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民进四川省委 ? 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也凸现出来。现在城乡教育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农民子女不能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现状更令人忧虑。据专项调查统计,截止2003年底,四川省失地农民总人数为142.45万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就意味着这些失地农民的家庭没有稳定的子女教育经费的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民进四川省委开展了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我们采取了听取镇(街道)领导汇报,实地走访失地农民,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展开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式。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由于这样,一些农民的家庭根本不能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只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老师。
2、没有稳定收入和低收入的失地农民比例很大。2004年,对四川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有直接影响的失地无业农民总人数为29.93万人,接受访问的失地农民中有的人明确表示,生活费用都成困难,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投入子女的教育,现在政府承担了书本费,子女就近读小学和初中的花费还基本能支撑,以后读高中的事想都不敢想,因为光住校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到时候实在不行让孩子读完初中就不读了。
3、失地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极为薄弱。除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这一原因外,一是由于失地农民外出打工后,大半人将子女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托亲友看管。有的到外地打工的人要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失地农民子女家庭教育严重欠缺。二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极少有家庭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在接受调查的失地农民家庭中,没有购买家用电脑的人。因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盲区,有一些失地农民子女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给学校教育也带来极大的困难。
4、失地农民安置住宅小区缺乏必要的校外教育设施。在接受调查的的失地农民中,他们的子女没有自费参加区内社会教育机构(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化馆等)主办的特长班培训的,一是承担不了高额的费用,二是其小区内或附近没有类似的教育设施和机构。
5、失地农民子女就读重点学校的比例极小。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就近上学,而这些乡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很不稳定,不能满足农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民进四川省委建议:
(一)建立失地农民子女教育档案。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但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任何政府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学龄子女(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数据统计,而且村社对失地农民子女的就学情况也不完全了解,学校对在本校就读的失地农民子女整体情况同样掌握不全面。失地农民子女是农民子女中最容易因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而失学、辍学的。要保证失地农民子女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应该建立失地农民子女教育档案。
1、有关乡镇(街道办)、村社应该建立本地失地农民子女学龄情况档案。档案可分为本地就学,异地就学两种。对失地农民子女分为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作好登记。每年一次,动态掌握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有无未能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有无辍学的,进入高中、大学有无读不起书的。对这方面的情况,区上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收集、统管,以便及时对失地农民的子女提供助学帮助。
2、有关学校应该建立失地农民子女就读档案。凡有失地农民子女就读的学校都应该建立失地农民子女就读的专项档案,各级教育局应该将这方面的情况逐级汇总上报,以便各级政府了解所辖区域内失地农民子女就读情况,对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更有力地保障失地农民子女能完成学业。
(二)重视进一步改善以招收农民子女为主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现实却不容乐观。为此建议,从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着眼,创办乡镇中小学的品牌,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成都市双流县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该县的中和中学、华阳中学,通过教育资源的重组,便已经创办成了在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乡镇中学的品牌。
(三)建立失地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社会保障机制。
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协调有关部门,为失地农民子女多渠道提供在节假日时间参加由学校或社会教育机构(如青少年宫、区文化馆等)主办的书法、美术、音乐等特长班的培训的机会。建议:
1、由各市、区政府牵头,各学校推荐,在各市、区青少年宫、文化馆每年暑假专门为失地农民子女主办一期低价培训班,个人只交少量费用,其余部分由政府、相关学校以及青少年宫和文化馆各出一点;
2、由教育局牵头,有条件的学校,在每年暑假专门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主办一期电脑培训班、游泳训练班等,费用由主办学校承担。
3、由各学校负责,在城关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学生之间开展定期的手拉手活动,让失地农民子女能得到城关学校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的一些帮助。
4、各校要建立“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档案。失地农民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让爷爷、奶奶等照顾。这部分孩子离开了父母的关爱,在家庭教育中会出现盲区,尤其需要学校老师的心理指导。
(四)建立失地农民子女就学保证金制度。
在调查中得知,有许多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经费是得不到保障的。失地农民家庭中,有的经济收入较低,有的经济收入不稳定,这使他们不能有足够的经费来保障其子女的教育。建议:将失地农民的子女纳入“两免一补”范围,区上根据各校接受失地农民子女的数量,从财政上直接拨给相应的教育经费,如书本费全由政府买单一样,不能由乡镇中小学来承担对困难学生的这些减免和补助费用。
(五)进一步加强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尤其要帮助有学龄子女的家庭形成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以保障其家庭教育费用不缺失。进一步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和就业的指导,帮助其形成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篇:郑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问卷
郑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问卷
居民您好!
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课题组,为了了解郑州城郊失地农民子女的受教育等基本状况特展开此调研。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研。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该问卷。本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我们承诺所有资料将按国家《统计法》严格保密,不会对您个人造成任何不便!调查时间:调查员:
调查地点:()市(县/区)()乡(街道)()村(居委会)
1、您的性别()
(1)男(2)女
2、您的年龄是()
3、您的文化程度()
A、不识字或识字很少B、小学C、初中
D、高中(职高)、中专、中技E、大专F、本科以上
4、您目前是否还在上学()
(1)是(2)否
若选择(1),请回答5-10题,若选择其它,请直接跳过5-10题。
5、您想获得的最高学历为()
A、高中及同等学力B、大专C、本科D、研究生及以上
6、您认为读书主要目的是什么()
A.读书是为了挣钱B.读书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D.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E、其他
7、您觉得自己是否应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
A、完全没有必要B、无所谓C、应该D、非常重要
8、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如有你有没有正在为他努力()(填是否)
A、有B、没有C、不太确定
9、您的同龄人是否都还在上学()如果不上他们的原因是()您对不上学的态度()
(1)A、上的多B、不上的多C、上与不上的基本持平
(2)A、不想上了B、学不会C、没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D、想外出打工
(3)A、反对B、人各有志、但不理性C、支持
10、面对城里的同学您有没有觉得自己比他们差()如果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您是否因此感到自卑()
(1)A、没有B、有一些C、有很大差距
(2)A、基础知识比较差B、生活条件C、文艺D、能力E、其他
(3)A、是的,很重B、有一点C、完全没感觉
11、您的月收入情况()
A、1000元以下B、1001---2000元C、2001---3000元
D、3001-----5000元E、5001元以上
12、您的工作性质
(1)被企业招录(2)个体工商户(3)灵活就业人员(4)帮父母打理事务 若选择(1),请回答13-15题并跳过16,若选择(4)请回答16题,如果选择其它,请直接跳过13-16题。
13、您企业所属的行业
(1)采矿业;(2)制造业;(3)批发和零售业;
(4)建筑业;(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金融保险业;(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住宿和餐饮业;(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农、林、牧、渔业
14、您已在本企业工作了多长时间
(1)6个月以下(2)6—12个月(3)12—18个月
(4)18—24个月(5)24—36个月(6)36个月以上
15、您与目前工作的企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1)没签,但有口头约定(2)签了固定期限或固定工作任务的书面合同
(3)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4)既没签书面合同,也无口头约定
16、您主要帮助父母打理哪些事务()
A、收房租B、打下手C、在父母公司上班D、其他
17、您参加了()
(1)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没参加任何性质的养老保险(4)其他
18、您每月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为()
(1)50元以下(2)50至100元(3)100至200元(4)200元以上
19、您觉得小区附件的治安环境如何()请将出现的问题填写在横线上
A、很差B、还行C、很好
20、平时空闲的时候,你参与的娱乐活动主要有哪些?
21、你你觉得自己生活幸福吗?压力大不大?
22、如果不幸福,压力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23、你觉得自己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24、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请填在横线上)
第三篇: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方法:使用个人访谈方式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市区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结论:外地来广东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正文: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访谈中,不少乡亲都反映,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要求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要求一视同仁。但是,在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框架下这一要求落实起来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效果也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立足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
就目前来看,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1、城市教育资源紧张
城市教育资源供求不均衡,富余校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农民工聚居的城乡接合部校舍十分短缺。此外,农民工聚集城市在资金、土地和师资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2、城市教育规划缺乏前瞻性
大多数城市的教育规划是以本市户籍人口为基数制定的,没有根据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小区,未按规定配建相应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保障带来了许多无法补救的难题。
3、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各地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
4、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和质量令人忧虑
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其中北京和上海尤为突出。与公办学校相比,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建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学前和高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缺乏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
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仅是时代交给我们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并特别指出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广东出台了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广州及珠三角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应规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可为其6—15周岁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这一系列措施与实际情况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番禺区教育局近日宣布,全面启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申请入读人数和学校数量的承载能力,通过积分申请的办法,确定可入读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名单。通过“积分制”,番禺区今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校学位,这个大手笔在广州当属首次,对于番禺区10多万适龄外来工子女也是一个好消息。
“积分制”其实最早出现在中山,今年中山全面推行积分制入学。东莞市也在2008年5月通过地方立法规定,符合四项条件的新莞人可以申请在该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积分制对于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但是,“积分制”只能满足部分外来工子女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山市也只有四成流动人口子女能入读公办学校。番禺区今年纵然提供数千公办学位,但对于数万想入读的孩子,也是杯水车薪。要打开“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这把大锁,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有教育专家提出发放教育券的方法,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教育券恐难以实施。
广州外来工子女人数超过40万,其中,75%的学生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形式类似的私立学校就读。政府在没有足够资金建设更多公办学校,在没有足够公办学位满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学的背景下,向民校购买学位是让外来工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最为便利的办法,教育部门要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予以相应的经费补贴,并对接受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实行监管。
无论是新建公办学校,“积分制”读公校,还是向民校购买学位,政府部门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都需要投入教育经费,只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惠,才是问题的关键。
建议如下:
1、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使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生活。
2、应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尽量满足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需要。农村中小学要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3、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
4、应尽快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条例,完善义务教育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中应对留守儿童作出一些特殊规定。
第四篇: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情况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前有农民户口的的子免收书籍费,现有九年义务教育,后有十五年义务教育,可以说,孩子们的教育方案提上日程,但这过程中人有不少阻力。
一、调查对象:XX农村村民。
二、调查方法:采访村民和上网查资料。
三、资料来源:XX村近年来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目的:了解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
五、内容和分析:
经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中仍有很多问题: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是因农务繁忙和对子女上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教学是学校的责任,而与家庭教育无关,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绩单上成绩分数多少,而不重视其子女上学的过程,致使其子女上学压力大,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均未能继续求学深造。其次,在农村,现在处于外出打工的热潮中,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都想能够快点挣钱,减轻家庭的负担,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结束学业。
农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思想还处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至今仍然极其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况不再出现,农民满足于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不思上进,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普遍存在。
但是至今,农村农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农民工生活均达温饱状态。自国家颁布“五补”、“一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以来,农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学读书,这是国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农村依旧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科技落后,易受自然灾害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热潮,致使农民工子女过早向往外出打工挣钱,读书无明确目标,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家长无空闲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就不管,导致农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农村依旧文盲遍地,家庭生活依旧艰苦。
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家庭的压力迫使他们思想比城市的孩子更早的成熟。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当我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大爷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该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该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以前的农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建好,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以及夏天摘种枸杞来获得收入,公路已经到了生产队,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羊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也或许是没有经验。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该村的旱灾调查。自2011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该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旱灾影响,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该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目前为止,主要危害首先是大旱天气持续时间长,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
对养殖业的影响: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羊场场房、圈舍倒塌。我和该村的几个领导及去参观养殖户的受灾情况,村民说他们家的母猪生下了十四只小猪由于天气的寒冷被冻死了十二只,只活了两只,按今年的物价他们家就损失了7000元左右。还有的是刚生下的小羊羔以被冻死,这些损失都很大。通过村委会调查后村委员会发动所有的农民及时清除各类林木,特别是常绿树木、经济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积雪、冰挂,防止压折造成损失。及时处理断裂枝干,对完全折断的枝干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保护剂,以防腐烂;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绳索吊起或支撑起,恢复原状,受伤处涂以保护剂并绑牢,促其愈合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施肥、恢复树势;树体伤口多易引起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林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也要尽快排除,防止涝渍和冻害。在这一次受灾拯救过程中村委会的书记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他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奋战在一起。在抗灾一线,他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运筹帷幄,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与魄力,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胜利。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据调查资料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
①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②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③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增开《心理学》课程,从而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④国家加大投资,改善农村通信落后问题,进而改变农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总结:
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是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还有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这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