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

时间:2019-05-14 01: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

第一篇: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

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

摘要 阐述了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重要性,结合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建议,以期为该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建议;甘肃迭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66-01

开展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甘肃省委提出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举措。通?^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促进迭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带领贫困村尽快脱贫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示范点建设,向广大农民群众展示先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用“看得见的成果、摸得着的效益”将农业科技成果变为直观的现实样板让广大农民轻松学习、自觉接受、快速掌握实用技术。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县把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制定示范点建设规划标准,落实示范点建设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初步创建自身发展能力较强、示范带动效应比较显著的示范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进程。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绝大多数示范点建设的标准和水平较低,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没有把示范点建设当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来抓,而是以应付检查为目的。二是示范水平较低。虽然各涉农单位都确定了一些示范点,并制定了创建目标和措施,但真正起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示范点较少,部分选点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较低,采用的都是常规技术和方法,示范推广的是大宗的一般品种,没有从根本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2]。加强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建议

3.1 进一步增强示范点建设的责任感

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农业科技示范点的责任感。一是要开展农业科技组装配套示范点创建。通过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二是要开展农业项目资金,整合示范点创建。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现行渠道和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整合财政、扶贫、发改、水利、林业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在示范点上实施,以优化农业项目资金的配置。通过农业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使有限的农业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终达到以点带面、促进特色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三是要开展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示范点创建。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转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向现代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的产业化方向发展[3-4]。

3.2 进一步明确示范点建设的目标

抓好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必须明确建设目标。在开展示范点建设时,一是要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关键性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的试验示范要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科技示范规模要大。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以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试验示范点。三是实用技术内容要丰富。示范点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国家和省州各种惠农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充实和完善示范内容,力求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普及结合起来,将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经营理念结合起来,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种服务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点。围绕特色产业,重点推广各项先进实用的综合丰产技术,并制定适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规程。四是辐射带动能力要强。通过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有力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体系。

3.3 搭好前沿平台,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不同层次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必须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科学选择,才能有效应用于生产。要从建设示范点的定位、内容、环节上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细化每个示范的标准,做到示范点建设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示范点要面向生产实际,围绕农业特色产业、以科技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精心抓好试验示范样板平台建设。对于已经确定的项目内容,既要充分考虑向群众积极展示先进技术,又要便于观摩鉴定评比和筛选科技成果及经验。与此同时,为了促进试验示范规范化和标准化,示范点必须设立较为醒目的标牌。要重点推广良种引进、丰产栽培、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等先进技术,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积极探索适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地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专业村,推进全州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3.4 认真做好各项试验示范的田间管理与总结推广

抓好试验示范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应扎实做好各项试验示范的阶段性规划数据汇总和综合评价,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1] 韩玉平.加强科技示范点建设 促进旱作农业新发展:对崆峒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19-20.[2] 韦志扬,陆宇明,韦昌联,等.广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1(8):1020-1024.[3] 高春庭,王开龙.浅谈农业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及其建设与管理[J].科学种养,2010(7):5-6.[4] 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9.

第二篇:广州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几点建议

广州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几点建议

广州市经济委员会经济运行处

一、广州市工业园区分布和建设现状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效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区、镇各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先后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现有工业园区(工业区)307个,总面积约为59.75万亩。从工业园区发展的成熟程度和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看,大致可以分三类:(1)园区发展比较成熟,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规模大,效益好;南沙临海工业区起点高,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大手笔;永和开发区、云埔工业区、从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番禺钟村工业区、东山棠溪工业区、花都北兴工业园、花都金田、花都芙蓉工业区、增城沙埔工业区等园区也成为所在区域的工业生产基地。(2)园区发展良好,已形成一定规模。投产企业超过10家,面积超过500亩,在所在地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点的园区有80家左右,如天河高塘工业区、花都三村工业区、永发工业园、黄埔姬棠工业区、番禺洛溪工业区等。(3)规模较小,正在发展完善。这类园区主要是镇村组织开发的,约200多个。

从广州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整合,园区建设逐步向聚集方向发展。二是利用区域,聚集主题园区。各区以交通畅顺、园林美化、优质服务、地价优廉等区域优势进行品牌招商、配对招商、以商招商等。三是国家级工业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尤其在吸引和聚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项目方面,发展势头强劲。据外经贸部2001年指标评估结果显示,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行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前三名依次为天津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和大连开发区。目前世界排名前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00多家在广州投资设厂,其中74家在开发区内。

发展工业园区,对促进广州市工业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优势,夯实广州工业做大做强的良好基础。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规模化的工业发展道路,重点建设大型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使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2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大型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14%左右;白云区云埔工业区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0亿元,同比增长了42.86%,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1%。

(二)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促进地区工业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各区(市)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和一批拳头产品。如花都区通过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汽车、皮革、制衣、塑料、电子元件

和建材等支柱产业。以风神公司为中心的汽车工业生产园区成为花都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使花都区开始由轻加工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工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支柱地位逐步形成,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3.87%上升为43.33%。

(三)形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优势,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花都区为做大皮革皮具业,全力抓好皮革皮具城的基础建设,改善了周边路网,制订了吸引客商入城的政策,举办了中国皮革皮具节,促进了专业市场的聚集效应,仅2年时间,皮革皮具城就引入生产经营厂商4000多家,产品占广东省皮革皮具市场的1/3份额,远销全国及亚、欧、美市场,年产值近40亿元,为650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集约地。

此外,进一步搞好工业园区,不仅有利于整合优化工业资源,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尽可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广州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一些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未能发挥聚集效应;

二是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相对滞后,特别是规划服务和消防管理滞后; 三是一些园区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开发建设进展缓慢。

二、完善和发展现代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工业园区要围绕我市工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借鉴新加坡、上海、苏州等地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并与我市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园区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在连片开发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优化投资环境、与新经济发展相结合上下功夫。

(一)园区开发建设要立足于规划先行

要把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工业园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工业园区是工业布局调整的载体,其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交通环保、消防治安等规划配套起来,与老城区“优二强三”相衔接,立足于规划先行,注重与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首先,明确产业园区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可接纳的工业门类,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指标、绿化指标和污染控制要求,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构造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其次,要立足于建设资金的动态平衡、整体平衡和长期平衡,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配套建设。最后,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凡是工业园区的设立,各区和县级市要会同当地规划部门,委托专业机构,认真做好规划,并进

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各区(县级市)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要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要将其收回,以盘活土地资源;对征用后不开发,用作抵押的,要妥善处理,防止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征作他用”等问题的出现。

(二)工业园区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总体规划,我市将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行业,以形成一个符合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为实现广州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我市今后重点规划东南两翼的工业布局来看,东部初步规划由增城的新塘、永和、沙埔、宁西、仙村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形成一个新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纺织、机械装备、建材等产业;南部初步规划番禺黄阁、灵山、潭洲以南一带作为新的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南沙天然港的有利条件,以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工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广州南部工业基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与市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承接我市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以及有潜力产业进入园区发展。

(三)重点加强园区聚集整合和产业化建设

加强园区产业化规划,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园区产业化规划和建设,一要抓好产业定位。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一要有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品;二要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一系列生产和服务;三要企业之间关系紧密,既有竞争又有协作。从上述特点出发,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为了短期效益,不顾园区的长远发展;必须打破地方利益的局限,不能以某个镇(村)的发展而影响全局,坚持抓好产业规划的实施。二要抓好聚集整合。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必须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才能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近几年,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进行整合,有效地解决了这4个功能区的地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实现了空间上主干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的连通、内部协调和资源共享,使各区均呈现出稳中有快的发展好势头。“四合一”后的广州东部经济功能区已形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电器制造、食品和包装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成了广州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抓好重点示范园区。我市要重点抓好几个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各区(县级市)也要确定一、二个重点示范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真正建成在国内、国际具有竞争能力的工业园区。

(四)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

要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鼓励品牌企业在园区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作支撑,聚集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企业群,使园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配套,形成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如万宝集团番禺生产基地,经过专业加工、OEM等阶段,利用品牌带动,逐步向自主开发、生产过渡,使某些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在全球具有影响力。

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做大名牌产品。如引导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利用品牌优势,细化分工,扩大协作,积极发展协作单位入园投资合作,拉长名牌产品的产业链;也可以品牌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扩大生产名牌产品的规模和能力;开发系列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名牌产品的生产领域。同时,要加强市场宣传,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五)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

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是中心城市发展工业区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心城区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国有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要利用中心城区国有企业的闲置厂房及水电煤配套资源,探索采取联合招商、租赁招商等方式,以建设软件研究开发、电子产品加工、服装服饰、包装印刷、食品加工、工业设计等创业型、科技型和就业型企业为主,加大引进、嫁接、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产业基地,通过都市型工业的建设和推进,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工业布局。

(六)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要切实打造园区的软硬环境,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适宜于企业创业发展,能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住的园区。各区(县级市)要坚持体制创新,建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实现园区项目法人责任制。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政府管理园区相关的事务性工作,要通过扶持和发展教育投资、创业投资、物业流通、旅游投资、置地建屋等多种经济组织去承担。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园区现代化,以适应现代大工业的要求。要进一步搞好相关配套服务,加强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帮助做好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要根据各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分布情况,举办一些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促进产业集合型园区向产业结合服务型园区转变,逐步构筑为园区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

第三篇:示范点建设

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的通知

各镇、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为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细,推动基层党建创新转型,按照

组织部

要求,现就做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基本要求

基层党建示范点的总体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度高。具体要做到“五化”:

(一)工作开展综合化。统筹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不仅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而且党建工作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二)基础建设标准化。在班子建设、活动阵地、规章制度、档案资料等基础工作方面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具有样板价值。

(三)实践经验特色化。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特点鲜明的党建工作创新做法和品牌。

(四)展示效果形象化。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物化效果,使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说服力。

(五)学习推广普及化。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可学习借鉴,从而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实际工作

抓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三项建设”。一是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全覆盖、规范化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协会)党组织、社区大党委和“三缘”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网络党组织建设,推行城乡单位联建党组织。二是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一好双强”。三是活动阵地建设。按照适用原则和规定标准建好活动阵地,村(社区)要建成功能配套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二)把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刚性职责,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督查考核,做到接待全天候、走访全覆盖、办理全落实。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和方式,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三)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三支”人员的管理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六大体系”相关工作落实到基层一线、具体到工作项目,取得实际效果。

(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特别是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承诺、严肃讲述、逗硬点评、用好结果,全覆盖、规范化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落地生根。

(六)推进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建设。要在做好以上“规定动作”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机制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

三、认真抓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的有关工作

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是当前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整体提升我区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增添措施,强力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

(一)研究明确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具体标准。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示范性强、特色鲜明、化繁就简”原则,明确本地本单位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具体标准,以对照落实、按标创建。

(二)精心筛选,确定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对象。在各方面条件较好、基础工作扎实的基层党组织中,精心筛选、确定基层党建本级示范点建设对象,注意代表性,照顾覆盖面。

(三)集中力量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各村(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要按照、其他各领域基层党建示范点要参照制定建设方案,逐一明确需要完善、提升的具体事项。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一手抓实际工作,一手抓形象建设。组织部将于今年3月左右验收、命名一批基层党建市级示范点。

(四)分级分类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专项培训。各级各单位要加强对基层党建示范点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有条件的可组织到市内外参观考察,提升素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五)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对象报送要求。请各镇街党(工)委、区直机关工委、区委“两新”工委、区教委、区卫生局党委确定本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对象后,将名单报送到组织部组织科(见附件2),要求所辖村(社区)10个以上(含10个)的镇街党(工)委不少于3个、所辖村(社区)10个以下的镇街党(工)委不少于2个,区直机关工委、区委“两新”工委、区教委不少于5个,区卫生局党委不少于3个。

第四篇:关于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在科技,科技进步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才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在科技兴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农业科研服务生产不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缺少稳定的资金项目支持,产前、产中、产后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不够,研究经费缺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不够,“为论文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经费而科研”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果评价考核办法体现农业科研特点不够,造成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能够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较少。

2、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顺、经费保障不足。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定位不明确,主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顺;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经费长期得不到保障。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占66%;乡镇推广机构20%以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60%以上没有专用电话,80%没有计算机,90%没有交通工具,91%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加上人员素质不高,推广机制不活等,严重影响职能发挥,导致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不够。

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少、素质低。由于基层条件差、任务重、待遇低,农技推广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还有“一部分人跑了、一部分人转了、一部分人退了”,导致基层农技队伍很不健全,加上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陈旧,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4、农民科技普及和素质较低。提高农民素质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目前我国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就业,农村缺乏有思想、有技能、敢创新的示范带动人才,影响新技术、新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5、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供给不足。目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主体地位不明确,经济实力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形成气候;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农业企业覆盖面狭窄;国家农业专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主导力量功能弱化。另外,服务渠道少、服务内容单一,导致农业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发展。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减少的趋势短期内不可逆转。因此,从全国粮食生产长远考虑,科技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性措施。围绕粮食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抗旱节水、防灾减灾、加工转化等方面设立课题和项目,开展研究与开发,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2、增加对农业科技和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认真落实“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我国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设备落后,研究成果不

实用,基层推广出现“人散、线断、网破”现象。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技三项费要向农业科技倾斜,其占三项费的比例,省级不低于40%”的规定,以提高农业科技和推广经费的投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

3、建立引导农业科研服务生产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从立项上解决科技服务生产问题。要立足粮食生产发展需求,以粮食产业技术体系为主线,按产品和环节梳理提出解决技术难题的研究课题,完善科研的立项导向,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其次,从成果评价上引导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以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从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鼓励科技人员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鼓励农业高等院校招收免费定向培养大学生或提供贷款优惠,毕业后充实基层农技队伍;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基层农技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岗位数,招聘农科大学生;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问题;设立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推广专项经费,从根本上探索农技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

5、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粮水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科技种粮水平,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6、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技、植保、农机等专业服务组织,鼓励农村经济合作开展承租、代管、代耕等各项服务,推进以机耕、机播、机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发展。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法律保护、政府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使之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承担载体。

关于促进我国油料产业恢复发展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是世界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我国植物油人均占有量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70%,外向依存度50%以上,进口总量居世界首位,油脂供给已成为影响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偏低、生产用工量大等影响,我国油料生产出现了明显滑坡,面积持续减少,产量徘徊下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部在2008年提出振兴我国油料生产计划,目标到2008年油料面积恢复到2006年水平,到2010年,面积比2006年扩大2080万亩,亩产提高10公斤,总产提高14%。但是,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难度较大,还存在不少问题。

1、面积恢复难度大。尽管近两年来油料价格上涨,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紧张矛盾仍比较突出,加上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种油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油积极性,导致冬闲田面积反而增加。

2、机械化程度低。油料生产手工劳动比较多,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资源变化的情况下,已成为影响油料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生产成本较高。油料机械化水平低,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大;加上近年来生产资料

价格上涨,导致油料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4、价格波动大。自2006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市场价格飙升、国内油料供小于求的影响,油料价格大幅攀升,拉动油料生产收益较大。但由于油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此,提出以下振兴我国油料产业的政策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油料面积。主要通过增加油料生产补贴、提高油料保险标准、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调动农民种油积极性,逐步恢复油料生产面积。重点开发南方冬季休闲耕地,推广间作套种技术。

2、落实国家振兴油料计划的配套资金。振兴计划要求:培育油料优势产业区;依托科技项目选育与推广新品种;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油料机械研发和推广,建立油料机械示范基地等措施的实施,均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作保障。

3、提高油料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扩大大豆和油菜良种、机械推广等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加大油料生产基地投资和补贴力度;对油料生产大县和种植大户进行奖励政策。

4、稳定农资和种子价格,减小市场影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农资价格;给予农资生产厂家各项优惠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流通环节管理要落实差率控制办法。规范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作业价费的行为,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5、加强油料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扶持一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建设,面向生产者和加工者提供技术服务、规范栽培技术,提供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及专业化防治服务等。

关于尽快出台《粮食法》的建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涉及多领域、多部门,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现行国家粮食安全管理体制是国家发改委领导下,国家粮食局与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共同管理的体制。而国家粮食局与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相对应的管理法律依据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通过近5年来的实践,《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变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2009-202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尽快制定出台《粮食法》。为此建议:

一是制定出台《粮食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粮食自给率95%以上的原则、最严格土地保护制度、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保障居民基本消费承受等以法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效体制机制。二是制定出台《粮食法》,必须进一步依法明确和完善强有力的粮食生产政策保护体系。依法落实最严格土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依法健全和完善用地管理办法,严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多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依法确定若干个区域性粮食生产核心区,依法并规定其特殊扶持政策及权利和义务。总结近几年各项强农惠农经验,依法固定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综合补贴政

策、粮食科技丰产政策等在内的粮食生产保障体系。

三是制定出台《粮食法》,必须进一步依法明确“储备充足、调控有力、流通顺畅、运转高效”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要依法明确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科学确定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界定中央和地方储备管理权事,完善吞吐调节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依法建立粮食预警应急体系,依法规定大中城市必须落实确保当地10天以上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

四是制定出台《粮食法》,必须进一步依法明确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家宝总理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果没有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后果不堪想象。依法支持加快中央和地方粮食企业整合步伐,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大粮商,支持多元主体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明确每个粮食主产县至少保留1至2家国有独资粮食储备或购销企业和必要的粮食供应网点,作为承担宏观调控和粮食应急载体。

五是制定出台《粮食法》,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行政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行政首长对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的职责,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依法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粮食行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职责,特别是全社会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粮食质量安全等的监督检查,依法赋予其依法处罚职责,打击粮食流通和粮食质量等违法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粮食综合补贴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其中实施粮食综合补贴政策的战略意图是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但实践效果证明,部分惠农政策设计不够缜密,导向作用不明显。突出表现在:

一是按计税田亩的“普惠制”粮食直接补贴对调动粮农的积极性作用并不大,粮食增产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农民“一手拿着粮食直接补贴,一手提着树苗花苗”,甚至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现象并不少见。

二是良种补贴没有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完全挂起钩,对促进粮食实际增产的作用有限。三是农机补贴资金主要用在农民购买环节上,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用补贴买农机后再转卖的现象。

四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定价机制未能综合体现生产成本、农民合理收益及市场供求变化,出现有些品种托市价形同虚设。同时该政策执行主体与实际承担托市任务的基层粮食企业不同一,难免存在责权分离、相互扯皮,企业争利、监管失缺等问题。

五是国家面向农民的补贴种类繁多,发放依据、要求和时限不一,操作程序复杂,行政运行成本高,影响惠农效果。

尽管上述政策实践的效果不一,但提升了农民对政府的信心指数,可以说深得民心,必须坚持。改进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在增量上做文章,提高补贴质量,放大补贴效应。为此建议:

一要改进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现行普惠制按计税田亩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量

把粮食直接补贴与农民实际种粮面积和提供粮食商品量直接挂钩,重点向种粮大户倾斜,既可以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又可为国家掌握充裕的粮源。具体操作可实行“磅头补贴”,匹配完善的统计、公示、监督保障机制。

二要改进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实施办法。综合种粮成本和粮农合理收益,构建科学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定价机制并于下季作物播种前发布。

三要改进和完善良种补贴方式。将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挂钩,实行统一供种和良种良法,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优质化率。

四要改农机具购买补贴为农机具作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农机服务解决农机作业推广问题。

五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适度提高政府承担保费比例和保险公司赔偿额度,扩大粮食作物和农村饲养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增强农民规避自然和市场的风险能力。

第五篇:关于城市道路现状及建议

关于城市道路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xxx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改善。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大量增加,城市交通也面临很大压力,必须及早着手改善环境,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已实现库尔勒城市定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吧方便出行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与群众营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针对xxx城市交通状况,一是要开展集中整治。在短时间内疏通解决一批重点路口路段的交通严重拥挤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充分发挥主干路的作用,完善主干路与次干路的连接。三是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合理调整路网布局,建立城市建设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提高路网功能和使用效率,四是增加投入,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建设,引进先进管理设施。五是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下载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迭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现状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现状及几点建议

    论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现状及几点建议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局活,基层强则全局兴”。乡镇司法所是政法机关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基层单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

    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 要】本文使用走访调查、资料分析、数据计算等方法,以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学生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为研究对象,结合几个高职高专院......

    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建议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

    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建议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

    重庆市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现状及建议(范文大全)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社会调研报告题目:重庆市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现状及建议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英语师范6班学生姓名夏兰 学号20080521241日期2011-08第 1 页 (共 6 页)......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摘 要 以山东省为例,回顾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创新体系、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

    精准扶贫示范点打造建议

    精准扶贫示范点打造建议 一、 现场点 花园红坡盖村、顾县马家村、白庙瞿家店村、新场七星照月村、大佛三官店村、普安新庙子村、石垭大禹山村、九龙九道拐村、天平先锋观村......

    县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067-03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