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8: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第一篇: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持续生态修复 做足山水文章 精心打造“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格局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市政园林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充满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市,营造宜居新徐州的目标定位,大力度推进“地更绿”行动计划,大规模实施生态修复,高标准建设精品园林,着力构建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绿带为网络、公园绿地为斑块,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绿地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自然山水大气恢弘,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的城市个性,精心打造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格局。大大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自豪感,体现了将最美景观奉献给市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取向,也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徐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最美丽城市”。

一、主要创新点

1、修复山体自然生态,构筑“群山环抱”生态屏障

云龙山—泉山、珠山—大黄山、拖龙山、子房山—大山、九里山—琵琶山等五大山系环绕徐州市域,形成了天然屏障。为此,我们积极实施生态战略,保护好、修复好这些宝贵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退建显山工程”。先后对。的天、坑坑洼洼的地、浑浊的水,环境荒芜破败。为此,我们大力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营造景观,改变荒芜破败的现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一是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修复力度,先后对九里湖、南湖、潘安湖等市区6432 公顷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修复,建成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率82.44%,成功走出了一条煤矿塌陷地治理的有效路径。二是退渔还湖、去港还湖。2006年起,对云龙湖小南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生态修复面积1.04平方公里,增加水面0.76平方公里,扩建绿地28.3公顷,成为云龙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景观营造将徐州内港改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九龙湖公园;2014年对劳武港进行搬迁、拆除破旧设施、净化水体、绿化美化,打造成集科学普及、休闲体验、灾难教育和应急避险相结合的我市首个防灾避险主题公园,切实改善了北区环境。三是扩湖增水。对金龙湖、大龙湖等实施扩湖增水,并设置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打造湖区娱乐广场,提升环境空间品质,把环湖生态片区打造成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热恋乐园,使昔日的小水塘,成为一颗颗镶嵌在古彭大地靓丽的明珠。2014年重点对玉潭湖进行扩湖增水、景观提升,打造出我市首个全面展示西楚文化的主题文化园。从而提升了湖区生态功能,促进了城市转型,将城市建设推向一个讲科学、重品质,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资源效益化和管理高效化发展阶段,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风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3、突破薄弱区域,构建“星罗棋布”绿地系统,打造城市生态斑块。由于历史原因,徐州的园林绿化曾存在“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普通绿化多、精品绿地少”等问题。为此,我们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行城市空间梳理,重点布局和建设和平路以北、三环西路以东、九里湖以南、庆丰路至金水路以西的老城区绿化薄弱地区,通过遥感定位,实地调研,深入论证,反复斟酌,有序推进,着力打造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大幅增加老城区公园数量,不断提升公园品质。目前,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已达到174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真正实现了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目标,受到《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扩大了徐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以“整体大气恢弘、细部婉约雅致”精品公园景区为主体,兼具南秀北雄、饱含汉风楚韵风骨,自然绚丽的山水徐州基本形成。

4、拓展“二沿”空间,构建绿色通道系统,串联城市生态廊道。做好“沿水、沿路”文章,拓展“二沿”空间,实现绿廊网络化和人本化。一是大力营造滨河景观带。我们将流经市区的河道作为最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先后组织实施了故黄河、丁万河、荆马河、徐运新河、玉带河、楚河、奎河、三八河等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因地制宜设置节点游园、广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滨河风光带,为市民临水赏景、休闲、健身提供大小错落的多处空间。二是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沿迎宾大道、城东大道、徐丰路、珠江路、三环路等城市出入通道,建设大规模带状公园,提升道路绿廊。近三年,主攻城市中心区的林荫路建设,对宽度12m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实施行道树完善工程,目前林荫路推广率达到98.3%;对位于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建设两侧各10~50m的防护林带,增强对城市的防护功能。

二、取得的成效

1、修复了山水空间结构,彰显城市特质。通过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去港还湖、扩湖增水、湿地修复(采煤塌陷地)、宕口治理、荒山绿化等典型项目,对徐州的“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再现了徐州“青山绿水”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基本实现了城市和自然园林的相互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了“自然山水大气恢宏,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的城市风貌特色。

2、变废为宝,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通过对九里湖、潘安湖等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将昔日的“地球伤疤”,变为湿地公园和休闲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城市生态系统,均衡了城市绿地布局,其中“九里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获2010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第二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专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优化人居发展环境

今年年初,省委书记苏荣莅临我市考察调研,对我市提出了“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发展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我市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任重道远。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绿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通过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城市园林绿化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城市绿化缺乏特色,园林精品不多。城市绿化没有很好地与自然山水相结合,没有有效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不鲜明,精品力作甚少。放眼市区,只有近两年来建成的孔目江湿地公园、新欣北大道等称得上精品力作,大部分绿化项目档次品位不高。二是城市绿化布局失衡,绿量依然不足。城市绿化没有跟上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差距很大。城市绿地分布不平衡,城北新区特别是孔目江核心区绿化面积较大,城南老城区、新钢公司辖区等绿化严重不足,尤其是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居然没有建一处公园,深受市民喜爱的街头游园、小公园太少,很难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步入公园的要求。

2、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城市对高标准承载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城市规模扩张快,城市建设工程多、投入大,城市框架已经突破了70平方公里,一座中等城市的架构已经形成。但是,在高楼大厦、景观大道的周边,特别是老城区、城中村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出现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市民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城区排水系统设置紊乱,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垃圾存放、收运设施落后,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实际处理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负荷,环境状况堪忧。

3、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难以应对市民对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容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形象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部门和干部群众城市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等原因,我市城市管理仍然存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被动,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城市形象提升较慢,脏乱差和回潮现象依然严峻,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起点,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生态优美、环境优雅、充满活力、富于人文关怀的城市。

(一)精心规划建设,构建生态园林系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努力塑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绿地系统,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1、坚持规划建绿,塑造地方特色。城市绿化要坚持规划先行,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一要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城市规模的加速扩张,我市2002年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人居环境的需求。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策应“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建设构想,本着生态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编制一个科学的、超前的、高起点的城市绿地绿化规划,以指导和调控城市绿化建设。二要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程序,着力加强附属绿化规划的审查、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完善易地绿化补偿机制,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从源头上把好绿化建设关。严格控制绿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非绿化建设、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加大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绿线管制。

2、实施项目推进,提高园林品位。依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一要树立精品理念,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依托自然山水,贯彻节约型绿化方针,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将园林绿化与我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结合。二要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绿量出精品。大手笔实施“两江四岸”绿化建设,高标准完成抱石公园、北湖公园改造,适地建设一批街头游园绿地,启动仰天岗森林型生态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实施城市新(改)建道路绿化,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和节点绿化,形成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绿化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实施城郊山体保护和复绿工程,启动渐赣线两侧绿化,完善城市绿色屏障。

3、注重长效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尽快出台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交接验收、城市绿地养护招投标、养护考核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配套标准和规范,为我市城市绿化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和保证。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绿地建设和养护作业公开招投标,建立城市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按照“建一片,管一片,绿一片”的原则,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力度,严格管护标准,加强督促考核,实现绿化管养由过去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努力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三要拓宽绿化投融资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按照“先造景后卖地”的思路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绿地,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城市绿化投入机制,为城市绿化筹集资金。

(二)注重城市内涵,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要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基础地位观念,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一处工程,留一处精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要着力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要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以城市路网、给排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让市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要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发展等各项建设综合规划,减少建设的反复和浪费。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每拓宽和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就应同时铺好各种城市地下和预留将来发展管线的地下穿孔,避免城市道路上的“拉链”现象。

二要着力增强设施配套能力。要实施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和机制,下大力气推进四眼井、万家山、桥背等城中村和城南旧城区的改造,全面提高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实施小街小巷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实施小街小巷硬化、亮化,解决老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等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问题。要实施城市建筑风格改造,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则重点对劳动路、长青路、科环路等道路临街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增强临街建筑物外观美和立体美。要实施人行道建设工程,拓宽融资渠道,改革人行道建设模式,把握建设标准,突出解决新建道路设施不配套问题,消除黄土裸露。要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改造和建设一批环保型公共厕所,切实解决公用设施短缺和档次低下问题。

三要着力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监管,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体化进程,推进驴脚岭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作业,将新钢公司等区域生活垃圾纳入无害化处理范围,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按照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逐步“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促进城东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强化城市管理,营造优美市容环境。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来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管执法作用,做到标准化执法、人性化服务,强化责任、提升标准、工作前移、坚韧严管,全面打造整洁、优美、文明、雅致的市容环境。

一要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提高管理效能。要推进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重点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突破,实现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定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约束型”向“法制约束型”转变。要在环卫清扫保洁“管干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垃圾收集清运、公厕管理等作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要加大公共参与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把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城市治理上来,着重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夯实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应对城市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在城市环境卫生上下功夫,实现城市天天洁净。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优化城区环卫保洁网络,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环卫作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保洁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抓住道路清扫保洁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与大建设相适应的作业管理模式。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加大向薄弱区域和薄弱时段的延伸力度,全面加强夜间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建筑垃圾专业化密闭化运输管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三要在城市环境整治上出重拳,优化城市秩序。要顺应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坚持原则不让步,坚持重罚不留情,集中力量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活动,维护良好城市秩序,力争市容环境再上一个台阶。一是明确重点,增强整治针对性。在全面整治主次干道基础上,突出整治老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薄弱区域,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隙。在加大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常规整治基础上,突出违章建筑、渣土撒漏、户外广告、油烟污染、娱乐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严格标准,增强整治实效性。认真学习和把握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统一政策标准,严格依法行政,大胆执法,依法办事。高压整治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各类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杜绝新的违章建筑出现;重拳整治渣土运输撒漏,从严处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随意弃置渣土等违规行为;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本着“减量、规范、统一”的原则,提升户外广告品位,严厉打击非法小广告;综合治理油烟污染、娱乐噪音,该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该整改的整改到位。持续整治违章占道行为,彻底取缔占道经营、占道娱乐、占道洗车、流动摊点和马路市场,还路于民。

第三篇:生态园林城市名词解释

生态园林城市 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城市建成区 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 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乔木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 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货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防护绿地 指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等目的的绿带、绿地。

生产绿地 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古树名木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

节约型绿化 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 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立体绿化 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 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湿地 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节能建筑 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可再生能源 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城市景观照明 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总称,主要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街巷、住宅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和建筑物等功能照明与夜间景观照明。

棚户区 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城中村 是指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的、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区域。从面积上讲,棚户区一般拆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

绿色交通 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无障碍设施 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社会保险基金 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第四篇:突出功能,强调特色,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突出功能,强调特色,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很需要一个富有自然气息的生态园林环境,现有公园绿地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营造舒适的园林环境至关重要。

一、充实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六大功能

1、首要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

把唐山建设成现代化园林城市,需要提高绿地率。绿地要均匀分布各区域,不仅在城市中心发展绿地,更重要的是加快发展郊区,特别是近郊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大片林地,然后用道路绿化将这些绿地联系起来,建设唐山绿色城市防护林带。还要坚持以植物材料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适当应用经过考验的外来树种,提高和加强植物多样性。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的林相结构为主,以最大的发挥其生态效益。

2、城市美容的功能

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内,仿照自然中的植物群落从新组合、设计、栽植,形成独具唐山特色的自然环境,也美化了唐山的市容市貌。不但增加唐山的形象和知名度,也有利于招商引资。

3、独特的充实精神生活功能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从早到晚都愿意到公园绿地游憩活动,赏花观景。要完善这项功能,不仅要新建绿地,更重要的是在小区绿地、单位庭院,都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文化设施,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4、缩减城乡差别功能

现在许多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园,既是一个旅游点,又是一个绿色产业。人们可以去采摘、度假。唐山远郊有许多风景名胜,如果发展郊区生态园林,开发生态旅游,会取得生态、经济双重效益,会带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致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防灾避灾的功能

在城市绿地中,建筑物少而低矮,绿化面积大,是人们避震的理想场所。大小不同的绿地在防灾、避灾、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唐山城市人口密集,又是地震多发区,建立起完备的城市防灾绿地系统非常必要。

6、城市可持续利用的功能

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废弃矿山很多,可以生态修复,可持续利用价值很大。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进行景观再造和生态综合整治,使废弃的矿山成为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使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更凸显唐山城市形象。

二、从六个方面抓好园林绿化建设

1、搞好园林规划设计

要放开眼界,要有统一风格,突出唐山特色,避免雷同,要将园林中的多种元素如黑白与色彩,平面与立体等进行组合。体现唐山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尤其要开展好园林绿地规划。规划中绿地分布,要科学、合理、分布均匀,突出生物多样性和防灾避灾功能;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按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确定绿地的性质、档次和功能,要体现城郊一体化。倡导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2、加强园林科研工作

在园林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管理上做文章,总结一套适合我们唐山地区的植物品种和管理要点,打造精品花卉品牌。开展节约型园林措施研究、园林“低碳”研究、新病虫害的研究和彩叶植物的研究等,同时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3、强化园林绿化宣传教育

提高法制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依法加强园林管理。进行园林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有关树木花草的爱护和养护知识,形成热爱园林的社会风气和自觉行动。

4、培养园林绿化人才

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各方面人才。在加强学校教育同时,注重实践自学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培养既懂业务知识,又具有优秀品德的优秀园林专业人才。

5、抓好园林事业的改革

按照大园林的需要改革现有体制和机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个人兴办园林事业,可以从事设计、施工,也可以经营花草树木和园林管理。鼓励事业单位改制参与园林事业施工和管理工作。

6、加强园林管理配套设施建设

园林管理配套设施是园林绿地建设的一部分,包括管理办公室、车库、宿舍、生产温室、实验室等,是园林绿地管理的物质保障。但是我市无论是新建绿地,还是改造的公园绿地均未规划建设园林管理配套设施。园林管理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应尊重绿地设计建设规范,按要求科学合理配备。重点绿地应建设园林管理配套设施,一般绿地中园林管理配套设施等建筑所占的比例,公园绿地为2――5%,植物园20%,动物园40%,体育公园50――6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第五篇:创建德令哈生态园林城市 打造柴达木绿色明珠

创建德令哈生态园林城市 打造柴达木绿色明珠

一、德令哈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德令哈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青海西部园林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德令哈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4%,植被覆盖率达到28%,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到6840亩,人均绿地面积达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48%,有效地改善了德令哈市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生态环境及城市面貌大为改善,城市水系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体现了“高原山水园林城市”文化特征。2009年德令哈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2011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城市”。

德令哈市“十二五”林业规划为: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城市绿化面积达2.25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同时,以梭梭、白刺、枸杞为依托,开发林业文化;以可鲁克湖、托素湖、哈拉湖湿地为依托,开发湿地文化。把高原探险、荒漠景观与打造旅游品牌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林产品,使林业文化融入公民的日常生活,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促进绿色发展。2011年12月海西州安排部署了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开

发建设有关工作。柏树山位于德令哈市北部,是保存较完整的高原草地、森林、岩石风景旅游区。

二、德令哈市园林绿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用“绿色发展”理念审视德令哈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绿色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德令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够强。全市森林覆盖率仅达到2.84%,整体生态环境脆弱。

二是城市绿量整体不足且精品少。从国家园林城市主要指标看,人均公共绿地(50万以下人口城市、秦岭淮河以北)国家标准为8.5平方米,德令哈市人均绿地面积为6.4平方米,还差2.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50万以下人口城市、秦岭淮河以北)国家标准为34%,德令哈市建成区绿地率是28.48%,还差5.54个百分点。绿地的服务功能不健全,特色不明显,特别是部分重点地段的绿化不能突出园林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是园林绿化科研滞后,特别是信息化滞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基本停留在手工城镇绿化作业、经验性作业,缺少定量的技术理论支撑,远未达到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

四是城市水系周边绿化还处于摸索阶段。植物群落的种类选择、构建模式还不够科学,对适于水岸绿化的两栖植物及水生植物研究很少。

五是城市绿化应该淘汰白杨树。德令哈市区还有不少白杨树,应

该逐步被淘汰,换种成其他树种,如圆叶榆等树种。淘汰白杨树首先是因为白杨树属速生树种。生命周期短,栽种三五十年以后,树根和树梢就会出现腐烂干枯的现象,遇到刮风下雨,特别是对于高原地区每年春天还是要经历风沙的洗礼,尤其是沙尘暴,极易造成树枝断裂掉落地面,砸伤过路行人,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白杨树还是一种环境污染源,每逢春季,杨絮纷飞,漫天飘散,无孔不入,不仅有碍呼吸,刺激眼睛,还容易传染疾病,甚至引起不少过敏者病疾复发,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小的危害。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逐步淘汰了白杨树。

三、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德令哈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一)搞好生态园林建设规划

立足全省“生态立省”以及海西“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德令哈市市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研究制定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和研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可行性。

(二)园林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2011年格尔木市成功探索出适应高原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垂直绿化方式。在垂直绿化植物品种上选择了浅根、耐贫瘠、耐旱、耐寒的强阳性或强阴性藤本植物,以山荞麦、五叶地锦为主要品种。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三)发挥河流湖泊湿地的优势,加快水系恢复保护及环境整治

首先是发挥巴音河穿城而过的优势,在市区南面的开阔地,建设大面积的水上公园,营造湖城景观。在注重陆生植物的同时,进行两栖及水生植物的可行性研究。大力增加水面面积,这对市区绿化美化和改善市区小气候都有帮助。其次是实施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治理。对戈壁到克鲁克湖的沼泽地带(湿地)实施整治(有20多公里的河段)。建设湿地公园和自然湿地保护区。

(四)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

首先本地植物经历了几万年的洗礼,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是最好的植树品种。如在草坪上可以试验种植本地植物厥麻来代替草。厥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抗旱、抗寒、粗放管理,整个植株呈粗网状平铺在地面上,非常美观而无需人工修剪。其次是继续引进适合德令哈地区生长的优良园林植物,丰富园林绿化景观。

(五)以绿量为主,大力提高绿色覆盖

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提倡小的街头公园、绿地、广场、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逐步完善城市环城路绿化,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环城生态带;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突出朴素、自然、简洁的风格,形成德令哈高原园林特色。

(六)营造“绿色发展”氛围,在改革创新上积极突破。一是要全面拆墙透绿。拆墙透绿,拆掉的是围墙,拉近的是机关

单位与百姓的距离。拆墙透绿工程既是创建园林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志。同时,拆墙透绿工程还有效地防止实墙上张贴非法小广告,杜绝了市民在实墙边角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全市“园林单位” 要占60%以上,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二是要增强市民的生态意识。要广泛开展园林化单位、绿色社区、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这对在市民中形成爱绿、护绿的习惯,进而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要改革创新。要积极改革城市园林绿化体制,推行政事剥离、企事剥离、管养剥离,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具体业务相剥离,通过深化城市园林绿化体制改革,达到既提高管理效能,又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

四是要健全并严格落实园林绿化规章。确定绿地范围控制线,实行“绿色图章”、“绿地认养”和“绿线”“冠名权”制度。建立以综合管理为骨干,属地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绿地认养制,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和社区绿化责任制,严肃查处毁绿行为。

五是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施管理和指导,落实城市绿化规划,检查评估绿化项目,逐步形成以城市政府为主导的、各方参与、地企

联建的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成果。

作者姓名:罗永红

电子信箱:hxdx_lyh@163.com

下载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打造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打造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 海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汇报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全局,坚持生态立市......

    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初探

    玉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初探 摘要:十八大召开以后,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本文阐述了玉门市建设生态园......

    市委建设局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5篇范文]

    根据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高度重视创建生态园林......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2.建......

    渝水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渝水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

    浅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绿化设计

    浅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绿化设计 苏州大学 耿士均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的含义和设计理念、特征分析了现阶段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绿化设计提......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

    镇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镇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镇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步伐,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