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管理评审汇报
管理评审汇报(文控中心)
自推行ISO以来,即从2005年开始,我们的质量体系已经推行一年多了,今年外审是我司的第一次监督审核,因公司组织结构图发生变动,所以,体系文件变动很大,除了少数几份三级文件没有变动,其他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均已做了相应的修改,并已全部经过审批、发放以及回收,公司现在共有受控体系文件84份,即:质量手册1份,程序文件22份,三级文件61份,其中规程类19份,作业指导类14份,检验规范类12份,规定类9份,其他类7份。质量记录共
份。
我们的体系文件是根据ISO9001-2000标准,然后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所编制的,随着体系的推行,公司全体员工对ISO9000的认识越来越提高,也逐渐体会到ISO9000的好处,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在按体系走,虽然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但我们都在朝同一个目标前进,只要大家同心协力,ISO9000的好处将越来越明显。
在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加强,现场有些员工的质量意识也很不错,但在文件控制这方面,有些部门有些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对体系的了解上,有些员工把文控中心下发的体系文件当作垃圾,在上面乱写乱划。
二、各部门文件的管理,有些部门都不知道自己的文件在哪里,容易造成文件的丢失,致使文控中心更换新版本时,找不到需要回收的旧版文件;
三、在文件的更改上,有些部门自行更改了质量记录表格,而文控中心不知道此表格已经更改过了,使得版本不同,影响文件的整体控制。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汇报材料
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在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抓管理必须先抓安全”的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性评价,建立预防机制,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广大用电客户创造了稳定和谐的安全生产局面。
****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和“三抓一创”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省、市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三抓三反”、“百问百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活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逐步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逐步强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保证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可控、在控,圆满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一、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截至2008年5月21日,实现安全生产142天,累计安全生产3811天。全局未发生电力生产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重大农电电网事故、火灾事故、电气误操作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未发生交通事故;电网开关跳闸次数较往年有了明显的下降。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我局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资金、人力、管理上,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一是年初即与各基层单位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确定各单位安全生产的必保目标,按照安全目标“三级控制”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对各岗位安全责任按照《各级人员安全职责》进行严格考核。明确指定,单位行政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机构设置上,电力局设立了安全委员会,正常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传达上级有关指示文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局当月安全生产形势,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处理违章违纪事件。二是依据《安规》规定,对全局各岗位进行《安规》考试,成绩及格者,发给《考试合格证》,持证上岗。对不合格者,定期进行了补考,合格后,方许上岗。三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性评价,建立预防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监督、保证三大体系和层级安全管理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分头挂帅,对供电网区进行分片承包,落实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压力、风险、监督四到位;不断加强三级安全预控和互保工作,形成了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现场安全管理 一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管理标准和办法,完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修订和更新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严格遵守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覆盖生产经营各层面。同时,加强制度落实监督考核,通过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了落实到位,执行得力。二是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 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保证一级,使每个领导、每个相关部门、每个专业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各负其责,做到“分级控制,分口把关”。工作现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两票三制 ”的落实 , 以“三铁反三违 ”,努力做到“零违章 ”。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大安全机制 ”的作用,细化、深化对安全生产的预防、监控和管理。组织开展标准化作业,从作业人员的着装、安全工器具的配备、开工前的准备、作业现场安措的落实、工作票制度的执行、作业工序流程、工作过程的监护、工作间断及终结等全过程制订标准,规范现场的管理组织行为和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
四、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认真进行隐患整治,强化安全预控
我局始终坚持以安全性评价为指导,突出安全管理与设备治理并举,规范人员作业行为与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并重,把握规律,超前防范,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管理上台阶。建立安全性评价常态机制,健全三级评价管理网络,从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事故及频发事故为重点,采用企业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诊断”,总结经验,针对查评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落实工作。坚持把安全性评价同日常的生产管理相结合,将安全性评价条款逐级层层分解到部门、单位、个人。同时,加强对生产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认真开展周期性安全大检查,及时控制和整治事故苗头和隐患。对事故调查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客观公正的追究各级人员的责任,有效控制了人员责任性事故的发生。推动了我局安全管理向着自觉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不断深入。实现了以宏观的管理手段,对生产运行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专业、每一个人员全面、微观的管理。
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安全知识宣传与技能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是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我局以各类安全规程为基础,加强职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培训计划,主要以“安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主要学习内容,多措并举,求“多”求“新”,积极开展技术比武,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各类主题活动。并采取集中培训、分片轮训、下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等方式,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技能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评,确保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自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以来,我局共举办安全培训15期,参加人员达600多人次,培训率达50%。在百日督查专项活动期间,悬挂安全宣传条幅23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0张,下基层进行安全知识宣传23次,促使职工明白按章操作就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道理,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六、深入基层督察、调研、交流安全生产工作
我局始终坚持开展年、季、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和班组安全日活动,严格落实班前会、班后会制度,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疏漏,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去年以来,针对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基层、重点在一线的的实际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在基层单位召开全局月度、季度安全生产例会,改变了旧的会议模式,使参加会议者,直接深入基层、现场进行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基层单位,现场找问题,查不足,结合问题作分析,作比较,讨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有力地突出了安全生产例会查问题,除隐患的目的,为全局安全生产局面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设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我局认真制定检修计划,扎实开展两季检修,及时排查消除设备缺陷。一是进行设备防渗堵漏专项治理,建立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强化技术监督和计划管理,二是积极推广使用无油化设备,安装10千伏真空断路器,使用硅橡胶合成绝缘子等手段,杜绝污闪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全局变电设备完好率、输配电线路完好率、变电设备一类率均达到了100%。四是根据“两措“计划,投入10多万元资金购置各种安全工器具,并进行周期性预防试验,建立安全工器具台账,定位管理,合理摆放,对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坚决淘汰,实行以旧换新制,做到了有记录,有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打算: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在安全管理中,人是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要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了,安全工作才有保证。我们抓住人这个最根本的因素,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强化安全监督,以零违章保证零事故。安全生产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督考核做保证。我们抓安全生产,在严格考核、严格管理上一直是严字当头。为保证安全活动和安全检查质量避免走过场,继续按照闭坏管理的要求,加强跟踪监督考核,把活动检查结果与责任制挂钩,加大安全奖惩力度,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3、深入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实现企业自我控制、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控机制,提高企业安全自我诊断、自我控制能力,使“我要安全”、“我要评价”变为生产管理各环节中的具体实践,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人的问题、设备的问题、管理问题的可控和在控。
4、积极实践标准化作业工作,促使安全管理上台阶 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积极实践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工作。通过同业对标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推行标准化作业工作指导书,规范作业流程和人员行为,规范工作标准,使现场工作安全性明显增强。标准化作业工作是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对促进供电所安全管理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性,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把标准化作业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促使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它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利益,关系着职工队伍的稳定,没有电力安全生产,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虽然,我局在安全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国家电网公司、距离省、市电力公司和县委、政府的要求的还有很大差距,同“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标准相比还远远不够,为全力推动我局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我们将始终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和“安全是最大经济效益”的思想,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电力安全工作,不断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使我局安全生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卫生院评审汇报材料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评审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审组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五竹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冒着严寒在百忙之中来我院等级评审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院等级评审工作做以简要汇报:
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渭水源头,位于渭源南部316国道旁,距县城14.5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7 个行政村,58个自然社,总人口14106人,全镇有7 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今年,随着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各村卫生室相继也申请成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定点机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患者群众,目前全乡有3个村卫生室新农合门诊统筹点。卫生院占地6亩(约4000平方米),人员编制30人,在职职工35人,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5000名大专毕业生6人,为编外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主治医师4人、医师9人、药师1人、护师3人、检验师2人。全院职工文化素质较高,有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24人、中专学历7人。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防保科,检验科、护理、药房等科室。床位编制31张,拥有200mAX光机、100mAC型臂、彩超、脑电地形图机、全自动心电监测仪、自动血球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三维电子牵引理疗床、中药熏蒸治疗床、煎药机、早产儿培育箱、新生儿抢救台等医疗设备,能开展上下腹部丙类手术、四肢骨折内固定、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病的接(转)诊等业务工作。年诊治门诊病人26000多人次,住院病人600多人次,年收入110余万元。
一级甲等医院创建中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自2010年以来,我院就明确将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作为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五竹卫生院“一级甲等”医院评审达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督查等,并制定了《五竹卫生院“一甲”医院评审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研究和制订创建工作方案和计划进度表,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及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科室,要求按照创建计划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医院创建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甘肃省卫生厅制定的《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2009年版和《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年版,并对照考核细则将创建任务再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职能科室和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医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进行广泛动员宣传,切实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人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从而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最后医院评审达标小组进行了广泛的自查,结合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进行了整改。
二是强化培训,周密部署:为提高创建质量和内涵,专门邀请县卫生局组成专家组对我院申报“一甲”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初审,经初审,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确保在创建工作中不走弯路。还定期召开医院“一甲”医院创建小组成员座谈会,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推进计划与解决办法。同时从完成网络覆盖、完善设施设备、拓展服务功能、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对各项创建任务进行周密部署,并积极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加快机构的基础性建设和功能改造,不断深化机构内部改革,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从而以创建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努力做到高标准达到省级规范化卫生院的要求。同时,结合县局的有关要求,对村卫生室实行了“行政、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五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同时村卫生室也相继申请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定点机构,使广大老百姓在自己的村卫生室不必走远路就能看病报销,方便了人民群众就医。
三是跟踪督导,落实整改: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开展,创建领导小组强化督促检查,跟踪掌握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推进情况,尤其是突出对重点问题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建议,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快创建工作实施进度。特别是县卫生局组织专家组对我院的创建工作进行初审后,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研究制订了整改方案,加大整改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并对各项措施落实不严的科室进行不定时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还组织了各科室负责人进行对口检查并相互评比,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推广,对工作滞后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通过各创建单位互相评比后,使工作滞后的科室积极跟进,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各创建单位按照计划进度表及时落实创建任务。同时严格执行考核机制,将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对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将创建工作开展的好与否,和科室负责人、全体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和评先评优实行挂钩,从而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就是创建一所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群众放心的一流乡镇卫生院,就是创建一所技术精良,快速应变,高效运作的优秀乡镇卫生院,它是基层卫生院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广大老百姓相信卫生院、信赖卫生院的重要基础,更是更好地服务群众、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次评审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卫生院,为五竹镇乃至相邻其他乡镇人民的健康福祉和我县的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创建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将以积极诚恳的态度予以接受并加以改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院评审与指导工作,并祝各位评审组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第四篇:二甲评审汇报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报告
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派,于2013年8月14日——16日,专家组一行13人,严格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以及法律法规,对武胜县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进行认真、客观的评审。评审专家组分为中医药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临床组、重点专科组、护理组、药剂组)和综合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医疗组、其它组)两个部分。评审组专家采用听取汇报、查阅文献资料和现场了解访谈、考试考核、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现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8年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002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医疗质量先进集体”、广安市“十佳医院”、广安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广安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先进集体”、“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等殊荣。
经过多年建设,医院现有固定资产8100万元,编制床位260张,实际开放病床280张,占地23亩,建筑总面积33043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6425平方米,每开放床位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净使用面积12平方米。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临床一级科室。开设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药剂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
医院现有职工3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0.72%,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0.3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比例为59.4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为60%。
二、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成效显著。医院高度重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院长兼办公室主任,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的要求,认真学习,精心组织,召开了“二甲”达标工作动员大会,进行了任务分解,资料收集,开展自查整改20余次。同时,制定了职能部门、重点专科、临床科室达标进度考核表,并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将“二甲”创建与公立医院改革、“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每月院科两级“考核评价、追踪整改”机制,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
县中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并纳入院长长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工作计划,同时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一是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二是积极争取项目,三是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指导,不断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至2010年以来,支持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各项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获得较高评价。
(二)发挥优势,落实指标。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将发挥中医药特色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措施、奖惩考核制度,同时下达了中医药服务能力考核指标。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余次,把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专科学术水平,建立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主要指标。如:开展了中医诊疗技术项目10大类48种,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达到62.5%,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31.6%,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17.17%。
(三)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强化质量意识。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建立有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中医专科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医院拥有针灸推拿科、骨伤科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已列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皮肤科属在建的市级重点专科。这些科室均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临床各科均制定和实施了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优化。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与激励措施,并确定市级重点专科4名中青年主治医师跟师学习。同时,邀请重医附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专家来院讲课共计12次,提高了业务人员专业知识,也夯实了中医基础。2010年以来,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省级科研在研项目两项。在省级以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2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建立了医疗安全防御机制,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临床科室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健全了重大手术风险安全评估制度,对各种高风险及新技术实行分级分类授权管理,较好的开展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等各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健全。强化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输血、功能检查、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规范,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加强病情评估和讨论,对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和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严格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均在2项以上,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12项,并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重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到位。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57.14%。医院设置有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院感监测,做到功能齐全、任务明确、管理规范,相关措施执行到位,不断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用药安全。能认真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药事法律法规,制定医院药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药房的布局基本合理,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合理用药处方评价制度,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优势,积极使用小包装饮片,强化合理用药管理,并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按规定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并定期在全院进行通报。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未病先防,提升医院竞争力。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文件,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建设了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一是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加强环境与内涵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三是强化对外宣传,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确立了“中医为本、厚德载物、关爱生命、博爱和谐”的医院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内涵。医院十分重视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利用门诊候诊区、宣传橱窗、病区走廊等进行中医药知识宣传,增强了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度,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公立医院开展公益性活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开展健康干预,未病先防,成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工作纳入医院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添置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开展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和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老年病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受到了患者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部分医疗区域分布和科室设置不合理、不规范。如:发热门诊、胃镜室布局不合理。
(二)人才结构欠合理,部分科室中医执业医师不达标。中医药人才不足,西学中培训效果欠佳。
(三)病历书写质量欠佳,中医药内容不足。未定期进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四)护理人员配置未达到相关要求;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制定欠规范;责任护士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落实不足。
(五)血透室、手术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洗手设施不符合院感要求;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医疗废物转动流程不合理。
(六)无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未达标。
(七)微生物室流程及分区欠合理,部分记录表格欠完善;分析评价欠到位。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改造,规范医院科室布局及服务流程。要注重供应室、胃镜子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布局,做到分区明确,流程合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西医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三)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内涵建设,优化中医诊疗方案。突出关键环节管理,注重细节,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四)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部门配置符合院感要求的洗手设施;规范医疗废物转运流程。
(六)要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要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配备专职临床药师,完善临床药师制度,提高药事管理水平。
(七)尽快建立流程合理及分区合理的微生物室,同时投入更新微生物室相关检测设备,加强微生物室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记录。
第五篇:现场评审汇报材料
计量认证复评审首次会议汇报报告
XX站建于XXXX年XX月XX日,现隶属于XX局,是具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属国家环境监测X级站,是XX市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提供技术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一、组织机构
XX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独立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并对相应的监测结果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站长是最高管理者,负责全站机构设置、资源配备和职责分配。按照我站事业机构岗位设置的要求,我站任命技术兼质量负责人,在站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我站技术、质量业务管理工作。全站设三个科室:XX室、XX室、XXX室。
二、人员结构
XX站人员编制X人,站领导职数X名。实际在岗人员X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包括:高级工程师l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0人),占在职人员的62.5%,技术工人l人,管理人员1人,借用人员1人,涉及化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
三、认证情况
XX站于XX证,计量认证证书号为(XX)量认(X)字(XX)。XX年4月X日通过XX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扩项/复查评审,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计量认证证书号为(XX)量认(X)字(X)。XX年底按照国家认监委相关要求,完成质量体系相关文件转版,并于XX年X月XX日取得了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证书编号:XX,证书有效期为X年1月X日。监测/检测能力为:水(含降水)和废水X项,环境空气和废气X项,土壤、底质和固体废弃物X项,生物X项,噪声X项,室内环境质量5项,共X大类X个测试项目。
此次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认证监测/检测能力为:水(含降水)和废水X项,环境空气和废气X项,土壤、底质和固体废弃物X项,生物4项,噪声X项,室内环境质量X项,共X大类X个测试项目。
四、检验场所和仪器设备
X站因XX中学扩建,原监测办公楼已拆除,暂时借用XX办公室、实验室开展工作。监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原值达XX万元,仪器设备总台数60台(套)。拥有电子分析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离子色谱、气相色谱仪、甲醛测试仪、COD测定仪、环境空气和废气采样器、噪声监测分析仪、连续测氨 仪等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2008、2009、2010年参加省中心站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测试3次,共5个项目,省站评定结果为满意;参加省中心站组织的监测质量检查测试1次,共有总氮、总磷2个项目,全部合格。
六、持证情况
我站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均参加了省中心站组织的实样考核工作,现在全站持证项目数共36,根据我站日常开展工作和实际情况及省站提供的项目实际样品,我站应持证项目数为36,实际持证项目数为36,持证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分析人员持证上岗。
七、培训情况
组织外出培训4次,站内业务学习10次;学习内容包括体系文件、监测技术、消防安全等相关知识。安排新进人员参加省站组织的实样考核,所考项目全部合格。
与目前工作和今后发展需要相比,监测人员能力还有待提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改进培训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培训效能。
八、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总体上较好,基本能做到按章办事。(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我站两次内审及日常的监督、管理活动显示,“科学监测、客观公正、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质量方针在站内管理活动、技术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全体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能理解并自觉执行这一方针。编制的各类监测报告严格按照三级审核的程序流转,报告中的数据、结论准确公正,未发生差错。我站始终视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坚持“科学监测、客观公正、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质量方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规章制度,规范了监测工作程序,使整个监测工作处于全面质量控制状态。
(二)内审结果
我站于2007年和2008年对质量体系进行了两次内部审核,内审覆盖了我站所有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对监测室、技术质量管理室、办公室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两次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体系的问题,都进行了整改。通过内审,我们找出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对体系文件的宣贯力度,且对各科室分发《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便于全站人员及时查阅、贯彻执行,使我站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
(三)日常工作和管理、监督情况
1、我站日常工作主要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开展。根据监测工作计划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开展了内审、管评、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按时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对在用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玻璃器皿的洗涤、重要消耗品的反馈、试剂的质量)等活动。
2、监测室对每月一次的例行监测都采集现场密码平行样和现场空白样。监测/检测分析过程中均采取了质控措施,对样品进行现场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加标样和密码样分析。技术质量管理室每月对环境监测分析进行质量统计。
3、实验室做好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核查样品标签内容,及时清理分析完成后的样品并做好记录。
4、按照我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好各项工作。
九、准备情况
对此次实验室资质认定,我站从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个方面着手认证前的准备工作。
(一)管理要求的准备
1、成立了计量认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确定申请项目及检测能力
3、确定授权签字人,明确技术质量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任命质量监督员
4、修改管理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宣贯
5、提出认证申请
6、准备现场评审汇报材料
(二)技术要求的准备
1、对全站员工进行计量认证基础知识培训,安排检测人员参加省站组织的持证上岗考核
2、技术能力准备
3、仪器设备按时检定/校准
4、对在用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5、对档案进行整理
6、整顿实验室环境
通过以上准备,为完满完成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