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5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第一篇: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

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9级民族学班

[1]摘要:三峡库区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峡库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巫山文化、盐文化、神女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甚至还有鬼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既悠久又自成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个性和品格。而在恩施继承了这一特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且作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是有着很强的少数民族特色。但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笔者以恩施为例,探讨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其开发对策。

关键词:恩施;历史文化;现状;开发对策

一、恩施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以女儿会、社节为代表的特色的民俗节庆文化。在恩施市,赶女儿会、过社节、过端午、过月半等民族节庆源远流长,蔚然成风,有很高的民众参与度。在民俗文化中,哭嫁、土家婚礼、撒儿嗬等文化现象更加突出。

2.以恩施扬琴、三才板为主的民间曲艺已小有成就,除了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外,三才板《取名》进入“八艺节”表演,并获得奖励,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3.以恩施傩戏、恩施灯戏、恩施南戏、恩施木偶戏为代表的恩施戏剧得到很好的发展,除了有两项进入国家级名录之外,还在日常文化生活中很活跃,深受群众喜爱,有较强的发展基础。

4.以恩施山民歌、恩施花锣鼓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山民歌中,恩施选手曾获湖北省山民歌大赛一、二等奖,并屡有艺人参加青歌赛等,可以说极具特色,尤其以“姊妹歌”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极具推广价值。

(二)物质文化遗产。

1.恩施市原生态吊脚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域适应性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一页,已受到权威的肯定。当然还有风雨桥的建筑也不失一大特色。

2.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手工艺编织文化。在恩施市西兰卡普是传统的土家编织工艺,其编织门类及花样多达百余种,而民间的竹编、藤编、线编等工艺更是琳琅满目,极具推广价值。

3.以柳州城、连珠塔、问月亭、挂榜岩、洗爵溪等历史遗址遗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恩施市有国家、省、州、市级保护文物单位多处,进行科学的挖掘与开发不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更是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

(三)丰富的抗战文化,红色文化遗存,恩施市是抗战时期的湖北临时省会,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化遗存,尤其以鄂西特委旧址、龙洞河复楚亭、叶挺囚居为代表。在红色文化方面以贺龙,何功伟、刘惠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

二、恩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开发优势

[2]1.特色,不可替代的内在发展潜质。恩施作为一个土家族自治州,有着特有的土家族文化。因此,其历史文化就自然地被附上民族特色,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可代替的内涵。

2.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支撑,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恩施独有的民俗文化不仅能发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作用,而且能与旅游交相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3]1.来得容易,认识不够。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并没有得到重视和珍惜,只把它当做城市荣誉,没有作为资源优势和财富,加以研究、保护和利用。一直关注恩施文化名城的一位省城专家感叹:“老城没有得到保护,建设破坏太大了,连一张很好的文物照片也拍不到了,一些重要文物的本体及周边环境损害很大。”

2.缺乏研究,宣传不够。对历史文化名城缺乏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和特色,以及恩施的历史文化和对名城保护建设的政策规定、技术要求等缺乏研究,历史文化名城还没有深入市民之心。

3.队伍不强,素质不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需要一批有责任感、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要求政府组织,城建、规划、文物、文化、民族宗教、旅游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目前队伍还没建成,合力没形成,没有特别突出的文化人才。

4.经费不足。由于财政困难,没有建立好良性的资金筹措机制,束缚了工作的开展。

三、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策

(一)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对老城及文物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周边环境加以严格的保护。要依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公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

(二)培植地方文化氛围。恩施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民族地区,从古至今,有无数享誉国内外的地方民族文化名人,要对他们的事迹、著作等进行研究和宣传,保护名人故居。还要培植有利于地方文化人才辈出的机制,打造当代文化名人。

(三)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恩施市的,更是全州人民的。要争取国家及省政策支持,要把恩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与建民族文化大州的战略结合起来。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要提高领导的文化修养和领导文化工作的能力,培养造就多门类的地方文化人才队伍。

(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要加大政府投入的主渠道力度,把文物的日常维护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文物事业经费;从工商税、城乡建设维护费中按比例列支一部分,用于名城保护;吸收民间资金,参与名城保护等。

四、结语

恩施拥有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将其置之不理,不做到物尽其用,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因此,对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的正确和有效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恩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更是促进其文化内涵的发散,使得更为广泛的人们了解恩是文化。

参考文献:

[1] http:// [2] http://news.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8/200711/t141358.shtml [3]刘清华〃关于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问题思考[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5.[4]秦良杰〃舟山群岛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J]〃温州大学学报〃2011.

第二篇: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调查

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调查

名 蒋玉翠

201102810210 年

201 专

文化产业管理

系(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尹明明

2013年5月25日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一、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宋体小四加黑)

(一)********(宋体五号)

(二)******* ***************** 1.(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三级标题)2.************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等基本情况。

二、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宋体小四加黑)

(一)********(宋体五号)1.2.(二)******* ****************

三、对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宋体小四加黑)

(一)********(宋体五号)

(二)******* **********************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四、总结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

要求:

1.用A4纸张打印一份,左侧装订; 2.文中字间距1.5倍,字数3000字以上。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一、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台儿庄古城的历史背景。

台姓立村,故称台家庄,而后演变成台庄、台儿庄。1962年6月建区,始称台儿庄区。台儿庄起于周朝,今区境属傅阳国。战国时期至秦朝,北部属兰陵县,西南部属傅阳县。汉朝至西晋,北部分属兰陵县、丞县,西南部仍属傅阳县。东晋时,全境属丞县,隋时该书兰陵县。唐朝至北宋,属丞县。金至元朝,又属兰陵县,东南部分地区属邳州。明清时,属峄县。明万历三十四年,台儿庄始设巡检司。清雍正元年,台儿庄设参将署、县丞署等。

运河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台儿庄古城,是几代台儿庄人民的梦想,古河道,古码头,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东方水城,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目前已经成为煤城枣庄的新城市名片。

(二)台儿庄的发展经过

台儿庄古城,博大而包容。“天下第一庄”的匾额高高悬挂在城楼上,正对着运河。乾隆皇帝的御笔方正而沉稳,饱满而圆润,浸渍着一位盛世君王的志得和意满,也洋溢着一个天朝大国的自信与从容。与一般四面环绕的城池不同,这里只有三面是高高的城墙,在西南方向专为运河敞开。半包围的城墙正如张开的臂膊一般,去欢迎和拥抱运河上远方的来客,似乎也在风水上注定了这城因地而建,因河而兴。

从晚明至清末,台儿庄始终延续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兴盛。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遗址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当年的蛋糕房,华沙只有2处人造的战争遗迹,台儿庄则极为难得地保留了53处!亲临其境,地上的节节颓墙,就像炮火中一具具猝然倒下的躯体,已经再也无法爬起;墙上的累累弹痕,就像老兵身上的一块块伤疤,至今未能痊愈。它们和圆明园的断壁残柱一样,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伤痛,诉说着历史的苍凉和悲壮。台儿庄是一部立体版的《战争与和平》。在这个“庄”里,你会钟情于“家”的亲切和温暖。也恰恰是在这个小小的“庄”里,你更能感受到“国”的沉重与真实。

台儿庄古城是真实的历史穿越!它穿越于过去和现在,穿越于战争与和平。台儿庄古城是强烈的文化震撼!它是中华民族往昔辉煌的完美再现,更是当代中国盛世复兴的最佳见证。

(三)台儿庄的现实状况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京杭大运河的现状是,枣庄以北的运河完全断航,大部分遗存已经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枣庄以南的沿运城市都进行了现代化城市改造,已经无法恢复千年运河的曾经风貌。于是,枣庄市台儿庄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够完整恢复运河古城原貌的城市。枣庄市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沿运18个申遗城市之一。台儿庄古城为“运河古城”的核心区。今日台儿庄还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城内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筑。运河上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驳岸、被水石堤、水门等水工遗存。被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世界旅游组织考察后认为,如果想看明清风貌完好的古运河,只有到台儿庄。台儿庄古城也是二战时期中华民族挺起胸膛扬眉吐气的地方。1938年3月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古城也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地区历史悠久,从马兰屯镇西兰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代的文物,邳庄镇赵村出土的岳石和龙山文化时代的文物以及龙山文化时代的晒米城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台儿庄区境域,夏属鄫国,商属逼阳国,西周、春秋因之。

(四)台儿庄的主要成绩

世界二战遗址最多的城市。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人造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台儿庄大战遗存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

运河文化的活化石。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是运河上重要的“水旱码头”,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使台儿庄运河文化成为汇集东西南北、融贯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集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汇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七十二庙宇于一城,形成了千里运河沿线独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壁的鲜明文化特征,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的3公里古运河,唯一的1.5公里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唯一的13个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唯一能够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一一兰千夫村。通过重建,进一步保护城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市原有古民居以及水堤、水渠等水工遗存,保存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恢复部分原有建筑,成为运河申遗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东方古水城。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势低洼,老百姓筑台而屋,随汪而居。城区内分布着18个大小不一的“汪”(池塘),明沟暗渠把这些汪塘串连在一起,与古运河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水网。古城重建后将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古城,游客可以舟樨摇曳、遍览全城任何景点。

“台儿庄古城的出现,使得枣庄市的旅游产业改变了山东省传统旅游分布‘东热西冷’的发展格局。”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如此评价枣庄旅游和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作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2012年前三季度服务业投资增长33.2%,位居山东省首位,服务业税收占地税收入比重达到46.82%,同比提高2.52个百分点;全市的旅游接待床位数由2009年以前的2300余张激增至18400张,翻了近10倍;旅行社数量由不足20家增至71家,很多国内知名旅行社品牌都开始在枣庄设店面或分社;从没有一个地接导游,到现在地接导游人数超过500人,且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2011年山东省导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

二、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台儿庄的历史街区和古建筑保护现状

(1)老街区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所吞噬,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台儿庄市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台儿庄市区人口急剧扩大,房地产开发迅猛发展,加上前些年 保护意识不强,最终导致失去许多历史遗存。

(2)历史街区人口、功能过度聚集,客观上给保护造成困难。历史街区的人口密度,历史街区内仍聚集了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商贸、旅游、教育、居住等众多功能,这些功能相互重叠干扰,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3)历史街区已出现衰败的趋势。由于市场机制、环境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一些地区正处在衰败的状态,私塔乱建等违法建设情况严重,房屋自然老化破败,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差。

(4)历史街区人口逐渐贫困化、老龄化。许多老房子内都被外来打工的租住,这样历史街区内难以实现自我更新。

(5)历史街区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现行市政技术标准与历史街区间形态及胡同肌理保护存在一定矛盾,胡同狭窄曲折,大市政配套难度大、成本高,致使改造举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步维艰。

(6)历史街区保护缺乏产业支撑。由于历史街区功能过于混杂,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并存,土地及文化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阻碍了符合旧城空间形态的产业集聚和发 展,房屋性质多样,隶属关系复杂,给危旧房改造增加了难度。

(二)保护问题

名城保护规划只着眼于大框架的保护,具体个案问题还得具体解决,保护的指导思想为: 高瞻远瞩,对历史负责,解决好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古城风貌保护与旧城改造、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保护的内容包括: 保护历史街区以及历史风貌,延续古城特色; 保护文物古迹,保留历史遗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台儿庄历史名城的机理包括各历史街区的大街小巷以及水网的保护;二是台儿庄市内的历史建筑比较多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 三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精神层面上的如台儿庄的巧嫂子手擀面、赵家糁、张家狗肉 15#、黄花牛肉面、煎饼等。

三、对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一)台儿庄古城的保护方式

文化遗存得生存保护和发展密不可分,在不破坏街区肌理、历史遗存、风貌基调、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内的各类建筑、道路、设施及文化标志进行保存、更新和延续。它包括历史院落的维护、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违章建筑的拆除及沿街店铺的恢复等内容。一是旧城建筑的总体控制,城市建设开发重点应放在新区,使旧城能够腾出空间进行改造。二是旧城用地调整,调整旧城用地结构,城区内工业企业,尤其是对环境有污染、有影响的企业应搬迁出城区,牵至相关工业园区,增加旧城区内的绿地面积,改善环境质量。降低居住人口密度。三是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增加滨河绿地,设置古建、小品,更好地体现台儿庄传统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四是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和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为原则,依据各历史建筑具体情况制定出各自的保护方式。

(二)文化遗产的利用

台儿庄古城面积 2平方公里,包括 11 个功能分区、8 大景区和 29 个景点,按照 “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 的定位,遵循 “存古、复古、创古” 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利用。我们可以考虑旅游、商业一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起上,发展旅游台儿庄有优势:

(1)台儿庄集 “运河文化” 和 “大战文化” 为一城,融 “齐鲁豪情” 和 “江南韵致”为一域,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枣庄市打造江北水乡城市品牌发展旅游业增添了最为靓丽的黄金景点和产业龙 头。

(2)台儿庄市内有着多处成片的历史建筑,而且建筑类型丰富有: 民居、祠堂、学堂、书社等,建筑从明代到近代,有纯传统类型、有受外来文化影响型。

(3)在旅游交通上可以水陆并进,台儿庄的各处历史街区可以用水路连接起来,各片的历史街区相距不远,交通方便。

(4)把台儿庄的无形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项目当中去,许多无形文化遗产本身就和有形遗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文化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旅游特色。

四、总结

适应现代生活、保护传统风貌、延续历史文化、开发文物资源、繁荣旅游产业是现在多数旧城改造的方针。将现代化的理念、标准和手段融入到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去,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历史街区优美空间秩序。

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已为大家所追捧,但台儿庄的旅游开发需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道路。文化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是的文化遗产得到开发利用,使保护有充裕的资金,复兴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旅游促进区域的经济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2011本科调查报告

第三篇: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查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查

——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

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

摘要:1959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2004年经改陈改造使之成为融教育、博览、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对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访问和参观,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保护开发

锦州是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境内展开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战略决战。在这场伟大战争中,涌现出诸多的军事家、无数的战斗英雄,并形成了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勇于胜利的辽沈战役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锦州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一)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傍海,是中国历代兵家的必之地。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国共双方投入兵力约150万最终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1959年成立,8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2002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2004年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

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18万平方米。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地中轴线排列的。在600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立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强、大型雕塑、纪念广场。经过的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日日夜夜。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

从馆门进入,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战史馆是四个场馆中展示台面积最大的,记录和展出了当年辽沈战役前后的峥嵘岁月。辽沈战役是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东北根据地由初创、基本建成到日以巩固和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10万余人,不断壮大,发展到100万余人。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以超过国民党军,为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48年9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了辽沈战役,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经过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47万余人,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大胜利。

2.支前馆

支前,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前线。在党的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缴纳粮食450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正是我们党为了人民而战,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3.英烈馆

在这个馆内,烈士们的画像挂满围墙。让游人肃然起敬。革命烈士不怕牺牲,英勇向前,不屈不挠的,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名的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特别是新时代的青少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全景画馆

英烈馆的尽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缓梯,最顶端就是全景画了。这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用全景画的形式表达了辽沈战役中关键性的一战——攻克锦州。作为我国首幅全景画的《攻克锦州》,15年来被1000余万观众所参观。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前列该全景画以巨幅的环形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画面的形象和地面塑形的差别,让观众置身其中。

二、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特点,主要在于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辽沈战役纪念馆在红色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整合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注重挖掘细节,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一是重新发掘整理现有的馆藏文物。辽沈战役纪念馆馆藏文物1.1万多件,这些文物是革命战争历史的遗存和鉴证。辽沈战役纪念馆力争掌握文物的详尽信息,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馆藏文物的史料内涵进行深刻提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件文物的功能,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启迪思想、震撼心灵的效果。二是发掘辽沈战役的战斗故事,增强战争遗址景点的传奇效果和吸引力。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改建之初,工作人员一方面查阅大量资料,另一方面走访知情人员,调查历史事件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撰写高质量的导游词和介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通俗读物,丰富了“指挥所”的内涵。三是尝试创作以辽沈战役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提高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增强战争文化的吸引力,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化、游览化、审美化。

三、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开发利用

(一)免费开放掀起参观高潮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各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革命类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革命类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一政策使革命类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发挥其社会价值,对于辽沈战役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是巨大的推动作用。取消了观众进入纪念馆的最后一道门槛,让辽沈战役纪念馆真正属于社会公众。

(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辽沈战役纪念馆除了团体参观以外,个人参观者也占了总人数的大部分。不仅如此,参观者的年龄也趋于成年化。成年已经成为参观者的绝对主体,学生参观者居于次位,完全改变了过去,学生观众数量占主体地位的格局。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红色革命基地的红色资源。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红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了修建新馆、改陈改造,成为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的军事历史主题公园。它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近几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又相继修复开放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和配水池战斗遗址等景区,延伸了红色旅游路线,使海内外观众能身临其境,进而由衷感叹往昔峥嵘岁月,更加珍惜今朝和谐阳光!

[参考文献]:

王承庆,决战从这里开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王树增,解放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8月1日

纪东海,论革命纪念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江苏: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第四篇: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以万州区内三峡库区移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抽样调查350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主要涉及万州五桥地区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过程的严格监控,以及对回收问卷的逻辑检验,从总体来看问卷填写质量较高。

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三峡库区移民聚居区为重点展开,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深入周边村社随机访谈、聊天等形式展开调查。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提高调查内容的可信度,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同时在填写前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并强调对受试者的资料保密,打消被调查者顾虑。

(二)问卷的设计及研究变量 此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参考国家对于幸福指数的设计,结合三峡库区移民实际生活状况几方面综合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测量维度涉及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生存状况,包括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满意度;第二部分为生活质量,包括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出行、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的满意度;第三部分为身心状况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和心态满意度;第四部分为幸福感比较,包括与过去的对比、对未来的预期和地区间的比较;第五部分为人际关系及城市认同,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对深圳人的身份认同,以及深圳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一幸福指数的构成让人们清楚了追索方向。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书面数据资料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峡

移民幸福感***08

从总体来看,一、百姓幸福指数为52%调查结果显示,全区百姓感觉自生活幸福的占38%,其中非常幸福占14%,比较幸福占48%;其中不太幸福占48%,非常不幸福占8%。这说明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社会生活感觉良好,广大库区居民切身感到生活幸福,当然库区民生工程还任重而道远。目前有48%的移民普遍认为生活不太幸福,对生活现状不尽如人意。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居民的收入不够协调。

(二)三峡库区移民分项幸福指数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生存状况、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几个方面,反映库区移民的幸福感情况。

1关于三峡库区移民生存状况满意度情况分析;生存状况,包括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满意度,2 百分比0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感觉一般不太幸福非常不幸福B18 就医状况***12百分比06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说不清楚很不满意 关于三峡调查显示对库区就医持肯定态度,其中9%感觉完全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26%的居民能够支付起医疗费用,36%的居民对目前的医疗费用表示有一定压力,11%的居民对现阶段的医疗费用有较高的压力,不能完全担负,6%的居民经济情况较差,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改善移民库区医疗环境,加大社会医疗体制改革仍需重点推行。

就业状况***0就业环境良好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一般有压力从以上图表显示可以了解有8%的居民认为就业环境很好,收入有保障,生活质量优越;有24%的居民认为就业环境较以前有所好转,没有过高的工作压力,工作舒适;34%的居民认为目前的就业情况没有较大的突破,环境一般;有21%的居民认为就业压力大,没有满意的工作岗位。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之后,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移民库区也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地区的就业环境形势依旧严峻,百分比103问题尖锐说不清B13 城市人际40353033262010占3%,格格不入 占2%,说不清占1%。图表显示三峡移民库区居民生活和谐程度高,人际关系处理比较恰当。其中大部分居民对目前现居生活质量及社会环境表肯定态度,并对以后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仍然存在与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的居民。民人际关系及现住城市认同情况分析,该项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对库区移民身份认同,以及现住城市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与提升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的对策分析(参考重庆移民局网、国务院三峡库区建设委员会网等)

(一)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库区民生

以“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政策扶持为指导,对口支援为主线。多渠为移民提供就业平台,保障基本收入,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灾民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制度和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物质储备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制度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有吃有穿有住,老有所养、孤有所靠、残有所助,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峡库区移民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紧紧围绕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这一主题,把握好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城镇移民后期扶持(城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两条主线,突出确保移民稳定、城镇移民后期扶持、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三大重点,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建设、城镇移民后期扶百分比0非常融洽融洽一般3关系紧张2格格不入说不清城市人际 三峡库区移民感觉非常融洽占26%,融洽 35%,一般占33%,关系紧张 持(城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移民贫困救助及移民技能培训、库区产业基金项目实施等工作,加快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增设城乡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乡镇街道社区托老机构设施,逐步建立起全覆盖、保基本、能结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大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

紧跟可持续发展路线,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落实和完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发展动向: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屏障应重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保障。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以“创优医疗条件”为重点,加大医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尽快完善医疗设施,让群众看病方便。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治病便宜,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库区移民生活状况。

(五)移民后扶资金

以“支农扶农助农”为重点,推进城乡共同富裕。重视对内开放,吸引东部资金和民间资金:主要解移民群众的饮水难、出行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五难”问题,较好地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增设移民劳动就业窗口,为移民自主创业和“安得稳,能致富”奠定了较好的条件,逐步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下载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

    一、潜江市简介 潜江北枕汉江,南接长江,东邻仙桃通武汉,西接荆州达宜昌。境内有318国道和汉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荆潜两条省道纵贯南北。是江汉平原唯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

    临沂历史文化临沂资源

    一、现状分析 临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地发展载体,政府对旅游的发展给以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临沂市旅游的发展......

    三峡库区秭归县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三峡库区秭归县垃圾处理调查报告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龙舟运动的发祥地、“中国脐橙之乡”,集名人、名峡、名坝、名湖于一体......

    (三峡库区污染源及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查)

    三峡库区污染源及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查 我是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一班学生刘静,三峡库区的建设,对于三峡的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水生生物,水质都产......

    历史文化调查总结

    调查总结 此次调查的群体主要是面向17至50岁的太原市民,其中男性占到58%,女性为42%;山西本地人为74%,不是本地人为26%。 在对山西历史文化程度方面调查时,“了解”的为31%,“略微......

    大同佛教历史文化资源

    大同佛教历史文化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有着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遗存,以北魏时期由皇家开凿的云冈石窟和辽代由皇家建造的华严寺为代表,充分展现了大同佛教的“国家性格”和“民族......

    2009年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提请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移民工作回顾 2009年......

    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

    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 古往今来,人们歌颂长江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色,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现在,长江因建设三峡工程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将会更加爱护长江,关注三峡。建设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