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号[软环境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开发区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
纠风监督员软环境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我区各级党政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软环境监督员在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和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工作中的监督检查作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对象为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聘请的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
第三条 区软环境监督员的聘请程序: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要求推荐人选。经研究确定后,由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颁发《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聘书》和《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证》。监督员的聘期暂定二年。
第四条 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的基本条件:
(一)长期关心锡山经济社会发展,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全区软环境建设;
(二)有社会责任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身体健康,有参加软环境建设义务监督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三)对所从事行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了解,能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准确地向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反馈情况;
(四)有一定的分析、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完成监督员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参加区组织的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检查、评议和会议等,并能积极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本人自愿参加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的相关活动。
第五条 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的主要职责:
(一)了解并反映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了解并反映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廉政从政和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三)收集所联系的社会各界对我区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传递本人或他人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诉;
(四)积极参与区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评议、会议、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及相关咨询工作;
(五)积极参与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的关于区域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全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及其相关工作部署、计划安排以及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了解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廉政从政和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组织实施情况;
(三)了解所联系的社会各界对我区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的 意见和建议,本人或他人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软环境建设方面投诉的调查处理情况;
(四)根据工作需要,参加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学习培训,获得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文件、书刊和资料;
(五)参与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的监督检查时,享有与开展该项工作相应的监督权与建议权。
第七条 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参加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的有关活动;
(三)实事求是地监督和反映全区各级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和区域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情况,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四)坚持原则,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区域发展软环境建设建言献策;
(五)遵守有关工作制度和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维护软环境监督员和聘任部门的形象。
第八条 锡山区软环境监督员的工作方式是:
(一)监督员可采取明察暗访、征求和搜集社会各界群众意见等方式,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并及时、客观、公正地将情况进行汇总,以书面、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反映,并提出意见和建 议;
(二)参加区组织的软环境建设的专题调研、座谈、评议等活动;
(三)查阅软环境建设的相关文件、资料;
(四)向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
第九条 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软环境监督员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软环境监督员的监督,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配合监督员的工作:
(一)对软环境监督员反映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并将办理情况及时报送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
(二)对软环境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合理的要予以采纳,切实改进工作;
(三)对软环境监督员质询的问题,要及时、负责地予以答复;
(四)软环境监督员要求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的,要提供方便。
第十条 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每半年召开一次软环境监督员会议,通报我区软环境建设的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根据需要,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
第十一条 区纪委执法监察室负责区软环境监督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区软环境监督员提供学习资料,不断提高软环境监督员的工作水平;
(二)负责区软环境监督员明查暗访及其他工作的具体组织、联络协调和相关服务工作;
(三)加强与区软环境监督员推荐单位及其本人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参与监督活动和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四)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软环境监督员了解全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和区域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明确督查工作要求;
(五)及时向区软环境监督员通报有关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六)不定期召开区软环境监督员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工作情况,将重要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并向有关被监督部门通报;
(七)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区软环境监督员,向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提出进行表彰的建议。
第十二条 积极鼓励区软环境监督员发挥作用。对责任心强,认真履行职责义务,为改善和优化我区区域发展软环境作出贡献的监督员,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将进行表彰。
第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从下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负责解释。
中共锡山区纪委办公室 2012年2月23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二篇:法院执法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法院执法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一、为了加强对审判人员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不断改进审判作风,确保廉洁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案,我院特聘请6名区人大代表、6名区政协委员为我院执法监督员。
二、执法监督员受本法院聘请,本法院负责颁发聘书,聘期与任届相同,并可连任。执法监督员可对本法院审判工作实施监督,反映和揭露本院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出现的司法不公、不文明的现象,反映腐败和违法违纪等问题。
三、执法监督员监督本院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监督本院干警严肃执法,清廉公正,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文明办案的情况;监督对区人大代表的议案批评和意见、建议和区政协委员的提案及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情况;反映人民群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案件当事人对本院审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等。
四、执法监督员监督的主要形式
l、可随时旁听本院依法公开审理的各类案件,对审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2、可以个人、部分或集体参与监督本院对一些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等案件的审判,并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3、可随时向本院有关部门了解办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
4、针对本院审判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视察。
5、可以邀请执法监督员担任特邀陪审员,直接参与审理一些在本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6、本院每年一般召开一至二次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向监督员介绍本院各项工作情况、廉政建设及执法执纪等情况,听取执法监督员意见和建议。
7、执法监督员执行职责时,本院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执法监督员在执法监督中,应保守审判秘密,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
五、本院监察室是与执法监督员联系工作的常设部门,负责与监督员的沟通、联系。执法监督员旁听开庭,到某基层单位检查、了解情况,由监察室负责事先联系。执法监督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等,由监察室进行分类,交由有关部门处理,并及时向监督员反馈。执法监督员可直接向本法院各级领导送文、批评或建议等材料。
第三篇: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工作义务监督员2010[范文]
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工作义务监督员
邱冬梅刘海峰张
明
李国江
苏
鸿
赵建华
杨健彪唐忠利马
莹王宏伟
孙贵忠
王永刚
第四篇:凤阳县人民法院执法执纪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凤阳县人民法院执法执纪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为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严肃执法,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人民法院执法执纪监督员主要是对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审判作风、审判纪律、干警队伍廉政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第二条 执法执纪监督员实行聘任制,由我院参考本县和行业特点,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司法局和律师界中聘任。每届执法执纪监督员的任期为五年,不得随意解聘,到期未续聘即为自然解聘。因身体等原因不能或不宜履行职责的,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同意后,可提前解除聘任。
第三条 执法执纪监督员受聘期间,可报销因履行监督职责而发生的差旅费用。
聘任条件
第四条 拥护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一定的法律知识。
第五条 坚持原则,联系群众,办事公正,敢讲真话,不谋取私利,清正廉洁,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威信。
第六条 关心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和发展,热心人民法院执法执纪监督工作,身体健康,能从事监督活动。
监督员职责
第七条 对审判工作的监督
执法执纪监督员对人民法院已审结的刑事、民事、行政及执行案件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案件的受理、收费、开庭审理、调解、裁判及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执行程序是否公正合法。
第八条 对干警司法活动的监督
执法执纪监督员对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司法活动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干警在司法活动中有无接受吃请、受礼、受贿、以权谋私、违法办案、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违纪行为或不正之风。
监督员权利
第九条 深入社会调查收集并如实反映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接受并转递当事人或有关知情人对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廉洁方面问题的检举、控告和投诉。
第十一条 依法旁听和了解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的案件审理情况,根据需要可查阅有关案件卷宗或资料。
第十二条 对法官或人民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就审判工作的具体事宜进行咨询,有关人员应当予以热情接待并给予答复或说明。
监督员义务
第十三条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听偏信,不袒护法院违法违纪人或事。
第十四条 依法办事,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不随意答复或表态。
第十五条 保守案件秘密,遵守有关审判纪律。
监督员联络制度
第十六条 执法执纪监督员活动由我院监察室负责联系并组织落实。
第十七条 每季度组织执法执纪监督员开展一次活动,主要是参加有关会议和阅读有关文件或旁听案件审理、参与接待当事人、走访当事人(法人单位)等。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通报法院工作开展情况,听取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反映,征求意见。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五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聘任社会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聘任社会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市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监督员可在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各级人大、政协委员及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中选聘。具体条件为: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和理论政策水平。
3.热心社会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4.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公正廉洁,敢于和善于开展工作,善于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
5.身体健康,能够坚持社会监督员工作。
第三条社会监督员的聘任程序、任期
1.拟聘任的社会监督员经局长办公会审定后,颁发聘书。1
2.社会监督员每届任期为二年,原则上可以续聘,但一般不超过两届。
第四条社会监督员主要职责
1.协助市国土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决定。
2.监督检查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等情况。
3.沟通和促进市国土资源系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人民群众对市国土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4.参与市国土局的执法检查,对涉及市国土资源系统的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市国土资源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
6.参与市国土资源系统全程办事代理、政务公开工作的检查。
第五条社会监督员的权利
1.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市国土局了解有关情况,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加有关会议。
2.了解市国土局有关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对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进行视察和检查。
3.了解、反映和转递来信来访、检举、举报、投诉、申诉和控告,并就所转递、提供的举报线索和控告、申诉的办理结果提出查询。
4.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有权要求市国土局各单位及工作人员予以协助、配合以及答复质询。
第六条社会监督员的义务
1.认真学习并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
2.认真履行职责,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工作纪律。
3.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廉洁,尽职尽责,不谋私利,不询私情。
第七条社会监督员工作的组织、服务和管理
1.市国土局设专人负责对受聘社会监督员的组织、服务和管理工作。北京市监察局驻市国土局监察处协助市国土局办公室做好相关工作。
2.社会监督员的监督检查活动,采取集体活动和个人查访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集体监督检查活动由北京市监察局驻市国土局监察处协助市国土局有关处室统一组织安排,有关处室予以密切配合。
3.市国土局对社会监督员开展工作给予个人适当的交通补贴和必要的经费保证。
4.积极支持社会监督员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主动为他们履职提供方便。社会监督员到市国土资源系统监督检查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专人接待,对社会监督员提出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予以解答,不得推诿搪塞。
5.认真听取社会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记录并及时向领导报告。需要答复的要及时予以答复;需要改进的要及时改进;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及时与社会监督员沟通反馈。
6.对社会监督员转递的检举、投诉信件,要认真办理。一般事项一周内办结;复杂事项一个月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办结后应及时向社会监督员反馈。
7.对阻挠社会监督员在市国土资源系统进行监督检查活动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第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