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时间:2019-05-14 06: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第一篇: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连日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三农”话题,深入讨论,认真审议,给出了新的注解和建言。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江西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掌门人”林印孙对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着清醒认识。他认为,当前主要面临三大考验:一是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阶段;二是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三是农村分工分业化化,农户分层化加快,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打造新型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就能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关键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林印孙产,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一般农户向采用先进适用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的方向转变,同时,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高农户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才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形成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而迈向现代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绿色食品名牌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经营制度体系等十大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近年来,我省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快,成效明显。各地催生和重组了一批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去年,全省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5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20亿元;像抓工业园区那样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先后认定了57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当然,产业化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少,增值转化能力弱,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甘良淼为此提出5点建议: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力争今年农民合作主新增6000家,入社社员覆盖全省约30%的农户;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00家,规模以上加工龙头

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四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是大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实用服务。

第二篇:关于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名镇>>政策法规

关于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2003-11-12 09:51:26 新华网江西频道

实现小康,是当前和整个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建设的总任务,是“三步走”发展战略关键的一步。我省是农业大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到本世纪末实现全省人民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为了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奔小康的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励干部群众的实干创业精神,加快我省农村奔小康步伐。根据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的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和我省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规划要点》,特制定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对农村小康目标的界定和要求,我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小康目标的六条基本要求,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务求在200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农村小康。

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是: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1990年价,下同)。

——全省80%的县(市、区)实现小康,85%的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户达到小康水平。

二、指标体系与量化标准

根据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小康目标六条要求(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秩序良好),确立我省农村小康生活指标体系与量化标准如下:

(一)小康县(市、区)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户不超过5%;2、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65%;3、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超过50%;4、砖木、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80%以上;5、百户电视机拥有量75%;6、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不超过5%;7、通公路行政村达85-100%(低限为深山、圩区);8、通电话行政村70-90%(低限为深山区、圩区),每千人电话机拥有量7-8部;9、农村用电户达90%,户均生活用电200度/月;10、饮用安全卫生水户达85%;11、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90%;12、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13、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不超过5件(三年平均);14、环境优美,达到甲级绿化县标准(条件特殊的除外);15、实现小康乡(镇)比重85%以上。

(二)小康乡(镇)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民不超过5%;2、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60-65%;3、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重达85%;4、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5、通公路行政村达90-100%(下限为深山区、圩区);6、通电话行政村达95%,每千人电话机拥有量9-10部;7、农民用电户达95%以上;12、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不超过5年(三年平均);13、文化设施健全,乡有一室(图书阅览室)一场(体育场)一院(影剧院);14、实现小康村比重达90%。

(三)小康村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户比重不超过5%;2、村办企业税后利润总额15-20万元;3、人均集体固定资产600-800元(低限为老区);4、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砖木、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90%;5、百户电视机拥有量85台;6、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7、文体、卫生基础设施改善,村设有三室(图书室、游艺室、广播录相室)一所(卫生所)一校(农民夜校);8、全面实现四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道路硬化,绿化达标;9、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5%;10、五保护集体供养率达100%;11、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12、农民中遵纪守法户达98%;13、实现小康户比重95%。

(四)小康户生活标准

1、人均年纯收入1200元;空均居住砖瓦楼房面积18平方米;3、拥有高档机电产品(指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音响、冰箱、小型机动车)2-3台(件);4、适龄子女受教育8年以上,每户劳力能有1人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5、自学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无计划外生育;6、达到“文明户”标准,遵守村规民约,无违法乱纪现象。

三、实现步骤

根据1992年全省农村收益分配结果进行测算,到本世纪末,全省农村小康建设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1-1995年),为小康建设打基础的创条件阶段。

在此期间,要全面实施“八五”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农村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奔小康尊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重点选择和培植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实力较强、潜力较大、领导力量坚强的乡村和县(市、区)开展小康示范村、示范乡(镇)和县(市、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1992年人均纯收入超千元,占全省5%的村(约1000个),人均纯收入达到700-900元之间,约占全省总村数40%左右的8000个村要接近或超过1000元,成为小康后备村,400-700元的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600-900元;1993年人均纯收入赶千元的17个县(市、区)人均纯 收入要求达到1300元以上;要求南昌市郊区、上高县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的县(区)。

第二阶段(1996-1998年),为小康建设大突破、大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全省农村继续深化改革,高速结构,基本建立起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村一品”,农工商综合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全面高涨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至199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八五”期间末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的村,1998年要提高到1200元以上,约占村总数40%的村(约8000个)成为全省第二批小康村。此时,全省农村人均纯 收入达到700-1000元的村,要提高到1000-1200元左右。要求樟树市、丰城市、南昌县、南丰县、南城县、抚州市、宜丰县、高安市、德安县、奉新县、德兴市、赣州市、吉安市、九江市庐山区、萍乡市安源区,景德镇市昌江区等16县(市、区)成为第二批实现小康的县(市、区)。

第三阶段(1999-2000年),为小康建设全面发展、提高、巩固阶段。

在此期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趋合理,要继续下大力气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全面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体制,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村和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标准,基本消灭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户。

至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1200元,约占村总数的45%的9000个村,提高到1300元以上,成为全省第三批小康村。至此,除少数老区、特困县外,80%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小康。

通过以上三批实现小康标准的小康村,共占村总数的90%。其余10%中的5%的村(约1000个村)人均纯 收入达到800元以上,成为当时农村生活水平的宽裕型村;5%的村(约1000个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000元,达到温饱水平,并视为当时的生活困难村,对这两类村拟采取特殊措施,给予多方支持,力争2005年达到小康村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奔小康的领导

实现小康,是全党的中心任务,各级领导要以实现小康为总任务、总目标,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扎扎实实组织好小康建设。

——抓住关键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业小康目标,体现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推进农村全面进步的要求,没有雄厚的农村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实现小康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假设今后平均每年价格上涨6%,则到2000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现价要达到2130元,平均每年要增加180元左右。实现这样的增幅和增速,要求农村经济有一个持续的大发展。因此,各地要把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六个一”要求,即“一稳一增”(稳定粮棉总产,增加农民收入)、“一推一建”(推广科学技术、推广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股份合作制经济,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和村级经济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小集镇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文化建设)等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把这些关键性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为促进我省农村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按照省定目标和实现小康时间表,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和制订地区和县(市、区)实现小康的可行性规划和标准,并具体量化、层层分解,把奔小康目标真正落实到县、乡、村和农户。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确保全省小康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的实现。

——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实行目标管理。各级都要把组织和领导农村奔小康摆到重要位置上,实行分级负责制。省、地、县要成立小康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办公室可设在各级农委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综合直辖市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抓好1-2个小康示范点和扶贫点。今明两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小康示范村和500个贫困村,力争全面达标和实现脱贫。——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奔小康的核心领导作用。小康建设,村是基础,乡是重点。实现小康目标,搞好乡、村班子建设是关键。要下力气整顿、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配好一把手,大胆启用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经济、善管理、有头脑、有胆量的农村能人进乡村级班子。要妥善解决农村基础干部的报酬,积极推行联责联效的工资补贴办法,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批在奔小康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选拔到县、乡领导岗位,以推动整个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切实做好考核评价与检查验收。从1994年开始,各级每年都要对小康建设情况综合考评一次(具体办法另定)。考核验收工作由各级农委或小康办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凡达标的县、乡、村,都必须由级主管部门组织考核验收,然后公布。县(市、区)达标的,由省、地(市)联合组织验收公布。乡(镇)、村由县组织验收公布。

为树立样板,坚持标准,对今明两年在全省开展的小康示范活动,统由省会同地(市)、县有关职能部门考核验收,按标准达标的由省人民政府颁发小康示范村证书。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

作委员会

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

公室

1994年9月22

(稿件来源:)

新华网江西频道 | 新闻中心 | 江西要闻 | 江西名校 | 焦

点网谈 | 专点击题

新华社江西分社网络中心设计制作 Copyright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篇: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前进“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是一

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的正确判断,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上世纪末,我国总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特别是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全国农村至今尚有近3000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求我国GDP再翻两番,而且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是在原来“总体小康”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强调农民生活的水平和状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包含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主、法制、道德、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未来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小康状态,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以上六个“更加”,有很多棘手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在时代背景上,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恰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合。经济转轨和社会嬗变,必然面临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调整,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对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更高。标准提升了,内容丰富了,对各级小康建设组织者来说,要求也更高了。首先,新世纪小康建设尤其强调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时,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单位的利益和发展,而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配合精神和统筹能力,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追求社会利益和国民财富最大化。其次,新世纪小康建设带有较多国际化标准,需要进行国际比较,要求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再次,新世纪建设在非物质领域内的建设任务将会大幅增加,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农村社会、科教、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许多习惯了主抓经济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凸显出质的升华、理论的发展、目标的升级,必然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工作干部的驾驭能力、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做好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要有新突破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新突破。就我们珠江镇地区而言,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上,要抢抓区划调整和沿江开发机遇,力争“两个率先”,寻求“六个突破”,积极打造“江北重镇”。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党员干部克难求胜、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求实效,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加快发展中开拓创新。例如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实际破除经济上的小富即安,发展上的小胜即满,工作上的小胜即止,园区上的小建即喜,服务上的小改即停的五小观念,拓宽视野,因地制宜,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园区规模,做优设施功能,做美软硬环境,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外资进驻开发区。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作为全镇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窗口”,珠江工业园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先后实施了三期建设。原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计划调整为10平方公里。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投入7.9亿元人民币,入区企业达44家。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利税95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64、62.4、70.6。占据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目前已真正成为珠江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增长点和镇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四篇: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前进“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的正确判断,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上世纪末,我国总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特别是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全国农村至今尚有近3000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求我国GDp再翻两番,而且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是在原来“总体小康”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强调农民生活的水平和状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包含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主、法制、道德、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未来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小康状态,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以上六个“更加”,有很多棘手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在时代背景上,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恰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合。经济转轨和社会嬗变,必然面临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调整,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对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更高。标准提升了,内容丰富了,对各级小康建设组织者来说,要求也更高了。首先,新世纪小康建设尤其强调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时,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单位的利益和发展,而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配合精神和统筹能力,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追求社会利益和国民财富最大化。其次,新世纪小康建设带有较多国际化标准,需要进行国际比较,要求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再次,新世纪建设在非物质领域内的建设任务将会大幅增加,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农村社会、科教、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许多习惯了主抓经济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凸显出质的升华、理论的发展、目标的升级,必然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工作干部的驾驭能力、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做好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要有新突破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新突破。就我们珠江镇地区而言,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上,要抢抓区划调整和沿江开发机遇,力争“两个率先”,寻求“六个突破”,积极打造“江北重镇”。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党员干部克难求胜、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求实效,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加快发展中开拓创新。例如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实际破除经济上的小富即安,发展上的小胜即满,工作上的小胜即止,园区上的小建即喜,服务上的小改即停的五小观念,拓宽视野,因地制宜,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园区规模,做优设施功能,做美软硬环境,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外资进驻开发区。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作为全镇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窗口”,珠江工业园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先后实施了三期建设。原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计划调整为10平方公里。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投入7.9亿元人民币,入区企业达44家。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利税95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64%、62.4%、70.6%。占据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目前已真正成为珠江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增长点和镇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求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镇经济腾飞注入推进剂,今年1-5月,尽管有非典影响,但全镇招商引资仍呈井喷之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其中生产型企业1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总额达2.7亿元。通过全镇上下努力,全面做好服务工作,入区企业发展顺利,一批上档次、上规模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全区、乃至省市有影响的明星企业。江苏广丰羽毛有限公司,1997年落户园区,经过几年发展,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先后实施了三期工程,总投入达1500万美元,2002年实现产值4亿多元,上交税收1千多万元,名列全区第一名,并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由香港明生集团等三家企业投资5000万的水泥制品及陕西等三家企业投资4100万的混凝土项目,今年落户园区,成为又一深具潜力的上规模企业。目前已拥有年产值亿元企业4家,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6个,镇工业园成为全镇工业的集聚洼地和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四是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上求突破。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重点抓住新区成立、三桥开工建设和浦口大学城兴建等使珠江城区地价、房价上升有力时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商业网点建设、农副产品运送、各种娱乐业发展等第三产业上下功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农业上把以科技园和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高效水生花卉科技园,建成国内第一、国际有影响的水生花卉基因库和资源库。现已建成50亩水生花卉科研所和150亩新品种植试验区,园区内各类生产和交通设施已经全部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正在建设完善。目前园区已拥有和培育的各类水生花卉新品种800余种,为国内品种最多的水生花卉种植地,其产品95%以上出口,远销日本、美国、韩国、荷兰、台湾等地,年创汇达10多万美元。2002年,该园区已实现水生花卉销售产值25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南京珠江奶牛场也是全镇农业重要基地,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济建设项目。至2002年底,该基地实现奶牛存栏860头,年产鲜牛奶4200吨的佳绩,为南京市三大奶牛基地之一。该基地对周边农户奶牛养殖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已带动农户养殖400头奶牛,带动农户总户数达60户。该基地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整体搬迁,总目标要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10000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牛舍,奶牛存栏1000头,奶牛投料、喂养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配备高标准的实验楼、办公生产综合楼,力争实现年养殖销售产值超千万元。六是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求突破。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头脑清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上钱数的增加和街道上新添的高楼,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培养和市民精神的塑造,三个文明建设要齐头并进,发展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不能丢,不能软。“千秋功业在教育”,投入20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改造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2幢,新添语音室5间,电脑教育室10间,目前全镇拥有中小学、幼儿、成教中心共21所,在校中小学生达9300多人。幼儿入园率达93.5%,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99.7%、99.8%和100%。新区成立一年来,全镇各学校校舍面貌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新世纪小学通过省级实验小学验收;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通过省级现代技术学校验收;四中顺利通过市德育先进学校验收。目前,全镇有省级实验小学2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成教中心1所,市级模范及示范学校5所,区级达8所,显示了全镇教育丰富的资质和雄厚的实力,为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艰巨的挑战,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积极寻求突破,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第五篇: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郑良祺

(湘潭大学 兴湘学院,2010级土木七班,学号2010965234)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实现小康社会新农村

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一)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浙江省义乌市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跨入新世纪以来,义乌市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坚实地迈出以城带乡、城乡和谐的发展步伐。“城里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不复存在,整个农村面貌一新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国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义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国其他农村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众人拾材火焰高”,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

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全面的成功。

三 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的新农村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

[1]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无锡都市论坛,2010-03-01。

[2]中共无锡市委农办,无锡市北塘区黄巷镇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料汇编[Z],2003。

下载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康监测报告

    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市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报及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12年......

    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

    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言献策 “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网上座谈会发起缘由 [主持人]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日常非常关......

    铺就农村牧区小康路

    大手笔,绘就大文章 ——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再掀新高潮 2009年以来,新的交通局领导班子组建后,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

    浅谈营销新思维

    浅谈营销新思维 什么是营销?营销简单的讲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然后产生购买欲望。在百度百科里面营销的概念是: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并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

    读书笔记-新思维

    园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强风席卷而来,但产业地产商还没弄清,风是在往哪一个方向吹。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将互联网思维的内核概括为:专注、极致、口碑、快。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这......

    社会实践新思维

    社会实践报告 文邱玉华这个暑假我去了新思维的集训营作为助教进行社会实践。 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了面试,没有信心,觉得自己该是个传统的人吧,也许接受不了新思维,那......

    聚力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

    聚力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 内容摘要: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整合力量、精准用力、实处发力、全力攻坚,才能实现整体脱贫,逐步迈向致富......

    农业厅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工作计划

    省农业厅驻宣恩县珠山镇封口坝村小康建设工作,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根据封口坝村小康建设工作三年规划,经与村民群众广泛座谈和县委县政府认真商量,结合驻点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