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6: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05年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

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

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

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第二篇: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07-12-20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刘爱国 叶 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正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又是直接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放眼农村大视野,立足农村大市场,支持农业大项目,寻求农业大效益,以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使经济、金融共兴共荣,这是目前亟待探讨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近期对湖北省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这一个案专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发表浅见作以探讨。

一、典型剖析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地处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是按经济区域设立的一家县级信

用联社,也是丹江口市内两家联社之一,1996年底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领导和管理,区域所辖丹江口市其中江南9个乡镇和武当山特区的农村信用社,辖内共有行政村 212个,4.5 万农户,18.4万人口。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武当山的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典型。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自行社“脱钩”以来,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准确市场定

位,加大支农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1、在支农的重点上:一是支持农民保丰产。多年来,该社始终把支持春耕、夏种、秋播等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和抗旱救灾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头等大事,情况早调查、任务早下达、资金早筹措、贷款早投放,确保了各个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资金需求和不误农时,据统计,每年发放春耕贷款就达2000万元左右,为辖区农民的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特色促增效。在支农工作中,该社始终以突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柑桔品改、蔬菜大棚、种植烟叶、茶叶、养鱼等特色农业和科技农业,许多项目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扶持民营树典范。对辖区内优良的涉农客户群体,他们都把其视为“黄金客户”,建立大户档案,实行“一次核贷”信贷扶持政策,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随到随贷,周转使用,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影响带动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围绕旅游抓服务。近年来,该联社在重点支农的同时,还充分运用武当山旅游资源,大力支持武当山旅游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目前武当山城区80%的个体工商户与信用社都有信贷资金业务往来。与此同时,对农民生活、消费、建房、婚嫁、治病、子女上学、购买电器等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2、在支农的方式上:一是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小额、流动、分散、安全”的信贷资金运用策略,并在不断完善农户联保贷款、“黄金客户”贷款等信贷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每一个农户建起经济档案。据统计,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2.4万农户在信用社办理了小额农贷业务,占辖区农户总数的53%;二是积极创建“信用工程”活动。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评级授信等五个步骤,截止目前,已在辖区201个村开展“信用工程”,占总行政村的93%,参评农户共有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已评信用户3.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已颁发《贷款证》3.4万本,颁发《信用等级证》3.2万本,授信总额1.2亿 元,今年来急需支农资金的信用户已在农信社累计贷款7325万元;三是提供了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金融套餐”服务,改变以往等贷户上门要贷款为柜台办理、上门送贷和现场放贷。据了解,今年来仅信贷人员送款上门就达350余万元、送技术资料2000余份;四是实施了“阳光信贷”服务。把贷款方式、品种、对象、利率、条件、程序、权限、期限做到“八公开”,并公开信贷服务承诺,让客户贷的放心,贷的舒心。

3、在支农的措施上:首先在内部实行了“领导包片、信贷员包村、责任到户”的支农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营销贷款制度,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为方便农户贷款,结合各乡

镇区域差别,因地制宜下放贷款权限,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三是在信用社内部建立责、权、利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每人建立营销贷款台账,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包损失的“四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坐等客户上门贷款”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投向上由支持企业为主转变到支持“三农”为主的生产、生活、消费并重上来;在贷款营销上由少数信贷员办贷尽快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管理上由考核收贷收息转变到考核放款数量、贷款质量和收益上来。

4、在支农的效果上:近年来,该联社由于支农力度的加大,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农民受益、农信社增收、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在内部效益方面,据统计,近三年该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其中今年前7个月就发放支农贷款7325万元,同比多发放3465万元.由于支农份额的加大,经营效益也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小额农贷的发放,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工程”开展后,经过评级授信的农户,只要拿“两证一章”就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不再报报批和抵押,办理贷款如同办理存款一样方便,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赢得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土台乡已形成了15000亩柑桔、20000头牲猪和3000箱网箱等支柱产业;均县镇发展名晒烟叶3000多亩,等等,许多项目已成为各乡(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反映出的问题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通过调查分析,武当山农村合作金融与辖区内农村经济的在相互协调发展上,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金融服务、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商品基地、运行机制等农业产业化要素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金融服务明显加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认识逐步加深,思想障碍在逐步清除,主导产品的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初具特色。但是,客观地分析,在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已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关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够高。长期以来,许多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

了品种的改造,如柑桔品种存在单

一、老化问题,晚熟品种多,由于受价格的影响,有时增产不增收;茶叶由于加工技术的问题,高品质、高等级、名牌产品的少,普通茶售价低又不好卖。因此,急需得用科技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和品种质量。

2、流通渠道不够畅。如今随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须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并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加工、储藏条件的限制,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民在种植上虽然尝到了不少甜头,喜获了丰收,可相关部门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民的要求,例如在销售上大多靠市场调节,由农民自己去闹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路子,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再生产的积极性。

3、产品规模不够大。现在有些地方“小打小闹”、“遍地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的多种经营基地,优质产品量少分散,多数为粗放低效经营,既没有规模效益,也没有“龙头”效应,既是已形成的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不紧、系列加工跟不上,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对有些项目开发后,不能科学的管理,也不能科技兴农,而是穿新鞋,走老路,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观念转变不够快。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影响,现在有许多农民还存在“豆黄种麦、麦黄种豆”的“小农意识”,不能从传统的粮食种植中解脱出来,还一直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统称的“副业”来对待;也还有少数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可以了,不愿意再资金投入进行产业化调整,即使农村信用社的同志找上门要他贷款再生产,还认为借钱是件“丢人”的事;同时,也还有一些乡镇的村组干部在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对政策理解不透,方法措施简单,不是采取引导,试范、说服的方式,而是采取强制措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操作,从而造成了农民的逆反心理,挫伤了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二)关于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在“三农”,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改革方向无可非议,但如今农信社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农信社自身发展不了,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1、历史包袱沉重。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社以来,由于受历史性、政策性因素影响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当时发放的支农贷款目前许多已基本上已形成了不良贷款,加之目前受结构调整的冲击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影响,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增无减。由于农信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沉重的包袱自己背着,同时还要承担支农的重任,支农资金显然不足,支农不足从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政策太少。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其资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对其资金投入,资金的运用周转速度相应也慢,一旦遇到天旱水灾,支农贷款也就遇到风险。对此,国家在对农信社相应的倾斜政策上太少。

3、外部环境欠佳。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比起往年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所决定,仍不够宽松,逃废债务、歧视政策、多头检查较多,给农村信用社经营带来了较大困难。

4、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多元化,要求农村金融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从目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负债、资产业务品种也一直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几点建议

为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共兴光荣,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笔者根据武当山联社所辖区域的农村经济与金融服务调查分析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立足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探索一条规模农业之路

1、因地制宜,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丹江口市地貌的主特征。因此,该市所辖的武当山联社区域内的10个乡镇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等优势,因利势导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在山上做文章,致力发展药材、鲜果、绿茶、菌种等多种经营,加速科技品改速度;二是在库区和水上想办法,加速发展水产养殖,加大丹江口水库库区水面的利用率;三是在城郊农业上找出路,利用驻地国营大中型企业较多和邻近车城十堰市,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四是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上下功夫,以武当山景区为中心,围绕旅游业的“游、住、行、食、娱、购”六要素,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游武当山水、观武当风景、听武当故事、品武当山名茶等旅游观光农业。

2、把握原则,推进农村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金融服务中,务必要严把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培植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行业和产品,从实践出发,不搞“一刀切”;二是要立足市场,规模经营,唯有此,才能形成批量市场和规模效益;三是要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尽可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四是要正确引导,坚持自愿,不可强制推广,一哄而上,应做到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五是要生态平衡,永续利用,力求探索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好路子,切忌使资源的开发与退耕还林等项工作相矛盾。

(二)农村信用社:要改进工作作风,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支农水平

1、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首先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端正经营思想,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所做的工作,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促进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办成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

2、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金融服务。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农村信用社要把服务的对象定位在农民,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各级信合领导干部要察民情,理民事,解民忧,帮民富,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信用社做什么?虚心接受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信贷人员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继续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把农民满意作为信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切实了解农民的需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农民一起研究市场变化和致富门路,靠优质服务争得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和爱护。要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户贷款。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模式,真正起到靠支农促发展、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增效益的效果。

3、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三农”,服务“三农”,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内部自身效益,在信贷支持中必须要把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必须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制度和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规范的监审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出现问题,从严查处;三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依法保全资产。只有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抗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才能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作用。

(三)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支持,多方理解配合,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首先要从重视农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搞活农村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发展农村信用社。其次要促进农村稳定和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和风险的认识,增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依法规范经营应尽的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政策倾斜。一是应改变对农村信用社存款开户方面的歧视性政策,以不断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二是应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不合理负担。要从农村信用社承担政策性支农重任的实际出发,把信用社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单位,严格监控,不准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重复检查;三是应制定和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帮扶措施。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严重、支持地方经济任务重的实际,国家应按合作金融不以盈利为主这一性质适当减免信用社的税费,降低税费征缴比例,调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信用社以前因政策性造成的不良资产国家应划给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夯实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后劲;四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建议国家委托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改由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这样也便于此项贷款的发放和管理。

3、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今后企业改制和目前正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债权,农村信用社应参与全过程,并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保全债权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债务或恶意逃废、悬空债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应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三篇: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摘要】对于长丰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思考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丰县 农村 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全县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的同时,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为合肥市辖县,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取“长丰”之名,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现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双凤开发区,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总人口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7万人。县城水湖镇,南距合肥市70km,淮南铁路,合淮高速,206国道,311省道穿境而过,县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大部分村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统一转运设施,也不能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足,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个别村庄的垃圾乱倒,没有足够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那些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受到影响的是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没有利用资源优势的观念

部分的乡镇过分强调客观理由,没有资源,没有项目,没有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但同样的水湖镇,但它可以根据乡情,主动争取更高层次的政策,资金支持,强大的服务,建市场,搞宣传,“长丰草莓” 已成为富裕和发展的主导产业,这说明乡镇经济发展在主观努力上是不够的,发展观念不够创新。

(三)畜禽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

目前,我县尚未建造专业养殖区,在农村地区的牲畜和家禽大多是分散的小农户,没有环评手续,也没有缺乏污染治理设施,没有粪便处理设施的综合利用,集中管理难。

(四)群众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部分群众对企业的保守思想,缺乏整体的概念,发展的概念,法治的概念。漫天要价,企业在征收领域过程中百般刁难,在修建道路,电力的架设方面,村名以各种不正当的原因,人为阻拦。

(五)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县对于农药的使用,尚未有具体的管理措施,他们大多使用普通化肥,其中的肥料渗入土壤和水体,农田和周边环境受到威胁。

(六)一些存在资源的浪费

比如,农作物收获时所产生的作物秸秆大多数农民都直接就地焚烧。这不仅对当地的大气环境产生了污染,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动物产生的粪便等大都直接被泼洒在了农田里,这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沼气的设施,造成大量浪费。

(七)宣传工作的欠缺

政府组织,机构和部门在植树活动中,没有有效对树苗的管理和保护,所以大部分的幼苗刚种死亡或被破坏。此外,当地村民不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要是由于村民对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对于这些活动比较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政府不耐心细致的宣传,不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对于我县整个地方的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工作是困难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农村经济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和环境治理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首先,把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党的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和其他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功能,提出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其次是给党的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职能,在党的部门的考核指标下,以提高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努力。然后,建立县乡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组织和协调。最后,法律建立了科学合理机制,统一规范企业征山,占地面积补偿措施,在一个统一的政策,统一标准下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杜绝群众互相比较,漫天要价的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源保护,畜禽养殖,农业无害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保护农村环境,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三)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引导舆论

逐步建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提高环保督察制度在乡政府,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的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并调动他们参与的农村在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

(四)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增加对社会和环境的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资 首先,政府应每年安排一些农村环境保护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排污费;积极争取增加投资重要流域和区域污染控制的水源;然后是要采取倾斜,要优先为环保类项目的资金补助及其他环保设施业务。最后,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型的投入机制,利用资源的补偿,区域生态补偿,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五)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我县可以在不同的乡镇投资建立农作物秸秆回收处,以合理的价格将农民手中的秸秆统一回收起来,然后可以建立沼气池进行沼气发酵,再将其供农户使用。这样不仅做到了废弃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做到保护环境,避免了其产生的安全隐患。

(六)实现干部的思想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人类生存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的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干部要持之以恒地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

1.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靠项目,通过开放,教育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靠山吃山”的概念,强化零资源排放的概念,建立庞大的开放意识。

2.整体情况。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3.法律意识。增加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4.进取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摆脱掉保守思想,培育发展自觉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强化责任,密切配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

一个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主要责任包括各种环境的严格考核,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实施,各级政府村和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编制包括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其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与通力积极合作,建立长期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劳动协调性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结束语

碧天蓝水,空气清新,是理想的描绘我们的新农村生态环境。虽然我县广大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净化能力比城市要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县人民不需要关心农村污染。相反,由于我县赖以生存的食物,油,蔬菜大都来自本地农村供给,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仅不能低于城市,更要超过城市。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县新的经济推动的关键所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的农村环境是健康的,充满希望的,也是值得我县人民所称赞的。

【参考文献】

1.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应用能源技术.2011

2.李丽萍[1] 张宏宇[2].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与思考.农民致富之友.2010

3.惠振鹏.关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8

4.赵毅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2011

5.长丰县农业委员会

6.强文哲[1] 傅智勇[2].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06

7.蒋志平.环保,不能热了城市冷了农村.2012

第四篇:对XX村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启示

“支部+协会” 农民得实惠

———对HS镇XX村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启示

如何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很农村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夯实执政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赢得人心,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我县在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建立完善了“支部加协会”的运作模式,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协会带来的实惠。为了总结经验,笔者对开展“支部加协会”活动比较典型的HS镇进行了调研。

主 要 作 法

XXHS镇桂花村,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7个村民小组,农户253户,农业人口856人。1999年初,这里是典型的农业产粮村,水稻、玉米、小麦,传统农业在这里延续,既无增产也无更新,人均年收入仅1,700元。建立“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后,通过有效运作,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粮经比例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面对“农业生产没搞头”的普遍认识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农业生产连年下降、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的状况,新任村支部书记郑仲辉心急如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村组一班人明确地认识到,传统的粮食生产已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已不能满足大市场发展的需要,残酷的市场竞争需要规模生产和科技创新。苦苦思索之后,村支部大胆探索“支部+协会”的运作新模式,走出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赢互动的新路子。

一、支部牵头,通过协会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中国的入世,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和日益发育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卖难、买难时有发生。传统单一的粮食生产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为了将农民群众个体单一的家庭式生产有效组织起来,通过支部带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桂花村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锦橙100号果品产销协会”。协会由长期从事果树培育的村支书郑仲辉兼任会长,下设市场信息部、果业生产部、技术服务部、果品营销部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部。有副会长2名,骨干技术会员50名,普通会员350余名(包括外村会员100名),建立了协会章程。

二、协会唱戏,按照章程将群众活力激发出来。

让全村农民共同富裕是协会章程的重要条款。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支部大量收集信息,寻找项目,实地考察,千方百计为农民寻找水果产业化发展道路,并通过村果品协会灵活的管理体制,培育技术骨干,切实解决技术难题。镇党委副书记、果树种植技师邢建华,果品协会生产部副部长、县农业局技术员程良俊都是该村雄厚的技术支撑。同时,果品协会定期聘请县果树专家到村果协授课,不断提高协会会员的技术水平。在近几年学习中,协会会员过半数拿到果树专业技术职称,做到了全村每户有一名懂水果管理技术的人员。

为使果树向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在支部的大力引导支持下,协会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大生物系、中国农业大学联姻,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科技优势,加强了对果树的管理,建成了无公害优质果品基地。中国农大果树专业博士生佟世生还将于2004年 2月应约来到桂花村担任有机果生产技术顾问。

在村支部的协助下,协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科技竞赛,采取一定的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农户的参与度,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果协的带动下,全村锦橙100号年年增产增收,村民种果的热情普遍高涨。

三、市场调节,健全销售体系让群众富裕起来

抓销售,拓市场,疏通流通渠道,实现产品交换市场化,是协会最根本的任务。产品能不能进入市场,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关系到协会的兴衰成败。在村支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产销衔接,内外相连,城乡开通等流通格局。按市场需求组织销售,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要求。

村支部不仅利用村广播、镇电视差转站及县市电视台、电台向外界传播销售信息,还广泛发动村党员干部帮助村民联系买主,同时在农业信息网上向全国发布锦橙100号果品的销售行情。

自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在外地建立了3个办事处和15个销售点,并与北京、西安、兰州、上海、成都、雅安、重庆等地建立了锦橙100号贸易关系和果品营销办事处。今年已自销锦橙100号果品150万公斤,组织代销100万公斤,联系并提供信息销售120万公斤,从而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锦橙100号出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去年锦橙100号产地销售价每公斤仅1.6元,今年通过“支部+协会”加强了果品的营销,果品销售价成倍增长,最高销售价高达每公斤8元以上,平均每公斤增收达2元左右。强大的销售网络增强了协会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了协会的综合服务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仅水果一项实现人均增收2,400元。“支部+协会”的新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实现了全村栽植锦橙100号43万株,水果总产量达250万公斤,形成了全县最大的优质水果规模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

四、党建引路,通过建设让农村的面貌新起来。

“支 部+协会”模式的成功运作探索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支部的组织建设更是促进了果品协会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对协会的指导、引导力度,发挥着协会与村民强有力的桥梁纽带作用。

协会除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外,还定期举办党章知识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积极发展协会会员入党。同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活动,如开展科技兴村的大讨论、新村建设的大讨论等,让村民参与大讨论,积极为本村经济发展荐言献策。

在村支部的正确引导下,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管理原则。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管理民主的管理方法,既适应了协会的特点,又满足了农民需要,使协会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协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协会会员中形成了爱协会、护果园的良好氛围。统一的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吸引了众业主和企业来租赁经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桂花村的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新建碎石公路2公里、连通村道公路3个,建现代化党员活动室及休闲广场各一个,装修和绿化都极具特色。农业庄园内铺设了石板路5公里,实现了庄园内雨天劳作不湿脚。同时,支部和协会根据桂花村发展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邀请县建设局和HS镇村建环卫中心共同设计新村规划蓝图,建设了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农居69户,闭路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70%以上。

初 步 成 效

一、带来了一次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过去长期固有的小农意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是提高和检验党领导农村、建设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我们的干部喊破了嗓子,磨破了嘴皮子,结果,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通过建立“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让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引导群众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而且这种影响已经辐射到邻近的碧溪等乡镇村社。

二、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了全面提升“锦橙100号”管理技术水平,在引导果农管理锦橙100号的过程中,村党支部把果品技术协会作为农业实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村支部统一组织、统筹实施,确保了果树管理技术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除邀请专家讲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外,还经常利用村二级广播、镇电视站宣讲实用技术,办墙报、板报为果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提供实用技术;印发技术资料散发给果农。通过支部组织的多种途径的技术传授,使广大果农切实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打药、人工授粉、刷干套袋、打蜡包装等管理技术要点。同时,协会还在以锦橙100号为主导产业带动畜牧业、种植业的基础上,先后建立占地50亩、收入近10万元的果木繁育基地一个,洗果打蜡包装一体化的加工厂一个,为全村 “锦橙100号”向有机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到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

农民群众依靠村党支部,参加协会组织,交流种养经验,互通信息有无,在村支部的带领下,会员之间传、帮、带,有效带动了村里其他后进农户逐步脱贫致富,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村民周二云家由于固执地不栽植锦橙100号,家庭人均收入不过1,200元,房屋破烂。在村支部的开导和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他栽上了锦橙100号1,200株,现在年收入达8,000元。他家不仅新建了楼房,家里还新添置了电话和家用电器,成了人人羡慕的富裕户。

几 点 启 示

一、模式的成功运作,支部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 “支部+协会”的模式中,支部是核心。没有支部的正确指导,模式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支部的坚强领导,模式就会偏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轨道。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团结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能人,才能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吸收一大批农村致富标兵加入党的组织,从而提高支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支部领导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能力。只有发挥好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为“支部+协会”模式的良好运作提供可靠保障。

二、模式的成功运作,协会必须培育桥梁中介功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以自愿、互利为基础,以“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管理民主”为原则的协会组织,将有利于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运行机制,使协会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协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协会组织一头连接支部,一头连接技术推广部门,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广大农户。直接或间接担当着“龙头”和“中介”角色。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功能,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体现党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总体 要求。建立协会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团结群众、致富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三、模式的成功运作,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协会”的模式找到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协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又成为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作的成败。

第五篇: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xx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xx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xx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

“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功举办柑橘节和茶文化活动,在央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播放宣传片,提升xx柑橘、茶叶品牌影响力。“xx柑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并荣获中国地理证明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省2017十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18.04亿元;“xx银峰”“白云银毫”“东山秀峰”等茶叶品牌多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国际文化名茶金奖,xx被评为全国茶业品牌百强县。同时,全县还培育了“湘佳”中国驰名商标,“xx马头山羊”“xx土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土鸡”品牌价值达45.94亿元。

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xx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规模较小、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少数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三农”工作重视不够,总是把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抓“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劲头不足;认为现在的农业农村工作难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镇办干部队伍严重不足、青黄不接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还有很多镇办干部兼职太多,既要抓农业工作,也还要分心抓民政、安全生产等其他工作,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不够专业。

2.上级政策不接地气,本级政策实际操作难。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存在少数不够合理、不接地气,得不到很好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大。①关于特色养殖准入门槛。生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2.73%,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260万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7个,限制开发地区达到250平方公里,多集中在适合特色养殖的西北乡镇,土地供给问题突出。

②关于小额金融贷款。如,从新铺镇岳家棚村情况看,该村小额信贷贫困户28户、贷款140万元,少数贫困户在三年期满后还不上本息,贷款由谁来还,基层干部很担忧。又如,壶瓶山镇桐木山村贫困户申请的小额金融贷款(3年期、5万元),实际都集中参股在三圣乡山水湾专业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红,三年到期后能否继续享受,心中没有底。③关于产业扶持奖励基金。个别后盾单位由于资金有限,所承担的5万元补助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基金分配有待合理,村大村小都是20万元,“等米下锅”和“富余闲置”并存;奖励基金补助差异较大,向贫困户倾斜较多,非贫困户产业受益没有贫困户明显;大多数乡镇政府出于短期见效增收的考虑,基金基本用于养殖奖励,没有集中投入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中,产业不能得到根本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流转机制还不健全,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小规模状态,没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仅30.51万亩,耕地流转率45.8%,低于全市49.4%的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难以接轨,如,全县44万亩柑橘,由9.83万农户分散种植,每户平均4.47亩,规模相对较小,亩产不足1000公斤低产橘园在40%以上,果实品质较差,比较效益不高。一家一户的高山蔬菜生产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上连市场下连生产基地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对接市场能力较弱,造成产销脱节。

4.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就xx而言,南北投入差异较大。为了通过上级验收,大多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在南部地区,反而需要急切的西北山区项目不够,配套设施未跟上,从而导致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足,损失较大。如,橘园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发展而来,标准低,灌溉、排水、机耕道等设施装备基本未配套建设,现代果园所需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轨道型采运系统应用率较低,施肥、施药、采摘等工序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同时,传统农业产业大多以原始人畜生产为主,不少地区

“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加上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管护责任。

5.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多以提供原材料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如,xx柑橘与县域果品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品以鲜果销售为主。垚泰峰、金湘源、壶瓶山等茶企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强。xx茶叶品种较多,但少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企业自有品牌不够响亮,且各自为政,产品名称杂乱,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统一、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如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等传统产区的夏秋茶,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和产品营销渠道,成为安化黑茶的原料产地。xx银峰与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认知度大的品牌相比,竞争力明显处于弱势。

6.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且55岁以上技术人员占比较大,专业知识老化,“三多三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传统技能型人才多、特色农业型人才少,指导型人才多、操作型人才少)现象普遍,科技支撑不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如柑橘、茶叶是xx县重要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是山区群众重要的增收来源,而全县柑橘、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不到260名,平均每村不到1名。而且,农业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很少愿意扎根基层。缺乏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难以实现对代养户的技术服务全程跟踪指导,产品合格率难以有效保持。加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完全务农者越来越少,“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已经显现。

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强则基础牢。xx县农业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七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1.着力构建政府支持引导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要成为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下大力建强农业工作部门,增加预算经费和人员力量,特别是基层站办所要明确专人专职,充分发挥好综合服务和调研指导作用。要强化资金扶持,抢抓xx片区县等政策机遇,积极争资争项,力争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6亿元以上,设立现代农业引导扶持基金,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更多地进入现代农业领域,放大财政资金效能。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整合利用,提高项目综合收益,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2.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要重点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支柱产业基础。补齐产业短板。解决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大力发展脐橙、冰糖橙、茶叶等种植业,有序扩大香猪、岩蛙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市场前景好、效益稳定的产业。推进品质提升。全面落实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改树形、密改稀、改土壤、改面积,每年改造低产园3万亩;推行茶叶全域绿色有机化生产,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有机认证转换,每年改造老园5000亩;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结构,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朝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迈进,重点支持柑橘基地建设果园生产道、水利灌溉设施,支持企业和合作社新建水肥药一体智能化管理、轨道化采收,建设果品收藏与加工设施;稳步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每年推广先进茶机50台、茶园机械100台、频振灯200台以上,加快建设白云山、太青山茶叶产业园,规划创建红茶产业园;打造壶瓶山镇高山蔬菜生产基地,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着力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断健全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力争每个产业都建立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杨氏鲜果、德尔耀、福慧达等深加工企业,加快开发橘瓣罐头和橙汁饮料等新产品。重点抓好100家标准初加工厂、50家精品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建设,推动壶瓶山、东山峰、安溪、楚韵等老茶业公司技改升级,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特色产业,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精准招商,加大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千方百计引资入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互促双赢。引进一批对柑橘、茶叶、养殖等乡村主导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愿意投资兴业的,帮助协调贷款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4.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化体系。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道路,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适度扩大土地流转。建立健全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新建集中连片万亩、千亩基地,建设现代化农场。加快培强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等服务。落实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力度,支持指导湘佳牧业尽快在新三板上市。推动德尔耀、天画罗坪茶业公司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白云山、大同山、禅茶公司等现有茶企与民营联合或混改,早日组建xx茶业集团。

5.着力构建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机遇和信息化条件,在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份额。抓品牌经营。重点推动企业作为品牌主体的建设,对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及产品认证给予扶持,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再给予额外奖励。并加强与农超市场的对接,继续在周边大中城市市场设立窗口,挂牌销售,让xx农产品走进大中城市超市,进一步扩大xx农业品牌影响力。抓出口带动。巩固发展传统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逐步扩大xx柑橘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份额,鼓励茶叶出口外销,开通xx茶叶“中欧班列”,打进国际市场。抓电商平台。发挥好智慧党建电子商务功能,对特色农产品种类进行全面摸底,建设精品型站点,让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6.着力构建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一支稳定而有战斗力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建强本土技术人才。探索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把各乡镇有种养技术、懂产业经营的村民纳入进来。加大现有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承担培训任务,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招引外地技术人才。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外出创业或务工能人回乡兴乡,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可以把专家团队请进来,设立科研工作站,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育后备技术人才。参照免费师范生和医学生的办法,在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特别是依托湘北职专探索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培养农业人才。

7.着力构建农业延伸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xx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搞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星级农庄、星级农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突出打造xx农业休闲旅游

“六朵金花”,即秀坪橘海、夹山禅茶、璞谷奇石、白云山有机茶园、仙阳湖垂钓、罗坪长梯隘茶园,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和精品观光景点,做活做好农旅融合的大文章。如,依靠大茶园、大产业的优势,加快推进禅茶文旅特色小镇、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申报为契机,以禅茶夹山寺为龙头,优先促进白云山、东山峰、罗坪等主产区茶旅融合,配套茶园步道、观景平台、茶农民宿,完善吃住购游等要素,逐步建成“xx茶叶公园”。

下载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 ————活力飞扬实践小组 第 1 题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E.外出打工F.自己的企业G.其它第 2 题 在您家......

    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 我是广西民族大学2012级物流管理2班的学生韦燕,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现今的经济的基本情况。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作者:倪海洁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9-26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摘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张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做了总......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发财致富 要把这篇文章做好,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当地的交通环境,根据当地的优势等来进行农业的发展......

    局邮政广告业务发展调查与思考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业务发展———**局邮政广告业务发展调查与思考 **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市中部,人口30.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下辖9个镇、3个乡、21个居委会、150个村委......

    高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高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大量进入千家万户,形成了以农户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全县......

    对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裕德科技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系统工程和项目运营管理、工业清洗,是一家集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技术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