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1: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736.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09亿元。“十一五”期间,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年均增长7.7%,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8.8%。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海口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围绕产业抓项目、抓活动、抓传播、抓规划、抓管理和抓市场,有效刺激旅游快速发展。

二、基本措施

(一)确定科学发展思路,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基础、修跑道”的发展思路,提出 “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城市发展定位,就旅游业发展而言,确立了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它科学的解决了定位和发展格局问题:一是省会城市是大多数游客的首选地,海口作为省会和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经济基础、人口素质、城市建设、区域辐射能力、政策受惠力度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发挥着龙头、窗口、支撑、辐射和示范作用,属于政务、商务、文化科技与外事交往驱动型旅游城市,而非单纯的风景度假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二是海口适合构建海岛都市“大旅游”产业体系,构筑多层面多业态有纵深能包容的复合型旅游格局。围绕海口的资源禀赋,立足三个基点:

演艺集散地。四是抓市场。落实航空市场开发奖励政策,把美兰机场建设成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空港和干线;整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与绿色慢道,深化与北海、湛江、文昌、定安、屯昌、澄迈、儋州区域旅游合作,为建设“琼北旅游7+1”准备条件;依托海南国际创意港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以高尔夫、会展、游艇、低空飞行、自驾游为旅游新业态,做活做优做大商务旅游与专题旅游。五是抓传播。把旅游促销提升到旅游传播是从海口市旅游工作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海口目前虽然没有较强的旅游吸引物,但不缺乏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旅游新业态。可是,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却不相匹配,对外传播形象不清晰,甚至因管理服务缺失在一些案例上经常被夸大、误读、误传。现阶段的海口旅游已到既要多做又要多说的时候,要象不同季节更换不同的衣服一样。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和载体,建立了属于海口的旅游舆论高地和预定的旅游传播轨道,通过传播提升了形象,借助传播增强了动力,凭借传播凝聚了人气。据国家旅游局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海口市游客满意度有较大提升,从去年的第57位提升到今年的第36位。

(三)发展旅游新业态,加快城市旅游化改造。

为寻求特色发展道路,海口把旅游新业态作为旅游拳头产品予以培育和推动。一是加快游艇码头建设,推动游艇产业。目前,在四个区和西海岸,与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捆绑成了海口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四)用足用活政策资源,创新旅游管理机制体制。用足用活国务院和省市出台的落实国际旅游岛战略的相关政策,持续出台与航空、旅行社奖励政策相配套的市场激励政策。一是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关于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加快海口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游艇经济与邮轮旅游发展的工作意见》等重要纲领性文件,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二是制定并完善旅游奖励政策。2006年以来,市政府共拿出7640万元对航空公司和旅行社进行奖励,特别是今年,为了推动美兰机场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空港,大幅度调整航空奖励政策,计划拿出1.5亿元奖励航空公司和机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旅游、会展、节庆品牌促销的投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以主题公园建设与主题活动为抓手,催化文化与旅游深层次融合,转换成新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一是下沉资源,使四个区的旅游职能部门切实承担起传播、促销、宣传、管理和服务工作,解决市区旅游工作失衡、不相协调的弊端,形成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把旅

社、酒店、景区共同推广“逛椰城•看演出”活动,联合打造3天2晚自由行海口欢乐游,将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道道雅俗共赏的文化盛宴。

(二)抓好产业关联和配套,推动游艇经济的发展。2011中国(海口)游艇经济论坛暨国际游艇展览会将于2011年12月1—4日在海口新埠岛游艇会举办,本届论坛突破去年游艇论坛单纯的游艇展示,结合南渡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采取简约、时尚的风格,重点突出展览内容,全面展示具有海口特色的热带海岛城市特色的游艇文化和游艇旅游生活方式,凸显海口体现差异化发展的游艇产业格局。同时,结合两届游艇论坛的召开,推进海口游艇产业园的建立,推进游艇制造业的起步和发展,并成立“海南游艇交易所”,打造中国唯一的游艇交易市场和中心。

(三)重点推进主题景区建设,全力打造旅游吸引物。加快主题公园和主题景区建设,结合海口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采取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挖掘、提升东寨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旅游景区品质,打造成5A景区。同时,着力开发长影世纪城、金沙湾、江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主题公园的建设,共同打造切合海口城市发展目标的主题公园产品系列,促使旅游产业加速创新升级,实现把海口建设成“世界一流热带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光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3年我镇乡村旅游开始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我镇共有农家乐45户,接待能力达1400余人,宾馆7家,接待能力1500余人。今年共因世博会的召开、景区建设、连续下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共接待 游客5万余人,预计至 红叶节后,共接待游客约18万元,实行旅游收入720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二、具体做法

1、坚持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光雾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都是请镇规划建设科同志现场放线,设计图纸,在基础上就确保了不乱修乱建现象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建设相结合。参观总结了剑阁、苍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特色,对全镇及农家乐按照“川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白粉墙、座脊、色檐,万字格门窗,墙壁贴半圆木,提升了居民住房形象。

3、加大乡村基层

基础设施建设。昨年加大资金倾斜投入。昨年我县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进行建设。集镇和桃园寺新建广场,建垃圾处理厂及废水处理厂,新建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牌、三星级厕所、街道统一铺青石板,统一绿化,完成了对桃园景区的道路黑化,感灵寺至大营村的道路硬化,铁炉坝到大坝的道路正在硬化之中,龙王村、普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

3、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展乡村旅游品位。、风管处、县委党校、旅游局、就业局等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营销、卫生、安全、统计、政策理论、服务技能等培训1-3次,并经常性带领专家深入业主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4、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我们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因此风管处加大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设立有环境资源保护科,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并引发小册子和宣传卡,让老百姓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大乡村旅游整体品牌提升力度。我镇拟将铁炉坝、彭家坝、大坝、集镇分别逐步打造为三星级、四星级乡村酒店,目前正在打造阶段。

6、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制作统一的店招及标志标牌,按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等统一评定等级,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由农家乐协会统一组织协调,相互交流,外出参观,对外营销等。

7、加大政策倾斜。对异地搬迁进入集聚地的,实行移民政策,对实施统一风貌改造的,给予政府适当补贴,并给予信贷优惠。

三、效果明显

一是百姓思想观念的得到转变。我镇曾经是典型的山区,农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天打猎,夏季捕鱼,稻田很少,全镇插秧面积仅仅56亩,耕地也少,主产玉米、土豆,过年就仅仅是包谷馍馍沾蜂蜜,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的是大山,思想观念也得不到解放,通过政府引导和辅助,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也干起了农家乐;二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任何营销永不变的主题。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回头客率。农家乐凭着地势的宽广,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庭院都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室内整洁美观,干净明亮,在提升服务质量 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三是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光雾山全镇共有农家乐40余户,预计今年9月底达到70余户。每户住宿接待能力大部分在30个人左右,多的可达80个,生活接待能力每户一次性在100个左右,住一晚、吃三餐,价格一般淡季在70左右,旺季在160左右。有棋牌、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也可免费体验农事活动,免费品尝庭院野果。四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农家乐的致富作用,农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四、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只是吸引部分高消费的游客,而对于如何搞好低层次要求,包括做好旅行社的营销还欠缺思索。

(二)客人切身体验农事上欠缺,让游客感到除了打牌没有更多可参与的事情。

(三)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四)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文化节目品种单一。

五、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集中升级。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我镇的乡村旅游是以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自觉养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政策要求实施。

第三篇: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纺织业文化创意内涵,体现产品文化价值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推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服装产业的融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提到

文化旅游资源,被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品牌效应景区即

,全市唯一的 和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其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已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而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尤其是

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如何找到旅游文化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提升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度将成为下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桐乡与海宁旅游服装发展模式,我县的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或旅游服装集群区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旅游服装商品集散地,将服装产品融入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推动南陵旅游时尚文化与服装产业结合的同时,将传统时尚特色产业纺织品、服装融入到旅游文化之旅中,依托时尚文化建设,开展纺织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融入到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加工程序的过程中去,切身体验纺织文化乐趣,加大研发创意服装力度,以服装租赁的形式,便于游客与景点特色拍照留念;加强地区特色文化服装的设计和成果转化,激发游客的旅游购物心理,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加强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倡导穿着旅游服装游南陵的时尚旅游新口号,探索“旅游+服装”的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在助力旅游服装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积极配合,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助力。

第四篇:某县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X XX 县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XX 位于 XX 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区位优越,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1994 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一、X XX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积累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构建了XX 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 XX 古城为主体的文化特色旅游核心区文物古迹荟萃,XX 文庙、“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及百余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等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共同见证了 XX 汉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繁荣昌盛;西部历史文化旅游区拥有泸江河景观及沿岸团山、新房等古民居群落;东部喀斯特景观旅游区有壮观的燕子洞、颜洞喀斯特岩溶地貌;北部康体休闲度假区有滇南宗教名山云龙山、曲江温泉、绵羊冲水库及现代农业景观;南部民族风情旅游区有纳楼司署和浓郁的哈尼族、彝族风情及神秘的红河谷风光;再加上 XX 紫陶工艺和彝族花灯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景观,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南亚热带高原

季风气候,让 XX 成为红河州乃至 XX 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市之一。

XX 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经过 XX 省旅游“一次创业”时期及近年来的不懈努力,XX 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配套发展。目前,全县有旅行社 7 家,各类酒店、宾馆、招待所 132 家(其中:星级饭店 7 家、待评 5 星级饭店 l 家),床位 9109 个;景区景点由 90 年代初的燕子洞“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文庙、朱家花园、学政考棚、团山古村、曲江温泉等“百花齐放”(其中:国家 4A 级景区 2 处、国家 3A 级景区 1 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处),XX 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 50 大旅游胜地、XX 最具吸引力的景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临安镇荣获 XX 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团山村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村、XX 省首批旅游特色村称号,新房村、苍台村荣获 XX 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2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13.89 亿元,同比增长 17%;接待游客276.6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

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一)理清发展思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临近,全民休闲时代即将到来.XX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 XX 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时

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围绕“打基础、强宣传、拓市场、创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景区打造、酒店配套、特色商品、名特小吃、提升服务”为重点,以“一心、四区、十景”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战略,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促进旅游发展与产业建设紧密融合、同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全力推动 XX 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竭力打造 XX 大旅游品牌。

(二)完善发展规划

完成了《XX 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形成“一城四区、四湖三河、构建大临安”的城镇发展格局,完成《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 4 个集镇总体规划、1200 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古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建筑控制指标体系编制,初步完成泸江河景观保护控制性详规、朝阳北路立面整治专项规划等一批旅游项目规划编制,临安生态城正在开展深度规划设计。

(三)推动项目建设

一是优化升级老景区。以古城为龙头,全面启动古城 5A 级景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古城风貌恢复与保护,古城魅力与日俱增;加快燕子洞景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康体休闲圣地;不断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团山国家 4A 级景区申报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 5400 万元;积极做好临安旅游小镇和西庄旅游小镇两个全省首批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建

设,已投入资金 86224 万元。二是全力打造新景区。投入资金8600 万元完成学政考棚、天君庙片区风貌保护与恢复工程;小桂湖、沙拉河、临安府衙、西门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分别完成投资 34700 万元、13387 万元、3722 万元、5000 万元;启动了南城门片区和武庙片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投入资金11038 万元完成泸江烟柳节点景观河道、交通、绿化工程,曲江红园山片区温泉大道项目正式开工,团山、新房、碗窑村提质工程积极推进。

(四)加强基础建设

不断完善提升旅游接待设施。统一规划文化娱乐场所、购物点、餐饮街区,重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厕所、特色客栈、中高低端酒店等设施建设。临安五星级酒店于去年 9 月竣工投入使用,小桂湖五星级酒店正在积极推进,金临安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成功实现改版升级,古城区标杆性示范旅游客栈和旅游特色餐饮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强化城乡旅游交通路网建设,泸江烟柳景观大道、云龙山大道已全线贯通。积极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城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外来游客对 XX的好感进一步提升。

(五)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创新旅游工作机制,组建 XX 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走大公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发展道路。将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指林寺等景区移交旅投公司经营管理,把县

旅游局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景区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为主。旅投公司的组建,为增强 XX 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全力招商引资

为破解财政资金紧缺的瓶颈,县委、县政府把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加快 XX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对重大旅游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征地、拆迁、落地建设,实行全程挂牌服务,使投资商引得进、落得下、能发展。目前已成功引入旅游投资项目12 个,协议投资 157 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1 .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将全域旅游的概念延伸至全天候、全时段、全市场,全方位考虑 XX 旅游发展水平和潜力,做到全域规划;结合景区实际,按照同一主题,跨区域,联城乡,以大旅游理念进行主题片区规划,做到连片成带;按照“城乡一体、突出特色、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思路,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共建美丽城市乡村,做到城乡一体;向相关产业渗透,注重与农业一体发展、与工业互动发展、与三产联动发展、与文化融合发展,做到产业融合。总之,要做到旅游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融合发展、整体推进。2 .进一步加快龙头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在建及储备的大型旅游龙头项目达 23 个,概算总投资超过 200 亿元。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破解融资瓶颈,做好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工作,全力推进古城 5A 级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泸江烟柳景观带、紫陶创意产业园、红河文化产业大观园、三村风貌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安生态城、临安湖景观工程;加快融康体、休闲、山地运动、东南亚风情于一体的燕子洞旅游小镇,以温泉 SPA、薰衣草庄园、现代农业观光、候鸟式养老基地为主的曲江温泉旅游小镇建设;推进黄草坝、苍台、回新、龙岔、孟曼、培德等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建设;抓好高星级酒店、特色客栈建设和重点景区提质工程,以旅游龙头项目带动 XX 旅游提速跨越发展。3 .进一步培植旅游文化产业。一是规范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建设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星级饭店申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抓好对规模酒店的指导和星级客栈评定工作;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推进旅游购物、餐饮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旅游行业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游客权益和旅游市场秩序。二是填充文化内涵。注重儒家文化、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在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景区文化建设力度,形成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提升旅游要素。加大高星级酒店及

特色客栈建设力度,规范 XX 风味小吃和旅游餐饮市场,加快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建设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进度,发挥 XX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娱乐品牌。四是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通盘考虑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引领 XX 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向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建设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推动 XX 旅游提质跨越发展。五是全面促进产业的升级融合。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考虑,通盘谋划,推进产业联动,开发新型业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

1.请求给予一定的旅游项目用地指标。

2.请求给予补助一定的旅游项目前期经费。

3.请求帮助协调把江川至通海或研和至通海的公路改造为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帮助协调尽快启动 XX 至元阳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

4.请求帮助协调将 XX 古城国家 5A 级景区、燕子洞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和曲江温泉休闲度假区列入省级重点旅游龙头项目。

尊敬的刘副省长、各位领导,我们衷心希望省、州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 XX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 XX 旅游“接轨玉溪、牵手昆明、联手滇东南旅游区、融入省内大市场”,把 XX 建设成为昆玉旅游文化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在 XX 省旅游“二次创业”中再创佳绩。

第五篇: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

全市乡村旅游发展 情 况 汇 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顺应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于2011年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我市实行“省市共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请求,即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力共建,将我市打造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我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亮点。到2011年底,先后建设了全省首批乡村旅游星级线路、1个旅游强县、2个旅游名镇、5个旅游名村、5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服务点近3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达到144家)、乡村家庭旅馆40余家,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年经济收益近1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4万人。

1、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

市里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旅游、农业的副市长及联系旅游、农业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农办、旅游、农业、水利、林业、财政、交通、国土、发改、建设、文化、规划、劳动、环保、广电、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县有关部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引导村镇在新农村建设和规模化、特色化种植中与乡村旅游相对接,促进了乡村旅的发展。同时,市旅游局积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乡村旅游社会参与水平。2012年初,娄星区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为乡村旅游业主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合作交流平台。

2、创建标准体系,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我市先后设计了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并相继出台了包括乡村旅游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在内的服务规范,如《娄底市农家乐星级评定与划分标准(试行)》、《娄底市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娄底市乡村旅游诚信公约》等等,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乡村旅游线路星级评定与划分》,形成了从产业准入、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标准建设到组织管理、服务规范、市场营销和质量等级评定划分的完整标准体系,这些地方性标准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学规划布局,培育和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

2010年,我市编制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一区、四圈、二走廊”对我市乡村旅游进行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了“山、水、花、田” 四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山之恋(以国家森林公园新化大熊山、涟源龙山等山系为代表的山色胜景)、水之梦(以水府庙为主的涟水流域为主的旖旎风光)、花之缘(以双峰锁石花门的万亩油菜花基地—甘棠的芍药牡丹花基地—三塘铺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花基地---曾国藩故居的荷花基地等特色的沁脾花香)、田之韵(以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紫鹊界梯田为核心的20万亩峒田风光)。在此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娄星区形成了以孙水河、仙女寨、洪家山为中心的乡村旅游聚焦区,市经开区初步形成了以中阳白鹭山庄、湘军水府农业观光园、新东方葡萄园、石泉国际度假山庄“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冷水江形成了王家村、大坪村、眉山村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旅游村建设的新亮点;双峰、新化和涟源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区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景区的接待压力,成为了的旅游接待主力军。

4、推进“3521”工程,彰显乡村旅游富民惠民作用。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省政府实施乡村旅游“3521工程”(即2011年—2013年,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万个乡村旅游点及家庭旅

馆)。我市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引导,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新化县成功跻身全省首批10个“旅游强县”行列,水车镇、荷叶镇获“特色旅游名镇”,蒿子村、浒石村、中阳村等5个村获“特色旅游名村”,九龙仙女山庄、南扶生态农庄、银凯山庄、白鹭山庄等5家获得“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区的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发生显著变化,紫鹊界从事乡村旅游接待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奉家下团村自开通娄底至奉家桃花源旅游专线以来,旅游年接待人数和年收入翻了两番。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激发了农民发掘特色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热潮,紫鹊界的草龙舞、梅山山歌、梅山傩戏、涟源的珠梅抬故事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奉家下团村村民自发组织和编排了一台地方戏,丰富了游客的娱乐生活,提高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5、积极宣传促销,努力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为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将节庆活动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先后策划组织了中阳白鹭农庄乡村旅游线路开通仪式活动,大力推介我市首批乡村旅游星级线路;在双峰县锁石镇举办“花之缘”乡村旅游线路开通暨首届娄底旅游摄影大赛启动仪式,促进了“花之缘”乡村旅游与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深度融合; 特别是与市委农村工作部、娄底晚报合作推出的“2011娄底最美乡村”评选

活动,通过推出一批秀美村庄的好典型、乡村旅游的示范村,激发了更多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仅成为了深化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主题活动,更是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的一个良好开端。

我市乡村旅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扶持合力有待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起点较低,需集中各方力量,对一些资源禀赋好、积极性高的村镇予以重点优先扶持。近年来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都很重视农村工作,但因着眼点不同,扶持的重点区域不同,导致支持力量分散,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二是乡村旅游道路进入性差。目前绝大部分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为村级公路,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需要。而乡村旅游经营者都是普通农民,无力承担道路建设的巨大经济压力,只有依靠政府和交通部门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调整规划,优先建设。三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有待完善。旅游厕所、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停车场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直接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下阶段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

鉴于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我市决定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步伐,按照“三年提质上档、五年整体建成”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全面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整体提质,将娄底培育成全省甚至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

1、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实施差异化开发,打造一批精品景区(点)和经典旅游线路,建好5大乡村旅游度假区和5条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培养发展民俗风情体验、科考探险、户外运动、体育休闲、康体疗养、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挥地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创作地方文化节目,形成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到2015年,主要乡村旅游区(点)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年均增长40%;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45%以上;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农民达10万人。

2、建设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提高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农村风貌美化、景观提质、环境整治,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新建休闲农庄要与乡村旅游区(点)星级建设相一致,重点培育一批高星级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园区和具有文化内涵的民俗村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牌,将休闲农业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有机结合,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注入活力和生命力。重点发展百果园、四季花园;建设湘莲荷花、油菜、红米、黑米、软籽石榴,牡丹芍药、金银花和其它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3、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交通网络,促进旅游公路与高速公路网、国省道和铁路、码头连接,加快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打通旅游交通快速通道;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输电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特色的五星级生态山庄(宾馆)、家庭旅馆和产权式酒店,推出特色餐饮项目,建设体现当地居民特色的购物、美食等主题街区;加强乡村旅游商品和销售网点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商品产销企业,重点发展永丰辣酱、百雄堂豆制品、葛根、田鱼、养生药膳等土特产,国藩溪砚、梅山竹编和具有娄底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等,在大型乡村旅游区(点)和游客集散地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专门市场和乡村旅游商品展示厅。

4、加强乡村生态保护,美化乡村旅游环境。强化旅游生态理念,在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适度开发乡村旅游观光项目,控制开发规模和游客环境容量,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面。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活动,为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途径。

三、请求与建议

我市乡村旅游在政策体系与建设标准化管理上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领先尚未在产品建设、乡村旅游经济总量得到充分体现,亟需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为此,市政府请求省委、省政府借鉴国家将张家界列入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做法,将我市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富民民工程建设示范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副省长何 在全省“3521旅游创建工程”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省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共建工程,并要求我市加强衔接,加大推进力度。为此,特提出如下请求与建议:

(一)明确职责,完善部门合作共建机制。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需要会社会的参与、关心和支持。我市已成立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请求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制订省市共建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专项扶持发展措施,按照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共同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

1、市交通局。支持与乡村旅游业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于2012年4月份前制定《娄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建立公路、水路、站场、码头等综合建设项目库,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范围、建设主体、建设标准、建设期限、资金筹措方式等,逐年实施“乡村旅游畅通工程” 并抓好公路绿化。重点扶持:

(1)“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县域城镇通往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尚未硬化的乡村公路及断头路的连通。

(2)大力支持市、县城镇通往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危旧窄桥梁的改造、安全保障和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打造平安旅游线路。

(3)对确定为市级以上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对外连接线按乡级公路标准修建和补助;对确定为县、乡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对外连接线需新修的按村级公路标准补助。

(4)对市级确定的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基地目前对外连接线提质扩容。现为村、组级公路的,拓宽2米,拓宽部分按村级公路标准补助。优先重点解决双峰三塘铺镇境内主干线到软籽石榴基地道路10公里、双峰荷叶乡村旅游度假区内的道路20公里、水府旅游度假区内的道路20公里、龙山旅游度假区内道路20公里、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内道路20公里。

(5)优先开发建设好孙水、涟水、新化资水的水上航运线路,在规划建设航运线路、水路客运码头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

(6)大力支持通往景区旅游线路的绿化工程,打造美化旅游。

2、水利局。积极扶持和利用水资源和水利风景名胜区资源(如山塘、水库、湖泊等)发展乡村旅游业。根据旅游景区(点)建设需要,改造、提升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或兴修

景区水利设施,加大对河流、水渠、山塘、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整治;对乡村旅游景区内的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水利设施的防险加固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优先支持。重点扶持:

(1)尽快实施荷叶旅游度假区的涓水河治理,并支持将测水河流域的河水引入涓水河的“活水工程”;

(2)对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内的紫鹊界梯田水利风景名胜区的水资源实施保护工程。对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内的小河进行治理;

(3)对龙山、大熊山、九峰山实施水土保持工程;(4)对省“两型”改革试验区水府片区内的水域及流入水府库区的孙水、涟水实施整治,提高经济效益和观赏性。

3、市农村工作部和农业局:积极扶持和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机融合。重点扶持:

(1)扩大“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的面,对共建的五大乡村旅游度假区所在地40个村列入示范点优先实施。

(2)对双峰锁石5000亩油菜花基地、甘棠1000亩芍药牡丹基地、三塘铺10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荷叶1000亩荷花基地实施重点扶持,(3)加大休闲农庄建设力度,重点对5大旅游度假区内或5条星级精品线路上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10家实行贴息等扶持。

(4)实施标准果园的建设,全市共建设50家,其中对10家较大规模的果园实行补助扶持。

(5)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2个以上。

4、市林业局:积极扶持和引导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根据景区(点)周环境的需要,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扩大森林抚育和优材更替实施范围,对古树名木实施重点保护。重点扶持:

(1)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尽快在大熊山、龙山、九峰山实施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项目(重点:森林抚育、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生物防火林带和新建珍稀树种基地建设等),扩大公园内可观赏性景观的面积,提高重点景区的经济效益。

(2)支持在乡村旅游线路上建设绿色通道(娄新高速龙山连接线25公里;长韶娄高速洪家山连接线20公里;娄衡高速至双峰国藩故居连接线70公里;娄新高速大熊山-紫鹊界连接线60公里)。

(3)在娄底城区周围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圈。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景观面积,启动珍稀阔叶树种项目建设和扩建长防林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

(4)为增加乡村旅游中体验式、自助式的旅游内容,在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有条件的乡村开展“森林人家”评级活动试点。

(5)参照高速公路安排异地造林项目的模式,每年从植被恢复费中划拔资金安排支持“三边”造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植被恢复、矿区植被恢复等异地造林工程。

(6)加大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向国家争取在水府庙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向省林业部门争取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列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与省本级湿地保护补助范围。

5、市旅游局:牵头组织专家对娄底市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提质进行会诊,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对景区(点)的提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重点扶持:

(1)对5个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游步道、标识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给予技术指导和奖励性补贴。

(2)扶持指导全市“3521”工程创建。

(3)重点扶持和指导荷叶旅游度假区和龙山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

(4)定期策划和组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全市乡村旅游的宣传推荐。

(二)整合资金,设立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从旅游、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相关专项扶持资金中切块,划拔出1000万元作为省市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前期引导和借款贴息、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奖励性补贴等,资金归口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由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初提出使用分配方案,报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和市分管领导同意使用进行划拔。

(三)加强协调,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我市已经请求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政府分管旅游的副秘书长任组长,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娄底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市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娄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目前虽然得到省领导的支持,但文件、政策的是否能顺利出台,需要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而在今后的具体实施中,更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因此,请求按照对口的原则,由市政府牵头,各市直部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沟通,争取文件、政策的早日出台,并确保这项共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 二0一二年二月 日

下载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口市旅游发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3生态避暑旅游汇报发展情况材料[全文5篇]

    ***生态避暑旅游发展情况 汇 报 材 料一、莲都发展生态避暑旅游的条件与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是浙闽“六江之源”、华东的生态屏障、全国的生态示范区,全国摄影基地......

    旅游汇报材料★

    固根本强基础 求突破开新篇 努力把我区旅游业培育成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 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XX (XX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区开放开发会议精......

    旅游汇报

    四大一推一建活动汇报一、整体活动开展情况 按着全市四大一推一建活动的安排部署,旅游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开展活动,有效推进日常工作。 1、高站位谋划。在民建中央的帮助支......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小编整理)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

    文化旅游汇报

    淄川区文化旅游局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区委5月4日召开的创建文明城市调度会会议精神及区委区政府川发[2008]8号《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

    旅游会汇报

    2013第十八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汇报 2013年8月31日上午,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参观“2013第十八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通过参观此次展会,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展会现场的氛围。现将......

    最新旅游文字汇报材料最新

    东河区旅游汇报材料 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上,李纪恒书记明确提出了“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东河区全面......

    旅游议案汇报

    关于“以铁岭新城区为龙头,大力推进全市 旅游产业发展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肖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铁岭新城区为龙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