建设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全区适宜建设的土地面积约为500万公顷(7500万亩),可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左右,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十分有限。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下,各项建设用地的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4、土地生态问题逐步显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难度加大

我区属多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8.30%。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81万公顷(42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石漠化面积238万公顷(357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10%,局部地区石漠化还在扩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农业污染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显现。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统筹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三.解决方法

1、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土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和基本农产品安全。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和景观用地。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确保土地资源长远和可持续利用。

2、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

在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依据坡耕地调查和评价成果确定退耕的条件,做好退耕还林计划。凡不符合国家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未纳入退耕还林计划自行退耕的,限期恢复耕种或者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依据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履行补充耕地的义务。

3、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对北部湾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给予倾斜;优先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保障给排水、供电、消防、文教、体育、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移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民生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通过探索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等政策,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100.16万公顷(1502万亩)和112.61万公顷(1689万亩),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9.53万公顷(143万亩)和23.59万公顷(354万亩)。

5、加强统筹和引导,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进一步开展未利用地潜力调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引导合理利用缓坡丘陵地、咸酸性土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形成新增建设用地4.93万公顷以上。充分利用农垦、林业等系统的国有农林场土地。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合理推进填海造地,因地制宜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鼓励推广使用工业生产立体配置技术,增加工业发展新空间。

6、坚持协调利用土地

协调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7、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公益林地、防护林区、自然文化遗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石漠化重点治理区、江河与水库等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地区、湿地(沿海滩涂、沼泽)等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提高水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8、强化自然保护区用地保护,逐渐扩大保护范围

对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特殊和严格的保护。强化对现有的72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加快对其他残存自然生态系统的抢救性保护,逐步扩大保护类型和范围,有计划、分阶段提高保护级别,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所在区域得到良好保护。到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在7%以上。

广西资源之二水资源

广西为全国水资源丰富的省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川径流和入境河流,河川径流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量,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880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7.12 %,居全国第 5 位。入境水量为 716.7 亿立方米。1996 年广西人均水资源量为 4,138 立方米,每公顷为 7.2 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河川径流为 23 %,地下水为 9.2 %。

广西全区流域集雨面积在 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 937 条,总面积为 2364275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在 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69 条。主要河流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桂南直流入海域与百都河红河水系。

一.利用形态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已建成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工程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各类型的水利设施 29 万多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 4,439 座,引水工程 136,499 处,初步具备了有一定规模的防洪、灌溉、水土流失的治理,山区人畜用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体系。据 1995 年统计有效灌溉面积为 147.21 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为 122.17 万公顷,实际供水量为 223.72 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 23 %左右。

二.存在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中,广西水资源保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区内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突出表现为:部分居住山区的群众还习惯于“刀耕火种”;有些开发商大面积毁林种果;一些专业户毁林烧炭、种植农作物;甚至有的经营者专门挖采砍伐名贵 树种和百年老树。又如农业灌溉效率不高,用水比重大,水漫灌现象严重,渠道工程老化失修,导致水渗漏流失量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灌溉用水占地区水资源总量比例过高。目前, 广西独流入海的河流中,建立了下游流域与上游流域的补偿机制的河流较少,造成了雨季浪费水资源、旱季无水灌溉的功能性缺水现象。

其次,我区水质污染严重。广大市民用水意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通过水样分析,一些地区的水中的超标项目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主要是由于城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同时污水点源排放严重、农业面源污染较广、综合管理缺乏力度等也都是使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是造成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影响到了江河的容貌。

比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南流江水体受到污染越来越大,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向严重,南流江流域面临着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据文献记载,近年,南流江曾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三.解决方法

1.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广大公民宣传节水意识。

首先是全面开展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建议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尽早尽快拟定地区水资源规划,由区政府组织审定、发布,就全区水资源按功能分区、性质、用途、保护目标、保护措施予以明确规定。特别是要做好饮用水源地规划,完善后备水源建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具体目标和依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达到目的和效果政府已经着手出台相关措施,加大投入,准备向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其次,继续贯彻退耕还林政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巩固绿化成果。对于水土流失中、强度区域,要加强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有机结合,突出植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对于宜林地区,要全面绿化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森林植被的蓄积水能力,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另外,新开发的建设项目必须尽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植被破坏,必须坚决贯彻“谁破坏、谁负责恢复,谁破坏、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防止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

再次,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全社会都关注水、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牢固树立水患意识,促进人、水和谐,共建节水型社会。

最后,要科学配置、合理调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调度水资源是重要环节。必须进行科学调度,才能确保不挤占江河湖泊的生态用水。

2.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

首先是严格控制自备水源。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于自来水覆盖范围内能保障供水的,要严禁私采地表、地下水资源。对已取用的且违法的要予以查封。对于一些公共场所管理处区域,自备水源可以取缔,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规划,逐步退出服务用水,保留管理用水,确保生态和生活用水。

其次,严治江河湖泊排污。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尽可能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和处理能力。杜绝新增排污口的审批、建设,对于已建好的,要逐步污水回网。污水处理厂也要严格按有关规程操作,确保达标排放。对于索溪河沿线点、面污染,要进行综合整治,所有污染源必须实现达标排放。未达标的或治理后不能达标的,该封停的要封停,该拆迁的要拆迁。

再次,强化水质的监测,掌握水质变化动态,摸清水质变化原因,提出治水措施。

3.积极探索节水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和重视,节水已成当今社会的共识。面对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节水,要作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同时,要积极推广节水器具。由政府积极引导、扶持节水企业,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还要加大对雨水蓄积的投入力度,缓解城区与农村集中供水的压力,确保河道、水系源头有充足的水量。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然资源评价结课论文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水保101 姓名:陈洪敏

学号:2010011498

第二篇:自然资源评价

1.在中国北方人工造林,提高了北方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低中产区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沙漠化严重程度、大幅度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增加了北方地区生物碳储量。但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人工造林存在着蒙新区防护林保存数量低下,低质防护林比例较大、衰退现象严重,防护林在沙漠化防治中的作用有限,以及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不能与经营实践相结合等问题。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期长达73年、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生态功能有: 河西地区北部风沙沿线形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近年来,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不断降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量80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4.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自然资源

论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如何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一.就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而言,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各种自然资源几乎是应有尽有,较为齐全。就各种自然资源满足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来说,我国堪称是世界上各种自然资源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2、资源的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量少。评价自然资源的数量,一国、一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绝对量固然重要,但自然资源的价值主要在于要有人去开发利用,使它的潜力变为现实的商品优势。所以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的相对量尤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但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不足。其中人均耕地不足 1.3 亩,不到世界平均数的 1/4;人均草地不足 4.2 亩,为世界平均数的 1/2 ;人均森林不足 1.5 亩,为世界平均数的 1/6 ;人均水资源不足 2000 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 1/4。资源相对量少,说明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并非都是丰富的,今后,随着人口高峰期的到来,人均资源占有量将不断减少,人与资源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倍珍惜,予以合理的开发利用。

3、低劣资源的比重较大。较为代表的就是我国的铁矿,储量占世界第三,但质量却很差,平均品位只有34%,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反映在开发利用上,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资源承载能力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生产粮食能力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我国各地土地资源承载人口限度的标志

4、资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既广泛又集中;有一定的地区组合优势;资源丰度高的地区与产业丰度该的地区并不一致,存在区域二元结构。

5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后备资源普遍不足。目前,我国宜耕土地的利用率已高达90% 以上,未耕土地中的可耕地的比重极低,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二.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2.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3.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4.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5.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6.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三. 关于我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建议

1.加强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研究。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研究,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的基础,税费及押金标准的制定,以及对交易市场的监督,都需要以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为依据。我国各级土地管理局组织力量,评定了城镇土地的基准价格,作为土地交易、调控土地市场的依据。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准价值量进行评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2.理顺各种收费的关系,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根据自然资源开发产品的价格构成,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经济手段所要影响的主要是MEC和MUC两个部分。MEC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境污染损失,通过排污费收取;一部分是生态破坏损失,通过拟议中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收取,这便构成了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税费体系,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征收。MUC部分,以及部分属于MPC的公共部分,则构成了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体系,可由资源产业管理部门负责征收。建议根据这样的体系构想,对现有收费进行清理,保证两个体系之间、以及每个体系内部各项收费之间的关系明晰,并通过法律文件加以明确。

3.强调费用—效益分析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评价中的地位。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应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开发活动的效益及其生态环境破坏损失作全面估算,并进行比较,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成立后所要征收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的确定提供依据。

4.取消补贴、提高原材料价格。经济手段的核心就是使自然资源开发产品即原材料的价格,反映开发过程的完全成本,因此,应当取消对资源开发的财政补贴,放松对原材料价格的政府控制,使价格能够对资源开发者和利用者产生调节和刺激作用。也不必担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通货膨胀。

5.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在征收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的同时,应注意运用其他经济手段,特别是为环境保护创造市场,如实行资源开发权拍卖和交易。对一些缺乏税费征收标准或难以专门制定标准的开发项目,可在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对开发权进行招标拍卖,将拍卖所得资金作为生态环境的恢复费用;并逐步建立开发权的交易市场。

4.6 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基金。将征收的部分税费集中起来,成立自然资源保护专项基金,资助自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替代资源的开发,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工作,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象经营普通商品一样经营自然环境资源这一特殊商品,使其不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第四篇: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

【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

一桑蚕种植的现状

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从2000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从2005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目前全市发种量137.1万张,鲜茧产量5.2万吨,平均鲜茧价格35.8元/公斤;农民养蚕收入18.61亿元,农民养蚕人均收入达到4040元。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全区县域第一。

茧丝绸生产情况。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16家(其中缫丝厂15家,共装自动缫丝机180组,年缫丝能力达6000吨;织绸企业1家,装机180台(套))。全市生产白厂丝3148吨,坯绸218万米,蚕丝被10万床,丝绸加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

桑枝食用菌生产情况。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6家,生产菌棒6000万棒,产值1.8亿元,利用桑杆7.25万吨,占全市桑枝总量25万吨的29%;在庆远、洛东、洛西、屏南、石别、北牙、怀远、德胜、刘三姐、三岔等10个乡镇建成大型标准化桑枝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30个。目前,宜州市境内有河池市蚕种场和宜州市蚕种场,两个蚕种场年生产规模接近,两场年产种量为50-60万左右,80%左右供应宜州本地,占宜州总用种量的40%左右,其余的用种主要是区内各种场及少数区外种场通过本地蚕种代理商经销供应,品种主要是广西“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等当家品种。

(一)是栽桑养蚕面积逐年减少。以多年来养蚕户较为集中的北山镇波串为例,该村以前主要经济来源是栽桑养蚕收入,但是由于近年来蚕农收入极不稳定,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养蚕户毁桑、弃桑现象时有发生,蚕桑养殖越来越少,蚕茧产量逐年下降。波串村在蚕桑养殖鼎盛时期最高一季达2000张,而今年全村一共仅有400张秋茧。

(二)二是蚕茧价格不稳定影响蚕农养殖积极性。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近几年蚕茧价格忽高忽低,蚕农收入极不稳定,极大挫伤了养蚕积极性。前几年一斤20-25,今年最好的一斤也就18(三)四是桑苗地农田水利设施有待完善。桑田沟渠不畅、排水不便、田间道路不通等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观。

(四)是养蚕技术落后。蚕室简陋狭小、养蚕设施几十年没有更新变化,有的是人和蚕宝宝同居一室,有的即使和人居分开劳动强度也几乎没有多少改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没有大的蚕茧养殖场。

(五)种植户的文化程度不高,护理不是很懂加之近年环境污染严重桑树成长收到影响

(六)大农户又是蚕桑养殖保险需进一步普及推广。养蚕属农副业养殖中风险较大的行业,投保金额太少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投保金额较承担不起。

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解决的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建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桑蚕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储备、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茧丝绸工业园区建设等7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长全部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担任,严格执行分组负责制和组长负责制,切实加强了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 坚持联系农村制度,建立健全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机制,采取市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屯、干部包户的办法,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群众种桑养蚕的帮扶力度。

(二)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一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建设丝绸工业园区为切入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文环境,公平诚信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体制环境,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努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宜州投资发展。二是加大对宜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缫丝加工、坯绸生产、丝绸服装和废丝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提升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知名度,增强示范区招商引资的效果。

(三)加强科技应用,巩固发展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桑蚕产业竞争能力的生命线,为此,我们提出了“向良种要桑,向科技要蚕,向技术要丝”的口号。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开通科技网络终端站点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技术指导,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宜州开展蚕业技术培训,传授种桑养蚕新技术。积极探索桑蚕行业产业联盟,切实解决茧丝深加工、桑蚕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四)争取项目支持,扶持企业发展。一是积极到区直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和汇报,先后得到国家科技部、区农业厅、区工信委、区科技厅、区环保厅等部门在优质茧基建设、桑杆食用菌等22个具体项目上的支持,共获得扶持资金2988万元。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业深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大力培育桑蚕茧丝绸名牌产品,鼓励引导支持茧丝企业创办原料茧基地,全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成蚕农、茧站、丝厂、科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走贸工农一体化新型桑蚕茧丝绸产业化之路。四是做好“五大服务”工作,即资金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市场服务及政策服务,真正让企业在宜州发展,在宜州做大做强。

(五)发挥示范作用,推进综合利用。落实资金扶持政策,采取“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培育和扶持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加大蚕沙治理的宣传力度,探索蚕沙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变废为宝,提高桑蚕资源利用率,壮大桑蚕循环经济产业。

(六)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质量意识。加大对蚕种、蚕药、蚕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蚕农权益。特别是在蚕茧市场管理上,规范鲜茧市场秩序,确保宜州桑蚕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对全市的烤房进行合理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和提升,不断提高蚕茧质量。二是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重点加强小蚕共育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三是强化鲜茧收购的质量监督,加大蚕药质量检查力度,维护广大蚕农和企业权益。四是通过建立茧丝检测实验室,完善广西茧丝电子交易市场,全力打造宜州茧丝绸贸易中心。

第五篇:美丽广西之最美柳州

美丽广西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海洋资源,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在广西内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这个地方养育我十几年,我深爱着这个地方——柳州。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柳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近年来,柳州市推进“生态柳州”建设,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方面,柳州市积极开展美化绿化工作,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柳州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全市围绕加强节能工作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的治理,加大城市环境建设投入力度,全市工业重复用水率大幅上升,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公众满意率逐年提高。2006年,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工作时,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2009年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隆重表彰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先进村镇、先进单位。南宁市荣获当今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柳州和桂林分别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前几年自治区召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要求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建立保持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使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柳州市委市政府马上就展开了工作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部署,将垃圾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费用、村民的职责等作了详细部署安排;5月8日下午,鹿寨县召开动员大会,立志在全县掀起一场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风暴行动;5团员青年与村民一道清扫房前屋后和村屯道路;5月9日,融安县下发紧急通知,立即启动和开展“美丽融安,清洁乡村”活动,要求各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要分片包干到村屯,带头组织发动群众立即开展工作;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去年以来开展少数民族村寨清洁工程的基础上,确定通过主抓“五清五归”(“五清”即清垃圾杂物、清乱搭乱建、清乱堆放、清污水淤泥、清乱贴乱挂;“五归”即柴草归堆、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机肥归田),努力实现“五边五好”目标(“五边”即河边、路边、田边、村边、屋里边;“五好”即民族村寨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水源保护好、环境美化好、卫生习惯培养好);融水苗族自治县要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农村垃圾治理,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5月14日,融安县雅瑶乡各级干部和村民100多人为2公里河段、3公里道路保洁,清理卫生死角20处,清运各类垃圾200多车。市领导深入挂点村屯开展清洁活动,大大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如今,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池边水旁,各级干部和村民清洁家园的身影让乡野更生动

文化与旅游:2014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将于10月5日至10月6日在广西柳州举行。从2008年到2013年,柳州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F1摩托艇世锦赛,这项世界顶级的水上赛事,成功带动了柳州这座中国西南工业重镇的水上运动、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使更多的人参与以水为主题的活动,为柳州的经济和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在国庆期间,还将有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今年的狂欢节将设立水上嘉年华、绿色水上运动大赛等8个项目。

柳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与桂林市临毗,是广西拥有第二多国家级A级景区的城市,旅游人口和收入列广西第三位,是区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内有着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百里柳江,柳州水上运动中心,立鱼峰景区,柳州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融安县是柳州市重点旅游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级以上众多景区,如:石门仙湖景区,贝江景区,大侗寨景区,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丹洲古镇,中渡古镇,香桥岩等旅游资源。为丰富大众文化水上运动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国际化的水上竞技项目、彰显龙城精神和运动激情,柳州市相关部门围绕柳州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都做了详细计划和精心准备。柳州市体育局、发改委、规划局今年2月共同完成了“百里柳江”体育长廊规划,规划范围北起柳江上游的铁路桥,南至下游的洛维大桥,全长55.5公里,分为活力龙城、品味龙城、激情龙城三部分。其中“激情龙城”的范围为静兰水上运动基地水域,主要是开展国际化的水上竞技项目,彰显龙城精神和运动激情,即将举行的F1摩托艇世锦赛将在此基地进行

经济发展:柳州市引进重点项目改善设施 柳州工业园区发展再提速 今年以来,柳州市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经济总量扩张、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基础设施改善、园区扩容提质等建设。开展工业园区建设,是柳州市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重要一环。有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99.8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比重达52.7%。其中阳和工业园区、柳北工业区、新兴工业区、洛维工业集中区和融安工业集中区5个园区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柳州市工业园区除了重点发展汽车、机械、化工、信息等主导产业外,还根据各工业园区区位条件和原有产业基础,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科学调整规划发展方式。柳北区除抓好 传统的钢铁和化工产业外,在今年着重以园区建设助力工业发展,重点发展汽车和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循环经济产业、轻纺工业、物流产业及特色农业。着力加快新宇纺织等13个续建项目建设,跟进宝钢二期、云南西仪等2个竣工项目投产服务工作。洛维工业集中区坚持做大产业规模与推进升级转型、结构调整互动并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促进企业壮大。该工业区注意大力抓好市政道路、土方平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成功引入大荣非金属、源创电喷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入园。另外,还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工程,鼓励和引导传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该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83家,超亿元企业达34家。地处于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连接点上的柳城县工业区,由六塘、河西、沙埔三个片区组成,形成了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今年柳城县相关部门针对园区企业开展了涉税知识培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等服务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柳城县工业园区企业总数已发展至61家,资产总额达91.83亿元,上缴增值税2240万元;生态肥等涉农企业享受免税750多万元,新型建材、小微等企业获减免税230多万元。今年柳州市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计划,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调整,实施工业项目85个,重点推进127个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工业园区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实现工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小学到现在,看到了柳州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从小时候的泥泞不堪的道路,到现在宽阔净洁的水泥路;以前下的酸雨,现在可以丢弃雨伞在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小时候道路上很多垃圾堆,臭烘烘的,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垃圾桶,道路上乱扔的垃圾大大减少。因为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柳州旅游带动了柳州的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

美丽广西 魅力柳州,柳州我爱你。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

13级会计2班

黄萍

下载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资源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基本知识、审计的要素、程序和方法以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体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自然资源建议书

    自然资源建议书 自然资源建议书1 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国改革六十年,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们的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染,乱......

    自然资源综述大全

    浅谈西藏林芝地区旅游业 摘要:西藏林芝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人数大大增加,但是发展旅游,稍有不慎就会导致......

    自然资源建议书

    自然资源建议书1 敬爱的学校领导:你们好!最近我在我们班的倒菜桶里发现倒掉的食物越来越多,里面有很多都是同学们讨厌吃的青菜或是土豆。在蔬菜中,青菜是最有营养的,可大同学都......

    自然资源学复习

    范式的构成和功能: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历来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在当代更成为与人口,环境和发展相联......

    自然资源建议书

    自然资源建议书 自然资源建议书1 我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大草原那一碧千里的景色,我相信每个人都喜欢牛羊在草原上悠闲散步的景色。那么,就不要去破坏草原,让那些过度开发草原的人......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99更新时间:2009-10-2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运动与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广西医科大学教材质量检查评价总结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教材质量检查评价总结报告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本科教材质量检查情况教材选用质量评价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做好教材选用、信息反馈和教材评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