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00:3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 坚决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召开的。最近,德江副总理和马凯国务委员多次对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特别是公路、水路交通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通报近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部署和落实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刚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王德学副局长讲了很重要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宏峰同志通报了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自查和检查督查的情况;重庆市交委、渤海轮渡公司、中山市小榄汽车运输公司三家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对待这次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加强跟踪督办,切实整改到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坚决承担起维护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和谐的交通运输环境。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特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做好今年的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任务繁重,具有特殊意义。今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认真落实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维稳措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效施策,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切实关心,交通运输系统顽强拼搏、努力工作的结果。但从今年发生的几起重特大事故和刚才通报的情况,可以看出,今年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和十分严峻,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刻警醒和深刻反思。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尚未根本遏制,公路水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一些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同一性质的重特大事故连续发生,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1—8月,道路客运行车重特大事故持续增加,重特大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增加22.2%和29.6%;水上交通重大事故比去年增加了4起,死亡失踪人数增加了55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发生了一起多年未发生的重大事故,导致20人死亡。“5.19”隧道爆炸事故、“8.16”汽渡沉船事故、“8.26”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此外,还发生了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及险情,如“南方6号”事故险情,城市地铁多次事故及险情等。重特大事故无论是发生的次数,还是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呈增长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既反映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也暴露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下决心整改,决不能重蹈覆辙。

第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推进安全发展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今年1—8月,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客运行车事故77起,死亡471人;水上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175件,死亡失踪195人,沉船107艘,虽然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从总体上来看,交通运输仍处于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持续增加,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多,必然对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近年来,全国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今年1—8月比去年同期也有较大增长。二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没有跟上,交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安全方面也面临更大的考验。特别是随着公路建设向崇山峻岭、深山峡谷迈进,建设中的特长特大桥隧、超大型工程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为严重,确保复杂条件下运输安全、建设施工安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三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规模持续增大,但一线员工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亟需提高。特别是一些车船驾驶人员对安全管理规定认识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范不严格,违章违规操作屡有发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应变处置能力明显不足。综合分析,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面临的任务和压力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这更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扎扎实实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第三,安全生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安全管理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还不相适应。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进程加快,随着交通运输深化改革、发展转型,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特别是很多方面、很多时候仍然处于应急、应对、应付的状态,影响安全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安全管理理念不适应。一些部门和企业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把保安全促稳定作为求发展、谋效益的根本前提,在安全管理中重治标轻治本、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一些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不落实或落实不力、落实不快,隐患排查不彻底、治理不及时、督导不到位,对已经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不整改、不解决,部分车船带病运行,工作无记录、检查无台账、记录不真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十分薄弱。三是安全监管存在缺位和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管责任未能有效落实,现场安全监管执法不严、疏于监管或放任不管。特别是重点路段、重点水域和重点车船,安全监管还存在诸多漏洞,无证、证照不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车船,依然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初步统计,今年非法违规行为导致的事故占到了72%以上,充分反映了在安全监管执法上存在的问题。四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亟需完善。安全管理关联性强,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从当前来看,安全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分工明确、运转协调、职责清晰的工作格局。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安全管理重要性认识不深,甚至是麻木不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对安全隐患排查不深入,甚至对已知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和解决,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第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安全保障和应急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不断显现,交通运输安全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维护安全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越来越高。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运输企业和施工企业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减少,安全设施不配套,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压力相应增大。二是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赋予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新的职责和监管责任,港区危化品的安全监管职责交由港口管理机构负责,交通运输安全责任更重。据统计,近年来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呈现增长态势。目前,危货运输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因地震、泥石流、台风、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预警机制建设、应急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四是非传统安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恐怖袭击、人为破坏、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交通运输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如何切实加强交通运输保障和应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突发事件和不利因素对交通运输安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是交通运输部门面临的重大考验。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呈现的新特点是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行业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六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四是部门监管不到位;五是督查检查不到位;六是整改落实不到位。为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切实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落实到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又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克服懈怠思想和厌战情绪,出重拳,下猛药,切实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牢牢把握安全工作主动权。

二、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现在到年底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这个时间段的交通运输任务繁重,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运输部门的根本任务,便捷要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便捷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扭住安全稳定不放松,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结合正在开展的“道路客运安全年”、“打非治违”、“平安工地建设”等活动,加大管控和治理力度,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第一,切实强化长途客运安全管理。这是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按照全国交通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和部近期下发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下决心、下重手,严抓严管、死盯死守,坚决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深入开展长途客运班线清理,对所有跨省及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逐线逐车清理排查隐患。对新增长途客运班线,开展安全性评估,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要严格落实长途客车中途休息制度,督促客运企业合理安排班次,不能够在凌晨2点前到达的要调整发班时间;对不能调整班次时间或运营里程较长的车辆强力推行凌晨2点到5点停止运行,或实行落地休息、接驳运输。严格落实山区三级公路夜间禁行客运车辆;严格实行高速公路客车乘客系带安全带;严禁超员、超速行驶。要严把驾驶员上岗关,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视频跟踪,坚决惩处驾驶员违规违章行为。要继续深入开展旅游包车客运安全整治行动,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从事旅客运输。要敦促运输企业强化车辆出站、超速、中途停车等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切实强化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要认真总结开展治超工作8年来的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治超工作。严格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治超格局,加强与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要强化源头管理,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货运源头全方位实时管理,及时更新公示货运源头企业名单,对货运公司实施重点跟踪,并建立超载运输企业、运输车辆、驾驶员“黑名单”制度。要把好治超检测站点关口,坚决杜绝以罚代管,坚决制止严重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要从严执法,继续开展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的治理,对违规车辆一律卸载并严厉处罚。要在加大执法、强化管理的同时,加快推进解决公路客货运市场恶性竞争、运价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治理超限超载问题。要加大社会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治超的浓厚氛围,并设立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切实强化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要按照新出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确定的交通运输部门监管职责,尽快修订交通运输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危险品运输和安全管理行为。要切实加强从事行业危险品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部级联席会议的要求,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加大联合执法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快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进度,确保按要求及时安装到位,并要督促企业建立相应的监管平台,强化动态跟踪管理,落实监控主体责任。

第四,切实强化水上客货运输安全管理。要重点加强渡运安全管理。目前,渡运仍然是偏远山区、库区以及海岛等公路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总体看,我国渡口基础设施差、渡船普遍等级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一直是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难点和重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督促县乡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快渡船渡口的更新改造,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渡改桥工作。关于渡运安全监管,部将在近期召开专门现场会议进行部署。同时,要继续把“四客一危”运输船舶和“四区一线”水域作为重点,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特别是要针对客滚船、汽渡船、危化品船、旅游船等存在的隐患,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和责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弥补安全漏洞。

第五,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系统运行环境封闭、人员密集,疏散通道狭窄,营运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困难。要加强与住建、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经验,切实督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把好新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试运营基本条件关,防止条件不具备的上马运营,防止带“病”的上马运营。要定期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和安全认定工作,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切实强化重点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要加大对桥隧施工、特别是夜间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管、运输、使用好民用爆炸品,继续大力开展防高空坠落和防坍塌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施工作业安全措施,切实做好临海施工作业防台、山区施工防地质灾害等工作。要坚决禁止非法分包转包等违法行为,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切实加强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劳务协作人员和农民工的岗前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加快研究破解制约安全发展的难题。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安全生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极易反复,迫切需要我们加快研究、积极破解。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解决办法。要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和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紧研究解决制约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推进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做到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近期必须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要立即部署中秋节、“十一”黄金周以及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的安全工作。今年“中秋节”、“十一”黄金周假期重叠,预计会出现客流高峰。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就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安全工作作出批示,要求从近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多发的原因中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我们要认真落实,特别要提前调查研判“十一”长假客流特点以及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可能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黄金周期间道路客运安全畅通。二是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稳定工作进行再研判、再分析,进一步加强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行业稳定。三是对近段时间查出的隐患要加强督办,保证各项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充分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五是要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国务院的时限要求,完成好客运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达标。六是切实做好国务院对“打非治违”、国发〔2011〕40号和国发〔2012〕30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检查准备工作。

同志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格的管理、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

杨传堂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

有民生没有幸福

6月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平安出行,与民生息息相关,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民生,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领导干部不抓好安全工作就是失职、就是不称职、就必须被问责。对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好的要表彰、奖励,对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要铁面无私、追查到底;对工作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的,一律要严格追究、严厉问责,绝不姑息。要通过事故查处,使责任人真正得到处理,其他人员真正受到教育、警示。杨传堂指出,今年以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趋好,但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重特大事故险情多发频发。这些重大事故和险情充分暴露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运输市场秩序不规范,安全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和意识比较淡薄,防范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不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杨传堂强调,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一系列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推进“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为总抓手,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集中开展为期百日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杨传堂要求,这次大检查要突出工作内容,分动员、自查、暗访、督察、整改、总结等阶段有序推进,做到“大检查、大整改、大宣传、大提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大检查”就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特别是要突出道路客运、渡口渡船和客滚运输、城市客运、港口危险品罐区和危化品运输、公路安保、大型施工作业现场等重点领域。检查责任要明确到带队领导、负责区域、一线现场。检查工作要多听一线员工的意见,多征集社会公众的心声。

“大整改”就是要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和问题实行“零容忍”,明确每一个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对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对隐患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律实行倒查,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大宣传”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告牌、告示栏等宣传安全生产,设立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举报箱等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安全宣传行动增强行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主动意识,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自觉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时刻关心自身安全,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大提高”就是要大力消除事故隐患,有力治理薄弱环节,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

能力。大检查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要注重总结和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那些新招、过硬的招、管用的实招,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杨传堂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和“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及工作要点的部署,切实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牢牢抓住“打非治违”这个“牛鼻子”,做到组织、措施、落实“三到位”,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行为,净化交通运输市场。二是强化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三是加大安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推进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督促交通运输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政绩业绩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事故问责力度。

副部长冯正霖主持会议,副部长何建中出席会议。安全总监宋家慧,部机关各司局及部属在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在京交通运输央企有关负责人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海事、救捞系统各单位和部属京外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重庆市交通委、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上海市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湖北交通运输厅和山东海事局5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

第三篇:杨传堂部长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传堂部长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法治建设 在新常态下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8日)

杨 传 堂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四个交通”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启动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做到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四个交通”发展的根本之策,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一是从顶层设计抓起,组织开展改革调研,部署9项改革试点任务,研究制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二是下好“先手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下放26项行政审批项目,将12项工商登记改为后置,建立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完成部机关机构改革,逐步理顺部与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着手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交通运输事权划分,保持中央支持专项资金政策的连续性,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认真推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19个交通示范项目。推进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在上海自贸区实施6项航运开放政策。海事救捞体制改革、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较好进展。研究了部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稳增长措施落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万亿元。一是积极参与国家“三大战略”的制定和规划编制。制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任务工作纲要,推动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和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方案,启动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梳理并推动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和福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二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组织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加强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干线路网监测,整治公路隐患路段6.6万公里。三是公路建设保持良好势头。预计新增公路里程9.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0公里,全年新改建23万公里农村公路,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推广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京新高速公路内蒙西段等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推广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经验,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工作。做好云南鲁甸地震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工作。武警交通部队抓队伍、促转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四是水运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扩建泊位6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5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2068公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等投入试运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进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等开工建设。

(三)做好运输保障,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运输生产平稳,预计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增长3.7%、7.2%,邮政全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8%和6.1%,三峡船闸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煤炭、石油、矿石等重要物资以及“春运”等重要时段运输保障。一是推动运输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指导航运服务业和邮轮运输业有序加快发展。继续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和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促进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规范发展。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推进路网中心部级平台和省级路网平台建设,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全国地级市全部开通12328服务监督电话。指导大型航运企业战略性重组,提升重点战略物资国轮承运份额,实现琼州海峡等重点水域客滚班轮化运输。三是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98个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和103个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项目,加快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试点,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强城市配送指导,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一手抓科学立法,一手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航道法》颁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送审稿)》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审核,《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快递暂行条例(送审稿)》《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修订)》正在积极推进。全年共发布部颁规章22件,废止37件。印发《关于加强公路路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公路执法专项整改。严格执行“五个禁止”规定,深化海事政风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行政复议应诉,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推动重大专项攻关,组织实施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等5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启动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和一卡通国家级清分结算平台建设,成功实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国家高速公路网运营监管与服务关键技术、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总体方案研究,完成城市智能交通和船联网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物联网在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应用等相关研究任务,加快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进程,北京等14个省市实现区域联网。三是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推进17个绿色交通区域性主题示范项目,制定京津冀一体化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在城市客运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组织水运行业开展应用液化天然气、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示范。四是改进标准化工作,召开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55件、死亡失踪236人、沉船139艘、直接经济损失2480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2.5%、10.9%、2.1%、35.4%。组织搜救2014次,获救人员15387人,救助成功率96.6%。一是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制定《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事故约谈和挂牌督办机制,连续召开5次电视电话会议,强力推进“打非治违”和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中韩客运班线、三峡库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专项整治。二是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加强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意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风险源数据库建设,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月”“道路客运安全年”和“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搞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做好监理试验检测达标考核监管,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全力做好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处置,完成接回我在越同胞应急运输任务,开展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演练以及海峡两岸联合搜救演练,防范重大海上溢油风险。四是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抓好港航治安管理和维稳处置,圆满完成亚信峰会、青奥会和APEC峰会等交通安保任务。

(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入贯彻中央外交工作部署,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交通运输合作。一是建立健全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机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巴、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参与中美投资协定和中澳、中韩高水平自贸区协定谈判,稳步开展“引进来”工作,主动为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助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二是加大参与国际组织事务力度,促成国际海事组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积极参与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制定,深入参与马六甲海峡、北极等海上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国际合作,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权益。三是稳步推进港澳台工作,做好内地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交通运输领域相关工作,促进两岸“三通”海上直航可持续发展,推动两岸车辆互通先行先试。

(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召开部直属机关第二次党代会,印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等14项党内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成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部党组确定的91项整改任务和10件便民利民实事,加强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四个一双”工作机制,开展党风廉政工作约谈,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健全“五个体系”的交通运输特色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重要节点教育提醒、监督检查和违规问题的查处通报,深化严肃财经纪律和工程治理专项整治,开展严明组织纪律等专项整治,加强巡视工作,支持纪检监察机构深化“三转”,严肃查处一批腐败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部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落实从严管理干部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人才评选推荐。深入实施人才支援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被列入国家级一类竞赛。规范机构编制和社团工作。扎实做好职业资格工作。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工青妇工作。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行业宣传。宣传“最美基层干部”王高乐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忠诚护卫”陈维的先进事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教育月”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实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组织开展“寻找最美”系列活动,评选“感动交通十大人物”。开展农村公路和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等行业宣传活动,做好舆情引导与应对工作。

一年来,铁路、民航、邮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是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8000亿元建设任务,新线投产8000公里。加大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力度,2013年以来共取消铁路审批项目14项,占改革前原铁道部审批项目的56%。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准入许可办法》,规范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铁路准入制度。积极参与铁路发展相关规划研究,加快铁路标准体系建设,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开展铁路行业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铁路“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务实推进中俄、中蒙、中印、中泰铁路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推动中老、中巴、中东欧、中吉乌及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等铁路合作项目。

民航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安全、运输服务、机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民航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新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个。坚持不懈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形势持续平稳。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航班正点率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4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和货邮运输量591万吨,同比增长10.4%、10.1%和5.3%。基本建设稳步推进,航线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建成黑龙江抚远、湖北神农架、青海德令哈、四川阿坝、贵州六盘水、山西吕梁、吉林通化、广西河池、湖南衡阳9个机场,迁建陕西汉中机场,我国大陆地区颁证民用航空机场达到202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台《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签署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新机场工程已于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积极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京津冀民用航空一体化系统。

邮政系统改革不断深化,全国298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挂牌。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绿色通道”制度,颁布了《无着快件处理规定》等7部规范性文件,全国近半数省份以及部分重点城市制定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综合性政策,产业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邮政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新增乡镇快递网点近5万个,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50%,空白乡镇邮政网点补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快递企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快递下乡、快递向西、快递向外工程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全行业业务收入3200亿元、快递业务量14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2%、41%。邮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与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邮票发行监督检查工作有序推进,快递市场进一步规范。今年“双11”期间,在业务量同比增长56%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快递服务旺季保障工作,实现了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的目标。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复杂形势,全国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以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统筹谋划、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关心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历届党组同志、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感谢!

在全面分析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刚刚启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破解不够,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尚待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能源、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增强,建设成本节节上升,养护资金缺口加大,建设资金短缺局面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不稳、基础不牢、基本功不扎实,专业应急保障能力尚不适应;一些地方干部职工应对挑战的主动性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行政执法存在不规范现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是根本原因。对这些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认真解决。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展示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自信的决策定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正在呈现新的特点。

从运输生产增速上看,在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交通运输生产也在向5%-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变。2014年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增速约为3.7%,货运量增速约为7.2%,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放缓,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化有较大的耦合性。

从运输结构变化上看,随着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附加值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高端出行增长较快。2014年高铁、动车旅客发送量增长均超过30%,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50%,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0%左右。这种变化体现了运输结构优化取得新的成效。

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公路水路投资增速由“十二五”期前三年的年均6%,提高至2014年的9.2%,其中公路投资预计增长11.4%,铁路投资规模和增速也在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较高增速,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作用依然重要。

从发展动力上看,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交通运输门类多、潜力足、韧性好,随着“新四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加上“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等因素,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仍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从发展要素上看,过去在交通运输短缺时期和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各种要素制约尚不明显,可以支撑较高发展速度和较大建设规模。新常态下各种风险逐步显现,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上面分析看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还要看到,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新常态,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克服新常态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交通运输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常态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化理解,认真研究新思路,寻求新举措,体现新作为。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交通运输工作全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3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表明,改革开放是交通运输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正是依靠不断改革开放,我们才初步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新形势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后,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新要求面前,我们推动改革的动力应该更足,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勇气应该更大。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不改革开放,墨守成规,只能退步不前。对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部里制定的改革意见,这是属于顶层设计层面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都有了。今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方向,灵活用好“两只手”,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营造的市场环境营造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使改革新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新动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光把“暗道”堵起来还不行,更要把“明渠”修起来。为此,要把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尽快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新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性,把改革开放倒逼产生的压力转变为深化改革的动力,为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一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围绕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推进交通运输科学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交通运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体制。三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发展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工作中面临很多两难、多难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存在着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没有大的起色等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当然,现在社会上对交通运输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是不是超前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从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看,中央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认识是一贯的、明确的。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人均公共设施存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马凯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性,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交通运输产业门类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要继续用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拉动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不断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保持战略平常心,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科学有序推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破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要素制约,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攒后劲、提供支撑。

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交通运输工作而言,就是要服务好“4+3”国家战略。“4”,就是继续实施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就是重点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发展,我们已有完整的规划和成熟的政策,主要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三大战略”中,“一带一路”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印发了建设战略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务院也印发了指导意见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很快就要颁布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三大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三大战略”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实化抓手,细化措施,做到规划落地,项目、政策、资金要“三个跟上”,充分发挥好交通运输在支撑“三大战略”中的先导性作用。同时,还要继续贯彻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好海运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

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核心要求。这项工作我们年年部署、年年推进,但现在看来,仍是我们不得不迈的坎,也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攻坚战。打造交通运输升级版,“大”不是问题了,我们的不少指标已经世界第一了,有些指标即使不是第一,也在世界前几位,难点和重点还是要解决好结构不优和大而不强两大突出问题,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关键是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发展短板,通过投资政策引导,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快“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建设,加快干线铁路网、内河航道网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让“短板”尽快长起来。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整体效益,支持铁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等低成本、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邮政和快递业与交通运输的全面融合发展。三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在尊重经济规律前提下,依靠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龙头骨干企业。四是把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传统路径,走出一条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子。

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换,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以前我们讲创新,强调了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也强调了以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创新。这些好的做法和机制,仍要继续坚持。如今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交通运输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和主动力在哪里?我想,影响最大的还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李克强总理讲,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有人讲,互联网不只是技术,还是一种思想。的确,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纬度,既是一场科技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变化,我们不仅无法创新,更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交通运输的创新驱动,要围绕“四个交通”目标,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争取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各种传统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为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插上创新创意的翅膀,带动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提质上档。同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靠人才,二靠机制。交通运输系统科研教学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创新主战场和主攻方向,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培养力度,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高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使科研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破解当前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各种硬约束,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前我们讲的可持续,侧重生态环保层面多些。在新的形势下,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按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节能减排降碳的监测、评价、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既要在财税体制改革框架下,建立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吸引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交通运输建设,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耐久性,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实现社会可持续,就是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确保行业形势总体稳定。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交通运输既是经济领域,也是民生领域。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就业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交通运输工作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好交通运输“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展交通运输促进就业的社会功能,为稳定就业做出应有贡献。

上面讲的“三个坚持”和“五个更加”,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思路。在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四个交通”发展理念和各项举措,已经得到了行业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切实贯彻。在新常态下推动“四个交通”改革发展,形势更为复杂,使命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交通运输工作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交通运输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强化法治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蓝图,推动“四个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人民交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5年铁路、民航、邮政工作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召开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今天会议主要部署综合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及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第一,狠抓改革攻坚,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加快“四个交通”发展全过程,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抓好《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实施,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强化督促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推行和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改革,建立政府财政保障与鼓励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收费公路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公路建设养护、长江干线航道等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改革。三是推进改革试点。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抓好9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各地进行差别化探索。做好上海自贸区复制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其他自贸区和海关监管区航运政策创新。建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将较为成熟的试点经验上升为规范制度。

第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各项任务,制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思路、任务、措施和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关于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法规制定程序规定》,加强《航道法》的宣贯实施,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快递暂行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的修订与立法进程,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清理制度。三是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根据事权与法定职责,针对执法主体、对象及法定程序,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减少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三基三化”建设,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完善权责一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探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积极疏导涉法涉诉信访转入司法渠道解决。

第三,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蓝图。在确保全面完成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有效衔接。一是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细化任务,实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同时,还要系统评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效果,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二是认真研究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分析“十三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确定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体系设置方案,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贯彻落实,提出“十三五”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三是统筹研究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服务、科技与信息化、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应急、法规体系等专项规划,调整修编《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指导完善省级公路网规划,有序启动部分“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认真梳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并率先启动,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一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优化航线布局,加强重要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海运网络。二是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抓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实施推进,尽快启动实施一批示范性强、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港口和机场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三是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统筹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体现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加快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标准,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促进有条件的地区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运输。四是促进建设养护协调发展。抓好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剩余路段及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普通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扩容改造。按照“四好”新要求,以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国边防交通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和支持武警交通部队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在能打胜仗上下功夫。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研究制定“十三五”全国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五是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继续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要求,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换乘和衔接,加快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集装箱作业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国际陆港等设施的建设。

第五,优化运输组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一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以政策措施、标准规范、工作机制、试点示范、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大力实施海运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邮轮运输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深入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出台农村客运扶持政策,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国家重大节日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继续严格执行、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等政策。启动实施货运车辆标准化,推进甩挂运输发展。落实好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ETC全国联网。三是抓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合力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和交换互联,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组织实施多式联运、农村物流等示范工程,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第六,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培育交通运输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根本出路在创新。一是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为重点,开展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二是以智慧交通为主战场,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加快便利运输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领域的应用。三是以“面向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导向,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落实好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发挥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发布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进程,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国际化。

第七,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交通运输向集约发展转变。一是完善绿色交通制度,研究提出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框架,建立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监测体系。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开展水运能效、清洁能源利用、绿色港口等试点示范。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做好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应用试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三是做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修订《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配合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加强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生态环保型示范工程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第八,继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安全质量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以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为契机,以建体系、重监管、强保障为重点,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一是完善安全体系。制定实施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推进“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新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年活动,切实加强道路“两客一危”车辆、水上“四类重点”船舶、“六区一线”水域和港口危化品码头及罐区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强长江危化品运输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加大隧道隐患整治和危桥改造力度,加强桥隧施工安全监管,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和销号制度。落实《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三是强化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加强专业部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修订完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切实提升海上搜救、溢油应急处置和救助打捞能力。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工作。

第九,不断扩大合作交流,开创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新格局。认真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服从于我国对外开放大局。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用好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区域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运输便利化进程,扩大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国家务实合作和海运互联互通。二是深入落实“走出去”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渠道,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三是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合作事务,深层次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APEC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有效参与海洋维权,稳妥推进对台工作,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

第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作风建设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在直属机关党建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打造先锋工程,努力营造党建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化;以整治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等漏洞为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以规范公务支出和科研经费管理为重点,严肃财经纪律;以探索综合执法、强化规范执法为重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依纪依法办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重点,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四是切实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等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最美交通人”宣传力度,弘扬行业正能量。继续组织开展“感动交通人物”评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探索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五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好干部”标准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职业资格评价工作。发挥好社团组织和工青妇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

面对全年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全局,站位高远,开阔视野,砥砺前行,自觉谋长远,抓大事。要高度重视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对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工程的论证,搞好政策储备和项目库建设,做到摸清微观、把握宏观,实现重大政策有预研、重大项目有储备,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要高度重视工作协调和上下互动,把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开创交通运输新局面结合起来,凝聚行业智慧,汇聚各方力量,营造上下齐心、内外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力量,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萎靡不振、为官不为的消极态度,保持一股热情和充足干劲。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凡属重大决策和部署,都要强化分工落实,倒排工期,到点交账,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同志们,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大时代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格局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思路加强战略谋划,以新动力加快转型升级,以新作为推进改革攻坚,以新贡献加强民生保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全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李盛霖(2011年7月24日)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传达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分析交通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部署和落实好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进入7月份,连续发生了四起桥梁垮塌事故。7月22日,京珠高速公路河南信阳市境内一辆长途卧铺客车发生燃烧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当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十分重视,领导同志相继作出批示和指示。7月21日,国务院安委会召开全体会议,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我们要动员部署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正霖副部长和祖远副部长又分别就公路、水路安全工作做出了部署,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和部属海事、救捞、长航等单位要迅速传达,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首先,思想认识要落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深刻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任务。狠抓思想认识落实,切实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交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作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核心价值,建设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坚持从“零”做起。从基层基础工作做起,反复抓、抓反复,关口前移,预防在前,防患于未然。三是坚持常抓不懈。安全工作没有完成时,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侥幸和懈怠,任何时侯都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第二,安全责任要落实。

许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责任不落实。要做到“三个强化”:一要强化部门、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责任与目标考核紧密结合,实行一票否决。二要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三要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每起交通运输事故,认真追究事故责任,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

第三,安全规章要落实。

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有违规违章的问题。血的教训告诫我们,规章制度是生命的保障线。要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教育职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对违规操作行为绝不放过,严肃处理。二要进一步健全落实规章制度的措施,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和责任追究。三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按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尽快出台达标标准和评级程序,努力做到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在2013年底前达标,其他交通运输企业2015年前达标。

第四,安全监管要落实。

实现行业的安全监管是国务院赋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强调“三个服务”,落实安全监管职责是一项基本的服务。当前,从领导机关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加强督查,搞好服务。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第五,整改措施要落实。

这些年,在安全方面我们多次开展了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整改措施的落实上。当前,针对近期几起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的专项督查和整治,要切实做到确定的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大责任。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良好开局。

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冯正霖(2011年7月24日)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高发势头,今天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动员部署。刚才,盛霖部长传达了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公路保通和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强调两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上半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行车事故85起,死亡466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1.4%和12.8%。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特大事故下降12.1%。

进入7月以来,重特大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全国连续发生了9起较大以上道路客运事故,共造成110人死亡,180人受伤,道路运输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伤亡重大的典型事故有两起:一起是7月4日凌晨3时48分,武汉市海龙旅游客运公司一辆大客车,行驶至随岳高速公路229公里300米处时违章停车下客,被襄樊市青林顺达物流公司一辆超速行驶的半挂货车追尾,造成26人死亡、29人受伤。

第二起是7月22日凌晨3时53分,山东威海交运集团一辆大型卧铺客车,核载35人,实载47人,由威海发往长沙,行驶至河南信阳境内京港澳高速938公里处时,发生车辆燃烧事故,共造成41人死亡,6人受伤。这次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在工程建设领域,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0起,死亡7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增加37.9%和26.7%;其中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11起,死亡45人,同比分别增加37.5%和45.2%。

这些事故的发生,表明一些地区、领域,特别是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安全基础还不牢固,安全责任还未能有效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还亟待提高。尽管每次安全整治都收到明显成效,但整治一过,又事故频发,说明我们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隐患的同时,还必须认真研究管长远的措施,着力构建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本质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从零开始”的理念,充分认识当前道路运输和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切实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标本兼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分析近期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总结事故的规律性特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加强教育管理,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切实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监管,全力做好道路运输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时段,道路旅客运输任务繁重;夏季洪水、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公路保通和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任务艰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切实加强道路运输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与公安、安监部门紧密配合,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要求,坚持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道路客运隐患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排查整治营运驾驶员、客运车辆、客运站和运输企业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

一是切实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营运驾驶员资质的检查,凡不是合法取得资质的营运驾驶员,一律停止其从业活动。对公安部门通报的驾驶员违法信息,要督促运输企业及时处理。对有多次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要进行离岗培训,情节严重的要调离驾驶岗位。要通过与公安开展联动执法,严厉打击营运驾驶员的违法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是切实加强对营运车辆特别是卧铺客车的安全检查。目前正值高温暑期,容易发生车辆燃烧事故。要督促运输企业立即对营运车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排查,重点检查车辆发动机、燃油、电路系统和安全门、安全锤和灭火器,严防车辆因漏油、漏电和机械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确保车载灭火器材齐全、有效、完好,确保应配安全锤的车辆配备齐全,确保客车安全出口符合标准。特别要保证车门上方应急开门系统的完好,在断电、断气的情况下,车门能够通过手动开启,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疏散。

三是切实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各地要按照三部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客运企业特别是县级客运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对车辆超员、不按规定线路、班次行驶、站外揽客、高速公路违规上下客等违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重点检查企业对营运驾驶员的聘用和管理情况,驾驶员资质情况,继续教育情况,车辆技术情况,营运客车检测记录情况。检查企业客车承包经营的情况,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问题。这里强调,无论运输企业以何种方式经营,都必须承担对所属车辆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结合安全专项整治,督促运输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处置。要组织司乘人员交通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熟悉和掌握防火安全基本常识,确保会用灭火器,会扑救初级火情,会疏散乘客逃生,会紧急避险。要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客车安全防范设施使用方法,向乘客全方位普及安全常识,引导广大旅客自觉抵制携带危险品乘车,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

(二)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

实践证明,运营卫星定位装置对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实施动态信息联网联控,是落实运输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监管效能的有效手段。今年3月,我部会同公安部、安监总局、工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大力推进,切实提高应用水平。

一是规范安装工作。要督促运输企业为重点营运车辆安装符合行业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符合行业标准的监控平台,相关动态信息要连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凡未按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车辆,一律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今年年底之前,所有企业监控平台及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都必须按照标准完成改造任务。

二是落实企业监控责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目的在于应用,真正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各地要对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检查运输企业是否为所属车辆安装了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是否接入了监控平台,有没有制定卫星定位装置安全使用制度,能不能定期检查卫星定位装置使用情况,能不能确保车辆全程在线,有没有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及时纠正、处理违章行为等。要督促运输企业将内部生产调度部门和安全部门进行整合,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过程监控,使生产运营和安全监督实现“无缝连接”。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制度,对拒不接受监管、故意破坏或关停车载终端的企业和驾驶员,对玩忽职守的企业监控值守人员,要依法法规追究责任。

三是实施联合监管。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将动态信息传送给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管提供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包车和卧铺客车监管。

旅游包车经营范围广,方式灵活,相对班线客运,其监管难度更大。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旅游包车和卧铺客车的监管。

一是严格准入。各地要提高旅游包车的安全条件,严格准入管理,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发展旅游包车客运。近期要组织开展对跨省旅游包车进行隐患排查,对企业、车辆和人员的资质条件重新进行审核,严格发放旅游包车客运标志牌。

二是强化监管。督促旅游包车企业落实动态监管要求,对每一辆车辆实施严格的实时监控。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停业整顿。要深入一线,强化对旅游包车牌证、旅游客票或者旅游合同以及包车票和包车合同的检查,严厉查处擅自改变线路、非法经营等不法行为。

为改进卧铺客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加强对卧铺客车的监管措施:第一,卧铺客车必须强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由企业随时监控车厢内情况;第二,针对凌晨3-4时事故高发的规律性特征,对超长途连续运行的卧铺客车,要积极推行凌晨2点至5点临时停车休息的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管理。

今年以来,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要较大幅度增长,桥梁工程事故居高不下,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集中,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和人员违规或误操作是事故的主因。

今年上半年,全国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超过500个。目前建设大都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岭区和深海区域,桥隧比例大幅增加,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按照规律,下半年是建设旺季,也是事故高发期。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近期召开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推进会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强化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要深入开展桥隧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集中开展以防坍塌为重点的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加强事故规律研究,防范较大事故的发生。当前,要抓紧做好汛期施工现场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切实保证施工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超限超载治理。

7月以来,江苏、福建、浙江、北京等地接连发生桥梁坍塌、断裂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影响路网正常运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最近几起桥梁事故中,多数与严重违法超载运输有关。因此,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结合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大治超力度,切实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确保公路交通安全运行。

一是切实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各地公路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纠正各类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严格监管并实施卸载等措施,遏制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反弹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治超专项治理行动和区域联合整治行动,坚决制止严重危及桥梁安全的违法超限车辆上路上桥。

二是要切实加强源头监管。各地要全面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关于源头治超的规定,加大源头治超投入,推广和加强运管机构货运源头派驻、巡查等治理措施,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厂出站出矿。要全面执行运输源头处罚措施,真正形成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相互配合的车辆超限治理格局。各地要加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运管机构履行源头监管职能创造条件。

三是要切实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各桥梁养护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加强对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要做到定期性检查,周期性养护。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目标与措施,组织协调好桥梁的检查、维修、加固和改造工作,防患于未然。

(六)进一步加强汛期公路抢通保通工作。

当前正值汛期。各地要高度重视汛期公路灾害防范与抢通保通工作,提前做好资金、人员、物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措施落实。对干线公路、重要旅游公路和临江、沿河、山区等灾害易发公路,要重点监控,加大巡查频度,及时排险除患,切实保障公路通行安全。要提前储备足够的公路抢通物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一旦出现公路受损、交通严重受堵等情况,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必要的机械和技术人员尽快抢通受毁公路,确保路网通畅。主汛期间,要坚持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重特大汛情、险情要按照规定及时报部。要加强与当地气象、防汛、国土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气象和汛情动态,及时发布公路路况及交通出行等信息。

同志们,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是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坚决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将安全问题想得更多一点,将安全管理抓得更细一点,将整治工作做得更实一点,让人民群众出行的更安全、更放心!

第五篇: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防汛已进入最关键时期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水利部部长陈雷]当前全国正值主汛期,大江大河大湖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强台风随时可能登陆。从历史上看,我国大江大河的大洪水多发生在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即所谓的“七下八上”。如淮河“75.8”大洪水,黄河“58.7”、“82.8”大洪水,海河“63.8”、“96.8”大洪水,辽河“85.8”、“95.7”大洪水,松花江“32.8”、“98.8”大洪水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目前,全国防汛已进入最关键的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防总、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在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

一是切实做好当前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目前,淮河第三次洪峰已过王家坝,正在向中游推进,中下游干流全线在警戒水位以上运行。由于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长期浸泡,管涌、渗水等险情增多,防守压力加大。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淮河流域仍有强降水过程,淮河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沿淮地区要充分考虑大堤高水位浸泡时间长、水库高水位运行、干支流堤防险情增多、部分行蓄洪区分洪运用等情况,发挥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做好水库、行蓄洪区和湖泊的调度,加强巡堤查险,加大抢险力度,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二是切实做好其它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据预报,近期长江上游和部分支流仍有强降雨,有关地区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也随时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各地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洪水,加强防洪工程的抢护,确保江河安澜。

三是切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我国8万多座水库有3万多座是病险库,水库安全度汛是防汛抗洪的难点和重点。迄今,全国已有6座中小型水库垮坝,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应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和预警措施,科学调度,加强值守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提前转移下游群众,避免因水库垮坝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切实做好山洪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近几年来,山洪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特别是今年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山洪灾害频繁,各地要强化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沿海地区要完善防台风预案,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是切实抓好应急排涝和水毁工程修复。目前,全国受涝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各省和湖北等地,其中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受涝面积2000多万亩。受涝地区要坚持防汛排涝两手抓,及早制定排涝计划,在洪水回落具备条件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机械,抢排涝水,为灾后重建、恢复家园、水毁修复和保苗补种创造条件。目前,全国水利工程水毁损失已达52亿元,大量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工程损毁严重,亟需修复。有关地区要高度重视水毁工程的修复,制定修复计划,落实修复资金。中央和地方下达的特大防汛经费要重点用于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以尽快恢复工程的防洪能力。

各地防汛和水利部门采取系列措施防汛救灾

[水利部部长陈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在淮河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亲赴淮河抗洪第一线视察灾情,慰问群众,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及时对重大汛情和灾情作出指示,在洪峰到来前亲临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异地视频紧急会商会议,作出运用蒙洼蓄洪区的关键性决策,亲赴安徽、湖北等地视察汛情灾情,安排部署淮河流域防汛救灾工作。

国家防总、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强化预报,及时会商决策。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雨情、水情,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的变化,淮河汛情出现后,加强监测力量,加密测次,及时准确地作出淮河洪水的滚动预报。针对严重的汛情和灾情,各级防汛和水利部门及时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会商,还通过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多次与重点地区举行联合会商,分析汛情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汛抗洪的决策意见,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依法防洪,科学调控洪水。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和国务院批准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家防总和有关省防汛指挥部宣布启动应急响应,进入紧急防汛期,并紧急调度石漫滩、宿鸭湖、板桥、薄山、南湾等上游水库,拦洪错峰,有效减轻中下游防守压力;及时启用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河泄洪,降低洪泽湖水位,以利上中游洪水下泄;及时运用行蓄洪区,降低中下游河道水位。先后运用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老王坡等9个行蓄洪区,累计分洪约1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淮河防汛的紧要关头,及时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洪,有效缓解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

三是以人为本,及时转移群众。由于汛情来得猛、洪水量级大,群众转移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低洼地带、水库下游受威胁地区以及行蓄洪区内群众的生命安全,沿淮各省以及四川、湖北等地克服困难,紧急动员,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转移群众320多万人。由于转移及时、措施得当,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大大少于多年同期。淮河大水紧急转移50多万人,行蓄洪区运用紧急转移9000多人,无一伤亡。全国共有2座中型和4座小型水库垮坝,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巡查和抢险。为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把险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普遍加强了水库、堤防等工程的巡查和抢险工作。由于查险及时、措施得力,湖北等地发生的水库漫溢等重大险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淮河干支流共出现险情564处,其中淮河干流险情238处,均得到有效控制。高峰时期,沿淮三省共组织51.18万人上堤防守,其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1万余人。

五是防范未然,及时派组指导。针对各地汛情、险情、工情和灾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抗洪现场,协助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带工作组在洪峰到来之前赶赴淮河一线,与地方同志一起抗洪抢险。目前,国家防总、水利部累计派出25个工作组指导地方抗洪抢险。

六是全力支持,安排资金和物资。根据各地汛情和灾情的发展,国家防总及时商财政部门拨付特大防汛补助费8.05亿元,全力支持地方防汛抗洪工作。其中7月9日拨付沿淮三省和淮委1.08亿元,并紧急调拨280艘橡皮舟、100万条编织袋、80万平米编织布、24万平米无纺布、12000件救生衣等中央防汛物资,支援有关省抗洪抢险

入汛以来的汛情和灾情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水利部部长陈雷]今年入汛以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湖北西部等地区和淮河流域先后发生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除淮河外,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韩江,长江流域的渠江、綦江、沮漳河、府澴水、滁河等河流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总的看,汛情、灾情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6月份以来,全国降雨主要集中在淮河、嘉陵江、汉江流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成到1倍。特别是6月29日以来,淮河流域除有2天间歇外,持续强降雨,流域面平均雨量2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3~5倍,折合降雨总量785亿立方米。其中3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为14.7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4%;2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19.7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73%。最大点雨量安徽临泉852毫米。

二是洪水涨势猛,量级大。四川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7月3日由204.80米起涨,7月7日出现225.37米的洪峰水位,4天内涨幅达20.57米,超过实测历史最高水位0.33米。淮河干流王家坝站自6月30日的20.52米起涨,7月4日就超过28米,随后又超过29米,淮河干流上中游和洪汝河等支流全线超过保证水位。在蒙洼等行蓄洪区分洪运用后,干流王家坝、润河集两站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仍超过2003年,其中润河集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7米。洪水涨势之猛、量级之大为多年所罕见。

三是山洪灾害频发,损失严重。我国西南、江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灾害频发,共有276人因山洪灾害死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7%,其中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山洪灾害28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江西、重庆、广东等地。

四是旱涝急转,防汛难度大。6月份以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受旱面积一度达到3720万亩,上百万人饮水十分困难。进入6月份以后,西南等地旱涝急转,洪涝频发,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受强降雨影响,水库、堤防多次出现重大险情,饱受干旱之苦的旱区又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防汛难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五是灾害频繁,洪涝损失重。截至7月16日,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洪涝灾害,一些地区反复受灾。全国农作物受灾9038万亩,成灾4016万亩,受灾人口8813万人,因灾死亡411人、失踪105人,倒塌房屋3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72.6亿元。其中淮河流域农作物受灾3370万亩,受灾人口2042万人,倒塌房屋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下载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