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要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1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
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
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
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
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主要控
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措施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并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保证。尤其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逐步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高标号方向发展。2000年已完成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燃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等。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严格控制高硫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和推行煤炭洗选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规定:(1不得再批准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矿,对现在硫份大于3%的煤矿实行限产、配采或予以关停;(2大力提高原煤入洗率。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要求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份大于2%、无机硫含量占总硫分大于50%的煤矿,在2005年内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3对于煤炭洗选后没有回收硫铁矿的煤研石,不能作为燃料用于发电;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3着重解决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使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充分发挥城市已有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城市热网范围内不允许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已有分散供热锅炉应要求限期拆除。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施对车辆定型、生产、进口、使用的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执行相应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完善老旧车报废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放的车辆予以取缔,以提高在用车总体装备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政府1992年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国际履约活动。
第二篇: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主要控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措施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并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保证。尤其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逐步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高标号方向发展。2000年已完成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燃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等。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严格控制高硫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和推行煤炭洗选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规定:(1)不得再批准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矿,对现在硫份大于3%的煤矿实行限产、配采或予以关停;(2)大力提高原煤入洗率。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要求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份大于2%、无机硫含量占总硫分大于50%的煤矿,在2005年内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3)对于煤炭洗选后没有回收硫铁矿的煤研石,不能作为燃料用于发电;
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3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使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充分发挥城市已有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城市热网范围内不允许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已有分散供热锅炉应要求限期拆除。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施对车辆定型、生产、进口、使用的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执行相应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完善老旧车报废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放的车辆予以取缔,以提高在用车总体装备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政府1992年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国际履约活动。
第三篇: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文章发表于2012年9月26日)
第四篇:我国报关模式现状概要
我国报关模式现状及改革的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关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何改革现有报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成为当前海关及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报关程序的繁琐决定了企业积极探索新的通关、报关模式。通关模式的改革,为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使用何种报关方式。
关键词:报关模式通关效率改革报关程序经济发展 1;影响报关模式的报关程序分析
报关工作的全部程序分为申报、查验、放行三个阶段。(1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口时,应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按海关规定的格式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随附有关的货运、商业单据,同时提供批准货物进出口的证件,向海关申报。报关的主要单证有:进口货物报关单、随报关单交验的货运、商业单据。随报关单同时交验的货运和商业单据有:海运进口提货单;海运出口装货单;陆、空运运单;货物的发票;货物的装箱单等。需要说明的是如海关认为必要,报关单位还应交验贸易合同、定货卡片、产地证明等。
(2进出口货物的查验
进出口货物,除海关总署特准查验的以外,都应接受海关查验。查验的目的是核对报关单证所报内容与实际到货是否相符,有无错报、漏报、瞒报、伪报等情况,审查货物的进出口是否合法。海关查验货物,应在海关规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如有特殊理由,事先报经海关同意,海关可以派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以外查询。申请人应提供往返交通工具和住宿并支付费用。海关查验货物时,要求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必须到场,并按海关的要求负责办理货物的搬移、拆装箱和查验货物的包装等工作。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径行开验、复验或者提取货样、货物保管人应当到场作为见证人。
(3进出口货物的放行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经过审核报关单据、查验实际货物并依法办理了征收货物税费手续或减免税手续后,在有关单据上签盖放行章,货物的所有人或其代理人才能提取或装运货物。此时,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才算结束。另外,进出口货物因各种原因需海关特殊处理 的,可向海关申请担保放行。海关对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由以上报关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繁琐复杂,因此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讨新的报关模式,出现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多点报关,口岸验放模式,以及分批进出,集中报关等模式,然而这些新的模式只为部分地区所采用。
2;新报关模式(1先报检后报关
自2008年1月1日起,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将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强调,企业在报检、报关时,必须准确录入如实申报,并保证通关单与报关单相关申报内容一致。据介绍,此次海关和检验检疫联网核查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出入境货物通关单数据与报关单数据的联网核查,实现对进出境货物的严密监管。
(2提前报关、实货放行
是指在舱单数据提前传输的前提下,货主提前传输报关单电子数据,海关提前进行审单作业、提前审核书面报关单证及征收税费,待货物实际到港后,由口岸海关办理实物查验及放行手续。新的通关模式改传统的货到报关为凭电子舱单接受报关,将大大缩短货物在港的滞留时间,不仅有利于加快口岸物流速度,满足“零库存”生产的需要,并将减少仓储、租箱等货物滞港费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3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是指内陆进出口企业在属地海关报关,由属地海关办理接单审核、征收税费等通关手续,口岸海关对货物进行实货验放的一种新型通关方式。通俗地讲,内陆海关成为口岸海关的通关现场,所有手续在内陆海关完成后,可以直接在口岸提货或者装船,货物运抵口岸海关闸口后,计算机系统对申报信息与物流信息实施自动对比验放,从而使企业在内陆海关报关和在口岸海关报关完全一致,真正做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然而目前,允许申请“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资格的必须是AA类、A类等资信良好的企业。
启动这一通关模式后,企业“不出家门”就可以自主选择当地海关办理跨关区货物通关手续,并可直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口岸验放进出境。原来企业在当地海关和口岸海关都要办理申报手续,现在手续减少到了一次。货物运到港口,企业还可以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核,货到后立即验放。使报关费用减少,通关成本降低,通关便捷,企业外贸竞
争力增强。实施属地报关,企业可以就近报关,办理通关手续更加快捷,与当地海关的沟通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企业及早了解通关政策规定,灵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成功地融合了海关无纸通关、网上支付、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等便利通关措施,发挥海关通关改革的整体效能,实现了海关有效监管、高效运作的“双效”目标。
(4多点报关、口岸验放
首先为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其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货物通关、纳税手续实施属地办理,能带动报关、报检、货代、船代、物流业、银行、外管等相关业务发展,形成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格局,更加优化我市的招商引资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增长点。
3;报关模式现状分析(1自理报关为主
当前我国的报关制度是以企业自理报关为主、兼业代理报关和专业代理报关三结合的报关制度。自理报关单位由于经营权与报关权合一,致使报关员一般具有只对其所在单位负责的倾向,故其报关业务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报关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加之报关员的流动性较大,报关员队伍不够稳定。同时,自理报关单位与兼业代理报关单位、专业代理报关单位处于相互隔离、封闭状态,彼此难以交流和沟通,也不能形成一种竞争环境,不能使报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设备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特别是不利于报关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提高。
(2电子报关通关
电子报关是指进出口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通过微机终端,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向海关传递规定格式并根据海关计算机系统反馈的审核及处理结果办理海关手续的申报方式。它简捷了报关者的报关程序,使单证操作员获取更多时间用于单证校对、追踪等业务管理。
我们当前如上海、大连、深圳实现了无纸化报关通关,但是一些偏远的海关和中小型报关企业仍采用传统纸制报关,报关数据根本谈不上交流与共享。因此,当报关后,在转关、异地报关的问题上,即是货物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也难以提高货物的通关放行速度。
(3报关程序下的工作衔接配合
在报关程序中的查验环节,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是由海关直接负责,货物的商检、卫生检查及动植物检疫由检验检疫局负责,对入境
人员的监管由边防局负责。三大监管部门工作中的法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造成在工作的衔接、工作的配合等方面发生摩擦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进出口贸易通关放行速度较慢,进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不便利。
(4报关程序差异,出口退税显失公平
在对外贸易企业商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海关部门在货物的申报、检查验收、上缴税款以及方行等四个环节都设定了一些对大型外贸企业有利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就没有这样多的优惠政策,反而还会有相当的限制条件。现就海关的检查验收环节为例进行分析,海关对A类管理企业的对外贸易货物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检查验收;除此之外,大型加工出口企业还可以成立一些保税工厂甚至保税集团,可以向海关部门提出要求海关派员驻厂监管的申请,这一申请的成功取得可以使报关程序直接在企业内部完成。但是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实力的明显不足,很难成功取得这一申请的成功。国家税务部门在对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办理时,往往将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排在业务处理的前面,而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对外贸易退税业务则需要排在最后。
(5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滞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建立高效、灵便的现代物流信息网是提高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而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外部系统等方面的数据交换作业流程顺畅是制约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
(6报关程序专业知识人才缺乏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最近几年来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对于海关、商检、报关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提高通关放行速度,必须要提高查验的软、硬件设施的科技含量,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而目前我国海关查验率和查货率的正相关趋势是不利于通关放行速度的,其主要受其查验的软、硬件设施及其相关人员素质的制约而扼制了通关放行速度。
4;改革方向
(1报关流程重组,大胆试用新型报关模式
当前,我国海关借鉴转关运输的通关放行模式,提出了对于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提前报关方式,即:多点报关、提前申报、集中处理、口岸验放、属地报关;海关接受企
业提前申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进出口电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征税、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等作业,在货物到
达后可采取查验或放行或分流、集中核销等多种通关放行模式。然而在实施流程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一般与特殊、东部与西部、港口口岸与内陆口岸等方面的均衡性,使流程重组更具有实效性。
(2加快物流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海关要提高服务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减少审批程序的办事环节,对资源共享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与网络平台,提供科学、高效报关程序的监管信息化系统。例如,建立报关企业“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的平台,报关客户只要一次报关,就可以完成报关程序的海关监管、商检、口岸、运输、银行以及税务等等货物进出口工作。要提高查验的准确性,可以开发集装箱自动识别验核系统,对进出口货物实行有效的监控。
(3海关监管要大力推行风险管理
海关监管的风险管理能提供风险防范和提高管理效益,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对监管的情报、信息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一整套风险识别、估计、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理等。当前在报关程序的查验环节上,海关普遍采用“细查细验”的原则,但这牺牲了通关放行的速度,致使工作效率不高,与当前众多合法企业的利益和对高效的追求是相悖的。因此,在海关运用风险管理中,要遵循“守法便利”的原则,对于极少数的风险系数较高、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和货物,实施“严查严验”的原则;而对于守法及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和货物提供便利和最高的报关程序效率。
(4对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
在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上,海关应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对于甲类高等级信誉企业,在报关程序上可以给予便利。例如,我国海关对海尔、联想、TCI 等高信誉企业的严格审查后,已经为这些企业审结征税,不再进行现场审查,而是通过信任快
速放行后定期核查的管理方法及手段,使这些企业享受了便捷、快速通关放行的资质。
(5发挥报关协会的作用,落实程序化衔接
注重落实了三个衔接程序化:首先把复核报关员的培训与海关对报关员扣分管理衔接起来。加强了对复核岗位报关员的培训和记分管理,在原来全体报关员普通扣分基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其次,把报关企业复核制单与海关电子申请衔接起来。在申报中,报关企业报关员向海关提供有海关认可的电子代码,递交盖有复核印章的报关单,海关现场关员优惠放行复核报关单。对检查有误的报关单对复核报关员扣分,分满时由海关提供名单移交报关协会参加业务培训。再则,把复核报关员的
管理与企管工作的要求衔接起来。报关协会通过对试行报关复核制度,有效地配合海关落实“报关员扣分管理办法”,不但提高报关单的质量,强化力了复核报关员的业务素质,也为将来的报关员的分级管理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5;小结 报关程序的繁琐以及通关效率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寻 找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报关模式。然而报关模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 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所以企业对其改革必须谨慎而又要富有冒险精 神的去探索尝试。最终实现通关效率的提高,适应经济发展与时代发展 的需要,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价值。以上改革方向的虽不能全面优 化报关、通关的全过程但对改善当前的通关模式中所存在的缺陷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五篇:我国酒店员工培训现状分析概要
我国酒店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酒店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关键词】酒店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酒店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关键词】酒店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更是如此。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而飞速发展。酒店业出售的是服务,其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我国酒店业的硬件设施可以说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酒店的软件水平包括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可以说和世界一流酒店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我国酒店业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迅速发展的现代酒店企业来说,提高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人员最应关注的事情之一。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提高员工素质,而要提高员工素质,就必须加强员工培训。酒店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工作,因为员工培训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加酒店效益的有效途径。
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成为知识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所以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酒店业培训存在了一些问题。
1.1培训观念落后。酒店领导关心更多的是培训后能否带来更好的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员工技能的提高、个人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而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其培训投资的必要性,因为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企业培训员工就是给别人做嫁衣,因为现在企业员工流动的很快,如果对他们进行培训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员工的,对于自己不需要进行培训,这种想法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其实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需要比其部下更加迫切。因为他们在酒店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水平对酒店的命运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1.2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据了解大多数酒店员工培训被动参与的较多,主动参与学习的少,大多数员工都是应付,真正渴望学到知识的人少,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酒店培训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在培训中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因此酒店的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所以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3培训费用不足。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投资严重不足,以国有企业为例,30%以上的企业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人均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在10到30元之间。而国外培训投入是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有专门资金,培训费用为营业收入的1%至3%或更高。例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至少投资员工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与发展。据国外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企业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50。当然,这是指培训最终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大多数酒店的培训费能省就省,只有在酒店开张或当者当酒店出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时候才产生培训需求,而且一旦酒店出现经费紧张的状况,首先削减的就是培训经费。
1.4缺乏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酒店的培训通常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很多酒店的培训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多数的酒店只对新员工和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在新员工进入酒店之初对其进行酒店基本情况讲解,但很少有考核;对于中基层员工进行多以应及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评估仅仅是单纯针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员工的行为、态度的变化等。
1.5培训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酒店员员工培训实行的是“师带徒”,新员工进入酒店以后就跟着老员工学习,主要学习他们在工作时的操作技能,然后顺利进入服务现场,尽早发挥独立作业的能力。然而,某些酒店犹豫过分强调新员工迅速投入独立作业,常常是培训部门给予将其分配给各部门,造成对部门现场岗位培训的依赖性倾向,也促使了岗位培训的无计划的现象,最后只好让新员工随大流,跟师傅,自然领会,根本没有发挥培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