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1:0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

第一篇: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研究

摘 要: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社会同时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人口的盲目无序流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如何通过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流动人口现状分析出发,针对流动人口及其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对策与方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流动人口 治安 问题 原因 对策

I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1

一、相关理论概述.........................................1

(一)流动人口相关概念..........................................1

(二)社会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相关现状..............................2

二、社会流动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

(一)流动性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

(二)流动性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

三、针对流动性人口,完善社会治安对策.....................8

(一)转变管理方式..............................................8

(二)推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制度建设..............................9

(三)构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体系..............................9

(四)建立流动人口治安预警机制.................................10

(五)完善流动人口治安、户籍管理措施...........................10

(六)坚持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依法行政.............................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城市环境差、人口生活质量差、管理混乱等等,犯罪、冲突。矛盾等治安问题也就日益凸显,这一状况值得我们重视。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流动人口相关概念

1、流动人口含义及分类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是两种相似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然都进行空间的位移,但迁移是在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的一种活动。

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根据流动的方向大致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两种。

2、流动性人口现状

流动人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

据统计,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平均年龄约为27.3岁,对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2010年7月11日,来自上海世博园召开的世界人口日“每个人都很重要”主题论坛的消息说,中国目前流动人口规模保持2亿以上,是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新生代流动人口成为主体,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中国流动人口分布仍向沿海、沿江集中,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3、流动性人口的特征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的人口自由迁移现象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

第一,农民工(农村户籍人口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为中国现阶段人口流动的主体,农民工家庭成员及城市居民的人口流动现象增加,由此促进的城市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第二,彰显了传统户籍制度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相冲突的矛盾。此矛盾使流动人口处于非常不利地位,一方面,传统户籍制度仍然将中国人划分为城市人与农村人两个群体,户籍身份仍然是一个人享受包括经济权益与政治权益等基本权益的依据;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要求有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以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人口的流动呈明显的地域性。即一个地区的人口多会流向本地城镇或相邻地区发达的城镇(比如贵州农民工多向广东江浙一带流动),形成一个地区的人口接团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现象。

第四,农民工的流动过程中,男性(特别是中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出卖的是廉价的体力,致使以体力见长的男性流动人口在外地的生存适应能力强于女性,女性则多是有联姻、升学等方式流入城市,所占比例较小。

第五,具有流动性强,缺乏归属感等特点,绝大多数农民工经常处于居无定所、工作与生活变动快速的状态,工作、收入与生活稳定性差,是一个生活风险很高的社会群体,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或者当地社会,但又不愿轻易放弃,飘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使其成为缺乏归属的特殊社会群体。

(二)社会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相关现状

1、治安理论

治安管理的任务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治安管理部门担任的工作或担负的责任,是由治安管理的职能决定的,是治安管理职能的外化和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根据人民警察的性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规定了人民警察的基本任务,这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基本任务的主要内容就是治安管理任务的内容。

2、社会管理创新理论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3、社会融合理论

关于社会融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的定义,但大致有这些机构或者学者对社会融合做了定义: 2003年欧盟在关于社会融合的联合报告中对社会融合做出如下定义:社会融合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确保具有风险和社会排斥的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和机会,他们能够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在他们居住的社会,认为应该享受的正常社会福利。社会融合要确保他们有更大的参与关于他们生活和基本权利的获得方面的决策。因此,社会融合是一个合符社会规范的概念或者说具有价值取向的概念,是取消限制和理解我们想在哪里以及怎样到达那里的一种方式,而且社会融合反映了一个积极的人类社会福利发展的方式,它需要不仅仅消除壁垒或风险,还需要对产生融合的环境的投资和行动。

二、社会流动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流动性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犯罪率居高不下

管理体制的漏洞带来的就是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图为2006年至2010年山东省某县打击处理的犯罪嫌疑人情况统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县五年来,流动人口犯罪占全部犯罪人员的比例均在80%以上,且呈逐年增加态势,五年时间增长了近十个百分点。从该县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刑事发案情况看,侵财型案件占了绝对比例,普通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这一类案件,合法财物的频频失窃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是犯罪的恶性程度加剧。杀人、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性案件绝大多数是流动人口作案。过去流动人口多以单个犯罪形式出现,随着人数增多,加上乡土和宗族观念很强,常以亲友、同乡为纽带结成帮伙,逐渐发展成有组织团伙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没有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了合同也不履行,克扣、拖欠工资时有发生,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纠集老乡、朋友等出面来维护自身权益,使本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转化成群体性事件或恶性的案事件。

2、管理形式较为单一,对突变性管控乏力

外来人口流动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壮大,大量人员成份复杂、务工种类复杂、目的需求复杂的外来流动人员涌入,给流入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底数的掌握、检查管理、打击防范等方面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

流动人口居住的跨地域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一般来说缺乏稳定性,它会受雇主、雇佣单位、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而外来人员的居住地呈现动态和跨地域的特性。一方面,其居住地会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工作地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他的居住地会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并且变化的周期不稳定。流动人口往往是某地暂住一段时间后又流向其他地区,活动规律难以掌握。一旦落脚点发生变化,则原暂住地掌握、记载的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种情况信息为其他地区提供共享使用的机会很小,结果容易导致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动态情况失控,使一些外来违法犯罪人员有机可乘,逃脱法律的制裁。

流动人口增长的突变性。流动人口增长除了受地方经济的影响外,还会受春节等中国传统重大节日的影响,在短期内往往是暴增暴减,隐性因素较多,而这些时间段又恰恰是治安、刑事案件的高发期,这从另一层面反映出对特定期间人口增长突变性的管控是乏力的。

3、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差,管理混乱

一是出租私房乱搭滥建现象普遍,破坏了城市景观。据山东省某县公安机关统计,当前该县共登记出租私房29289户,其中乱搭滥建、条件简陋、安全难保障的非法建房20502间,占全部出租私房的70%。这些违章出租私房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风格、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出租房不具备管理能力,难以落实有效管理,有的甚至见利忘义,同流合污,包庇窝藏,致使出租私房内卖淫嫖娟、吸毒贩毒等现象蔓延增长,严重地扰乱了城市的治安秩序。

二是外来人口卫生、环境意识较差,不仅影响了城市整洁,而且严重危及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生活水平低,收入有限,很难租得起条件好,价格贵的出租私房,他们大多聚居在安全系数低,卫生条件、生活设施的简易房或廉价地铺客栈,加上外来人员为节省开支,多人拥挤于一室及不良卫生习惯,使住处及周围环境垃圾遍地、粪便横流、蚊蝇成群、空气污浊,严重危及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激增,加大了交通流量,给城镇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一些城市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道路建设,但仍难以适应的城市化进程,以致交通拥挤,人流车流大、交通堵塞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由于外来人口交通意识差,随便横穿主车道,交通事故逐年增加,加重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压力。

四是“三无”盲流乞讨人员的大量流入,影响了城市品位。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是外来人口中的高危人群,他们流动性大,违法犯罪比例高,管理措施,手段难以到位。“三无”人员中有一部分是盲流人员,他们露宿街头,以乞讨为业,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二)流动性人口在治安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政府组织作为流动人口的管理者,仍有较大提高的空间,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基层组织在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相对滞后,概括的说为“五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上不到位。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决策、协调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艰巨性、复杂性估计不足,缺乏宏观上的理性思考。一些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牢固树立改善民生、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措施上不到位。对于一些流动人口密集或聚集的区域,相对应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具体细化的工作制度和必要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部门间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整体效能。三是管理上不到位。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的管理办法中,存在着调整对象过窄、处罚种类单

一、处罚幅度偏低、处罚程序繁琐等弊端。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社会管理的政策出台,没有广泛倾听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要求和呼声,容易滋生问题。四是责任不到位。一些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相关部门思想认识模糊不清,缺乏全局观念。五是对本部门职能缺位而导致管理服务职责不到位,对于跨区域流动的人员的部分管理环节还出现空白、脱节或叠加。

2、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需要公安、工商、计生、劳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进行。但从目前情况看,各有关职能部门均仅侧重于本部门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对流动人口进行全局性、综合性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相关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当地的乡镇综治办、计生等部门在应对上级综治考核时,往往是到基层派出所打印一张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清单了之,根本谈不上齐抓共管的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3、管理保障不力

流动人口不止要管理,还要给予其必要的生活保障,但是目前,以公安派出所为主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管理,往往是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摸底、登记、验证、查防、函调、建档、统计等日常工作,熟悉流动人口动态情况,及时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管理的重点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员及其他违法人员,留下许多管理盲点,也留下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城市流动人口不仅有改善生活的需要,而且有保护自身权益的需求。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流动人口的这些权益常常受到侵犯,比较多见的情况发生在受雇过程中,如用人单位及其老板收取或变相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证或暂住证、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超负荷加班加点、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或不安全、职工因工受伤后拒绝支付医疗费和提供伤残补偿金、随意解雇伤残职工等。公安机关在行使管理权时,往往很少考虑流动人口的利益和要求或即使考虑到了也因为职能限制而无法顾及,更多的时候,公安部门的重点是“办证”、“收费”、“查验”、“罚款”等。

4、社会文化二元冲突明显

中国除了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的“二元经济结构”之外,还因现有城市扩张能力、社会分配调节能力和基础设施承栽能力有限等客观因素,被迫维持着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而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教育体制、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与户籍制度息息相通。在此体制下,一方面流动人口占用城市资源,为城市服务。但是地方财政投入社会保障和服务仅指向常住人口,未充分考虑暂住人口因素,且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缺乏流动人口的代表比例,使他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导致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的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发二元冲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三、针对流动性人口,完善社会治安对策

(一)转变管理方式

1、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客观、公正地看待流动人口,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多为他们提供方便与服务,拓宽维权渠道,及时研究解决侵害暂住人口权益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为此,要在充分调研当前流动人口民主政治权益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流动人口劳动权益、政治权利、选举权利等措施与建议,满足流动人口日益增长的权益保障。劳动部门要像保护本地职工权益一样,努力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护流动人口权益的要求。这个政策的一个附带效应,是可以提高流动人口的使用成本,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能够在劳动市场上公平竞争,通过劳动用工成本的提高限制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人权平等的要求。

2、树立引导融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人口流动增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特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合理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要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经济规律在产业间和地区间流动。我国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流动从无序到有序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在改进管理体制的思路上,划分区域框框,或者仅仅局限个别部门或单位的管理,既不符合现实又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各级政府应紧紧抓住当前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机遇,立足全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流动就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从根本扭转流动人口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在这方面,我们应注意吸取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同国际惯例接轨。比如,香港在引进外来劳工管理的成功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的流动人口管理问题难度更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主要是来自国际化的。香港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在机构上,成立了香港劳工处,专职管理、监督、处理使用外来劳工,对外工输入采取总量严格控制。政府每年都必须根据各个行业实际需要提出每个行业引进外工数量预案,并提交立法局讨论通过,确保了香港社会的高速、平稳发展。

(二)推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制度建设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权威、科学、高效的组织作为保证,有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完善的机构体系来履行管理职责。对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必须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的大背景下,放置于全国的大环境中。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应由非常设性机构向专门化、权威性的部门转移,改变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格局,避免宏观控制乏力、失调现象,出现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无序状况。可以考虑由各级政府直接领导,做到统一机制、统一管理、统一证件、统一收费、统一使用、统一执法,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转为政府行为。建立权威性管理机构的目的在于借助行政手段,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制度,协调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局面,形成部门间,地区间的强大合力,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管理。这首先需要在全国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应包括根据全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采取行政性手段控制人口流动量、流源、流向,引导有序流动,及时沟通全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信息,对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地方、部门之间关系,形成社会化管理大格局。

(三)构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体系

动力的转移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要求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出发,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整体合力。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建设、民政、卫生等部门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成,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专门机构;县(市)、镇(乡)、街道及居(村)委会设立相应组织,形成上面有人抓,基层有人管,上下一条线的四级管理体制网络。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使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四)建立流动人口治安预警机制

北京市公安局近期探索总结了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预警工作法,促进了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长效机制的完善,值得推广。预警工作法是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信息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予以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在逃人员。具体内容包括:(1)以流动人口海量信息采集为基础,将海量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隐藏在流动人口中的在逃人员,有效预防犯罪。(2)将采集的流动人口指纹信息与刑侦部门案件指纹信息予以比对分析,为侦破案件提供服务。派出所对流动人口中的形迹可疑人员进行指纹采集。将采集到的指纹报送分县局刑侦部门完成比对工作。(3)将地域性、亲缘性等特定人群生活轨迹与多发性案件作案手段予以比对分析,及时发现犯罪。通过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和管理,准确掌握辖区内以地域性、亲缘性为纽带形成的聚居区、聚居村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派出所通过对辖区内多发性案件作案手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共性特点,从中发现线索,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打击工作,提高防范打击的针对性。(4)将流动人口犯罪规律特点与被侵害对象共性特征予以比对分析,及时发现管理和防范漏洞,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在特定时间、区域,针对特定人群、案件开展防范、宣传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现打防控一体化.有效降低警情.减少发案。

(五)完善流动人口治安、户籍管理措施

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问题,要从稳定大局的角度研究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应当考虑到与流动人口管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调整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对流动人口的调控能力,改变外来人口素质结构,逐步建立新的户籍管理模式,协调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实际居民地、经常活动地三者之间的管理活动,逐渐改变现行体制把暂住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口与常住人口管理分害」开来的做法。在输出地,通过加强农村综合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健全农村户口管理,统一城乡户籍制度,加速乡村户口城市化管理步伐,逐步实现乡村城市化,就地消化和吸纳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变户籍管理为人口管理,避免和减少流动人口的无序流动,这是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控制流动人员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对输入地,首先要实现观念转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调整警力投向,工作重点从管理常住人口为主转向管理流动人口为主,管理方式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通过宏观调控,由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流动向以经济手段控制为主、行政手段控制为辅转变,减少人口的盲目流动。

(六)坚持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依法行政

法律是调整约束社会生活的有力保障,是市场经济的最高权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必须要纳入规范化轨道,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加强法制化建设,形成一整套适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渐向行政、法律、经济三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法律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便于操作,又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治安,同时要考虑到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仅仅依靠公安部出台的行政规章,如《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暂住证申领办法》等以及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谋求权威的、高层次的立法。流动人口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国家应加快制定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法的步伐,将整个流动人口作为调整对象,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形成系统化、正规化、法制化管理网络,克服部门立法、地方性立法中存在的法规调整范围狭窄,政出多门,制约措施不到位,执行乏力等漏洞,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规范有关收费、申报登记、发证等操作程序,明确管理经费来源和分配使用方法;明确规定输出地与输入地在协作关系中各省、市、部门应承担的职责;明确对违规行为处理的权属部门及具体处罚措施等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结束语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针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对待,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改进,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这既是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本文仅对如何改变目前的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对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所面临的复杂矛盾还缺乏细致的研究。而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本身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流动人口本身、流入地政府、流入地城市居民、法律政策等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模式也势必不断变化,今后仍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继续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J].人口研究.2006(05)[2]张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J].人口研究.2005(06)[3]张呈琮.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研究.2005(01)[4]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03)[5]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06)[6]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04)[7]周皓,梁在.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03)[8]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06)[9]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03)[10]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01)[11]段成荣.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分析──兼论“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J].人口研究.2000(04)

第二篇:治安秩序

1.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治安秩序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其本质上是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的组织管理活动。特点:执法授权的特定性,管理行为的强制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2.治安管理的任务:协助有关部门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侦破管辖的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组织治安巡逻、守望、堵截、盘查,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指导、监督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行业的安全反防范工作;配合有关警种和部门处理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管理与治安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社会服务职能。

3.治安秩序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原则、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相结合原则。

4.治安防范教育是指公安机关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为争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对社会各单位、组织和公众进行的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反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社会传播、教育活动。内容: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技能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情感教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方法:报告、座谈讨论、运用宣传媒介教育、案例教育。

5治安状况调查 概念:一般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和治安民警为了掌握社会治安情况、获取专门信息,进行专门考察、调查所采取的措施。作用:为治安秩序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使其决策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治安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客观评判,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容: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不同时期社会重大变动的反应;治安秩序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与灾害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及公众心态;一定区域范围的治安环境。要求: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主动及时防治时过境迁;全面系统防止以偏概全;准确规范防止粗疏凌乱。方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全面、重点、典型、抽样调查。实施步骤:明确任务、分析情况、提出方案、收集资料、归类整理。巡逻勤务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安全秩序,在一定区域和线路上采取以公开巡查、动静结合的控制模式,而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行使警察权力的一种警务活动。分类:按交通工具分为步巡、车巡、舟巡、骑巡和空巡;按路线分为定线巡逻和乱线巡逻、顺线巡逻和逆线巡逻。作用: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社会控制;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增强公众安全感;及时为公众提供救助服务,密切警民关系。任务:防范、发现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重点目标要害部位秩序和安全;维护好交通秩序,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服务,为公众排忧解难。组织实施:划定巡逻区域;确定巡逻路线;制定巡逻勤务制度。治安案件的先期处置: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仍在现场的,并必须设法控制,不得让其逃离;注意收集证据,防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毁证或串供;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疏导交通;协助民警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同时将所有知情人目击者等进行登记,并请其留下协助调查;移交治安部门处理。注意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熟悉情况确保安全。

7盘查勤务概念: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对象:已预谋违法犯罪,正在赶赴作案现场;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已经完成违法犯罪行为,正在逃离桌案现场或携带账务的途中;通缉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任务:发现违法犯罪人员,查缉在逃人员,以预防和制止侦破 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截获赃款账务,减少国家和公民的损失;救护被害者,救助有危难的人员;约束醉酒者和精神病患者;调解治安纠纷;其他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事项。对被查人员的处理: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应立

即放行,说明重要性并表示感谢;查明有轻微违法行为,有的进行批评教育后放行,必要的当场给与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交送所在地派出所处理;查明有犯罪嫌疑或有犯罪事实的人员,应立即带回或移交办案单位,依法办理刑事拘留或逮捕手续;对醉酒精神病患者立即依法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送交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处理;对受害者,应迅速采取解救措施。8公共场所:是指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往来、停留,进行文娱、体育、交易等社会活动的场所。公共复杂场所:是指那些人员集中、成分复杂、流动频繁,容易发生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可能影响治安秩序和社会安全,由国家或地方行政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实施特别管理的场所。公共场所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一照有关治安管理法规,对公共场所进行的审批、组织、监督、检查、指导、查处活动的总称。范围:交通场所,游览场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商贸服务场所。治安特点:分布面广、人员聚集、情况复杂;人财物聚集,流动性大;信息传播快,影响大;容易发生各种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场所变化快,治安管理难。管理对策:加强治安巡逻,合理布控力量;准确把握时机,实施集中整治;抓住治安重点,促进以点带面;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制定安全规章,健全监督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加强场所检验。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概念:以盈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治安特点:扒窃为题多发,寻衅滋事与狂热闹事时有发生,卖淫嫖娼激情色活动屡禁不止,赌博活动猖獗,易发治安灾害事故。管理措施:严格对娱乐场所设立、经营活动条件的检查;依法对娱乐场所实施日常检查(要求:公开检查必须经领导批准;检察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检查人员应携带钢笔、油印安全检查记录等用品;妥善处理问题并及时汇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对违法嫌疑人和物品的盘查必须两名检查员在场,对女性检查必须由女警进行);将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治安培训;收集娱乐场所的治安信息;控制人员容量,核定票额定价,合理安排场次;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进入,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及时制止影响秩序的行为,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商贸服务场所治安管理 范围:大型商场、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场所、饮食服务场所、洗浴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商贸场所特点:非法无照经营,隐存治安问题;部分经营场所存在严重火险隐患;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时有发生;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常引发治安 问题;扒窃问题突出;买赃买赃时有发生;已发生挤压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

11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安特点:涉黄现象严重;消防隐患突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突出。管理措施:在党政府领导下,切实履行责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审核监督;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严格安全审核工作;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安全审核的组要内容:经营人员应具有合法的身份证明;营业场地符合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营业场地面积、终端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无“撤销批准文件”的记录;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相应的防病毒、放有害信息传播等安全技术措施;有经检验合格的网吧安全管理软件;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12 特种行业:是指工商业中其经营的业务容易被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规章由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范围:旅馆业,印章业,印刷业,旧货业,机动车修理业。管理任务: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和查处治安灾害事故;保证合法经营活动;收集治安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严格审批与备案制度;强化特种行业自律;督促行业内部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公安机关的安全检查;推进行业管理信息化;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建立考核评比制度;打击行业内的违法犯罪活动。13 旅馆业治安管理常见治安问题:违反开业审批制度,擅自开设、改建旅馆;违反旅馆安全管理规定,冒险营业;不严格执行旅馆按管理制度,治安漏洞增多;不重视治安保卫组

织建设,旅馆的安全包围机制被消弱;忽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旅馆经营者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措施:出特种行业基本措施外还有;开业审批;建章立制;制作应急预案。发生刑事案件后的处置:及时有效的保护犯罪现场;在控制事态的前提下查找知情人;及时准确详尽的报告公安机关。发生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置:及时准确的报告灾情;预测灾情,安全迅速地撤离人财物;抓好善后工作,协助查找原因。

14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大型活动:由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单位举办的规模较大的,参加人数较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有益的社会活动。分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商贸活动,大型会议及大型庆典集会、招聘会等。治安特点:大型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人员密集,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大型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涉及地域广,历时时间长,组织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广呈逐年递增之势,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加大。公安机关的职责:审查许可,安全保卫。安全保卫原则: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分类管理,提高效率原则;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内紧外松,提高安全保卫科技含量原则;情报主导警务的原则;借鉴外国经验,与国际接轨原则。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范围:在公园、风景游览区、游乐园、广场、体育场、展览馆、俱乐部、公共道路、居民生活区等公共场所举办的下列活动;在影剧场举办其营业范围之外的活动;租赁、借用、利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设施,举办面向社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不与许可: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侵害少数民族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宣扬迷信邪说、色情、淫秽或者渲染暴力,有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违背社会公德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申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举办的活动按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的;场地管理者不同意使用其场地的;在县级国家机关周边地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使领馆、军事设施及其他要害部位周边地区举办的;举办活动场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以及举办的活动可能严重妨碍治安交通秩序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责令停止活动的:发生公安机关捕鱼许可的九种情形之一的;检查时发现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人员严重超核准人数的;现场秩序混乱有安全威胁的;扰乱交通秩序的;违反规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发生其他可能导致治安事故积极情况的。

16集会、游行、示威特征:依法性,和平性,特定性,群体性,目的性,演化性。公安机关的职权:审查许可权;变更权;临时警戒线的设定权;制止取缔权;强制带离现场权;拘留权;交通规则的变通执行权。管理的基本方法:收集信息情报;严格依法审批;精心制定预案;及时劝阻疏导;维护好现场秩序;确保重点要害的安全。

17赌博概念: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金钱财物为赌注,通过共同认可的方式比输赢,达到转移财物所有权的非法行为。特点:普及化,公开化,专业化和有组织化。危害性:腐蚀人们思想破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违法刑事犯罪,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损害身心,酿成悲剧。构成赌博的基本条件:行为人必须有赌输赢的愿望;必须有争财务得失的欲望。构成犯罪的赌博行为包括:聚众赌博,即组织召集引诱多人赌博,本人从中抽取利益的行为;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赌博行为:以盈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查禁措施:开展法制宣传《推动赌博活动的查禁工作;加强赌博活动多发场所的管理,强化社会控制;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娱活动,抵制赌博之风;坚决取缔赌博团伙和赌场;依法打击处理赌博活动的参与者,适时进行专项整治。涉及淫秽物品行为的查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包含色情的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是淫秽物品。查禁的主要法律法规:刑法的有规定;最高院的有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互联网网上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查禁措施:海关切实把好第一关;旅游、外贸服务部

门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查禁工作;工商文化部门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报刊发行、印刷、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审查管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清查收缴淫秽物品;依法处理涉及淫秽物品的违法犯罪人员。卖淫嫖娼活动的查禁卖淫:以营利为目的,自愿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本质是 提供有偿性服务。嫖娼:以给付金钱、财物或其他物质利益为手段,与卖淫者发生性关系的行为。特点:逐年增多,日益蔓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活动场所多样人员成分复杂,有低龄化和等级化发展趋势,并逐步向职业化有组织化演变,甚至形成隐性产业。查禁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的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强化治安情报信息收集,发挥专业队伍的攻坚作用,做好查处工作;对卖淫嫖娼人员依法处理和收容教育,做好挽救工作;针对地区和行业、场所的卖淫嫖娼问题,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查处卖淫、嫖娼活动,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毒品:使之进入人的机体后,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抑制或致幻作用,并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物质;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特征:违法性,成瘾性,危害性。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查禁毒品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措施:加强禁毒的统一领导,实行综合治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查处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做好强制戒毒工作。加强缉毒工作提高侦破毒品案件的能力;开展国际禁毒合作。

第三篇:治安秩序重点

1.治安秩序:广义是指社会存在形式及影响社会环境治乱安危的诸因素均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公民意志和利益的有条理的客观状况;狭义是指国家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宁公共安全,在特定场所达到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况。

2.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维护治安秩序为目的,针对特定对象而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

3.治安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据刑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制度。4.治安专项整治:是指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对集中警力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一定时间段对某些地区、场所、行业中出现的相对突出的治安问题依法进行的专门治理、查禁、取缔和打击活动。

5.巡逻:是指警察有组织的在城市繁华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社区等区域,采取游动巡查警戒的形式,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公众提供服务、对社会进行动态控制、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种勤务方式。

6.盘查: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和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为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

7.人身检查:是指民警怀疑盘查对象身上携带有凶器、危险物品、违禁物品、赃款赃物等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物品和证据而对其人身进行搜索检查的活动。

8.守望:是指民警为了控制某些特点区域或者案件多发地段的多发状况,通过设置岗亭、进行观察、瞭望、处理治安问题的一种警察勤务方式。

公开守望:是指治安勤务人员在公开的位置或者岗亭中观察治安情况、处理治安问

题、服务群众的一种警察勤务方式。

秘密守望:即平常所说的“蹲坑守望”,是为了件事重点对象的活动,发现和掌握案件线索、查获证据,捕获现行违法犯罪分子,在其经常出现的地方和场所设置临时性的隐蔽岗哨进行观察和控制的一种勤务方式。9.特种行业:是指在工商服务业中,其经营的业务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依据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公安机关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10.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11.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相关单位或政府组织,在特定时间内面向社会,在特定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

12.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许可:是指政府对纳入《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管理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实施安全许可制度,即承办者向公安机关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公安机关进行审查,根据审查情况做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没有经过公安机关许可不得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13.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是指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的恐怖袭击、爆炸、投毒、治安灾害事故以及扬言实施破坏活动的事件。

14.赌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用财产做赌注,两人以上共同认可的方式比输赢,达到财物所有权转移的行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之间的,由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5000人以上的,由活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

15.娱乐场所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部门备案;机关受案后,应在5日之内将备案资料通报娱乐场所所在地派出所

16.继续盘问时限12小时,12小时内难以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延长至24小时,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且在24小时以内仍不能证实或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才可以延长至48小时

17、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1)重点行业治安管理(2)重点部位、重点场所(3)重点地区治安秩序管理(4)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5)集会、游行、示威管理(6)严重影响治安秩序的行为的查处(7)群众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8)与治安秩序关系密切的其他治安秩序管理

18、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的原则(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9、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手段:(1)治安防范教育(2)治安行政许可(3)治安监督检查(4)治安行政强制(5)治安行政处罚(6)治安专项整治

20、巡逻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2)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3)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4)密切警民关系

21、当场盘查的对象:(1)已预谋违法犯罪,正在赶赴作案现场(2)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过程中(3)已经完成违法犯罪行为,正在逃离作案现场或者携带赃物的途中(4)通缉的违法犯罪嫌疑人(5)其他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

22、对盘查人员的处理(1)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应立即放行(2)查明有轻微违法行为,有点进行批评教育后放行,必要的当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送交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处理(3)对有违法犯罪的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4)查明有犯罪嫌疑的或有犯罪事实的人员,应立即带回或者移交办案单位,依法办理刑事拘留或逮捕手续(5)对酗酒、精神病患者立即依法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送交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处理(6)对受害者应迅速采取解救措施

23、重点行业的范围:(1)需要公安机关行政许可的特种行业,如:旅馆业,刻章业,典当业(2)不需要公安行政许可,只需开业后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特种行业,如:废旧金属收购业,旧货业,机动车修理业,印刷业(3)今年来新兴的行业,如:二手手机交易业,开锁业

24、旅馆业治安管理制度:(1)开业审批制度(2)验证登记制度(3)旅馆财物保管制度(4)门卫制度(5)情况报告与协查制度(6)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25、公安机关收集重点场所治安信息途径:(1)物建治安秘密力量和治安信息员进行收集(2)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等进行收集(3)通过走访群众、阵地控制等方式进行收集(4)通过接触重点人员了解掌握治安信息

26.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治安特点:(1)参加人员众多,构成复杂(2)人员情绪波动大,现场容易失控(3)人员聚集,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4)社会影响大,容易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

27.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的方针和原则:方针: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原则:承(主)办者负责,政府监管

28.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的条件:(1)承办者是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2)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德(3)具有符合规定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4)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29.娱乐场所的特征:(1)以营利为目的(2)向公众开放(3)是供消费者自娱自乐(4)娱乐场所主要是营利性歌舞、游艺等场所

30.查处卖淫嫖娼行为的一般方法:(1)里应外合(2)张网预伏(3)外线跟踪

31. 查处赌博活动前的准备:(1)核实赌博线索(2)了解赌博现场情况(3)掌握赌博违法犯罪的规律(4)做好警力、器材设施等的准备(5)制定周密的查处方案 32 查处赌博一般方法(1)里应外合(2)抵近突袭(3)伪装接近

33、影响治安秩序的因素------含义:是指国家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宁和公共安全,在特定场所达到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况。影响因素:①政治因素a.国家政权的稳定是影响治安秩序的重要政治前提b.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连续性是影响治安秩序的重要执政因素c.政府行为及其形象是影响治安秩序的直接政治因素 ②经济因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③意识因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34、重点行业常见的治安问题:(1)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2)从业人员自身容易违法犯罪(3)治安灾害事故隐患多(4)治安管理难度大

重点行业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1)审批与的登记备案(2)管理与监督检查(3)行业内部自律(4)运用信息化手段

35、重点场所的治安特点:(1)寻衅滋事(2)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滋生蔓延(3)已发生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事故(4)涉黑、涉恶、涉暴案件突出

基本管理方法(1)建立重点场所治安管理档案(2)加强案件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3)开展治安宣传工作,预防治安问题发生(4)收集治安信息,加强场所动态信息的掌握(5)开展技防建设,提高防范水平

36、旅馆人员如何识别和控制违法犯罪人员:①从验证登记时发现并控制 ②在住店安排中发现并控制③在起居出入中发现并控制④从行装方面发现并控制⑤从言谈举止、服装饰物方面发现并控制⑥从来访会见方面发现并控制

37、继续盘问 含义: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发现具有法定情形而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的措施。(被害人、证人控告或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不宜长时间继续盘问的对象及其释放:对符合《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8条所列条件,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继续盘问,但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4小时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候问室:(1)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2)已满70周岁的老年人。对前款规定的人员在晚上9点至次日7点之间释放的,应通知其家属或监护人领回;对身份不明或没有家属和监护人而无法通知的,应护送至其住地。

38、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突发性重大安全时间的处置 含义: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指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的恐怖袭击、爆炸投毒、治安灾害事故以及扬言实施破坏活动的事件。处置要点(1)对于扬言实施破坏活动的行为,要坚持内紧外松原则,采取各种秘密手段进行排查,必要时请求专业部门协助调查(2)对于有确切证据证明可能发生的,要迅速报告,立即停止活动,疏散群众,实施现场管制,确保重点人员和重点部位安全(3)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调度,组织群众疏散,组织抢救伤员,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据,控制可疑人员,做到处置与取证兼顾。

39、步巡与车巡的比较 步巡指巡逻警察以徒步的方式对巡逻区域进行巡逻,优点有(1)巡逻区域广泛,不受气候地形限制,大街小巷均能到达(2)巡逻人员注意力集中,行动自由,能随时清楚近距离观察,易发现异常,群众安全感较强(3)便于观察街道社区等具体社会情况,便于检查本巡区各单位及居民住户的安全防范情况,便于熟悉群众和地形,密切警民关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4)节约经费开支

缺点(1)占用警力较多,巡逻警察易于疲劳,影响巡逻效果(2)警员活动巡查范围小,警力单薄,易受伤害(3)遇到突发事件,调动集中警力困难,行动迟缓,耗费体力,贻误战机 车巡指巡逻警察驾驶机动车辆,对巡逻区域进行覆盖控制。优点(1)以车代步,节省体力,不易疲劳,警力集中,不易受到袭击(2)速度快,巡程长,巡逻范围广,巡逻密度可大幅提高,以此提升群众安全感(3)联络方便,协同能力强,赶赴现场快,擅长追击逃犯,对驾驶机动车犯罪进行控制追堵拦截具有特殊优势,具有多功能快速反映能力(4)遇到突发事件,调动集中警力便利,行动快,警员体力消耗少,不易贻误战机

缺点(1)走马观花,难于周详观察巡逻区域细节等具体情况(2)易受道路、气候、地形等限制,小巷等无法到达(3)车辆损耗大,经费压力大(4)不易于接触群众,警民易产生距离感

40、人身检查 指民警怀疑盘查对象身上携带有凶器、危险物品、违禁物品、赃款赃物等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物品和证据,而对其人身进行搜索检查的活动。检查前,民警应表明自己身份,必要时应出示工作证件,并告知实施检查的法律依据,要求被检查人予以配合。检查时,民警应命令检查人按要求摆出接受检查的姿势,在确保安全、便于控制的条件下接近对象,最好能在同伴持枪控制或保持高度警戒状态情况下进行。搜身检查时,民警应先检查其可能携带凶器、毒品、赃款赃物的地方,然后进行全面检查。对有重大违法犯罪嫌疑或拒绝人身检查的人员,在确认有犯罪实质性疑点的情况下,应先上手铐或捆绑,再进行人身检查。对女性进行人身检查时,应由女民警实施。

第四篇:维护治安秩序总结

静乐县人民医院

维护治安秩序工作总结

近期部分省市医疗机构内伤害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恶性刑事案件相继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社会影响恶劣。按照卫生部、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确实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通知》要求,我院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严格落实,确实履行好内部治安保卫职责,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现就前段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治安防控措施,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要求,扎实抓好医院安全创建工作,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维稳治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终考核目标。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职能科室主任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维稳治安秩序领导组。以“质量、安全、服务”为目标、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组长:范亮后(院长)

副组长:吴银生(副书记)

李智英(副院长)

成员:程玉英(办公室主任)陈惠平(护理部主任)

李向荣(医务科主任)杜存德(财务科主任)王大俊(总务科主任)赵文亮(门诊部主任)李保维(药剂科主任)吕玉生(放射科主任)段俊奎(急诊科主任)李永凡(检验科主任)刘金梅(内科 主 任)白晋民(外科 主 任)刘凤贤(妇产科主任)曹迎春(儿科 主 任)李克强(传染科主任)吕梁柱(麻醉科主任)张改变(院感科主任)

2、医疗安全预警上报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存在异议,医疗工作中存在某些缺陷及可能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纠纷预警,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化解,将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苗头扑灭在萌芽状态。

3、实行查房334制

抓住3各关键:关键病人、关键环节、关键制度。坚持围手术期3严:术前选择要严谨、术中操作要严格、术后观察要严密。落实4个沟通:病人入院前要及时沟通、诊疗过程中要及时沟通、有创操作前要及时沟通。

4、实施重点病人监管

病房中重点病人与普通病人有明显区别标识,医护人员随时熟悉重点病人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效果,医务科、护理部每日下巡病房了解重点病人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督查重点要害部门

重新修订12项应急预案和流程,严格医疗安全登记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重点要害部门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定期考核、严格管理、总结评价、及时整改。加大对放射、药品、血液的管理督查,财务、药库防盗报警和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二、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医德医风是医院建设的保障,进一步巩固“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果,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提升我院医疗质量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一)、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治疗

1、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核心制度,且将15项核心制度编录成册,人手一本随身携带。

2、大力推进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治理。促进医疗质量的科学管理、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截至目前我院开展临床路径34种。

3、严格病历书写,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反映患者病情,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制定《静乐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考核标准》,开展病历点评、考核,提高病历内涵建设。

4、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静乐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手术医师专业技能的考核并实施动态管理。

(二)、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开展预约挂号,公布专家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医务人员取消大礼拜制度,周六、周日上午照常上班,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从而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认真贯彻药品处方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成立药品管理委员会,认真落实并开展处方点评,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

2、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医师抗菌药品的使用权限,确实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严禁非法采供血,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严格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熟悉医患沟通技巧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理解病人承受巨大精神和经济压力的同时予以其关怀和支持,学会与患者沟通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

1、积极协调配合,多渠道、多形式有效化解矛盾。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务人员的爱心、耐心、诚心、信心。个人与患者沟通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科主任,护士长或科室集体沟通,仍然有碍沟时通过院领导或职能科室共同沟通。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特别是负责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苗头,隐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医院领导报告。防止矛盾激化和对可能引发治安事件的及时向公安系统报告,做到早报告、早预防。

大力推进人民调解为主的医疗纠纷调解,通过第三方介入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熟悉医患沟通技巧:一个根本、二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

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二个技巧:倾诉:就是多听患者和家属说几句话

介绍:就是多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话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掌握患者社会心理状况

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术语,避免

制定改变患者的观念,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六种方式: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方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总之,维护医院治安秩序,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医院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满意度,继续巩固平安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工作成果,真正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落到实处。

第五篇:如何正确看待物业秩序维护员流动性

如何正确看待物业秩序维护员流动性

现阶段对物业服务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秩序维护员流动性大,“想留的人偏要走,留下的人又没用”的尴尬局面,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影响。一方面,由于物业服务行业秩序维护员这一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对秩序维护员的看法等等,众多客观与主观原因使得秩序维护员流动性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鉴于秩序维护员的特殊性,部分物业公司也采取了相应的留人措施,但留下的秩序维护员也令公司头疼。社会上不乏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新闻报纸上:某某小区秩序维护员,利用工作的便利,盗窃业主家中财物;某某小区秩序维护员,上班时间打瞌睡,下班时间身兼数职;某某小区秩序维护员恶骂业主,对业主拳打脚踢„„怎样降低秩序维护员的流动性,怎样留住有用的人才,一系列的问题难住物业服务企业,影响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秩序维护员的工资待遇差。国家对物业公司的企业利润的限制,已是物业市场上一个公开的秘密。物业公司企业利润整体底下,直接导致秩序维护员的工资待遇较差。一般在小区服务的秩序维护员,住宿及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工作简单、枯燥无味,每月微薄的工资待遇除去个人生活开支,所剩下的难以作出其它安排。年轻的秩序维护员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对其他美好事业的选择,从而导致保安人员稳定性差,流动率节节上升。

第二,社会对秩序维护员存在偏见。有些素质较低的业主,以为自己交了管理费,自己就成为秩序维护员的主人,不尊重秩序维护员 的人格。当秩序维护员在履行自己正常工作职责时遇到这种业主时,就会受到刁难,有时不免会产生冲突。当冲突发生,业主吃亏时,舆论往往会对秩序维护员不利,物业服务公司为了息事宁人,也会对当事的保安员进行处理。这就令不少秩序维护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当一个人的人格不被尊重时,物业公司又怎能留的住人。

第三,秩序维护员被视作一跳板。秩序维护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对于初入城市奋斗的青年,解决吃住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从事秩序维护员的工作往往仅被看做能够解决吃住,并且有工资可拿,何乐而不为呢?当对所处城市熟悉后,跳出这个岗位是常见的事。这样的情况下,辞职在秩序维护员进入公司的那天就写进了他的思想里,只是时间的问题。

导致秩序维护员流动性大的原因当然并不止以上三点,但很明确的是,秩序维护员的流动性,增加了物业公司的管理难度,同时影响物业服务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秩序维护员的作用凸显重要,维护社会和谐治安,减轻公安机关压力,满足业主的安全需要,树立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等等。对于处在基层的秩序维护员来说,它付诸在每一天的忙碌充实的工作中,渗透在每一件平凡琐碎的事情里:从巡逻站岗到认真查询小区来往人员,从帮小区业主搬东西到帮助忙碌的业主看护孩子,从拾金不昧的举动到主动帮助被抢群众围堵犯罪嫌疑人,从大型活动中维护现场秩序到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失火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以说,秩序维护员身处基层基础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是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践行者。秩序维护员的重要 性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因此,解决秩序维护员流动性,应该引起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视,更应该受到政府、社会的更广泛关注。

第一,对物业企业而言,在竭尽脑汁挽留人才的同时,我认为不应再被动的接受秩序维护员的离职,而应采取主动的用人制度。主要有两种途径:

(1)建立竞争的人才机制,树立危机意识。秩序维护员的工作较其他行业的工作而言,具有稳定性,稳定催生惰性,加入秩序维护员行列的人,不乏有混日子的人,建立竞争的人才机制,对秩序维护员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考核,奖惩并行,淘汰晋升齐重。

(2)为有用之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秩序维护员一般来自农村或是退伍军人,素质和学历方面较为欠缺,企业应帮助优秀的秩序维护员做好生涯规划,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将他们的个人进步融入公司的长远规划之中,让公司的也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让他们参与到公司的成长与发展中,感觉到自己在公司里“有奔头”、有价值,愿意在公司继续做下去。

第二,对社会、政府而言,我们呼吁政府、媒体加大对秩序维护员正面的宣传。通常情况下,电视、报纸上报道的都是秩序维护员打人、偷盗等等负面的新闻,这样的现象其实并非是物业行业里的普遍现象,但是却在群众心中产生对秩序维护员甚至物业服务的抵触情绪。然而,实际上在秩序维护员身上发生的光荣事迹也有许多,诸如,小区秩序维护员配合民警逮捕罪犯,拾金不昧等等,而这样的小事情却常常被忽视。秩序维护员在维护小区的治安秩序,稳定社会治安秩 序,构建和谐社会上,都有不小的贡献,我们积极呼吁政府部门在社会公益广告中增加对秩序维护员优秀文明形象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所做贡献方面的宣传,从而提升秩序维护员的社会地位;同时,加强与各大传媒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新闻媒介对秩序维护工作的关注程度。通过政府与媒体的关注与重视,改变秩序维护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提升秩序维护员的尊重感,使命感。

下载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流动性与治安秩序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实施方案

    青中埠小学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为目标,坚决彻底地整治影响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各......

    周边治安秩序方案5则范文

    大孟小学周边治安秩序维护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意见》,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和谐稳定,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经研究,特制定本活动方......

    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工作方案

    岩脚镇第一中学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校安全管理、有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致力营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秩序管理重点

    治安:社会存在形势和社会环境的治乱安危的客观状况.秩序:统治阶级为保障社会在其统治、管理下有条理、不混乱,根据其阶级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行为标准及其体系.治安秩序管理:......

    小城镇人口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波动性

    小城镇人口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波动性。周围农村进镇做生意做工的人口占很大份量,他们常驻镇区中,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同时受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又带有明显的波动性。......

    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方案

    关于对平孟中学及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进行 整治工作方案 为维护平孟中学及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今年“两基”迎国检工作提供有......

    加强医院治安秩序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XXX医院关于加强医院治安秩序工作有关 情况的汇报 近期,河北省邢台市、山西陕西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现的伤害医生和患者的恶性刑事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群众高度关注,造成......

    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计划

    2010年学校法制建设计划为了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对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学校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创建安全、和谐、进取、向上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深入开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