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

时间:2019-05-13 23: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

第一篇: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

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

王琳 《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31日 02 版)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是近期海内外舆论目光聚焦的核心。“依法治国”最大的“升级”就是把之前常见的“法律体系”变成了“法治体系”。

法律体系是静态的文本,法治体系则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让静态的法律从文本走进国民内心,并指导具体行为。如公报中所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学界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伯尔曼说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另一句是卢梭说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将法律信仰视为依法治国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

从1986年起就开始了全国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到今年已是“六五普法”的第四个年头。从“送法下乡”“送法进学校”“送法进企业”,再到“送法进机关”,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可称明显。但客观而论,这种普法的成果离“全民守法”还有相当的距离。

过去,民间对中国的法治现状有这样的调侃,“三个基本法:领导的看法、领导的想法、领导的说法;三个司法原则:大案讲政治、中案讲影响、小案讲法律;三个法治状况: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尤其对于一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民众而言,“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几乎成了超越法律之上的 1 “规则信仰”。当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阻碍于公平正义面前时,当法律武器难以帮助公众排除维权障碍时,从法外寻求救济乃至激进措施就很容易发生。

另一方面,法律信仰的培育,还得着眼于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让所有人都能从“听得懂的良法”和“看得见的公正”中,去获得对守法的内心遵从。立法要科学,执法要严格,司法要公正,权力运行要在法律划定的轨道之内。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只有“科学立法”,才能“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并最终实现“全民守法”。在“民以吏为师”的传统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下,立法者、执法者和司法者为法所治、受法制约,并能做到依法而为,就是对全民最好的普法。这也是当下最重要的法律信仰培育。

第二篇:申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申论范文: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 http://kc.offcn.com/general/178/17773/

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

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 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是否真的信法? 法律信仰的表达,是指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自愿的依归;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它对公平正义理念的维护和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法律信仰的标识,是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法律信仰的践行,意味着公民应当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 首先,这信仰源自民主立法的参与。

人民大众是立法的主体,他们的立法参与是立法正义价值的崇高体现和有效保障。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自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意志主张。如何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拓展立法的民主参与,建立通畅的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参与机制,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将那些不同的诉求、取向和主张,协调、凝聚、提升为法律规范和国家意志?我们必须清醒,扩大民众的立法参与,既是一个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法律精神潜移默化融入民众思想观念的过程。

在民主立法的巨大进步中,不可否认,我国立法中依然有待彻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消除“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的现象。

其次,这信仰源自法治环境的熏陶。

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输出来的,被教导出来的。人们更多地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生发深刻的感知、与政府官员的互动中获有现实的引领。

我们不能无视官场腐败对民众心态的伤害:官商勾结,巧取豪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百姓由激愤而无奈而麻木;我们不能无视上访乱象对法治思维的误导:“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直接刺激访民的抗争文化和投机心理;我们不能无视行政暴力对公平正义的挑战:强征土地强拆民宅在城市化浪潮中一再上演,导致群体性事件接踵而来;我们不能无视官员雷语对法律信仰的亵渎:“我就是法!”直接挑战社会的底线和百姓的常识„„

权大,还是法大?我们绝不能再掉入另一个陷阱:拳大,还是法大? 再次,这信仰源自司法公正的彰显。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失守,社会难免陷入“以暴制暴”的困境。这也就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

毋庸讳言,民众对当下的司法状况多有不满。一些法官缺乏最起码的法律敬畏,丧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批条子,打招呼,跑关系,权大于法,钱重于法,情过于法,甚至甘心充当黑社会的保护伞,导致同案不同判,出现一起又一起的冤假错案。本来,走进法庭的那些弱势无助的受害者,都是把法律作为维护自身尊严和合法权益的最后一线希望,在他们的意识中都把法官想象为公正无私、惩恶扬善的拯救者形象。司法腐败,不仅严重地动摇威胁着法律的平等性、权威性,也极大地扭曲消解着人们的公平观念、法治意识。

司法改革已经敲响鼓槌,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升法官专业素养,落实审判独立原则,就是要努力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建设人人有责。

今天的社会,已经从集体主义的遮蔽中再现个体,每一个个体的生存发展都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已经拥有了人格的独立和发展的自由。但是,这独立有其社会的支持,这自由有其法律的边界,我们不能生活在原子化、丛林化之中。今天的社会,已经从意识形态的高扬中解放利益,每一个百姓的利益诉求都是不可置换的。但是,利益的潮水并不能漫过法律的堤坝,财富的追求也不能湮灭道德的光照,我们不能沉湎于社会欲望的极端化、暴戾化之中。今天的社会,已经从阶级斗争的极致中回归法治,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是必须保障的。依法抗争,合法维权,本来就是公民的权利和法治的践行。但是,如何在多重社会矛盾多样利益冲突中,将这种维权抗争纳入法治社会公共秩序的建构之中,更好地释放这种维权抗争对于治道变革、社会进步的良性效应,还是需要求解的问题。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民建设的,法治也是由人民推进的。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利器,是社会价值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民众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第三篇:让法治成为信仰

让法治成为信仰

刘云山同志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可见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体系是静态的文本,法治体系则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让静态的法律从文本走进国民内心,并指导具体行为。卢梭也曾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人类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铭刻在石柱或铜表上,但铸鼎未必传世,勒石未必长存,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铭刻”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的法治精神。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义、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终落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只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达到“全民守法”的境界。要培养人民的法治信仰,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只有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覆盖,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得到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得到疏通,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对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人民群众才能从“听得懂的良法”和“看得见的公正”中,去获得对守法的内心遵从。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全民守法”又促进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施行。法治的音量是否响亮,仰赖于社会中每一个对法治“确信”的回音。信仰法治,是对良法善治的尊崇不违,更是确信福祸与行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工艺流程的稀松,会砸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品牌,甚至酿出一场安全事故的悲剧;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和无视,则会出现“法小弛则是非驳”和“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的不公与混乱。正是因为如此,法治信仰的养成、“全民守法”的实现,进一步告诫我们立法要科学,执法要严格,司法要公正,权力运行要在法律划定的轨道之内。

只有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法治成为人民信仰,人民才会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的力量才能跟随着公民,如影随形。而当人们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生活就会变得更省心省力。在这里,规则与人心,人心与生活之间实现了一线勾连。让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法治的“行为红利”也就逐步凝结为民众的行为动力,法治中国的愿景必能加速实现。

第四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感谢市局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了六集的专题片《法治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也蹭蹭热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法治”的话题——“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源于大学时期的同学之间的一次闲聊,聊天的内容是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首先求助什么,是求助法律,还是找熟人。答案令人沮丧,大家都认为会先找熟人。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答案呢?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我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也正是这道选择题,让我感受到法治信仰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什么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崇、信服的态度,是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依赖的姿态,是法律执行的社会心理基石。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人们才可能对法律忠诚,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斗争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信仰法治呢?

有人曾经总结,一个信仰法治的人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表 现:一是不论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场合,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没有被迫之心;二是不论别人是否遵守法律,自己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攀比之心;三是不论遵守法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投机之心;四是当权利受到非法侵犯时,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怨悔之心;五是能够长期持续地信仰和遵守法律,没有放弃之心。如果一个人具有了上述五方面的表现,那么,不论他是否懂法,我们都得恭喜他,因为他已经成为信仰法治的“法治人”了。

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信仰法治的理解。

首先,信仰法治在于内化于心的规则意识。法治其实就是规则之治,信仰法治实际上就是对规则的信赖。只有当人们自发地承认和依赖规则,规则才能被遵守,讲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成为现实,法治才有可能融入到每个人的社会活动,并成为一种信仰。关于规则意识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比如里约奥运会的女子接力赛,美国女子接力队因申诉成功被允许单独重赛,导致中国队被淘汰出局,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代表团找到并利用了《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申诉结果出来后,中国队提出了抗议,列举了多条理由,咋一听都有道理,但遗憾的是没有援引任何规则支持自己的诉求。这一事件虽是个案,但恰恰反映了我们规则意识的欠缺,这种欠缺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不知道依靠规则,不懂得运用规则,不会让规则为自己服务。近年来,职业举报搞得我们焦头烂额。但是反过来看,面对职业举报,我们从臵之不理、不知所措,到后来接到投诉举报能够依法审查有关诉求,按程序办理答复,再到现在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职业举报行为,实际上正是一个法治信仰的培养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痛苦,有点狼狈,但可喜的是我们的法治信仰在一天天树立起来。

其次,信仰法治在于外化于行的遵法守法。信仰法治首先体现在人们的认知层面,也就是规则意识的养成。同时,信仰法治还需要从认知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只有将法治精神、法治规则实现在行为之中,才能真正体现法治的价值所在。作为一个公民,信仰法治可以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自觉守法中。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规则化的社会,人们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休息,时时刻刻都在和规则打交道,这里面可能有国家法律,有乡约民规,有工作制度,但不可回避的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坟墓,都被纳入到密密麻麻的法律体系和社会规则中。信仰法治,遵守规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替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作为一名公务员,信仰法治还可以体现在我们的认真履职中。当我们加入到公务员队伍,实际上就是和国家签订了一份契约,国家应当按时足额向我们支付报酬,作为对价,我们应当认真履职,向国家提供足量优质的智力和劳力,这正是法治精神中最古老契约精 神。因此,认真履职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要求,更是信仰法治的一种体现。作为执法人员,信仰法治更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依法执法中。执法人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执法人员对法律采取的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一般公民对法律的看法。执法者执法犯法,必然导致人们对法律乃至整个法治体制的否定性评价。同时,作为执法者,还应当正确处理法治与正义的关系,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合理、不公正而法律又没有约束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谴责,可以呼吁立法的完善,但却不能超越法律去主持我们所认为的正义。因为我们不是快意恩仇的侠客,也不是正义的化身,我们行使的仅仅是法律授予的职权,超越法律去主持正义恰恰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可怕破坏,其长期积淀下来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上访。

最后,信仰法治还在于灵活开拓的法治思维。信仰法治要求我们对法律的忠诚和服从,但和宗教信仰不同的是,法治信仰还需要信仰主体具有自我反省和调整的精神。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很多相关因素紧紧纠缠在一起,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传统习惯与现代制度、政府与公众、经济与政治、稳定与发展,等等因素常常高度压缩到一个问题中,机械地遵从某一个法律条款往往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仰法治并不意味着对某个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求我们具备灵活开拓的法治思维。面对法律的求助者,我们要 帮助他们从法律制度中寻求支持和正义,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坚定他们对法治的信仰;面对法律的反抗者,我们要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严惩违法,捍卫法律的尊严;面对法律游戏的参加者,比如规避或滥用法律的,我们要容忍他们利用法律漏洞获得权利和利益,并用法治方式去填补漏洞。法律制度是永远不完善的,也是永远正在完善的,信仰法治并不是信仰某个法条,而在于用法治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法律价值去衡量关系,用法律手段去解决矛盾,这才是树立法治信仰的真正目标。

我是04年加入工商队伍,在我加入工商队伍的这几年,正是工商系统法治建设大发展的几年。从08年总局提出工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到10年正式提出法治工商建设,到现在法治工商建设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一步步见证依法行政的理念在逐步深入到每一位工商干部的心中,在不断践行到每一项日常工作中,信仰法治在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工作习惯。

近年来,工商系统一直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还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许多人对工商部门的前景感到担忧和迷茫。有人说,在连工商总局都将法治工商建设中的“工商”两个字拿掉的时候,谈法治工商建设还有什么意义?我在想,恰恰是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才要考虑假如有一天机构真的合并了,工商系统这个老牌的执法 队伍能留下什么,我们这么多工商执法人员能把什么东西带到新的部门生根发芽。我想,唯一能留下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培养的一种遵法守法、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一种对法治的信仰。

第五篇:让实干成为新时期信仰

让实干成为新时期信仰

回顾往昔,实干自古是仁人志士实现家国理想的必由之路;古有孔子为传递治国思想周游列国;近有孙中山等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奔走呼号;现有亿万同胞为中国梦不懈奋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依然要谈实干,让实干精神成为新时期信仰,方能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实干当成为青年奋斗的人生指南。“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青年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实干,只有在实干中积累经验,磨练意志,提升能力,方能不负青春。正如伟大科学家钱学森,青年赴美留学,婉拒美国优待,毅然回国做研究,躬耕于航天事业,航天事业因他而实现跨域式发展。也如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耶鲁毕业归国,从大学生村官做起,于田间地头为百姓排忧解难,在建设基层的同时也升华了人生。习近平同志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指出,当今青年全程参与了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是建设的主力军,只有从青年开始弘扬实干,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个人理想。

实干乃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守则。在当今社会发展弥漫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心态的今天,若人人都渴望投机取巧、玩弄手段、一夜暴富,那这个社会危险矣。只有每个社会主体,无论是医生、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等都讲究做踏实事、做老实人,才能保证社会进步发展。正如学校要肃清学风,杜绝抄袭,抵制功利,专注学问,就需要像“布衣教授”般的实在;正如医院要彰显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也需要像“缝兜大夫”专注治病;还如万万千千的企业家,无论是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还是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亦或是董明珠带领的格力,无一不是在实干中崛起。因此,让实干成为每个社会主体的守则,方能文明进步。

实干更应是国家繁荣的致胜法宝。“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一系列领导人寄语,正是在昭示着实干兴邦之重要,古往今来,任何王朝的兴盛,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靠实干,古有管仲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成为富庶的春秋五霸;近有晚清大兴实干,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以及现今改革开放以来,抵制虚拟经济泡沫,发展实业,振兴转型制造业。也如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崛起,二战后的快速复兴,都是全国上下一盘棋,真抓实干搞建设而来。现如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越来越务实的党政府带领下,领导干部带有实干,上行下效,国家繁荣指日可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沉下心来,躬下身来,务实做学问,踏实做实事,以“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准则要求自己,只管做,才能有底气说人生是精彩不虚度的,才有勇气说中国是大国强国!

下载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诚信成为普遍的道德信仰

    让诚信成为普遍的道德信仰 ——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献东谈诚信人无诚不立,国无诚则危。诚信是做人之本,是安邦之基,企业之魂。在现代社会里,诚信缺失已成为社......

    教师:让敬业成为一种信仰[推荐5篇]

    教师:让敬业成为一种信仰 安徽省太和县第五中学孙晨 教师的敬业精神,从小处说,关系着学生的学业与前途,从大处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在当今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更......

    当奉献成为信仰

    当奉献成为信仰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立足本职工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

    让信仰闪光

    敬爱的党组织:回首往昔,我看见历史长河的满目疮痍,看见美丽的祖国被铁蹄践踏,看见生离、看见死别……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天空中扬起一面火红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我们......

    让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成为心中的信仰

    让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成为心中的信仰 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应成为政法干警的信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相互联......

    国旗下讲话稿:让执着追求成为一种信仰

    国旗下讲话稿:让执着追求成为一种信仰 国旗下讲话稿:让执着追求成为一种信仰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执着追求成为一种信仰。我认为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

    让共产主义信仰成为自己人生进步的灯塔

    让共产主义信仰成为自己人生进步的灯塔 信仰,是一种信念,一种心底里执着的追求,一种永远不可更改,无法磨灭的意志。如同教徒们对各自信奉的宗教痴迷般的向往一样,共产党人对党和......

    法律信仰调查问卷(大全)

    塔里木大学大学生法学专业法律信仰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更好的推进法治教育教学,本课题组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不记姓名,请认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