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1: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

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

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基本情况

2003年7月份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2003年底前税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规则〉和〈税务档案归档工作规则〉的通知》,把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精心整理、科学规范”的原则,扎实、稳妥、有序地开展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

1、准备工作。此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范围涉及1994年至2003年10个年度,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便于领导、统筹和协调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张天生为组长、副局长刘东升为副组长、有关科所长为组员的“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名有一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档案归集整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档案整理所需用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开展过程。一是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03年8月下旬,局统一对各科所推荐的46名档案管理骨干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区档案馆。二是召开工作交流会。2003年9月下旬,针对大家在档案归集整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有关单位的做法,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及时邀请相关领导指导工作。先后4次邀请市局档案处的领导和有关人员,来我局指导工作、解答疑难问题。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局长刘东升同志多次到税务所了解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对税务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张天生局长等领导多次到档案整理现场,同大家交流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大家积极克服档案整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科所长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上对档案整理质量好、进度快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标准不高、进度较慢的少数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做好档案整理阶段性工作总结,树立先进典型。根据市局档案整理工作的部署,我局始终严格按照各阶段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及时将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从去年8月份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涌现出了大批好人好事,全局先后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档案的有1328人次,带病坚持工作的16人次,停止休假提前上班的5人次。

3、工作成效。这次历时长、规摸大、标准高的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全局有90%的人员参与,他们对档案整理工作熟悉了程序,摸索出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为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的繁杂、艰苦,锻炼了广大干部的毅力和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截止到6月20日,全局共归集整理出申报类、检查类等税务档案26651卷,并已顺利通过市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验收。目前,整理出的登记类档案12870卷,正在进行审核。从进度和标准上衡量,我局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走在了全系统的前列。

二、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和档案工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社会的每一进步,对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具体的档案工作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段时期以来,档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工作缺乏连续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属性工作”,有的认为“档案资料是过去的事情,它只代表过去”,还有的认为“自从建局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人查找申报表,类似刘晓庆的案例百年不遇一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是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岗位是个无职无权、枯燥乏味的地方,提起档案工作就想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思想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

2、缺乏相对稳定的档案工作专(兼)职人员

档案业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连续性,它的性质要求各级要有比较固定的档案工作人员。目前,我局尚缺乏稳定的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人员不稳定,对档案人员本身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影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缺乏长远计划和打算,安不下心来;二是不钻研不学习档案业务知识,认为下工夫学好了业务,也该换岗位了;三是对所保管管理的资料不熟悉,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缺乏档案管理的连续性、衔接性。如今年5月份,在整理登记类档案时有一个单位缺少6份主要资料,究其原因是负责档案的人员调整频繁、交接不认真造成的。

3、档案资料存放零乱、丢失破损现象普遍存在

自去年7月份集中人力、时间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以来,在全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经过多方查找、收集,档案资料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尽管如此,税务档案资料丢失破损已成为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2000年以前的申报类资料约丢失20%,登记类资料约丢失9%,注销、吊销户留存的资料能维护不断档已是不易的事情。造成档案资料丢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过去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几乎没有检查、评比和考核过这项工作;二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建立和发展,使一些单位对税务档案纸制资料的保存观念产生了淡化;三是办公场所的搬迁中遗失和损毁了一些资料。

4、部分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没有一次到位

按照市局的计划安排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效果明显。但存在不少重复劳动、事倍功半的现象。有的因为一份资料排错顺序而重新整理;有的因为封面少写一位数字要重填一遍;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在一个单位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了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二是部分单位没有理清思路就匆匆忙忙开始操作;三是直接参与档案整理的人员变化频繁;四是管理协调部门调整和改变了部分要求和标准。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法制建设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各领域、系统的档案工作必然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对税务档案工作的要求也同样如此。而要使税务档案工作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宣传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地税干部充分认识到税务档案工作是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推动税务档案工作的发展是地税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向纳税人做好宣传,取得纳税人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建立健全税务档案管理机构和机制

健全的机构和机制是落实税务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在成立相应业务科室的基础上,各科、所、室相对固定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人员调整时要认真做好档案工作的交接。在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选定上,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如熟悉征管和档案业务等。从而达到档案工作有机构主管,具体工作有人员牵头。制定适合我局具体情况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档案保管制度。使大家学习有依据,操作有规程。

3、注重增强和提高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随着地税系统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一个人无论学习的知识多么丰富,几年后就会碰到相应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问题。身为档案管理人员,尤其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的修养。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立足兰台做贡献”的思想;二是信息技术的掌握。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得档案人员从“理论型”、“实干型”向“技术型”转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本领。未来的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管理员,也将是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员。

4、加强对税务档案工作的评比和考核

档案管理是我局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税务档案工作的评比和考核,是推进税务档案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在完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档案工作考核评比的细则,作为检查和衡量每个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每月或每季度对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将有效促进我局税务档案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管理办法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北京市地税系统税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税务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及《北京市地方税务系统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北京地税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税务档案,是指本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在依法开展税收征管评查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电子等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税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的原则。即税务档案工作由市局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筹规划并实施监督指导,由市、区两级分别保管。

第四条 税务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保管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积极开展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为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开具涉税证明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章 税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第五条 税务档案归档范围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向税务机关提供的各种资料,以及税务机关实施各项具体征管评查行为所形成的记录材料。根据其反映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七类:登记类、申报类、缴款书类、税费管理类、检查类、发票类和其他类。

税务档案归档范围(暂行)见附件一。

第六条 税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注销、吊销企业登记类档案从注、吊销起保管20年,期满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税务档案保管期限表见附件二。

第三章 档案的立卷和归档 第七条 按规定应归档的税务资料由档案的受理部门或指定部门收集齐全并整理立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第八条 归档的税务档案应是原件。凡纳税人提供的复印件,经办税人员核对确认签注“经确认与原件内容完全一致”字样后加盖企业公章。纸质资料破损的应该糊。字迹扩散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并保存。

第九条 税务档案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分别采用一户一档、一事(案)一档和序时归档的方法进行立卷归档,一档可立多卷。

登记类档案按照一户一档方法进行立卷归档。

申报类档案按照按户序时或按年一户一档方法进行立卷归档。

缴款书类档案按照按月序时方法进行立卷归档,不同月份的缴款书类资料不能立为一卷。

税费管理类、发票类、其他类档案按照一事(户)一档、按户序时或分类序时方法进行立卷归档。

检查类档案按照一案一档方法进行立卷归档。

第十条 税务档案应按不同类别,于次年三月底前立卷归档。申报类档案按入库立卷归档,检查类档案在结案年立卷归档,其他类中的土地增值税档案在办结年立卷归档。

第十一条 税务档案的卷内资料排列应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列。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税务机关形成的文书、表格在前,其相关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其他资料在后。

第十二条 卷内资料按顺序用铅笔编写页号(申报类、缴款书类除外)。卷内凡有图形或文字的页面均应逐页标注页号,不得重号、漏号、空号,页号标在页面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

第十三条 税务档案案卷内的排列顺序是: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资料、卷内备考表。卷内目录一般应由计算机打印。

缴款书类和发票类中的工本费收据档案不打印卷内目录。各类税务档案的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样式见附件三。

第十四条 税务档案应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装订材料装订。档案装订时应将案卷左上角戳齐并装订,不得压字、掉页、倒页。序时立卷归档的档案按1.5cm左右厚度装订为一卷。

缴款书类、检查类档案按照市局计会处、检查处的要求装订。

第十五条 税务档案必须使用市局统一印制的档案装具。案卷封面应按要求据实填写完整,并与卷内资料内容一致,有关卷内资料的情况说明,应逐项填写在卷内备考表中。字迹要求工整、清晰,字迹材料应耐久保存。

第十六条 需要保密的税务档案应在该卷封面标明保密级次,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由档案生成部门按有关规定注明,并按规定保管。

第十七条 档案管理人员接收税务档案时,应对案卷认真检查,办理交接手续。发现归档案卷内容短缺不全的,应督促经办人补齐,补齐后的才准予归档。

第四章 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

第十八条 市局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保管期限----机构--类别”分类法对税务档案进行分类、排列。各区县地税局、分局(即同一全宗内)的档案应按“保管期限----类别”分类法进行分类、排列。排列顺序应保持先后一致,不得任意变动。其中登记类档案按照计算机代码升序排列。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部门按分类对税务档案案卷统一编号,在案卷封面标明档号。档号由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组成。登记类档案一户一号。

税务档案档号的编制方法见附件四。

第二十条 税务档案应装入市局统一配发的档案盒(箱)内,填写档案盒(箱)封面。顺序编制档案盒(箱)号。

第二十一条 税务档案应按不同类别编制案卷目录,同一目录号的案卷目录按顺序l00页左右装订成一册。案卷目录应以纸质和电子双重方式永久保存,集中存放。各类档案案卷目录样式见附件五。

第二十二条 税务档案应按照排列顺序上架,档案柜(架)应编号,注明存放税务档案的、机构和类别,以便查找。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设专用库房保管税务档案,税务档案与其他档案分别存放。档案库房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做好库房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库房管理按照《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执行。第二十四条 税务档案的借阅、利用本着档案形成单位优先使用的原则。本单位人员到档案管理部门查阅税务档案原件的,必须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需查阅的,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后,方予查阅。具体要求按照《档案借阅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税务档案的保密工作按照《档案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登记类档案立卷归档后一个月内由各区县地税局、分局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市局集中保管。申报类、缴款书类、税费管理类、检查类、其他类(除其他税务资料外)的档案在各区县地税局、分局集中保管满三年后向市局移交,由市局集中统一保管。移交时应随档案实体同时移交一份纸质和电子形式的案卷目录,以及登记类和按户序时归档案卷的电子形式的卷内目录。发票类、其他类中的其他税务资料由各区县地税局、分局集中保管。

第二十七条 各区县地税局、分局间转户的企业,在转出前形成的税务档案由转出局负责整理、保管并向市局移交,转出后形成的档案由转入局负责整理、保管并向市局移交。转出局应在转出企业登记类案卷目录“备注”栏中注明转入局名称和转出时间。

第五章 档案的鉴定、销毁

第二十八条 市局定期组织对集中统一保管的已超过保管期限的税务档案进行鉴定、销毁,成立由市局档案管理部门和税务档案移交单位的档案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工作。各区县地税局、分局定期组织对本单位保管的已超过保管期限的税务档案进行鉴定、销毁,成立由本单位局领导、档案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工作。具体要求按照《档案鉴定、销毁、移交制度》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2003年底前形成的税务档案按照市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附件一:

税务档案归档范围(暂行)

一、登记类(一)开业登记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登记表》 2.营业执照或其它核准执业证件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它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复印件 4.有关机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 5.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6.银行帐号证明 7.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8.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复印件

9.《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证件遗失声明登记表》 10.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另: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资料: 1.工商登记证副本;

2.首席代表的身份证或外籍人员的护照(或回乡证)、工作证 3.技术监督局核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银行开户证明 5.房产证明或租房协议 6.承包合同 7.金融许可证

外籍个人纳税登记资料:

1.《个人所得税登记表》和《个人所得税月份申报表》;

2.由总公司出具的工资、薪金证明,需说明纳税人在境内外的任职是否有兼职及收入情况,并说明取得收入的时间和个人所得税的负担方

3.有关部委批准任命的证明复印件及与公司签定的雇佣合同复印件 4.工作证完整复印件

5.护照(或回乡证、台胞证)完整复印件,包括空白页 6.记者证完整复印件(针对在新闻机构任职的外籍个人)7.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二)变更登记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变更税务登记表》 2.营业执照及工商变更登记表复印件 3.纳税人提交变更内容的决议及有关证明文件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三)停业复业登记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停业登记表》 2.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停业的批准文件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停业文件 4.《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复业单证领取表》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四)验证换证登记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五)非正常户登记资料 1.公告资料

2.《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非正常户认定登记表》

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解除非正常(吊销)户认定登记表》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六)注销登记资料

1.上级主管部门批文或董事会(职代会)的决议 2.《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清算申报表》

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移交清单》

4.原发放的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税务登记表》)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七)《自然人税务登记表》 1.《自然人税务登记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八)税收证明管理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登记表》 2.《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出外)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 4.《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埠)5.《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外埠)6.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二、申报类

1.《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 2.《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北京市查帐征收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4.《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收入申报表》

5.《联营、股份、中外合资、投资企业收入纳税计算表》 6.《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代售代征代扣税款申报表》 7.《查帐征收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申报表》 8.《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营业收入申报表》 9.《北花税纳税申报表》

10.《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申报表》 11.《企业基本财务指标情况表》

三、缴款书类

1.税收缴款书(银行返回联)2.完税证 3.收入退还书

四、税费管理类

(一)税收征收方式管理资料

1.《定期、定额、定率征收核定表》 2.《北京市地方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

3.《企业所得税定额定率征收方式纯益率、定额核定表》 4.《北京市地方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变更表》 5.《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税款征收方式鉴定表》 6.《定额征收个人所得税核定表》 7.《委托代征、代扣、代售单位核定表》 8.《重点税源户核定表》 9.《税款入库方式认定表》 10.《特殊税(费)征收率核定表》 11.《预算级次核定表》 l2.《税种缴纳次数认定申请表》

l3.《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营业税征管界定表》 l4.《特殊企业认定表》 15.信誉等级评定

l6.《记录纳税人报备的财务会计制度表》(二)税源登记管理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应税房屋税源登记(变更)表》 2.《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应税土地税源登记(变更)表》 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城市房地产税税源登记(变更)表》 4.《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征收方式、费额、费率核定表》 5.《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应税车船税源登记表》 6.《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应税车船税源变更登记表》 7.《北京营业税税源登记(变更)表》 8.《纳税核定变更申请审批表》(三)减免税审批管理资料 1.各类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纳税单位减、免税申请审批表(通用)》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个人所得税申请审批表》 《技术性收入免税申请审批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校办企业免征营业税申请审批表》 《民政福利企业免征营业税申请审批表》 《单位房改售房营业税免税申请审批表》 《个人销售普通住宅营业税免税申请审批表》

《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购买先进技术和专利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明细表》 《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申请审批表》 《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情况申请审批表》 《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减免税通用申请审批表》

《个人所得税残疾人申请减免税(单位代为填报)申请审批表》 《个人所得税残疾人申请减免税(个体户或承包单位代办)申请审批表》 《个人所得税残疾人申请减免税(残疾人个人办理)申请审批表》 《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非残疾人)减免税(个体户办理)申请审批表》 《个人所得税科技成果转化减免税(单位代为办理)申请审批表》 《房产税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契税减免申请审批表》及其附表

《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免征营业税申请审批表》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报告书(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报告书(二)》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报告书(三)》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报告书(四)》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报告书(五)》 2.减税免税报送资料附件 3.行政审批受理通知书

4.行政审批项目补充有关资料通知书 5.行政审批项目中止审批通知书 6.主管税务机关的请示 7.减税或免税批复 8.终止减税(免税)事项通知书

9.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减免滞纳金申请书 l0.补缴欠缴税款税收缴款书(复印件)1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当期银行对帐单及财务报表 l2.税务机关减免滞纳金批复

l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四)欠税审批管理资料 1.补缴欠税入库凭证复印件 2.退税申请表及核减欠税手续

3.《追缴欠税(滞纳金)事项告知书》及《送达回证》 4.《呆帐类型转换申请审批表》 5.不动产或大额资产处分报告 6.合并或分立报告

7.税收保全、强制执行过程中的法律文书 8.《欠税核销处理申请审批表》 9.《欠税情况认定书》

l0.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五)退税审批管理资料 1.《退税申请表》 2.《退还手续费申请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六)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管理资料

1.《集体、私营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2.《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财产损失申请审批表》 3.《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申请审批表》 4.《企业弥补亏损申请审批表》

5.《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弥补亏损申请审批表》(七)延期申报审批管理资料 1.《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八)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管理资料 1.《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 2.《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滞纳金)3.补缴欠缴税款税收缴款书(复印件)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报送相关资料 5.税务机关批复

6.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五、检查类

按照市局检查处的有关规定归档和保管。

六、其他类

(一)听证、行政处罚资料(二)开具涉税证明及附列资料(三)土地增值税项目资料(四)其他税务资料

1.《校办企业认证情况表》

2.《安置随军家属企业认证情况表》 3.《安置随军家属企业年检表》 4.《福利企业年检表》 5.《劳服企业年检申请审批表》 6.《监狱、劳教企业年检表》

7.《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表》 8.《安置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表》 9.《特殊企业年检表》

l0.《企业主管部门收取管理费资格申请表(表一)》 3.补缴欠缴税款税收缴款书(复印件)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报送相关资料 5.税务机关批复

6.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五、检查类

按照市局检查处的有关规定归档和保管。

六、其他类

(一)听证、行政处罚资料(二)开具涉税证明及附列资料(三)土地增值税项目资料(四)其他税务资料

1.《校办企业认证情况表》

2.《安置随军家属企业认证情况表》 3.《安置随军家属企业年检表》 4.《福利企业年检表》 5.《劳服企业年检申请审批表》 6.《监狱、劳教企业年检表》

7.《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表》 8.《安置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表》 9.《特殊企业年检表》

l0.《企业主管部门收取管理费资格申请表(表一)》 11.《企业主管部门管理费支出计划审批表(表二)》 l2.《企业主管部门管理费收取计划审批表(表三)》

七、发票类(一)发票审批资料

1.《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人发票及税控装置选型申请表》 2.发票核定信息变更资料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二)发票管理资料 1.《购领发票审批单》

2.《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暂停供应发票通知书》 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暂停恢复发票通知书》 4.《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缴销(销毁)发票申请表》 5.《发票挂失声明申请丢失毁损审批表》 6.《发票担保书》 7.《发票担保财产清单》 8.特种票(交通运输业)的资料 9.换型(注销)收回税控密码器和IC卡 lO.《企业自印发票审批表》及其附属资料 11.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三)工本费收据(发票购领凭单)11.《企业主管部门管理费支出计划审批表(表二)》 l2.《企业主管部门管理费收取计划审批表(表三)》

第三篇:关于对我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及管理状况的调查

[内容提要: 为了规范、统一北京地税系统的税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2003年7月市局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规则》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档工作规则》。顺义地税局认真学习贯彻两个《规则》,按照《规则》及市局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局税务档案的管理现状,将1994年至今形成的各类税务档案进行了归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在档案整理工作初见成效同时,我局及时总结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努力从五个方面提高和加强档案整理工作。]

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基本情况

2003年7月份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2003年底前税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规则〉和〈税务档案归档工作规则〉的通知》,把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精心整理、科学规范”的原则,扎实、稳妥、有序地开展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

1、准备工作。此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范围涉及1994年至2003年10个,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便于领导、统筹和协调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4名有一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档案归集整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档案整理所需用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找文章到大 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找文章到大 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开展过程。一是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03年8月下旬,局统一对各科所推荐的46名档案管理骨干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区档案馆。二是召开工作交流会。2003年9月下旬,针对大家在档案归集整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有关单位的做法,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及时邀请相关领导指导工作。先后4次邀请市局档案处的领导和有关人员,来我局指导工作、解答疑难问题。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局长多次到税务所了解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对税务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其他局领导也多次到档案整理现场,同大家交流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大家积极克服档案整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科所长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上对档案整理质量好、进度快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标准不高、进度较慢的少数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做好档案整理阶段性工作总结,树立先进典型。根据市局档案整理工作的部署,我局始终严格按照各阶段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及时将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从去年8月份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涌现出了大批好人好事,全局先后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档案的有1328人次,带病坚持工作的16人次,停止休假提前上班的5人次。

3、工作成效。这次历时长、规摸大、标准高的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全局有90%的人员参与,他们对档案整理工作熟悉了程序,摸索出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为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的繁杂、艰苦,锻炼了广大干部的毅力和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截止到6月20日,全局共归集整理出申报类、检查类等税务档案26651卷,并已顺利通过市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验收。目前,整理出的登记类档案12870卷,正在进行审核。从进度和标准上衡量,我局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走在了全系统的前列。

二、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和档案工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社会的每一进步,对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具体的档案工作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段时期以来,档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工作缺乏连续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属性工作”,有的认为“档案资料是过去的事情,它只代表过去”,还有的认为“自从建局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人查找申报表,类似刘晓庆的案例百年不遇一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是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岗位是个无职无权、枯燥乏味的地方,提起档案工作就想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思想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

2、缺乏相对稳定的档案工作专(兼)职人员

档案业务具有很强

第四篇:关于对我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及管理状况的调查

[内容提要:为了规范、统一北京地税系统的税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2003年7月市局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规则》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档工作规则》。顺义地税局认真学习贯彻两个《规则》,按照《规则》及市局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局税务档案的管理现状,将1994年至今形成的各类税务档案进行了归集、整理、立卷和归

档。在档案整理工作初见成效同时,我局及时总结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努力从五个方面提高和加强档案整理工作。]

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基本情况2003年7月份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2003年底前税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规则〉和〈税务档案归档工作规则〉的通知》,把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精心整理、科学规范”的原则,扎实、稳妥、有序地开展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

1、准备工作。此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范围涉及1994年至2003年10个,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便于领导、统筹和协调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4名有一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档案归集整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档案整理所需用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开展过程。一是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03年8月下旬,局统一对各科所推荐的46名档案管理骨干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参观了区档案馆。二是召开工作交流会。2003年9月下旬,针对大家在档案归集整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有关单位的做法,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及时邀请相关领导指导工作。先后4次邀请市局档案处的领导和有关人员,来我局指导工作、解答疑难问题。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局长多次到税务所了解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对税务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其他局领导也多次到档案整理现场,同大家交流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大家积极克服档案整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科所长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上对档案整理质量好、进度快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标准不高、进度较慢的少数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做好档案整理阶段性工作总结,树立先进典型。根据市局档案整理工作的部署,我局始终严格按照各阶段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及时将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从去年8月份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涌现出了大批好人好事,全局先后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档案的有1328人次,带病坚持工作的16人次,停止休假提前上班的5人次。

3、工作成效。这次历时长、规摸大、标准高的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全局有90的人员参与,他们对档案整理工作熟悉了程序,摸索出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为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的繁杂、艰苦,锻炼了广大干部的毅力和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截止到6月20日,全局共归集整理出申报类、检查类等税务档案26651卷,并已顺利通过市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验收。目前,整理出的登记类档案12870卷,正在进行审核。从进度和标准上衡量,我局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走在了全系统的前列。

二、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和档案工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社会的每一进步,对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具体的档案工作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段时期以来,档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工作缺乏连续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属性工作”,有的认为“档案资料是过去的事情,它只代表过去”,还有的认为“自从建局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人查找申报表,类似刘晓庆的案例百年不遇一次,税务档案归集整理是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岗位是个无职无权、枯燥乏味的地方,提起档案工作就想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思想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

2、缺乏相对稳定的档案工作专(兼)职人员

档案业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连续性,它的性质要求各级要有比较固定的档案工作人员。目前,我局尚缺乏稳定的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人员不稳定,对档案人员本身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影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缺乏长远计划和打算,安不下心来;二是不钻研不学习档案业务知识,认为下工夫学好了业务,也该换岗位了;三是对所保管管理的资料不熟悉,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缺乏档案管理的连续性、衔接性。如今年5月份,在整理登记类档案时有一个单位缺少6份主要资料,究其原因是负责档案的人员调整频繁、交接不认真造成的。

3、档案资料存放零乱、丢失破损现象普遍存在自去年7月份集中人力、时间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以来,在全局广大干

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经过多方查找、收集,档案资料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尽管如此,税务档案资料丢失破损已成为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2000年以前的申报类资料约丢失20,登记类资料约丢失9,注销、吊销户留存的资料能维护不断档已是不易的事情。造成档案资料丢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过去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几乎没有检查、评比和考核过这项工作;二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建立和发展,使一些单位对税务档案纸制资料的保存观念产生了淡化;三是办公场所的搬迁中遗失和损毁了一些资料。

4、部分税务档案的归集整理工作没有一次到位

按照市局的计划安排开展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工作以来,效果明显。但存在不少重复劳动、事倍功半的现象。有的因为一份资料排错顺序而重新整理;有的因为封面少写一位数字要重填一遍;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在一个单位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了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二是部分单位没有理清思路就匆匆忙忙开始操作;三是直接参与档案整理的人员变化频繁;四是管理协调部门调整和改变了部分要求和标准。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法制建设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各领域、系统的档案工作必然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对税务档案工作的要求也同样如此。而要使税务档案工作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宣传税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地税干部充分认识到税务档案工作是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推动税务档案工作的发展是地税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向纳税人做好宣传,取得纳税人对税务档案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建立健全税务档案管理机构和机制

健全的机构和机制是落实税务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在成立相应业务科室的基础上,各科、所、室相对固定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人员调整时要认真做好档案工作的交接。在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选定上,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如熟悉征管和档案业务等。从而达到档案工作有机构主管,具体工作有人员牵头。制定适合我局具体情况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档案保管制度。使大家学习有依据,操作有规程。

3、注重增强和提高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随着地税系统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一个人无论学习的知识多么丰富,几年后就会碰到相应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问题。身为档案管理人员,尤其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的修养。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立足兰台做贡献”的思想;二是信息技术的掌握。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得档案人员从“理论型”、“实干型”向“技术型”转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本领。未来的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管理员,也将是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员。

4、加强对税务档案工作的评比和考核

档案管理是我局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税务档案工作的评比和考核,是推进税务档案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在完善税务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档案工作考核评比的细则,作为检查和衡量每个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每月或每季度对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将有效促进我局税务档案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岳西县地方税务局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

岳西县地方税务局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县地税系统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正确、及时地查处案件,根据《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税务监察暂行规定》和《税务系统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税务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不受其他行政部门和个人干涉。

第四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纪为准绳,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

第五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要坚持税务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七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章 案件线索的受理

第八条 凡属需要进行初核的案件线索,其受理应以级别和职务为标准,按照干部受理权限“分级管理、下管一级”;受理本级税务纪检监察部门管辖范围内的重大案件和重要案件。

第九条

税务监察机构通过下列渠道受理反映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

(一)在日常工作及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

(二)上级机关及领导批转或有关部门移送的;

(三)来信、来访、来电举报或控告的;

(四)新闻媒体披露或有关文件、资料反映的;

(五)被监察单位或人员自述的;

(六)各级税务稽查局在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发现的。

第十条 税务监察机构受理案件范围包括:

(一)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三)违反廉洁从政规定以权谋私的行为;

(四)贪污贿赂的行为;

(五)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六)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八)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十)违反税收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

(十一)税务人员涉税违规的行为;

(十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需要查处的行为。

第十一条 对受理的线索、材料,应当登记反映内容、线索、举报或控告人姓名、单位住址、电话等。

受理口头举报、控告或行为人自述的,应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陈述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可以录音。如举报、控告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应为其保密。

第三章 案件线索的初核

第十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经对受理的案件线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线索具体可靠,有必要进行初核的,应填写初核呈批表,并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请分管领导签批,重大、复杂的案件线索应当报请主要领导签批。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分别做出是否初核的明确批示,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第十三条

局领导签署同意初核后,纪检监察部门应组成2人以上的初核组,根据受理材料提供的案件线索,一般应在60日内完成初核。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初核的,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四条

初核结束后,初核人员应撰写初核报告,内容包括: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核查的结果、存在的疑点、下一步处理的意见建议。参与核查的人员须在报告上签名。报告经有关领导审批后,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纪检监察部门应提出调查了结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按审批初核时的权限,分别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后执行。对给被举报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在适当范围内通过适当形式予以澄清,挽回影响。对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应调查处理,或建议有关组织或部门严肃追究其责任。

(二)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不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但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予以处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在初核后提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同意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证据材料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移送时,移送人和接收人均要在移送材料清单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存移送方备查。

(三)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大而错误事实一时难以查清,或事实查清却难以量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组织处理的意见建议,报经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或建议有关党组织、税务机关给予组织处理。

(四)对已查清全部或部分事实并涉嫌构成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立案调查的建议,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五)认为有犯罪嫌疑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填写《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报告表》(以下简称移送报告表),经本级税务机关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将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并与接收案件的司法机关办理移送手续,移送人和接收人要分别在《案件移送报告表》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原件存放纪检监察部门备查。

第四章立案

第十五条

对经初核达到立案标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局长办公会或党组会研究批准,并填写《税务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立案审批表》(以下简称立案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

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移送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案件,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由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办理立案审批手续;如果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确凿,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补充调查后,提出立案的意见,报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立案审批的时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六条 税务监察机构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一般情况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管理、下管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原则进行本级权限范围内的立案查处。

第十七条

重要、复杂的案件,税务监察机构可以商请行政监察机关、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共同立案。

两个以上单位或部门联合调查的案件,由主办单位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八条 决定立案后,纪检监察部门应按照《立案审批表》的内容要求,向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宣布。如果是对税务机关立案的,应当将立案决定通知被立案的税务机关及其上级税务机关,并对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被立案税务机关分别提出有关要求和纪律规定。但对于暂需要保密或宣布立案决定后有碍案件调查的,可暂不对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被立案税务机关宣布。

第五章

案件调查

第十九条 对已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准备工作。成立2人以上的调查组,指定调查组长,分析案件线索,熟悉案情;拟定调查方案,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调查方案应明确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工作分工、方法步骤、完成时限、注意事项、保密纪律等;拟定调查提纲,一般包括已收集、掌握的案件线索,调查的先后顺序,确定的调查对象等。

第二十条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五)视听资料;

(七)勘验、检查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第二十一条 税务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对于能够证实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无违法违纪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都应当收集。

严格禁止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第二十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应当出示有关证明文件。调查取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时,应当问明证人的身份、证人与被调查人之间的关系,并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以及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当负有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必要时经证人同意录音、录像。

调查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也可以由证人用钢笔、毛笔、书写证言。没有书写能力的证人可以由他人代为书写,经核对无误后,由其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证人要求对原证件部分或全部更正时,可允许在注明原因的情况下另行作证,但不退还原证。

第二十五条 收集证据应当取得原物、原件,如果不能收取原物、原件时,可以拍照、影印、复制,但应当注明原物、原件的保存单位或者出处,并由提供原物、原件的单位或个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六条 现场勘验、检查情况,应制作笔录或勘验、检查报告,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可以拍照、录像。

第二十七条 对具有专业技术的证据,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技术人员参加调取;需要进行鉴定的,由鉴定人写出书面结论,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八条 调查过程中,应当询问被调查人,听取其陈述和辩解。

第二十九条 对有关机关提供、移送的证据,监察机构应进行审查核实。对司法机关正式提供、移送并已认定的证明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第三十条 需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资料、物品和非法所得的,应当出示监察通知书,并开列清单。暂予扣留、封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调查中需查核被调查人以及与所查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在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存款的,需先报局领导批准后,提请行政监察机关予以配合和支持。

第三十一条 责令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人停止正在或者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行为的,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送达被调查单位、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并通知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建议主管部门暂停有严重违法违纪嫌疑人员公务活动或者职务的,应当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制作监察建议书送达其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税务监察机构对调查事项涉及管辖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查询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对应当予以协助又能够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监察机构可以建议其主管机关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四条 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超出原定调查任务以外的问题,或者与本案无关的违纪问题时,应当向本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

第三十五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调查案件过程中,需要地方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计等专门机关协助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填写《税务系统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提请协助书》,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后,开具介绍信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需要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协助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确定参与初核或调查的人员,研究调查的实施方案。有关业务部门要对涉及的业务问题做出调查结论,调查结论将作为线索初核和案件调查的证据材料。

第三十六条

案件调查一般应在6个月内终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并应当报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不能如期结案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 调查结束后,应当制作案件调查报告。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立案依据;违法违纪事实、性质;被调查人的态度和对书面材料的意见;被调查人所在单位的意见;处理意见;调查人员签字或者盖章;报告时间等。

第三十八条 调查人员应当将认定的违纪事实形成书面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并允许其申辩。必要时应当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被调查人应当在书面材料上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也可另附书面意见。拒绝签署意见或者拒绝签字盖章的,由调查人员在书面材料上注明,由被调查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三十九条 税务监察机构对于经调查认定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依立案批准程序予以销案,并告知被调查单位的上级或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重要案件的销案,应报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备案。

第四十条

税务监察机构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被检举、控告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在局主管领导或上一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其他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及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各复议一次。

第六章 案件审理

第四十一条

案件审理一般应按照受理、审理、集体审议、终结四个阶段进行。为了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县(市、区)级税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终结的案件,一律上报市地级税务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

第四十二条

审理实行分级负责,按管辖权审理案件。地市级税务机关应设立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受理本级和下级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终结后需移送审理的案件。案件审理委员会应由本级纪检组长(分管领导)任主任,监察、人事、机关党办、办公室、财务、政策法规、稽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审理机构接到送审的案件后,要核对案件材料是否齐全,材料齐全的,应当填写《税务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移送人、接收人双方签字,注明接收日期,办理有关审理材料交接手续,予以受理。

第四十三条

案件审理机构受理后,应当指定两人共同承办案件审理工作,特别重大的案件,应当由两人以上进行审理。

第四十四条 审理承办人应做好阅卷笔录。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职务等具体情况;主要事实摘录;陈述和辩解摘录;移交单位对违纪事实的认定意见;阅卷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五条 审理人员应当就审理材料是否齐全、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核。

第四十六条

在审理案件时,对于主要事实不清楚、证据材料不足等问题,审理承办人应报案件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并退回案件移送单位补充调查。案件移送单位应尽快补充调查完毕,并将补充调查材料移交审理承办人再审。

第四十七条

审理承办人要根据违法违纪事实,分析研究是否具备构成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各项要素,是否符合追究责任、给予纪律处分的条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及部门规章,判定案件的性质,综合考虑各项法定量纪情节和酌定量纪情节,提出处分的意见建议,并写出审理情况汇报提纲,提交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

第四十八条

审理承办人应根据集体审议结果写出审理报告,经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后签名,连同案卷中的其他主要材料一并提请单位主要领导审阅。

第四十九条 审理承办人应及时办理有关签批手续。整个案件审理一般应在30日内审结。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本级主要领导批准、上级交办的经上级批准可延长30日。

第七章处理决定

第五十条

案件处理应坚持集体研究制度。在研究决定案件处理时,要听取案件审理部门和案件检查部门两方面的意见,要慎重对待有分歧的意见,不得以个人或少数人意见代替集体研究制度。

处理决定应当在案件审理并提交党组会场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后30日内做出。

第五十一条

审理结束后,应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

(一)依据《刑法》及最高人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移送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将主要证据材料、调查报告、审理报告及本级税务机关的处理意见移送对该案件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同时填写《案件移送报告表》,经本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与接收案件的司法机关办理移送手续。移送人和接收人要分别在《案件移送报告表》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原件存放纪检监察部门备查。

(二)对需要给予党员党纪处分的,审理机构应指定人员将案件主要事实材料和案件审理委员会的处理意见,及时移交违纪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由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对违纪党员做出党纪处分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报请地方纪委、党委批准处分的,由违纪党员所在党组织上报审批。

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由案件审理委员会报经本级局党组会研究同意后,将案件主要事实材料和局党组的处理建议移送批准设立该违纪党组织的党委,由该党委核实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出对违纪党组织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

(三)对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案件审理机构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处分对象为本级税务机关任命的人员,给予开除以下处分的,由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报上级税务机关备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上一级税务机关批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写出请示报告,连同《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审批表》上报审批,上级税务机关应及时批复,需要直接做出处分决定的,应一并做出处分决定;对给予开除处分的,县(市区)级税务机关任免干部的开除处分,报市地级税务机关批准。市地级税务机关任免干部的开除处分报省级税务机关批准。

税务机关构成违法违纪的,区分主要领导责任人、直接领导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按责任大小、情节轻重、认错态度等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

经案件线索初核、案件审理后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先做内部行政处理。

(四)对经案件线索初核、案件审理后,以及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具有从轻、减轻情节,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大而错误事实一时难以查清,或事实查清却难以量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组织处理的建议,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或建议有关党组织、税务机关给予组织处理,并由人事和有关职能部门限期落实到位。

(五)对在单位或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违法违纪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内部通报或者公开报道;

(六)对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的,应予以销案。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合并使用,但是必须经局长会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五十二条 对税务监察机构作出的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不服的,按照《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处理。

对给予的政纪处分及其他处理建议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建议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建议的监察机构提出,监察机构应当在十五日内给予回复。回复后仍有异议的,由监察机构提请局领导或者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处理。对所受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如经过复审,需改变或者取消原处分决定的,一般由原作出决定或批准处分的机关重新作出决定;在新的决定作出前,仍按原处分决定执行;政纪处分有改变,善后事宜由申诉人所在单位处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政纪同时又违反党纪或刑法的人员,税务监察机构在作出政纪处分决定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党组织或司法机关。

第五十四条 在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或审查结论后,税务监察机构应当办理呈报上级备案及向下级批复的手续。

下级监察机构收到上级监察机构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处理批复或通知后,应予执行。

上级监察机构收到下级监察机构查处的案件,认为处理不当的,有权改变下级监察机构的处理决定。

第五十五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案件处理后,应当写出报告,报经局领导同意后结案,并按规定办理呈报、备案等事项。

第五十六条 被调查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税务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税务监察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有违反《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八章处分的执行

第五十七条

处分决定做出后,要在30日内宣布执行,送达处分对象本人,由本人签署意见,并告知其控告或申诉的权利及期限。

第五十八条

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生效后,有关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处分决定书及时抄送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办理有关职务、级别、工资等调整手续,归入受处分人员人事档案,并向纪检监察部门书面反馈有关执行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对处分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处分决定做出60日内填写《税务系统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报告表》,报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受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在申诉复查、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

第六十条

行政处分期满或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由受处分人员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报原批准机关做出解除处分的决定,由人事部门按照任免权限,根据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将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第六十一条

在违法违纪非法收入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税务机关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做出依法没收、追缴、责令退赔的处理决定,由财务部门填写《税务系统没收、追缴财物清单》、《税务系统责令退赔财物清单》,按规定进行处理,限期落实到位。

第九章案卷整理归档

第六十二条根据“谁办案、谁立卷、案结卷成”的原则,按照“材料齐全、组卷科学、排列合理、编目完备、装订牢固、手续清楚、归档及时、妥善保管”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案卷归档工作。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下列概念的含义是:

(一)“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重要案件”和“重要、复杂的案件”,是指涉及所属局及其负责人的案件,或案情复杂、情节严重、违纪金额较大的案件。

(三)“期限”,指税务监察机构查处违纪案件应当遵守的时间。凡时间的计算,均不含当日和途中时间,遇有法定节假日自然顺延。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岳西县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备注:办法中所涉及到的文书式样请执行《监察部关于实行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通知》(监发〔1999〕3号)、《关于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补充通知》(监发[2000]8号)等文件。

下载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顺义区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归集整理和管理现状的调查(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