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云项目建设流程
电子政务云项目建设流程
一、电子政务云项目建设总体环节介绍
电子政务云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持续建设、改善的过程。电子政务云项目的建设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及分析、设计及采购、实施及优化。三个阶段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对电子政务云进行持续性的完善。
确定目标评估完善战略规划测试验收政策法规系统设计组织实施选型采购立项审批
规划及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确定电子政务云建设的预期目标。
2、确定电子政务云建设的主体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整体框架。
3、通过对管理组织流程及业务需求的梳理,形成详细的管理规范和需求分析文档。
4、制定电子政务云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及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规划分析阶段的成果确定技术路线,与多家供应商进行沟通、交流,分析技术可行性,确定产品技术规范。
2、供应商根据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组织产品演示。
3、对供应商所提供的项目建议书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内容与战略规划方向一致,并编制设计文档,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方案等文档。
4、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将项目立项材料报省发改委、省大数据局、省财政厅进行申报与批复。
5、通过谈判、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产品供应商,并签订合同。实施及优化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设计文档,制定实施方案,由产品供应商提供产品并部署实施。
2、进行系统测试,形成正式的系统测试报告。
3、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系统配置及试运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及优化。
4、系统上线,进行交付及验收。后续维护中进行系统评估,持续进行系统优化。
5、与产品供应商进行结算与付款。
二、规划及分析阶段流程介绍
规划及分析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第三方管理咨询单位的前期介入,帮助梳理当前的组织、流程、现状,并根据电子政务云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方案,通过深入的需求调研,制定需求文档,作为后续系统设计的基础。
1、成立项目组
电子政务云建设需结合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管理是核心和基础,技术是工具和手段。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电子政务云项目成功的关键,办公厅在进行电子政务云项目建设时成立两个小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由厅领导及处/室领导组成,负责项目各里程碑阶段的评审、重要事项审批确认,并提供决策层对于项目推动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支持。
工作小组由咨询顾问、业务人员组成,负责开展项目各阶段具体的工作。
2、确定项目范围及目标
项目组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界定项目的目标及其涉及的业务范围。通过制定了明确可行的项目目标和范围,避免项目进展过程的盲目性而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项目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目标系统与现有的战略或规划相结合。
(2)目标系统要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定义一系列可以量化衡量的指标来评估项目。
(3)明确业务部门需要参与的项目环节。
3、现场调研
通过现场调研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资料,对电子政务云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现场调研的方式通常采用一对一的访谈,提前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和针对不同人员的访谈提纲,并提前将提纲发放给被访谈对象。
4、制定战略规划方案 完成现场调研之后,项目工作小组通过整理、分析、判断,根据已掌握的情况,综合考虑电子政务云现状、政策、法规、战略及现有业务流程中急需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的重要业务问题,提出战略规划方案。
战略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子政务云的原则、范围、目标和具体内容。(2)软、硬件技术路线。(3)阶段划分和计划安排。(4)初步费用概算。
5、深入调研
根据战略规划方案,制定进一步的调研计划,对规划中所明确的项目范围、目标和具体内容,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研。对技术路线、项目开展计划进行反复的沟通与确认。对业务现状及流程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6、需求提炼
经过对业务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项目工作小组即可以进行需求提炼。形成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系统需求概述。(2)功能需求描述。
(3)非功能性需求描述,如数据规模、用户数量、技术要求等。
其中,对功能需求的描述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在需求提炼阶段须尽可能将需求完整详尽地整理出来。应避免将需求分析工作在系统实施阶段后交由产品供应商完成,否则将会导致签署合同时项目验收标准模糊,可能造成一些个性化需求被供应商模糊处理,最终导致系统实施偏离预定的目标,甚至最终无法实现某些重要的需求。
系统功能描述应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系统基本功能的要求、高级功能的要求、相互关联的功能环节的协作方式等内容。
需求分析报告需经过相关的讨论和审批后才可生成正式的版本,需求分析报告可以在后续的产品选型和实施过程中根据厂商产品的情况不断进行修订,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设计及采购阶段流程介绍
规划及分析阶段确定了项目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具体需求后,系统设计、产品选型、采购方式,将解决如何从众多的供应商中选择能满足需求、符合规划方案要求的产品,以及采用哪种方式进行采购的问题。
1、成立项目组
与规划及分析阶段相似,在设计及采购阶段,也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2、供应商技术交流
项目开展初期,会有众多的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需要将候选供应商的数量缩小到精力顾得过来的范围之内。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发送基本需求信息的形式明确列出一系列供应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并以邮件或传真等方式与候选供应商进行沟通。有些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因为不能符合客户的技术平台要求或其功能明显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被剔除;还有些供应商虽然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但与其他供应商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一般也会被从候选名单中剔除。此外,在与供应商的沟通过程中,还应重视他们表现出来的职业品质,比如公司诚信、销售行为的职业化程度,这些品质实际上是公司实力与经验的反映。
3、向供应商发送需求文档
经供应商技术交流认定了具备竞标资格的供应商,就可以向其发送具体的需求分析文档,并给这些供应商预留2~4周的时间来根据需求文档编写系统方案。
4、供应商反馈项目建议书
供应商在收到需求文档后,应按照时间要求及时反馈项目建议书。
5、编制设计文档
设计文档应由具备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编制,设计文档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方案、项目投资预算。
6、根据国家及省内相关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立项、申报及审批。
(一)项目政策技术评审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材料:
(1)项目建设申请书公函(附件:项目信息一览表)(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 省大数据局反馈材料:
(1)项目政策技术评审意见(附件:专家评审意见)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材料:
(1)项目立项申请书公函(盖章)(2)项目政策技术评审意见(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 省发改委反馈材料:
项目立项批复文件(附件:专家评审意见)
(三)项目初步设计批复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材料:
(1)项目初步设计评审申请公函(盖章)(2)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省发改委反馈材料:
(1)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附件:专家评审意见)
(四)项目概算评审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材料:(1)项目概算评审申请公函(盖章)(2)项目投资概算报告(3)经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方案(4)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省财政厅反馈材料:(1)项目投资概算评审报告
(五)项目采购方案批复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材料:
(1)项目政府采购申请公函(盖章)(2)项目投资概算评审报告 省财政厅反馈材料:(1)政府采购通知书
7、采购流程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项目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一般包括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等方式,具体采购方式应在编制设计文档或之前就确定,并在立项申报与审批中完成确认。
8、合同签订
采购流程结束后,经过招标公示,即可确定供应商,应尽快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以便供应商第一时间投入实施环节的工作。
四、实施及优化阶段流程介绍
在实施阶段,将前期的需求分析成果与系统设计成果顺利转移给供应商的项目经理,使系统实施方案与前期成果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是决定实施能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
监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主要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其具体内容有:监理项目阶段计划,监督阶段计划的执行进度,并指导进行合理调整;监督项目的实际投入,保证投入的合理性,保证后续阶段的可持续性;监督项目的实际结果,保证阶段结果与阶段进程计划相同或相符;监督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阻力,提出建议性措施和解决方法,避免项目的重大停顿或中止;监督克服困难的措施,保证解决困难的措施有效性和可行性,保证项目进程的顺利进行。控制实施进程与前期规划和需求保持一致,必要时对前期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1、成立项目组
实施是整个电子政务云建设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为了保证实施成功,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实施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按以下模式运行:项目经理负责管理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项目经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查进度,解决任何涉及分工、资源或政策的争议。
项目小组成员由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实施方咨询顾问、规划及分析阶段咨询单位的咨询顾问共同组成。
2、确定实施目标
实施目标应该结合规划目标与系统设计目标,进行具体的细化。实施阶段的目标应该更加量化,以便于评价系统实施效果。
3、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该详尽地描述系统实施的目标、范围、人员的组织、实施的方式、详细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里程碑。
实施方案中要对于项目的“人员、内容、原因、地点、时间、方式”进行描述。它是与相关人员讨论后确定的结果,并且涉及资源谈判、时间安排、成本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
实施方案应经过充分评估,以确保其可行性。
4、项目具体实施
由产品供应商提供产品、进行相关系统开发、完成部署实施。
5、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是为了检测系统是否符合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所约定的系统功能要求,是否实现了规划目标与系统设计目标。性能测试是为了检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压力负荷是否满足业务需求,以及系统与合同中所约定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安全测试主要是检测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漏洞,以便及时修复。系统测试报告将作为系统试运行及系统交付的重要成果性文件。
6、试运行
在试运行阶段主要依据系统试运行方案,完成下述工作:(1)基本系统配置及确认。(2)系统管理。
(3)最终系统配置及确认。(4)开发数据转换程序。(5)开发应用接口程序。(6)开发外挂或扩展程序。(7)单据、报表定义。(8)格式定义。(9)权限定义及管理。
7、相关人员培训
接受培训的人员首先是项目组成员和系统管理员(见前期培训环节),其次是最终用户和管理人员,或许还有其他人员。每一类培训对象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培训的性质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来说是不同的。
8、系统上线
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应做好相应的数据准备,并完成数据的输入或迁移。数据准备阶段要注意核对初始化数据的准确性,以免输入错误的初始化数据,导致“垃圾效应”。
系统上线最初的一段时间应该建立明确的故障应急处理机制,以保证正式运行初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记录并得以解决。最初的几个运行周期的期末应该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检查,已确保系统配置正确。
9、产品交付及验收
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供应商需要进行产品交付,对产品交付的质量可以根据系统测试报告及系统使用情况综合评价。验收过程中,供应商除了需要保证系统的顺利交付,还要负责提交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文档、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文件。
10、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后评估、系统优化完善
系统通过最终验收后,即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现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待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系统管理员及系统使用人员在日常中的反馈意见。通过判断系统的使用是否满足前期规划目标及系统设计目标,对系统进行后评估,并整理出系统优化建议。系统的优化包括系统运维服务的部分和下一个项目周期建设需求的部分。
11、合同费用结算
系统实施阶段完成后,应按照合同约定与供应商进行费用结算。
第二篇:项目建设流程
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单位需向市规划局提交以下资料(两份A4):
1、选址申请:申请应说明本单位主要业务范围,所属主管部门,申请的理由,建设项目的名称,性质(住宅,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工业厂房,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规模,建设用地位置、面积,用地规划性质(住宅,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工业厂房,市政公用设施)等;
2、营业执照、法人资质、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业项目);
4、环评报告(工业报告);
5、土地使用证(旧城区)。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项目单位应办理立项、1:500地形图、测绘、平面规划方案、进行项目设计等工作。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单位需向市规划局提交以下资料(两份A4):
1、定点申请(申请应该说明建设项目的名称,项目批准文件号及主要内容,项目的方案设计、结构、层次、建筑面积、概算投资,定点具体位置等内容);
2、选址意见书
(复印件);
3、项目立项批复;
4、1:500地形图;
5、平面规划图(并附电子版);
6、方案审查报告(临街项目);
7、项目方案图、效果图、亮化图并附电子版(临街项目);
8、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项目单位需提交以下资料(两份A4),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
1、修建申请(申请应说明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编号及办理时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批准文件号,及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项目的规模、层次、结构、建筑面积、预算金额等主要内容);
2、选址意见书(复印件);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4、计委批复(复印件);
5、总平面设计图;
6、施工图纸;
7、土地使用证复印件(验证原件);
8、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
四、招、投标
办结“一书”、“两证”后,项目单位到市建设局招标办公室完善招、投标手续。
五、办理施工许可证
办结“一书”、“两证”并完善招、投标手续后,项目单位需向市建设局工程科提交以下资料:
1、报建报告(项目单位);
2、工程项目立项批文(发改局);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局);
4、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规划局);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局);
6、银行资信证明(开户银行);
7、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建设局);
8、建设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设计单位);
9、防雷设计审查意见书(气象局);
10、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监理);
11、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发包)备案表(施工、监理);
12、建设工程承发包廉洁协议书(建设局);
13、建设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书(建设局);
14、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15、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施工)审批表(建设局);
16、建筑工程安全条件备案表;
17、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建筑业管理局);
18、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合同)。
以上报件齐全,经审查批准,核发《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六、申请放线
办结《施工许可证》后,项目单位提供“一书”、“两证”、《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等到市规划局申请放线。
七、开工建设
持市规划局放线通知书到市规划局工程科申请开工。
八、申请验线
工程建至正负零。项目单位申请市规划局按核发的《放线通知书》的要求进行道路红线、建筑红线等验收。
九、单项验收
主要是消防、防雷、规划、建设工程等各管理单位根据各行业的规定、标准、要求等进行单项验收。
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验线合格后,到市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十一、总体验收(消防、质检、规划、建设)
持项目用地批复、“一书”、“两证”、立项批复等项目及工程资料,申请总体验收。总体验收由市建设局工程科组织,市(区)计划、国土、工商、建设、规划、消防、防雷、质检、电力、供水等专业部门参与,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总体验收,核发《建设工程合格证》及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证书。
十二、办理建设工程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总体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持验收报告、工程等级证书等到建设局房屋登记中心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篇: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三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
认真遵照执行。
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管理,保证建设质量,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各类应用
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等新建、扩建及升级改造。
第三条 市直机关各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及其下属各单位全部或部分使用市财政性资金的电
子政务项目,适用本办法。
使用市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大型基建项目中包含的电子政务子项目也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核和绩效考评;监督、指导各
区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验收和维护;组织全市重点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
市发改部门负责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审批。
市财政部门负责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的审核安排。
各部门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上,分别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保障安
全”的原则,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部门组织制定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并按对规划进行修
订。
第七条 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
出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和建设内容,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八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各部门近期建设规划,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的项
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第三章 立项管理
第九条 已经纳入规划项目库的电子政务项目,由项目申请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同时报送市发改部门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市发改部门根据市
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批。
未通过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的项目,市发改部门不予立项。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申请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同时报送市发改部门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方案提出书面审核意
见,市发改部门根据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有关规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第十一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各部门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标准规范、资
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要求,以及是否充分利用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等公共设施进行审核。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规范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市发改部门按有关规定下达电子政务项目投资计划,并
抄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政府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市发改部门对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建设方案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领导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对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及资金管理等工作总负责。项目建设单位应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
制度。
第十五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项目承建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和能
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与承建单位签订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合同,合同应包括建设要求、功能要求、工程标准规范,设备型号、数量、配置与价格,设备到货和安装调试时间、软件要求、工程进度要求、测试方法、验收要求、培训计划、付款方式、技术文档要求、保修和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
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合同副本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信息工程监理制度。电子政务项目监理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项目建设单位应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并依据监理合同对监理单
位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发改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变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或调整投资概算时,应报市发改部门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发改部门根据市信
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检测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的项
目投入试运行。
第二十条 项目试运行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测,检测通过后,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验收,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验收进行监
督。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通过后,项目建设单位将验收报告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不得投入运行,市审计部门不予审计,市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项目运行维护经费。
第六章 运行维护
第二十二条 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和维护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应确定项目运
行和维护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电子政务项目安全、可靠运行。
第二十三条 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维护方式有:项目建设单位自管、集中运维或外包运维。适合集中运维方式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符合有关规定的机构负责运行维护;适合外包运维方式的电子政务项目,应采取外包方式进行运行维护。采用外包运行维护方式的,应进行政府采购。第二十四条 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标准按向市财政部门提出
申请,由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部门预算。
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标准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绩效考评
第二十五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对没有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市发改部门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暂缓其后续项目的审批。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各区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区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流程(市政府办修改)
马鞍山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流程
(送审稿)
为规范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提升电子政务管理水平,根据省、市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流程。
一、适用范围
1、本流程适用于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各县区可参照执行。
2、电子政务项目,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软件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软、硬件采购。市电子政务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应符合国家、省及我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遵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二、管理原则
1、预算管理原则。市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市直部门电子政务项目申报情况,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并会同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2、科学论证原则。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由市信息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电子政务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项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3、政府采购原则。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按照相关的招标采购文件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三、管理流程
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每年在部门预算上报同时,向市信息办申报下一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计划和项目预算。报送资料包括《马鞍山市电子政务项目立项申报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2、项目计划
市信息办根据国家、省及我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统计、汇总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初步计划。
3、项目论证
市信息办会同市财政局在每年部门预算上报截止时间前10个工作日,组织专家对下一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论证,拟定上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
4、项目立项
通过专家论证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上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立项批复,并明确项目建设主体。
5、项目方案设计
通过立项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体通过马鞍山招标采购交易信息网公开征集项目建设方案,并由市信息办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最佳方案并由中标单位进行优化设计。
6、项目招标
经优化设计的项目方案,在市信息办和项目使用方共同确认后,依法进行招投标,并签订合同,组织实施。
7、项目建设
市信息办、项目使用方对建设项目加强监督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进度及工程建设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
项目建设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市信息办统一负责组织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招标采购。电子政务项目专家论证、评审和监理所需资金列入电子政务专项资金预算。
9、项目验收
项目完工,经试运行合格,由监理单位初步验收后,市信息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10、项目绩效评价
市信息办、市财政局会同市监察局、市审计局、项目使用方等单位共同对竣工并正式使用的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今后确定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安排和运行维护经费拨付的依据。
四、本流程由市信息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关于调整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的建议名单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决定调整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晓麟(市政府)
副组长:魏尧(市政府)
沈天鹰(市政府)
成员:邢修桂(市政府)
孙奇(市政府)
尹礼荣(市市容局)
陈永红(市委办)
侯沪东(市政府办)
章正(市发改委)
刘荃(市经信委)
万亚平(市教育局)
詹世桂(市科技局)
孙烨(市监察局)
张国华(市民政局)
丁济民(市财政局)
张延玉(市人社局)
方文(市住建委)
邵 许(市交运局)
杨少虎(市环保局)
詹传平(市农委)
吴昭旭(市水利局)
刘殊(市商务局)
卞建秋(市文化委)
王社临(市卫生局)
夏光明(市审计局)
程宏旺(市统计局)
周加华(市档案局)
秦北城(市广电台)
张桂华(市法制办)
夏为顺(市经信委)
章银发(市公安局)
殷宏斌(市规划局)
张志强(市国土局)
王庆荣(市工商局)
王祥生(市国税局)
刘鲁舟(市地税局)
董志耕(市质监局)
於克满(市气象局)
陈联明(市人行)
班先林(市机要局)
杨善斌(当涂县)
周正忍(花山区)
郎平(雨山区)
倪志品(金家庄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刘荃兼任办公室主任,朱孝军任办公室副主任。
第五篇:化工项目建设流程
化工项目建设流程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指为完成项目立项而做的所有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文件准备
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可研报告及项目申请书的编制;
2、项目立项
①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②准备好预核材料,根据要求到相关级别的政府部门完成名称预核工作;
③将可研报告和立项文件上报至规定级别的发改委,发改委审查通过后拿到批复文件。
3、配套手续办理
①与项目申请立项同步展开环评、安评、节能评价工作;
②在环评通过后进行土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项目申请报告核准等工作,最终拿到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土地预审、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影响等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
③完成公司的注册。
二、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指建设项目立项起到批准项目开工这一期间的主要工作。项目建议书获批准即为立项。
1、建立管理机构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确定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等管理方式。
承担工程总承包、施工、建设监理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以保证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生产准备等方面实行有效控制。
2、进行工艺包和基础设计的编制工作。
确定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如总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工厂组成、总图运输,水、电、汽的供应方式和用量,关键设备及仪表选型,消防、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工程概算等。
3、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以后,进行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
初步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施工图设计,安排计划和组织主要设备订货的依据。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是审查项目初步设计是否符合行业规章、标准,是否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等,是进一步优化设计的过程。
4、组织主要设计、施工单位编制建设总体统筹控制计划和中期建设统筹控制计划。总体统筹计划是把工程开工前期和建设中有关资金、施工、外事、设备材料、生产准备、试车、考核、竣工验收、协作关系、建设组织等各项工作按照系统工程原理纳入计划,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主控制点的完成和总体计划进度的实现。
5、对工程施工、设备、监理等均应开展招标投标工作。要充分考虑化工生产装置的特殊性、复杂性,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择优选择施工、设备、和监理等单位。在评标,定标时,要全面考察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财务状况等,而不应单纯以报价多少而定。
6、长周期设备采购问题 根据设备制造周期确定出长周期设备。对于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如球罐、反应器等设计单位要在工艺包或基础设计之初提交设计参数,项目部组织设备订货工作。其它设备及材料可在基础设计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适时进行采购。
做好新开工项目开工条件的落实工作后方可开工建设。
三、项目建设期
1、编制工程计划
按总体统筹网络计划进度和设计图纸交付、设备材料交货进度和资金到位等情况编制工程计划。在工程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期统筹控制计划,但必须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努力在规定的工期内建成投产。
2、建立质量管理机构
项目部和施工、监理单位要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和必要的监测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委求。要严格按规定进行评定和验收,确保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接受政府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
3、设备验收
到厂的设备、材料应指定一名负责人专管检验工作,加强对接、检、运、管人员的领导和管理,并建立以责任心强、业务熟悉人员为骨干的专职班子,统一管理接运、装卸、检验、保管和发放等工作。设备、材料的检验工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地方商检部门、劳动部门申报和联系组织有关单位参加。
4、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控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要加强资金控制,千方百计节约资金。在确保生产使用功能条件下,在初步设计总概算投资范围内,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工程之间的资金余缺,但要控制在设计概算内。若突破总概算时,需由设计单位按《化工工程调整概算编制办法》负责编制调整概算。
严格控制工程概算是每个建设者的责任,初步设计概算确定后,一般不作调整。调整概算的基本条件是,在施工图设计预算的基础上,设备订货量达到80%、到货量达到60%,安装工程量完工60%,土建工程量完工80%以上时方可进行。
四、工程中间交接
1、工程扫尾与单机试车
①在工程安装基本结束时,施工单位应抓扫尾、保试车,按照设计和试车要求,合理组织力量,认真清理未完工程和工程尾项,并负责整改消缺;项目部应抓试车、促扫尾,协调、衔接好扫尾与试车的进度,组织生产人员及早进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尽快整改。
②工程按设计内容安装结束时,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工程质量初评,项目部组织生产、施工、设计、质监等单位按单元和系统,分专业进行“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隐患、查未完工程;四定:对检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时间)。
③机泵、机组及与其相关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的检测、控制、联锁、报警系统,安装结束都要进行单机试车。目的是检验设备的制造、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④由项目部组织成立试车小组,由施工单位编制试车方案和实施,生产单位配合,设计、供应、质监等单位参加。如施工单位力量不够,可由生产技术人员编制方案,并组织生产人员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单机试车工作。
单机试车时需要增加的临时设施(如管线、阀门、盲板、过滤网等),由施工单位提出计划,项目部审核,施工单位施工。⑤单机试车所需要的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及原材料、物料等由项目部负责供应。
⑥单机试车过程要及时填写试车记录,单机试车合格后,由项目部组织生产、工程管理、施工、设计、质监等人员确认、签字。
⑦大机组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机组安装完毕,质量评定合格;
系统管道耐压试验和冷换设备气密试验合格;
工艺和蒸汽管道吹扫或清洗合格;
动设备润滑油、密封油、控制油系统清洗合格;
安全阀调试合格并已铅封;
同试车相关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调试联校合格;
试车所需要的介质已到位;
试车方案已批准,指挥、操作、保运人员到位;测试仪表、工具、防护用品、记录表格准备齐全;
试车设备与其相连系统已隔离开,具备自己的独立系统;
试车区域已划定,有关人员凭证进入;
试车需要的工程安装资料,施工单位整理完,能提供试车人员借阅。⑧某些需要实物料进行试车的设备,可留到投料试车阶段再进行单机试车。
2、系统清洗、吹扫、气密
①系统清洗、吹扫、气密由生产单位编制方案,施工、生产单位实施,并最终由生产单位确认。
②系统清洗、吹扫、气密要严把质量关,使用的介质、流量、流速、压力等参数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系统进行吹扫时,严禁不合格的介质进入机泵、换热器、塔、反应器等设备,管道上的孔板、流量计、调节阀、测温元件等在化学清洗或吹扫时应予拆除,焊接的阀门要拆掉芯或全开。
有特殊要求的管道、设备的吹扫、清洗应按有关规范进行特殊处理。
3、工程中间交接
工程中间交接标志着工程施工安装的结束,由单机试车转入联动试车阶段,是施工单位向生产单位办理工程交接的一个必要程序,中间交接只是装置保管、使用责任的移交,不解除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负的责任,直至竣工验收。
①工程中间交接应具备的条件:
工程按设计内容施工完;
工程质量初评合格;
工艺、动力管道的耐压试验完,系统清洗、吹扫、气密完,保温基本完;
静设备强度试验、无损检验、清扫完;
动设备单机试车合格(需实物料或特殊介质而未试车者除外); 大机组负荷试车完,机组保护性联锁和报警等自控系统调试联校合格;
装置电气、仪表、计算机、防毒防火防爆等系统调试联校合格;
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已拆除,工完、料净、场地清,竖向工程施工完;
对联动试车有影响的三查四定项目及设计变更处理完,其它未完尾项责任、完成时间已明确。
②工程中间交接的内容:
按设计内容对工程实物量的核实交接;
工程质量的初评资料及有关调试记录的审核验证与交接;
安装专用工具和剩余随机备件、材料的交接;
工程尾项清理及完成时间的确认;
随机技术资料的交接;
4、工程中间交接先由项目部组织生产、施工、设计单位按单元工程、分专业进行中间验收,最后组织生产、工程管理、施工、设计单位参加的中间交接会议,并分别在工程中间交接协议书及附件上签字。
五、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始终。项目立项后,要编制《生产准备工作纲要》,使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之中。
1、生产准备的任务 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人员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资金准备、营销准备、外部条件准备。
(1)组织准备
①项目立项后,要组建生产准备机构,根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逐步完善机构,负责生产准备工作。
②根据总体试车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试车的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有关单位做好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车及生产考核工作。
③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适时地组建各级生产管理机构,以适应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
(2)人员准备
①根据批准的定员指标,编制人员进厂计划,适时配备人员。
②人员配备应注意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等级的构成。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基础设计之前进厂,其他人员在装置开车前2个月进厂。
③制定好全员培训计划,认真抓好培训工作,使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达到任职上岗条件。
④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应重点进行本专业及相关知识教育,提高管理水平,适应试车指挥与生产管理的需要。
⑤技术人员、班组长和主要操作人员等骨干的培训,应着重组织好专业知识学习、同类装置实习、计算机仿真及劳动安全、环保、消防和工业卫生知识的培训,通过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之在投料试车中发挥技术和生产骨干作用。⑥新工人经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后,一般分如下五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培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同类装置实习,岗位练兵,计算机仿真培训,参加投料前的试车。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要领,做到“三懂六会”(三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方案规程;六会:会识图、会操作、会维护、会计算、会联系、会排除故障),提高“六种能力”(思维能力,操作、作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反事故能力,自我保护救护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各阶段培训结束时,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上岗取证的依据。
⑦生产人员到同类装置实习要成建制地进行,实行“六定”(定任务、定时间、定岗位、定人员、定实习带队人、定期考核)办法,并与代培单位签定“两包一顶”(代培单位包教、包会,在培训师傅监督下顶岗操作)合同。
(3)技术准备
①技术准备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各种试车方案、生产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使生产人员掌握各装置的技术。
②尽早建立生产技术管理系统,通过参加技术谈判和设计方案讨论及设计审查等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使生产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工艺、设备、仪表(含计算机)、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具备独立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
③编制出总体试车方案,经过反复修改,不断深化、优化。
④根据设计文件,参照同类装置的有关资料,适时完成培训教材、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各种试车方案和考核方案的编制工作。
培训资料:基础知识教材,专业知识教材,实习教材,工艺流程图,生产准备手册,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知识教材,国内外同类装置事故实例及处理方法汇编等。
生产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包括关键生产装置和重点生产岗位)、分析规程、检修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同时应编制、印刷好岗位记录和技术台帐。
综合性技术资料:企业和装置介绍、全厂原材料(三剂)手册、物料平衡手册、产品质量手册、润滑油(脂)手册、“三废”排放手册、设备手册、法门及垫片一览表等,并及时收集整理随机资料。各种试车方案:
供电:包括外接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等方案;
给排水系统:水源地到厂区(或采用深井水),原水预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冲洗、化学清洗、预膜等方案;
工业风、仪表风:空压机试车、设备及管线吹扫方案;
锅炉系统:锅炉冲洗、化学清洗(煮炉)、燃料系统、烘炉、安全阀定压,管道吹扫等方案;
储运系统:原料、产品储存、进出厂方案;
消防系统:消防水、各种灭火器、可燃气体报警、火灾报警系统及其它防灭火设施等调试方案;
通讯系统方案;
装置的系统清洗、吹扫、气密、干燥、置换等方案;
装置的三剂装填方案;
装置的锅炉系统试车方案;
联动试车方案; 装置投料试车方案;
事故处理预想方案。
⑤管理制度: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安全专责制、三个“十大禁令”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职能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物资准备
①要按试车方案的要求,组织编制开车所需的原料、燃料、三剂、化学品、标准样气、备品备件、润滑油(脂)等的计划并落实品种、数量(包括一次装填量、试车投用量、储备量),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协议或合同。
②各种化工原料、润滑油(脂)应妥善贮存、保管,防止损坏、丢失、变质。
③各类备品配件应做好分类、建帐、建卡、上架工作,做到帐物卡相符,严格执行保管发放制度。
④各种随机资料、专用工具和测量仪器的所有权归建设单位,设备安装时施工单位可以借用。在设备开箱检验时,应认真清点、登记、造册。
⑤安全、工业卫生、消防、气防、救护、通讯等器材,要按设计和试车的需要配备到岗位。劳动保护用品,要按设计和有关规定配发。
(5)资金准备
①根据设计概算中各项生产准备费用,编制生产准备资金计划,并纳入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之中,确保生产准备资金来源。
②在编制总体试车方案时,应编制生产流动资金计划,并抓紧筹措落实。
③建设单位应编制试车费用计划。(6)营销准备
①尽早建立销售网络,制定营销策略。
②做好产品预销售,落实产品流向,与用户签定销售意向协议或合同。
③编制产品说明书,使用户了解产品质量标准、性能用途、使用和储存方法。
④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使用户了解产品,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7)外部条件准备
①与外部签定的供水、供电、通信等协议,并按照总体试车方案要求,落实开通时间、使用数量、技术参数等。
②适时开通厂外公路、码头、中转站、防排洪、工业污水、废渣等。
③落实劳动安全、消防、环保、工业卫生等各项措施,主动向地方政府呈报,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
④依托社会的三修维护力量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与依托单位签定协议或合同。
六、装置试车工作
试车工作要遵循“单机试车要早,吹扫气密要严,联动试车要全,投料试车要稳,经济效益要好”的原则,做到安全稳妥,一次成功。
1、联动试车(1)联动试车的条件
联运试车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设备、管道、阀门、电气、仪表、计算机等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联动试车包括系统的干燥、置换、三剂装填、水运、气运、油运等。一般应先从单系统开始,然后扩大到几个系统或全装置的联运。
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①装置中间交接完毕;
②设备位号、管道介质名称及流向标志完毕;
③公用工程已平稳运行;
④岗位责任制已建立并公布;
⑤技术人员、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已经确定,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
⑥试车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已印发到个人;
⑦试车工艺指标已确定;
⑧联锁值、报警值已确定;
⑨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制齐全,发到岗位;
⑩通讯系统已畅通;
⑾安全卫生、消防设施、气防器材和温感、烟感、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电视监视、防护设施已处于完好状态;
⑿保运队伍已组成并到位。
(2)联动试车方案 联动试车由生产人员负责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施工、设计单位参加。
联动试车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试车目的;
②试车的组织指挥;
③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④试车程序、进度网络图;
⑤主要工艺指标、分析指标、联锁值、报警值;
⑥开停车及正常操作要点,事故的处理措施;
⑦试车物料数量与质量要求;
⑧试车保运体系。
(3)联动试车前,必须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试车人员认真学习方案。
(4)系统干燥、置换、三剂装填
①系统干燥、置换、三剂装填由生产单位按设计要求编制方案;
②系统干燥、置换应按试车方案进行,检测数据符合标准;经试车负责人验收后,做好保护工作。
③三剂装填应按装填方案进行,要有专人负责;装填完毕应组织检查,试车负责人签字后方能封闭。
2、投料试车
投料试车前应进行投料试车条件的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投料试车工作。
(1)投料试车应达到的标准
①投料试车主要控制点正点到达,连续运行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②不发生重大设备、操作、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环保事故;
③安全、环保、消防和工业卫生做到“三同时”,监测指标符合标准;
④做好物料平衡,原燃料、动力消耗低;
⑤控制好试车成本,经济效益好。
(2)投料试车方案
投料试车应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设计、施工单位参加。
装置投料试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装置概况及试车目标;
②试车组织与指挥系统;
③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④试车程序与试车进度;
⑤试车负荷与原燃料平衡;
⑥试车的公用工程平衡; ⑦工艺技术指标、联锁值、报警值;
⑧开停车与正常操作要点及事故处理措施;
⑨环保措施;安全、防火、防爆措施及注意事项;
⑩试车保运体系;试车难点及对策;试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试车成本计划。
(3)试车队伍
①生产装置投料试车,应组成以生产单位为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口厂开车队参加的试车队伍。
②在投料试车期间,应建立统一的试车指挥系统,负责领导和组织试车工作。
③设计单位应派出以设计总代表为首的现场服务组,处理试车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4)组织保运体系,负责试车保运工作。
①组织有施工、设计等单位参加的、强有力的保运领导班子,统一指挥试车期间的保运工作。
②本着“谁安装谁保运”的原则,与施工单位签订保运合同,施工单位应实行安装、试车、保运一贯负责制。
③保运人员应24小时现场值班,工种、工具齐全,做到随叫随到、“跟踪”保运。
3、生产考核
生产考核是指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后,对装置进行生产能力、工艺指标、环保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消耗定额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全面考核。(1)未经生产考核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2)生产考核应由生产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参加。
(3)生产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做好如下生产考核的准备工作:
①组成以生产单位为主,设计单位参加的生产考核工作组,编制考核方案,全面安排考核工作;
②研究和熟悉考核资料,确定计算公式、基础数据;
③查找可能影响考核的隐患和问题;
④校正考核所需的计量仪表和分析仪器;
⑤准备好考核记录表格。
(4)生产考核应在装置满负荷或高负荷持续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并具备下列条件后进行:
①影响生产考核的问题已经解决;
②设备运行正常,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③自动控制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联锁已投入使用;
④分析化验的采样点、分析频次及方法已经确认;
⑤原料、燃料、化学药品、润滑油(脂)、备品备件等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储备量能满足考核时的需要; ⑥公用工程运行稳定并能满足生产考核的参数要求;
⑦产品、副产品等的出厂渠道已畅通。
(5)生产考核内容 ①装置生产能力;
②原料、燃料及动力指标;
③主要工艺指标;
④产品质量;
⑤自控仪表、在线分析仪表和联锁投用情况;
⑥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
⑦“三废”排放达标情况;
⑧环境噪声强度和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
⑨设计和合同上规定要考核的其他项目。
(6)生产考核的时间一般规定为72小时。
(7)生产考核结束后,由生产单位提出考核评价报告,参加生产考核的各单位签字。
(8)生产考核遗留问题的处理: ①生产考核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由生产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协商解决,一般不再组织重新考核;达不成协议时,重新考核,但重新考核以一次为限。
②生产考核结束后,生产单位应对生产考核的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写出生产总结,并报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