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民居抗震知识
农村民居抗震知识
1、农居房屋结构的基本知识
农村房屋建造,通常是由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房主的经济状况和要求,按照当地 的传统习惯建造的,一般不经过设计单位设计。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格调基本一致,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房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根据其承重 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生土墙体承重房屋 屋架、屋盖重量及其他荷载由生土墙体承担,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房屋:(1)土坯墙房屋:土坯作为墙体砌筑材料,粘土泥浆砌筑。屋架和檩条搁臵在土坯墙上。
(2)夯土墙房屋(俗称干打垒或板打墙):将半干半湿的粘性土放在木夹板之间,逐层分段夯实而成,每层厚度一般在30~35cm之间。按各地习惯做法不同,掺有不同比 例的石灰粉、贝壳灰、砂、卵石以及炉灰渣等,以提高其强度。纵墙搁梁,硬山搁檩。
2)砖土混合承重房屋
(1)下砖上土坯:房屋墙体下部为1m左右的砖墙,上部墙体用土坯砌筑,屋盖重量 由砖土混合墙体承担。
(2)砖柱土坯山墙:屋架由纵墙的砖柱支撑,山墙及围护墙用土坯砌筑,硬山搁檩,屋盖重量由砖柱与山墙承担。
3)木构架承重房屋
木结构房屋一般是由梁、柱、擦条和椽子等组成骨架,承受屋顶和楼层的重量,墙 只起维护作用。一般情况下,维护墙与木构架多是墙包柱或墙半包柱的形式。由于各地用材及做法不同,木结构房屋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常见的木结构房屋有木柱木梁、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构架三种结构类型。其中木柱木梁 又可分为平顶式和坡顶式两种类型。
(1)木柱木梁(平顶式),一般做成强梁弱柱或大梁细柱,梁柱连接简单,木材质量 较差,屋顶一般用10~30cm厚的泥或白灰焦作顶,因此屋面重量较大。房屋矮小,屋顶 坡度较小,避免了高大而不稳定的山尖,在北方一些省区应用较多。
(2)木柱木梁(坡顶式),此类型房屋分为有廊厦和没有廊厦两种,有廊厦的房屋一 般的有3~4根柱子,没有廊厦的房屋只有前后两根柱子,并且两种房屋的屋面多采用各种瓦屋面,重量比较大。
(3)木柱木屋架,房屋比较高大、空旷,屋架与木柱用穿桦连接,有的节点加扒钉或铁钉结合。
(4)穿斗木构架,纵横向木梁和木柱用扣桦结合起来形成空间构架,并且横梁端用木销穿过可以防止脱桦,每个托架一般有3~5根柱,因此,穿斗木构架房屋的连接构造 和整体性都比较强,横向稳定性较好。在外形上,分一坡水、两坡水和四坡水形式,常用的是三柱落地或是五柱落地的两坡水房屋。在南方各省有许多是两层楼或带有阁楼的 两层楼房。
4)砖砌体房屋
砖砌体房屋由砖墙或砖柱承重,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是目前我国村镇中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这种房屋的类型很多,按屋盖结构形式可分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
(1)砖木结构:屋盖采用木制构件。
(2)砖混结构:屋盖和楼盖均采用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
按承重方式不同又可分为:(1)砖墙承重房屋:有单层和多层两类,农村民宅多为一层,屋盖可为坡顶、平顶或拱顶,坡顶大多为木屋架瓦屋面。乡镇则有为数不少的多层房屋,且以二、三层居多。砖墙承重房屋可用于各种用途,是我国各地分布最普遍的一类房屋。
(2)砖柱排架房屋:屋架及屋面荷载由砖柱承担,较高大、空旷,有砖、土坯墙等形式的围护墙。普遍应用于库房、礼堂、餐厅、教学等房屋。
2、农村房屋震灾及其特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防震意识淡薄,缺少地震常识。农村在建房时,基本上没有抗 震设计,而是根据当地传统、自己爱好和经济条件建造,耐震能力差。震灾资料表明, 在Ⅵ-Ⅷ烈度区,房屋的破坏主要是: 1)地基不牢、结构布局不合理。2)砌体强度不够、木骨架不稳定。3)房屋整体性 能差、房屋过高。4)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
3、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 1)场地选择要恰当
(1)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上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
(2)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
(3)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在此类危险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坚固,一旦遭受地震灾害,轻则 墙倒屋塌,重则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2)地基要做牢做稳
(1)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 软土地基,应设臵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如果是建楼房,应设臵地圈梁,以防不均匀 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2)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屋,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用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3)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
(1)房屋体形要合理。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臵得均匀、对称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对于土坯房,房屋高度要 低些,一般是一间一道横墙,硬山搁檩,双坡四出檐式;楼房采用内廊式平面,纵横墙 较密,加上墙体间咬砌搭接,房屋的整体性就好。
(2)横墙要加密。横墙支撑着纵墙,限制纵墙的侧向变形,同时还承受屋顶、楼层和纵墙等传来的地震力,在房屋抗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地震区建造的房屋,在 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横墙宜布臵得密一些,一般居住用房以不超过两个开间为宜。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时,就要采用诸如加墙垛、圈梁等措施,来增强纵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3)墙壁上开洞要恰当。墙壁上开洞,削弱了墙的强度和整体性。应尽量少开洞或开小洞。开洞要均匀,不要在靠近山墙的纵墙上或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开大洞。
4)屋顶要轻
(1)屋顶要轻。—般民用房屋的屋顶,常用的草棚、泥顶和瓦顶等几种。由于各地做法不—, 它们的重量差别很大, 轻的每平方米只有十几公斤, 重的每千方可达数百公斤。在地震区建房,应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
(2)围护墙和隔墙要轻。围护墙虽然是房屋的非承重部分,但地震时笨重围护墙的倒塌,同样会造成重大的灾害。例如,某Ⅸ度地震区的房屋,绝大多数是质量比较好的穿 斗木骨架二层楼房,用土坯墙做围护墙,地震后木骨架大部分基本完好,而土坯围墙却 大都倒塌。因此,地震区需要采用轻质的围护墙和隔墙。尤其高烈度区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可以采用下部做重的墙、上部做轻质墙的方法。(3)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屋顶上的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既笨重又不稳定,在Ⅵ度左右地震中就会大量破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地震区应当尽量不做或少做这类装饰性的附属物,如果必须建造时,就要做得矮些和稳固些。
5)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墙体要选择好材料。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一般来说,采用砖墙比土坯墙和石头墙好。对于石头房屋,有棱角毛石比光滑卵石好。土坯墙的耐久性,同土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粘性较好的泥土比砂性太大或杂质太多的泥土好。有条件时,最好在制坯或夯墙的粘性土中掺和一些草筋(如麦桔、稻草、或干净的杂草等),以增 强土坯或或土墙的强度。
(2)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普通粘土砖砌筑的墙体,除卧砌实心砖墙外,还有空斗墙、18墙和12墙。这三种墙在地震区使用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首先,房屋的 高度应加以限制。其次在施工中,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还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 结钢筋等。在屋顶和楼层下加砌一砖宽的卧砌实心砖带(不少于三匹砖)这样, 屋梁架或楼板的支承,不但加宽了,而且较为坚固。为了使砌体受力尽可能比较均匀,各 类砌体中的块材在砌筑时都必须上下错缝。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墙体之间互相依靠,方能更好地共同发挥抗震作用。
(3)采用一系列构造措施。为了保证房屋具有必要的抗震能力,除使结构具有必要的强度外,一系列的构造措施也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延性和刚度。除注意纵横墙、内外墙 间的拉接外,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
6)确保施工质量
(1)墙、柱要错缝咬砌,土坯、砖石块体应错锋咬砌,方有良好的整体性。为了保证墙体咬砌良好,内外墙最好同时砌筑。如果不能同时施工,宜放踏步岔,不要用马牙岔。受力大的小断面砖柱,砌筑要精心,要砌实心柱,不留通天缝。
(2)灰浆要饱满,不要用“带刀灰”(只在砖石边角抹灰浆),不要单纯地用砂浆和 泥。要适当加水泥、石灰,以提高灰浆强度和粘结力。砖石表面要干净,干砖还要浸水后再砌。这样才能使砖石与灰浆粘结牢靠。
(3)木构件结合要好。木骨架的榫眼要开得恰当,使榫头结合紧密。如果木柱不够粗壮,或是在烈度为Ⅷ度以上的地区建房,应对木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其抗震能力
第二篇:农村民居抗震对策研究
重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郑杰珂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重庆乡镇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存在的问题,从专家参与设计房屋抗震加固方案、加强房屋抗震知识宣传教育、推广典型、加强村镇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农村民居 抗震设防措施
引言
重庆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属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域,1996年重庆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重庆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震源浅、烈度高、震害严重、易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等特点。由于我市乡镇人口集中,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地区。因此逐步提高农村防震能力是当前迫切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加强我市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统筹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1重庆农村民居防震设防应对措施
农居抗震设防历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在前十年确定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时,是以城市为重点,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当时农村的抗震设防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震对农村经济破坏的加重,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突出重点、全民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2007年重庆市建委、市地震局提出了全市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2008重庆市政府拟出台文件,要求按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提高重庆市新建、改建大楼的防震标准,2009政府又安排300万元专款,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开展农村民居经济实用抗震技术和农村民居巴渝建筑风貌特色研究,编制实用技术标准。目前区县的抗震民居示范工程已经逐步启动。
2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建筑(本文仅指不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居民建筑)建设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房屋结构也由传统的土坯或土木结
构逐渐改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多数建筑在没有规范设计和规范施工的情况下就已建成,留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
具体问题在于:其一目前重庆市村镇建筑多由居民自己出资,在自有土地产权范围内建设,一般不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建设管理范围,大多无正规设计标准,房主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依照自己拟定的功能、开间尺寸、进深尺寸、层高、层数等来进行建盖;其二施工方大多属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盖过程中,凭建房农民自已的经验和感觉,甚至是错误的经验就把房屋结构建盖起来;其三建筑经费使用不合理,主要追求住房的高大、宽敞、明亮,在外表装饰上投入过多,在结构抗震上过分省钱,有的甚至不与考虑过房屋结构的抗震问题;其四是地基选择不合理,地基挖掘深度不够,处理方式简单,大多数仅在地面下50公分左右填埋碎石或片石,很少打地圈梁,基本没有加钢筋,多层建筑大多没有圈梁;其五是承重墙厚度达不到要求,有的砖混结构承重墙仅是l2墙,普遍存在砖木结构房屋层高超高,达4—5 m;其六是砂桨比例不合理,粘接强度差,建筑质量差,忽视抗震设防标准,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从重庆5个乡镇民居的调查统计分析情况看:个别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房屋建筑情况相对好些,主要以混合和混预结构为主,采用了圈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约占调查总数的10%;以砖混和预制结构为主的农家自建楼房,建房过程中根本未考虑抗震设防因素,施工人员技能普遍很低,特别是部分房屋的选址不科学,地基不稳定,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虽然这类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很脆弱,约占调查总数的25%;在有些偏僻山区的情况相对较差,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以土木结构(土坯房)为主,少部分为砖木结构,房屋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约占总数的65%。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十分脆弱,推广和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工作十分必要。
3推行民居抗震设防工作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在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其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到人。在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参与设计,组织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机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其综合抗震能力。
(2)少数乡镇政府对农居抗震设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推广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农居档案,心中无数,这种
现状对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极为不利。
(3)严把五关
严把选址关:严格规划选址实行统一规划、分栋(分户)自建.严格按建设程序审批。规划选址用地避开山洪、风口、泥石流、洪水淹没、风景区核心景区、地下采空区、高压输电线路等.并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方便生产生活;严把建筑设计关:住宅方案供农民选择使用,免费向村民提供住宅设计图集,住宅设计一般为二至四层,达到国家技术标准,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严把施工关:以镇为单位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持证T匠施工,杜绝无证施工,加强施lT安全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聘请监理公司或区质监站对农房建设进行监理和监督同时还建立了由镇村管所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建房业主代表三方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进行质量监督;严把建筑材料关:凡进入施丁现场的建筑材料及构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3)加强对农村建设工匠、农村群众的防震抗震意识的宣传教育。农村长期存在防震抗震知识不足,对建房质量认识不能到位,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的自觉行动,增强市民防震意识。
(4)加强监管,保障农村民居抗震质量。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工程审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强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
4结束语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加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的一种基本措施。同时积极宣传,提高农民认识,让农民自主自愿参与是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做好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服务是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陈东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 高原地震-2007年1期81-81,76
[2] 罗书山,山地城镇防震规划初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4期起止页码:88-95
[3] 陈亚红,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中国减灾-2008年7期:45-45
[4] 谭冠平等,云南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调研与加固,云南建筑-2007年3期
作者简介:郑杰珂(1980-)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项目管理,民居建设。
第三篇:县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报告
县位于平原中段北部,高原南缘,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全县辖8乡12镇、256个行政村,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按照省、市地震
局的安排,6月16日到7月10日,我们对全县110个行政村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为了搞好这次全县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工作,县政府召开各乡镇长和地震应急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要求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成立3—5人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县科技局地震办10人,分3个调查小组逐乡镇开展工作。调查方法是县调查组和各乡镇调查人员分组,进村入户现场调查,所调查村子,做到每户必进。调查的内容包括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窑洞等结构类型房屋的间数、面积,所居住的人数、建设年代、抗震设防的措施及房屋现状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房屋的结构类型
我们对调查的110个行政村,以村为单位,并对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进行了统计(见表一)。
从表一统计的的调查情况看,县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共涉及48129户,总计调查各类房屋23.86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9.41万间,占39.4%,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占33.1%,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占20.5%,土坯房12148间,占5.1%,土窑洞4487孔,占1.9%。
表一: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统计表
房屋结构砖混房砖木房土木房土坯房土窑洞合计
间数(间)******
户数(户)17904***48234248129
占%39.433.120.55.11.9
备注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以上的共计25603间
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及2层以上的共计2.56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23625间,占砖混结构房屋的比例达25.1%。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以砖混和砖木结构房屋为主。
(二)、房屋的建设年代
1.砖混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砖混结构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二)。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共计调查9.41万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544间,占0.6%,八十年代建设的4060间,占4.3%,九十年代建设的14603间,占15.5%,至建设的37072间,占39.4%,以后建设的37788间,占40.2%。
表二:砖混结(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7237788
占%0.64.315.539.440.2通过我们分析认为:砖混结构房屋始建于八十年代、建筑兴盛于九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于以后,成为我县农村民居的主要结构类型。
2.砖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的砖木结构类型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三)。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78958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384间,占3.0%,八十年代建设的19892间,占25.2%,九十年代建设的37922间,占48.0%,至建设的13143间,占16.6%,以后建设的5617间,占7.1%。
表三:砖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31435617
占%3.025.248.016.67.1从表三可以看出: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在九十年代是建设的高峰期,以后还有一定数量的建设。
3.土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木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四)。全县土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48935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20.5%,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9431间,占60.1%,八十年代13775间,占28.1%,九十年代5008间,占10.2%。
表四:土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29431***62
5占%60.128.110.21.40.2从
表四可以看出:土木结构的房屋主要建设于八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以前,从九十年代就退出了我县农村民居的历史舞台。
4.土坯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坯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全县土坯结构房屋共计调查12148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5.1%,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8953间,占73.7%,八十年代以后建设的3195间,占26.3%。
5、土窑洞
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土窑洞还有4487孔,占全县所调查农村民居的1.9%。
(三)、抗震措施
全县所有调查的各类结构的房屋建设时都采取了地基夯实的抗震措施。另外,我们对全县砖混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抗震措施的采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五)。全县所调查的砖混结构房屋有底圈梁的有35766间,占38.0%,有构造柱的4226间,占4.5%,采取强体拉接筋措施的14176间,占15.1%,有顶圈梁的10643间,占11.3%,采取楼顶现浇措施的5707间,占6.1%。
表五:砖混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措施统计表
抗震措施底圈梁构造柱强体拉接筋顶圈梁楼顶现浇
间数(间)35766422614***7
占%38.04.515.111.36.1从表五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建设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采取打底圈梁措施的比例较高,达38.0%,但有构造柱的仅占4.5%,有顶圈梁的占11.3%,楼顶现浇仅占6.1%,比例都很低。说明群众有一定的抗震设防意识,但抗震设防意识不强。通过我们调查,南中部灌区民居抗震措施在底圈梁、构造柱、墙体拉接筋、顶圈梁方面都大大高于北部旱塬区,反映了我县北部与南部的社会经济差异。
(四)、房屋的现状
我们对全县各种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的完好现状进行了统计(见表六)。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完好的90132间,完好率为95.8%,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3944间,占4.2%;砖木结构房屋完好的73486间,占全县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的93.1%,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5742间,占6.9%;土木结构房屋完好的30927间,占全县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的63.2%,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8008间,占36.8%。土坯结构房屋完好的5299间,占全县土坯结构房屋12148间的43.6%,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6849间,占56.4%;土窑洞完好的2870孔,占全县土窑洞4487孔的64%,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617孔,占36%。
表六:各类房屋结构现状统计表
房屋类型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土坯房土窑洞
结构完好(间)90***2752992870
占%95.893.163.243.664.0
其他39445472***17
三、建议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再次以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农村民居是防震减灾的薄弱区,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4月24日,我省石泉4.7级地震小震成灾,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充分反映了我省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低的问题。在目前世界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选择。结合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的情况,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领导,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
首先是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问题,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其次,要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新农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验收。第三,在工作部署上,要调动建设、土地、科技、民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服务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开展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管理工作。
这次调查的情况说明我县农村民居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但农民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并不强,多数群众不知道我县处在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抱着侥幸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经赋予了县人民政府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权利,县政府应该依法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
(三)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必须抓住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纸这个中心环节。
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包括选址、抗震设计、抗震施工、抗震材料的选择四个环节,其中抗震设计是中心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中心。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都迫切需要适合当地户型结构的、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设计图纸。省建设厅也设计和公布了一批农村民居图集,但户型结构不符合我县当地群众的建筑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实际推广中不被群众所接受。我们也和城建等有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过沟通,一是设计部门认为设计农村民居麻烦,而且不赚钱;二是他们也没有这项专项费用来搞设计。从而使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成为难点和关键点。
建议各级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深入到农村,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群众经济实用的户型、结构特点,再根据这些户型结构特点,将抗震设防措施加进来,从而设计出符合我县农村民居户型结构特点,且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农村民居图集,并免费发放给农民,让农民群众选择。
第四篇: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任务安排,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我们选择了农村居民抗震设防情况这一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居民抗震设防情况现状
全县农村居民房屋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人均约14平方米。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的土墙草顶房屋几乎找不到了,一般砖瓦起脊房占六成以上,砖混平房约占总量的三成,楼房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
一般砖瓦起脊房大都是上世纪所建,这类房屋都不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无地梁和圈梁,且都是沙土砌墙。这类房屋抗震性能差,根本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大多数砖混平房建房时也没考虑抗震设防要求,虽然有的平房做有地梁,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抗震,而是为解决地面不均匀沉降问题,这类房屋一般没有圈梁和结构柱,基本上还用预制楼板。这类平房都是农村土工匠所建,既不做工程地质勘探也没有施工图纸,完全凭经验,这类平房一般整体性能较差,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所建的民居,大都是砖混结构,建筑质量相对好一些。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无工程地质勘探、无设计图纸,工匠一般凭经验建房,唯一不同的是新建房比上世纪建的房屋现浇顶的多一些,预制楼板用的相对少一些。这类房屋的大多数也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各乡、镇所开发建设的楼房,一般都按建筑规范,工程场地做了工程地质勘探,有设计图纸,应该说这类房屋是可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但房屋施工质量令人担忧,承建这类楼房的建筑队大都是没资质或挂靠资质的建筑队,懂建筑技术规范的少,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抗震设防要求也很难保证。
农村集镇这一块的房屋,应该讲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比例也不高,特别是一些集镇老街道上的营业性房屋,门面房无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差,地震安全隐患大。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情况不容乐观。乐观的估计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民居也在八成以上。如发生中强地震,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做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安居乐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最大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建设不考虑抗震设防,遇到地震,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因此,抓好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世界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这项工作做不好,且不说现在地震预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就是地震预报过关了,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就目前我县情况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有能力而且有条件抓好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
三、做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几点意见
1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据了解,目前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知之甚少,但对地震又非常敏感,我们要充分利用公众对地震敏感这一现实,引导好、宣传好、普及好防震减灾知识,抗震设防技术以及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常识,一方面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公众的抗震设防意识,自觉自愿地考虑住宅的抗震设防问题。
2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负起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对农村建房要按照建筑规范进行审查,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做到
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验收。要严格管理农村的建筑队,对没有技术力量、无资质的建筑队,不准其承包建筑工程。
3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有计划地开展辖区内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为村镇规划建设选址提供依据;二是培训一批懂得抗震设防技术的建筑工匠,建设一支本乡本土的抗震设防技术队伍;三是为农民建房无偿提供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包括提供不同类型或房型的图纸;四是组织力量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五是选择好示范点并加以扶持,以便于带动面上的工作,为全面提升我县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作样板。
第五篇:乡镇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总结
我镇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在县委、政府、县农办和建设局的安排部署及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办、省建设厅、省地震局《关于报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资料的通知》的精神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镇
是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共居的边境民族山区镇,位于孟连县城西南部与芒信镇、公信乡、娜允镇和邻国缅甸山水相连,辖区国境线长73.88公里,共有4个村委会与缅甸接壤,占地面积53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929亩,全镇共有8个村委会,105个自然村,116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共有7582户30262人,全镇地处低伟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3.2℃—23.4℃之间,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最低海拔500米,最高海拔2603米,山区面积为422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79.62%,2007年来,农民的均纯收入2148元,人均有粮437公斤。
二、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合力
为开展好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镇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城建所、农牧站、扶贫办、统计站及各村民委员会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综合办,同时配备了1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成人员全力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做好培训,提高普查工作能力
为了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我镇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我镇及时组织工作队员、各村委会领导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为期半天的培训,并邀请县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在培训会上,县建设局技术人员强调了这次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耐心地对工作队员讲解填写表格的要求,判断房屋结构标准,如何区别哪些是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等相关知识。培训还采用了问答式,工作队员不懂就问,技术人员有问必答,气氛十分活跃,共培训7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队员的普查能力。
四、积极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镇共分12个工作组深入村寨、农户进行宣传、普查,向群众讲解这次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的目的、内容等相关知识,一家一户进行查看、询问、登记。全镇共普查农户5960户,23505人,房屋17466间,建设面积525580.72平方米,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2982户,234598平方米;需要加固改造的房屋2095户,178503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887户,56095平方米。特别危险急需加固改造的房屋64户,4971平方米;特别危险急需拆除重建的房屋77户,4370平方米。通过这次普查,掌握了我镇农村民居基础数据,认识到与我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较差的现状。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群众对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总认为地震不容易发生的侥幸心理。
二是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全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占比重数额较大,占50%。
四是群众自筹能力弱,修缮和重建房屋资金没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