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14 00: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

第一篇: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

努力在量的跨越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贺同新

(2010年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集团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精神,总结集团2009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继续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战略实施,努力在量的跨越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根据会议安排,李谠同志将作主题报告,全面部署2010年工作,请各公司、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扎实贯彻落实。我着重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

科学分析判断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集团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必须对集团转型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作出客观、准确、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200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组部、国资委关心支持下,集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以“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狠抓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组联合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经营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在建设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步伐。经过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两年多来的艰苦努力,集团转型发展已经呈现良好态势:战略思路日益清晰并正在形成较为成熟的战略规划体系;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奋发进取,具有较强的驾驭、组织、指挥、配置能力;广大员工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集团转型发展的信心增强,投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集团综合实力壮大,整体形象提升。同时,推进集团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构建科工贸一体化产业格局特别是实现装备制造业重组联合新突破的任务艰巨;按照产业链、价值链的内在要求,科学稳步推进产业整合、业务协同的任务艰巨;把重组后的企业和原存量的企业建设好、经营好、管理好、发展好的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谋划改制上市的任务艰巨;提高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粗放问题的任务艰巨。我们既要坚定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胜信心,又要保持冷静头脑,充分认识转型升级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复杂性,高度重视、着力研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推进转型升级战略深入实施。

2010年,集团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要好于2009年,但也是各种因素可能交织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情况最为复杂的一年。从国际看,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世界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呈现的复苏势头,有望在2010年继续保持,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可能结束衰退,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可能好于发达国家,联合国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实现2.4%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将实现2.7%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可实现3.1%的增长。但经济刺激政策支撑的复苏也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依然很大;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金融市场余震不断,部分国家主权信用危机凸显;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加剧。这些问题使世界经济面临比过去一年更为复杂的局面。从国内看,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推动下,年末年初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或呈“V”型反转,使2010年的中国经济蕴涵着不断增强的上行力量;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胀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大等多重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上述形势对于集团转型发展既是重大机遇,又有严峻挑战。面临的主要机遇是: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作为集团重点市场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加上国家对扩大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有利于集团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市场空间将更广,发展潜力将更大;国家继续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集团重大技术装备引进和招标采购以及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等业务面临较好机遇;进一步实施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企业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市场环境将进一步趋好;着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发展,集团相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业务发展将得到促进;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信电子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集团建筑、房地产企业面临新的商机;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增加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集团医药企业发展面临较好市场机遇;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集团环境产业及咨询业务市场前景看好;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兼并收购,集团及相关子公司开展重组联合面临较好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利用国际资产价格处于低位的时机并购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营销网络、高端人才的源头企业,有利于发挥集团境外机构优势开展相关业务;区域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启动,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北京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城南地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速,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加快开发开放……,各地注重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有利于集团发挥在技术引进和招标采购、装备制造、建筑房地产、环境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对重点地区市场进行综合开发。需要关注的重要风险是: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原材料价格可能上涨、贸易保护升温对集团国际贸易与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构成挑战;大型项目跟踪、开发周期长,金融危机中成交、订单不足的滞后效应将在今年显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各类业务的经营成本以及重组联合成本趋于上升;相关行业重复建设抬头、产能过剩凸显,将恶化竞争环境;货币政策灵活性增强,一旦进入加息周期,融资成本将增加;转型发展资金需求大大增加,保持集团财务状况稳健的压力增大;等等。集团各层面都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有针对性的分析研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科学有效应对。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导向政策和区域倾斜政策,结合集团优势业务抢抓各类发展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开拓国内市场,加快重组联合,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抓住一切机会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风险挑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做好各项基础管理,有效防范业务经营风险、重组并购风险、整体财务风险,努力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稳中求快发展。

二、坚持稳中求好、好中求快,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0年是集团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集团新的三年滚动规划的第一年,做好2010年的工作非常关键。根据中央和国资委的部署,结合集团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经集团党组和领导班子研究,2010年集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围绕做优主业提效益、调整重组抓升级,进一步全面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开拓市场,重点加强管理,加快实施重组,稳步推进整合,深化业务协同,强化技术创新,有效控制风险,加强企业党建和员工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稳中求好、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征程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的一年,我们要把稳中求好作为全年工作的指导方针,把“做优主业提效益、调整重组抓升级”作为全年工作的中心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全年工作的着力点。“稳”,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入贯彻集团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精神,继续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重组联合不懈怠、团结奋斗不折腾;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健康稳健。“好”,就是要着力推进转型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加强融合协同,着力加强提升管理,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我们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集团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着重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张德江副总理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要求中央企业要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和突出主业,更加重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重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李荣融主任强调央企要把“做强主业增实力”作为全年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抓好技术创新和职工队伍建设两个环节。国资委将在中央企业第三任期全面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这一考核方式将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从集团自身看,随着转型升级战略的成功实施,两年多来集团资产总量、经营规模迅速增长,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量的跨越;但与此同时,相关业务基于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联系和协同效应还不强,产业集中度、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传统业务转型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集团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在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如何在量的跨越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是集团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唯有坚持稳中求好、好中求快,坚持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发展并举、做大与做强做优并举,在加快战略扩张的同时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增强集团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转型升级的宏伟目标。

稳中求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落实到集团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大力贯彻“技术立企”方针,切实抓好技术创新。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强大动力。“技术立企、技术兴企、技术强企”是集团转型升级战略的灵魂,是实现建设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去年6月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荣融主任在视察集团相关企业时,都着重强调了加强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哈量集团时指出:“只有大力开发自主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温家宝总理视察齐二机床时勉励职工和技术人员要用心制造,用智创造,在关键技术和部件上有所突破,在创新方面不仅走在全国前列,更要走在世界前列。李荣融主任视察中汽院时强调要围绕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拿出高水平的研发成果。集团各层面都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和国资委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技术创新在集团战略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推进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各类科工企业是集团技术创新的直接主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集团转型升级战略及本单位战略规划,明确本单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方向和路线图,加大对国家鼓励、市场急需、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紧紧围绕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提供共性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环节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并积极参与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确立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集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优势,积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行业原创技术,嫁接到本企业,迅速把技术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具有通用技术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有效机制,出台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的有效政策。集团层面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统筹谋划、统一规划,加大对科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集团系统各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要认真贯彻集团《关于推进贸易与工程承包业务转型的指导意见》,扎实、加快推进贸易与工程承包业调整创新发展。转型是国有外贸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转型是艰难曲折痛苦的探索过程,但是,再艰难、再曲折、再痛苦,我们也要趟出一条路子。集团对贸易与工程承包板块各单位的要求,不只是量的贡献,还要有质的贡献,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转型升级的工作进展及效果,就是调整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增强核心能力的工作进展及效果。各单位要扎实贯彻集团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和《指导意见》,结合各自业务实际,进一步提高认识、增进共识,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步行动起来,坚持量变中求质变、转型中求发展,加强能力建设和品牌建设,创新商业模式,调整优化结构,建设有竞争力的战略业务单元,切实向专业化国际工程承包商、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商、专业化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转型目标迈出坚实步伐。集团层面要加强对转型的支持、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务必在转型上收到实效。

第三,要积极稳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集团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结构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结构是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重组联合、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集团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资产结构方面积累的问题日益突出,必须积极稳妥予以调整优化,最大限度提高集团资源配置效率。一要稳步推进产业整合,优化集团产业结构。集团层面,要在加快重组联合步伐特别是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重组联合新突破的同时,始终按照科工贸一体、上下游衔接、同类项重组、构造产业链价值链的总体要求,来谋划、优化集团整体产业布局,着力打通从核心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关键设备制造、设备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投融资到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整体竞争力;各板块层面,要按照提高集中度、增强竞争力、获取规模效益的总体要求,适时推进板块内资源整合,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业务。产业整合关系重大,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依据战略导向,遵循经济规律,在深入论证、充分沟通、形成共识、民主决策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稳健推进。二要逐步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集团组织结构。管理层级过多,将增加集团的管控难度,增大经营风险,从而制约转型升级的进程。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管理层级的压缩,经过3年左右的梳理和调整,将集团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同时要集中资源重点在三级层面打造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业务单元,使之成为集团战略实施的有效支点。三要加快非主业低效资产清理处置,优化集团资产结构,此项工作2010年要基本到位。

第四,要大力加强融合和协同,形成集团整体竞争力。为促进重组联合企业迅速融入集团,集团各领导、总部各部门都要满腔热情、满怀真诚地关心支持重组联合企业,尤其在重组联合的起步阶段,要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原有经营单位要积极主动与新成员企业对接;重组联合企业则要自觉贯彻落实集团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的要求,自觉从各方面尽快融入集团。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各经营单位要更加积极主动开展业务协同。特别是原有贸易企业、境外机构要主动做好对新加盟企业的服务,深入挖掘协同需求和合作机会,努力实现共赢发展。集团总部要加强组织引导协调,并要建立促进业务协同的政策制度,使业务协同进入制度化运行的轨道。

第五,要切实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齐二机床时指出:“不要小看一个螺丝钉、一个焊点,它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启示我们加强管理必须从细节着手,从高从优从严要求。当前,管理粗放的问题仍在集团各层面、各领域、各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夯实管理基础、改善和提升管理仍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认真借鉴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借鉴重组联合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央企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国际大企业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投资并购管理,开展重组联合头脑要更清醒、前期工作要更扎实、步伐要更稳健。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学习台塑“勤劳朴实”的文化,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认真落实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大力推广集中招标采购等有效措施,切实控制和降低经营成本。要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质量,特别是要把对应收账款和库存的动态监控纳入季度调度内容,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机制予以落实。要创新企业管控模式,针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参股公司等不同类别,以及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要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管控能力,切实管住全局性风险、重大风险。装备制造、医药、建筑等企业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是各项管理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制度流程建设,逐步统一集团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使企业进入“轨道式管理控制”状态。各层面要始终坚持战略扩张与战略管控并举,坚持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确定的“三个结合”、“三个始终”,牢牢把握战略方向,聚焦战略重点,整合战略资源,强化战略执行,控制战略风险,驾驭转型升级的航船沿着战略设定的轨道稳健前行。

今年我们将迎来集团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召开三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三年来集团转型升级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审视,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分析形势,在坚持战略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适度进行产业聚焦,形成更为成熟完善的战略及规划体系,更好地指引集团科学发展。请同志们提前认真思考,深入调研,积极向集团贡献智慧,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把这项工作做好。

对四家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出如下明确要求: 邮电器材集团: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及国内外著名品牌通信电子终端产品供应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优化分销网络,扩大零售维修网络,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向专业化通信电子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努力建设通信电子产品销售和服务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集团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国通信电子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兴集团:要优先重点发展建筑房地产业,调整创新发展军需后勤装备贸易及物流业,大力积极发展血液制品业,努力实现转型跨越,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一流的专业化、品牌化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建设专业化军需后勤装备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为集团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为国家和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哈量集团:要采取自主研发、产学研联合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加强技术创新,持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主攻高端、兼顾中端、外包低端,加强市场营销,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国际领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制造中心,为集团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国量刃具工业发展作出主导性贡献。中纺院:要以破解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为己任,面向全行业提供服务,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开发研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高行业影响力,努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纺织科技型企业,为集团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国从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工业强国迈进作出重要贡献。

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干部员工创造活力

推进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的支撑,科学的体制机制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形成。两年多来,为保障转型升级战略实施,我们在推进集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素质能力“三个不适应”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紧迫而艰巨。集团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集团南戴河党组扩大会议的要求,紧密联系集团转型发展实际、联系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联系每一项重要决策和具体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克服和打掉小富则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观念羁绊,坚决冲破束缚我们的四平八稳、循规蹈矩、固步自封的思想牢笼和工作方法,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更好地支撑集团科学发展、转型升级。

第一,要认真谋划改制上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推进改制上市是中央和国资委的一贯方针政策要求,是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中央企业80%的资产集中在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3家央企已经或即将以一家主要公司为载体实现整体上市。相对于其他央企,在改制上市方面我们已经滞后。认为只要效益好、资金充足就可以不必上市的想法是狭隘的、短视的。上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资金,更可以放大我们的资源、分散我们的风险、规范我们的公司治理、完善我们的激励机制、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效益是综合的。在集团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进程中,仅仅依靠自有资源、通过内涵式增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助推发展。在这个问题上,集团各级干部特别是高中层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决心,增强紧迫感。从现在起就要积极做好改制上市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要认真征求国资委相关司局及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充分听取中介机构的意见,抓紧论证,尽快确定集团改制上市的模式选择。要模拟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和运作;并要适时推进内部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内在价值,为将来上市打好基础。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选人用人的竞争性、流动性、透明性,最大限度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干部队伍“三度”是否高,是否有活力、有闯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人用人机制是否有冲击力。要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总体要求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从增强选人用人机制的竞争性、流动性、透明性着手,构建富有冲击力的集团选人用人机制。一要增强选人用人机制的竞争性,逐步把内部公开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作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方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机制。在用人上也是如此,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择优”,只有充分竞争才能使在位的干部感受到足够的压力、动力,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竞争也是央企用人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普遍趋势,目前央企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各级经营管理者的比重已达30%。深化集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提高竞争性上下功夫,通过充分竞争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要增强选人用人机制的流动性,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和多岗位锻炼,并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促进干部上下左右合理流动。干部和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不断接受新挑战,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积累新经验,成长为具有较强开拓创新意识和复合型能力素质、具有较强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企业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文化融合,并为竞争性选拔提供空间。提高干部队伍的流动性,应该成为集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为此,要制定干部交流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有序组织实施;要从严管理干部,以“三度”为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考核与考核结果运用,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进一步实现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三要增强选人用人机制的透明性,加强对选人用人重要事项的公开,逐步做到岗位空缺和用人需求透明,用人标准和选拔程序透明,选拔过程和选拔结果透明。“公开”是实现“择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保证规范竞争、有序流动,有效防止用人上的失察、失误,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竞争性、流动性、透明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竞争是根本,流动是手段,透明是保证。竞争性、流动性、透明性还必须落实到制度上、流程上,通过科学设计制度流程并狠抓落实,使选人用人进入科学轨道运行。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拘一格培养引进优秀人才、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为转型升级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对于集团转型升级急需人才,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多方式引进,特别是要加大引进科技研发等方面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力度。要加强优秀年轻人才培养,培养储备一批高端后备人才,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要大力推进学习型集团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教育,特别是要根据维护和提升经营资质的实际需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相关考试和获得专业资格,对学有所成的员工予以奖励。

各子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不拘一格,大胆探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的有效措施,自主做好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各项改革。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全年工作落到实处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一切取决于项目,一切取决于行动。唯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实现我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的美好愿景。2009年集团转型发展、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功事例表明,事在人为,事在领导者为,只要咬定一个目标,狠下一条心,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全体干部员工都要弘扬狼的精神、牛的精神、骆驼的精神。要像狼一样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团结合作,像牛一样勤奋耕耘、自觉奉献、埋头苦干,像骆驼一样执着坚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开拓市场要实干。各层面都要深度研究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有效方法、有效措施,制定开拓市场的行动方案,高强度、大力度推进落实。要广泛收集信息,广泛结交朋友,持续加强与各方的沟通联络,苦练开拓市场的基本功。开拓市场不是朝夕之功,要有长远眼光、长久打算、长期努力。

推进转型要实干。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深入研究转型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途径、基本环节、基本手段,进一步明确、细化推进转型的思路和措施,尽快形成重点商品、重点项目、重点业务、重点市场的转型行动方案,毫不松懈地推进落实。

自主创新要实干。要认真分析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选准创新方向,加大创新投入,整合创新资源,配好创新团队,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个点一个点地突破,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争取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业务协同要实干。要牢固树立产业链经营意识,善于在每一项业务、每一个项目中与兄弟企业联手开拓市场,联手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各单位、各部门采购任何产品和服务,首先要考虑集团系统内企业能否提供,优先从内部解决。

加强管理要实干。集团各级管理部门、各级管理人员要把“三个提高”贯穿于各项日常工作之中,起草或审阅每一份文件,制定每一项制度,组织每一次会议,进行每一次检查,开展每一次协调,论证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要换位思考,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业务、贴近一线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既要依法依规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坚持原则,又要讲求效率、热情服务。要及时把解决个案问题的经验上升为制度,以点带面促进管理的改善和提升。

深化改革要实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集团的事业,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勇于担当,认真倾听广大员工的呼声,积极回应广大员工的期待,经常性查找体制机制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转型升级需要的地方,选择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或容易突破的环节,每年推出、落实一两项有力度的改革举措,不断把集团及本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引向深入。

对标进位要实干。每一个公司、每一个部门都要选择本行业、本领域的佼佼者作为标杆,将对将,兵对兵,一项一项地对标,查找差距,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真抓实干,不但要埋头苦干,还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巧干。要加强思维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的能力。要敏锐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排除前进障碍、推进转型升级。

在集团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征程中,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保证监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科学发展优势。要继续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贯彻“统一、高效、和谐、坚强”及“正、和、实、廉”要求,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领导转型升级的坚强核心。要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健全惩防体系。要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集团凝聚力。要切实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凝聚员工,真心关怀员工,保持企业和谐稳定。此项工作,将在随后召开的集团党建工作会议、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全面部署。

同志们,转型升级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我们,风险挑战考验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卧薪尝胆、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征程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在推进集团转型升级中展示巾帼风采

在推进集团转型升级中展示巾帼风采

又是一年三八节。享受着初春的朝气,沐浴着节日的温馨,3月6 日,百利机电集团庆“三八”表彰大会,在简朴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举行。来自集团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代表欢聚一堂、共庆节日。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乔卫华,党委常委、总经理助理、组织部长赵瑞霞出席会议。集团工会主席陈莉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评选出的2011-2012集团建功立业先进女职工(“三八”红旗手)共30名同志、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共9个班组进行了表彰,进一步动员全系统女职工投身集团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百利溢通电泵公司潜油制造嵌线组组长苏颖、百利阳光公司技术部主任李涵、奥的斯电梯公司人力资源部薪酬福利经理车玉华作了典型发言。

会议充分肯定了集团系统各级女工组织和广大女职工在促进集团发展中做出的贡献。鼓励广大女工要继续发扬立足本岗、刻苦钻研的优良作风,努力学习、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日益进取、争创一流的拼搏意识,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事业追求,与企业利益、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各级党委、工会要大力宣扬先进思想和事迹,弘扬忠实的敬业精神和品格,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环境和土壤,带领全系统各条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集团领导强调,实践证明广大女职工是国家、社会、企业以及各条战线的重要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女职工的培养和选拔任用,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民主政治,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国策。并就做好新形势下女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围绕中心,抓住机遇,投身事业;二是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发展;三是大力支持,全力培养,铺路架桥。

建设和谐幸福的百利机电,是全系统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齐心协力顾全大局,在“促惠上”活动中争当先锋,以一流的业绩,证明我们不但能够迎接挑战,而且能够战胜困难,取得佳绩。他寄语广大女工,要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准确把握适合自己发展的坐标系,确立自己生存和发展空间,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坚定从优秀走向超越的理念和信心。他祝福全系统女同胞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光彩靓丽!让世界因你们而绚丽多彩,生活因你们而温馨幸福,工作因你们而和谐共进!” 会后,百利机电职工艺术团成员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与女职工们一起共度节日。2013/4/22

第三篇: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后,我们紧接着召开区级推进会,充分证明了区委、区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天这次会议,是近年来首次有规模工业企业和融资担保机构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业经济会议,希望各部门、各企业深刻领会市、区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坚定工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2013年,海港区工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也迈出了新步伐。主要有三点需要大家把握:

(一)形势向好,坚定信心。2013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24.1%,华润雪花啤酒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耀华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和两条硼硅浮法线顺利投产。二是技改创新步伐加快。全区完成技改投资21.1亿元,增长58.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家、省优产品和著名商标7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借助港区企业外迁重建契机,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48%。三是企业成长步伐加快。全区共有18家工业企业获省、市两级扶持资金623万元,1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担保资本金2800万元,全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62亿元。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新纳统规模工业企业10家。

(二)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规模工业效益不佳。近年来,规模工业持续低迷。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9.4%,企业利润、纳税金额全部负增长,规模企业同比减少2家,耀华集团、北方玻璃、美铝、首钢机械等大中型企业受供求关系影响,产值下降明显。二是企业竞争力不强。多数工业企业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属技术要求不高且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集约化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三是土地、资金制约明显。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十分紧张,摆放大项目困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成长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另外,主要经济部门对全区工业底数还不清,工作针对性不强。少数部门和部分同志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到位,服务还不到位,协调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顺应形势,跟上步伐。一方面,工业经济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与变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求升级与市场竞争激烈对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化解过剩产能和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持续进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实施。这些举措,从长远看有利于转型升级,但从当前看将会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任务指标的完成,不少企业将面临关闭或停产限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工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区新一轮发展的现实选择。河北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京津 冀协同发展问题已被提上议程,京津产业和功能外溢成为一种趋势,不转型就跟不上形势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迅速行动,刻不容缓。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确保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全区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家工业企业,我们必须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统筹兼顾,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一个理念”。即坚定绿色崛起理念。生态环境历来都是我区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的发展底线。工业产业要效益、要增长,从长远来看,必须走绿色崛起之路。绿色崛起的核心就是在追求总量和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和生态的提升,推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我们必须克服“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促进工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工业产业的绿色崛起。

(二)打造“两个平台”。一是筑实产业园区平台。要以工业区等园区为重点,推动水、电、暖等基础配套同步建设,加快建设物流、信息、配送等生产所需设施,完善学校、银行、医院、职工之家等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园区承载、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园区土地资源,盘活企业闲置土地,腾出更多的产业用地,协调推进“西进北扩”战略,增加土地总量,破解“土地瓶颈”难题。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产品为重点,推动玻璃加工、金属压延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以发展高端节能环保等产品为重点,壮大太阳能光伏、电子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振工业经济。二是打造招商选资平台。招商、工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招商计划,划分工业产业招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瞄准国际国内特色产业前沿城市进行“择商选资”。利用海港高新技术开发区获批的政策优势,着力引进一批附加值高、辐射效应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加强与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主动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直接转移,总部经济的全面转移和“腾笼换鸟”式的产业链整体搬迁。同时,要一如既往、毫不放松抓好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切实解决项目推进“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促万达等在谈项目尽早落地,力争新天地等项目投产达效。

(三)抓好“四个重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区发改、工信等部门以及重点企业要按照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公开制度,明确淘汰内容、进度和责任单位。对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并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核查,防止落后产能企业死灰复燃。二是加快技改升级。发改、工信等部门要合理利用我区列支的500万元技改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改造升级,鼓励和引导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借助企业外迁重建契机,支持企业重组扩能、裂变提级。所有企业都要做好“存量提质”文章,在产品深、精加工上下工夫,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注重科技引领。把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生产 水平,培树知名品牌。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力度,拓展研发空间,掌握核心技术。四是强化龙头带动。实施产业龙头培育工程,精心挑选一批“种子”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的管家式服务,促进各类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企业航母”,带动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壮大。各企业要克服小富即满思想,将眼光放长远,对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提高生产、装备、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将自身发展壮大,以此带动行业发展。

(四)注重“三个结合”。今年专项行动、特色活动较多,工业转型升级要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工业污染是大气污染四个重要污染源之一。存在空气污染的工业企业要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传统工艺进行生态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区直有关部门要以对空气污染“零容忍”的态度抓好检查落实。二是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相结合。污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大力引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严禁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入海,同时,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促进废水循环利用。三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畅通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形成领导干部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的长效机制,摸清全区工业经济底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询问企业需求,想办法、出举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点带面,加快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营造“三个环境”。一要营造高效清廉的办事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大力提高行政审批 效率。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提高服务发展质量。二要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着力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现象。建立政府主导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企业竞争氛围。三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崇德、尚美”的海港精神,抓住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为工业发展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工业产业健康发展。

同志们,当前的形势仍然复杂和严峻,工业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任务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创新思维,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海港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王军民同志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王军民同志

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总结全省三年工业调整振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工业中长期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发47号文件的意见(鲁政发〔2012〕17号),对全省“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刚才,省经信委全面汇报了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打算,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发了言,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坚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工业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规模总量进一步壮大。“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 17.6%,2011年增长14%,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9%,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二是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5.4%、24.2%和24.0%,2011年收入突破10万亿元、利税突破1万亿元。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3.9个百分点,达到87.1%;2011年,制造业增加值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3%;“四新一海”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万元GDP能耗由1.33吨降到0.85吨标煤,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节能目标,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研发成功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如意纺)、MDI生产技术、巨型工程子午轮胎成套技术与设备、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等一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实现了产业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9家,增加了65家。五是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10户,其中过1000亿的8户;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368个,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195个、过100 2 亿元的108个。魏桥创业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不断深化,欧债危机影响日益加深,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各经济体为摆脱困境,重振实体经济,在工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我省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进一步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偏低,结构偏重,产业链短,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产业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发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成果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三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能源资源消耗偏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转型升级加以解决。

国务院制定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这是转方式、调结构,应对各种挑战,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实现向创新驱动、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内需主导转型;“升级”就是通过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涉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 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深刻变革过程,是突破工业发展瓶颈制约,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根本之策。

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姜异康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创优、求好求强、以强胜出,努力保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良好态势。工业是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迅速行动,刻不容缓。我们要牢牢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理清思路,积极作为,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努力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战,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把握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取得新突破。按照中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推进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面优化技术、组织、布局和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助力,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创新改造、品牌质量、节能减排、信息化、中小企业、重点区域发展等重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七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把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坚持质量兴省,正确处理好工业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关系,实施品牌战略和商标战略,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努力克服“路径 依赖”和“低端锁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提高工业附加值,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实施“双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要做强做大,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原材料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保障能力;消费品工业发展要走大品牌、高质量、多品种的发展道路,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增强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尽快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新、特、优”转变。三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以先进生产能力替代落后生产能力,以高附加值新产品更新低利润老产品,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是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 度,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快促进发展理念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五是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充分发挥蓝、黄两区两大引擎作用,推动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鲁南经济带工业布局调整优化。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和基地的产业支撑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配套,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赢的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按照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的部署,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抓住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机遇,进一步优化重大产能布局,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六是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向服务型转变。抓好宽带提速、光纤入户工作,推进三网融合。要统筹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寓军于民,融 合发展,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强大牵引力。

七是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协作和市场竞争,在改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在开放中增强素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转移,着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推动工业运行向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改善、内需外需协调转变。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工业转型升级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任务复杂而艰巨,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在我省三年工业调整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决定将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调整为省工业转型升级联席会议,加强对全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的组织领导。联席会议要继续发扬三年调整振兴 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措施,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增强对形势变化的预见性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扎实工作,为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要落实责任措施。省政府的贯彻意见(鲁政发〔2012〕17号)明确了全省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并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各部门要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提出本部门的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任务目标,强化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监督指导,组织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各项工作,指导好各市、县的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各项任务措施层层落实到位。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促进全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合力。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各部门要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要创新工业管理方式和手段,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产业、金融、土地、财税、环保等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引导力度。要落实好增值税转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关税,以及国家和省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 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切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实施好结构性减税、鼓励民间投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宽带提速、光纤入户等扩内需、稳增长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深化银行业科技应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新业态

深化银行业科技应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新业态

尊敬的兆星副主席、何杰局长、利星局长、建一监事会主席、心颖联席ceo,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多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跑出了“深圳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范本。

今天,我们齐聚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科技之都,在数字经济变革加速到来的时代节点,与来自银行业和科技界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开放、共享、融合的金融新业态,既恰逢其时,又意义重大。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阶段,各行各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锻造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孕育新业态、焕发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好风正劲,将成为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化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2%。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数字金融生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科技赋能下,通过对“数据资产”的管理,银行业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推动全栈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流程管理效率、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服务效率持续提高。

二是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金融科技力量稳步提升。中国银行业主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各家银行机构将金融科技上升至战略层面,在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监管部门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更为明确、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并在组织架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探索。战略上的重视带来了金融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2019年,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部分银行还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数字金融等子部门推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共有12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

三是改变银行业服务形式,打造智慧、开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便捷性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银行机构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探索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资源精准配置、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充分满足了用户个性、广泛的数字化服务需求,打造了智慧、开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务。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银行业提供的大量“非接触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经济的“血脉畅通”,及时满足了社会民众金融需求。比如,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全国工商联组织发起倡议,100多家银行共同参与的“无接触助微贷款计划”,为助力打好疫情阻击战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

二、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业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服务质效明显改善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应用成果,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孤岛、个人隐私保护等行业“痛点”,提升kyc、获客引流、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一是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全面升级。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海量大数据,为精准解读、触达用户需求提供了支撑。在零售业务、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等业务场景中,银行机构充分挖掘内外部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原生等新技术,设计出契合用户特性和需求的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将服务范围拓展至长尾客户,为用户提供了“端到端”的金融服务,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的供给。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群体,有的银行机构通过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对小微企业群体进行细分,以“零售化”方式经营小微贷款;

并将进件、放资等业务环节上链,既保护了客户隐私,又使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方便追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通过将数据贯穿于业务、营销、运营、风控等环节,推动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精准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应用,实现了金融服务的降本增效。

二是科技赋能开放生态建设,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年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的理念广为业内认可,银行服务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需求是大势所趋。在开放服务领域,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api、sdk、h5等金融科技应用输出银行服务,与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无缝融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充分满足了c端对高频次场景金融的需求。比如,在创新支付领域,不少银行机构探索应用指纹、声波、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让用户享受到了更为智能化、无感化的支付服务,让银行服务触手可及。

三是形成了科技输出能力,扩大了服务边界,实现了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与共建。部分实力较强的银行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与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对b端、g端输出包括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全场景应用式服务平台等金融科技能力和解决方案,与各方共建开放、融合、共生的新生态,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建者、变革者。比如,建设银行为地方政府搭建了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的政务便民综合性服务平台,从科技成果应用者转变为协同创新者。

三、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助推银行业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通过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模式探索,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应清醒地意识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挑战依然不小,可以说道阻且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将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增强自身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一是密切关注行业金融科技动态,积极发挥金融科技智库作用。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入追踪、研究开放银行、标准规范、数据应用、服务安全等金融科技热点问题,为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外脑”支持。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10家机构共同发布了《开放银行实践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从市场配套建设、银行机构布局、监管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是凝聚行业之力打造行业新生态,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业务平台。比如,今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同签署了《ctfu平台服务协议》,推动建设“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ctfu)”,提升贸易融资便利性。此外,为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函证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建设,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发了第三方电子函证金融服务平台,以协会公信力服务社会,有序推动函证新规落地实施。

三是搭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加强高质量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高质量的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加速推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建行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率先在深圳试点推出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cft)认证课程培训示范项目,旨在打造“培、考、战、评”四位一体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认证体系。

四是搭建数字化公共学习交流服务平台,提升会员服务价值。中国银行业协会还以《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为载体,整合行业数据,挖掘协会沉淀数字资源,为行业打造集信息、资讯、数据、知识库与智库于一体的应用型数据库,旨在为行业搭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平台,为会员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银行业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行业,以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是银行业保持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数字化经济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新一轮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银行业下一步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宝贵契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银行业应吸收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感受新经济的脉动,促进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下载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贺同新董事长讲话-坚定不移推进集团转型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