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时间:2019-05-14 00: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第一篇: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摘要】徐霞客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是旅游者的鼻祖,本文仅对徐霞客在昆明的游历及其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从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分析了其对昆明旅游发展的贡献。【关键词】徐霞客

昆明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14-02

一 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闻名于世的历史名人,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伟大领袖毛泽东曾题词“我很想学徐霞客”。

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他一生鄙视科举仕进,把毕生的精力和兴趣都用于旅游考察事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霞客21岁,第一次出游,游地为太湖,从此他用一生的二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游历,历时30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他的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游历了黄山、泰山、普陀山、雁荡山、九华山等名山,游尽太湖、黄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果树瀑布、滇池、洱海等胜水。他不畏艰难险阻,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将一腔热情寄托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崇高的科学事业。

他用尽毕生精力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他30年游历所得,书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及《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他一生可能撰写过300万字的旅行考察记录,除散佚者外,整理后的现存约60万字游记资料,主要记录了他的旅行观察所得,记录了他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的考察,在地理学和文学上有重要的价值。他从科学的角度,对地理本身,对自然界的地质地貌进行考察研究,将审美趣味和科学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游记无论从价值还是内容上看都是空前的。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二 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

云南是徐霞客最后游历的地方,1638年5月,53岁的徐霞客由广西来到西南边陲云南,自从他踏上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就被云南的独特的地势地貌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所吸引。他考察了云南的江河源流岩溶;寄情于云南的名山古刹,沉醉于边疆奇景异物,写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滇游日记》,《滇游日记》一共13卷,26万字,里面记述了云南的名山大泽、丽都古刹等大小风景名胜区。徐霞客在云南期间,曾两次进入昆明,《滇游日记》中,约有5万多字记述昆明。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时,曾游历西山,写下了《游太华山记》;第二次进入昆明游历了海口和安宁。徐霞客游历了昆明西山、杨太史祠、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今三清阁建筑群)、棋盘山等地,还曾沐浴于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安宁温泉。

1.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游太华山

由于《滇游日记》第一册在流传保存中的缺失,已经无法确切了解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的具体时间和详细情况,只大略知道他于1638年七八月间抵达昆明并游历了西山,即太华山。在徐霞客之前有许多文人骚客被西山的美景所吸引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此对于西山的如此美景徐霞客是仰慕已久,早就心驰神往。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徐霞客在昆明市区乘船横渡长满芦苇的滇池到西山高?i游船码头,开始了他的西山之游。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记曰:“由高?i南上,为杨太史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余西一里,饭太史祠”。可见徐霞客曾在太史祠用餐,然后上太华山进入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等进行考察。然后徐霞客还登上了西山的山顶,《游太华山记》记录西山“愈上愈奇,而楼、而殿、而阁、而宫、皆东向临海,嵌悬岩洞”,徐霞客还在西山山顶俯瞰了整个滇池,他还曾居住在昆明西山脚下的高?i。徐霞客尤其钟爱太华寺中的山茶花,他写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

2.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游安宁

1638年10月1日(农历)徐霞客再入省城昆明,这时候的徐霞客已经游历了滇南、滇东和贵州兴义,并对南盘江及喀斯特地貌进行了考察,是经寻甸、嵩明、松华坝又折返昆明的。这次徐霞客在昆明只小住了两天,1638年10月4日傍晚,徐霞客从南坝乘船驶进了滇池。徐霞客沿滇池至海口,游览石城,徐霞客重点考察了海口的石城和安宁。首先徐霞客考察了海口的石城,石城:“岭头峰石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卧而城郭者。”这就是所谓的“石城”。游览了“石城”的奇景后,徐霞客下山,沿着蝗螂川到了安宁城,开始了其在安宁的游览考察活动,之后徐霞客到了“海内第一汤”的安宁温泉。徐霞客来到温泉首先游览了温泉南面的石洞及题刻,之后到了温泉边,舒舒服服地泡了一个温泉浴。最后,徐霞客返经安宁城,翻越碧鸡关,过了车家壁,登过棋盘山,沿当时的滇池湖堤经夏窑、土堆至潘家湾入昆明城。于11月1日回到昆明城内。7日,徐霞客离开昆明城西行,游览筇竹寺,他在游历日记中写道“筇竹寺,其寺高悬于玉案山之北陲,寺向东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称,而群峰环拱,林壑潆沓,亦幽境入境也。”在这里他与友人聚会并住宿了一晚。8日,徐霞客经富民西行,之后去往了大理的鸡足山。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

三 徐霞客对昆明旅游文化的贡献与思考

1.贡献

徐霞客在游历昆明西山时写下《游太华山记》以及《滇游日记》中的其他记录,对昆明山脉的走势,江河的源流,岩溶地貌,均详加严谨的考证;对昆明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景观,文士名流等,亦颇多关注。徐霞客晚年在对昆明的旅游考察活动,是他在旅游、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达到巅峰时期的成果。他的考察记录为后人对昆明的地质地貌、山脉走势等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他的游记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后人的科学考察研究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所去过的地方,大多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成了徐霞客的纪念地,不少地方建立了徐霞客塑像或徐霞客纪念馆。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昆明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对昆明的旅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思考

第一,利用名人效应加大对昆明旅游的宣传,扩大旅游知名度,助推昆明旅游发展。古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中可以看出自然景观想要出名,就需要有人文景观的衬托,才能相得益彰。在我们的山水审美中,自古就有“人文化”的传统,同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根本要求,是提升旅游景点内涵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徐霞客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加大昆明的旅游对外宣传。首先,可以根据徐霞客游历昆明的历史素材拍摄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加强对昆明旅游的宣传;其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拓展历史名人和景区融合的“闪光点”。开展学术交流会议,撰写和出版文艺作品,使历史名人在景点的宣传中“活”起来,也使景点在历史名人的宣传中“响”起来,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此扩大昆明的旅游知名度。

第二,拓展新型旅游方式:名人历史线路游。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是一项较为成熟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昆明旅游对外宣传的加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旅游业面向的群体已经从小规模、专业化的特定狭小群体逐步发展成为群民性质的户外休闲活动,因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多种业态形式的出现,例如背包旅游、换房旅游、分时度假、科技旅游、军事旅游、数字旅游等。而名人游历线路游也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就昆明而言,可以开发和设计徐霞客当年昆明的旅游线路给游客,让游客在历史名人的旅游线路中去体验和感受古人的游览线路。在这种游览中会让游客产生一种欣赏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心态,让游客既欣赏了美景也学习了历史知识,融身心的美感于一体,游客会同古人产生共鸣,由此生发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三,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不会因为旅游活动的出现而使我们的环境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宣传环境保护。滇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近年来因为旅游的开发,工业的发展,污染不断加剧,滇池的环境甚为糟糕。在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记录了滇池曾经绮丽的景色,如滇池中的“金线鱼”、滇池畔的“牛恋石”等,这些美景在300多年前是存在着的,它们还曾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的到访。但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旅游不断开发,曾经美好的景致已经荡然无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要持续发展旅游,加强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美丽的昆明,也才不会愧对古人先哲们对我们美好自然的宣传和赞颂。

参考文献 [1]朱惠荣.徐霞客与云南[J].云南社会科学,1994(6)[2]王绍鸿.徐霞客对福建旅游的贡献[J].福建地理,1999(1)

〔责任编辑:庞远燕〕

第二篇:“文化昆明

在“文化昆明·魅力春城”书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汪叶菊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书画家、民进会员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民进昆明市委主办,昆明民进书画院承办的“文化昆明•魅力春城”书画展在这里开展了。我代表民进昆明市委向一直支持、关心和帮助昆明民进的各级领导和兄弟党派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今天开展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民进会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昆明民进书画院自成立以来已走过四个春秋,书画院成员中既有饮誉国内外的专业书画家,也有立志于丹青艺术的后起之秀,有从事于书画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也有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书画爱好者。近年来,昆明民进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积极组织民进书画家们进社区,下农村,慰问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用手中的笔尽情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丹青绘盛世,以笔墨表真情,在会务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民进书画院无论是成立之初的大型抗旱救灾书画义卖,还是积极投身昆明母亲湖·滇池治理进程,都处处彰显着这个年前书画院的蓬勃鲜活的生命力,以及对幸福美好新昆明建设所肩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今天的“文化昆明•魅力春城”书画展,将向昆明的父老乡亲呈现百余幅书画作品,它们无疑都是民进书画家们呕心沥血的艺术成果,是魅力春城独特风貌与艺术激情的碰撞和凝聚,更是书画家们对昆明家乡浓浓的眷恋与热烈的爱恋。我代表民进昆明市委对民进书画家们的敬业精神和为此

1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书画展的参展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界的草木风情,无不尽览于笔墨之下,展现在作品之中。书画展示的是对中国民主促进会这个大家庭的真挚感情,讴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幸福美好新昆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和艺术性。

12月11日,民进十三届二中全会刚刚在京闭幕。这次会议是民进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民进十一大工作部署和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会议。希望我们广大民进会员在新的一年里,齐心合力,奋发努力,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夯实“同心”思想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履行高素质参政党的会员职责,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责任,使民进的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好幸福新昆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感谢参加此次书画展开幕式的领导来宾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衷心预祝本次书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

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

文化的内涵。在文章所要讲三峡文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文化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泛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而文章所要讲的三峡文化则泛指其广义的文化。

三峡文化。三峡是指,西起重庆市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的三段峡谷。而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这三段峡谷沿岸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有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为载体,民俗旅游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饮食旅游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名人旅游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宗教旅游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为主的,军事旅游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习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以及颇具神奇色彩的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

旅游中可利用的三峡文化。三峡库区应该重点挖掘的文化是:三峡移民文化、三国文化,巫文化、巴文化、西南民俗文化、重庆陪都文化,移民文化:以典型移民新城、镇(万州、云阳、丰都)、农业移民典型代表(万州苎溪河橘园生态农业、忠县施格兰柑桔园)、移民博物馆为代表的移民文化。

三国文化:深入挖掘以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为典型代表的三国文化。

巫文化:由巫溪巫灵洞、汉风神谷、巫山以神女峰及新县城高唐观、凝翠湖、神女庙、望天坪为代表的神女文化组成。

西南民俗文化:以湖广会馆、火锅、毕兹卡等为代表的西南民俗文化。

重庆陪都文化: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沙坪坝“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遗址;曾家岩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人民解放纪念碑、桂园、孔园、黄山陪都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战时陪都文化。

第四篇: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内 容 摘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同时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孝感的文化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孝感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分析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孝感文化资源特色与孝感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孝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树立统一市场观念,构建整体旅游形象;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行联动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体验性。关键词:孝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孝感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孝感的建设。

一、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文化资源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1.旅游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一项社会活动。首先,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不管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含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社会文化的内容。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神则明”,可见,旅游资源自身是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神韵的“神仙”,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均离不开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与技术,离不开文化因素中历史的、艺术的、建筑的,各方面的影响。旅

游业的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体现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内涵。因此,旅游业既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出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旅游媒介,又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1]

2.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本。现代旅游学把旅游资源看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被称为旅游对象,它是能够激励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目的的诸事物的总称。而文化动机是旅游动机的重要方面,如考察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学术交流,观赏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很多旅游者来孝感旅游,一方面,是为了看孝感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虽然是冲着孝感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但体验红色革命文化、踏寻中华孝文化和楚文化源地、饱览孝感人文风情仍然是激发他们出游动机的重要因素。

3.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够提升旅游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尽管我国具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但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根植在文化土壤上的旅游产品才能有生命力。特别是随着旅游者的消费经验日趋丰富,对旅游产品更加挑剔,必然享受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性。国家旅游部门近年来的调查也表明,国外旅游者对我国民族风情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旅游活动的倾向是在对异族风情的体验和感受上。另外,各地区逐渐兴起旅游发展热潮,景区景点也是遍地开发,但开发的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具有很多雷同性,要想从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挖掘文化内涵,凝练文化品牌,创新特色旅游。当前的旅游热中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旅游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将自然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城市风光旅游、田园风光旅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综合旅游活动,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要求。

(二)旅游是文化挖掘与保护的重要载体

1.发展旅游是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结晶。一旦对这些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开发利用不当,一经流失,将难以寻回。而在当前文化资源的保护中,资金成了最大的障碍,很多地区在保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探寻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保护文化资源的新路子。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当地文化的内涵体会最深,随着

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就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保护意识也会日益增强,使人类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例如,《云南印象》中有一套绿春哈尼族的神鼓的表演,据说当地会打这一套反映哈尼族对人类繁衍历史认识的神鼓老人已经不超过三人,因为《云南印象》的表演,使之得以避免消失的命运。

2.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丰富和优化文化资源

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如我们只能在历史书和小说中看到的盛唐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水浒英雄传,无锡影视城通过创新利用,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影视文化旅游,不仅通过经营影视,给观众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而且将拍摄场地作为文化的吸引物,游客在这里可以引发一种遐思,而这种文化遐思最能反映影视文化的特色,产生独特的文化吸引力,使文化资源的利用通过开展旅游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三国城的入口处,有一段长长的影视墙,上边镌刻着在无锡影视基地拍摄的一百多部影视作品的名称。可以想见,这个名单还会不断增加,影视基地在文化上的不断创新也将不断延续下去。另外,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将会使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不断提升,能够更好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例如,《云南印象》中一段“烟盒舞”表演,真实的彝族烟盒舞表演中有击掌的动作,但是,杨丽萍将击掌动作丰富化,舞台化,加上了双手拍地、翻滚拍地等动作。彝族演员发现这样的改编使舞蹈更好看了,他们将会把这些动作带回村寨。

二、孝感文化资源概况与旅游资源优势

(一)孝感文化资源概况

1.历史悠久的楚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二、三级品100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多枚,近4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研究云梦秦简的中、英、韩、日文字著述达400余种。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研究长江流域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2.令人骄傲的红色革命文化

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徐向前指挥红军在此进行过龙王集、双桥镇等著名战斗,取得辉煌战绩。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长时期的领导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

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积极支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

3.深厚的孝文化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大打孝文化品牌,于1996年、2002年连续开展了两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敬老好儿女”周玉兰等一批新时期孝子,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孝感建设。

(二)、孝感旅游资源优势

孝感旅游资源丰富,有亚洲第一大的应城汤池温泉,有著名的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有唐代诗仙李白客居十年的安陆白兆山;有全国三大银杏基地之一的安陆钱冲银杏基地;有全国十大陵园之一的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有气势宏大的云梦楚王城遗址,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塞堡80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作为一种陪葬冥器,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湖北孝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楚文化孝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土的竹简饮誉世界,这里,诗仙李白曾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里,孝文化资源更是不同凡响,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杰:卖身葬父的董永,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三大孝子故事和传说均源自孝感。其中,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故事,使这里获得了孝感之名,也孕育出了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的美丽故事。

三、孝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

孝感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应该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难得,旅游正兴,凸显文化,孝感背景环境及资源优势明显,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的背景下,要继续深入孝文化,着力打造孝感市的中华孝文化品牌,这里说的品牌,是指包括各类产品在内的名牌,创品牌就是创名牌,着力打造中华孝文化平台,充分利用好孝文化遗产,努力开发孝文化资源,特别是要在包括符号,神话与历史人文在内的符号经济,文化产业,和包括文化事项,文学意向,典型物象,原形构象在内的一些项目,要研究孝义,弘扬孝德,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评选孝子,建设孝景,努力将孝感市打造成“中华孝文化名城”。

(一)树立统一市场观念,构建整体旅游形象

孝感文化覆盖区地域相邻、资源共生、线路相连、产品互补,并有着共同的客源市场,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时,各地区应树立统一的市场观念,联合开发,构建整体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形成旅游地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形象可以帮助旅游地在较长时间内占据垄断地位。

(二)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孝感旅游资源丰富,路线的设计组织和安排因旅游活动内容和资源特色不同可以设计成为不同的旅游线路。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行联动协调发展

两黄文化覆盖区虽拥有许多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各地区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景点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在全国各大经济区域中属于发展滞后区。就在本区域内部,旅游业发展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各地区应本着构筑地域大文化、谋求区域联合的原则,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指导思想,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参加、优势互补、各得其所、逐步发展”的原则,进行旅游资源的共享与重组,旅游产品的更新与开发、区域旅游功能的划分,共同参与相互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及旅游企业的共同经营管理,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编制整体旅游发展规划、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共拓客源市场等措施。通过各要素的互相补充,来弥补各自的不足,或是强强联合,形成一个相关联的整体结构,从而提升旅游业发展竞争力。[7]

(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体验性

当经济发到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体验经济提供的不是产品、不是服务,而是“快乐”这种体验。《体验经济》的作者派恩二世和吉尔摩指出体验包括四种类型:娱乐、教育、循世、审美。孝感的旅游业也应顺应现代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通过深入挖掘两孝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型和特色旅游的转变,在进一步完善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突出抓好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的开发。例如利用孝感的文化——孝文化、楚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开发一些具有教育展览、生活娱乐、环境保护、历史陈列、主题表演意义的专项产品,通过演绎文化,深化主题,完善产品结构,延长游客活动时间,培养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9-10.[2] 杨振环.旅游发展重在区域合作[J].发展月刊,2005,(9):48.[3]旅游与孝文化资源开发(荆楚民间文化大系)长江出版社 2009-09

第五篇: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就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关键词:重庆 文化旅游 问题 建议

一、文化旅游的含义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二、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2012年1—7月,我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458.7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过夜游客374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总收入908.66亿元,同比增长32.0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16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8%。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86.02%,其中:出国游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98%;港澳游13.17万人次,同比增长63.92%;台湾游3.57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目前已查明的地下、地面文物共有12212处,具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共308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重庆以“美女、美食、温泉”三大独特文化闻名于世,并以巫山小三峡、大足石刻两大5A景点带动重庆旅游业的强盛。

(二)旅游劣势

近几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序均在20位左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地区。如200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排名21位,2010年排名20位,2011年排名18位。位列重庆之上的各省区大多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发展旅游业,无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整合力度上还是在营销运作上,重庆都明显处于下风。

三、重庆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各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档次低,可进入性差。去重庆周边的区县旅游,渝东南、渝东北或者渝西都需要在不同的车站坐车,而重庆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在区县,如六大精品景区之奉节天坑地缝、武隆天生三桥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未完成,仙女山、巫溪巫山连接神龙架的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还正在实施,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吃、住等出现结构失调

虽然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299家,6万多个床位,但全市的五星级酒店仅38家,这其中有19家授牌,19家在营运还未授牌。五星级酒店数量过少,旅游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质量不够高。

(三)旅游景点类型单一,缺少精品景区

目前重庆大部分的景点属于山、水、峡、洞、森林公园等,品种单一。如神女峰、仙女山森林公园、歌乐山森林公园、四面山、黑山谷、芙蓉洞、金刀峡等旅游景点重复开发,外地旅客可能去了其中一个景点就不会再选择去另一个类似的景点,这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此外,重庆的六大精品景区均分布在区县,主城区缺乏旅游精品,难以形成旅游中心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

(四)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人墨画、宗教圣地、园林建筑等,都可以归为文化旅游资源的范围;狭义的即是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的物质载体,或者是某著名旅游作家游历所经并留下墨宝之地。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除了李白对长江三峡美景的描写,还有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就是,山峡是著名诗人李白吟诗抒情、以诗歌的形式揭示泛舟山峡之审美内涵的地方。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属广义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三峡对游客的吸引力因素。

然而,对重庆市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很多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开发,都还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这使得一部分具有极高品味的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五)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并不乐观

旅游纪念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能纪念和辅助回忆旅游经历的各种产品。旅游者购买后能够通过欣赏或使用此类产品会议起旅游过程,甚至转赠亲友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愉快感受。这要求旅游纪念产品必须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也就是一定要有地方特色。

但重庆目前的旅游茶农类型较为单一。重庆旅游产品市场现有产品大多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雕、蜀绣等,虽具有本地朴实的原生态特征,却不能适应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不能体现当代重庆的新风貌。此外,重庆旅游纪念产品大部分都存在品质低劣的现象。生产厂家往往粗制滥造,采取牺牲质量的方式获取短期利益。这些产品无特色质量差,不具市场优势,只能走低价取胜的道路,长期如此会极大的打击市场积极性,对行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重庆旅游客运中心的建设

交通的便捷是更好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占地面积2万多平米,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客运中心在今年已全面开工,预计可在2014年的春节开始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可以实现日承运游客1万人次以上,每天发车400辆以上,旅游线路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旅游景点和周边部分省的景点。

该中心包括旅游客运车站、旅游市场、办公大楼、地面停车场、安全监控中心等建设内容,并集旅游集散、旅游运输和旅游推广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来,市民从一个地方坐车就可以到达所有周边的旅游景点,免去现在多个车站的奔波疲劳。

(二)丰富并升华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亦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所依赖的根本。如重庆秀山县洪安镇,若没有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恐怕其名气不会如此之大吧。而如今,秀山抓住“边城”这张名片,深度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和边城文化故事。

重庆历史悠久,又曾作为红色革命基地,文化旅游资源极其的丰富。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更深更细,对于每一个景区、景点都尽量的将其旅游与当地文化民俗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旅游品位,能够更好的吸引客源。不然,则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大力开发具有巴渝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到重庆还能带走“重庆”

1、设计审美与功能合一的旅游纪念产品

好的旅游纪念产品设计,首先应具备视觉美感,符合审美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的加入使用功能,即具有良好的使用用途。功能作为任何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也应该成为现代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但目前重庆旅游景点的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属于摆件、装饰品等,不仅价格不实惠,而且实用性很差。应当将产品的纪念功能和使用功能有机结合,严格把关产品质量问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2、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重庆地区目前所销售的旅游产品除了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装饰品以外,其他大部分是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而具有一定现代气息的产品,以及具有“拿来主义”特征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缺乏重庆的巴渝文化特色,后者更是从外地采购、本地销售、在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产品,完全无法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

在这种现状下,要吸引旅游消费市场就必须紧密结合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产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接近,暗含人文价值,容易被人们接受。应当加大对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提高传统工艺生产的效率,让外来游客能够真正的买到对重庆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为游客展现真实的重庆生活原貌。

(四)与周边城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重庆作为红岩革命基地,据长江山峡主道的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核心城市。为更好的发展重庆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区域旅游合作:

1、与贵州遵义、四川广安等地形成“红色旅游区”;

2、与四川、西藏合作发展“西部旅游一条线”;

3、与湖北、江苏等地合作发展长江沿岸旅游线路。

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道路是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发挥旅游经济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勇.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旅游为例[A].生产力研究,2010 [2]强海涛.重庆旅游发展研究[M].2001 [3]彭科星,蒋金辰.重庆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M].西部经济,2010(10)[4]彭寿清.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A].经济地理,2004(4)[5]唐倩.重庆市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M].2010

下载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

    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研究成为旅游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科学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概念,然后基于方法论的指导,对文化旅游的研......

    提纲:赣州市节庆文化旅游市场调查与研究

    赣州市节庆文化旅游市场调查与研究 提纲:引言 (备注:主要阐明三层意思,其一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单纯的经济现象;其二;民众出游由原来的游山玩水消费购物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变为以......

    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精选)

    摘 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妈祖文化作为福建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旅游现代化开发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加强妈祖文化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二)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二)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我国旅游开发有两种初始动机,一是进行初级建设,包装后倒卖,拆卖旅游资源;二是想和国家某个民生大项目捆绑,以......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一)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文化旅游是个近些年被炒得很热,又总被景区规划专家滥用的概念。它想在宏观上达到“人口搬运”以集中刺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四)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文化旅游开发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当地很难挖掘出文化卖点,二是当地居民可能不愿意将之作为旅游卖点进行开......

    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近年来,文化旅游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