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时间:2019-05-14 00: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一篇: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 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 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 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 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 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 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 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 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 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 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 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 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 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 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 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 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 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 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 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 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 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 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 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 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 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 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 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 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 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 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 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 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 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 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 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 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 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 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 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 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 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 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 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 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 “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十 一)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 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 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抓紧建立 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 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条件、有需求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十 二)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 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要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 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 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十 三)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 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 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 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 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十 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 通道。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资投入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继续实施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专项转移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病险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 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给予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山洪和地 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 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制定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年度发电指标。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快推进光 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

(十五)加大“互联网+” 扶贫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 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十 六)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 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 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 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十 七)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 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 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 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 需要,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 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推进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 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 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 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 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 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 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 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 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 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 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 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 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 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 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 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 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 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 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 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 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 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 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 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 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 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 十二)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 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 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更多发挥县(市)作 用,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二十三)健全定点扶贫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二 十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 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 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 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七、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五)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二 十六)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 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 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 十七)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 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 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二十八)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八、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 十九)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党中央、国务院 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 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 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 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向市(地)、县(市)、乡 镇提出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 开发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 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 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 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三 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 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 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 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区,探索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通过议事协商,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 十一)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选择重点部 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 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 权重,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 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三 十二)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 长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 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 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三 十三)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 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 益。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方案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我县第十一届四次全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使全县3万多贫困人口尽快脱贫,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农业人45万人,区辖面积1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61万亩。通过对全县普查的统计,我县尚有贫困户14673户、31378人。其中农村特困户2613户、6339人,农村五保户(含孤儿)1553户、1887 人,低保户4117户、8019人,优抚对象636户、1479人,因病、因灾造成生活临时困难的一般户有5754户、13654人。经调查了解到,造成其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突发灾害频繁,损失严重,因灾缺粮。这是造成灾区群众缺粮的直接原因。二是连年受灾,群众家底薄弱,缺乏自救能力。三是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交通、信息方面闭塞;四是部分家庭主要成员属痴、呆、残,缺乏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长期救济。五是一些农户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举债治病,因病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这些贫困群体只依靠自身的努力根本无法摆脱贫困,他们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政府扶持和部门帮扶为主导,以社会互助和自身努力为补充,以脱贫致富为目标,构筑以城乡低保、灾民救济、五保供养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救助制度为辅助,全民一体化、制度规范化、组织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领导干部包户、社会企业参与、个人自强自立”的原则,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根本脱贫,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帮扶措施

(一)政府主导

首先,成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李文阁任组长,副县长杨志友任副组长,民政、农业、林业、劳动、教育、科技、交通、水利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各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协调调度机制。其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使五保供养、低保及救灾救济等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力争各项配套预算资金能够足额列支。最后,多措并举,使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受益,一是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努力提高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保,动力管理;二是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降低起付门槛,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对患有重大疾病且家庭无力承担的实施重点救助;三是采取自然灾害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四是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率和供养水平。

(二)部门联动

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优惠的富民政策,采取政策倾斜方式,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农业部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贫困户技术培训、实用技术的推广;加强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查,为贫困户提高优抚高产的优良品种。

—林业部门,支持贫困户发展速生丰产的经济林以及各种林副产品,并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科技育林技能。

—劳动部门,为贫困户中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外出就业门路,做好就业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扩大合理有序的劳动力输出规模。

—教育部门,帮助贫困户中适龄儿童入学,积极扩大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规模。

—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进户活动,帮助贫困户建立沼气池等行之有效的开发工程,努力实行科技脱贫、科技致富的目标。

—工商税务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为贫困户实现商品致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免费办照、免税等。

—交通部门,优先为贫困户相对集中的村修建公路,并提供资金保障。

—卫生部门,为贫困户办理医疗保险,建立切实可行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使贫困人口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水利部门,改善生产基本条件,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为贫困户实现农业脱贫提供保障,如打集水窖、打机井等。

其他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范围对贫困户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支持。

(三)领导干部包户

本着“县级领导干部包特困户,科级干部包低保户,党员联系一般户”的原则,通过科技帮扶、生产帮扶、岗位帮扶等有效手段,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使全县3万余名贫困人口都能得到确实帮扶。同时,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一张帮扶卡,具体帮扶情况登记在册,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社会参与

采取经常性社会捐助和临时性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捐助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和互助互济的美德,倡导邻里互助,提高“一家有事、大家相助”的意识,做到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形成全民支持和参与社会捐赠活动的强大合力,捐在危难时,赠在关键

处,真正使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全县各企业和工商个体户都要积极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扶贫困户重点解决危房和大病救助等问题。

(五)个人自强自立

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其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必须把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实行农业科教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次,组织贫困人口进行劳务输出,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就劳务输出结成对子,开展劳务协作。在转移就业方面,采取县内转移和向外输送,长期就业和短期就业相结合等手段,实现输出一个人,脱贫致富一家人的目标,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使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勤劳致富,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领导干部包户、社会企业参与、个人自强自立等措施,到2008年完成全县5754户一般户和1553户五保户的脱贫任务;到2009年完成全县4117户低保户和636户优抚对象的脱贫任务;到2010年完成2613户特困户的脱贫任务,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有饭吃、有衣吃、有房住、有学上,使其生活水平达到全县脱贫出列的标准。

第三篇: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分析

***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分析

今年9月,我市组织各镇乡(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对2006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兰溪市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六个街道六个镇三个乡646个行政村,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农户176239户,农业人口537821人。据调查,2006年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1189户5404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0.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9567户2254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2%;1001元至1500元的有11622户31496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9%。贫困人口主要分布黄店、梅江、马涧和柏社等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2006年底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8999户25622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8%,为全市贫困人口的47.4%。

二、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因缺少生产资金造成贫困的有281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3.3%;

2、因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3、因残丧失劳动能力造成贫困的有213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1%;

4、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247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7%;

5、因病造成贫困的有323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3%;

6、因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194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2%;

7、因孤寡老人多造成贫困的有385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2%。其中60岁以上人口4689人,占贫困人口的8.6%,贫困户60岁以上人口中绝大部分是身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农村的五保户;

8、因自然生存环境恶劣造成贫困的有109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2%。贫困对象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

9、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10、因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有310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6%。绝大多数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较浓,依赖思想严重。贫困户中文盲、半文盲的有3299人,占贫困人口的6.1%,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了67.6%。

从以上情况分析,因缺少生产资金、因病、因子女读书、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因孤寡老人多而造成贫困的有14518户,占贫困户的68.5%,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对策

1、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分管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继续坚持和加强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转移步伐。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下山移民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在2010年前对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高远山区等地区的2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484户5282人分期分批下山转移,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穷人下山,富人进城的预期目标。在下山移民中的贫困农民建房、生产、就业及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真正让下山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扶贫。牢固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结对贫困户活动,从而带动贫困农户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使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4、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是贫困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突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和引导群众向身边的致富典型学习,全面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和转移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群众就医难、就学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一是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在提高参保率的同时,提高医疗费报销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对特困户实行医疗救助制度。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减轻和免去贫困家庭子女读书所交纳的学杂费、插班费。三是继续办好敬老院,将孤寡老人吸收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让他们既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又能安度晚年。

六、加强小额信贷支持力

度,重点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在农村建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提供免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投资理财,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信贷机构可以将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积极指导贫困人口投资,鼓励他们储蓄,帮助他们理财,提高他们的素质,最终实现扶贫、高还贷率和机构持续发展三者的协调。

第四篇: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7月5日上午,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发表讲话,透露了诸多针对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利好政策。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4.1%,患大病重病的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960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

李斌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李斌在会上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一是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增强防大病、兜底线能力。继续提高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相适应的可持续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基本医保对农村贫困人口要给予更多扶持,建立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实现“三覆盖、两倾斜、两加大、一窗口”,协同互补,形成保障合力。

“三覆盖”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农合新增筹资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决不让任何一个农村贫困群众因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医治。

“两倾斜”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率先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门诊统筹,提高统筹层级和门诊报销水平,切实解决慢性病患者长期门诊治疗费用报销问题。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今年要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支出负担。

“两加大”就是加大商业健康保险和临时救助对健康扶贫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扶贫相关的保险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政府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对于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并积极通过公益慈善组织等发动社会力量救助。

“一窗口”就是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同时,要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使其具备支撑签约服务、就医一卡通、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远程医疗等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增强“获得感”。

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白血病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集中救治

(二)实施分类救治,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数据显示,因病致贫、返贫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有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960万人,这些疾病往往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对这些贫困人口要实施分类救治,帮助他们走出贫病交加的困境,恢复生产生活能力,使他们自力更生,走出贫困。

一是搞准对象。要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核准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情况,把致贫的病种找出来,一户建立一个档案,这是一项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做扎实。

二是措施精准。对贫困大病患者要实行分类救治,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实施。还要开展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从今年起,要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选择疾病负担较重、诊疗路径清晰、疗效确切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做好费用测算,明确联动报销比例,切实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

三是务见实效。分类救治工作要实行挂图作战,发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力量,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开展重点救治。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大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看病不出县。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就近得到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到2020年贫困地区县城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委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整县推进、彻底改善的原则,在贫困地区加强1000所县级医院、200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套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转运车;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400多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300多个县级疾控中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每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筑牢卫生计生服务网底。

二是强化人才综合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合理确定本地区医学院校和医学类专业招生计划,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人才。用3-4年时间完成乡村医生轮训,使村医学历全部达到中专水平以上。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专科建设,建立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治水平,对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给予适当倾斜,激励更多好医生下基层,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是实施三级医院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对口帮扶。遴选能力强的三级医院,向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和至少5名医务人员蹲点帮扶,重点加强前三年县外转出率前5-10个病种的专科建设,重点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把支援医院的技术、制度和作风“带着泥土移栽”到受援县医院。同时,推动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关系。到2020年,使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一索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使县医院的医疗、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面貌改变,龙头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四)以深化医改为动力,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为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障,必须做到有序就医。要建立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坚持基层首诊,组建家庭医生的签约团队,为农村贫困人口优先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探索建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医疗联合体,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人、财、物的融合度,变院间转诊为院内转诊,显著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二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结合实施临床路径,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出、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效益和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三是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将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五)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预防保健工作,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有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精准事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更加努力消除传染病、地方病危害;要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一是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农牧区包虫病流行,有效遏制布病流行。

二是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三是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将农村改厕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调查与评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综合治理大气、地表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力争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

第五篇:国家电网公司助力定点帮扶县贫困人口脱贫

电力扶贫 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国家电网公司助力定点帮扶县贫困人口脱贫

9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向湖北捐赠投资4.37亿元建设的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实施“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为央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努力探索富有电网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通过加快贫困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开展光伏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措施,以电力扶贫带动和辐射产业扶贫,使电力扶贫成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举措,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动力。

捐赠236座光伏电站惠及9万贫困人口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面向“十三五”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工作方案。其中,计划投资7.27亿元开展定点扶贫,建设7.7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帮助湖北、青海两省5个定点帮扶县区完成31.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9月14日,在湖北宜昌秭归县茅坪镇溪口坪村的一片荒山上,一场简单的交接仪式正在举行。

“张书记,我们把溪口坪村光伏电站的钥匙交给您。”

“感谢您,感谢国家电网公司!”

交钥匙的是秭归县供电公司光伏办主任向立贵,收钥匙的是茅坪镇溪口坪村村支书张荣。从这个时候开始,溪口坪村就是200千瓦光伏电站的“主人”了。据测算,这座20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能够产生19万元的收益。

先把光伏电站建好,然后无偿捐赠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这样一来,得到捐助的村集体就有了稳定的收益,这也好比给村里发放了一本不断有进账的存折。像这样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网公司一次性向湖北秭归、长阳、巴东和神农架林区四地捐建了236座,将惠及9万多贫困人口,帮助他们如期脱贫。

这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由国家电网公司全额出资4.37亿元,于今年3月份启动建设,6月中旬就全部建成投产。截至8月底,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累计发电1462万度,产生发电收益1389万元。

在溪口坪村,张荣已经规划好了村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用途:“这19万元我们将全部充实到村集体经济中间来,一部分资金用于我们村日常组织管理等开支,一部分资金为我们村的贫困户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另外我们还将拿出一部分钱帮助因病因事故造成困难的家庭,使他们渡过难关。”

在交接仪式现场,与前来参观的其他溪口坪村的村民不同,村民黎本华夫妇正在秭归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维护这座村里的“摇钱树”,这是他们未来的新工作。

原来,黎本华夫妇俩因病致贫,又不能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每年依靠当地扶贫帮困资金4000多元来维持生计。现在,他们成了光伏电站的日常维护人员。

“我的工作就是在这里除草、擦光伏板,一天可以挣150块钱,电站一年需要日常巡护30次,可以挣4500元钱,这笔钱对我家帮助很大。”黎本华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光伏扶贫电站的最大收益,除了安排像黎本华这样的贫困户进行日常维护,国家电网公司还建立了村集体、运维单位、总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将电站接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云网,实现“光e宝”手机客户端远程监测,确保电站具备25年以上稳定收益。

这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创举,为全国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国家电网公司承担湖北巴东、长阳、秭归、神农架和青海玛多五个县区的定点帮扶任务,其中对湖北“三县一区”的定点帮扶已坚持开展了22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面向“十三五”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工作方案。其中,计划投资7.27亿元开展定点扶贫,建设7.7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帮助湖北、青海两省5个定点帮扶县区的贫困人口脱贫。

在光照资源不同的地区,光伏扶贫电站采取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青海玛多县的地域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国家电网公司投资9282万元在青海格尔木市光伏工业园区为玛多县异地建设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湖北“三县一区”处于光照三类地区,为验证光伏电站的扶贫收益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在2016年先行开展试点项目建设,投资1.77亿元建设了6座总容量1.98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

2017年,针对湖北“三县一区”可供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土地匮乏、国家新能源补贴电价逐步下调、省内异地建设难度较大等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决定采取捐建村级光伏电站的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为湖北“三县一区”全部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总容量4.72万千瓦,投运后捐赠给村集体,帮助32253户966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这些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效益明显。

在青海,2016年,玛多1万千瓦光伏电站获得收益380万元,玛多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4户3047人,人均增收1247元。

在湖北,受捐代表、神农架落羊河村支部书记陈祖菊介绍,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很难给群众办实事。现在村里电站投运不到3个月,就发了7.5万度电,村集体收入一下子达到了7万多元。

这一新型的扶贫模式也得到各界的肯定。在实地观摩了湖北“三县一区”的光伏扶贫电站后,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村级电站成本低、占地少、并网易、贫困户受益比例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出资在定点扶贫县建设光伏电站,是将定点扶贫与光伏扶贫有机结合的又一次创新,在央企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下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word格式文档
下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治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文模版)

    长治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帮扶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深度贫困中的支出型贫困问题,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

    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

    XX市人民医院 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 为有效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按照《XX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强化,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强化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红旗镇管委会属国庆县政府派出机构,是南昌市的南大门,昌南片区经济发展的主腹地,其前身是原南昌市英雄开发区南园,2010年4月划入国庆县代管。2010年......

    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却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

    确保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

    确保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2-16来源: 《中国教育报》本报北京2月15日讯(记者 刘华蓉)今年,首届1万多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今天......

    推行“四步走” 实现脱贫梦

    凉水河镇:推行“四步走” 实现“脱贫梦” —凉水河镇教育系统扶贫攻坚扎实有效 按照“亲民、思民、惠民”工作思路,连日来,凉水河镇中心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抽出......

    申论:打赢攻坚战 实现真脱贫

    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全部脱帽,十九大指出: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我们实现真脱贫,切实带动农民致富,摆脱贫困破解城乡矛盾,共享社会发展实现。目前,不同地区由于贫困......

    庐江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

    庐江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 一、基本信息 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户口住址 2、联系人姓名 关系 联系电话 3、疾病名称 4、患者所在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