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
南通市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结合南通实际,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切实加快富民进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改革创新拓宽渠道、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强化保障托住底线的基本原则,以释放创业富民潜力为重点,以夯实产业富民基础为根本,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要务,以激励高层次人才增收为带动,以保障困难群体增收脱贫为底线,全面落实国家、省及我市已出台的各项富民增收政策,多措并举激发各群体增收活力,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创造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建成体现高水平要求、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5000和27000元,居民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确保2020年、力争2019年,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
基本形成。二、五大行动计划
(一)创业富民行动计划
发挥重点群体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政策配套、能力培训、环境营造,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鼓励城乡居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创业致富。到2020年,全市地税部门新增有税申报户4万户。(市人社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委农办、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南通地税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参与)
1.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通籍学子,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扶持青年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实现创业教育、培训、实践有机结合。到2020年,全市新增青年大学生创业实体5000家。
2.支持通籍返乡人士创业。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南通籍人才、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采取政策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质押物范围等激励措施,整合建设2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新增返乡人员创业实体10000家。
3.支持科研人员自主创业。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职和离职创业的相关— 2 —
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到2020年,全市新增科技型创业实体2000家。
4.支持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制订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办法,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特别是“3+3+N”重点产业领域的创业项目,在创办启动阶段予以重点支持,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市新增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实体250家。
5.强化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盘活闲臵厂房、商业用房建设创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各类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40个、创业型乡镇(街道)50个。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创业发展平台、电商孵化基地,促进“互联网+”创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
(二)产业富民行动计划
突出高效、特色发展,着力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调整和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引导机制,依法保障工人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富民效应双提升。到2020年,全市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个人所得税有税申报面扩大到46%。(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南通地税局、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行政
审批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参与)
6.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坚持创新引领、项目推动,做强做大船舶海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以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3+3”重点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到2020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百亿级工业企业达10家、10亿级工业企业达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项目投入、企业培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以及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经济,着力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重点企业达到2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集聚区达到10家,市区亿元楼宇、主题楼宇分别达到25座、50座。
8.积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家纺、电动工具、茧丝绸、长寿食品等特色富民产业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充分挖掘南通脆饼、新中乳腐、颐生酒、白蒲黄酒、王氏保赤丸等— 4 —
传统品牌优势,推动扎染、刺绣、蓝印花布、红木雕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支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市级以上特色小镇。至2020年,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0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5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30个;建筑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60万人;全市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总数达7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400件,省名牌达300个。
9.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技能提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见习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推进实施“十百万千”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打响“南通工匠”品牌。到2020年,全市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0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0%;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60人。
(三)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委农办牵头,市农委、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发局、市人社局、人行等参与)
10.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 5 —
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沿江精细蔬菜产业带、沿海现代渔业产业带和一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突破80%,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分别达到20%和28%,建成蔬菜园艺200万亩、生态林业300万亩,培植一批产值超1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
11.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进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建成3个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以及300个休闲观光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10个旅游风情小镇,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研究制订乡村旅游民宿管理办法,鼓励农民利用闲臵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
1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全托管”、家庭农场、粮食全产业链联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覆盖面达到纯作粮食面积的50%以上,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
13.确权赋能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以“三权分臵”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水域滩涂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 6 —
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权。
(四)人才集聚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创新资助、社保补贴、住房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企合力,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到2020年,全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6.8万人。(市人才办牵头,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府国资委、南通地税局等参与)
14.高技能人才。健全“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引导企业按照技能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加快建立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对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奖补制度,在人才引进、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15.科研人员。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探索建立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薪
酬制度,技术转让(许可)所得的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出资比例)不低于90%的部分作为成果转化奖励,实施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
16.企业管理人员。落实《南通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薪酬考核与管理办法,推行职业经理人任期制,科学确定薪酬水平、激励机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鼓励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参与国企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五)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推动各项惠民政策、惠民项目、基础工程等最大限度向经济薄弱镇村、低收入人口倾斜,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切实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至2020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市委农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农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住房保障局、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等参与)
17.支持创业就业增收脱贫。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开发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开展农村低收入— 8 —
户劳动力培训,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在全市建设100个残疾人之家,实现1500名以上残疾人集中就业。
18.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重点加快市级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市、县(市)、区财政对每村分别给予不少于80万元、100万元补助,探索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和经济薄弱村资产收益扶持制度,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19.强化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着力开展产业引领、就业援助、教育助力、医疗救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兜底保障。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以县为单位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每年增长8%左右。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红十字会、慈善会组织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全面落实教育、卫生、住房等助困措施。
20.推动结对帮扶帮助脱贫。继续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与92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机关部门帮村、党员
干部帮户责任。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市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的工作内容,负责联系、督查所在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市级机关部门结对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机制,共同做好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富民增收领导力量,成立市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富民增收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富民增收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为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县(市)、区有序开展工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城乡居民家庭、企业和村居“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深入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确保完成我市居民增收各项目标。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56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苏发„2016‟49号)以及我市已经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社会救助等一系列与惠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发挥政策组合优势,放大政策效应。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创业创新用地支持,切实缓解创业用地难问题;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支持— 10 —
乡村休闲旅游、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强化创业投资引导,探索建立银政担三方风险共担机制,优化完善“小微创业贷”、“科技贷款资金池”、“助保贷”等财政金融创新产品。全面落实创业补贴、贷款贴息、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加强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舆论引导,激发全体劳动者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市形成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工作考评。将行动计划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机关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市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目标任务,定期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或第三方评估,并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各县(市)、区要加强落实情况的评估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南通市落实富民增收政策任务分解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增强各地各部门对中央、省、市富民增收政策的落实力,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现就落实富民增收有关重点政策,提出如下任务分解方案。
一、创业富民政策
1.经认定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免费组织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培训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可按规定分别给予800元/人创业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2.创业实习(孵化)基地组织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学员或入驻创业者,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创业实习,创业实习(孵化)基地可按每个项目1000元的标准享受实习指导费补贴,参加实习人员可按每人每月当年本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75%的标准享受创业生活费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3.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50万元,其中超过12万元的须通过专门机构的项目评估论证。贷款贴息支持的创业项目— 12 —
不再区分微利和非微利,第一次贷款按规定全额贴息,第二次贷款贴50%。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但经指定的电子商务研究机构认定达到一定标准,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对参加市级及以上创业大赛的获奖选手,初始创业取消反担保。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市工商局、市商务局、银监局等
4.在当地向各类银行和市金融办认定的小贷公司申请贷款用于创办实体,可参照不超过创业担保贷款相应额度、期限、标准,由财政给予贴息。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局等 5.成功引进市发改委认定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且未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的,一次性给予引进资金总额5%(最高10万元)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人行、银监局等 6.对在本市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和城乡失业人员,初次创业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且正常申报纳税,一次性给予5000元初始创业补贴;对利用自有住房或租用房屋初次创业,正常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
等综合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经信委等
7.创业成功,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已连续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每吸纳1人给予企业2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8.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免收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费用,扶持在校大学生和城乡失业人员初次创业,正常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每扶持一个创业实体,一次性给予10000元的综合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等
9.创业孵化基地达到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标准的,给予20万元扶持经费奖励。创业孵化基地对在基地内注册登记并孵化成功,搬离基地后在本市继续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每个企业给予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
10.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臵审批,— 14 —
全面推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三证合一”;落实创新创业税费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按规定减免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
参加单位: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南通地税局、市物价局等
二、产业富民政策
11.推行工业用地差别化定价,经认定的新兴产业用地可以最低保护价25.6万/亩确定出让底价。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租金,按《市政府关于规范收取市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租金的通知》(通政发„2014‟22号)明确标准的下限收取。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参加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
12.对新开工总投资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1亿元)以上的企业,按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三个节点分别考核,视企业投产后效益情况进行奖励,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设备投资超3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当年开工且年内竣工投产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5%补助。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当年竣工投产且当年完成设备投入超1亿元的,专项补助1000万元,超2亿元的专项补助1500万元。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
13.对年应税销售亿元以上,且当年应税销售增幅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工业企业,当年新增应税销售1亿~3亿元、3亿~5亿元、5亿~10亿、10亿以上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对年应税销售首次达到亿元的工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14.对当年新落户我市服务业集聚区且经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认定的行业领军企业,视企业投资规模及贡献度给予1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等
15.对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5亿元的现代商贸企业,按净增量的3‰给予奖励,最高不超300万元。对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1000万元的新兴服务业企业和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5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别按照净增量的2%、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500万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等
16.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奖励50万— 16 —
元;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奖励50万元;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主题楼宇,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获评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的企业,分别补助30万元、20万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
17.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个人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
18.本市生源、无就业经历的大专及以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参加为期3至6个月的职业见习,可享受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75%的生活费补贴,职业见习基地可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享受见习补贴。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至本地企业进行实习(见习),对一次性向企业输入人员20人以上且满3个月的,按每人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
19.各类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1年以上,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吸纳1人给予一次
性补贴4000元。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企业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人行等
20.对企业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且上年度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按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三、农民增收政策
21.通过盘活农村闲臵用地,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旅游服务企业。
牵头单位:市农委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等
22.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农产品加工流通— 18 —
等经营活动。
牵头单位:市农委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等
23.将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全面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范围,按照核定的补贴标准,采取“先垫后补”方式给予补贴,为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登记失业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培训。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
24.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农户、农村低保家庭和“零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帮扶其实现就业。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
25.将初次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综合补贴等政策覆盖到创业的农民。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26.加快改善农村宽带、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无线局域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光网乡村”工程。持
续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工作,积极推出农业农村电商通信资费优惠套餐。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等 27.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确权赋能增加农民收入。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
28.探索将开发性农业产业项目财政投入部分折股量化到农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发局、市民政局等
29.农户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或住房财产权经价值评估和登记备案,可用作反担保手段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
牵头单位:人行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银监局、南通市保险协会等
30.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到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和财政补助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农民个人实际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30%以内。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卫计委、市财政局等
四、人才集聚政策
31.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通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100~500万元项目资助。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
32.对来通创新创业的硕士学历或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连续三年给予每月1000~5000元的生活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
33.对来通创新创业的人才,经评审入选“江海英才计划”的,提供精装修人才公寓,三年免租金;在通购房自住的,一次性给予30~150万元的购房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等
34.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5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同等享受职称、社保待遇。合理分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对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职务成果转化所得收益,按照不低于90%的比例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
35.“江海英才计划”人才(团队)创办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对我市新兴产业培育发挥较大引领作用,成功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借壳)和新三板挂牌的,除享受市级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政策外,对其首次成功融资后,在南通实际投资额超过融资额50%的,由市财政给予创业核心团队一次性50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
36.“江海英才”创业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及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研发、设计类高层次人才及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年薪不低于12万元,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上述人才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部分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
37.建立高技能人才奖补制度,在人才引进、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市区参加职业培训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按照3000元/月和5000元/月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38.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臵费的一定比例: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且间接费用的绩效支出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计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基数;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39.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5000元奖励。对南通市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的专利权人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40.对非上市公司授予本企业技术股权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包括股权(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在员工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缴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
牵头单位:南通地税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等
五、脱贫攻坚政策
41.免除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一事一议筹资及以资代劳费用,免除期限为低收入人口在建档立卡存续期间及认定脱贫后2年内。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42.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职业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3.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经申报认定后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4.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生活费补助,在普通高中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资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资助,在高等教育— 24 —
阶段实施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免学费等综合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申请政府资助或国家助学贷款时,只需持有帮扶手册即可办理。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5.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补贴,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经济薄弱村。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6.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在县域范围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委农办等
47.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重点救助对象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高于70%,年度封顶线高于当地基本医保封顶线的50%。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委农办等 48.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将低收入农户纳入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综合— 25 —
服务,服务费用由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财政补助分担,同时为低收入人口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委农办等 49.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参加单位:市残联、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50.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十三五”期间,每个被扶持的经济薄弱村筹资规模在300万元左右。其中,市财政对每村给予80万元补助,薄弱村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每村补助不少于100万元,其余资金由薄弱村所在的镇(街)、挂钩部门单位和企业等筹集到位。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
市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切实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兑现工作,定期开展居民增收政策落实及政策效应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2017年3月10日印发
第二篇:2019年富民增收工作总结
2019年富民增收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民生为本主线,把聚焦富民作为抓工作谋发展的根本导向,大力实施就业富民行动计划和创业富民行动计划。现将2019年富民增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搭建对接招聘平台,促进供求互动交流。
在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重点群体就业需求调查基础上,以“春风行动”为契机,组织举办全区大型人才招聘会、千鸟园“天天招聘会”、乡镇逢集系列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招聘活动。活动期间,共有70多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500余个。2019年,共组织招聘会40多场,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52人。
(二)双创载体和双创人才培育再获佳绩。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19年9月,我区推荐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参加全市“创业创翼大赛”荣获标兵组第一名。2019年,我区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宿豫区顺河创客基地);新增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5个。
(三)深化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平台,全面了解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等。依托宿迁技师学院、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将培训内容与就业、创业、产业深度结合,突出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实用技术。开展培训下乡,将培训课堂下移到街道(乡镇),方便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培训实效。2019年,共开展技能培训2269人。
(四)宣传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全民创业。广泛宣传,认真贯彻省、市、区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初审程序和一次性初创补贴的办理流程、审批程序,为城乡创业者提供高效、快捷服务。2019年,共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3笔,共计1966万元。
(五)开展重点帮扶,助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重点帮扶,通过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其中实名制登记宿豫区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28名,实现100%调查登记,100%接受公共就业服务。
(六)落实各类补贴政策,助企发展稳定就业。为切实帮助企业缓解经济压力,稳定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根据《宿迁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工作实施办法》,2019年,我局为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失业金469.44
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共计发放稳岗补贴363.67
万元。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而且更好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稳定了全区企业的职工岗位,提升了就业质量。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虽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但岗位匹配度并不高,区域内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跨区域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在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返乡人员调查基础上,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举办全区首场大型招聘会、参加湖滨新城市、区联动招聘会、千鸟园系列招聘会、乡镇年货大集系列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缺工企业搭建供求对接交流服务平台。
(二)就业创业培训增量提质。以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依托宿迁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开展培训下乡活动,将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村居,缩短劳动者培训路程,提升参培率,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跟踪帮扶。
(三)落实稳岗补贴促进企业发展。监测重点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做好分流安置就业工作,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通过分流安置等方式稳定就业岗位;切实用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保证企业用工稳定,为符合条件企业及时发放稳岗补贴。
(四)加大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力度。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力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提升参保单位主动缴费的自觉性。依托就业服务大厅窗口,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审核发放失业金,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
第三篇:文安村农民增收五年行动计划
文安村农民增收五年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文安村委会地处西合公路沿线,距庆阳市城区20余公里,通区公路油路化,下辖12个自然村:西崤、堡子、魏家湾、任洼、上班、下班、胡同、东畔、西畔、北咀、岘子塬、岘子川,现有户数765户,人口3249人,从事第一、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1521人、302人,外出务工人数276人。耕地面积6306亩,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属优质苹果主产区中心,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商贸、餐饮业比较活跃。2007年末,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
2000年以来,我乡把发展畜牧业、果业及村级小城镇建设和道路修整等工作为主产业来 抓。几年来,全村农业不断增收,现状不断变改变。2000年全村有养殖大户13家,销售收入17万元,实现利税3万多元。2005年发展到44家,销售收入49万元,实现利税7万多元。200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乡加大农业方面工作力度,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全村果树面积比2000年增加1400多亩。全村现有果树2244亩、为我村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乡党委的统一安排,我村将形成一个果产业带。
二、农民增收的潜力
一个共识——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在催发人们新的思考。重点
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首先要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当前最大的致富农民产业,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根据今年农村发展的势头来看初步分析有五大因素可以引导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生产走上良性轨道。
2、产业化的辐射和带动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发展速度。
3、乡镇、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未来几年势头不减 4小城镇建设与劳动力转移激活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
5、亲民政策惠及农村。
三、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有四个矛盾需要解决如下:
1、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力短缺,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闲置的矛盾。
2、农民对信贷需求日益扩大,与信贷资金投放不足的矛盾。
3、农业的快速发展,与水利设施老化的矛盾。
4、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
四、文安村农民增收五年行动的目标任务
力争用5年的时间,即到2012年末,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温
什工程正在放线建设。完工后可以使全村3千多亩苹果树得到灌溉,2、发展传统优势农业。果树已经是我乡的主导产业,西niao,任洼两队要在2012年是果树发展到各队面积的70%,并要建成气调库一处,解决果品的存贮问题。
3、要在2011年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为蓄禽养殖打好基础,使文安养殖小区规模更大、效益更好。发展种养殖是党委、政府对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文安村委会现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达10户,主要以养殖生猪为主,户均养猪达10余头,产值约20余万元。养牛、养羊由于草场限制,形不成规模,重点是养殖小区的肉羊养殖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实现规模效益。并改造电网线路,更换变压器,整修、铺沙、硬化全村主要道路。还要维修学校大门,改善教学环境。
4、文安村2008年被区能源办订为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村我村要在2011年前使70%的群众建成沼气池,都能用上沼气。
5、力争用5年的时间,即从2008年至2012年,使全村委员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与此同时,不断以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在认真完成目标所计划的各项工作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改革
创新、税意进取、积极发展经济,寻求经济持续增长。
6、依托小集镇发展优势,创办村办企业,强化集留服务业。由于我村的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相对繁荣。目前,从事集贸、饮食服务业的经营户27户,年营业额47万元左右;民办企业3个,2个水泥制品场,一个砖瓦厂还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今后将继续进行引导扶持,引进有影响的工商企业1至2个进入文安村,带动文安经济发展,使二、三产业增收20%。
7、积极引导劳务输出,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村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3249人,年青劳动力1620人,外出务工476人,通过5年的努力,使外出务工人数达800人,户均1人,收入58万元。
8、在这五年间要继续实施“三帮三联三增”“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等的诸多方面惠民政策。要在五年间完成街道排水工程,建垃圾仓2处。并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完成街道及村庄的美化工程。
9、即到2012年全村农民总收入达9747000元,人均收入达3000元实现农民收入有新增长,群众生活有新提高,打造出农业新形象,塑造出文明新风尚,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自然村逐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长期战略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增收。依托村上的各种宣传体,对农户进行农业科技、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交通、水利、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完成通村道路弹石化。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五大工程,着力抓好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改善我村的基本生活条件,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三)巩固现有育成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并开展好政策、法律、法规、“八荣、八耻”、诚实守信、文明新风等为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和村风文明建设工作。创建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在整治工作中,达到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并深入开展农村改革形势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抓好社会治安工作,创建和谐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强化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二女户、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三是积极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让群众真正受益。
文安村民委员会
2008-4-11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
上湾乡农机站
马玉成
为了响应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做好帮扶工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本人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立党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脱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帮扶对象情况:
上湾乡乔家村和龙沟10号,马黑麦,家有三口人,夫妻患病,女儿四岁,现有劳动力2人,耕地面积4亩,有砖木结构房屋5间,主要以农业种植,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去年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
三、帮扶形式:
1、政策帮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其在就业、医疗、法律、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
2、思想帮扶。帮助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其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树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
3、物质帮扶。一年内,每月对其不少于一次的走访慰问,给予精神鼓励,经济扶持,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带动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四、帮扶内容:
1、对其进行爱心捐助。
2、定期不定期的对其家庭成员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指导,帮助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3、鼓励夫妻外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4、在农业生产中给予技术帮助,提高农业产量,促增收。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第五篇: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具特色、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国家战略,立足常州实际,聚焦支柱产业,围绕“结构转优、实力增强、效益提升”的目标,以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创新资源配置加快优势产业集聚,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扩张,着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振兴五大产业,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常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五大产业总量加快扩张,企业加快成长,产业加快集聚,能力加快提升。
1、总量加快扩张。力争到2011年,五大产业产值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突破700亿元,信息产业突破6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1200亿元,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突破300亿元。新能源、输变电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向千亿元级迈进。
2、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到2011年,五大产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50-100亿元企业8家,10-50亿元企业80家。
3、产业加快集聚。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按照国家十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紧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集中发展15-20个产品集群,支持和鼓励各辖市、区依托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专题园区或产业基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做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发展平台,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招商“磁场”。
4、能力加快提升。围绕五大产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常州的区域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国家级的企业研发机构。引进和集聚成千上万名投身到五大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科教城加快向“3211”的目标迈进:引进3万名适用科技人才、建立200家研发机构、培育1000家科技企业、培养10万名在校大学生,把科教城打造成区域创新体系之“核”。
三、重点工作
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梳理归并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全市统筹管理,变面上扶持为重点扶持,集中投向五大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1、实施“龙腾计划”,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把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振兴五大产业的重中之重。集聚优质资源,重点支持100家优质企业,壮大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形成产业联盟,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五大产业爆发式增长。
2、实施“瞪羚计划”,加快培育新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高科技“瞪羚企业”,对年销售收入、利税达到一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高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优化五大产业质态。
3、实施“梧桐树计划”,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快五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1)依托科教城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支持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重大研发机构;(3)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到2011年,省级以上孵化器增加到20家,孵化器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
4000家。
4、实施“金凤凰计划”,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着力吸引更多高层次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常州。加大各级财政对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企业主导、政府资助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创业与分配。力争来常创新创业的海归高层次人才2009年突破1000人,2011年突破2000人,三年内引进1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5、实施“产业航母计划”,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输变电、轨道交通、光伏、风电、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医药等产业集群,集聚整合各类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空间集聚度高、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输变电产业、大阳能、风电、核电等产业优势,策划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城市产业品牌,努力打造“电力装备之都”。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有关分管领导、部门和地区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和批准重大计划、重大项目;督查计划执行情况;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督;根据形势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对本计划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进行调整。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工作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抓好推进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分头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2、资金扶持
市本级和各辖市区三年内安排总额达18亿元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安排9亿元,各辖市、区配套9亿元,对落户本地区的项目予以支持。
按照政策导向和公开公正绩效的原则,制定五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扶持对象应具备的条件、资金使用拨付程序、用款规定、配套要求、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内容。
专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定向使用,不切块到部门,主要用于支持项目融资、考核奖励或以奖代补、直接资助。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
(1)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
(2)企业进行重大的技术设备投资;
(3)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及本地骨干企业实施对产业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大投资项目;
(4)促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项目投资和实施情况,在每年底给予奖励,或对贷款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
——支持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
(5)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为五大产业中的“瞪羚企业”提供担保。
——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6)对科教城及其他开发园区建设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给予支持;
(7)鼓励五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研发投入大、技术装备高、人才集聚多、产业化成果丰的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
(8)根据发展五大产业要求,对省级以上创业平台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创业平台给予奖励。
——支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9)继续大力支持领军型海归人才来常创业;
(10)鼓励领军型创新人才落户常州企业,对在骨干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对引进人才工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
——支持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品牌。
(11)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明确建设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对优秀的给予奖励;
(12)培育“电力装备·中国常州”的城市产业品牌,建立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新电源、新光源的示范工程,树立城市产业形象。
3、项目管理
明确项目责任。对行动计划的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配合;对给予支持的企业、平台、项目、人才等,也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明确项目标准。对五项重点工作,均要确定目标要求和关键措施。对于资金扶持的产业、企业、产品,要围绕绩效明确考核奖惩标准。
明确项目进度。对五项重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制订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制定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和具体措施,确保重要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平台有所突破。
明确项目督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使用绩效的审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也将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项目绩效等进行检查。
4、营造环境
改进政府服务。积极向上争取,加强与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经济领域交叉管理的现行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做强做大五大产业工作成效的考核,并作为评先创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执行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五大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营造舆论氛围。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大力宣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为常州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使振兴五大产业的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好发展载体。重点围绕产业布局,进一步建好各类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的发展、人才的集聚营造一个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