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绿化设计
浅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绿化设计
苏州大学 耿士均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的含义和设计理念、特征分析了现阶段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绿化设计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保护环境,建立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城市都已开始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生态园林的含义、设计理念及特征
生态园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域空间大,不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远郊,即城市生态系统所影响到的范围,其边界到自然区划的山脊线或大河岸边,或与邻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园、绿地和林地,其植被构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动物。所有城、郊公园,各类绿地与林地都应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使绿地的点、片、带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消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所以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的基本理念是:在城市及周边一定的范围内,大到人类生存空间,小到公园绿地,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等,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空间,创造一个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的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色材料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工作、学习环境等需要的使用价值;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实行城市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实现绿化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战略目标,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逐步向国土治理,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生态园林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那些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作用的绿色植物群落,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如何使绿色植物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等。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认识高度不够:未把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高度去认识,去建设;绿化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滞后城市的发展使绿地面积不断的扩大,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资金远没有适应绿化事业的发展;绿化量不够,垂直绿化不够;绿化植物不够丰富,林木、花卉种苗品种单一,尤其是绿化树种缺乏。植物造景的原则
要遵循统一、和谐、均衡、韵律的基本原则。如果绿化环境小,简洁的草坪,孤植观赏性强的树种就是首选了,过度的复杂只能给人拥挤和杂乱的感觉。但在绿化面积较大,且流动人量大的地方,如公园绿化,居民区绿化,街头游园绿化及广场休闲处绿化,单纯的草坪上种植几棵树既单调又很难达到生态园林景观的要求。在城市绿化中,要在短期内形成较大的具有丰富植物的自然群落景观并不容易。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适当选择绿化树种,营造各种优美独特的小环境。例如观赏性草坪孤植红皮云杉,休闲草坪上种植梓树等,人们有景可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娱乐活动,充分融入大自然。同时要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每个园林工作者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园林设计的手法
生态型园林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城市环境,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一个舒适、美丽的生态环境。常见的的有观赏性、保健性、耐污性、文化性等园林配置。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植物景观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创造园林四季演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各的景观特色,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园林植物造景是进行意境创造的表达: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运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修剪整形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视境的改变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结论
城市园林建设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助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与发展。经过园林景观艺术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生态园林景观城市将近在咫尺。
主要参考文献: 张黎明.论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及植物配置原则 吴国良.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3 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第二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专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优化人居发展环境
今年年初,省委书记苏荣莅临我市考察调研,对我市提出了“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发展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我市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任重道远。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绿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通过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城市园林绿化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城市绿化缺乏特色,园林精品不多。城市绿化没有很好地与自然山水相结合,没有有效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不鲜明,精品力作甚少。放眼市区,只有近两年来建成的孔目江湿地公园、新欣北大道等称得上精品力作,大部分绿化项目档次品位不高。二是城市绿化布局失衡,绿量依然不足。城市绿化没有跟上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差距很大。城市绿地分布不平衡,城北新区特别是孔目江核心区绿化面积较大,城南老城区、新钢公司辖区等绿化严重不足,尤其是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居然没有建一处公园,深受市民喜爱的街头游园、小公园太少,很难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步入公园的要求。
2、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城市对高标准承载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城市规模扩张快,城市建设工程多、投入大,城市框架已经突破了70平方公里,一座中等城市的架构已经形成。但是,在高楼大厦、景观大道的周边,特别是老城区、城中村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出现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市民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城区排水系统设置紊乱,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垃圾存放、收运设施落后,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实际处理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负荷,环境状况堪忧。
3、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难以应对市民对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容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形象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部门和干部群众城市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等原因,我市城市管理仍然存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被动,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城市形象提升较慢,脏乱差和回潮现象依然严峻,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起点,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生态优美、环境优雅、充满活力、富于人文关怀的城市。
(一)精心规划建设,构建生态园林系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努力塑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绿地系统,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1、坚持规划建绿,塑造地方特色。城市绿化要坚持规划先行,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一要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城市规模的加速扩张,我市2002年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人居环境的需求。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策应“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建设构想,本着生态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编制一个科学的、超前的、高起点的城市绿地绿化规划,以指导和调控城市绿化建设。二要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程序,着力加强附属绿化规划的审查、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完善易地绿化补偿机制,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从源头上把好绿化建设关。严格控制绿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非绿化建设、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加大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绿线管制。
2、实施项目推进,提高园林品位。依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一要树立精品理念,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依托自然山水,贯彻节约型绿化方针,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将园林绿化与我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结合。二要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绿量出精品。大手笔实施“两江四岸”绿化建设,高标准完成抱石公园、北湖公园改造,适地建设一批街头游园绿地,启动仰天岗森林型生态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实施城市新(改)建道路绿化,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和节点绿化,形成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绿化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实施城郊山体保护和复绿工程,启动渐赣线两侧绿化,完善城市绿色屏障。
3、注重长效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尽快出台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交接验收、城市绿地养护招投标、养护考核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配套标准和规范,为我市城市绿化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和保证。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绿地建设和养护作业公开招投标,建立城市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按照“建一片,管一片,绿一片”的原则,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力度,严格管护标准,加强督促考核,实现绿化管养由过去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努力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三要拓宽绿化投融资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按照“先造景后卖地”的思路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绿地,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城市绿化投入机制,为城市绿化筹集资金。
(二)注重城市内涵,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要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基础地位观念,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一处工程,留一处精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要着力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要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以城市路网、给排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让市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要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发展等各项建设综合规划,减少建设的反复和浪费。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每拓宽和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就应同时铺好各种城市地下和预留将来发展管线的地下穿孔,避免城市道路上的“拉链”现象。
二要着力增强设施配套能力。要实施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和机制,下大力气推进四眼井、万家山、桥背等城中村和城南旧城区的改造,全面提高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实施小街小巷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实施小街小巷硬化、亮化,解决老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等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问题。要实施城市建筑风格改造,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则重点对劳动路、长青路、科环路等道路临街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增强临街建筑物外观美和立体美。要实施人行道建设工程,拓宽融资渠道,改革人行道建设模式,把握建设标准,突出解决新建道路设施不配套问题,消除黄土裸露。要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改造和建设一批环保型公共厕所,切实解决公用设施短缺和档次低下问题。
三要着力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监管,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体化进程,推进驴脚岭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作业,将新钢公司等区域生活垃圾纳入无害化处理范围,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按照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逐步“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促进城东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强化城市管理,营造优美市容环境。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来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管执法作用,做到标准化执法、人性化服务,强化责任、提升标准、工作前移、坚韧严管,全面打造整洁、优美、文明、雅致的市容环境。
一要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提高管理效能。要推进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重点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突破,实现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定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约束型”向“法制约束型”转变。要在环卫清扫保洁“管干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垃圾收集清运、公厕管理等作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要加大公共参与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把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城市治理上来,着重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夯实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应对城市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在城市环境卫生上下功夫,实现城市天天洁净。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优化城区环卫保洁网络,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环卫作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保洁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抓住道路清扫保洁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与大建设相适应的作业管理模式。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加大向薄弱区域和薄弱时段的延伸力度,全面加强夜间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建筑垃圾专业化密闭化运输管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三要在城市环境整治上出重拳,优化城市秩序。要顺应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坚持原则不让步,坚持重罚不留情,集中力量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活动,维护良好城市秩序,力争市容环境再上一个台阶。一是明确重点,增强整治针对性。在全面整治主次干道基础上,突出整治老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薄弱区域,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隙。在加大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常规整治基础上,突出违章建筑、渣土撒漏、户外广告、油烟污染、娱乐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严格标准,增强整治实效性。认真学习和把握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统一政策标准,严格依法行政,大胆执法,依法办事。高压整治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各类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杜绝新的违章建筑出现;重拳整治渣土运输撒漏,从严处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随意弃置渣土等违规行为;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本着“减量、规范、统一”的原则,提升户外广告品位,严厉打击非法小广告;综合治理油烟污染、娱乐噪音,该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该整改的整改到位。持续整治违章占道行为,彻底取缔占道经营、占道娱乐、占道洗车、流动摊点和马路市场,还路于民。
第三篇:生态园林城市名词解释
生态园林城市 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城市建成区 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 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乔木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 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货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防护绿地 指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等目的的绿带、绿地。
生产绿地 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古树名木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
节约型绿化 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 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立体绿化 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 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湿地 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节能建筑 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可再生能源 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城市景观照明 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总称,主要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街巷、住宅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和建筑物等功能照明与夜间景观照明。
棚户区 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城中村 是指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的、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区域。从面积上讲,棚户区一般拆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
绿色交通 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无障碍设施 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社会保险基金 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第四篇: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初探
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初探
摘要:十八大召开以后,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本文阐述了玉门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玉门市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初探
引言: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对树立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明和特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玉门市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l゜00'之间。东西长114km,南北宽112.5 km,辖区总面积1.35万km2。东连嘉峪关市和金塔县,西接瓜州县,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邻,是甘肃省距离中蒙边境马鬃山通商口岸最近的城市,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历来是中原通往新疆、青海、西藏和连接蒙古、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玉门市于2003年迁址玉门镇,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建成面积9万km2。
玉门市地处内陆,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mm,蒸发量2486 mm,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h。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极端最高气温43.6℃,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39.9mm,蒸发量2490mm,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年均风速2.7-4.2米/秒,最大风速20-34.5米/秒。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碱度大,土质黏紧、透气性不良、受到干风等因素影响,适合玉门市园林景观绿化的素材很有限,园林绿化难度相当大。
2.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
生态园林城市是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玉门市干旱多风,生态脆弱,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定位建设园林城市,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玉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2.1.1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玉门市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历来就有“风吹石头跑,戈壁不长草”的说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车辆的日益增多,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绿色生态小环境,可以降低强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实现玉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使玉门市的环境更适宜人类居住,就需要从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美化景观、承载游憩和节能等功能方面下功夫。增加绿量、重视生态、绿化城市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而人均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的量化基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2.1.3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尽管玉门市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重视园林景点建设,而忽视城区、郊区一体生态大园林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重视片面的绿地指标(如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导致了城市园林绿地在面积上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而总体绿量不足,忽视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三是在园林风格上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突出体现。玉门市城市园林生态化建设的措施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设初期,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等因素,以及绿地的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植物群落中的各种乔、灌、草等合理搭配,使植被构成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坚持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努力遏制水资源恶化倾向,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
3.3 提高人们的生态和道德建设意识
加强生态道德和法治的建设,在全社会中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和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从而使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3.4 构筑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不仅包括城市公园绿地,还包括城市周边地区的城边林,各种形式的农田防护林等所辐射的地带。这样形成的一种网状空间布局不仅保护了城郊的农田,也使城市绿地与农业(包括林、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层次、多效益绿地,优化了城市大环境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4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注意的事项
4.1乡土树种依然是植物选择的主体
绿化的目的是改善环境,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求美化效果,“生态优先”是绿地建设的首要原则。因此对玉门市的城市生态建设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养护管理、能自然繁衍成林的乡土树种,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态优先”的最佳选择。
4.2注重丰富的绿化景观特色
玉门市城市园林绿化可引进彩叶树种,如紫叶矮樱、紫叶李、金叶榆等;进行彩叶树种选择时,不能单方面考虑观赏效果,还要与其生态功能和环境条件相结合,如将彩叶树种用作独赏树时,应选择树形优美,叶形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将彩叶树种用作垂直绿化,应选择攀援能力强的树种,若作边坡绿化可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4.3要使科技成为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的第一生产力
园林城市的建设首先应体现在科学规划上,要把节水节能充分应用到城市绿化以及养护管理方面来,推广节水滴灌设施和抗性强、病虫害少的植物素材应用。按照树木种类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性习性进行科学的管理,降低管护材料的耗损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在灌溉系统的管理使用上,一是主管部门要重视;二是要有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操作人员来维护;三是要有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5结语 通过玉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按照“面上扩量、线上提质、点上造景”的原则,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居住区绿化、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以单位庭院和厂区绿化为突破,规划建绿、项目带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筑景添绿、整治增绿,使新市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园林新城”。参考文献:
1冀凤全,张耀胜,张敦兰;利用园林植物资源进行园林绿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皮昌道;牛敬生;王微;;城市生态与园林绿化[J];河北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第五篇:升绿化品味 创建园林城市
提升绿化品味 创建园林城市 ——--孝义市园林局创建工作显成效
孝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孝义市的园林绿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2007年,孝义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在国家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后,孝义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于2008年明确提出三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宜居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三城共创”奋斗目标。
其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的城市基础工程和生态工程,创建工作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孝义市园林局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牵头部门,从创建工作开始以来,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组织,强化落实,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科学施工,保证绿化工程质量
为加大孝义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均衡绿地空间分布,形成林网、路网、水网有机结合的大绿化格局,孝义市园林局从2008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就按照“栽大树、搞大绿、成大荫、见大效”的原则,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构筑“点线面结合,层次感突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绿化格局,力求打造成绿化规模大、植物品种优、景观效果好的精品工程。
孝义市园林局在联合建设中做到了“细、早、快、好、严”,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
周密部署,健全机制,落实一个“细”字。详细制定了孝义市《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机构,明确了54项“创建”指标和有关单位创建职责任务、考核办法。
提前部署,及早筹备,突出一个“早”字。园林局提前相继召开
所涉单位工作安排会议,重点部署绿化工作,提前进行人员分配,做好工作规划。
科学组织,抢抓进度,实现一个“快”字。各施工队伍一天当作两天干、晚上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夜以继日、穿插施工、轮班作业,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紧紧抓住有效施工期,确保了施工进度。
加强监管,高标准实施,突出一个“好”字。园林绿化工作明确了“绿化与景观并重,建设与管护齐抓”的指导思想。在完成绿化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力求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统一标准,严把树苗质量关、栽植关、浇灌关,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严格督查,强化落实,狠抓一个“严”字。圆满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孝义市园林局加强日常督促,开展专项督查,严格奖惩,充分保证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孝义市园林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了胜溪湖森林公园、梧桐街、孝汾大道、振兴街东延、迎宾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共增加园林绿地面积238公顷,总投资达到2.6亿元。截止目前,孝义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658.4公顷,园林绿地率达到37.8%;绿化覆盖面积达到73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2%;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32.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已基本达到创建指标要求,使城市生态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有效措施,提高绿化建管水平
城市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特别是孝义市的气候,管比种更重要,只有强化管理,绿化成果才能巩固和提高,绿化才能显出它的生态功能。
为此,孝义市围绕三年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建设部下发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通过法规制度约束,确保城市绿地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保障。孝义市园林局制订了《孝义市城区绿化管护办法》,充实管养队伍,加强管护力度,使城市的绿化管护工作及时到位,科学合理。督促各成员单位制订了创建方案、实施意见,成立了创建机构,明确了创建阶段目标任务,细化了各单位职责,强化了保障措施。完善绿地法规制度、强化依法行政职能。
为保护城市绿化成果,有效制止和打击毁绿行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孝义市成立了城市园林执法监察大队,强化了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城市绿地及配套设施的行为。对各项绿化工程进行全程质量监督。严格招投标承诺和合同的执行力度,把好施工队伍、工程建设、合同期养护质量关。施工不达要求的,核减合同款,扣除保证金,并作为年终评审依据。
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对庭院绿化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把质量关。通过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绿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职工和市民的保护意识。
孝义市园林局还以“创建和谐广场”、“打造文明公园”为主题,为市民提供集休闲、娱乐、购物、生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擦亮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
孝义园林局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为主题的大讨论和调研活动,破解了孝义市园林绿化发展难题,提出围绕“生态型、园林式、休闲性”的发展定位,以“精品化、花园化、立体化、人性化”为建设标准,按照“绿化+文化、生态+人文”的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
动。改造升级主城区老化绿地、低水平绿地。在树种栽植上,坚持多栽树、栽大树、栽好树、栽常绿树的原则,注重植物的层次搭配、季节变化等要素,充分体现景观变化。
孝义市园林局局长王孝德表示:“虽然现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效果还有一定差距,需不断提档升级。在未来的工作中,孝义市园林局会继续全面推进孝义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为市民创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孝义市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徐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