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职业教育集团:20多年前,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而后,民办教育集团开始出现:一种是同一举办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举办多所学校,以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同一举办者举办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或者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也采取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再后,一些地区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始进行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现在,集团化办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地区开始将其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一种办学体制改革。
试行学区制与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两种模式。试行学区制是地区内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改革的一种探索,而集团化办学则是地区内或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
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有的类型看,一种是同一地区内学校服务范围的划定与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联合。上述联合大多是各校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但也有的是两所或几所学校共有一个法人代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1)通过集团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2)使集团内的招生范围相对稳定,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集团内的学校适度流动,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3)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使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因此,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根据已有的经验,我认为,当前应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方式以及文化问题的研究。
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集团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与本集团和其他集团及其他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首要目标。集团化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进而实现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集团和其他地区办学水平的目标,做到内外两个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是一个着眼于均衡发展而立足于提升质量的教育模式,高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生命。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的联合,但这种联合绝不是将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冠以优质学校的名称或者都戴上优质学校的光环,造成所有成员校都已优质的假象,成为给群众的一种精神安慰。优质学校是集团化校际联合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因此,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一方面,集团不是一所大学校,不能事无巨细,都由集团统管。如果名校校长变成了一位大校校长,那么,既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身领导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集团的合作领域应当突出重点,应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主要任务,紧抓不放,不能有丝毫懈怠。
集团化办学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这种引领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要把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服务于集团覆盖地区的群众,作为指导思想,务必取得共识;同时,又不能让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完全按照优质学校的模式去办,要尊重各校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目标。我们必须看到,帮助基础薄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是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形成一种集团文化,其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位校长,尊重每一位师生,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使集团成为和谐共生的大家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教育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相信,这项改革一定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
第二篇: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集团化办学可简单理解为由两所或多所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通过本次考察,结合自身办学风闻思考,集团化办学行业有三种模式:一为教育集团;二为教育联盟;三为教育共同体。由此三种模式也可并存。就本次考察结合自身理解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附属一所或几所学校(其中一般有民办学校)所形成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几所学校校址相对独立,学校法人、人事及财务在形式上也独立存在,但办学理念、运行模式相统一,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几所附属学校均要服务于核心学校。例:上海行知中学为上海宝山区公办普通高中之首。办学规模为八轨制。按规定每年招生人数为320人(班容量最大40人)。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入学需求,招生人数特别是择校生为数严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学独立存在,已达地区办学顶峰。其附属的行中中学为行知中学校办工厂变革产生,由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建设所办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行中中学校校长由行知中学一名副校长担任。管理两校统一,解决了宝山区不达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且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问题。另外,凭借行知中学之名,社会出资创建了行知二中,为一所独立民办初中。该校校长聘请行知中学退休校长担任。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与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学及行中中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在宝山区已形成以行知中学为核心,附属行中中学与行知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规范招生与经费问题。再如怀仁一中所附属云东中学(民办),云北诛仙二(民办)三校一体,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董事长,并各由一名副校长出任两所民办校校长。
教育集团另一种模式大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集团总领又分级部管理。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团。
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为一种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的一种服务提升模式,例如上海交大附中,该校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为十轨制办学,在校生1200人。其办学理念,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走在了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前列,为体现其社会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务带动部分薄弱校,实施教育联盟战略,如联盟较偏远中嘉兴中学,交大附中派10名以上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赴嘉兴中学支教服务,改变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在嘉兴中学成功联盟之后,又有多所薄弱高中要求联盟服务。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从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师不一定为拔尖人才,管理团队最高为本校中层干部,在不影响本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外派教师。教育联盟受到政府影响,并不是交大附中积极主动行为,嘉兴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托管费300万元,又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通大学领导,在交通大学所在地区并无特别优质高中(相对我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学附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交通大学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通大学地区学生享受优惠教育资源问题。所以交大附中将继续服务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交大附中并不完全主动承担此社会责任,其担心被“削峰填谷”影响自身为原因之一。
教育联盟模式山西省实验中学与吕梁市房山县中学也曾得到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地域关系,将所属中小学划为若干个教育共同体。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在地区以该校为核心,联合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共同体,九所学校均为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兼并成为分校,总校服务当地居民子女入学,分校主要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教育共同体各个学校主要以业务交流为主,通过集体教师大校引领,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提高。
我市在2013年也划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即教育共同体,我区将八所初中校划为两个协作组,一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单位,晋祠一中、晋祠二中、晋源一中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二是以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源二中,金胜中学、电厂中学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此举仅是印发了通知,没有相关制度与监督,所以并未有实质性合作与提高。另外,我区今年实施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成了五个交流片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教育共同体。近几年,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重视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无意识中,已经大大减小了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增进了各初中校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为初中校创造合作交流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集体外出学习培训。
以上为本次学习考察所获所思,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最终版)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著。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真正受益,家长和社会认可。
第三,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
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较短,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比较薄弱,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今后,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关系将由创建初期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即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联动和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需要以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互利合作为前提,做好集团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
二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拉郎配”会导致“削峰填谷”,甚至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期积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简单堆砌。集团成员校要依托名校的软环境,如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使学校的文化得到重塑,制度得到完善,质量得到提升,特色得到强化。要探索集团化运作规律,在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共享机制、校长教师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要转变急功近利的绩效观和政绩观,宣传先进理念,正确引导舆论,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
第四篇: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作者:王振海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简析
“集团化”本来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规模比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比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目前,对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的涵义一般是: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教育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区域、行业、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组织所实施的办学行为可被界定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教育部门、政府机构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教育宏观管理战略;对院校和其他参与集团化合作的组织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各方增进办学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策略。
二、组建职教集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依托行业和企业的一种教育,这决定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企业和行业土壤中产生和生长的,所以校企之间形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纽带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转制,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企业性质的变化使之不再能够承担办学的义务,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对学校的依赖关系减弱。这样一来,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起步的,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集聚实力,二是重建校企、校校联合。它们都体现了职业学校主动寻求出路,实现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些要求需要一个具有更大规模、更多功能和更具组织活力和张力的教育组织来承担一系列新的使命和任务,职业教育集团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应运而生的。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集团化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集团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二次飞跃的需要
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教从无到有,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校生规模以及数量、层次每年都有突破,量的扩张基本达到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程度。我们可以把职业教育这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视为“第一次飞跃”,在这次飞跃中,职业教育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优于农村,重点职校优于普通职校,但总体上来讲,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还
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已经成为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就是“第二次飞跃”。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已趋向国际化,呈现出开放性、创新型、精细型的特色。显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粗放经营”阶段。必须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让有限的职教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让一盘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就是时代赋予集团化办学的使命,以这种高度集约化的办学方式,能够促使职业教育的二次飞跃得以实现。
2.集团化是优化职教诸要素配置的需要
现行的职教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职教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行为,学校之间争资金、争师资、争生源,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直接后果是职教的整体办学效益低下,自我完善、自我生长的能力不强,职教的办学信誉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也相对减弱。而实行集团化办学以后,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重点工程尽快建成,保证职教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快走向规范化、一体化、现代化;可以将有限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强化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职教生源有序分流,避免招生大战。更重要的是,集团化可以使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龙头”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利于强化内部管理和分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信誉。
3.集团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从教育的功能来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最为密切。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大生产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以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另外,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本来就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职教所需的专业师资中的相当一部分,要从生产第一线有造诣的专业人才中挑选,职教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在生产、流通的环节上,如以工厂、车间、农场、商店等作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因此,以集团化的办学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加强职教内部诸要素的融合,而且可以进一步密切职教与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生长点,达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类型和特点
国务院及各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明确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一般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有这样几种情况和类型,并表现为以下特点:
1.按照学校、企业及其他实体所处地理位置及隶属关系分三种类型
一是区域性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地理位置、办学活动空间和服务空间;二是行业性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有行业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行业提
供支撑服务;三是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办学的牵头单位可以是一所职业院校,也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
2.根据各成员单位集团化办学的结合关系分三种类型
一是院校联合、龙头立团。以名牌学校为龙头,与多所学校联合组建教育集团,并有统一的领导协调组织,集团成员学校资源共享,各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校企联合、冠名立团。以集团名称“冠名”,集团一般实行开放式、动态式管理。三是合并重组、相融相通。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合并形式,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行资源共享,实现地域和空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实现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运行机制。其模式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将对集团化办学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使集团化办学成为资源共享、功能齐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体,运行主体是职业院校。
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一方面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结合,对运行机制进行有效调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使运行机制的方向性更明确。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干预主要通过制定法规和投资等手段,将职教集团纳入行政管理范围,为集团化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甚至法律层面上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建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明确由教育主管部门与民政部门协调明确集团的社团属性,使集团能够以社团身份进入社会领域,合法从事各类社会活动。将职教集团纳入政策管理范围,通过设立职教集团奖励基金等,鼓励职教集团化的发展。
2.完善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进程,关键是要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为企业参加职教集团、参与职业教育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允许企业盈利等,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集团也要通过有效运作,以校企、院校间深层次的合作成果,企业和院校的实质性获利来推动推动集团成员的观念更新。使其不仅将参与集团活动作为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帮助,更作为实质性获益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集团互惠互利机制的完善问题,推动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参与集团活动。
3.加强沟通与合作,协调各方关系
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是学校,但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必须由用人部门、企业、经济界参与,加强沟通,重在合作,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凝聚力,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共享协议,加强合作。职教集团的合作各方要具有共同的目标、意向和意愿;建立各方共同遵守的,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推进合作机制的协议条款和制度;在校政合作方面,发挥各级政府对职教事业的扶持、促进作用,从领导和组织层面发挥政府行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推动作用和跨部门协调作用,使校企合作从“一对一”逐步走向“一对多”,从“点对点”走向“面对面”,为集团成员合作效能的提高提供稳定的区域依托和良好的产业支撑。使学校和企业从外部结合走向内部结合,从松散聚集走向紧密聚合。
4.坚持规范发展,突出特色办学
(1)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各种因素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组建教育集团,因地制宜,不能照搬,更不能一哄而起,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2)坚持特色办学的原则。集团化办学具有的突出特色,办学过程中,不能将其等同于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实体,它不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而是力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坚持国有属性的原则。组建的教育集团,要保留学校的国有本质,其资产为国有资产,应得到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坚持目标一致的原则。即集团化办学目标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水平,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5.健全相应的评价和调控机制
评价具有鉴定、激励、导向、监督和诊断等功能。根据既定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实现目标的整个活动过程、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作出相应判断,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活动进行适时调控,使之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
注:本文为2010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济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第五篇:集团化办学总结
工业与设计学院2015年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成立的短短一年以来,在林业厅、学校党委、各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设计学院各理事成员单位遵循自愿协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原则,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服务我校发展为目标,在集团内部校企、校地、校校之间展开了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推动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集团化办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与设计学院对口的成员单位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3年12月,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正式成立。设计学院首批对接的单位有江西省家具协会、广州丰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康市家具协会、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南康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南康世纪家缘家具有限公司、南康市腾飞家具有限公司、东方美居(香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宁都科技职业学校、广州华浔品味泉州分公司、赣州点石建筑公司等12家企业。
在集团成立的不长时间里,设计学院对接的集团内部企业、行业对学院专业教学改革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体现在 “四共建设”、“六个对接”得到不断深化推进,“四共”就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六个对接”就是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通过这些深度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及时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的各种信息,使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紧紧跟随区域产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了江西林业职教集团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专业建设上,设计学院加强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调整结合的紧密程度。例如设计学服装专业与赣州菊艺服装学校合作,针对服装事业尤其是服装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赣州市华浔装饰公司合作开展的高端设计效果图免费送客户,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室内设计专业邀请深圳居众装饰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公司开展了多次专业性讲座,及时给14级新生引导相关专业方向。与多家设计类理事单位成立了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由12名知名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计划制定的讨论研究;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例如室内设计专业调整了8门课程,由原来单一的的3D软件课拓展为草图大师,形成户内、户外、材料应用、成本核算、营销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未来的的工作岗位契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在课程建设上,各专业都加大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的力度, 设立“行业通识课程”和“企业定向课程”,注重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过程和行业发展紧密衔接。设计学院室内教研室教师准备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核心课程8门,其中合作开发的课程《室内装饰设计》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集团内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对接,力求按照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制定“订单班”“项目班” 人才培养计划。成立的居众、华浔、余工、创意油画4个订单班,订单班人数220多名。这些“订单班”、“项目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集团内企事业单位积极与院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接纳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在管理制度、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初步成型。暑期共有13人次参加了暑期培训和企业锻炼,其中参加国培项目3人,参加企业锻炼4人。聘请企业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15人次。邀请企业行家开展讲座12人次。
5、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和就业基地效果好。设计学院2014届288名,和2015届279名毕业生已经安排在我院校企合作企业及工地顶岗实习和就业。深化了与南康家具企业—自由家家具有限公司(赞助家具设计大赛)、腾飞家具有限公司(派老师定点支持帮扶)、南康家具产业促进局(派学生参与家具博览会的组织工作)的合作;与赣州五福堂家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以板式家具教学为主的实训基地,并常派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协助完成了21-22栋2栋学生宿舍楼新家具的安装工作。与赣州市的装饰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派学生到赣州曼尼芬公司开展了生产实习。继续与广州设计岛余工特训学院开设“余工设计订单班”。启动了第一届“创意油画订单班”开展,有10名同学参加了该班级,假期到油画产业园培训了二个月,成效良好,学成后学生的作品有一些成为了商品,并在校园开展了作品展。
积极参加中国家协和省家协的有关活动,与江西省家具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江西家具学院。江西家具学院由江西省家具协会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共建,系非营利性质的面向家具行业的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与输送,从业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产品与工艺、材料研发,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等。
二、积极吸引新成员单位加入职教集团
设计学院已经与尚品宅配集团、虎都男装、中国家居、深圳居众中山分公司、赣州瀚亭装饰公司、赣州名匠装饰分别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皇朝家私,建立了以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实训基地。走访了维尚家具集团,派了一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探讨建立“维尚家具设计订单班”。与广州华浔装饰集团泉州分公司建立“华浔装饰设计订单班”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走访了香港上市公司虎都男装有限公司,派了一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建立了“虎都订单班”的合作关系。
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申报了2015室内设计专业的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已通过了教育厅的审核上报教育部备案。
与江西南康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中高职对接的校校合作关系,打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对接渠道。
三、存在的不足
1、与部分企业理事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上还不够深入,如上海东方美居、宁都科技职业学校等。
2、“高、大、上”的新成员单位的拓展还很不够。
3、校企合作中的订单班建设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至今,在各理事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对于加快苏区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我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围绕我设计学院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和专业基地建设,集聚集团内外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与科学开发,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办好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江西林业厅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对此,我们应该共同以最大的努力,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和智慧,团结合作,打造江西立林业职教品牌,为推动环境学院在苏区经济区快速崛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2015年工作要点
一项改革:2013级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7-8月份的短学期制,提前到9月份到企业开展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五项重点工作:
1、组建江西家具学院并正式开展工作。举办家协年会,挂牌成立江西家具学院,组建学院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2、合作办好室内设计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工作。在暑期与中国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2015年国家师资培训班,计划40名。
3、深化校企合作。余工设计班、深圳居众设计班、皇朝家具订单班、油画订单班等落到实处,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单位8家,争取与知名的上市装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2015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预就业作好准备。
4、做好产学研工作。家具实训中心强化育人功能,围绕省级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要求,在工艺革新、材料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与专利申请等方面加强建设。
5、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做好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与服务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跟踪率达100%,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有提高。做好2016届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安排工作,特别是室内设计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在8月份开始的顶岗实习安排工作,为推行这二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基础。
工业与设计学院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