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11.29农村新型社区动迁政策培训会上的讲话大全
农村新型社区动迁政策培训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29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主要针对党委政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考虑及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一些说明。
按照县委年初工作安排,第一批搬迁村应该在5月份完成资产评估,6月份落实协议、启动搬迁,之所以拖到现在,主要考虑这项工作政策性强,困难大困难多,党委政府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筑牢开展工作的基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广大农民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党委政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长期以来无序建房、盲目建设造成浪费的问题,又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二是新社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引导和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实现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从而带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加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可以盘活资源要素,实现城乡资源与资本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融合城乡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减轻农民负担。以前农村建房周期大约是十五到二十年,而现在新建的居民楼,样式新颖,质量优良,基本达到了百年住宅标准。从长远来看,减轻了农民负担。
在进村入户调研征求意见过程中,发现部分群众对动迁存在顾虑和担忧,我感觉主要是对相关政策不了解造成的。县委、县政府从决策新社区建设时起,就把建得成、搬得进、住得起作为工作核心,充分考虑县情和农民意见,借鉴先进成功经验,制订搬迁安置政策,审慎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下面,我主要就群众关注最多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县农工委石书记还将就相关政策作进一步说明:
一是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先算大账。对于多数农村而言,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比如武邑镇,农村居民户均占地一亩,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滏东、城中两个社区22个村农民全部迁入社区,至少能腾出2700多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
再算小账。现在咱们当地建平房每平方米的成本不低于700元,社区楼房每平方米售价约在一千一二百元,虽比建平房成本高,但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武邑县目前开发的楼盘,每平方米的市场售价均在2000元以上,一些质量高、位置好的楼盘每平方米售价在2600元以上,高出社区楼价一倍以上。
三算优惠账。新社区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挂钩结余指标收益全部用于社区建设,补贴农民购房,农民不用拿多少钱甚至不拿钱就能住上楼房。
二是搬楼房冬季供暖怎样解决?
不但住进楼房,还要用上暖气,让农民享有清洁、温暖的居住环境,这是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关键一步。新社区实行集中供暖,并补贴一定的取暖费用。村集体还可以利用预留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可以进一步对住楼农民进行补贴。
三是搬楼房后农机具、秸秆如何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子,怎么存放?新建住宅楼的底层都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
四是搬楼房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小面积的“周转房”,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对不愿住周转房的特困户、孤寡老人还可根据自己意愿安排到中心敬老院生活。
五是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惠,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而作为村集体,则基本不会增加经济负担。在社区建设的整个资金链条中,根本就没有村集体这一环,村集体只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农村社区建设由乡镇政府主导。非但如此,通过旧村搬迁腾出土地后,还要留足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
六是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旧村搬迁节省出的土地开发后,形成的收入中大部分用于社区运转。
七是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对失地农民,政府也做了充分考虑,确保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降低,并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提供不同形式的就业和养老保障。
八是搬迁后农民怎么种地? 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势。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除每年基本分红外,入股农民可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领取工资。未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 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
同志们,我相信,只要能在新社区建设的热潮中正确把握方向,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加强新社区建设政策的宣传,取得群众的支持,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金坑社区服务中心落成暨郭家街道
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村民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参加南芬区金坑社区服务中心落成暨郭家街道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议,共同庆祝金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半年来,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老干部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街、村三级及广大村民朋友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区又建成了一个多功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郭家街道办事处和金坑村两委班子想民所想、为民办实事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市区各单位、各部门,以及付出辛勤劳动的村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坑社区服务中心是继2009年解放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郭家街道办事处建成的第二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经过两年的运行,农村社区的作用初步显现,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村民们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现就郭家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我提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以农村社区发展提升南芬新形象 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党委政府是否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明确自己在农村社区 建设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落实。十二五期间,南芬要建成本溪副城,整合城市空间资源以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中村”改造成为一种必然。下一步,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和民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居住与商业办公兼容,把村部转变成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文明社区,进一步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树立南芬城区新形象。
二、加强学习,抓好培训,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我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时间短,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需要更加自觉地勤奋学习、开阔视野。要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知识,钻研当代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借鉴传统的乡村建设做法,了解本地区工作进展状况,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律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村社区建设是为民服务的,抓好对社区建设工作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信心和紧迫感,促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找准农村社区服务的着力点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的政策,走“自我开发、自我服务”的道路,要在拓宽农村社区居民增收空间上下功夫。解放社区服务中心从发展农业产业化起步,经过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样,金坑社区服务中心也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找准服务的着力点,利用地处城郊、交通便捷之利,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以发展工业为主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将来,赵家、南芬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良好 的区位优势,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村民由原来经营农业变为经营物业,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网后,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居民的再教育培训,不断增加村民人均收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
四、积极创新,勇于实践,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农村社区要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提供有效载体,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要研究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和农村社区结对子,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真正建立起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推广一站式服务。
在全区10个农村社区运行一个阶段后,我区将要召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最后衷心祝愿金坑社区成为我区农村社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又一面旗帜,使农村社区真正成为农村的政治管理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和文化信息中心!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新型农民培训动员会上的讲话
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在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
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探索农民科技培训的新途径,创建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民,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我县积极组织申报了省农业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现已被确定为2008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之一。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有效培训方式,科技直接结对的途径,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技能的提升,产业发展的加快,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今天我们举行“临县2008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启动仪式。这项。这项工作 得到了省农业厅、财政厅、市农业局、财政局高度重视,更得到了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在此我代表临县县委、县政府及全县50万农民,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各级领导对项目的实施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我也预祝“临县2008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能在我县取得圆满成功,不辜负省、市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下面,就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讲三方面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紧迫性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没有新农民、就没
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才能适应现化农业建设的需要,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我县从2004年起,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农民整体素质,拓展了农民致富门路,使我们认识到,要使我县50万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有效培训。目前,我县还有农村劳动力22.7万人,多数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年龄水平高。这种大数量、低素质、高龄化的劳动力状况存在,严重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民增收,认真实施“临县2008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大批掌握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充分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实用性
为了使培训真正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我们要采取更为有效的培训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
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指导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培训重点,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万户”的技术培训思路,围绕我县玉米、小杂粮、蔬菜、红枣、核桃、养殖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坚持“三实三性”原则,即“实用、实际、实效”和“针对性、实效性、带动性”的原则,在全县选择50个村,2000名常年从事农业种植生产、具有一定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有一定的种植规模、能带头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起一定示范作用的骨干农户,组成40个教学班进行重点培训。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骨干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推广培训。通过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民。
三、充分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效性
农业厅的项目既然放在临县,我们一定要做的最好,要通过有效措施,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加强对项目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从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摆在突出位置,摆在重要日程,要成立临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要主动得到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上下联动,统筹资源。要在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
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三是注重宣传,发挥功能。要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参与项目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自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让农民树起科技兴农的理念,珍惜培训机会,自觉带动周边农户,推动项目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并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农业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运行体系。四是及时总结,形成机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开展好,不断取得新成效,工作要具体化,收获体系和经验要及时总结提高,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下一步工作的进展。各项目实施部门要切实掌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有效措施,形成工作推进机制,更好地促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同志们,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意义重大,做在现在,利在将来,希望大家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成为凝聚民主,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平台,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00八年三月十七日
第四篇: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王亮
加快村改社区转型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不仅要从村改社区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居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化村改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做文章。积极探索村改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村改社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我省的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对农村社区、村改社区的认知方面,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旧框框中,认为农村社区党组织就是村党支部的简单翻牌,在职责定位、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个别基层干部担心个人权力丧失,既得利益受到威胁,对合村建社区有抵触情绪,全社会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尚未形成。其次,在成立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后,党务工作者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是从村干部过渡而来,一些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合力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工作起来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班子成员难产生。党务干部素质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农村党建的思维定势,难以实现从农村党建领域向农村社区党建领域的跨越。二是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农村社区运行不顺畅。由于对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操作程序、转居后的运作模式等研究不够,无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程序、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还是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方面,都与原来的村委会没有大的区别。另外,农村社区成立晚,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导致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支持力度不到位。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社区党组织独立解决问题难度较大,须依赖于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但上级对农村社区党建的支持和帮助相对较少。其次,驻区单位协调机制不健全。由于农
村社区与驻区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并且绝大部分驻区政府部门在行政级别上高于社区级别,对企事业单位更没有管理职能,驻区单位即使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但较多的仍停留在参加理论研讨这一层。因为对驻区单位没有完整的协调制约机制,无法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合力。最后,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虽然在全市实行了农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但还不同程度存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考核不严,重考评过程、轻结果运用等问题,造成了社区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要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突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功能,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功能
1.强化组织堡垒,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科学设置社区党组织。应按照农村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要求,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二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重视对农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教育要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社区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三要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力度。要加强农村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应建立农村社区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群众来监督、评判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让能者上、庸者下。
2.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实行农村社区党组织帮带化。把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支部+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采取由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领办、群众自愿联合的办法,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以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把农村社区内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组织起来,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人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实现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二是实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按照办公区域、服务区域、活动区域等类别,整合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党校等活动阵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配置设备,充分满足社区党组织活动需要。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民事代办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把活动场所建成服务科学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平台。三是实行农村社区经费保障多元化。各级党委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返回为辅、社会各方支持为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3.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激励机制。立足实际,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使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成为自觉行动。要加强典型宣传,表彰先进。逐步建立农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及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时,拿出一定名额从农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注重选拔优秀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挂职担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一步提高其政治地位。
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驻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加强农村社区内党组织的相互协作,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形成共建共驻的良好氛围。同时,农村社区与驻地单位应建立协调、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社区为驻地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驻地单位为社区提供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可在县(市、区)、镇(街道)、社区三个层面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围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方面的工作,定期沟通情况,解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既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各种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健全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完善以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区组织互动合作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牡丹江市委党校
第五篇:市场化运作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市场化运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鹤峰县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新尝试
[内容提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区建设 市场运作
2009年以来,鹤峰县抢抓国家、省、州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尤其是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以保障民生,解“八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多数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奔富路。鹤峰县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实践中,创新机制,以优化投融资为目标,先后创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扶贫资金“集中捆绑”和“少花钱多办事”的“以奖代补”等机制,针对不同的扶贫对象,采取了精准式扶贫方式,进行帮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且有效撬动农民投入。但这两项机制的运转都离不开“政府项目资金”作支撑,为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投资来源问题,鹤峰县针对支柱产业支撑力较强,农民收入较高且有较特殊区位优势的五里乡金钟、湄坪和燕子镇新行三个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新尝试,既解决了农村社区公益设施投资问题,又保证了农村建房的统一规划,还减轻了政府压力,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一、区位优势及村情民意
作为市场化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三个村,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势头良好,逐渐富裕起来了的农民,有了追求城市生活,成为城镇居民的意愿,加之特殊的区位优势,构成了农村城镇化的先决条件,投资商也看到了企业发展潜在商机,于是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引入市场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一)五里乡金钟村
金钟村位于五里乡集镇,辖七个村民小组,432户,1361人,耕地面积1486亩,是我县烟叶主产区之一,2012年、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达5600元以上。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羡慕邻近集镇的城镇生活,想成为集镇居民了。加上,五里乡集镇的红色文化底蕴厚实,五里革命旧址群已被列为鹤峰红色文化旅游的重点打造地,该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鹤峰县新农村建设中最富特色、最具规模、最有潜力的社区。
(二)五里乡湄坪村
湄坪村地处鹤峰县五里乡西南部,距鹤峰县城63公里,距五里乡政府45公里,离鹤南线省道24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15户,858人,国土总面积有28143亩,平均海拔950米。是原潼泉片区所在地,该村地处五里、走马、容美、燕子四个乡(镇)交界之地,相对偏远,较为封闭。历史以来以湄坪村为中心自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贸、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体系,当地群众基本能就近就医、求学、购物、交易。虽然该村较偏远,但当地资源丰富,主产烟、箬叶。其中,箬叶产量占全县箬叶总产量的1/3,2013年年报统计该村农民人平纯收入为5531元,但据当地农民私下议论,他们的收入远不止这个数。这里还有五龙山、麦园子石林、观音洞等自然风景区,正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目前这里的风景旅游正在宣传、推介、规划之中。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也是五里乡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村,还是鹤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50个旅游“重点”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三)燕子镇新行村
新行村紧邻燕子集镇,鸦来线国道横贯该村,平均海拔1150米,10个村民小组,380户,1380人,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247亩,是鹤峰县烟叶主产区之一,2012年人平纯收入就达6100元。因为离城只有28公里,燕子镇历来就是“路边”经济比较活跃的集镇。
二、市场化运作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由于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强产业支撑力原因,三个村的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住房条件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五里乡和燕子镇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要求及村民意愿,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分别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在五里乡集镇建金钟村新型农村社区、在湄坪村建湄坪新型农村社区、在燕子镇集镇建新行村新型农村社区。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方向,先行先试
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农民意愿。燕子镇和五里乡分别在三个区位优势较好的村引入市场化,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尝试。三个社区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一是集镇辐射型。如五里乡金钟村社区在紧邻乡镇集镇选址建设,既扩大了五里乡集镇规模,又引导当地农民向乡镇集结,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中心村镇型。在人口相对密集、社会功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建设中心社区,如五里乡湄坪村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中心村的集镇化;三是干线带动型。依靠公路主干线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燕子镇新行村的农村社区建设。三个村的建设,都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在科学论证建房农户的承载力和土地的升值空间基础上,把握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向,拟订建设方案而行的。
(二)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过程中,始终坚持选址工作与集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保持一致,确定选址后,扎实做好规划,为社区建设打好基础。
五里乡政府将金钟村紧邻集镇的64亩土地纳入集镇建设规划;在离原潼泉片区中心0.5公里的地方,规划了占地40亩的湄坪农村新型社区住宅小区;燕子镇镇政府在紧邻燕子集镇的新行村且临鸦来线的地方规划了一宗4000平方米土地,并在了解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分别与村、开发商一道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详细规划。
(三)招商引资,协调服务
在金钟、湄坪、新行三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村集体比照国
家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先从农户手中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然后用土地资源的开发权向外招商。招商成功后,政府简化程序,控制审批,积极主动为客商解决工程建设手续、用水用电等难题,还与村委会一道协调处理与周边农户的各种矛盾,为客商放心投资、安心生产提供保障。
(四)产业支撑,增强引力
在三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培植产业,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五里乡把旅游产业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依托五龙山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湄坪村居民小区;依托五里坪革命旧址群的红色文化,建设金钟村农村社区。燕子镇依托“路边经济(商贸物流)”建设新行村农村社区。三个农村社区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正是有了产业支撑,农民才有发展空间,商家才有投资诱惑,农村社区建设才有了发展好前景。
(五)严格管控,细化流程
在新型农村社区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探索中,五里乡、燕子镇还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作流程:①政府规划项目建设区域并控制建房审批计划,②开展建房需求市场调查与评估,③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办理土地流转手续,④村委会土地储备,⑤招商引资,⑥投资商在政府指导下完成建设规划,⑦投资商完成公共配套设施和宅基地建设,⑧村委会依法对宅基地进行流转(由农民支付开发商基建费用),⑨建房户自行办理建房手续,⑩建房户按照乡镇统一设计图纸自主建房。通过这10个步骤,农村建房得到统一规划,公共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村民建房意愿得到满足,政府规划、管理得到落实,村集体得到合理收益,开发商得到利润,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好态势。
由恩施晟益投资公司投资2600万元,按照集镇建设统一规划,投资进行金钟小区水、电、路、沟、96个房屋宅基地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广场、公厕等公益设施建设,现已基本完成了休闲广场、茶楼(3层)、街道及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有28户村民购买宅基地,由农民自建的22栋三层半的小洋楼已落成;由重庆万州客商投资1500万元,按2.75万元/亩的标准取得该宗土地开发权,负责建成湄坪社区90户(户平占地120㎡)宅基地、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投资建设公厕、广场等公益设施,现已完成了场地平整,已有10户农户购买了宅基地;由恩施州中楚建设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的燕子新行农村社区。第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40平方米的二层半住宅楼8栋,村办公楼1栋,一条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民族新街象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巴鹤线上。
三、市场化运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思考及建议
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是收入增加后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新农村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结合五里乡、燕子镇的经验,认真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职能,协调服务
当前,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拥有了改善住房条件的经济基础,一个较大的农村建房需求市场正在逐步 6
成形,农村集镇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三个村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市场化运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远比原有的完全依靠财政扶持,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新农村居民小区建设效果要好得多。正如五里乡党委书记的感慨:“过去由政府完全决定,大包大揽,建筑老板建的卖不出去,最后的缺口资金都是由政府买单的”,现在这种市场化运行方式就变成了“赚不赚钱是老板的事,建不建房是农民的事,至于怎么样建房才是政府的事了”,这样政府减轻了投资压力,规避了市场风险,农民又满足了建房需求,投资商又在建设中盈利,村容村貌还得到了极大改观。因此,我们要借鉴三个村的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用市场的观念来看待和开发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建房资源。政府转变职能,搞好协调服务。
(二)科学规划,严格监督
新农村建设要严格按照“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和不建无规划的房”的目标要求,通过政府严格审批,统一规划,对适用于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民居建设的村,由规划部门提前做好规划,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兼顾长远发展,本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宗旨,做到与新型城镇化、中心村、文明长廊三个建设相结合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对社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是农民住房建设,都要严格质量监督。
(三)合理用地,依法流转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离不开农村建设用地,因此,依法流转土地是
核心。虽然当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流转还有种种限制,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的意见为今后的这种流转带来了春风。我们在做好“指导、管理、规范”等工作的前提下,应该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土地承包者权益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使农村建设用地进入正常流转轨道,以保障土地规模经营,规范有序管理。
(四)搭建平台,市场运作
在全面梳理农村建房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方式,分门别类,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招商范围,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平台,选择农户建房愿望迫切、经济条件良好、产业支撑力较强、农民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地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资质、有实力、有诚信、有较强的公益事业心客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市场来配臵资源,注入工商资本,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问题,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群众更加满意。
(五)农民主体,主动参与
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农民的主动参与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燕子镇书记胡明义深有体会地感叹:“干部的力量不如群众的力量”。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应广泛听取农民意见,满足农民的住房需求,虚心接受农民监督。尤其是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真正实现农户“自建、自管、自用”。
鹤峰县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上,通过大胆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加速了农村社区建设进程,走出了一条符合鹤峰实际、顺应发展规律、满足农民愿望的新路子。
二〇一四年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