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卫生会刘厅长讲话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推进卫生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少明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
议上的报告
这次会议是经省政府批准、在医改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省深化医改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动员全省卫生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深化医改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2011年卫生工作回顾
2011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卫生改革发展特别是深化医改这一中心,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稳健起步、首战报捷。
(一)2011年医改任务顺利完成,三年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一年来,我们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按照“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巩固提高、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医改投入大幅增长,五项重点任务全面实施,改革成 效不断显现。
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落实新农合资金60.53亿元,参合率达97.1%,统筹区域内住院病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65%。门诊统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覆盖。将一般诊疗费纳入门诊支付范围,补助比例达90%。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救助范围扩大到全省,住院补助比例提高到90%;全省80岁、90岁以上参合老人住院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80%、90%;免费为全省65岁以上参合老人安装义齿。榆林率先在全国实行新农合市级统筹,旬邑、凤县等县在建立城乡居民大医保体系和大病医疗救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农村居民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以药补医在制度上得到破除。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全省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规范化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以核定机构编制、完善补偿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村卫生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万元,兑现村医补助2.54亿元。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加大药品“三统一”管理力度,制定出台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结算、使用、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启动实 施。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率和使用率稳步提高,直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1亿余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逐步显现。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改善。投资13.58亿元,安排县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142个,竣工90个。投资11.63亿元,安排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急救、精神卫生防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59个。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医院和省肿瘤医院4个省级重点民生项目进展顺利。持续开展了基层万名医生培训项目,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生2178人。集中培训县级卫生技术人员1041人,乡镇卫生院院长1664人、卫技人员5121人次,乡村医生4.2万人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为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270名。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手机预约挂号在三级医院全面推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快速推进。全省有27.95万农村孕产妇享受免费分娩,住院分娩率达99.3%,28.67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1014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受复明手术,25.2万农村妇女接受了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新建无害化厕所22万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5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化档案建档率分别达68.5%和56.5%,32.72万孕妇和190万0-6岁儿童享受免费保健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63.8万、Ⅱ型糖尿病36.5万、重性精神病8.77万。免费为272万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265 万人纳入健康管理。赵正永省长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眉县、洛南、武功等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心从制度安排上实现了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重大转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益性质逐步回归。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试点指导意见,各试点县区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体现公益性质为切入点,从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明确功能定位,改革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呈现出形式多样化、政策措施具体化的特点。全省有56个县区的110家公立医院推行了综合改革,宝鸡、汉中、延安、咸阳等4个市实现了全覆盖。23个县区的公立医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省县级公立医院与717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一体化管理试点,77所城市医院派出99支医疗队、905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99所国省定贫困县级医院。延安市在全市推行子长模式,汉中探索建立欠发达地区改革形式,宝鸡市在大卫生框架下成立了医院管理局。我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医改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医改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真抓实干,敢为人先,重点难点有所突破,积累了初步经验,五项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突出成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已经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同时,深化医改的组织协调推进机制逐步形成,卫生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增进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这些重大进展和变化,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也为全面推进“十二五”医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上年下降4.8%。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834例,开展高危行为干预15万人次,累计对709名艾滋病病人提供了免费抗病毒治疗。结核病新涂阳病人治愈率95%,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率92.7%。免费为254.6万0—6岁儿童接种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为20.68万人补种麻疹疫苗,接种率98.7%。疟疾、狂犬病、霍乱、手足口病、流感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针对新疆发生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开展了2月龄至4岁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继续维持了我省无脊灰状态。全省107个县(区)全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个、省级卫生城市2个、省级卫生县城14个,复审命名国家卫生县城4个。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4个市和17个县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与武警陕西省总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为我省国家级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配备了车载化、机动化应急设备及个人携行装备。完成了我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全年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针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了预防宣传、咨询等活动。实施“降消”项目,为26.3万新生儿免费开展疾病筛查。继续实施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4个市级、12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省级评审。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了全省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活动。
(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西安临潼区西泉非法屠宰场、渭南雨润问题肉等一 批食品违法案件。全年未出现Ⅱ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主要品种安全指标抽检率达90%以上。完成了64家非注射剂类药品企业的404个品种生产处方和工艺核查。对高风险类药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率达200%、新认证的企业跟踪检查率达100%,药品委托生产和四小企业监督检查率达100%。对全省所有药品批发公司及连锁门店进行了GSP认证跟踪检查。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控力度,违法广告移送率100%。大力开展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7.6万家次,立案查处案件2022起。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85亿元,用于97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执法装备配置。强化卫生监督日常管理,重点开展了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开展了餐饮环节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医疗执法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查处非法行医案件5514起,取缔黑诊所1512家,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51件。成立了省食品监督所,理顺了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五)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医院质 量安全巡查等活动。在全省36家三级综合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示范病区比例达到40%以上。全省50%的三甲与20%的二甲综合医院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对96个县医院的重点科室进行了建设,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了评估。推荐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9个专业36个专科。围绕临床用药目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抗生素合理应用等7个方面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加强了临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准入和监管。开展了以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为重点的“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各地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103个,调解成功率85.7%。
(六)中医药、医学科技教育和干部保健工作持续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发展中医药大会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落实资金4.23亿,按照市级400万元和县级200万元的标准,为中医院配备设备4300台件。新建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43个,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17个,在17个单位开展了省级“治未病”试点。建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7个。采取免费定向招生、岗位培训、选派进修等方式,培养中医人才1214名。“西学中”工程在13所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启动实施。深入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 优势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试点进展顺利。开展了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文化节,进一步提升了我省中医药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中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实施“走进西部”基层医师培训、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医院院长培训。审查公布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45项。立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备选项目、科学技术奖、社发攻关等项目245项。加强干部保健基地能力建设,强化预防保健和日常医疗保健服务,完成了63批次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
(七)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医改有机结合,广泛深入开展公开承诺践诺、“三亮三比三评”、争创“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组织开展了2011年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和全省“十大健康卫士”宣传评选活动,杨瑞辉同志入选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开展大型陕北民歌剧《乡医刘易》走遍陕西巡演活动40余场。杨瑞辉、鲁有强、刘易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一步弘扬。汉中、延安、榆林、宝鸡、子长、府谷、旬邑等市县医改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健康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重要版面和时段予以报道,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入选2011年“全国 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医改举措”,医改已成为陕西工作的崭新名片。持续开展普法依法行政,启动了全省卫生系统“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卫生系统社会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和信访长效机制。制定实施《陕西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卫生对外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学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同志们:过去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工作者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长期以来重视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医药卫生工作者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原本郑小明副省长要亲自出席大会,并为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但由于今天陪同卫生部张茅书记到基层调研,不能亲临会议,一再委托我,向长期以来重视、支持卫生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向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问候!
二、充分认识深化医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新一轮医改周期的开局之年,认真分析当前我省医改 工作面临的挑战,准确把握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基本精神,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未来改革思路,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化医改各项工作。
(一)医药卫生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通过三年艰苦探索,我省深化医改工作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具有开创性和示范作用,但由于经济社会因素制约和配套政策不健全,卫生改革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宏观上看,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服务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城乡居民健康观念快速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大幅增长。短期内,看病就医仍然是民生领域社会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的压力依然巨大。一些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缺乏治本之策,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长效的卫生投入机制、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体现劳动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科学的费用支付方式尚未建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面临巨大压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仍存不少弊端。三是影响卫生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医疗服务费用等结构性问题仍然是今后医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工作上看,医改进展与预期目标还存在差距。一是改革进展不平衡。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明显滞后,深化医改的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改革推进需要,医改政策落实在一些地方大打折扣,不同地区之间改革推进力度、任务落实和工作成效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新农合经办机构力量仍然薄弱,运行监管能力不足,基金套保和挪用基金的违规行为在个别地方和个别医疗机构时有发生;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改革支付方式任务艰巨。三是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质量不高,药品品种断货、采购配送不及时、宣传使用不到位、补偿政策不落实的问题突出,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基本和非基本药物并存的现象。一些地方综合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流于形式,出现新的“大锅饭”。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主要是任务分配不合理,资金落实不到位,工作考核走过场。一些县将村医能够完成的任务交给县、乡医疗机构,影响了村医利益和工作积极性;有的地方不足额配套经费、不执行预拨制度,资金管理使用混乱,大量中、省资金在县级长期沉淀;一些地方只安排任务、不考核结果,项目完成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效益无法保证。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体现公益性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个别卫生行政部门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指导推动作用发挥得不够,一些院长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涉及工作作 风转变,也涉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改革的难度加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全省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市县卫生局长,一定要认清形势,以对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转变作风,扎实推进深化医改的各项工作。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医改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十二五”医改规划,是深化医改新阶段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及早谋划我省“十二五”医改工作。
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十二五”深化医改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维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主要目标是,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通过继续增加公共投入、严格控制费用增长、改善卫生总费用结构,进一步降低群众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五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保障以及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等领域的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重点突破。1.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作为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没有探索出新的机制之前,要保证稳定运行。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使新农合筹资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在普遍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并与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探索利用商业保险形成多重补充保险机制,分担重特大疾病高额医药费用。要率先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收费。把临床路径、取消以药补医与支付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提高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异地即时结算。进一步严格基金管理,维护基金安全。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积极稳妥地探索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2.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重点是完善编制管理、落实投入补偿政策、推进价格和医保支付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实现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一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服务重心转向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特岗医师制度。整合服务资源,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继续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研究并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身份和保障待遇。
3.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不动摇。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十二五”期间,争取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弊端,2012年先在部分试点县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开,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把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4.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二五”期间,基本药物制度重点是扩面和规范。落实好相关政策,在所有的村级卫生机构、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标准、剂型、规格和包装,规范地方增补品种。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
一、量价挂钩,重点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基本药物配送工作。5.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创新服务内容与提升服务质量并重,着力提高服务项目管理率、控制率和覆盖率,调整服务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展健康城市(城镇、社区、乡镇)创建活动。整合管理、服务、技术、资金资源,形成面向群体、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协调高效的服务团队。逐步增加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广中医药预防适宜技术。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规范化、精细化的工作标准、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强化绩效考核。
三、全力做好2012年卫生工作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牢牢把握深化医改这个中心,巩固扩大改革成果,以完善新农合制度、规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一)巩固完善新农合作制度,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今年,新农合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强化服务管理。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3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补助封顶线提高到每人年15万元。总结榆林市级统筹做法,在有条件的市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门诊统筹诊次总额预付和住院单病种定 额付费制,扩大住院人次总额预付制范围。加强住院患者流向调控,力争90%的住院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就诊。进一步强化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把支付方式改革、“三合理检查”、住院患者流向结构纳入对新农合工作、医疗机构考评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患者自付比例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的重要条件,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逐步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耐药性结核病、重症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保障工作。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以完善编制管理、落实投入补偿政策、实施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为重点,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加快推进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绩效工资中活工资比例,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做好县乡挂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加强规范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医补助政策,确保每个规范化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遴选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鼓励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规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基本药物正常合理使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紧密结合,重点在规范上下功夫。根据国家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结合基层用药需求,调整全省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工作,重点提高农村边远地区配送率,并将其作为评价和调整配送企业的重要条件。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县及县以上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县级药品集中采购与结算中心建设,实行以县为单位药物货款统一支付。继续开展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和使用培训,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提高使用率。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健康运行。
(三)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事关医改全局和总体成效,事关人民群众对医改的直接感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昨天召开启动大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总体要求是,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等综合改革。年内,各地要完成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工作。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行按 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扩大临床路径试点范围,增加试点病种数量。建立完善财政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落实政府保障责任,适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规范医疗和收费行为,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严格控制门诊、住院次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做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推进县级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稳妥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医疗负担。要继续完善预约诊疗、便民门诊、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等惠民措施。深入推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做好县乡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改革,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服务效率和县域内就诊率,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
(四)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重点做好健康档案的更新维护和儿童、妇女、慢病患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分别达到70%和60%。继续做好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体检率和管理率分别达到70%和85%以上。加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控。抓好基层食品安全、血液安全、饮用水安全、医疗市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监督协管项目。要合理划分村医与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任务比例,发挥村医作用,切实保障村医利益。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好专业机构咨询决策、督导评价职能。要健全补偿机制,落实预拨制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建立服务项目管理率、覆盖率、控制率等体现均等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加强市县两级项目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强化月报通报制度,确保项目执行效果。继续免费实施农村孕产妇分娩、适龄妇女补服叶酸、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妇女“两癌”检查、无害化厕所、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重点地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和国家与省、市及厅直单位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推进10支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大力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加强各级各类应急处置队伍装备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工作机制、组织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和综合演练,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绩效考核,实施“疾控卫士”项目。全面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落实和强化麻疹、脊髓灰质炎防控措施,以市为单位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消除免疫空白。继续实施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和民生工程结核病防治项目,加大艾滋病、结核病防控力度。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和预警预测,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以监测为抓手推进消除疟疾工作。做好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布病、麻风病、手足口病、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防治。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慢性病防控和营养知识。继续推进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切实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扩大管理治疗网络覆盖面。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申报和全国考核评估工作。建成一批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卫生镇村、单位。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加大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贯彻落实《陕西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维护妇女儿童健康。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加大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水平。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继续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妇 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巩固医疗卫生机构控烟成效,深入推进卫生系统控烟工作。
(五)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三级医院病区达到100%、市属二级医院不低于50%、县属二级医院不低于40%。启动重点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继续推进二甲以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和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加强药事管理,大力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种。创建不少于20个“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加强医疗技术准入和应用管理。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强化临床用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在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医院创建工作,省上重点培育20所三甲医院和30所二甲医院。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6月底前,实现全省县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强化医疗安全管理,重点是规范管理流程,加强核心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大医疗美容和医疗广告等监管力度,严格医疗机构年度校 验和设置审批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实施市级急救能力建设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技术人才、医学科研水平。
(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规范行业服务行为。
以提升基层卫生监督机构能力为重点,开展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置。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项目。以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为重点,强化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和防护情况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放射诊疗许可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面实施为契机,加大对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力度。以美容美发、住宿场所监督检查为重点,强化公共场所日常监管,完善健康相关产品索证索票及客用物品洗消登记管理,扩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覆盖面,在全省50%沐浴、美容美发场所和20%歌舞厅、影剧院实施量化分级。加强传染病及学校卫生监督管理,重点抓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内镜消毒、感染控制、疫情报告的监督检查,推进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完善打非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稽查和案卷评查,落实执法责任。
(七)突出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加快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市县级中医 医院标准化和2个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实施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继续开展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组织实施第六批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第四批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农村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抓好省级中医药“治未病”试点。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第二届陕西省名中医评选活动,推进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订单定向中医类医学生免费培养、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西学中”工程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严格中医医疗机构及广告的审批管理。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任务。加强国家级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组织中医药科普巡讲、文化科普宣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八)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制订、修订食品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基础标准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食品检测方法等标准。制定实施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与风险评估优先项目,推动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数据库共享平台,加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为抓手,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食品安全 综合协调能力。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和非法添加化学成分专项整治,完善餐饮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及通过邮寄等渠道销售假药行为。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稽查执法制度,加强大案要案督办,及时排查药品安全问题。加强药品审评审批、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健全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快推进电子监管。2月底前,所有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必须经过电子监管网实现数据上传。加强监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九)加强医学科技教育和卫生信息化工作。
强化医学科技教育。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项目。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争取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经过全科医生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现全省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全覆盖。在西安、宝鸡市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试点工作。继续举办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和面向基层的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做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培训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1070名。做好201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奖组织申报。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 技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度。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顶层设计和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规范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逐步完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陕西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子长、安塞、凤翔、府谷、镇安5个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努力实现县域内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十)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政策研究和卫生法制建设。围绕医改开展卫生政策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论据支撑。做好《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和《陕西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修订工作。全面推进普法依法行政,做好卫生系统“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卫生项目资金管理。重点做好医改资金监管,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基本药物制度补偿、重大建设、人才培养等项目专项资金督查和内部审计。做好2012-2015年项目储备和项目年度申报工作。强化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
全面加强卫生新闻宣传与维稳工作。建立和完善卫生新闻发布制度。着力宣传深化医改的进展和成效,持续开展卫生系 统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及卫生热点问题的风险沟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开展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卫生信访工作。
认真做好干部保健和学会工作。加强保健基地建设,做好保健对象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日常医疗服务和大型活动、重要会议医疗保障工作,加强对全省干部保健工作督导检查。以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与日本、泰国等医学交流,做好对苏丹、瓦努阿图和马拉维医疗援助工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合作项目。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医改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围绕卫生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适时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弘扬高尚医德医风。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积极开展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试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同志们,2012年深化医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第二篇:2012年卫生工作会讲话(张厅长)
攻坚克难
务实创新
努力实现云南卫生事业新跨越
——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云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笑春
(2012年2月24日)
同志们:
经省政府批准,我们今天召开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省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赵金部长和省政府高峰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很多相关部门的领导对卫生工作一直给予了关心和支持,今天又专门出席会议。两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明确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去 1 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抓住国家、省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和桥头堡建设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
一、201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围绕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出台并实施了“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新突破。全省参合农民3456万人,参合率96.18%,人均筹资标准增加到230元,为历年来最高;门诊统筹率达96.85%,门诊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0%,最高支付限额达5万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0%;定点医院做到即时结报;启动了提高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大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全省共有724名参合患儿接受了治疗。玉溪市实施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市县区财政加大新农合补助,使全市农民人均筹资达300元,新农合住院报销达到乡镇医院95%以上,县区医院75%-90%,最高支付限额达2 到16万元。楚雄州开展了新农合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工作,新农合基金补偿后个人自付部分累计超过3000元,即可获得40%的理赔服务,每人每年理赔医疗费用最高限额达5万元。
2.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实现全省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启动了基层综合改革,三年来,中央、省共投入补偿资金6.3亿元。全面完成第一轮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在昆明市探索县以上公立医院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完成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采购价格比国家零售指导价下降50.01%,同比下降25.11%。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药价下降,就诊人数上升,群众用药负担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次均药费同比从23.8元下降到21.2元,住院次均药费从800.8元下降到653.2元,门急诊人次从764.1万人次上升到814.2万人次。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中央、省级财政共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4.63亿元,建设村卫生室6932个,乡镇卫生院1088个,社区卫生机构249个,基层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 生250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2987名;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5579人次、乡村医生2.7万人次,社区护士2487名;三年共招聘执业医师130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4.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全面完成。开展了9类基本公卫均等化和6项重大公卫服务项目,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9.34%,对192.18万多名高血压患者、45万多名糖尿病患者和8.9万余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建档和慢病管理;对145万余名儿童补种了乙肝疫苗,为全省3.4万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对39万余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了补助,为32万余名农村妇女免费增补了叶酸,对1.28万余名农村妇女乳腺癌和15.36万余名农村妇女宫颈癌进行免费检查;完成15.1万户防止燃煤型氟中毒的改炉改灶和19.1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5.公立医院改革取得进展。在公立医院推出惠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三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增设了方便门诊与惠民门诊等,县级以上医院实现了门诊病历“一本通”。禄丰县实行的“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床日分段付费制改革”,在我省60个县级医院率先推广后,得到卫生部的肯定,在全国予以推广。开远市、景洪市、建水县等县(市)探索实行“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力度,稳步推进昆明市、4 曲靖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及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综合改革。
(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省住院分娩率93.79%,孕产妇死亡率为34.71/10万,婴儿死亡率为11.43‰,情况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79.5248/10万,低于全国242.43/10万的平均值。年内共开展艾滋病监测检测485.3万人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2043例,艾滋病死亡2840例,累计开展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27561人,在治23124人;对1016名阳性孕产妇进行了阻断治疗,母婴传播阻断覆盖率达99.64%。加强应急工作,对宁蒗“1·24”交通事故、昆明“2·20”交通事故、盈江“3·10”地震、腾冲“6·20”和“8·9”地震、德钦白茫雪山214线隧道坍塌等突发事件中受伤人员进行了妥善处置。
(三)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开展清查问题乳粉工作,加强酒类、保健品、食用油、鲜肉和肉制品综合治理,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治,牵头组织打击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清查“瘦肉精”和“地沟油”等专项行动,有力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在全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大卫生监督查处力度,查办各项卫生违法案件1948件。
(四)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13个中医药治疗基地累计开展中医药治疗6785例,在治4162例。强化市县级中医院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完成70个针灸理疗康复科、9个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监管工作不断提高 严厉打击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检查和云南省活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非法器官移植。加强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管理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责任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师培训、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省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三级医院开展医疗质量大巡查,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213个县以上医院开展危重疑难病人远程医疗会诊,使很多患者能够通过远程医疗会诊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
(六)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 昆明、玉溪、安宁、芒市4个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卫”成绩居全国首位。省级成立了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及专家库,有4个州市成立了相应的诊断鉴定委员会,职业健康检查14.65万人,职业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卫生科教工作和人才兴医战略,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研究不断深入。切实加强医改资金和财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卫生法制和重点规划编制,完成云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启动云南省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发挥信息支撑作用。以开展向杨善洲、邓前堆学习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纠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和改进干部保健工作,不断提高保健水平。关心老干部生活和健康,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条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关心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历届卫生厅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谨代表省卫生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在为成绩感到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卫生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所做的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不小差距。我们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面对日益繁重的任务和不断提高的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对做好新形势下卫生工作事关民族兴旺、民生幸福、民心相背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差距;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还是习惯于多年形成的一套,缺乏创新,缺乏创造性思维;在能力素质上,知识的积累更新和分析、把握、判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还有滞后。因此,在面对一些新的变化和复杂情况时,视野不开阔,思路不清晰;对如何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在完成任务中,执行力不强,作风不扎实,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我们这支队伍更好地去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重任,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
二、当前形势与任务分析
当前,卫生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市场格局加快调整、医改政策加快推行的新变化,中央从维护最广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8 费观念与结构升级,对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更高、期望更高。国家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桥头堡”建设掀起的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省“两会”已经就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作出了新的安排部署。在新起点、新阶段,实现全省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大有可为,势在必然。
医改实施三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立足云南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医疗卫生的基础建设、服务能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得到有效推进。实践表明,用医改之力推动卫生工作,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地发挥各地、各部门的比较优势,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三年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好转。我国经济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 织,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我省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利用不合理,卫生事业既需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更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内部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将是一个较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医改进入深水区,涉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解决难度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矛盾和问题增多,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思想观念转变,也涉及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改革的难度加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
总体而言,当前的卫生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正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我们面对的任务有多艰巨、挑战有多严峻,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的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和全体医务工作者,团结一心、合力攻坚,把握机遇、开拓奋进,就一定能把卫生事业推向前进。面对当前形势,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和全体医务工作者务必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用创新务实的思维、不畏艰难的勇气、坚定踏实的步伐,把各项卫生工作与现实省情相结合,稳中求进、10 好中求快、变中求新,用突破性的措施办法破解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2年是全面实施国家、省卫生事业“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改革发展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战略的高度,坚定信心,统筹谋划,抓住关键环节,推进重点突破,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省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机遇,改革创新破难题,着力发展促民生,求真务实重实效,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上迈出新步伐。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完成“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任务
今年省政府将启动全省6万例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 复明手术的“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并将其列为10件惠民实事和20个重点督查项目之一,以加大解决我省白内障致盲、致贫问题,进一步保障农村孕产妇及婴幼儿健康,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关爱。
“光明工程”由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上级督导、县政府为责任主体组织落实。在部门分工协作机制中,由残联系统牵头在4月底前筛查出不少于7.2万例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并会同基层政府有计划地送到定点医院进行确诊。卫生系统12月底前要求必须完成6万例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并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同时,切实加强基层眼科能力建设,用2年左右时间做到县县能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此项工作,时限性强,是刚性政府指令任务,各地要按照省里的部署安排,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
实施“妇幼健康计划”,要进一步强化妇女儿童卫生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标准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目前我省孕产妇死亡率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通过“妇幼健康计划”的实施,力争这一指标有明显下降,缩小和全国的差距。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范围,促进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12 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加强妇幼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
(二)全面推进“十二五”医改工作
1.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补助水平。今年我省新农合筹资标准已提高到人均290元,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40元基础上,个人缴费标准也由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要确保全省新农合参合率不低于92%,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6万元,并建立重特大病保障基金,扩大病种范围,切实加强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
2.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改革,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任务、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3.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抓住规范采购、配送供应、严格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偿等关键环节,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常态化健康有效运行。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情况,适时启动我省基本药物补充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研究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促进合理用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力度。
4.积极推进以县级综合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部署和要求,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以药补医,充分发挥医保补偿作用,稳步推进价格改革。今年全国计划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我省目前已申报了12个试点县。要作好准备,按国家的要求启动试点工作。按照陈竺部长的要求,全面深化禄丰县医院的付费制改革,为全国县级综合医院支付方式改革作新的探索。我省拟选择禄丰等2个有条件的县,并争取卫生部专家支持,共同努力,深入改革,争取再出新成果。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5.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创造条件将适14 宜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等职责。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制定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对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明确补助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发挥督导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抢抓机遇,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桥头堡建设项目
抓住机遇,加快完成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和云南省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的制定工作,根据云南省桥头堡总体规划,修订完善我省卫生桥头堡专项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卫生桥头堡建设项目的争取和组织实施。深化多领域卫生国际合作和交流,争取国际技术和资金援助,深入开展多边卫生外交。
(四)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工作 着力加强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结核、鼠疫、霍乱、乙肝、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落实全国消除麻疹目标,认真安排落实好3月份全国麻疹、脊灰查漏补种月活动。做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阻断输入性脊灰野病毒传播。全面启动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推进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和地 方病防治。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经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监测、救治和服务管理。继续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卫生学评价和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全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完成国家传染病应急防控队和省特种医卫队建设工作,完善省和地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启动县级和现场移动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储备资源信息整合和资金保障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要做到每天关注疫情、舆情报告,全面履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
(五)严格医疗服务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按国家医院评价标准启动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今年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要完成自查,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0%完成自查,自查达标者可申报评审,未达标者要抓紧改进,通过等级评审推进医院科学发展。着力加强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条件的医院注意集中优质资源,培育重点专科,打造学科龙头,争取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多落户我省,提升我省医学水平。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医疗机16 构行政审批和技术准入,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加大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落实力度。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卫生、办医院,积极促进民营医院发展并加强监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院感控、药事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合理用药监测。加强采供血工作,推进核酸检测,确保血液安全,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广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药械采购、公开费用信息、改革支付方式,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科技水平以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卫生人才工程为重点,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安排“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医学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认真实施《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继续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在上海与云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中突出上海对我省的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认真组 织实施《医学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医学应用研究,加大适宜卫生技术研发推广,强化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和生物安全管理。
(七)切实推进卫生电子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省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上整体明显滞后,作为卫生部确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在推进上与卫生部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国家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居民健康卡等信息化服务的紧迫要求和卫生应急指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县级医院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的时限要求,必须奋起直追、抓紧实施,将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和急需建设项目同步推进:一是抓紧进行全省卫生电子信息化平台的顶层设计,完善现有各种电子信息项目的系统性设计,并加快推进各项目实施进度。二是进行全省卫生电子信息化现状调查,摸清家底。三是解决现有电子信息孤岛的互联互通问题。要发挥各级各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全省卫生电子信息化。
(八)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健全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设和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机构的建设。规范18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处理,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九)强化卫生监督工作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督评估,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积极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健全卫生监测网络,加强对公共场所、饮用水、消毒产品的卫生监测和监督检查,深化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行政许可改革。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和监测,保障学生健康。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和医疗监督执法,会同公安部门保持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要加强执法稽查,落实执法责任。
(十)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贯彻落实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抓好中医药传承研究、科技体系创新和民族医药工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开展基层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项 目,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和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并深化中医医院改革。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十一)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四群”教育活动,认真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深化医改和救死扶伤、服务群众中的主力军作用。把“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以病人为中心”促进服务作风和医疗质量全面改善。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全面加强卫生行业政治思想工作和行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努力挖掘卫生系统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着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十二)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强化医疗卫生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
继续加强卫生系统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在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卫生纠风工作责任制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加大防范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20 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十三)加强系统文化建设,凝炼云南卫生精神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学习、认识和感悟的内化于心,即思想文化的建设和积累,价值判断的形成和认同。没有精神,就没有了思想的引领,没有了内生的动力。对于一个地方、一个群体来说,需要有一种具有强大内聚力和价值认同的精神,来昭示和激励对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的认同。省委秦光荣书记提出,要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弘扬“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云南卫生事业的发展,正处在艰苦创业、克难攻关的阶段,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激励,需要全体卫生人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家园。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凝炼云南卫生精神作为卫生系统树立高原情怀、弘扬大山精神的具体化和行业化,把卫生文化中“崇高、奉献、坚韧、进取”的特质总结精炼出来,凝炼出内涵厚重、特征明显的行业精神。以丰硕多采的文化建设成果和厚重激昂的云南卫生精神来丰富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内涵。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激发和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增强队伍的凝聚 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医改,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把卫生文化建设与深化医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卫生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要通过文化建设,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的人性化工作环境,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能充分表达意见、积极向上的宽松氛围。消除是非谣言、冷漠隔阂、猜疑矛盾,让每一个人在快乐中开展工作,在勤奋工作中收获事业的成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十四)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卫生工作
开展医疗机构管理的立法工作,积极做好立法调研和协调,争取立法机关支持,早日出台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的地方法规。目前,该项工作已纳入省政府法制办的2012年立法计划,并得到省人大的支持。
做好规划财务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我省卫生“十二五”规划纲要。强化资金监管和专项督查,并着力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继续做好防治“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重视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发挥其在政策制定、工作指导、医改监测、改善管理中的作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做到信息完整、数据准确、报告及时、分析可靠。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加强和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学会善待、善用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强化正面和典型报道,全面真实的展现医疗卫生形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落实“四群”教育措施,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推进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统筹做好安全管理,维护卫生领域安全稳定,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和恶性事件发生。
要关心照顾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为他们送温暖、送体贴、送关爱,支持他们为卫生发展和深化医改建言献策。要切实做好干部保健工作。
同志们:2012年卫生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作为部门和系统来说,抓好落实、完成好每项任务是首要的职责和全部工作意义所在。因此,我们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强化工作推进的检查,明确任务完成的奖惩,保证责任目标的实现,扎实工作,务求落实,完成好今年的卫生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迎接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三篇:厅长讲话材料
在全省扫盲教育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制订我省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今天,省教育厅在这里召开全省扫盲教育培训会议,这对于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继续深入抓好全省扫盲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扫盲教育及其培训工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市(行署、总局)教育局主管扫盲教育的科(处)长、各县(市)、乡(镇)扫盲管理干部,以及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专职或兼职扫盲教师。我们这次会议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具有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性质。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既有国家教育部领导讲话,又有全国知名专家高端专题讲座,还有集中授课和分散辅导,更有分组互动研讨,还要进行培训结业评价。
为了认真贯全教会精神和国家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和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要求,切实进一步抓好我省的扫盲教育,提高我们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此机会,在这里,我简要地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省在扫盲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经验与问题”、“任务与目标”和“措施与保障”三方面的意见。
一、经验与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特别是伴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在“普九”和“扫盲”的“两基”攻坚过程中,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加大扫盲教育工作力度,到1996年底,经过国家验收,我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了0.75%以内。截止到2007年全省“两基”通过国检,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跨越。到目前,我省的青壮年文盲率就一直控制在了1%以内。认真总结我省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历史经验,可以简要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明确四项目标”、“采取四种形式”、“贯彻六项制度”和“严把四个关口”。这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对于新形势下继续强化抓好扫盲教育工作,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坚持一个方针。
就是“一堵、二扫、三提高”。“一堵”就是狠抓“控辍保学”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渠道;“二扫”就是重点扫除青壮年文盲;“三提高”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扫盲后继续教育,防止复盲。按照这一工作方针,确定了我省切实可行的扫盲工作目标。
第二,明确四项目标。
一是确定扫盲目标。在1996年国家验收通过基础上,及时提出了“高标准”目标,即全省城乡用三年时间,将全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以下。到1997年底,全省各市(行署)、县(市)、系统152家单位全部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确定分区规划目标。“十五”至“十一五”期间,首先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基础好的市县和
铁路、农垦、森工系统,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成人文盲,使青壮年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能力;其次在经济、文化、教育中等发达的市县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进一步扫除50周岁以上的剩余文盲,使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再次在试点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青壮年文盲率大幅下降,使妇女文盲下降到5%以下。三是确定控流堵盲目标。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及时把“普九”纳入法制轨道,将小学辍学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从根本上堵住了新文盲产生的渠道。四是确定脱盲巩固目标。按照《扫盲条例》规定复盲率要低于5%的要求,多年来,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在脱盲后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切实巩固扩大扫盲成果。
第三,采取四种形式。
在扫除青壮年文盲过程中,一是举办扫盲学习班和业余小学班。省统编教学计划和实用语文、算术、科技教材施教、考核验收;二是开展读书读报活动。以《扫盲学习报》、《黑龙江农村报》等为载体,有效开展读书、读报活动;三是普及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农村脱盲人员掌握实用新技术与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相结合;四是实行多方联合办学。各级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办学,开展“双学双比”、“科技之冬”等活动,把扫盲教育同科普、普法、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扫盲工作成效。
第四,贯彻六项制度。
一是实行政、教“双线承包”扫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实行扫盲定期检查督导制度;三是实行扫盲定期报告制度;四是实行扫盲表彰奖励制度;五是实行脱盲人员进行复查制度;六是实行扫盲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严把四个关口。
一是严把普查关;二是严把堵盲关;三是严把扫盲质量关;四是严把扫盲验收关。
总之,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省青壮年文盲率一直控制在1%以内,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野间扫盲奖”,教育部奖励我省100万元,许多同志还荣获了“中华扫盲奖”。
上述这些经验和做法,我们要认真总结、梳理,要在新一轮扫盲教育工作中认真加以推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省扫盲教育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按照新时期、新阶段对扫盲教育所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工作,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扫盲教育工作与还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其主要表现可以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表现是认为已完成国家规定的扫盲指标要求,对继续深化扫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形式、轻落实,以及没有形成工作的合力、完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等问题。二是一些地方还存有畏难情绪。随着城镇化
进程所产生的农村人口迁移和流动,对进城务工人员中文盲的扫除,无论在户籍地和流入地,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实际问题。三是扫盲的薄弱环节有待加强。当前剩余文盲主要集中在贫困、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文盲人群以妇女、少数民族、散居人群为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任务繁重等条件制约,为扫盲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四是相关政策制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比如扫盲教育经费投入、县(市)、乡(镇)成人教育干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专职扫盲教育人员的配备、扫盲教育目标责任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形式载体的创新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得到强化、完善和落实。
二、任务与目标
扫盲教育工作,必须一以贯之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扫盲教育十五规划”要求。
第一,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全教会和国家《规划纲要》精神,确定我省在新时期扫盲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继续按照我省确定的“高标准、高质量”巩固提高扫盲成果要求,坚持杜绝新生文盲、扫除现有文盲与使脱盲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扫盲教育。大力开展扫盲课程 5
和教学改革,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主要工作目标。
根据新时期扫盲教育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我省在新时期扫盲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一是扫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15-50周岁的青壮年文盲。鼓励50周岁以上的文盲接受扫盲教育。二是已经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市、区),要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扫除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使青壮年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三是控制复盲现象,在巩固扫除文盲成果的基础上将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或提高到99%以上。四是城镇和富裕乡村要巩固提高扫盲工作成果,积极探索功能性扫盲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扫文盲同扫科盲、扫法盲结合起来,把扫盲教育与建立学习型社区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三、措施与保障
根据工作任务与目标,各地要有针对性地落实措施与保障。第一,扫盲教育措施。
一是继续堵住文盲产生源头。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当地中小学校负责进行补偿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个人脱盲标准。二是继续巩固扫盲成果。要制订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在青壮年脱盲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适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巩固、扩大扫盲工作
成果。三是继续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在扫盲工作中作用。要把设臵扫盲课程、承担扫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要把教师参加扫盲工作的成绩作为职称评定、考核晋级、评选先进的依据,把在校学生参加扫盲活动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纳入学校计划。为此,各地要制定有关政策,为农村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承担扫盲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四是要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扫盲教育。在贫困县、乡、村,扫盲教育要与当地脱贫致富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少数民族地区,除加强双语教学外,还要增加民族民风、传统文化等方面教育;妇女扫盲工作要与妇联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妇女卫生保健常识相结合,使妇女扫盲符合妇女特点。五是大力开展扫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转变扫盲教育观念,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提高扫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改革扫盲教育的评估方法,重视扫盲教育的过程评估。将以识字量为主的评估,逐步转变为以考核学员实际能力为主的过程评估。探索多种形式的功能性扫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群众生活的需要。
第二,扫盲教育保障。
在新时期、新阶段,基于继续全面巩固提高扫盲教育工作水平,为把我省以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扫盲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位,必须按照《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要求,把扫盲工作作为衡 7
量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列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府行为,以保障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要继续实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列为县、乡两级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把扫盲任务落实到人。二要继续建立健全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扫盲,指导、推动这项工作健康深入地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扫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扫盲任务重的地方,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扫盲教育工作,并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要继续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扫盲教育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各项具体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四要继续多渠道解决扫盲工作经费。要继续按照《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规定,保证扫盲工作经费。除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的扫盲工作奖励专项经费外,各级政府应视自身财力状况设立扫盲专项经费,用于扫盲项目及其表彰奖励。五要继续强化新形势下扫盲教育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对随着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农村人口迁移和流动给扫盲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应认真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措施。同时,还要继续重视和加强,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扫盲课程教材建设,以及针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扫盲工作的有效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扫盲教育,以科学的
方法提高扫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六要继续坚持对扫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各地要建立扫盲工作复查制度,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对已验收的县(市、区)进行复查。复查中发现主要指标下滑的,要采取切实措施限期整改达标。七要继续建立扫盲工作的报告与通报制度。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每年年初要向省教育厅报送扫盲工作的进展情况及计划。省教育厅要对各地扫盲工作进行不定期的调查研究和检查,并对各地情况进行通报。
总之,以上所提出的三方面意见,请同志们结合学习领会教育部领导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第四篇:2012年就业会议程厅长讲话
在2012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程 艺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全面部署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刚才,大会表彰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4个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刘莉厅长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人社厅和各市人社部门一直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支持各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年科学发展的大好势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各高校对省人社厅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研究工作参考。
一、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26.9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幅达到10%。全省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3.1%,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心。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转发国务院“16号”通知,提出7条贯彻措施,制定由25个厅局承担40项任务的责任分解方案,这种工作力度和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任务分解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是联动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在相关部门及高校紧密配合下,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省人社厅、各级人社部门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举办公益性招聘,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开 展创业培训,指导高校建设创业模拟实训室和孵化基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团省委省教育厅遴选大学生科技创业作品48个,其中8个项目与相关企业签订开发协议,金额达千万元。省教育厅举办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芜湖)人才对接会,50所高校与100多家企业成功对接,皖北高校就业联盟成立,加强了区域合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团省委和各高校共同组织实施 “选聘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为7165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同比增加202人。
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高校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全省高校专职就业人员达到699人,投入专项经费5159万元,占当年学费总额1.23%;举办各类招聘会9345场,招聘单位34479家,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6万多个。同时,省教育厅牵头举办全省范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10余场,吸引2718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72704个。各高校、教育厅、人社厅安排专项资金656万元,资助了9223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省教育厅、人社厅、各高校加强合作、搭建平台,共同开展创业培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2011年,创业意识培训5.7万人,创办企业培训2万人,其他方式培训3.5万人。各高校还通过开设创业类课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途径,扩大创业教育范围。2011届毕业生中947人自主创业,同比增加403人。高校新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0个,孵化基地总数达到33个,8所高校大学生孵化基地被列为首批省级孵化基地。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创新创业示范校评选活动,举办了 “昆山花桥杯”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征文比赛和创业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
五是专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实施招生与就业率适度挂钩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实行就业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的增加招生规模,2010年初次就业率位于前五位的高校,2011年招生计划总量较上年增长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同时,严格限制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排位在全省倒数的本专科院校的招生规模。2011年,全省高校调整专业总数达到709个,其中,停招专业170个,减招专业192个,新增专业247个。继续在《安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导》上公布高校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有知情权、选择权。
六是就业管理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省教育厅加强就业材料管理,规范就业统计工作,按照教育部“四不准”要求,先后二次组织开展调研督查活动,共督查56所高校,帮助查找问题,解决困难。同时,还加强就业工作队 伍建设,2011年,举办了省首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开展了全省高校就业中心主任和就业指导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集中培训了200多人。
同志们,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离不开高校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工作,更离不开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奋力拼搏和辛勤工作。在此,我谨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2012年,是我省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在今年召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事关民生工程的建设任务,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今年就业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仍然相当复杂,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首先,从经济形势来看。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较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大。近年来,我省致力打造的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区域联动发展等战略平台效应日益显现,发展的潜力巨 大,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但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矛盾的影响,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挑战也十分突出。
其次,从就业形势来看。一是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我省高校毕业生超过28万人,高校毕业生已成为社会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二是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难度加大。三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这个问题,在个别地方、个别学校还比较突出。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期望值还不太切合实际。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地位逐年凸显,列为就业之首,民生之要,重点部署,全力推进。二是我们有着良好的就业工作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锻炼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不可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三、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16号、省政府101号文件,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落实力度,确保2012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 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困难帮扶、就业指导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按照教育部部署,2012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精神的“落实年”。一是抓组织领导落实。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就业,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坚持并完善“学校党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抓配套政策落实。省政府在转发国务院16号文的通知中,制定了7条具体措施,提出40项工作任务。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工作文件,研究措施办法,切实把国务院和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三是抓联动机制落实。教育厅将进一步协调联动人社、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和机构,促进国家和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争取公共就业资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四是抓调研督查落实。教育厅根据工作需要,加大力度,扩大工作面,深入细致地开展督查调研,检查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今年要重点督查教育部“四不准”要求的执行情况和就业数据的统计工作。
(二)加强教育引导,推进项目实施,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加大教育力度,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就业理想。要做好到基层就业学生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工作,兑现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鼓励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有关政策,积极为企业招聘毕业生搭建平台。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积极拓展服务外包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规模。继续统筹实施“选调生” “选聘生”、“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深入开展“预征工作周”等活动,动员广大毕业生报名预征,确保完成预征工作目标任务。
(三)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工作体系,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水平。一要按照全程化、个性化的要求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二要按照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建设就业市场。鼓励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联合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搭建便捷有效的择业平台。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在2012年7月前,全面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省教育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建设全省就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 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二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展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要继续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三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五)加强课程建设,融入专业教育,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相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鼓励高校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模拟实训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展创业资助扶持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等指导服务,鼓励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六)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到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二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三要做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开展“一对一”心理教育和援助,及时化解潜在矛盾,安排求职资金帮助。四要做好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加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管理和安保工作,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注意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深入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同志们,2012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肩负重任。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毕业生就业战线的资源整合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全力以赴完成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第五篇:11-8-29周厅长讲话定稿周一电视电话会
在全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周彬县
2011年8月29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做好提高全省乡村医生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府补助水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提高乡村医生保障水平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全面实施,不断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符合要求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经第六次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从2012年开始,调整我省村卫生室补助政策,将现行的按村卫生室补助调整为在规范设立村卫生室和按服务人口数量配置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按乡村医生补助的办法。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人口在5000人以上或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服务半径超过3公里的边远行政村可增设1个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较 少或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的村卫生室可合并设立,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具体是,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内的配置1名乡村医生;1000人至2000人的配置2名;2000人至3000人的配置3名;3000人以上的配置4名。政府按照平均每个乡村医生每年补助1万元的标准,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多种因素,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补助。所需补助资金省和市县财政各承担50%。市、县分担比例,由各市区人民政府确定。2011年下半年,省财政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宝鸡市先行启动试点工作,为明年全省全面实施积累经验。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同时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设立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县域内村卫生室设立和乡村医生配置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符合要求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纳入补助范围。
二是打足预算、落实补助资金。市、县财政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补助资金,确保提高乡村医生保障水平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认真制定考核办法,全面实施绩效考核补助。乡村医生的报酬由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各级财政补助构成。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采取购买服务和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补助。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省卫生厅即将下发的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综合考核办法,制定考核细则,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公示后的考核结果作为核算财政补助资金的依据。
四是完善拨付方式、加强资金监管。在补助资金的拨付方式上,各级财政可采取“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保证乡村医生各项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县级财政、卫生部门,要在当年3月底前,根据村卫生室考核情况、乡村医生资质及实际配置情况,完成对上村卫生室补助资金的结算工作;市级财政、卫生行政等部门要在5月底前完成对县级上报情况的审核工作,结算市级补助资金,并将市、县补助情况上报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在7月底前完成对各市上报情况的审核和结算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村卫生室。
各市、县要根据中省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对乡村医生补助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杜绝违规 违纪问题的发生。省上将加大对乡村医生补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部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与全面检查的方式,对各地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情况和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视情况相应扣减补助资金,并在全省通报。
二、关于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府补助水平问题
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决定,2012年,全省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人均300元,其中,政府补助提高到人均25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50元。新农合地方负担提标部分继续按照分类补助、分级负担的办法由省、市、县财政分担,省财政对西安、延安、榆林、杨凌按照40%补助;对宝鸡、咸阳按照60%补助;汉中、安康、商洛、铜川、渭南以及所有省直管县提标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负担。
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50元,筹资水平和个人缴费数额由各市结合实际确定。城镇居民医保地方负担部分,省财政继续对延安、榆林、杨凌按照50%补助;对西安、宝鸡、咸阳按照60%补助,对汉中、安康、商洛、渭南、铜川按照70%补助。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的文件,本次会议结束后,省财政厅将会同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尽快下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后,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要积极配合卫生、人社部门认真做好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的入库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进入财政专户。要在切实强化资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卫生行政、人社等部门,通过不断扩大受益人群和基金支付范围,将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累计结余应保持在当年筹资总额的25%之内,当年基金结余应保持在当年筹资总额的15%之内,从而使基金的社会效益得以更大发挥,让参保者得到更大的实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