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时间:2019-05-14 00:1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一篇: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

——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桂花坪街道新园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6月,支部党员16人,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11人,本科文化5人,大专文化5人,中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2人,小学文化1人;在职党员9人,退休党员5人,复员军人2人。辖区内既有学院,又有农民安置小区,还有两新党组织。社区党支部的党员活动中心,设有党员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和谈心接待室。近年来,新园社区党支部为破解社区单位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社区党建工作难以全面有效覆盖、社区党组织难以协调统一发挥作用等社区党建难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创新,积极探索“1+N”组织设置模式,将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单位、楼栋、村组,形成了社区、单位、干部群众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支部联建,在解放思想中开拓社区党建发展的新境界

1、积极推行“1+N”格局,构筑区域党组织“蓄水池”。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趋向多元,“两新组织”、“失地农民党组织”悄然涌现,为此我们新园社区支部班子意识到社区要在新形式下谋求科学发展,实现社区党建在辖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单靠支部几名退休老党员和社区干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建立覆盖全社区的区域性组织网络,推行“1+N”社区党组设置模式,“1”为社区党组织,“N”为辖区内的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先对辖区内未成立党支部的单位的零散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单位进行培育“孵化”,待条件成熟,就帮其独立建立党组织,使其成为“N”类中的一员;同样,在“N”类中的党组织因企业注销、党员流动等原因撤销时,其党员也自动归入社区党组织这个“蓄水池”管理。自“1+N”工作模式推行以来,社区党支部帮助“牛耳学校”、“湖南省经济干部专修学院”等单位成立了“两新党组织”。

2、积极推行支部联建,建立健全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新园社区支部先后与保险学院党支部、桂花坪小学党支部、省总工会干校党支部、桂花坪街道集资办签订了联建协议,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将这些驻社区单位的党组织作为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共同建立了联席会章程,定期召开成员大会,把社区内重大问题交社区党建议事会讨论,寻求统一共识,较好地把党的领导和社区自治融为一体,形成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社区党建联席会成立以来,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发展、稳定全局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居民群众反映中豹塘路因有大专院校人流量多、无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新园社区与党建联席分会共同努力与路灯管理局取得联系,有效解决了沿线无路灯、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社区在党建议事会的指导下,社区各项工作有了较好的进展,社区在党建联席分会的提议下组织了党员义务巡逻队,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调处辖区纠纷,有效维护了社区稳定。如党建联席会议提出,支部党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支部对此高度重视,支委会研究决定今后发展党员注重向年轻、高学历、基层一线倾斜,有效的解决了党员队伍的结构问题。

通过支部联建,社区“1+N”党建模式得以有效实施,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策划”的方针,对社区内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进行整合,既可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又可避免工作力量分散后的弱化,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驻共建”。

3、打造强有力的社区领导班子,当好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的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充分发挥社区支部在辖区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社区支部一开始就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龙头地位,注重抓好支部班子建设。今年9月,新园社区内全体党员欢聚一堂,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新一届社区党组织成员。新园社区党组织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学习培训、考核评议、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支部成员做到事事带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在党员中起模范作用。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3个不断”,真正做到在辖区居民群众中起模范作用,提高社区的公信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做理论知识的明白人;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当本职工作的内行人,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二、双向联动,在创新党员管理模式中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

支部原直管党员以农民和退休、转业党员为主,部分党员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给社区党建工作提升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在创建示范服务点的过程中,支部不断探索党员管理新模式,拓宽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的服务平台,采取与辖区单位党支部建立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和双向反馈制度,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1、实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与社区单位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评议的党员管理、教育模式。

在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中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先进形象”活动。驻社区单位300余名在职党员到新园社区党组织报到,主动参加新园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建立了报到登记、联络员、公示公开、建档登记等制度,并通过在职党员“报到回执卡”、“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单”等形式,建立了新园社区党支部与驻社区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沟通、双向考评、双向反馈等工作机制。社区单位党组织定期走访新园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全面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在社区内的表现,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辖区单位党组织根据新园社区支部反馈的评议结果,结合党员在党员活动中心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社区支部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双向联动”,党员为民服务的履职平台得以拓宽,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得以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的协调发展。

2、强化阵地功能,提升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园社区按照“四有一化”的要求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增强活动阵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今年投入数万元购置了党员电化教育设施,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党建会议室、党员谈心接待室,为辖区提供党建知识教育传播、群众入党申请、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服务救助、交友联谊等服务,社区活动阵地成为社区各类党员的温馨家园,成为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工作平台,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3、对驻社区单位党员设岗定责,有效调动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园社区党支部对到社区报到的党员提出了“一名党员拥有一个岗位,一个岗位明确一份职责”的要求,在社区各类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社区范围内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根据岗位和职责要求,参加活动的党员站在了社区服务一线,努力做到“十个带头”,即:带头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带头参与维护楼院治安、带头参与创建文明楼院、带头搞好楼院环境卫生、带头种花种草美化楼院、带头参与楼院文体活动、带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带头开展扶贫帮困助残、带头做好楼院计划生育、带头调解身边矛盾纠纷。

通过“设岗定责”活动,让党员们明确自身职责,增强了宗旨意识,使每一名单位党员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既为他们施展本领提供了机会,又延伸了党支部的“触角”,调动了单位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心思用在了为群众服务上,让党员们在工作、学习中受教育,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身行动影响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性互动互带格局。

三、党员联心,在创新活动载体中锤炼为民服务的好作风

“一名党员一盏灯、照亮周围一片人,党员一份爱心,照亮一个社区……”社区内所有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从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社区党建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今年新园社区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整合社区实际情况,以“红色联盟”为活动载体,让爱温暖我们新园的每一个角落为特色,以“帮困解难、助弱应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积极组织有特长、有能力的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直通车”,推出了6个党员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涵盖了社区事务、治安调解、便民服务、文化教育、助残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尽可能地满足群众多方位的需要,每一个志愿者服务队明确联系帮扶1-2户老、弱、病、残人员,新园社区共有800人次党员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12户老、弱、病、残人员开展服务,结成帮扶对子21对。如新园社区党建联席会党员与街道集资办农民党员共同与失地农民结成“1+1+1”对子,为失地农民服务。一年来,共结对82对,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劳动技能。目前,新园社区共有党员志愿者200名。在党员志愿者的参与下,社区党支部还成立了党员文艺宣传队,开展了腰鼓、扇子舞等健身运动,组织全体辖区老党员开展了“老爸老妈唱红歌”活动,组织了“最具幸福感桂花人”评选活动,“红色之旅”、“献党旗、感党恩”活动、组织积极参加桂花坪街道组织的“和谐桂花、文明市民”活动。新园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群众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活动,深得群众好评,社区和谐氛围日益浓厚。这仅只是是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实例。

四、新园社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工作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社区支部扎实的工作、良好的服务得到了全社区群众的认同。如新园社区党支部与保险学院学生处支部、桂花坪小学支部共同打造了“绿色银行”的特色工作品牌,建立了省内“首家绿色银行”,与桂花坪小学支部共同打造了“三美养成教育”的特色工作品牌。社区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荣获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安全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二篇:(陈书记)拓宽领域 强化功能

拓宽领域 强化功能 为骨干特色学院建设而努力奋斗

————二〇一一年学院党建工作报告

陈绍金 2011年3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学院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及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省高校党建、省水利厅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2010年学院党建工作,安排和部署2011年的党建任务,动员全院党员教职工和各级干部围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心,服务学院发展大局,在推动骨干特色学院创建、创先争优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学院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现在,我就2010年的党建工作作一个回顾,并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成绩

2010年,学院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着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学院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创先争优活动卓有成效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和水利厅党组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院党委带领全院9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516名党员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并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完成。2010年,有4个总支(支部)被省厅和学院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勤政廉政‛先进集体称号。有1名党员入选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名党员被授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和‚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1名党员被推荐到省厅进行‚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演讲,2名党员被省厅授予‚优秀党员‛称号,76名党员获得学院党委、行政授予的‚优秀党员‛、‚勤政廉政先进个人‛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二)抓重点带全局,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2010年初,学院提出了三大中心任务,即30周年校庆、党建工作评估、文明高校创建,将其作为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扩大学院影响的重要途径,强调必须优质完成。面对繁重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局面,院党委坚持突出重点,以重点促全局,圆满完成了三大任务,校庆活动受到普遍赞誉,党建工作评估及文明高校创建验收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院主要指标稳定增长,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生源急剧下降的严峻形势下,24个专业录取新生2053人,被省教育厅评为‚招 2 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届毕业生已有1665人就业,就业率为91.2%。新增水利部示范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新建校企合作实训中心2个。在‚南粤杯‛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引进专业教师9名,送培实训指导教师6名,聘用兼职教师47名;引进及送培研究生21名,选派国内访问学者2名。新立项科技厅项目1个,教育厅项目4个,水利厅项目9个,省教育工委思政项目1个,省教指委项目1个,院级课题15个。科研经费共计107.4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公开出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2本,在省级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论文119篇。

(三)抓学习,促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理论学习得到强化。以党建评估、文明高校迎评促建为主要目标,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组织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为中心,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等为主要载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组织了廉政教育专题党课,开展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大讨论,举办了‚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及‚唱红歌、感党恩、颂廉洁‛、‚廉洁从教,服务学生‛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二是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加强了党委自身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定,党委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提高;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建立党建 3 工作检查和考核机制;及时做好有关党总支、党支部的调整充实工作,并配备了得力的支部书记;注重发挥水利厅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的示范作用,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319人。三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注重抓好干部教育、培养、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定了学院后备干部管理办法,选拔产生了正处、副处、正科三个层次的后备干部;完成了9个副科级、1个副院长和3个副处级职位的竞争上岗。制定并实施院领导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行政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教师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了与中层干部的定期谈话制度,及时了解中层干部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四是进一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形成了以廉政促工作、促发展、促稳定的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新《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健全了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控;在财务管理及审批上,实行一支笔审批。2010年,全院没有出现一例违纪违规现象。

(四)多措并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学院党委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以创建文明高校、文明班级、党员示范寝室,加强学风建设等活动为抓手,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导师制的实施力度。举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重视和支持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举办了‚形势与政策‛ 4 系列讲座,学院主要领导亲自授课。举办了第十、十一期党校培训班,培养积极分子1000人。各系部处室开展了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消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按照学院校园文化工作计划的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院团委获2010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9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全年有305名学生加入党组织,有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64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评选出三好学生48人,优秀学生干部141人,优秀毕业生37人,优秀党员10人。在两个评估期间举办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上,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教育工作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肯定。

(五)加强宣传工作,宣传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学院坚持宣传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要求,努力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及时跟踪报道学院的重大事件、教学教育情况、招生宣传等。重视宣传资料、照片等收集和归类整理,构建了宣传工作机制。积极配合系部处室的工作需要开展宣传。全年完成了3期《院报》、4期《学院简报》、9期《校庆简报》、4期《党员学习教育》的编印工作。开展了多次征文、征联等活动,精心制作了学院宣传画册、宣传光盘,建设了全新的校史展览馆,对宣传栏、报刊栏、海报栏,电子宣传栏,宣传横幅等进行了定期的清理与更新。做好校庆、评估现场新闻宣传及报道,充分展示了学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湖南日报》、湖南经视、水利厅及教育厅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报道32条,在学院网 5 站刊发动态信息900多条,对提升学院社会声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学院的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各级党组织的党建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二是党建工作创新力度还不够大,满足于完成工作就行,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一些党支部和党员还存在对活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活动程序和要求把握不准,活动开展不均衡,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和克服。

三、2011年学院党建主要工作及措施

2011年是学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抢抓学院发展机遇的关键之年,根据学院申报创建省级骨干特色高职院校的目标任务,2011年学院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高校党建、省水利厅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党委的管理水平和治院能力,为实现骨干特色学院创建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以深化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学院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学院党委的部署上来,把握好活动方向、程序和环节,创新方式,并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工作动力,进一步凝聚创建省级骨干特色学院的力量。学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以学习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推动学院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在今年的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抓好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学习贯彻,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学生和坚定性。要办好党员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院党委及各党总支要进一步抓好中心组学习,按照要求召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党总支、支部要采取灵活多样,不拘形式的学习方式方法,强化学习效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等日常性的工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二)以贯彻落实1号文件为机遇,推进学院发展上台阶。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1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 7 定,2月17日,省委号文件出台,省委1号文件与中央1号文件一脉相承,是中央1号文件在湖南的具体化。院党委认为,因水而生,顺水而长,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强院兴院的首要依托。中央、省委1号文件给学院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我院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全力打好服务水利跨越发展硬仗,奋力开创学院科学发展新局面,努力形成湘水学院一个黄金发展期。党委明确了‚一个机遇‛、‚两个重点‛、‚三大中心‛的学习贯彻1号文件的总体思路:所谓一个机遇:就是把握1号文件贯彻实施的机遇;所谓‚两个重点‛:就是狠抓特色专业建设和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教育两个重点;所谓三大中心:就是要建设好湖南省水利职工培训中心、湖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当前,我院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进则发展,退则落后;快则进步,慢则衰落。全体湘水学院人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厚积薄发,努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巩固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省级文明高校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丰富载体广泛开展 8 群众性创建活动,使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早日跻身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四)积极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的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院及各党总支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通过橱窗、报纸、广播、网络等载体,全面宣传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有关的主题教育,如通过摄影、书法、征文、演讲、电影、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爱党热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七一‛期间,学院将对各党总支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

(五)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和功能。今年宣传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宣传‚十二五‛学院发展规划和申报创建省级骨干特色高职院校上来,突出宣传的重点,加强宣传阵地、宣传网络的建设,继续办好院报和校园网,牢固树立宣传服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努力营造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是加强工会职代会教代会工作。大力推进职代会教代会工作制度创新,大力推进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与宣传引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是加强团学工作,鼓励和支持团学组织积极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基础文明督察、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育人工作水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学院党建工作的重点,今年,我们要以实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为重点,着力打造学生思想道德工程,树立品牌,创新特色。继续坚持学生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做好老同志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政策,主动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同志,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真正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同志们,精彩之笔写开局,千帆齐发著华章。站在新的起点,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不断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四篇: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

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联合党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社区联合党委的成立,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社

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推进资源共享,筑牢社区党建工作支撑点,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

紧紧围绕“发展共推、文明共创、事务共管”三大目标和原则,在试点社区搭建三大平台,探索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新机制。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整合原来社区“两委”办事窗口和驻区单位部分服务窗口及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民政、党务、卫生、计生、居家养老、就业援助、法律诉求与调处、民情专递7个服务窗口,运用居家养老“一键通”、电子警务监控等服务手段,搭建了社区事务共管的有效平台。二是搭建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发挥联合党委协调作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员与社区居民党员进行联动联创。各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子后,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三是搭建共驻共建平台。社区联合党委在各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搭建了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平台。

三、发挥党员作用,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点,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活动方式

为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8小时内外”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试点社区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党委在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发掘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等情况,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划分党员责任区。东笋社区联合党委还从驻区单位中聘请了15名“社情民意专递员”,建立完善了联合党委与居民群众之间对称互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开展“社区主题活动日”。在深入开展“双带双促”(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促进自我管理;党员带动群众,促进自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日”活动。三是通过爱心储蓄银行存储爱心。依托“志愿者服务站”设立爱心储蓄银行,以“志愿服务时间”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家庭为单位,凡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都可以到“银行”“开户”,领取“爱心储蓄存折”。从而在自己有需求时,也可获得通过接受他人的免费服务来支取一定服务时长的权益,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对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实行“星级制”管理,银行式储备,切实提高了志愿服务实效。

四、实施网格管理,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消除社区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

着眼于解决“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的困惑,引入网格化的先进理念,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试点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

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成立了由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居民代表、大学生村官、社区党建组织员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由服务团队成员各自包管联系服务本网格内5至10户普通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实现了基层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七塘社区建立南大和江夏2个流动党支部,成立福州街第一流动党小组和福州街居民党小组,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五、建立健全制度,夯实党建工作的根本点,促进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积极推动社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推行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每周1次接待群众、班子成员每年2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二是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考联评制度;三是推行双向反馈制度,即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真实表现情况登记在反馈卡上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所在单位党组织签注意见后再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并将反馈结果纳入党员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五篇: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沈阳市现有街道党工委137个,社区党组织1086个,街道社区自管党员20万余名,在职党员22万余名。近年来,沈阳市委以创建全国一流街道社区为目标,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通过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构建起全覆盖、广吸纳、高效能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速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基固本,构建社区党建保障体系

多年来,沈阳市委始终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市委主要领导经常带队调研并统筹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相继出台了10余个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三有”基础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沈阳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选”的环节,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沈阳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达94.5%。

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平均为每个社区投入4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为街道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支持。还确立了党建工作项目155 个,累计拨付项目资金249万元,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3年,按照社区公共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全市社区公共用房面积新增6万多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487平方米,其中市内五区平均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并统一设置了以社区办公室、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室、警务室、党员活动站、卫生服务站、房屋维修站和社区服务大厅为标准配置的“4室3站1厅”配套设施。

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 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沈组依 本报记者 梁馨月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 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

(来源:沈阳日报,沈组依,记者 梁馨月)

下载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组织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构筑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