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调查与思考)
人民日报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调查与思考)
——关于深圳市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的调查
沈正言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20日
07 版)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争当社会建设排头兵,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创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加强社区治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
积极适应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社区是社会现代化、居住城市化的产物。如何通过加强社区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一个重大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沿,深圳市是最早遇到现代社区治理问题的城市之一。回应实践要求,深圳市紧紧抓住社区治理这一关键环节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发展转型。
加强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深圳市人口规模大、流动人口多,社会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把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到社区,贴近群众、体察民情,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瞄准需求、完善服务,实现社会建设由政府规划导向转为群众需求导向、由行政治理导向转为社会协同导向,才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体现公平、促进和谐。
加强社区治理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社区连接着城市和居民,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加强社区治理,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城市社会关系,而且可以为居民提供文明、舒适、开放的居住空间。目前,深圳市已经成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但城市化的质量还不高,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必须坚持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从加强社区治理入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岭南意蕴、深圳气质的现代化和谐社区,把深圳市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加强社区治理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深圳市人均纯收入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相当,人民群众生活正由小康向比较富足的现代生活迈进,对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强。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需要加强社区治理,把更大精力和更多资源投入到社区,切实解决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城市。
着力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在社会建设中坚持重心下移,高度重视加强社区治理,搭建社区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构建以社区党建为龙头、社区服务为核心、社区管理为保障、社区自治为方向的社区治理综合体系,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智慧型、立体式的社区治理模式。
搭建社区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体系,打造包括“三库、两系统、一网站”的社区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三库”,就是覆盖人口、法人、城域空间的三大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两系统”,就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一网站”,就是社区家园网站。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实现了政府服务居民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网络化,构建了“面上巡、多层控、重点防、主动侦、适时引”的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做到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问题联动解决。
构建社区治理综合体系。这个综合体系就是以社区党建为龙头、社区服务为核心、社区管理为保障、社区自治为方向的社区治理综合体系。一是社区党建。大力开展“五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挂点社区,发动党员在居住的社区亮身份、树形象、起作用。目前,全市已组建社区综合党委308个、综合党总支166个,占全市637个社区的74.4%。力争今年内实现社区100%有综合党委或党总支,切实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声音,哪里的党员和群众就能感受到党的温暖。二是社区服务。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创建“党群+社工”、“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2011年全市已建成101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养老、育儿、助残、亲子、婚姻家庭、社区教育、心理疏导、文体娱乐、辅导培训等服务。三是社区管理。进一步厘清街道(社区)管理和政府部门管理的关系,强化街道(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建设职责,整合党委、政府服务社区的各种管理资源,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资源共有、信息共享、责任明确、工作联动。四是社区自治。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全市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从2002年的1.7%提高到2012年的99.87%;不断加大基层民主建设力度,实行居民议事会制度,引导居委会、业委会和老年协会、各类社团等社区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的作用。
总体来看,深圳市探索出的综合性、智慧型、立体式的社区治理模式对加强社区治理、推动社会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是从理论上正确把握了社区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社区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建设必须首先关注的重点,没有社区的有效治理,社会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整体发展的基础。二是从体制机制上理顺了党委、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政府只“掌舵”、不“划桨”,只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不直接干预社区内部事务。三是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社区治理新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既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建设方式方法创新;又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实现了社区治理从管控到服务的转变。
注重理顺几个重要关系
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圳市在实践探索中深刻认识到,加强社区治理、推进社会建设,须注重理顺几个重要关系。
社会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关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社区治理是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加强社区治理是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把社区治理纳入社会建设目标,依托社区治理推动社会建设,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型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整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的关系。推进社会建设,需要不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资本向基层社区倾斜,特别是重点投向基础条件薄弱的老旧社区和城郊社区,努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但应当看到,当前社区治理和社会建设滞后也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因此,推进社会建设,需要加大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各种投入的合理有效。
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的关系。推进社会建设,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社区治理和社会建设中,政府不是万能的,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而应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积极引导支持其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治理和社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投入的多渠道。当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必须重视顶层设计。搞好顶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把握政策导向、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保障社会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但仅有顶层设计是不够的,还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基层社区和人民群众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现实社会建设与虚拟社会管理的关系。当前,群众呼声、民生诉求、舆情动态等通过网络大量涌现出来,虚拟社会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在推进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创新虚拟社会服务管理,把网络管理防控和网络民生服务结合起来,妥善解决群众的民生诉求,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正面引导,加快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有效对接,推动网络虚拟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FLG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
失,每个居委会抽调一名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临时负责接管所在居委会财产和债权债务,并负责筹备新的社区居委领导班子。四个郊区村按居住位置并入社区,村民归社区管理,其债权债务属村民共同所有,不归并于社区居委,成立由民政局社团办管理的民间组织机构——— 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只负责村上债权债务的管理;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产生由原有村民代表推举,也可以由原村干部留任。对退出现职及已退休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离任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补贴解决,即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2003年12月工资为标准,按工作年限,每年补贴一个月的工资,这样,平均每人大约是3000-5000元,桃花江镇合计总额8万至14万,由县财政一次性付清;二是采取每月补助部分生活费的方法,标准为每人每月120-150元,经费来源一部分由民政局从解决生活困难途径予以考虑,其余部分从财政拨给社区居委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我们建议采用前一个办法,因为新组建的社区在经费上也很困难,不能背老帐,长痛不如短痛。第二步,按照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以自然区域界线、社区构成要素、资源配置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划分依据,对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辖区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合并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社区,称社区居委会,并使其具备一定的规模,一般管辖1000-3000户、5000-10000人居民。社区调整合并工作由桃花江镇提出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县民政局备案。桃花江镇初步拟定划分为8个社区,其中河东片划2个社区居委:宝塔街社区居委、团山社区居委,河西片划分为6个社区居委:太平街社区居委、保卫街社区居委、桃花路社区居委、邮电巷社区居委、花桥路社区居委、金凤社区居委。同时,公安部门做好户籍调整工作,规范街道、巷名、门牌号的统一,全面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并按一区一警的模式向每个社区居委下派干警,并由一名干警任兼职副主任。第二阶段: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5月11日-5月30日)。一是建好社区党支部,选配好支部书记。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身体健康、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原则,选配好社区党支部书记,由桃花江镇党委考察、考核、任命,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搞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1、推选产生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居民议事决策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每个居民小组2-3名)、辖区单位代表(每个社区单位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住在本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代表人数以50人左右为宜,其中居民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二。
2、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1名、副主任3名(包括一名公安干警兼任的副主任)、委员1-3名组成,总计5-7人,每届任期3年。其组成人员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入围、民主选举”的原则,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人员来源分三个主要渠道:①从社会上招聘,要求中专以上文化,年龄男不超过35岁、女不超过30岁,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可适当放宽;②从现任居委成员中选用,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男不超过50岁、女不超过45岁,工作成绩、表现突出者可适当放宽;③从镇政府分流干部中选派,要求中专以上文化,男不超过40岁、女不超过35岁。其成员由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共同审定,由县民政局颁发当选证书。
3、调整居民小组,选好居民小组长,组建治保会、调解会、计生协会等下属组织。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工作,4月中旬召开全县社区服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社区建设工作。第三阶段: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扶持社区中介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开展社区服务单位认证(6月1日-9月30日)。同时,在8月份召开全县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推介好的典型。第四阶段:开展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并组织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先进(10月1日-12月31日)。年底召开全县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和表彰先进,命名标准化社区、示范社区。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落实社区居委会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新社区划定后,新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按主任550元/月、副主任500元/月、委员450元/月,人员按1名主任、3名副主任(含公安部门派出的兼职副主任)、2名委员,仅工资一项就需2.94万元,办公经费每人2000元/年,就需1.2万元,合计4.14万元。其经费来源渠道有四条主要途径:
1、由县、镇两级财政拨给每个居委会的3000元工作经费按2003年底54个居委会核拨,总金额保证每个新社区居委4万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工作经费每年由民政和财政部门按54个居委会总数核拨到镇,由民政局按新社区所辖户数比例和社区规模统一测算后核拨到各社区居委会。
2、由负责联点扶建社区的县直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实行社区共建,解决一部分经费来源。
3、民政局加大福利彩票发行额度,用福利资金扶助社区建好部分老年福利设施;体育部门利用体育彩票资金扶助社区建设体育设施;社区居委会通过为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有偿服务,以及社区服务实体和网点实行市场运作,增加经费来源。
4、各个部门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二是加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新社区居委会要有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场地,其中包括具有接待、办公、档案室和统一警务标志的警务室,不少于50平方米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对这些硬件设施,应由新社区居委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县政府可采取以奖代扶的形式,对按时完成100平方米办公用房并
进行了布置的居委会奖励2万元,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县财政解决适当的社区建设启动经费。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关于XX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疆奎屯市东轩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调查介绍
1.1调查背景
东轩苑社区是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这里有着我所有美好的回忆。每次放假回家,总觉得这里又变了,又和以前有了些许的不同。尤其是这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以后,这里和谐社区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都说,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这一个个细胞组成了社会这个有机体。所以,建设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对于促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调查目的
社区是我的家,我希望这里的人们快乐安详的生活着。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初步了解社区的现状,了解东轩苑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并且通过分析探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自己的一份力量。1.3 调查过程 1.3.1调查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的方法,基本思路,样本数量等。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问社区居民和工作者、自己考察的方式调查
(3)回收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得出一些建议,反馈给居委会。
(4)写调查报告
1.3.2 调查时间:本次调查开始于2013-8-14,结束于2013-8-18。1.3.3 调查地点:新疆奎屯市东轩苑社区
1.3.4 调查对象:东轩苑社区不同的家庭,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1.3.5 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138 份问卷填写有效,12份作废。社区基本情况
第1页 东轩苑社区位于奎屯市偏东的位置,东起昌吉街,南起库尔勒东路,西到呼图壁街,北到乌鲁木齐东路,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但居住面积只有一半,大多是被棉纺厂和草坪占据。
东轩苑社区是一个较老的社区,成立于1986年8月,居住着汉、维、哈,回等6个民族,常住人员2663户,共计6358人,少数民族264人。辖区内有银行,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棉纺厂,以及一个带有很大面积草坪的广场,还有超市、市场、餐馆等、周边紧邻学校,这些可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此外,这里有1路、6路、7路公交车经过,居民出行比较便利。资料整理与分析
3.1 社区基本服务状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组做了东轩苑居民对社区基本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其中包括就业帮扶、物业服务、医疗卫生三个方面。
社区基本服务满意度的调查80.00%71.01%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29%5.80%2.90%扶贫帮困23.19%13.04%1.45%物业服务62.32%49.28%26.09%20.28%4.35%医疗卫生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清楚
3.1.1 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关于扶贫帮困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虽然社区内有一个纺织公司,但其中的员工主要是外来打工人员,社区居民较少。而且每月工资很少,很难维持家庭的支出。另外,社区的一些居民根本没学过什么技术,他们的收入只是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所以社区内存在一些困难户。但是东轩苑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理念,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系列活动。
(1)为了掌握辖区居民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党支部制定了
第2页
每天“两小时入户”制度。每天入户两小时,孤寡老人与贫困户是走访的重点,聊聊家常,说说心事,民情民意都可在第一时间掌握。
(2)社区党支部针对辖区七十岁以上老人、病人、残疾人实行全程代办,为他们发放民情联系卡,一个电话,服务上门,全程办理,居民如遇困难或不满意,可直接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反映或投诉。
(3)针对辖区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内地来疆打工者和家庭妇女等不同就业群体,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和各类技能培训班,如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特色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
3.1.2 居民对社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服务基本满意。
东轩苑社区积极创新物业管理工作机制。组织物业公司按时参加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党建联席会,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优势,实现了指导针对化、沟通经常化、措施具体化及对小区物业的共同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协同处理社区事务的管理机制,共同解决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暖等问题。以最小的代价为几十户平房居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吃水问题,圆满完成了百余户居民供热管道改造事宜。但是部分居民认为物业费偏贵,时常有停水停电的问题,这是造成满意率不是太高的原因。
3.1.3 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满意度不足50%。
东轩苑社区内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是农七师企业所在地。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不但免费进行抽血化验血脂浓度、血糖水平等服务,而且开展了慢性病的随访共工作,并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随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
此外,据了解,为切实保障居民生活,使广大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区努力扩大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使企业职工以外的广大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社区通过各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和目的,详细讲解参保条件和程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保。
第3页 但是,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老年人进行的,其他居民则觉得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过于老旧,使得很多检查都做不了,而且专业医师人员不足,收费太贵。所以,大多数居民看病更愿意选择市里较大的医院。
3.2 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状况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社区建设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对于维护社区的稳定,促进人际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三点,是我组有关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3.2.1 社区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教育活动
社区为丰富群众的日产生活,从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活动场所,常组织社区居民结合社区现实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比如组织社区内退休居民清晨训练腰鼓,使老年朋友们丰富了晚年生活,让晚年生活重走青春。此外,为加强居民的素质教育,社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另外,社区还举行了文化活动,如春节文艺汇演,红歌大合唱等。
3.2.2 虽然社区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但居民的参加情况不是很好。
居民社区活动的参加率20.29%39.13%经常参加偶尔参加没参加过40.58% 从图中我们看到,只有38.13%的人经常参加,40.58%的人偶尔参加,另外20.29%的人表示从来没参加过。
据调查,我们了解到,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和热情比较高,其次是青少年,而中年人则参加的比较少。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一是社区的活动主要是围绕老年人和亲少年开展的,特别针对中年人的活动比较少。二是老年人有时间和热情,也希望通过活动锻炼身体、排除寂寞;而中年人
第4页
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社区活动。
3.2.3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社区娱乐设施的满意度不同。
居民对娱乐设施的满意情况60.00%50.00%40.00%30.00%20.00%18.83%13.05%10.00%0.00%青少年中年老年13.04%44.94%36.23%28.98%31.16%满意一般不满意57.97%55.07%
由此图的调查中看以看出:青少年和中年居民对社区娱乐设施满意度很低,而老年人普遍觉得满意。通过分析,我们觉得是因为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比较简单,对社区娱乐设施的要求不高;而且社区内有针对老人开放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健身、书画、合唱、棋牌、乒乓、羽毛球等活动项目,向老年人免费开放,所以能基本满足老人的需要。但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则参与的体育活动比较多,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而社区内的体育设施过于老旧,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所以青少年和中年人对社区娱乐设施的满意度很低。
3.3 社区的安全状况
一个社区的安全状况可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良好的社区治安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区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调查中,有近80%的居民认为社区的治安是构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治安良好,居民才能过的舒心、放心,社区居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我组做了这个方面的调查。
第5页
居民安全感的调查11.58%23.20%有安全感基本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65.2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的社区安全感普遍比较强。这是因为,社区内有一个派出所,对维护社区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社区设有值班室,有值班人员值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内的公共场所基本上安装了安全设施和防范设施,如:摄像头、灭火器、防火设施。此外,社区工作者在调节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4 社区的卫生环境状况
作为作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社区的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如今,人们已不再单纯地追求住房质量,同时要求居住安全,环境宜人。有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社区,是社区居民的共同愿望。
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的满意度60.00%50.00%44.94%40.00%30.00%20.00%10.00%0.00%卫生状况绿化方面车辆停放18.83%13.77%36.23%31.16%27.53%27.53%55.07%44.94%满意一般不满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对社区的卫生状况和车辆停放的满意度只有44.94%;而对绿化方面的满意度最高为55.07%。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也看到,社区内某些死角的卫生的确很差,而且社区内存在违规经营占道和噪音污染。另
第6页
外,在社区的很多地方也都可以随处看纸张、小广告的粘贴。但小区内每栋楼、路边都有绿带,尤其是周边有一面积很大的草坪,还有假山,所以居民对绿化状况比较满意。
据我们分析,居民对社区卫生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里有一个菜市场,每天各种垃圾的产生及打扫的不及时对社区卫生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是在于人们自己,由于一些居民的素质较低,导致随地乱扔垃圾、吐痰、随便停放车辆等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环卫工人比较难以做好,致使有的地方卫生不太好。
3.5 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5.80%18.83%39.14%非常了解知道一点点不了解仅仅听说过36.23%
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娱乐、休息等方面,社区建设状况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居民是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所以,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此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并不容易乐观。调查中,只有5.80%的对构建和谐社区有所了解,其他人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是完全没听说过。这严重说明社区对和谐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无法带动社区居民的兴趣而引起大家的重视。
4.社区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维护社区稳定。
第7页 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决定着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所以,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干部整体培训计划之中;二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积极引进人才,不断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社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用人环境。
(2)以服务为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控技防设备、绿化维护设备,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一是增加社区医疗设施和卫生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二是加大监控设施投入,实现监控无死角。三是完善绿化管理,实现管理最优,服务最优。
(3)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
社区要在做好居民办证、低保、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在繁荣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完善便民设施、提供快捷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等方面。(4)不断加大社区资金投入。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备的物质条件。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扶持的力度,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社区活动经费紧张、人力投入不足问题。(5)加强社区的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起到无形的引领作用。加强社区的先进文化建设:一要大力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社区居民,不断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二要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谐;三要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等手段,加大对社区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传,开展,弘扬乐善好施、邻里互助、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建成立平等友爱、和睦共处、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社区的团结与和谐。
第8页 5.总结
这里,我们深深感谢东轩苑的居民,是他们的热情、积极地配合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的社会实践。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很多。我们觉得:社区建设,不只在于政府,同样需要人们的参与。
东轩苑社区只是全国众多社区中的一个,其中利弊,其他社区或多或少的总会存在一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和谐社区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活动共同体,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能够培养居民社区归属感,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带来社会安定感,而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只有把社区构建和谐,才能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东轩苑社区,一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9页
第四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QQQ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探索。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了城区基层基础工作的大部分内容,牵涉到党委、政府的30余个部门,要尽快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使上下左右步伐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共驻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区建设不只是政府部
门的事,更不仅是居委会的事,它涉及到每个社区成员的利益,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居民等一切力量的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前段宣传不够,目前这种氛围没有形成,少数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或者感到漠然,社区意识不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策法规滞后。我县尚未出台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桃花江镇党委、政府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工作也难于落实。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现有居委会的规模、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全县将有1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9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归口管理;大量外来打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进入社区;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大部分需要由社区来承接;社区不仅需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担负着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介绍和指导,劳务输出,就业岗位开发以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委会的管理、服务、环境、文化、医疗、治安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等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有的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力不从心,从规模来看,全县现有的54个居委会中,户数在700户以下的39个,最小的不足100户,由于规模过小,各类生活要素只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配置,造成了资源分割浪费;从设施和工作条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居委会大部分没有办公场地,更谈不上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人员素质来看,居委会干部大都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符合今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从经济条件来看,居委会工作要正常运转,一个居委会一年至少需要工作经费、事业经费、工资补贴和福利3.5万元,而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居委办企业等经济来源已经枯竭,每个居委会仅靠上级拨款,缺口很大;从管理方式来看,居委会客观上成了政府的派生机构,不适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用群众的话讲:居委会是“镇政府的腿(自治程度很低),忙自己的嘴(为自己的工资福利忙创收)”。二是责、权、利不统一,现行居委会管理体制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管理体制是条条为主,如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卫生管理等工作,人、财、物、事权集中在县直部门,居委会有责无权,正如群众所讲:“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另一方面,目前现状是县直部门给居委会下达各项任务,指挥、考核居委会,而不是由居委会监督部门做好工作,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三)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居委会由于拆除违章建筑、取消街委城管收费等原因,经济来源减少,大部分居委会自身无财力建设服务设施、发展居委事业。虽然县、镇财政克服困难每年投入每个居委会3000元,但其中包括工资和办公经费等, 数量很少。
(四)居委会干部有后顾之忧。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现有28名居委会干部,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一名也有50岁,其余都是在6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进入新社区领导班子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有的在居委会工作30多年,最少的也有10多年,又未能加入社保,既不是国家干部,又不是事业编制,现在要她们不干,没有解决后顾之忧,这又是一部分不稳定的因素。
四、加快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启动社区建设,且上半年要完成桃花江镇社区合并调整,健全社区组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事
第五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26lt;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6gt;的通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
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中专以下173人,占%。
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
法保证。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
23号和湘办发〔〕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
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12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18号以及湘劳社发〔〕25号文件规定,从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
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探索。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了城区基层基础工作的大部分内容,牵涉到党委、政府的30余个部门,要尽快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使上下左右步伐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共驻共建社区的
良好氛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区建设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更不仅是居委会的事,它涉及到每个社区成员的利益,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居民等一切力量的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前段宣传不够,目前这种氛围没有形成,少数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或者感到漠然,社区意识不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策法规滞后。我县尚未出台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桃花江镇党委、政府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工作也难于落实。
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现有居委会的规模、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全县将有
1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9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归口管理;大量外来打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进入社区;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大部分需要由社区来承接;社区不仅需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担负着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介绍和指导,劳务输出,就业岗位开发以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委会的管理、服务、环境、文化、医疗、治安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等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有的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力不从心,从规模来看,全县现有的54个居委会中,户数在700户以下的39个,最小的不足100户,由于规模过小,各类生活要素只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配置,造成了资源分割浪费;从设施和工作条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居委会大部分没有办公场地,更谈不上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人员素质来看,居委会干部
大都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符合今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从经济条件来看,居委会工作要正常运转,一个居委会一年至少需要工作经费、事业经费、工资补贴和福利万元,而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居委办企业等经济来源已经枯竭,每个居委会仅靠上级拨款,缺口很大;从管理方式来看,居委会客观上成了政府的派生机构,不适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用群众的话讲:居委会是”镇政府的腿,忙自己的嘴”。二是责、权、利不统一,现行居委会管理体制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管理体制是条条为主,如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卫生管理等工作,人、财、物、事权集中在县直部门,居委会有责无权,正如群众所讲:“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另一方面,目前现状是县直部门给居委会下达各项任务,指挥、考核居委会,而不是由居委会监督部门做好工作,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管理体
制。
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居委会由于拆除违章建筑、取消街委城管收费等原因,经济来源减少,大部分居委会自身无财力建设服务设施、发展居委事业。虽然县、镇财政克服困难每年投入每个居委会3000元,但其中包括工资和办公经费等,数量很少。
居委会干部有后顾之忧。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现有28名居委会干部,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一名也有50岁,其余都是在6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进入新社区领导班子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有的在居委会工作30多年,最少的也有10多年,又未能加入社保,既不是国家干部,又不是事业编制,现在要她们不干,没有解决后顾之忧,这又是一部分不稳定的因素。
四、加快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启动社区建设,且上半年要完成桃花江镇社区合并调整,健全社区组织,改
革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事业。要确保社区建设的全面启动,需特别注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切实加强领导
1、实行“一把手”工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