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试行)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安全监管总局和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2006]67号)要求,为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依据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社区”定义的城市社区、企业主导型社区和农村社区均可提出申请。
以城区/县为单位申请的,其所属街道/乡镇应有80%以上通过安全社区评定且为合格。
第四条 受安全监管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协会(促进中心)负责安全社区的评定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程序,分为申请与初审、现场评定、综合评定与证后管理(含复评)。
第二章 申请与初审
第六条 按照标准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填写《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备案表》并递交协会(促进中心)备案。
第七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条件:
(一)按照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指标连续两年在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以内。
第八条 凡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应按要求填写《全国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经社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市级安全监管局印章、向省安全监管局备案后向协会(促进中心)提出评定申请;若全区提出申请,应加盖省安全监管局印章后向协会(促进中心)提出评定申请。
第九条 申请社区提交材料:
(一)《全国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二)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报告,主要内容:社区概况、工业与商贸网点分布情况、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各项要素开展工作的情况,安全促进工作成效、各类伤害与事故监测结果、持续改进目标与计划等;
(三)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条 协会(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社区完成材料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安全监管总局备案,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社区。
第三章 现场评定
第十一条 现场评定由协会(促进中心)派出现场评定组。现场评定实行组长负责制,并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组通常由3-5人组成,组长须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安全专家或具有丰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十三条 现场评定组职责:
(一)编制现场评定计划和评定工作文件;
(二)组织实施现场评定;
(三)协调现场评定有关事宜;
(四)及时报告现场评定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根据现场评定情况反馈现场评定意见。
第十四条 评定计划的编制。评定计划的编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目的与任务、评定依据、评定人员、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应在评定前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五条 评定工作文件的编制。评定工作文件是评定组实施评定和确保评定质量的依据。评定工作文件通常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十六条 现场评定人员的条件:
(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
(二)具有安全或安全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三)有较丰富的安全社区工作经验或经历;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第十七条 现场评定人员职责:
(一)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二)及时报告现场评定工作情况和评定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三)准确记录评定工作情况,对现场评定提出评定意见;
(四)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遵守保密规定。
第十八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主要程序包括首次会议、现场考察和末次会议。
首次会议:介绍现场评定安排和评定方法、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项目计划与实施;
现场考察:通过查阅、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安全社区建设情况,验证安全促进项目效果;
末次会议:向被评定方报告现场考察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 综合评定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组完成现场评定工作任务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促进中心)提交评定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 评定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定的过程;
(二)评定的项目与方法;
(三)材料初审与现场评定情况、随机调查和指标评定结论;
(四)存在问题与整改建议;
(五)评定结论性意见。
第二十一条 协会(促进中心)收到现场评定组的评定工作报告后,召开会议,研究作出综合评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 协会(促进中心)将综合评定结论以书面形式报安全监管总局备案并予以公告。协会(促进中心)以书面形式反馈申请社区,抄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并向申请社区颁发“全国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 证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有效期五年。期满三个月前,持证社区应该提出重新评定(复评)申请,并提交复评申请书和工作报告,由协会(促进中心)派评定组进行现场评定。逾期未提出复评申请的,“全国安全社区”称号自动废止。
第二十四条 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协会(促进中心)递交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年度安全社区工作总结和持续改进计划。协会(促进中心)组织抽检。
第二十五条 未提交工作报告的,协会(促进中心)要求社区限期提交年度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和情况说明的,由协会(促进中心)撤消其“全国安全社区”称号,并予以公告,同时报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社区在保持“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协会(促进中心)将撤消其“全国安全社区”称号,并予以公告,同时报安全监管总局备案。第二十七条 对评定或评定管理工作有异议的社区,可向协会(促进中心)投诉。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安全监管总局提出申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协会(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二篇: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2006]67号)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确认申请社区已基本满足标准,并命名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过程。评定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社区”定义的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均可提出申请。
第四条 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在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社区评定与管理工作。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促进中心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进行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注:凡启动安区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呈报促进中心备案。
第六条 促进中心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编制《安全社区评定指标》作为安全社区评定的工作标准。
第七条 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组建评定组、现场评定、综合评定和证后管理。
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
第八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并经社区所在地上级政府综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寄送促进中心。
第九条 社区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向促进中心提交三份工作报告,并提交电子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
(二)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
(三)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可参考《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编制;
(四)安全社区建设项目的评估方法、结果以及持续改进的证据。
(五)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条 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认可。
第三章 现场评定准备
第十一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促进中心组建现场评定工作组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其进行现场评定。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准备包括组建评定组、编制评定计划和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第十三条 评定组成员一般为3-5名,根据评定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可以将评定组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十四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
(一)编制相关工作文件;
(二)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三)负责现场评定工作并与申请社区领导进行沟通;
(四)将个人的现场评定发现及时与组长或其他成员沟通;
(五)对申请社区的安全促进工作做出评价;
(六)负责社区整改情况的跟踪评定。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有效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五条 评定组成员除具备必须的培训、教育、工作经历和从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经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与申请社区性质有关的安全专业知识;
(二)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方面的指示。能从评定现场的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中作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善于交往。评定成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申请方各个层次的人能够很好地相处,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以取得理想的评定效果。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安全社区评定人员应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如有违反,经查实后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七条 编制评定计划
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八条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评定工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评定组在实施评定过程中控制评定的进程,进行评定记录和对安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四章 现场考察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
第二十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介绍双方人员;
(二)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三)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
首次会议由评定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创建机构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察
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
(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具体指标的评定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45个二级评定指标。对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的判定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45个二级评定指标中;A级指标个数〉=30个的评定为合格。
(二)B级指标缺陷经整改、并经专家组两个月内复审达到A级后且满足
(一)要求的,评定为合格。
(三)出现C级指标评定为不合格;
(四)若某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评定均为B,则安全社区评定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末次会议
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向申请方报告评定发现;
(二)评价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宣布现场评定结论性意见,并提出对评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
第二十四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意外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社区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判定不符合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评定标准为依据,并与申请方共同确认事实。
第二十五条 申请方有如下权利:
(一)与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协商确定现场评定时间;
(二)对不适宜参加本次评定的人员提出异议,但应有合理的理由;
(三)对现场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与评定组协商,若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申请方可向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提出申诉或投诉。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和资料;
(二)为现场评定工作组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
(三)允许评定人员实施评定时进入相关现场,调阅相关记录和访问有关人员。
(四)申请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评定组进行评定,以便及时把相关消息进行反馈。
第五章 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应撰写出评定报告。评定报告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简述评定过程、方法、评定的项目、查阅的资料、随机调查结果、指标评定结果、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对申请社区总体情况的评定,并提出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评定组将评定报告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十九条 促进中心将总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
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意见,促进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并抄送其申请认可部门。
第六章 确认与命名
第三十一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促进中心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
第三十二条 被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一般在安全社区会议期间举行命名仪式,也可以在当地举行命名仪式。证书和证牌和旗帜一般在命名仪式上颁发。
第三十四条 总评未获通过的社区,整改后可在一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
第七章 证后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保持时间为五年。届满六个月前应该重新提出申请,促进中心将派评定组进行现场复评,以确定是否继续保持称号。复评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十六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促进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持续改进计划。促进中心视情况抽检。
第三十七条 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者,促进中心将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继续保持称号。
第三十八条 五年到期未提出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称号,促进中心将在媒体予以公布,撤销其称号。
第三十九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影响特别恶劣的事件者,应及时通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将视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保持称号。
第四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篇: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安全社区评定 管理办法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2006]67号)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是依据国家安全监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确认申请社区已基本满足标准,并命名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过程。评定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社区”定义的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均可提出申请。
第四条
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协调司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指导、协调安全社区评定与管理工作。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促进中心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注:凡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报促进中心备案。
第六条 促进中心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编制《安全社区评定指标》作为安全社区评定的工作标准。
第七条
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组建评定组、现场评定、综合评定和证后管理。
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
第八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并经社区所在地上级政府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寄送促进中心。
第九条
社区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向促进中心提交工作报告(一式三份),并提交电子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
(二)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
(三)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中安全社区要素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考《安全社区评定指标》);
(四)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第十条 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可。
第三章
现场评定准备
第十一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促进中心组建现场评定工作组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其进行现场评定。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准备包括组建评定组、编制评定计划和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第十三条
评定组规模根据评定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可以将评定组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十四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
(一)编制相关工作文件;
(二)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三)负责现场评定工作并与申请社区领导进行沟通
(四)将个人的现场评定发现及时与组长或其他成员沟通;
(五)对申请社区的安全促进工作做出评价;
(六)负责社区整改情况的跟踪评定。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有效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五条
评定组成员除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并有从事安全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经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与申请社区性质有关的安全专业知识;
(二)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方面的知识。能从评定现场的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中做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评定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安全社区评定人员应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如有违反,经查实后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七条
编制评定计划
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八条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评定工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评定组在实施评定过程中控制评定的进 程,进行评定记录和对安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评定工作文件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四章
现场考察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第二十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介绍双方人员;
(二)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三)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 首次会议由评定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创建机构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察
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
(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具体指标的评定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45个二级评定指标。对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的判定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45个二级评定指标中:A级指标个数≥30个的评定为合格。
(二)B级指标缺陷经整改、并经专家组两个月内复审达到A级后且满足
(一)要求的,评定为合格。
(三)出现C级指标评定为不合格;
(四)若某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评定均为B,则安全社区评定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末次会议
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向申请方报告评定发现;
(二)评价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宣布现场评定综合性意见,并提出对评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
第二十四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情况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判定不符合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评定标准为依据,并与申请方共同确认事实。
第二十五条
申请方有如下权利:
(一)与促进中心协商确定现场评定时间;
(二)对不适宜参加本次评定的人员提出异议,但应有合理的理由;
(三)对现场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与评定组协商,若协商仍不能达成 5 一致意见,申请方可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诉或投诉。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和资料;
(二)为现场评定工作组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
(三)允许评定人员实施评定时进入相关现场,调阅相关记录和访问有关人员。
(四)申请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评定组进行评定,以便及时反馈相关消息。
第五章
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应撰写出评定报告。评定报告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简述评定过程、方法、评定的项目、查阅的资料、随机调查结果、指标评定结果、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对申请社区总体情况的评定,并提出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评定组将评定报告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十九条
促进中心将总评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意见,促进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并抄送其申请认可部门。
第六章
确认与命名
第三十一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促进中心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
第三十二条
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促进中心将通过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公告。第三十三条
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命名仪式一般在安全社区会议期间举行,也可以在当地择时举行。证书和证牌和旗帜一般在命名仪式上颁发。
第三十四条
总评未获通过的社区,整改后可在一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
第七章
证后管理
第三十五条 “全国安全社区”称号保持时间为五年。届满六个月前应该重新提出申请,促进中心将派评定组进行现场复评,以确定是否继续保持称号。复评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十六条
保持“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促进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持续改进计划。促进中心视情况抽检。
第三十六条
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者,促进中心将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继续保持称号。
第三十八条
五年到期未提出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称号,促进中心将在媒体予以公布,撤消其称号。
第三十九条
保持“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特别恶劣的事件者,应及时通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将视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保持称号。
第四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第四篇: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和省政府安委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安办〔2011〕112号),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宣传安全社区的理念,改善社区的安全环境,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促进我省安全社区的规范、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全省安全社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推进。
第三条 全国安全社区广东支持中心(以下简称广东支持中心),负责省级安全社区备案申请登记、评定、证后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安全社区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一般是指以街道、乡(镇)、村(居)及物业服务型社区为主体建设安全社区。
其中村(居)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常住人口应达到3000人以上;
2、设有居民工作委员会、社区工作站或者村民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同时所属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积极支持社区实施安全社区建设;
3、社会功能比较齐全,如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同时还应具备整合其他各类资源的组织机构;
物业服务型社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社区是物业公司管理的大型楼盘社区,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
2、社区内设有居民工作委员会,与社区的物业公司有共同意愿联合实施安全社区建设。
3、社区的社会功能比较齐全,如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等。
4、当地政府支持并引导该社区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第五条 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一年以上可申请评定省级安全社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申请评定省级安全社区。
第六条 省级安全社区申报和评定工作应当遵循严格标准、简化程序和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实施,按照《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表》进行评定。
第七条 已取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的社区,可视为已获得省级安全社区的命名。
第二章 备案与进度监督
第八条 申请启动省级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应在启动10个工作日内做好安全社区备案工作。第九条 备案应提交的材料:
(一)《“省级安全社区”备案表》(附件1)。
(二)相关安全社区建设文件原件: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方案)等。
(三)安全社区启动仪式的相关资料:安全社区启动仪式会议通知、安全社区启动仪式会议纪要、安全社区启动仪式现场图片。
(四)以上书面材料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第十条 省级安全社区备案程序
(一)广东支持中心自收到备案材料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材料审核后上报广东省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
(二)审核合格的单位,由广东支持中心将备案回执发各申报单位。审核不合格的单位,广东支持中心将书面告知申报单位,指出存在不足和材料缺失的情况,及时重新备案。
第十一条 已在支持中心备案,尚未取得“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安全社区建设单位须在备案之日起满半年后一个月内向支持中心提交安全社区工作进度报告。
第三章 评定申请与初审
第十二条 认真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经自查合格并符合申请评定基本条件的安全社区建设单位,可向广东支持中心提出评定申请。
第十三条 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程序
(一)申请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的基本条件: 1.已在全国安全社区广东支持中心备案的街道、乡(镇)、村*居)及物业服务型社区。
2.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要求,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1年以上,通过开展各类安全促进项目,使到社区内各类伤害、事故在当地政府下达控制的指标以内,或指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自启动日期开始计算)。
(二)满足申请省级安全社区评定基本条件的社区,按要求填写好《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附件2),经社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提交广东支持中心。
(三)社区提交《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的同时应向广东支持中心提交工作报告(一式三份),并提供电子版,主要内容包括:
1.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
2.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
3.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列出社区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各项工作(具体可参考《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表》);
4.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电子邮箱和联系人等。
(四)广东支持中心在接收到社区的申请材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初审合格,广东支持中心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评定;如初审不合格,广东支持中心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方向,申请单位整改过后重新申请。
第四章 现场评定和总评
第十四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广东支持中心组织专家组成现场评定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评定。评定标准按照《广东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表》的要求执行。
第十五条 编制现场评定计划
现场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六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
第十七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介绍双方人员;
(二)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三)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
首次会议由评定组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一般不超过3人),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建设机构全体人员及安全促进项目组相关人员。第十八条 现场考察
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
(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第十九条 末次会议
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向申请方通报评定发现;
(二)评定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宣布现场评定结论性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持续改进的建议。
第二十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
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意外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社区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
评定申请方应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资料,为现场评定人员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第二十一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成员应在15个工作日内撰写出评定报告。现场评定报告包括:
(一)评定的过程、项目、方法;
(二)查阅的相关资料;
(三)随机调查结果;
(四)省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评定结论;
(五)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整改要求;
(六)社区总体情况评定以及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第二十二条
广东支持中心收集完现场评定组评定报告后,在20个工作日之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十三条
广东支持中心将总评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广东省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
根据广东省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广东支持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
第二十五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广东支持中心公告并授予省级安全社区称号,同时授予省级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 证后管理
第二十六条
省级安全社区称号持续时间为三年。届满三个月前应该重新向广东支持中心提出复评申请,未提出复评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省级安全社区称号。提出复评申请后,广东支持中心将派出现场复评小组进行现场复评,复评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并将意见反馈给广东省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以及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第二十七条
保持省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在每年1月30日之前向广东支持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持续改进计划。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的单位,广东支持中心将撤销其省级安全社区称号。
第二十八条
广东支持中心每年不定期抽查已获得省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抽查以现场验证的方式进行,广东支持中心将在现场验证前15日以书面方式通知抽查单位。
第二十九条
保持省级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社会影响恶劣事件的社区,广东支持中心将视情况撤销其省级安全社区称号并予以公布,同时报广东省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凡被撤销称号的自撤销称号之日起一年后方可再申请省级安全社区称号。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广东省安全生产协会(全国安全社区广东支持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自发布日起实施。
附件:
附件1:“省级安全社区”备案表
附件2:省级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第五篇:海安县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海安县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海安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了促进海安县安全社区建设、规范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社区”定义的、达到《南通市海安县安全社区评定标准(试行)》(下简称《标准》)的城市社区、企业主导型社区和农村社区均可提出申请。
以街道为单位申请的,其所属社区/村应有80%以上通过安全社区评定且为合格。
第四条 海安县全面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授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简称创安办),负责海安县安全社区的评定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 安全社区的评定与管理程序,分为申请、初审、现场评定、综合评定与证后管理(含复评)。
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
第六条 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填写《创建“海安县安全社区”备案表》并递交创安办备案。
第七条 申请评定海安县安全社区的条件:
(一)按照《标准》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1年以上;
(二)上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指标在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内。
第八条 凡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应按要求填写《海安县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经社区所在镇(区)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印章,向创安办提出评定申请;若镇(区)整体提出评定申请,应加盖镇(区)印章后向创安办提出评定申请。
第九条 申请社区提交材料:
(一)《海安县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二)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报告,主要内容:社区概况(人员、地域、辖区单位等)、按照《标准》各项要素开展工作情况,安全促进工作成效、各类伤害与事故监测结果、持续改进目标与计划等。
第十条 创安办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社区完成材料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社区。
第三章 现场评定
第十一条 现场评定由创安办派出现场评定组。现场评
定实行组长负责制,并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组通常由3-5人组成,组长须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安全专家或具有丰富安全社区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十三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
(一)编制现场评定计划和评定工作文件;
(二)组织实施现场评定;
(三)协调现场评定有关事宜;
(四)及时报告现场评定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根据现场评定情况反馈现场评定意见。第十四条 评定计划的编制。评定计划的编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目的与任务、评定依据、评定人员、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应在评定前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五条 评定工作文件的编制。评定工作文件是评定组实施评定和确认评定质量的依据。评定工作文件通常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纪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十六条 现场评定人员的条件:
(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
(二)具有安全或安全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三)有较丰富的安全社区工作经验或经历;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第十七条 现场评定人员职责:
(一)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二)及时报告现场评定工作情况和评定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三)准确记录评定工作情况、对现场评定提出评定意见;
(四)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遵守保密规定。第十八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主要程序包括首次会议、现场考察和末次会议。
首次会议:介绍现场评定安排和评定方法、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项目计划与实施;
现场考察:通过查阅、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安全社区建设情况,验证安全促进项目效果;
末次会议:向被评定方通报现场考察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 综合评定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组完成现场评定工作任务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创安办提交评定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 评定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定过程;
(二)评定的项目与方法;
(三)材料初审与现场评定情况、随机调查和指标评定结论;
(四)存在问题与整改建议;
(五)评定结论性意见。
第二十一条 创安办收到现场评定组的评定工作报告后,研究作出综合评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 创安办对综合评定结论进行公示后,3个工作日内将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申请社区,通报镇(区),对达标社区颁发“海安县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 证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有效期五年。期满三个月前,持证社区应该提出重新评定(复评)申请,并提交复评申请书和工作报告,由创安办派出评定组进行现场评定。逾期未提出复评申请的,“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自动废止。
第二十四条 获得“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创安办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安全社区工作总结和持续改进计划。创安办组织抽查。
第二十五条 未提交工作报告的,创安办将要求社区限期提交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和情况说明的,由创安办撤销其“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
第二十六条 社区在保持“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事件,创安办将撤销其“海安县安全社区”称号,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 对评定或评定管理工作有异议的社区,可
向创建领导小组投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创安办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