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区建设发展思路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区的社区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区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呈现出由点到面开展、快速推进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现结合我们建设大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及对今后社区发展的一点想法。
一、社区建设回顾:
区委、区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高标准、高站位,狠抓社区建设,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迎难而上,全力攻坚,辖区各单位和广大居民密切配合,社区共建,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各个社区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改革城市基层管理机制,搭建了社区发展平台。一是社区划分趋于科学合理。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我区在年初对社区规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调整后的社区一般都在2000户6000人以上,社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整合,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二是社区组 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全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同时,社区老年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组织得到培育发展;三是社区民主自治取得了新进展。今年8月份我区对65个社区居委会的234名社区干部成功地进行了直接选举,充分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是我区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经过几年的社区建设实践,我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两室”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以我们建设大街办事处为例,社区建设之初,我办各社区办公房面积均不达标,活动室更是无从谈起,幸福里社区甚至没有办公室,一直在主任家中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借社区建设的东风,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优势,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0万元为交运里、文明里两个社区新建和扩建了4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协调市开发办、区房管局和交通房地产公司等单位,解决了秦皇、新征里、幸福里社区“三个一百”问题。同时,在煜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光华路小区住宅楼中,为上秦社区预留了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居民活动室。目前,我办6个社区除上秦社区外,已有5个社区完成“两室”建设任务,上秦社区也将在明年8月,随着新开发小区住宅楼竣工验收,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即可到位。在“两室”达标的同时,加大现代办公设施建设力度,为各社区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橱柜等,为秦皇和新征里社区配备了高档次的电教设施,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三)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街、居改革前,社区干部的素质相对较低,因受思想意识、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区干部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水平偏弱等问题,因而造成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差、流动性大,干部队伍极其不稳定。自从2003年12月公开招聘社区干部以来,社区干部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办新招聘的24名社区干部中,大学本科8人,专科10人,高中、中专6人。大学专科以上占75%,而招聘前仅占9%。平均年龄从46岁降低到33岁,平均降低了13岁。这24名社区干部经过组织的教育、培养,实际工作中的锻炼、磨砺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居民选举,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方面也得到较大改善。
(四)社区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治安部门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狠抓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在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实现了“一区一警”,组建了社区巡逻队,加强群防群治,社区内发案率明显降低。(2)社区环境更加优美。社区环境代表社区的整体形象,为此,全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狠抓社区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社区环境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我办以“百日行动”和“三城同创”活动为契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拆除了辖区内临建、违章建筑35处,清除各种垃圾390吨。对山东里、农乐里、文化里三个小区进行了道路整治和改造,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同时,在社区栽花种草,见缝插绿,大搞绿化、美化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3)社区文化繁荣活跃。全区在社区文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氛围,活跃着秧歌队、腰鼓队、服装表演队、老年合唱团等一大批文体活动队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仅建设办就有晨晚练点7个,文化活动室6个,利用重大节假日及暑期举办各类演出120多场次,并多次在市区表演竞赛中获奖。先后投资近万元,购置演出道具、演出服装等,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壮大文艺活动队伍,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4)社区居民素质普遍提高。各社区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利用市民学校这块阵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同时,以创造文明单元和文明楼栋为载体,推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仅建设办就创建了文明楼栋6个,文明单元20个,社区文明新风蔚然形成,社区风貌多次登录市区各类宣传媒体。
二、存在问题:
社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工作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社区角色与职能错位,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财分离现象比较突出。“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既承担《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自我管理职能,又承担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有些职能部门把社区居委会作为自身的工作机构,把本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下派给社区,却没有下放相应的权利,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致使责权不一致;有些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不是服务到社区,而是任务到社区,导致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自治作用发挥得不好,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弱。
(二)社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居委会人员相对不足。社区合并后,社区规模大幅提高,一般社区都在2000户6000人左右,大的社区如我办事处的秦皇社区达到4200多户,1、5万人,社区规模是相当大的,但社区干部只有5人(原来是10人),不足2500户的社区只有3名社区干部。虽然公开招聘后,社区干部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社区事务相对增多,除完成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各职能部门下派给社区的专项调查或大型普查任务,且伴随着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进入社区,更加重了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干部苦于没有分身之术,疲于应付,社区工作力量非常薄弱。
(三)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服务和经营用房仍显不足。经过近几年的社区建设实践,通过市、区两级政府以及社区各共建单位的大力扶持,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社区“两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区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但即使是已达标的社区,也只是居委会办公室和活动室的达标,服务和经营用房比较缺乏,无法开展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和经营活动,难以为社区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区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四)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街道、社区虽都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作用发挥不够,社区服务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社区服务的内容单一,大多从事的都是无偿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性服务。社区服务队伍不够健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社区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招聘的社区干部大多都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但他们缺乏社区工作经验,缺乏社区工作系统知识,缺乏理论指导,忙于日常事务较多,总结、提炼、创新的能力偏弱,从而影响整个社区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建立新型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转变政府的职能。首先是下放权力,还权于民,改变权力倒置的状态,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其次是重心下移,从管理主导型转变为服务主导型,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明确界定出社区居委会职责。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负责,有服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除履行属于自治范畴的职责外,可以协助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摊派事项有拒绝权。三是推行社区准入制度。成立社区准入制度专门机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需由社区协助的,评比考核等工作,进入社区时必须通过严格审批。社区只挂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社区办公室除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基本情况外,其余内容不上墙,所有面向群众服务的内容一律通过服务手册、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公告。
(二)克服行政化倾向,减少社区居委会负担。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是“减负”的基础。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必须赋予居委会自治权、协管权和拒绝权。严格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部门在工作进社区时,应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树立工作在上完成,服务向下延伸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精简会议和材料,减少社区居委会不必要的台帐,真正使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居民服务上来,放到社区发展上来。
(三)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始终是社区建设的“瓶颈”。要广开渠道,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要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缺乏问题。同时,要发动驻区单位,开放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居民的全方位需求。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要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要从健全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建立以便民利民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整合社区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增强服务功能。在区、街设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设立的社区服务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行政事务受理和社区服务的工作进行整合,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站)把需要受理的行政事务(包括劳动就业、低保、计划生育等工作)捆绑在一起,实行“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公,集行政事务办理、家政服务、法律服务、计生服务、中介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互助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又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机制,改善服务手段,推进信息化进程。社区服务要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原则并举,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要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大力加强社区信息网建设,依托秦皇岛便民信息网站,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贯通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三是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增强社区凝聚力。要建立和发展一支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的党员、干部、团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少先队员和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改善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好坏。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工作者专业教育和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管理社区的理论知识,同时,密切联系社区工作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健全激励、竞争、约束、监督等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作风硬的优秀社区干部队伍。
第二篇:华容县城镇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城镇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从政治学讲,加强社区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依托;从社会学讲,加强社区建设是健全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从公共管理学讲,加强社区建设,是找寻和强化党委、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城关镇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是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随着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政府转移的服务职能以及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管理,大部分由城镇社区来承接,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已经尤为急迫。为准确、全面了解我县近年来社区建设情况,最近,城关镇采取集中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对城关镇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社 区 的 现 状
我县城关镇现有12个社区居委会,居民44282户,总人口115135人。近年来,城关镇坚持从华容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规范管理、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力推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社区组织基本健全。一是优化了社区班子。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事业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和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社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度性比原来的居委会有了明显增强,由于社区在维护有效保证了社区功能的发挥和社区居民的自治。二是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建立了流动党员支部、临时支部、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办法,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争取了社区党建工作主动权。2004年以来,各社区接纳了改制企业转来的党支部136个,党员774人,帮助他们接转组织关系,并积极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门路。
2、社区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在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扶持下,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其中桥东街、章台街、城兴街、华阳街等社区修建了服务大厅,配臵了电子显示屏、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各社区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上千万元,硬化、绿化大街小巷60多条,并安装了路灯、设臵了路标,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
3、社区文化不断兴旺。一是加快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城兴街社区在文体局的支持下,引资兴建了游泳池,羽毛球馆、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北街社区内的沱江广场装上了秋千、单双杠、太空漫步机等体育健身器材。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各社区组织了唢呐队、锣鼓队、老年人门球队、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少儿舞蹈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4、社区作用得到加强。一是为民服务逐步完善。近年来,民政、计生、卫生、公安、劳动、司法、文化等部门,在各社区设立了服务窗口,将面向社区居民服务的工作职能下放到各社区。如民政部门设立的救助服务窗口,每月发放低保金80多万元,妥善解决好了社区内的下岗失业、因病致困、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劳动服务窗口,每年收发招工、培训等信息上百条,向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输送务工人员达600多人,并采取就近输送的方式,介绍400多人到宝丽纺织、龙腾纺织上班,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机会。二是维稳作用得到加强。社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感振器、安全网、减压阀,社区对基础的矛盾和问题发现得早,在处理问题时由于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许多问题在社区就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5、“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蓬勃开展。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城关镇按照《湖南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考核标准》,以新成立的广厦社区为试点社区,创建了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管理制度规范、服务队伍稳定、基层组织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社区模式。
四年来,广厦社区先后荣获“全国老年人工作先进社区”、“全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和谐社区先进社区居委会”等10多项荣誉,这个以前各项工作无法落实、管理服务无法到位的“真空”社区,一跃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在它的带动下,章台街、北街等社区创建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存 在 的 差 距
1、干部结构不优,工作水平难提高。由于管理体制和历史原因,目前社区干部搭配不合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一是年龄结构搭配不合理。全镇72个社区干部中,50岁以上的共10人,占总人数的13.8%;45-50岁共18人,占总人数的25%;40-45岁共24人,占总人数的33.3%;30-40岁共19人,占总人数的26.4%;30岁以下1人,占总人数的13.8%。二是文化结构不合理。大专以上学历共10人,占总人数的13.8%;高、中专学历共38人,占总人数的52.8%;初中(含初中)以下学历共24人,占总人数的33.3%。
2、基础设施薄弱,居民要求难满足。一是“人户分离”,社区户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区居委会为居民办事、服务要满城找。二是门牌设臵不到位,居民通信不便。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少,居民休闲难、健身难。四是老城区改造滞后,日前还有少部分偏街小巷路灯不亮、下水道不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3、行政化倾向明显,自治功能难发挥。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对社区居委会自治原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往往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把自己本该为社区服务却变成了要社区为自己服务,错误地把社区当成自己的下级行政机构,不是支持指导社区开展工作,而是将一些应由本部门本单位办理的行政事务完全交给社区去办。甚至将任务与处罚挂钩对社区进行无理的考核。社区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承担政府有关部门摊派的大量份外工作任务,社区成了“杂货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根本没有时间、精力、财力去完成社区居民自治任务和为社区居民服务,导致社区服务对象的错位。
4、经费缺口较大,正常运转难保证。一方面,财正投入不足。县财政每年只给社区居委会拨付部分办公经费,与岳政发[2006]1号《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的3-5万元的财政拨款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社区缺少创收渠道。除北街、西街2个社区居委会有微薄门面收入,章台街、城兴街等少数村转社区居委会有少量土地出让收益金外,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几乎没有任何创收来源。与经费严重不足相对应的是庞大的公务支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文明创建、防汛抗灾等常规工作都需要大量经费。以东街社区居委会为例,2007年用于创建、打击地下“六合彩”等中心工作贴标语、拉横幅、印责任状、劳动就业服务等常规工作,一年经费支出近4万元。收支的不平衡,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基础建设欠帐较多。大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无法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标准(300平方米)。二是社区干部待遇低。大多数社区干部最高月工资不超过800元,最低只有500多元,个别社区工作人员全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社区干部队伍极不稳定。
对 策 与 建 议
新形势下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而我县的社区建设无政策、无基础、无固定模式可搬,必须树立抓社区建设就是抓城市建设,抓和谐稳定、抓为民服务的理念,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1、优化队伍。一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选派,从社区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等措施,充实社区班子。二要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优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三要重视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可考虑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农村村场干部队伍“四保”范围,并享受和他们同等到的评先录公等政治待遇,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调整区划。城关镇社区居委会都是原街道居委会改挂牌子而建,难以体现社区的自治性质。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区划设臵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为此,要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有利于管理、服务、自治、资源共享、提高效能的原则进行合理调整,一是重新划定居民。按居民实际居住地进行户口清理整顿,做好重新登记和户口本更换工作,使居民一律进入居住地管理,彻底解决人户分离的现象。二是进行适当整合。对相对封闭、居民集中居住的社区适当扩大规模。可以考虑将桥东片几个人口较少的社区进行适当合并。三是组建新的社区。建议将李家湖村、环城村、马鞍新区、工业园区纳入社区管理,成立新的社区居委会。
3、完善职能。一是强化社区环境监督管理。要按照环卫中心负责城区主干道路、社区负责小街小巷的分工原则,加大对小街小巷卫生保洁的整治,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维护和管理民作。同时,加强对社区违法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严禁在社区内乱搭乱建。二是强化社区治安秩序协管。要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两劳”释放人员帮教、防火、防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三是强化社区社会保障协管。要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社会救助等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围绕社区内居民及企事业单位需求,开发社区服务实体,拓宽就业门路。要掌握社区范围内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请、发放、监督等,按程序实施严格管理。四是强化社区文化活动管理。要带领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居民素质教育,办好“市民学校”,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等创建活动,使文明新风进入每个家庭,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五是强化社区物业管理。要与业主委员会共同配合,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本区域范围内租赁房屋的管理。此外,要赋予社区对辖区单位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票否决”建议权,真正做到“小庙管大菩萨”,从而提高社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4、加大投入。按照“财政支持、共驻共建、费随事转、社区自筹”方式,筹措社区建设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议财政预算按照岳政发[2006]1号文件标准足额安排社区居委会的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并实行逐年增长。二是实行市场化动作。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充分利用闲臵场地、设施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所属文化、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三是适当增加规费收入。督促开发商在开发建设中按投资开发建设额比例提留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费用。房产开发、房产交易税也可交由社区居委会代征,既避免民间交易的税收造成流失,又弥补社区经费不足。对需要委托社区居委会承办的行政业务,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妥善落实工作经费。
5、优化服务。服务是社区的最重要职能。要突出重点发展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解困服务、对老弱病残的关爱服务、方便居民办事的告知服务以及满足居民文化、健身、休闲、维权等非物质生活需求的高层次服务。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政府公共服务和民政福利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市场化服务、社区志愿者的互助性服务等资源潜力,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福利型向综合性、粗放型向集约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开拓型转变。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把创造就业机会与发展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拓展卫生保洁、市容协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领域,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6、科学统筹。一是典型引路,有序推进。总结推广广厦社区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窗口、示范作用,宣传紫荆花园等居民小区自我管理的先进典型,培育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引导和发动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城关地区社区建设的平衡发展。二是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建议政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出台《关于城镇社区实施费随事转的意见》,向社区“输血、让利、放权”,切实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在各个社区实行“零距离”工作方法,专干配臵进社区,工作服务进社区,办事经费进社区。对需要社区居委会协管的部分工作量大、周期长或临时性的行政事务,相应的工作经费要同时拨付到社区居委会,全面保障社区工作健康运行。
第三篇:关于XX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疆奎屯市东轩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调查介绍
1.1调查背景
东轩苑社区是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这里有着我所有美好的回忆。每次放假回家,总觉得这里又变了,又和以前有了些许的不同。尤其是这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以后,这里和谐社区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都说,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这一个个细胞组成了社会这个有机体。所以,建设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对于促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调查目的
社区是我的家,我希望这里的人们快乐安详的生活着。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初步了解社区的现状,了解东轩苑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并且通过分析探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自己的一份力量。1.3 调查过程 1.3.1调查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的方法,基本思路,样本数量等。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问社区居民和工作者、自己考察的方式调查
(3)回收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得出一些建议,反馈给居委会。
(4)写调查报告
1.3.2 调查时间:本次调查开始于2013-8-14,结束于2013-8-18。1.3.3 调查地点:新疆奎屯市东轩苑社区
1.3.4 调查对象:东轩苑社区不同的家庭,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1.3.5 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138 份问卷填写有效,12份作废。社区基本情况
第1页 东轩苑社区位于奎屯市偏东的位置,东起昌吉街,南起库尔勒东路,西到呼图壁街,北到乌鲁木齐东路,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但居住面积只有一半,大多是被棉纺厂和草坪占据。
东轩苑社区是一个较老的社区,成立于1986年8月,居住着汉、维、哈,回等6个民族,常住人员2663户,共计6358人,少数民族264人。辖区内有银行,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棉纺厂,以及一个带有很大面积草坪的广场,还有超市、市场、餐馆等、周边紧邻学校,这些可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此外,这里有1路、6路、7路公交车经过,居民出行比较便利。资料整理与分析
3.1 社区基本服务状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组做了东轩苑居民对社区基本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其中包括就业帮扶、物业服务、医疗卫生三个方面。
社区基本服务满意度的调查80.00%71.01%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29%5.80%2.90%扶贫帮困23.19%13.04%1.45%物业服务62.32%49.28%26.09%20.28%4.35%医疗卫生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清楚
3.1.1 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关于扶贫帮困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虽然社区内有一个纺织公司,但其中的员工主要是外来打工人员,社区居民较少。而且每月工资很少,很难维持家庭的支出。另外,社区的一些居民根本没学过什么技术,他们的收入只是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所以社区内存在一些困难户。但是东轩苑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理念,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系列活动。
(1)为了掌握辖区居民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党支部制定了
第2页
每天“两小时入户”制度。每天入户两小时,孤寡老人与贫困户是走访的重点,聊聊家常,说说心事,民情民意都可在第一时间掌握。
(2)社区党支部针对辖区七十岁以上老人、病人、残疾人实行全程代办,为他们发放民情联系卡,一个电话,服务上门,全程办理,居民如遇困难或不满意,可直接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反映或投诉。
(3)针对辖区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内地来疆打工者和家庭妇女等不同就业群体,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和各类技能培训班,如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特色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
3.1.2 居民对社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服务基本满意。
东轩苑社区积极创新物业管理工作机制。组织物业公司按时参加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党建联席会,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优势,实现了指导针对化、沟通经常化、措施具体化及对小区物业的共同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协同处理社区事务的管理机制,共同解决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暖等问题。以最小的代价为几十户平房居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吃水问题,圆满完成了百余户居民供热管道改造事宜。但是部分居民认为物业费偏贵,时常有停水停电的问题,这是造成满意率不是太高的原因。
3.1.3 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满意度不足50%。
东轩苑社区内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是农七师企业所在地。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不但免费进行抽血化验血脂浓度、血糖水平等服务,而且开展了慢性病的随访共工作,并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随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
此外,据了解,为切实保障居民生活,使广大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区努力扩大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使企业职工以外的广大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社区通过各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和目的,详细讲解参保条件和程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保。
第3页 但是,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老年人进行的,其他居民则觉得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过于老旧,使得很多检查都做不了,而且专业医师人员不足,收费太贵。所以,大多数居民看病更愿意选择市里较大的医院。
3.2 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状况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社区建设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对于维护社区的稳定,促进人际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三点,是我组有关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3.2.1 社区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教育活动
社区为丰富群众的日产生活,从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活动场所,常组织社区居民结合社区现实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比如组织社区内退休居民清晨训练腰鼓,使老年朋友们丰富了晚年生活,让晚年生活重走青春。此外,为加强居民的素质教育,社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另外,社区还举行了文化活动,如春节文艺汇演,红歌大合唱等。
3.2.2 虽然社区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但居民的参加情况不是很好。
居民社区活动的参加率20.29%39.13%经常参加偶尔参加没参加过40.58% 从图中我们看到,只有38.13%的人经常参加,40.58%的人偶尔参加,另外20.29%的人表示从来没参加过。
据调查,我们了解到,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和热情比较高,其次是青少年,而中年人则参加的比较少。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一是社区的活动主要是围绕老年人和亲少年开展的,特别针对中年人的活动比较少。二是老年人有时间和热情,也希望通过活动锻炼身体、排除寂寞;而中年人
第4页
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社区活动。
3.2.3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社区娱乐设施的满意度不同。
居民对娱乐设施的满意情况60.00%50.00%40.00%30.00%20.00%18.83%13.05%10.00%0.00%青少年中年老年13.04%44.94%36.23%28.98%31.16%满意一般不满意57.97%55.07%
由此图的调查中看以看出:青少年和中年居民对社区娱乐设施满意度很低,而老年人普遍觉得满意。通过分析,我们觉得是因为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比较简单,对社区娱乐设施的要求不高;而且社区内有针对老人开放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健身、书画、合唱、棋牌、乒乓、羽毛球等活动项目,向老年人免费开放,所以能基本满足老人的需要。但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则参与的体育活动比较多,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而社区内的体育设施过于老旧,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所以青少年和中年人对社区娱乐设施的满意度很低。
3.3 社区的安全状况
一个社区的安全状况可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良好的社区治安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区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调查中,有近80%的居民认为社区的治安是构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治安良好,居民才能过的舒心、放心,社区居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我组做了这个方面的调查。
第5页
居民安全感的调查11.58%23.20%有安全感基本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65.2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的社区安全感普遍比较强。这是因为,社区内有一个派出所,对维护社区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社区设有值班室,有值班人员值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内的公共场所基本上安装了安全设施和防范设施,如:摄像头、灭火器、防火设施。此外,社区工作者在调节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4 社区的卫生环境状况
作为作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社区的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如今,人们已不再单纯地追求住房质量,同时要求居住安全,环境宜人。有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社区,是社区居民的共同愿望。
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的满意度60.00%50.00%44.94%40.00%30.00%20.00%10.00%0.00%卫生状况绿化方面车辆停放18.83%13.77%36.23%31.16%27.53%27.53%55.07%44.94%满意一般不满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对社区的卫生状况和车辆停放的满意度只有44.94%;而对绿化方面的满意度最高为55.07%。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也看到,社区内某些死角的卫生的确很差,而且社区内存在违规经营占道和噪音污染。另
第6页
外,在社区的很多地方也都可以随处看纸张、小广告的粘贴。但小区内每栋楼、路边都有绿带,尤其是周边有一面积很大的草坪,还有假山,所以居民对绿化状况比较满意。
据我们分析,居民对社区卫生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里有一个菜市场,每天各种垃圾的产生及打扫的不及时对社区卫生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是在于人们自己,由于一些居民的素质较低,导致随地乱扔垃圾、吐痰、随便停放车辆等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环卫工人比较难以做好,致使有的地方卫生不太好。
3.5 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5.80%18.83%39.14%非常了解知道一点点不了解仅仅听说过36.23%
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娱乐、休息等方面,社区建设状况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居民是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所以,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此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了解情况并不容易乐观。调查中,只有5.80%的对构建和谐社区有所了解,其他人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是完全没听说过。这严重说明社区对和谐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无法带动社区居民的兴趣而引起大家的重视。
4.社区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维护社区稳定。
第7页 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决定着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所以,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干部整体培训计划之中;二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积极引进人才,不断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社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用人环境。
(2)以服务为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控技防设备、绿化维护设备,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一是增加社区医疗设施和卫生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二是加大监控设施投入,实现监控无死角。三是完善绿化管理,实现管理最优,服务最优。
(3)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
社区要在做好居民办证、低保、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在繁荣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完善便民设施、提供快捷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等方面。(4)不断加大社区资金投入。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备的物质条件。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扶持的力度,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社区活动经费紧张、人力投入不足问题。(5)加强社区的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起到无形的引领作用。加强社区的先进文化建设:一要大力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社区居民,不断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二要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谐;三要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等手段,加大对社区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传,开展,弘扬乐善好施、邻里互助、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建成立平等友爱、和睦共处、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社区的团结与和谐。
第8页 5.总结
这里,我们深深感谢东轩苑的居民,是他们的热情、积极地配合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的社会实践。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很多。我们觉得:社区建设,不只在于政府,同样需要人们的参与。
东轩苑社区只是全国众多社区中的一个,其中利弊,其他社区或多或少的总会存在一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和谐社区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活动共同体,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能够培养居民社区归属感,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带来社会安定感,而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只有把社区构建和谐,才能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东轩苑社区,一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9页
第四篇: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农村社区究竟该如何建设?其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带着这些问题,西安市部分领导干部到山东省诸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所思,深感诸城市推行的农村社区建设,在有效地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重心向农村下沉的同时,找到了一个农村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成功路径。
诸城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乡镇(街道),107万人口,是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2.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01元。从2007年开始,该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实践,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选择一个中心村配套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具体承接和延伸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使农民在“2公里服务圈”内,享受近距离公共服务,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半径。诸城市把全市1257个村庄进行一次性统一规划。按照“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半径。依托中心村的辐射带动,将周边2公里内的5到6个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社区进行建设和管理。截至2008年6月,全市规划的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运行,实现了农村社区化服务全覆盖。
健全社区机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在每个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具体指导协调社区开展工作。社区党总支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和所服务的村党支部及其他党组织组成,支部书记一般由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主任兼任。社区党总支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干涉社区内各村和驻地单位的经济及其他事务,与村庄、驻区单位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其主要职责是围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发展指导协调、监督保障、教育培训等作用。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的职能定位是服务,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社区发展委员会与所服务的村(居)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不干涉村级日常事务,而是互相支持、协商合作。社区发展委员会的核心机构是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以政府投入、政府出人为主的方式开展公共服务,用社区化服务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整合公共资源,全面开展为民服务。主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开展“一揽子”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设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灾害应急服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区志愿者等八个服务站(室)和一个慈善超市、一个办事服务厅。同时,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在保证基本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适当增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机构。也可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场所,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通讯等部门到服务中心开展服务,这样既为农民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外,又可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转。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服务高效运行。一是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服务中心一般配备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充分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复员军人等组成社区工作志愿者,作为社区服务人员的补充力量。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他们建立起了以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
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不以任何形式增加群众负担。三是考核激励机制。诸城市将该项工作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社区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街道)给予重奖。对选派到社区工作的人员从职称评定、提拔重用、工资报酬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乡镇(街道)干部的提拔对象至少要有一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对农民群众用心服务、真心服务、贴心服务。诸城考察结束后,我们又对西安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我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正式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市确定了22个试点村,未央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
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42个农村社区和21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总体看,我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初显的好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从目前试点情况看,我市农村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公共服务的现象,农村社区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不够。二是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单一。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均采取“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在空间布局上因地制宜规划不够,不分村庄大小,每村都建有公共服务设施,导致服务半径过小、服务资源浪费,造成建设成本过高和公共财力承受压力增大。三是农村社区化服务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集中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过于分散,存在“单打一”现象,农村社区化服务没有形成“一揽子”集中实施的长效运行机制。四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村社区建设放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去落实,致使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舆论氛围不浓、创新探索不够、工作推进不快。
通过考察学习和对我市的调查研究,引发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平台,必须强化服务职能。要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拓展市场化服务项目,增强社区“造血”功能,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启示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以优化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配臵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工作重心下“沉”,为社区群众搞好面对面的服务。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变原来驻守机关为走村入户送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有效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结合,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启示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大胆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采取“一村一社区”或“多村一社区”的模式,不搞“一刀切”; 在社区服务范围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确定划分社区范围,使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社区组织形式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理事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办公室(协调小组)等有效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要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投入、社会捐助、村级积累的多元投入机制。
启示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各级党
委、政府应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乡镇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要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的督察落实和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努力促进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县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县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县民政局、南峰街道及锦绣社区、市桥社区,调研我县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城区面积9.65平方公里,有10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6万人,外来人口约1.8万人,合计7.4万人。城区村居混杂,社区建设起步比较迟。2003年撤城关镇设街道后,按照地域相邻、集中成片、规模适度的原则,并考虑历史延续、居民认同感等因素,我县将城区以村域为基础划定为10个社区,撤销居委会设立了东门、月塘、县前、周岩头、南门、小南门、水孔头、市桥、西门、西郭垟等10个社区。上述10个社区为村居混合型社区。为加强社区建设,从2003年以来,我县先后拟定了《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仙居县“十一五”社区建设规划》,明确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工作机制。但是由于我县城市化程度低,财政困难,对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县社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2007年下半年,县政府向上级争取资金,重点抓福应街道锦绣社区、安洲街道市桥社区的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锦绣社区共1503户,5012人,1个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现有办公用房380平方米,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篮球场等,强化教育引导,开展了邻居节等文化活动;市桥社区共2183户,7101人,3个居民小区,59个居民小组,现有办公用房455平方米,专职工作人员6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开展了各类社区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基础条件差,管理服务功能弱,真正意义上社区还没有完全建立。我县社区建设与上级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1、认识比较滞后,社区建设落后。对社区建设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没有将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2003年县政府虽然下发了撤居设社区文件,但实质性工作并没有开展。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先后调整过三次,但没有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很少,社区建设方案并未付诸实施。我县社区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我省同类县(市、区)。有关社区工作宣传也比较少,广大居民的社区意识还不强,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街道、居委会的事,与自己无关。
2、社区划分不科学,管理难度大。2003年,我县社区划分基本上是按照原来村的管辖范围来划定的,没有按照社区的地域划分原则进行,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也得不到大家的普遍认同。2005年,公安、卫生等部门根据线条上的考核要求及自己工作需要又设立不同名称的社区服务机构。这些社区划分范围不一致,名称不统一,区域相互交错,不仅给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混乱,也使居民在办事过程中无所适从。没有真正形成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社区的管理不到位。县政府关于撤居建社区的文件下发后,形式上的社区已经设立,但原有传统的村居管理体制没有改变,仍然处于村委会管村民,居委会管居民的状况。这种村居分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无法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目前,我县县城框架的不断扩大,城区周围的村已列入在拟建城区范围,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区的10个村基本成为“城中村”,部分村处于城中心,形成地域交叉,村民、居民混杂居住的局面。在旧城拆建、新区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居住地域格局被打破,居住地的成员构成发生了变化,一些居民、村民离开了原有的居住地,进行重新组合,人户分离现象相当普遍。此外,县城还有近2万的流动人口,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社会管理难度比较大。
3、社区职能定位模糊,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我县社区居委会主要从事户口、计生管理、出具证明等工作,没有真正发挥社区自治,服务功能的作用。社区建设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自治、社区文体卫生及社区组织体系等。但是,我县的社区服务工作与群众的期望差距很大,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网络没有建立,公共服务缺乏。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缺乏阵地,群众性文体活动很难开展。
4、社区保障机制不健全,正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一是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城区10个社区现行工作人员29人,平均每个社区不到3人,而且个别人员在编不在岗,由于人员不足,很难保障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社区办公经费严重缺乏。撤城关镇前县财政下拨给10个居委会人员工资经费每年8万元,设街道后下拨至每个街道每年约6万元,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其他经费不足部分由街道负责。县、街道虽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上给予落实,但社区办公经费上难以保证。三是社区办公用房紧张。目前,我县10个社区都是借用所在村的办公场所,没有一个拥有社区用房的产权,社区服务活动场地少,社区办公设施简陋,达不到社区办公条件要求,严重制约了社区功能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靠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问题,要改善社区的环境和条件,发挥社区功能和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的有效开展。
1、统一思想,形成社区建设良好氛围。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中的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检查考核等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具体包括组织、文化、治安、卫生、计生、环境、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加强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要帮助和支持建立各类社区组织,强化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区居民和单位转变观念,自觉自愿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界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社区互助服务,创造温馨美好的社区环境,吸引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2、加强调研,科学划定社区。科学划分社区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拟辖区域内驻地单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居民居住状况等情况。社区是在政府指导下,群众自治、社会参与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社区基本定义划定社区,应把握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素定性标准。要以合理调整现行居委会管辖规模为前提,按照地域、人群、管理机构和认同感等四个构成社区的要素,以现存自然小区为基本单位,并充分考虑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划分。二是管辖定量标准。社区管辖范围要适中,一般以管辖1000-3000户为宜,便于服务和管理。三是面积比重标准。个别跨街道社区的划分,应尊重实际情况,以地域面积确定管辖权属。四是类别区分标准。将社区划分为地缘社区、单位社区、单元社区等三种类型。各社区划定后,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原有居委会的资产进行造册核查,防止流失。
3、加大投入,夯实社区工作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县政府要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社区正常工作运转。在目前县财政难以按每百户居民8000元标准落实的情况下,可先每年有重点地按标准解决每个街道1—2个社区的经费。同时通过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渠道筹措社区建设资金,弥补社区建设经费的不足。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根据有关要求,每个社区专职工作者不少于5人,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400户配备1人。有关部门和街道可以通过街道下派、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村干部过渡等方式,充实一批年轻、有文化、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工作者。优化年龄结构,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加快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社区用房关系到社区的长远发展。根据上级要求,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目前,可通过以下途径逐步解决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以适应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需要。一是结合村居混合型社区的特点,利用村办公楼,实行村居合署办公,资源共享;二是对新建居住小区的社区,按有关规定在小区的服务用房中予以落实。三是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外迁腾出闲置的房屋,可以优先作为社区用房。
4、健全组织,充分发挥社区作用。要根据“面向社区,工作重心下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的工作思路,明确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与协调、服务与监督”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基层管理体制。要实行社区自治,给予社区居委会以明确的职能定位,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社区的综合性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心理归属功能。社区自治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大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的参与主体还有社区中介组织。它们是为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的非盈利性社区组织。如社区事务服务站、社区慈善协会、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发展基金会、社区志愿者服务协会以及社区歌咏队、健身队等。要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社区组织,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开展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努力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同时,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