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库区水质和养殖业的调查
海南省的水质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研究方案
一 研究课题:海南省的水质调查
二 指导老师:郑辉成三 课题小组成员:王庭光 许振昂 陈益敏 王培诚 李茂文
组长:王庭光
四 研究目的:(1)了解我省的水质状况,更好的保护我省的水质及提高人们的意识
(2)融合所学的课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 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
(2)访问
六 成员分工:组长:王庭光 主要工作: 组织成员进行调查及探讨问题
副组长:陈益敏 主要工作: 整理资料,篇写研究报告
秘书:李茂文 主要工作:记录会议内容,管理财务
成员:王培诚、许振昂 主要工作: 上网查找资料,访问相关人员
七 活动计划:第11周;讨论并安排活动计划
第12周;采访难渡江东山河段部分居民及查阅相关资料
第13周;整理资料
第14周;撰写报告
八 活动口号:认真对待 重在参与
第二篇:水质调查
关于太湖周边居民对太湖水受污染情况认知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苏州大学绿色协会举办的12天徒步环太湖宣传环保活动的绿色营成员。在实地踏勘,了解太湖水现状的同时,希望针对太湖周边居民做一个对太湖水污染情况认知的调查问卷,以便于更好的分析太湖水的现状。为确保我们的调查具有真实性,请您如实填写。
请填写您的基本信息: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工作:_________
1、请问您之前有没有接受过有关太湖水质的调查问卷?()
A、有,接受过()次问卷调查B、没有
2、请问您知道您平时的生活用水的水源在哪里吗?()
A、知道__________(请填写太湖/非太湖)B、不知道
3、请问您平时主动关注太湖水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吗?()
A、常常B、偶尔C、不关注
4、请问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有关太湖各方面情况的信息的?()(可多选。)
A、网络B、电视C、书籍D、报纸、杂志 E、亲身观察,亲友间口耳相传F、某些环保组织或者个人的义务宣传 G、完全不了解H、其他________________
6、请问您认为太湖水的污染最主要来自哪个方面?()
A、工业污水B、农业污水C、居民生活废水、固体垃圾
D、蓝藻等外来生物的入侵E、其他___________
7、请问您觉得太湖水污染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最显著一面?()
A、饮水质量下降,毒害健康。
B、水质变差在颜色、气味上都有很显著的表现,影响居住环境
C、由于水资源的紧缺造成了经济困扰和纠纷。
D、其他______________
8、请问您认为您所在的太湖地区水污染最主要是哪个环节的工作力度不足?()
A、企业的环保观念B、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C、市民的素质D、其他___________
9、请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看见了向水中乱扔垃圾的行为,您会怎么办?()
A、非常气愤,严厉地指责其不文明行为B、捡起垃圾,婉转说教
C、无所谓的走过。D、自己也会这么做,因为没有地方扔垃圾。E、其他___________
10、请问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居民能够做到什么?()(可多选。)
A、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做到节约用水,合理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B、保护好其他水源,不向水流中排放各种有污染性的脏水,不乱扔垃圾
C、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监督别人的不文明行为
D、其他______________
11、请问您对大学生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持什么态度?()A、持完全赞成的态度。B、持中立态度。C、持反对态度,不安全。
12、请写出您对改善太湖水质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的感谢您愿意配合我们完成这个调查问卷!
第三篇:(三峡库区污染源及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查)
三峡库区污染源及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查
我是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一班学生刘静,三峡库区的建设,对于三峡的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水生生物,水质都产生可一定的影响,针对此我们做了一个污染源及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查,特别是对水质污染对鱼类有很多影响。我在此次调查中主要工作即调差三峡库区污染对鱼类的影响以及提出此种危害的防治措施。
一、污染对鱼类的影响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对溶氧的影响,对ph的影响,对底泥溶氧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透明度的影响。
1、PH值: PH值对水生生物及水质的影响,PH值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2、溶氧: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3、氨氮: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有很大毒性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4、亚硝酸盐氮: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5、硫化物: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指硫化氢的毒性,其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组织与血液,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同时可使组织鼾声凝血性坏死,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二、对鱼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水体PH值过低时的改良措施(1)清塘(2)定期泼洒生石灰水(3)水质检测
2、水体PH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1)清塘(2)加注新水(3)水质检测
3、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4、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5、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
6、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7、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第四篇:水质调查日志
7月18日,服务团队来到了黑燕村,队员们冒着炎炎烈日,在队长的带领下,一口气走访了该村二十多户村民,详细了解该村引用水的水源、水质等状况,取得预期的效果,获取大量翔实的资料。队员们经过汇总讨论后认为,该村的饮用水水源仍为井水,并且水质并不好,村民们的生活污水都是到处排放,尤其是该村内有一水塘,村民们经常把生活垃圾倒入其中,这样严重影响了地下水源的安全状况。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队员们还取回了该村饮用水水样,利用学院水处理实验室装置,对取回的水质样进行分析。有了准确的分析结果,7月19日,队员们再次返回该村,和该村村委会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服务团队在工作期间还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和村民聊天、发放传单等方式宣传安全用水知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欢迎大学生多来指导调查。
第五篇:养殖业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 要: 龙须菜与牡蛎混养及虾蟹混养是南澳盛行的养殖模式模式,为南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进行龙须菜和太平洋牡蛎混养后当地就没发生过严重赤潮。我们小组对此展开实地调研,采访养殖户并拍录了龙须菜与牡蛎混养养殖工作流程,使我们真正的学到了养殖知识。这两种模式对当地以及其他地区的养殖户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综述了这两种模式的养殖方法,对其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调研发现推广这种模式,不管是从经济效益上,还是海洋生态保护上,都有着它无可取代的价值。
关键词 混养 效益 生态平衡
1.调研背景介绍
龙须菜原产于我国山东省沿和日本冲绳岛。既是提取琼胶的优质原料,又是人类的绿色保健食品珍稀的海洋蔬菜,还是养殖鲍鱼等海洋动物的优良饲料;栽培龙须菜还以其特有功能,净化海区环境,减赤潮的发生,因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产生良好的生态效。1999年至xx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和南澳县科技兴海办公室合作,开展了“江蓠属海藻龙须菜移植粤东南澳海区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今已达规模化生产水平。
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澳大利亚,是一种营养丰富、肉质肥美的名优经济贝类,素有“海洋牛奶精品”美称。南澳天然条件优越,发展太平洋牡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一九八四年,南澳就引进太平洋牡蛎进行吊养试验,一举获得成功,并一直作为常规品种推广养殖。
据介绍,在南澳岛,当地渔民尝试对龙须菜和太平洋牡蛎进行“间插式”混养,既为渔民增加创收机会,又相当于在大海中建一个巨型的污水处理厂,有效净化海水污染[1]。汕头1998年曾发生一次赤潮,但自1999年引进龙须菜之后附近海域就没有出现过赤潮。
虾蟹混养是近几年海岛渔民捉摸出来的一套养殖方式,适用于很多地区套用,由于成效明显,现已经推广,几乎每家养殖户都采用这种模式。现在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出现龙虾与螃蟹混养的模式,据说,这样养殖的龙虾产量要比单独养殖的龙虾产量要高出十个百分点,而且龙虾相对的个头比较大,健康状况良好。而螃蟹相对而言个头也比较大,成熟的时间也会提早一两个星期。也有出现鱼虾混养的模式,这种模式效益很明显,在长江中下游特别盛行。它的好处就是鱼能以虾的排泄物为食,这不仅减少饲料,同时能保持池塘水质较好,有益于虾的养殖,因为虾的生长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要远远高于饲料的要求。另外,还有出现鱼、鸭、水稻并存的养殖方式,不过只局限于南方水分充足的地方,鱼、鸭的粪便不仅是水稻最好的养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形成了一个局部的生态平衡模式。
2.调研活动概况
调研组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赴汕头南澳岛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调研地点:后宅镇西山村路段、后宅镇羊屿村各养殖场、羊屿村近海养殖海域
3.调研方法介绍
我们调研组采用走访的形式,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养殖户,了解目前南澳养殖业的发展状况。
这次的采访,我们调研组特别注重细节的问题,特别是在采访过程中,注意与养殖户的交流和互动方式。还有,就是特别注意养殖户提到的一些特别细微的养殖经验,这些经验很多都是他们能获得成功的秘诀。
采访过程中,我们通过照相及录像来记录我们的调研过程,这增加了我们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特别是很感谢那位近海养殖的养殖户,专门开船载我们出海拍摄他的牡蛎养殖方式和过程。
尽管调研过程中遇到过重重问题,比如,天气炎热、有的养殖地段人烟稀少、养殖户拒绝接受采访……但每次我们的调研组员却都能坚持下来,而且能及时调整调研方法,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调研计划。我们调研组组长还会定期开讨论会、及时总结当天的调研结果。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调研结果
4.1.1 龙须菜的栽培模式
4.1.1.1 筏式单养龙须菜。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