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情况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前有农民户口的的子免收书籍费,现有九年义务教育,后有十五年义务教育,可以说,孩子们的教育方案提上日程,但这过程中人有不少阻力。
一、调查对象:XX农村村民。
二、调查方法:采访村民和上网查资料。
三、资料来源:XX村近年来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目的:了解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
五、内容和分析:
经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中仍有很多问题: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是因农务繁忙和对子女上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教学是学校的责任,而与家庭教育无关,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绩单上成绩分数多少,而不重视其子女上学的过程,致使其子女上学压力大,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均未能继续求学深造。其次,在农村,现在处于外出打工的热潮中,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都想能够快点挣钱,减轻家庭的负担,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结束学业。
农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思想还处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至今仍然极其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况不再出现,农民满足于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不思上进,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普遍存在。
但是至今,农村农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农民工生活均达温饱状态。自国家颁布“五补”、“一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以来,农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学读书,这是国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农村依旧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科技落后,易受自然灾害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热潮,致使农民工子女过早向往外出打工挣钱,读书无明确目标,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家长无空闲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就不管,导致农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农村依旧文盲遍地,家庭生活依旧艰苦。
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家庭的压力迫使他们思想比城市的孩子更早的成熟。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当我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大爷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该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该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以前的农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建好,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以及夏天摘种枸杞来获得收入,公路已经到了生产队,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羊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也或许是没有经验。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该村的旱灾调查。自2011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该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旱灾影响,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该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目前为止,主要危害首先是大旱天气持续时间长,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
对养殖业的影响: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羊场场房、圈舍倒塌。我和该村的几个领导及去参观养殖户的受灾情况,村民说他们家的母猪生下了十四只小猪由于天气的寒冷被冻死了十二只,只活了两只,按今年的物价他们家就损失了7000元左右。还有的是刚生下的小羊羔以被冻死,这些损失都很大。通过村委会调查后村委员会发动所有的农民及时清除各类林木,特别是常绿树木、经济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积雪、冰挂,防止压折造成损失。及时处理断裂枝干,对完全折断的枝干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保护剂,以防腐烂;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绳索吊起或支撑起,恢复原状,受伤处涂以保护剂并绑牢,促其愈合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施肥、恢复树势;树体伤口多易引起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林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也要尽快排除,防止涝渍和冻害。在这一次受灾拯救过程中村委会的书记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他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奋战在一起。在抗灾一线,他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运筹帷幄,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与魄力,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胜利。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据调查资料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
①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②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③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增开《心理学》课程,从而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④国家加大投资,改善农村通信落后问题,进而改变农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总结:
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是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还有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这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13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12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10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13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10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妈妈10年前来鞍,现在全家靠弹棉花为生,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100元租房子,余下的钱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费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她的父亲告诉我,学校对他们挺照顾,但是三个孩子的学费是他们家的最大负担,其他的孩子参加课后班辅导,他们想都不敢想。弹棉花摊就在山坡上,他们兄妹三个平时就在这个山坡上写作业、做游戏。家里狭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唐棠学习刻苦、老实内向,附近的邻居说,苦了这三个孩子,学习都挺好,还那么懂事。“这几年路费也贵,我们没钱回家,这就是家。”
宫彬(团市委宣传部长):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走访对象杨俊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铁西开发区附近的一间阴暗的小房。他们全家是从安徽过来的。父亲做些力工,母亲干刷浆等零活。我们问他们家里的收入情况,杨俊的母亲说去年赚了6000多元,扣除租房子(100元每月,不含水电),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可是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他们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体谅父母的不易。杨俊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班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虽然他家很困难,他还将自己攒下的2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他要帮助比他还困难的小朋友。同学把一些文具送给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学扔掉的钢笔拆开,取零件自己组装成笔……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妈妈给了她5毛钱买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钱,把剩下的钱攒起来,还对妈妈说:“2毛钱的好吃”。
在铁西的山东村,我们见到了徐超,他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走访对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写作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墙上挂了几张奖状,有几张写着校模范生的称号。9岁的徐超念四年级。父亲从山东到鞍山已经10多年了。母亲有病,全家靠父亲推垃圾车挣点钱。唯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徐超。徐超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书画竞赛银杯奖。她母亲告诉我们:“徐超的作文写得很好,经常作为班级里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徐超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要考上清华大学,将来还要买幢别墅给爸妈住。
连日来,随同几位团干部一同走访了几户农民工家庭,既为这些家庭的贫困叹息,也为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而感慨,但同时也为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农民工集居的山东村,记者与团市委的几位团干部试图找到有能力,但不愿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却没有发现,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虽然有时为了方便,他们会让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学。一位母亲更用她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愿:“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念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贫困是困扰农民工家庭子女就学的最大问题。农民工主要从事卖菜、力工、收废品等工作,收入不稳定,平均年收入几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费(每家平均100元),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农民工给孩子订校服时,都愿意订大号的,以便一套衣服能从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说,即使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入学,也仍处于失学的边缘。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没有最低保障,有时上学还要交200到1200元的借读费及校服费、外教费等杂费。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长大后融入社会,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到处游荡,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今年,希望办将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将把救助范围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计划在“五四”期间救助1000名贫困农民工子女。同时筹建一个基金会,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办的现有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在走访中,我们不只一次地问一些贫困家庭,也问自己,给失学的孩子解决了学费问题,他们会上学吗?可正像关怀的妈妈所说,除了学费还有书费、校服费及其他一些费用,他们还是交不起。因此,帮助这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尽些心力。最终能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们的关爱之情。虽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数人,但是通过捐助活动,会影响这一群体,让他们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三篇: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方法:使用个人访谈方式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市区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结论:外地来广东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正文: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访谈中,不少乡亲都反映,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要求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要求一视同仁。但是,在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框架下这一要求落实起来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效果也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立足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
就目前来看,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1、城市教育资源紧张
城市教育资源供求不均衡,富余校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农民工聚居的城乡接合部校舍十分短缺。此外,农民工聚集城市在资金、土地和师资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2、城市教育规划缺乏前瞻性
大多数城市的教育规划是以本市户籍人口为基数制定的,没有根据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小区,未按规定配建相应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保障带来了许多无法补救的难题。
3、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各地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
4、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和质量令人忧虑
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其中北京和上海尤为突出。与公办学校相比,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建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学前和高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缺乏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
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仅是时代交给我们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并特别指出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广东出台了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广州及珠三角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应规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可为其6—15周岁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这一系列措施与实际情况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番禺区教育局近日宣布,全面启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申请入读人数和学校数量的承载能力,通过积分申请的办法,确定可入读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名单。通过“积分制”,番禺区今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校学位,这个大手笔在广州当属首次,对于番禺区10多万适龄外来工子女也是一个好消息。
“积分制”其实最早出现在中山,今年中山全面推行积分制入学。东莞市也在2008年5月通过地方立法规定,符合四项条件的新莞人可以申请在该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积分制对于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但是,“积分制”只能满足部分外来工子女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山市也只有四成流动人口子女能入读公办学校。番禺区今年纵然提供数千公办学位,但对于数万想入读的孩子,也是杯水车薪。要打开“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这把大锁,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有教育专家提出发放教育券的方法,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教育券恐难以实施。
广州外来工子女人数超过40万,其中,75%的学生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形式类似的私立学校就读。政府在没有足够资金建设更多公办学校,在没有足够公办学位满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学的背景下,向民校购买学位是让外来工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最为便利的办法,教育部门要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予以相应的经费补贴,并对接受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实行监管。
无论是新建公办学校,“积分制”读公校,还是向民校购买学位,政府部门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都需要投入教育经费,只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惠,才是问题的关键。
建议如下:
1、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使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生活。
2、应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尽量满足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需要。农村中小学要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3、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
4、应尽快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条例,完善义务教育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中应对留守儿童作出一些特殊规定。
第四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调查
——基于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村
一、调查背景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后顾之忧,最重要的就是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由于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在外地务工加上,我的叔叔现在就在郑州中原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里卖菜,孩子也在郑州上学。我深知他们在郑州上学的艰苦,于是想借这次毛概课外实践的机会调查一下他们的教育问题是怎么样的,他们受教育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小组四人利用清明假期之便,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调查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情况。
二、调查目的这次做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研,了解民工子女在学校及家中受教育的情况,分析他们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郑州市相关政策,经费和师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目的和主要意义在于:
1.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民工子女受教育及学习情况,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2.从个例推广到一般,认识现在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
3.为提高郑州市外来民工子女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加强长效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
2012年4月1日—3日
(二)调查地点、对象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外来务工人员。
河南工业大学自动化09级的部分父母在郑州务工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二个部分。
1、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那里有很多卖菜的摊主,他们大部分都
是从外地来到郑州的务工人员,生活艰苦,由于常年不能回家,所以孩子都也在郑州上学。我们以书面问卷为辅助载体,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了解他们的子
女受教育状况。
2、从自动化专业09级的学生中找民工子女,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郑州市进城
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四)调查人员
(五)调查分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问题突出。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家庭教育状况存在很多不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越多,给子女的指导与鼓励、肯定越多,子女的发展就更为健全。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也不能完全发挥。但是由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与城里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对子女教育方面,与城市
居民也不尽相同,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1.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因为生活压力大,每天在外为工作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
2.有些家长主观上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方法欠妥,简单粗暴。一旦孩子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就会施以打骂。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操之过急,孩子不容易接受。
3.由于农民工家长工作忙,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辅导子女功课。加上他们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也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帮助。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比较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平时的作业中给孩子具体指导。
(三)学校教育状况复杂
1、城乡学校教学水平差距大、教材不统一,农民工子女跟不上城市学校的教学进度。受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区的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等都要优于农村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实行教育课程改革的试用教材,与农村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样。这些农民工子女普遍来自本省偏远落后的地区。那里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学习基础与现居住地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到城区读书后,大多感到难以适应,教材内容接不上,上课听不大懂,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差,感觉比城市孩子能力上低一等。
2、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后,给城区学校管理带来了较多困难和矛盾。
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使城区学校的学生员额大大增加,“大班化”现象严重。“大班化”教学导致“老师费尽劲、学生听不清、作业改不完、辅导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对教学质量、效果有较大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趋紧,教师负担加重。
3、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后,城区学校的校舍场地和教学设施趋紧,费用增加。
由于近年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人数增长较快,而学校受资金、土地等限制,校舍、场地和教育、实验器材等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不可能一下子跟上。因此,接受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其校舍场地和教学设施都比较紧张,学校的支出费用也增加较多。
四、解决对策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通过调查,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当前的上述问题。
1.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坚持实施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政策,确保城乡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
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区入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它既是依法保障城乡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需要,又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和大力推行。教育行政部门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做好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工作。一要努力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门槛,减少人为障碍。二要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对按规定在城区就近入学的农民工子女,与城区孩子一样,免收“借读费”、“择校费”或“建校费”,全面推行“一费制”。
3、进一步改进学校管理,积极化解处理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改进教学管理。对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可通过学校改扩建或设立分校、返聘有经验的老教师等办法,适当增加班级数,降低每班学生人数,防止班级生员过多的“大班化”教学影响质量和效果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将班上同学根据学习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分成若干个组,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其实际学习水平与城区学生的响应水平相适应。二是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互帮互学,由老师指定一到二名城区学生对口帮助一名农村学生;或由几名基础、成绩好的同学带一、二名成绩差一点的同学;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学习讨论、兴趣小组等,加强城区学生与农村来的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消除隔阂。三是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教育老师和城区学生不要对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歧视、嘲笑或侮辱;要帮助农村学生努力消除自卑、气绥、孤独甚至自暴自弃、逆反抗拒、报复他人的心理。努力在学校老师、同学之间营造形成尊师爱生、互信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共同进步。
结尾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那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们,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必须指出,民工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
干的工作。因此, 希望此次调查能够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弟的队伍中来,给予他们一些学习上的帮助,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第五篇: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子女受教育状况
调查报告
1108班
郭洋
学号:
——美术系 艺设2011110028
21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子女受教育状调查
1.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而其儿女则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受教育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2.调查时间:2012年1月16日——1月28日
3.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子女受教育状况
4.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5.调查地点: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
6.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大量留守儿童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
7.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整个镇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正平镇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及年幼的儿童,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全镇0-18岁的学生人数有6314人,留守儿童2371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154人,占学生总数的18%,老人监护的有439人,占 38%,寄养他人的有140人,占12%
8.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9.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
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10.。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11.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
1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13.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14.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乡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较差。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农活、家务活增多,尤其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导致一些儿童体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到儿女的成长情况,监护人或代养人只管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了道德的教育,养成了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的习惯,缺乏道德约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了不讲卫生、不拘小节、乱花钱、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行为偏差,尤其是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劳务经济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解决农民工生活及留守儿童的问题,从而促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