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时间:2019-05-13 09: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第一篇: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

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研究成为旅游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科学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概念,然后基于方法论的指导,对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做了归纳。以期为以后文化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旅游,研究路径,方法论

一、引言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正在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延伸,游客出游渐渐由走马观花的传统观光游转变为富有内涵的文化旅游。“十二五”期间,各省市都积极的编制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旅游界的学者将其纳入研究的重点,为了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质量,实现文化和旅游更好的融合,使文化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文化旅游的研究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笔者基于方法论的探讨,对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相关研究路径科学方法的总结,为文化旅游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建议。

二、相关概念

1.文化旅游定义

我国旅游业多年来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催生了文化旅游概念的提出,从旅游行为角度来看,文化旅游就是旅游者涉足、接触、观赏、体验异地文化及其环境氛围的过程,从开发者角度看文化旅游是指对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

2.方法论概念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本文研究所基于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方法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三、文化旅游研究路径概述——基于方法论的探讨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了解文化旅游的自身特性。其次,了解文化旅游的特征之后,就可以认识他的特殊本质,根据其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与矛盾,找到所研究的切入点。最后,研究文化旅游的发展,但是研究要以方法论原理为指导处理好文

化和旅游融合的矛盾,实现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完善。

四、文化旅游的特性

1.文化旅游的可融合性

文化旅游本身便是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而文化和旅游各组成要素均具有可融合性,所以文化旅游具有可融合性。以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它是中国第一个融合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内含22个民族的25个村寨,均按1:1的比例建成。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的丰厚意蕴赢得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美誉。

2.文化旅游的多元性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多元文化。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6个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名镇分布各地;235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联合国级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多达3275项。

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形式有以下几种:传统节庆活动的旅游化、民族特色物品的旅游化、民族风情演艺旅游化、民族特色的博物馆、以民族文化建筑为主构成的旅游景观、原生型村寨的旅游化、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等。

3.文化旅游的传承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正因为旅游的文化灵魂使文化旅游具有了传承性。现在的文化旅游继承了古代文化旅游的精华,只是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如古代的商人旅行,如今的商务旅游;古代的游学旅游,现今的知识旅游;古代的节令旅游,今天的民俗节庆旅游等等。

文化旅游资源同样也是由历朝历代将其各种优秀文化传承下来的,我们继承了祖先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结合现代的科技创新,吸收借鉴各国文化成果,开发新的文化资源,代代传承。

五、国内文化旅游研究视角

1.文化旅游类型研究

许多学者从文化旅游的类型角度,对文化旅游进行研究。研究不同类型文化旅游的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旅游行为在古代就已经出现,有古代帝王巡游;古代文人的入仕宦游和求知游;古代僧道的宗教云游;古代商人的商务旅游;古代庶民的节令旅游等。

近代文化旅游也多种多样,如竹文化和汉字文化的旅游形式;国内外影视文化旅游;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中医药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等。

2.文化旅游资源研究

由于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及物质生产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人们运用智慧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景观,形成文化旅游资源,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有助于文化旅游更好的开发。

每个不同的地方也有其各自的文化内涵,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可以联合这种优势,进行区域资源整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在资源开发前要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价,有研究运用AHP法,德尔菲法,定量分析法等评价资源价值,然后提出开发设想。

3.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游客在欣赏自然的同时发现自然的美文化,游览景观的同时体验到历史民俗文化,寓教于景,更好的满足游客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从而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首先,一些学者开始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角度来评估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并应用SWTO等分析方法对个别具体的文化旅游开发可行性做了研究。其次,部分学者研究了国外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比中国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借鉴国外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文化保护原则及其他方面的开发经验,结合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好的创新和发展机制。

六、文化旅游研究的方法论指导

1.文化旅游研究要从实际出发

对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文化旅游的发展

存在很多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研究的实践意义。

旅游业发展初期的“西游记宫热”,其后的大量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以及近几年的“古城热”、“名人故里热”。大家盲目照搬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的文化旅游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结合文化资源本身特点,考虑到旅游相关利益群体,如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居民等的实际需求,从实际需求出发,研究文化旅游的发展。

2.文化旅游研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解决文化旅游问题。既注重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当今是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时代,我国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喜欢来中国旅游,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我国的文化旅游要发展就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批判的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满足当代国内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3.文化旅游研究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方法论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研究问题要善于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首先,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不论是民俗特色文化还是科技文化,都要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其次,重点突破就是文化旅游的每一项研究都要有其重点,抓住发展中的主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突破口从而研究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广西的文化旅游研究,就要抓住广西文化旅游的主要问题所在就是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效率较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创新科技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密,今后的研究可以探索文化旅游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解决广西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参考文献:

[1] Wang Fude, Liao Ke.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productsbased on [J].Journal of Beijing nmfgj.com/ gnksguyhl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2,(9)

[2] Yang Junping.A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AHP method--Taking gdgbjdtv.com/gnksguyhl Gele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nd cave [J].based forum,2009(1)

[3] Liu Jian.Journal, in tourism resources planning and exploi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J].2001 in Chongqing teachers' College, 20(9)

[4] Zheng Jing.Cultural variability impact on hcsciq.com/ gnksguyhl China's cultural tourism in minority regions [J].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19

(6)

第二篇: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

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

文化的内涵。在文章所要讲三峡文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文化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泛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而文章所要讲的三峡文化则泛指其广义的文化。

三峡文化。三峡是指,西起重庆市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的三段峡谷。而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这三段峡谷沿岸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有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为载体,民俗旅游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饮食旅游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名人旅游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宗教旅游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为主的,军事旅游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习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以及颇具神奇色彩的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

旅游中可利用的三峡文化。三峡库区应该重点挖掘的文化是:三峡移民文化、三国文化,巫文化、巴文化、西南民俗文化、重庆陪都文化,移民文化:以典型移民新城、镇(万州、云阳、丰都)、农业移民典型代表(万州苎溪河橘园生态农业、忠县施格兰柑桔园)、移民博物馆为代表的移民文化。

三国文化:深入挖掘以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为典型代表的三国文化。

巫文化:由巫溪巫灵洞、汉风神谷、巫山以神女峰及新县城高唐观、凝翠湖、神女庙、望天坪为代表的神女文化组成。

西南民俗文化:以湖广会馆、火锅、毕兹卡等为代表的西南民俗文化。

重庆陪都文化: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沙坪坝“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遗址;曾家岩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人民解放纪念碑、桂园、孔园、黄山陪都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战时陪都文化。

第三篇: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就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关键词:重庆 文化旅游 问题 建议

一、文化旅游的含义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二、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2012年1—7月,我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458.7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过夜游客374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总收入908.66亿元,同比增长32.0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16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8%。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86.02%,其中:出国游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98%;港澳游13.17万人次,同比增长63.92%;台湾游3.57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目前已查明的地下、地面文物共有12212处,具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共308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重庆以“美女、美食、温泉”三大独特文化闻名于世,并以巫山小三峡、大足石刻两大5A景点带动重庆旅游业的强盛。

(二)旅游劣势

近几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序均在20位左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地区。如200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排名21位,2010年排名20位,2011年排名18位。位列重庆之上的各省区大多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发展旅游业,无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整合力度上还是在营销运作上,重庆都明显处于下风。

三、重庆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各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档次低,可进入性差。去重庆周边的区县旅游,渝东南、渝东北或者渝西都需要在不同的车站坐车,而重庆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在区县,如六大精品景区之奉节天坑地缝、武隆天生三桥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未完成,仙女山、巫溪巫山连接神龙架的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还正在实施,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吃、住等出现结构失调

虽然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299家,6万多个床位,但全市的五星级酒店仅38家,这其中有19家授牌,19家在营运还未授牌。五星级酒店数量过少,旅游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质量不够高。

(三)旅游景点类型单一,缺少精品景区

目前重庆大部分的景点属于山、水、峡、洞、森林公园等,品种单一。如神女峰、仙女山森林公园、歌乐山森林公园、四面山、黑山谷、芙蓉洞、金刀峡等旅游景点重复开发,外地旅客可能去了其中一个景点就不会再选择去另一个类似的景点,这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此外,重庆的六大精品景区均分布在区县,主城区缺乏旅游精品,难以形成旅游中心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

(四)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人墨画、宗教圣地、园林建筑等,都可以归为文化旅游资源的范围;狭义的即是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的物质载体,或者是某著名旅游作家游历所经并留下墨宝之地。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除了李白对长江三峡美景的描写,还有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就是,山峡是著名诗人李白吟诗抒情、以诗歌的形式揭示泛舟山峡之审美内涵的地方。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属广义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三峡对游客的吸引力因素。

然而,对重庆市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很多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开发,都还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这使得一部分具有极高品味的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五)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并不乐观

旅游纪念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能纪念和辅助回忆旅游经历的各种产品。旅游者购买后能够通过欣赏或使用此类产品会议起旅游过程,甚至转赠亲友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愉快感受。这要求旅游纪念产品必须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也就是一定要有地方特色。

但重庆目前的旅游茶农类型较为单一。重庆旅游产品市场现有产品大多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雕、蜀绣等,虽具有本地朴实的原生态特征,却不能适应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不能体现当代重庆的新风貌。此外,重庆旅游纪念产品大部分都存在品质低劣的现象。生产厂家往往粗制滥造,采取牺牲质量的方式获取短期利益。这些产品无特色质量差,不具市场优势,只能走低价取胜的道路,长期如此会极大的打击市场积极性,对行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重庆旅游客运中心的建设

交通的便捷是更好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占地面积2万多平米,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客运中心在今年已全面开工,预计可在2014年的春节开始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可以实现日承运游客1万人次以上,每天发车400辆以上,旅游线路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旅游景点和周边部分省的景点。

该中心包括旅游客运车站、旅游市场、办公大楼、地面停车场、安全监控中心等建设内容,并集旅游集散、旅游运输和旅游推广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来,市民从一个地方坐车就可以到达所有周边的旅游景点,免去现在多个车站的奔波疲劳。

(二)丰富并升华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亦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所依赖的根本。如重庆秀山县洪安镇,若没有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恐怕其名气不会如此之大吧。而如今,秀山抓住“边城”这张名片,深度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和边城文化故事。

重庆历史悠久,又曾作为红色革命基地,文化旅游资源极其的丰富。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更深更细,对于每一个景区、景点都尽量的将其旅游与当地文化民俗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旅游品位,能够更好的吸引客源。不然,则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大力开发具有巴渝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到重庆还能带走“重庆”

1、设计审美与功能合一的旅游纪念产品

好的旅游纪念产品设计,首先应具备视觉美感,符合审美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的加入使用功能,即具有良好的使用用途。功能作为任何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也应该成为现代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但目前重庆旅游景点的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属于摆件、装饰品等,不仅价格不实惠,而且实用性很差。应当将产品的纪念功能和使用功能有机结合,严格把关产品质量问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2、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重庆地区目前所销售的旅游产品除了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装饰品以外,其他大部分是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而具有一定现代气息的产品,以及具有“拿来主义”特征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缺乏重庆的巴渝文化特色,后者更是从外地采购、本地销售、在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产品,完全无法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

在这种现状下,要吸引旅游消费市场就必须紧密结合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产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接近,暗含人文价值,容易被人们接受。应当加大对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提高传统工艺生产的效率,让外来游客能够真正的买到对重庆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为游客展现真实的重庆生活原貌。

(四)与周边城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重庆作为红岩革命基地,据长江山峡主道的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核心城市。为更好的发展重庆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区域旅游合作:

1、与贵州遵义、四川广安等地形成“红色旅游区”;

2、与四川、西藏合作发展“西部旅游一条线”;

3、与湖北、江苏等地合作发展长江沿岸旅游线路。

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道路是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发挥旅游经济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勇.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旅游为例[A].生产力研究,2010 [2]强海涛.重庆旅游发展研究[M].2001 [3]彭科星,蒋金辰.重庆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M].西部经济,2010(10)[4]彭寿清.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A].经济地理,2004(4)[5]唐倩.重庆市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M].2010

第四篇: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教、传统习俗及道德等几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就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装、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虽然对于个体旅游者而言,他只不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停留、游览、观光,但当大量旅游者持续不断地来到旅游地时,他们对目的地的影响就不可忽视了。这种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地域文化的碰撞即旅游地和客源地文化相遇的结果。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研究是对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及其所处的阶段有关。对此有些学者曾把这种态度划分为5种不同的程度:(1)欣快的程度:旅游发展之始,当地居民十分积极,他们满怀善意地接待旅游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2)冷漠的程度: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变得以盈利为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形式化起来。(3)愤怒的程度:当发生瓶颈效应或饱和现象,或者当本地发生已不能单独解决的旅游问题时,愤怒情绪也就出现了。(4)对立的程度:愤怒越来越公开,旅游成了当地发展带来的所有弊端的替罪羊,旅游遭到坚决否定。(5)最终的程度:当某些人谈论他们所失去的天堂时。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也是一种失真的高消费,这是当地居民所未料到的。由此也引起了寻求较高生活质量的旅游地居民的国内或国际迁移,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结构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示范效应还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有积极作用。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以交换而生产,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可能。

2.对当地语言的影响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地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国际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必然会引起语言和文字的渐趋改观。旅游者以能学会几句他乡方言而自豪,当地居民和服务人员以通晓外语为己任。目前桂林、西安等地的旅游服务人员都能操简单的外语,大部分人会说普通话,可与外地旅游者自由交流。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舶来品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可通过经济变化、示范效应和直接的社会交往来使语言发生变化。人们学英语的愿望从“洋人街”辐射到远方居民,并没有像出现规律那样发生距离衰减,反而变得更强烈了。这说明当地居民不但懂得如何从旅游中获益,而且懂得如何为将来铺路。这无疑使本民族语言更衰弱,从而也使本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进一步动摇。

3.对当地宗教的影响

宗教是地区文化的主导成分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宗教地区的文化表象—— 从宗教圣地到宗教建筑、祠殿,从人的行为到服饰、饮食习惯等。宗教一方面会成为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它会对异教徒有强烈的排他性,因而宗教地区对旅游本应持否定态度。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宗教地区大兴旅游业,使宗教的排他性降低,严格的宗教意义出现松懈。许多旅游者去宗教圣地旅游,并不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而纯粹是宗教向往和好奇心使然,他们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经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严重不满。

同时,宗教活动的商业化也很严重,宗教在旅游者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中已成了商品化的产物,旅游已成为教堂收入之源,而且通过教堂中的节庆大事来吸引旅游者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是有益的。

4.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旅游能促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和象征性。它还使礼拜的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那些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在许多旅游地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使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的时间越短,对当地的扭曲越大。而且由旅游地居民表演的扭曲的本土文化现象,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的旅游胜地也不乏类似的文化商品化现象。众多案例表明,文化形式经过修饰去为旅游服务,就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

5.对传统工艺品的影响

旅游者对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可以导敛当地工艺品的新生。在进行了古董、古老的首饰、地毯、小雕像和面具的最初拍卖后,这种现象便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为,旅游商品的大批生产没有必要导致其纪念意义和 3 可信度的下降。

国内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人类学家认为,工艺品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1)失去其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特别是那些有深刻宗教含义和神话意义的工艺品;(2)代之而起的是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3)随后而来的是技术水准很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的复兴。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到当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冲击以前,旅游地的工艺美术形式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道德的退化

旅游使人感到有助于犯罪率的增加,特别是偷盗现象的增加。研究表明旅游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决定因素旅游者的闲逛,正是反对发展的宣传。卖淫、酗酒和抢劫行为并非完全因为旅游而产生,但不可否认,旅游对这些现象是有影响的,并且导致了它们的扩展。找工作的困难和“现代”消费方式的诱惑,致使许多人沦落下去。

旅游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可以包括色情、犯罪与赌博三方面。他们认为旅游为卖淫创造了3个良好的条件:(1)旅游业的发展为娼妓及其“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环境;(2)旅游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清规戒律,到没有熟人的远离自己住地的地方尽情花钱,此种观念对卖淫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利;(3)旅游给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促进其思想的解放。自然风景的险、幽、野、旷以及旅游者的流动和彼此的陌生,都为罪犯掩盖罪行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自然风景区内的犯罪类型,除了卖淫和赌博外,主要是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和黑市交易。旅游地的社会道德感虽然下降了,但却很少有威胁本地居民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生。

7.其他方面的影响

旅游一方面使当地收到了社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当地人对旅游的依赖性及其社会差异性增强了。旅游地存在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太拥挤。不断紧张的社会压力使企业家或政府工作人员为了缓和这一压力而采取政策性的内部变化,旅游给社会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变化。

从单个的旅游目的地或国家来看,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有利的,如不断增加的收入、教育、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还有一些是不利的,如对社会和家庭价值的挑战、新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和迎合旅游需求的文化活动的频繁等。还有对旅游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货膨胀给居民带来的不便等。

8.小结

由于人们所从事的旅游活动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向服务化过渡的进程的结果,加之旅游效应遍及和社会体系的复杂,不可能把旅游的社会效应与这些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割裂开来,所以要想一无遗漏地列一个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清单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3)[2]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J].旅游学刊,1998(1)[3] 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J].经济地理,1994,14(4)

第五篇: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徐霞客与昆明旅游文化研究

【摘要】徐霞客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是旅游者的鼻祖,本文仅对徐霞客在昆明的游历及其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从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分析了其对昆明旅游发展的贡献。【关键词】徐霞客

昆明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14-02

一 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闻名于世的历史名人,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伟大领袖毛泽东曾题词“我很想学徐霞客”。

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他一生鄙视科举仕进,把毕生的精力和兴趣都用于旅游考察事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霞客21岁,第一次出游,游地为太湖,从此他用一生的二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游历,历时30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他的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游历了黄山、泰山、普陀山、雁荡山、九华山等名山,游尽太湖、黄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果树瀑布、滇池、洱海等胜水。他不畏艰难险阻,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将一腔热情寄托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崇高的科学事业。

他用尽毕生精力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他30年游历所得,书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及《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他一生可能撰写过300万字的旅行考察记录,除散佚者外,整理后的现存约60万字游记资料,主要记录了他的旅行观察所得,记录了他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的考察,在地理学和文学上有重要的价值。他从科学的角度,对地理本身,对自然界的地质地貌进行考察研究,将审美趣味和科学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游记无论从价值还是内容上看都是空前的。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二 徐霞客与昆明的两次情缘

云南是徐霞客最后游历的地方,1638年5月,53岁的徐霞客由广西来到西南边陲云南,自从他踏上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就被云南的独特的地势地貌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所吸引。他考察了云南的江河源流岩溶;寄情于云南的名山古刹,沉醉于边疆奇景异物,写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滇游日记》,《滇游日记》一共13卷,26万字,里面记述了云南的名山大泽、丽都古刹等大小风景名胜区。徐霞客在云南期间,曾两次进入昆明,《滇游日记》中,约有5万多字记述昆明。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时,曾游历西山,写下了《游太华山记》;第二次进入昆明游历了海口和安宁。徐霞客游历了昆明西山、杨太史祠、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今三清阁建筑群)、棋盘山等地,还曾沐浴于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安宁温泉。

1.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游太华山

由于《滇游日记》第一册在流传保存中的缺失,已经无法确切了解徐霞客第一次进入昆明的具体时间和详细情况,只大略知道他于1638年七八月间抵达昆明并游历了西山,即太华山。在徐霞客之前有许多文人骚客被西山的美景所吸引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此对于西山的如此美景徐霞客是仰慕已久,早就心驰神往。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徐霞客在昆明市区乘船横渡长满芦苇的滇池到西山高?i游船码头,开始了他的西山之游。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记曰:“由高?i南上,为杨太史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余西一里,饭太史祠”。可见徐霞客曾在太史祠用餐,然后上太华山进入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等进行考察。然后徐霞客还登上了西山的山顶,《游太华山记》记录西山“愈上愈奇,而楼、而殿、而阁、而宫、皆东向临海,嵌悬岩洞”,徐霞客还在西山山顶俯瞰了整个滇池,他还曾居住在昆明西山脚下的高?i。徐霞客尤其钟爱太华寺中的山茶花,他写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一次情缘。

2.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游安宁

1638年10月1日(农历)徐霞客再入省城昆明,这时候的徐霞客已经游历了滇南、滇东和贵州兴义,并对南盘江及喀斯特地貌进行了考察,是经寻甸、嵩明、松华坝又折返昆明的。这次徐霞客在昆明只小住了两天,1638年10月4日傍晚,徐霞客从南坝乘船驶进了滇池。徐霞客沿滇池至海口,游览石城,徐霞客重点考察了海口的石城和安宁。首先徐霞客考察了海口的石城,石城:“岭头峰石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卧而城郭者。”这就是所谓的“石城”。游览了“石城”的奇景后,徐霞客下山,沿着蝗螂川到了安宁城,开始了其在安宁的游览考察活动,之后徐霞客到了“海内第一汤”的安宁温泉。徐霞客来到温泉首先游览了温泉南面的石洞及题刻,之后到了温泉边,舒舒服服地泡了一个温泉浴。最后,徐霞客返经安宁城,翻越碧鸡关,过了车家壁,登过棋盘山,沿当时的滇池湖堤经夏窑、土堆至潘家湾入昆明城。于11月1日回到昆明城内。7日,徐霞客离开昆明城西行,游览筇竹寺,他在游历日记中写道“筇竹寺,其寺高悬于玉案山之北陲,寺向东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称,而群峰环拱,林壑潆沓,亦幽境入境也。”在这里他与友人聚会并住宿了一晚。8日,徐霞客经富民西行,之后去往了大理的鸡足山。这便是徐霞客与昆明的第二次情缘。

三 徐霞客对昆明旅游文化的贡献与思考

1.贡献

徐霞客在游历昆明西山时写下《游太华山记》以及《滇游日记》中的其他记录,对昆明山脉的走势,江河的源流,岩溶地貌,均详加严谨的考证;对昆明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景观,文士名流等,亦颇多关注。徐霞客晚年在对昆明的旅游考察活动,是他在旅游、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达到巅峰时期的成果。他的考察记录为后人对昆明的地质地貌、山脉走势等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他的游记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后人的科学考察研究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所去过的地方,大多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成了徐霞客的纪念地,不少地方建立了徐霞客塑像或徐霞客纪念馆。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昆明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对昆明的旅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思考

第一,利用名人效应加大对昆明旅游的宣传,扩大旅游知名度,助推昆明旅游发展。古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中可以看出自然景观想要出名,就需要有人文景观的衬托,才能相得益彰。在我们的山水审美中,自古就有“人文化”的传统,同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根本要求,是提升旅游景点内涵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徐霞客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加大昆明的旅游对外宣传。首先,可以根据徐霞客游历昆明的历史素材拍摄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加强对昆明旅游的宣传;其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拓展历史名人和景区融合的“闪光点”。开展学术交流会议,撰写和出版文艺作品,使历史名人在景点的宣传中“活”起来,也使景点在历史名人的宣传中“响”起来,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此扩大昆明的旅游知名度。

第二,拓展新型旅游方式:名人历史线路游。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是一项较为成熟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昆明旅游对外宣传的加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旅游业面向的群体已经从小规模、专业化的特定狭小群体逐步发展成为群民性质的户外休闲活动,因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多种业态形式的出现,例如背包旅游、换房旅游、分时度假、科技旅游、军事旅游、数字旅游等。而名人游历线路游也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就昆明而言,可以开发和设计徐霞客当年昆明的旅游线路给游客,让游客在历史名人的旅游线路中去体验和感受古人的游览线路。在这种游览中会让游客产生一种欣赏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心态,让游客既欣赏了美景也学习了历史知识,融身心的美感于一体,游客会同古人产生共鸣,由此生发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三,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不会因为旅游活动的出现而使我们的环境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宣传环境保护。滇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近年来因为旅游的开发,工业的发展,污染不断加剧,滇池的环境甚为糟糕。在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记录了滇池曾经绮丽的景色,如滇池中的“金线鱼”、滇池畔的“牛恋石”等,这些美景在300多年前是存在着的,它们还曾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的到访。但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旅游不断开发,曾经美好的景致已经荡然无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要持续发展旅游,加强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美丽的昆明,也才不会愧对古人先哲们对我们美好自然的宣传和赞颂。

参考文献 [1]朱惠荣.徐霞客与云南[J].云南社会科学,1994(6)[2]王绍鸿.徐霞客对福建旅游的贡献[J].福建地理,1999(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下载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文化旅游的研究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精选)

    摘 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妈祖文化作为福建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旅游现代化开发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加强妈祖文化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二)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二)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我国旅游开发有两种初始动机,一是进行初级建设,包装后倒卖,拆卖旅游资源;二是想和国家某个民生大项目捆绑,以......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一)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文化旅游是个近些年被炒得很热,又总被景区规划专家滥用的概念。它想在宏观上达到“人口搬运”以集中刺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四)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文化旅游开发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当地很难挖掘出文化卖点,二是当地居民可能不愿意将之作为旅游卖点进行开......

    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近年来,文化旅游逐......

    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

    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旅游文化doc

    1.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