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办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精选)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充分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是依靠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的科普阵地。它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传播现代科技信息的有效载体。
第二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
第三条
申报对象
凡从事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的,符合相关规定,且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均可申请成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第四条
申报条件
(一)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具有独立开展科普活动能力的单位。
(二)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科普内容,能发挥向公众开展科
-11-普教育、宣传和示范的作用。
(三)重视科普工作,愿意承担科普工作义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分管领导,有具体部门管理,有长远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四)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科普活动开展;
(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设施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例如科普馆(展厅)、科普画廊(栏)、科普图书和科普演示设备设施等。
(六)有稳定的专兼职的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和科普讲解员。第五条 申报材料
(一)填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工作计划、以及主管或推荐部门的推荐意见。
(二)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及相关特许许可证的影印件和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第三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
第六条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科普教育基地评审小组,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现场考察,提出具体认定意见。
第七条
经评审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颁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证书、牌匾,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经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自动成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
-12-程学会学会的团体会员,必须遵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管理规定”,按时缴纳团体会费,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第四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
第九条
科普教育基地要以《科普法》为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做好科普活动内容的设计,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宣传普及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知识,要充分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反映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
第十条
博物场馆类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180天;科研院所实验室、陈列室、研究基地和科技企业类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50天,年接待公众不少于2000人。对学生参观团体实行免费或半价优惠。自然保护区类基地在划定区域内向公众常年开放,注重利用保护区内的特有科普资源制作科普宣传品。
第十一条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要运用科普宣传挂图、展板、录像片、宣传册、网站(页)等手段,采用科普专题讲座、培训、竞赛、表演、游戏、评奖、咨询等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有一定影响的科普活动。
第十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要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普及岩石力学知识的活动。每年参加“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等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学会会员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
第十三条
与所在社区、乡镇、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联合,走出去请进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专题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
广泛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参与基地的科普工作。
第十五条
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基地科普工作的宣传。
第十六条
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不断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五章
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
第十七条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包括推荐科普讲座专家、岩石力学专业技术专家、提供有关岩石力学知识的资料和信息、组织学会会员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基地科普经验交流培训会等。
第十八条
科普教育基地接受我会的科普工作指导,我会不定期组织有关单位或人员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检查与指导。
第十九条
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要及时向我会提交活动文字、影像资料以及公众参与的人数等有关统计数据。
第二十条
科普教育基地每年11月底之前向我会报送本年度科普工作总结和下年度科普工作计划。
第二十一条 对我学会所命名科普基地每两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择优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荐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对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14-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撤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
(一)违反国家法律的;
(二)宣传封建迷信以及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
(三)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已不具备科普基地条件的。
(五)有违反或不履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五年七月
第二篇: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充分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加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是依靠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的科普阵地。它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传播现代科技信息的有效载体。
第二章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申报
第三条
申报对象
凡从事水产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建立的,符合相关规定,且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均可申请成为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第四条
申报条件
(一)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具有独立开展科普活动能力的单位。
(二)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科普内容,能发挥向公众 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和示范的作用。
(三)重视科普工作,愿意承担科普工作义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分管领导,有具体部门管理,有长远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四)科普经费列入单位预算,保证科普活动开展;
(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设施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例如科普馆(展厅)、科普画廊(栏)、科普图书和科普演示设备设施等。
(六)有稳定的专兼职的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和科普讲解员。
第五条
申报材料
(一)填报《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申报表》,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工作计划、以及主管或推荐部门的推荐意见。
(二)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及相关特许许可证的影印件和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第三章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认定
第六条
中国水产学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评审小组,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现场考察,提出具体认定意见。
第七条
经评审认定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由中国水产学会颁发“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证书、牌匾,并向社会 公布。
第八条
经认定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自动成为中国水产学会的单位会员,必须遵守“中国水产学会章程”和“中国水产学会会员管理规定”,按时缴纳会费,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第四章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
第九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要以《科普法》为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做好科普活动内容的设计,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宣传普及的水产知识要充分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反映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
第十条
博物场馆类科普示范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180天;科研院所实验室、陈列室、研究基地和科技企业类科普示范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50天,年接待公众不少于2000人。对学生参观团体实行免费或半价优惠。自然保护区类基地在划定区域内向公众常年开放,注重利用保护区内的特有科普资源制作科普宣传品。
第十一条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要运用科普宣传挂图、展板、录像片、宣传册、网站(页)等手段,采用科普专题讲座、培训、竞赛、表演、游戏、评奖、咨询等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有一定影响的科普活动。
第十二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要与中国水产学会科普工 作委员会(含学会科普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普及水产知识的活动。每年参加“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等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
第十三条
与所在社区、乡镇、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联合,走出去请进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专题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 广泛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参与基地的科普工作。
第十五条
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基地科普工作的宣传。
第十六条
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不断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五章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管理 第十七条
中国水产学会以各种方式支持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包括推荐科普讲座专家、水产专业技术专家、提供有关水产知识的资料和信息、组织学会会员参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基地科普经验交流培训会等。
第十八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接受我会的科普工作指导,我会不定期组织有关单位或人员对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进行检查与指导。
第十九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要及时向我会提交活动文字、影像资料以及公众参与的人数等有关 统计数据。
第二十条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每年11月底之前向我会报送本科普工作总结和下科普工作计划。
第二十一条 对我会所命名科普基地每两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择优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荐成为“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或“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对在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撤消“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
(一)违反国家法律的;
(二)宣传封建迷信以及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
(三)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已不具备科普基地条件的。
(五)有违反或不履行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水产学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三篇:中国力学学会会费
中国力学学会会费收缴办法
一. 会费标准:
个人会员
1. 高级会员:200元/年,4年一次收取,共800元;(离退休专家按100元/年)2. 普通注册会员:100元/年,4年一次收取,共400元; 3. 普通非注册会员和学生会员:20元会员证工本费; 团体会员
1.社会团体、科研及教学单位团体会员:1500元/年,4年一次收取,共6000元。2.企事业团体会员:3000元/年,4年一次收取,共12000元;
二. 交费方式:
1. 邮局汇款:
收款人:卢建明
单位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力学学会 邮政编码:100080 2.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力学学会
帐号:***7911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海淀西区支行
注:
个人会费请注明个人名称及个人会费字样。
团体会费请注明团体会员单位名称及团体会费字样。 提供民政部正规会费发票。
第四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试行办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科普工作,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传媒和服务等资源载体,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机构。主要包括:
(一)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专门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技、文化、教育类场馆,分为综合性科技馆和专业科技场馆。综合性科技馆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专业科技馆包括天文馆、气象馆、地震馆等。
(二)公共场所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具有科普展教功能的自然、历史、旅游、休憩等公共场所,如动物园、植物园、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自然遗产、文化保护地、旅游景点、人文景观等。
(三)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依托各类教育和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如教育和科研机构中的博物馆、标本馆、陈列馆、天文台(馆、站)、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推广)中心
— 1 —(站)、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医院等。
(四)生产设施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企业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如生产设施(或流程)、科技园区、企业科技展厅、企业展览馆等。
(五)信息传媒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以网络、电子、印刷品等为载体,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如科普网站、科教电视频道、科普报刊等。
第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享有开展科普活动的权利,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四条
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能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且所在单位领导重视,设有专门的科普工作机构。
(二)重视科普工作,具备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保障,有科普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计划,将科普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
(三)具有专项科普经费,列入本单位财务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能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具备开展科普工作所需的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有计划地开展科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五)能够积极参加全国大型科普活动,并结合基地实际组织特色科普教育活动。
(六)建有基地科普教育网站或在主管单位网站设有科普栏目,并做到内容及时更新。
第五条 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标准详见附件。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六条
申报资格。
符合认定标准的科普机构,且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均可自愿申请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需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全国学会或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与命名。
对部分科普教育业绩突出,社会影响力大,且符合第二章认定标准的科普教育基地,可由国家相关部门、全国学会或省级科协直接推荐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第七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
2.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工作成效。此外,以附件形式提供:科普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经费制度)、本科普工作总结、下科普工作计划、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材料等。
3.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申报受理和推荐。由国家相关部门、全国学会或省级科协受理本系统或本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填写推荐意见后报中国科协。
(三)组织评审和公示。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认定命名。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后,由中国科协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牌匾。
第四章 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
中国科协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宏观指导部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荐单位承担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日常工作指导职责。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自觉接受工作指导和考核,主动及时上报科普工作计划、总结、汇报等各项资料。
第十条
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支持与服务,不断提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
(一)组织相关专家考察科普教育基地,对基地的建设发展提出高质量、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
(二)通过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为基地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支持鼓励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组建行业联盟、区域联盟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开展联合行动,形成品牌效应。
(三)定期组织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交流培训,提高工作人 — 4 — 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中国科协设立专项经费,资助“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并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基地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各级科协、学会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纳入科协系统表彰范围,对科普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和表彰。
第十一条 中国科协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每2年进行一次,有效期限为5年。到期后需重新申报,经认定后可被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第十二条
为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管理,提高基地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一)考核按基地类别进行,依据类别设置不同指标。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条件、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工作效果、发展潜力等。
(二)推荐单位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评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并按一定比例向中国科协推荐优秀基地。中国科协进行差额评审,确定当年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向社会公布。
(三)中国科协将大力宣传考核优秀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设立科普专项支持其开展特色科普活动,鼓励进一步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持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公众提供更多
— 5 — 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
(四)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基地予以通报,连续两年不参加考核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基地资格,相关情况面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国科协可在有效期内撤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一)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二)宣传邪教、封建迷信以及反科学、伪科学活动;
(三)损害公众利益行为;
(四)不能达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或不能履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义务。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2.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3.教育科研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4.生产设施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5.信息传媒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 6 — 附件1 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场地设施
(一)有专用参观场所。综合性科技馆用于科普展教活动的室内展厅总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专业科技馆用于科普展教活动的室内展厅总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二)有互动体验类展品。除常规科普展品外,综合性科技馆应有数量不少于总展品60%可供观众演示、体验、互动的展品,专业科技馆应有数量不少于总展品20%可供观众演示、体验、互动的展品,同时要根据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定期更新、补充科普展品,展品总完好率保持90%以上。
(三)有场馆科普教育网站。科普教育网站内容应做到及时更新,每月更新不低于3-5篇文稿或图片。
二、开放接待
(一)常年对外开放,并向社会公布开放时间。年开放天数综合性科技馆不少于260天,专业科技馆不少于240天。年接待参观人数综合性科技馆不少于50000人,专业科技馆馆不少于10000人。
(二)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基地能对公众开放。
三、经费投入
(一)设有专项科普经费。由单位建立的科技场馆,资金应列入该单位财务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
(二)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每年投入占单位总经费10%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科普队伍
(一)有专门的科技场馆领导机构,单位建立的科技场馆,其正职应由该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担任。
(二)配备不少于5名的专职科技辅导员或讲解员,并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30人以上。
(三)有科普队伍继续教育制度,科普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五、科普活动
(一)经常性开展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科普教育活动,保证活动频率和活动规模。
(二)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4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
(三)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结合本单位特色,每年开展6次以上有新意、特色明显、讲究实效、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科普活动。
(四)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 — 8 — 教育活动。
(五)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经常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
(六)基地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息3次以上。
— 9 — 附件2 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场地设施
(一)基地具有一定规模、固定用于科普教育展示及活动的室内外场所。其中科普展示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并备有开展科普活动所需的演示设施设备等。
(二)具有基地科普教育网站(网页),其内容要做到及时更新,每月更新不低于3-5篇文稿或图片。
(三)有较为完善的基地说明牌、解说牌、导览牌等,科普内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
二、开放接待
(一)能常年向公众开放,年开放天数不少于320天,受气候等外在因素影响的基地可酌量减少。
(二)每年接待观众不少于70000人次。
三、经费投入
(一)有专项科普经费,列入该单位财务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
(二)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每年投入占单位总经费5%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科普队伍
(一)由热爱科普教育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并配有不少于4名的科普专职人员。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30人以上,定期或不定期为受众提供免费咨询或科普讲解服务。
(三)有科普队伍继续教育制度,科普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五、科普活动
(一)经常性开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科普教育活动,保证活动频率和活动规模。
(二)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3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
(三)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结合本单位特色,每年开展4次以上有新意、特色明显、讲究实效、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科普活动,如科普教育专题展、各类科普讲座或报告、夏(冬)令营、专题实践活动等。
(四)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活动。
(五)积极促进科普与旅游结合,扩大科普教育影响面,并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固
— 11 — 定联系和工作制度,经常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
(六)基地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息3次以上。
— 12 — 附件3 教育科研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场地设施
(一)科研院所中的博物馆、标本馆、陈列馆、天文台(馆、站)、医院、中小学展教场所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展教场所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二)建立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网站(网页),并及时更新内容。
二、开放接待
(一)科研院所中的博物馆、标本馆、陈列馆、天文台(馆、站)、医院、中小学科普设施全年开放在110天以上;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全年开放在40天以上。
(二)年参观接待人数不少于3000人次。
三、经费投入
有稳定持续的科普经费,每年投入占单位总经费3%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能够保障经常性科普活动的开展,以及展教设备的运行和更新。
四、科普队伍
有开展科普活动的科普工作机构,科普工作人员1人以上,并建立15人以上相对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五、科普活动
(一)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2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
(二)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结合本单位特色,每年开展4次以上有新意、特色明显、讲究实效、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科普活动,如科普教育专题展、各类科普讲座或报告、夏(冬)令营、专题实践活动等。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活动。
(四)基地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经常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
(五)基地应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息1次以上。
— 14 — 附件4 生产设施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生产设施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场地设施
(一)基地具有可供公众参观学习的生产线、科普展示厅等参观活动场所。企业生产线(车间、生产场所)或科普展厅应不少于500延长米(平方米),能完整展示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或部分重要过程,供公众参观学习相关科普知识。
(二)建立面向公众的基地科普教育网站(网页),其内容应做到及时更新。
二、开放接待
(一)企业具有经常接待公众参观的能力,企业生产线年开放日应不少于60天,企业室内科技展厅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250天。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期间开放,平时每周设开放日,接待有预约的团队参观。
(二)企业年接待公众参观人数应不少于10000人。
三、经费投入
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每年投入占单位总经费3%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科普队伍
(一)由热爱科普教育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查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并配有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并配备规范的讲解词。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人数不少于10人,能够满足企业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及参观接待的需要。
五、科普活动
(一)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2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
(二)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结合本单位特色,每年开展2次以上有新意、特色明显、讲究实效、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科普活动,如科普教育专题展、各类科普讲座或报告、夏(冬)令营、专题实践活动等。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活动。
(四)基地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经常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
(五)基地应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息1次以上。
— 16 — 附件5 信息传媒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
信息传媒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阵地设施
(一)有固定的栏目或版面从事科普宣传,做到内容及时更新;
(二)将科普信息传媒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日程,业务量不少于本单位业务工作的30%。
二、开放接待
面向公众积极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培养公众崇尚科学理念,并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期间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三、经费投入
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基地每年投入占单位总经费10%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科普队伍
(一)设有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
(二)有专门从事科普内容策划、制作、编辑等职能的部门,有不少于5名的专职人员。
五、科普活动
(一)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2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
(二)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结合本单位特色,每年开展4次以上开展的有新意、特色明显的专题品牌科普活动。
(四)基地应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息4次以上。
抄送:公安部消防局,教育部科技司,农业部科教司,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中国科学 院科学传播局,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
中国科协办公厅 — 18 —
2014年10月20日印发
第五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评估工作委员会
会讯
2003年第1期(总第5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辑 ∞∞∞∞∞∞∞∞∞∞∞∞∞∞∞∞∞∞∞∞∞∞∞∞∞∞∞∞∞
目 录
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纪要----------------1 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2 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3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正在进行-----------------------------3 “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启动------------4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中期检查即将开始------4 学术会议消息---------------4
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纪要
2003年8月26日,第二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了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共有18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制定了下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并就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规划及战略进行了研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秘书处在会上做了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全体与会委员对2003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2003评估工作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首先,进行了“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的研究。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各参加单位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研究、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成果,各位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编辑 “会讯”并邮寄全体会员单位,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最后,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工作,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开题报告工作是8个二级学会中做得比较好的,现在正按照总会的部署认真做好“十五”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
二、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
经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决定,2004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筹备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拟于2004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承办。②拟于2003年9月下旬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③配合总会做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一期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准备申报“十五”二期课题,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④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计划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⑤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组成的“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课题组,将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支持。⑥继续做好“会讯”的编辑、邮寄工作,传达总会指示,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⑦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其它各项工作。
三、讨论全国第四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培训班有关事宜
与会委员讨论了全国第四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培训班的有关事宜,确定了于2003年9月下旬开始,并初步确定了有关内容。
四、研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规划与战略
与会委员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今后的规划与战略进行了研讨,理顺了评估工作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国务院学位办的关系,明确了评估工作委员会的民间学术团体的地位和性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评估工作委员会2003年工作总结
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办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同志们的积极支持下,2003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南京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
1.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决定:研究、准备独立开展“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工作。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通过评估活动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切磋和协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童星教授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各位委员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成果,各位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2.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和江苏省学位办承办的全国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提交的论文主要围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评估技术和评估实践展开。大会完成的主要事项有:大会学术报告、会议分组交流研讨、表彰优秀学术论文10篇。会议编辑出版一本学术论文集,共收录了55篇论文。会议受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相关媒体都予以积极报道。
3.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决定要积极配合总会开好“国际学术研讨会”,认真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加会议。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战军教授被总会确定为学术部副主任。遗憾的是由于“非典”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延迟到2004年召开。
4.原定2003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四次委员会议,受“非典”影响推迟,经过全体委员的努力,盛夏时节大家聚集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共同商议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5.原定举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已有四家单位表示愿意承办,秘书处经过考察建议选择青岛大学承办,提请二届四次委员会议确定,并就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提出指导意见。
6.编辑 “会讯”并邮寄全体会员单位,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
7.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工作,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开题报告工作是8个二级学会中做得比较好的,现在正按照总会的部署认真做好“十五”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
8.2002年共有220个会员单位缴纳会费,总计72700元,主要开支是:“十五”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费1854元。
评估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计划
经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四次委员会议(呼和浩特)讨论决定,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领导下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计划于2003年9月下旬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培训班采取讲课、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讲人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及研究人员担任。
2.筹备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拟于2004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承办。
3.配合总会做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一期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准备申报“十五”二期课题,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计划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
5.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组成的“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课题组,将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支持。
6.秘书处继续做好“会讯”的编辑、邮寄工作,传达总会指示;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水平。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正在进行
为推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于2002年4月开展了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试点工作。评估结果公布后,社会反响强烈。实践证明,学科评估试点工作是成功的,评估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各学科排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基本上反映出了各学科整体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学位中心决定于2003年7月~10月开展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次评估实行网上评估,有关情况可到学位中心网页查询,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三次委员会议(2003年10月 南京)决定:研究、准备独立开展“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工作。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通过评估活动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切磋和协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童星教授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各位委员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2004年8月 呼和浩特)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设想,各位委员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课题组将进一步研究撰写报告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理解和支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中期检查即将开始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一期中期检查工作由总会负责,计划于2004年9月启动,课题组需向总会秘书处提出申请,总会安排分2批(10月、12月),分3组(北京、江浙、西北),派总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作检查,研究工作做的好将给以经费支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简称总会)将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十五”课题二期的申报工作。
学术会议消息
1.计划于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学术年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请各会员单位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积极准备论文提交会议,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科学研究成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
2.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原计划于200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因受“非典”影响,国外参会人员到会困难等原因,推迟到2004年适当时候举行。
3.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承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研究生院长联席会协办的“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03年10月17—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