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实验小学:周元伯
2011年以来我校校本教研开始实施“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开展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为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开拓了有效途径,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有生主力军。学校在打造精诚团结,互助合作的优良团队的同时,摸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潜心开创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教研之路。以课堂为阵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和改革教学行为为使命的主题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尊重教师,以教师为主体,横向梳理问题,集中同年级组教师所反映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有价值的问题,继而形成学科组本学期的主题研究课题。2011年以来,语文组分别开展了以“古诗词教学”、“美文美教”、“经典解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数学组先后开展了“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初探”、“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初探”、“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初探”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在集体备课中促进
学校本着发展的原则,一切行动都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宗旨,竭力打造和谐的团体,造就优秀教师队伍。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其价值取向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针对教研主题,集体备课是对教学优化的创造性活动,使教师对教与学的认识及预设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同课异构,课堂实践,教后反思。主题研讨,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主题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让教师谦虚谨慎,严谨治学,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发展。
在课堂实践中锤炼
课堂是主题教研的主阵地和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更是主题教研实践的平台和检验的平台。主题教研通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研讨课,其主题教研的理念和模式得到充分的实践和检验。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反思,形成共识,得到提升。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身体力行经历者,在研讨课中得到一次洗礼,一次质的升华。经历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操鞭执教,课堂再现,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得到锤炼和提升。每一节研讨课,无不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反思。是一个用心浇灌,用爱启迪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一个心灵历练,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同行教师亲临那精彩缤呈的课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亲同感受课堂的氛围,享受课堂带给的快乐和喜悦,享受课堂带来的震憾和感动,同时带来的触动和感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一个吸收、消化、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共同成长发展的历程。
经历主题教研的平台,许多青年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得到不断锤炼,快速成长。在“古诗词主题教研”中,推选出黄笑老师。她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抚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并推选参加全省优质课竞赛获得二等奖。(数学)梁娟老师、欧阳茜老师、胡红芳老师先后参加了省电教馆优秀教学资源录像课录像„„
在评课中进步
二年以来,开展实施的主题教研,教师对同一类课型进行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课后进行现场评议。评课是主题主题教研中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为主题教研提供了鲜活的舞台。无论精彩与否,给教师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探索的空间。而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理论的过程。让授课教师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成功和失误的原因,促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增强自信,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和创造性。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课,教师及时获得有关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高效,好的地方得以加强,缺点和不足得以改正。使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提高和优化,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评课是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有效的模式。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评课,为广大教师各抒己见、增进彼此了解创造机会。对学校教研活动的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介经验、了解动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评课可以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前沿的教改信息,服务于教学。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成理论,如些循环反复,教师 的教育科研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
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学认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现有教学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反思让我们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学反思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主题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反思,是教师对主题教研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主题教研的开展,案例的评析,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提升,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教学反刍,是教师融于整个主题教研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反思重新审视案例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主题教研活动中反思同时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学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总之,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在总结中升华
主题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在这一历练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全过程进行实录记载和反思实践,整理论文和典型经验。教研组对主题教研进行总结、推广、深化,形成我校特色教学。如“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初探”,教研组整理出计算课教学的六步曲,并对六步中每一步过程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并不断丰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在全县教研工作会上进行观摩、推广。二年来,在主题教研活动的促进和引领下,许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黄芳老师、郑芳芳老师、徐小玲老师、刘云英等多位老师先后承担县教育教学示范课,和县新课程培训观摩课。学校先后派出黄菊梅老师、胡红芳老师、吴晏平老师、严凤霞老师等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选派老师参加县、市、省教学比赛,获得喜人成绩,黄笑老师获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并省二等奖。张国忠老师获市数学教学能手比赛综合评比二等奖,并参加省数学能手比赛。高秀玲老师获市科学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梁娟老师、欧阳茜老师、胡红芳老师参加省优秀教学资源电教录像课录像。
主题教研开展二年来,切实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第二篇:在教研中成长
在教研中成
钱肖云
我校“三研三创”教研活动开展以来,作为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默默成长。
两年来,一直和一、二年级的孩子打交道,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些了解,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在课堂是这样做的: 注重英语日常用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教材发下来以后,从头至尾浏览一遍,把所有日常用语在本子上整理下来,比如: 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How do you feel?I feel happy等,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这样坚持下来,等到后面学生再学的时候,会感觉轻松很多。注重活动设计的生活化,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英语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当学到向别人做介绍: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e这一句型时,我让学生把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带到学校来,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争相举手发言,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竞争机制,激发并长久保持其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善于表现,有强烈的荣誉感这一特点,我认为把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比如学习课文时,我会举行课文朗读比赛,学习单词时,举行单词抢答,单词书写比赛等形式。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这就能激发并长久保持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注意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我认为不但是学,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什么,学生只有在内心产生学习驱动力,而不是漫不经心地学,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会显得比较枯燥,又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所以我会采取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就连最简单的抄写课文来说,在抄之前,我也会告诉学生:“写完之后我们在白板上展示,看谁写得漂亮?”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用心地写,也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多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可与肯定,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不会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让孩子们从我们这里汲取前行的力量,让孩子因为有我们的陪伴而变得更加自信,充满阳光。
学习知识,付出脑力劳动的过程是艰辛的,希望我的这些做法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也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希望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收获快乐。
第三篇:在教研中成长
在 教 研 中 成 长
分水中学刘舰
1998年我从西师生物系毕业,生物当时不高考,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虽然带过1个班1年生物课,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2002年我调入分水中学,当时学校既差数学又差生物老师,学校考虑专业对口,决定让我教高中生物,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实说,高中生物对于我已经生疏了,更谈不上教法。分中生物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好学且积极钻研教学改革的教研组,工作中我积极肯干、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教法。在学科组的帮组下迅速成长起来。取得了教好的成绩。回想5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一个教师的成长,一方面是一个学校的教研氛围、集体的教育与帮助,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能力、塌实的工作态度和拼搏意识。校长诠释为:这就是分中文化。在此总结、剖析自己的思想、行径还是要些勇气的.如果说,能把自己成长的经历与大家交流,大胆的放弃个人珍藏的一些"秘密",也是值得的。分中这个大熔炉促进我奋进。
一、集体备课避免了我在成长中走弯路
对“新教师”的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材不熟。我们学校生物组人不多,集体备课分为高
二、高三各一组。每周星期一第三、四节由一人主讲近期内容的范围、重点、难点,课件准备,建议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等。据主讲人的发言全组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什么反映,预期会有什么教学效果等,组内推举一人执教,现场观摩、评说。这种活动我收益很大,我现在对他的理解为“分水中学的现实博客”,他提供了一个老教师与新教师对话的机会,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减少教育的重复劳动,避免了我在成长中走弯路。
二、常规督查、评比迫使我在成长中勤奋钻研
教导处每月一次的教学六认真检查非常严格,对新教师可以说得上是苛刻。单纯的抄教案可说很难过关。况且我们生物学科学校从未提供现成教案,只有教师用书,教案只有自己编写,说不定你煞费苦心教案还得挨批,因为不但要查你的数量,还要看你的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手段,教学过程是否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学后记是否真实、贴题。学校成立学科评委,制定了一套激励机制,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一批优秀教案全校展示。
三、创造性的管理督促让我在成长中探求教育艺术
分中有三大创举:一是“推门课”,二是“镜像效果”,三是“高初中教学互动”,四是“民意测评”。校长尽力让每位教师生活幸福,精神愉悦,但在工作中又叫我们居安思危,常说:“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防而不备的“推门课”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领导的“推门”,二是班主任的“推门”。三是教师的“推门”,领导事先不给通知,等你高高兴兴的走进教室,往后一瞧,傻了。后面有领导早就坐好了,第一次真把我吓出了汗。领导不但要听,而且要评,还要当着学生的面查你的备课和作业。班主任的“推门”是学生为“上帝”的侧面描绘,要求每位教师作学生满意的教师,教师之间的“推门”也是我校的一大特点,互相“推门”,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备而不防“镜像效果” 是你可预约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为你摄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是的,如果没有镜子我们永远不会认识自己容颜,没有录音机永远不会辨析出自己的声音,现在摄像机已相当普遍何不用来感受自己的教学艺术,我回想起我在2004年的第一次“上镜”,那是我的第一届高三,整个课堂除了我的放鞭炮似的声音,其余是一片寂静,同学们你们的眼眸在困乏的眨,你的思维是否沉睡?如果不是他帮助我,我一直会觉得讲得太惬意了,实则是谁也不会对你说的你这蹩脚的教学。
3、有声有色的“高初中教学互动”是高中推举一位教师与初中推举一位教师同台竞技,我在以前也认为这可能是高中教师要给初中教师指导吧?实质错了,现在才认识到:他们是 1
先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在我们这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5年,高中可能会立马跟上,怎样应对?学校的新颖独到的处理,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学会学习,使我感触颇深。
4、静悄悄的教师“民意测评”是学校安排教辅人员设置调查问卷,在每学期接近期末时进行,说不定你上午才批评学生,下午就是学生报一箭之仇的时候,我的上帝,我该怎样对待你们?这就要求我们规范教学行为,只能通过高超的教学技艺征得学生认可,忘却以站着的先生姿态去征服坐着甚至跪着求知的灵魂。
四、教育教学研究搭建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平台
从我一来到分中,教研的氛围就非常浓,在校本教研中,每学期的教研月结束时,有两件大事:一是“解剖课堂”,二是“成果交流”。课题研究更是方兴未艾。
1、在解剖课堂中,我们从组内名教师课堂中领略精彩,比如:我们学校傅老师,他在讲生理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比较复杂,以条理清晰的思维结合版画讲解;生命现象应随、模仿、条件反射比较简单,讲了生动有趣的例子,讲应随时,举澳大利亚不负责任的鼹鼠妈妈丢下小鼹鼠,小鼹鼠群将会跟随胆大的一只小鼹鼠推火车式的前进,使之有趣。中国台湾名嘴张锦贵这样一句话:教师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有趣化,把有趣的问题幽默化。这句话太适合我们生物教学了。在解剖新教师课堂中获得教学偶得,如我校一位新教师在讲物种的形成时提到8倍体与倍4体杂交得到6倍体,因6倍体染色体联会不会紊乱,所以6倍体有生殖能力,对物种形成的描述性定义提出挑战,引起学术争论,在争论中共同成长。
2、教研月成果交流,生物组的每位教师都要向组长交一篇你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材料。要求不要长,不要多,但必须是你最精彩的东西,组内汇编后编印成册,发给每位老师参考。这种活动对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新教师,更是一个学习的好材料。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未必就完成于结题时,我们生物组在九几年进行过高中生物标本的校本制作研究并结题,在现在实验标本已基本齐备,矛盾焦点转化到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我们正在进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研究,教师不但要会教书,会考试,而且要会思考,会总结。并把自己发现的新东西去推广,去让更多的教师迅速成为好教师。近几年的学习,不断磨练起来的教学教研能力,我想我一定能让实验取得圆满成功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一方面是一个学校的教研氛围、集体的教育与帮助,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能力、塌实的工作态度和拼搏意识。
一、在思想斗争中成长
在当初糊涂进入教师行当,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信手一挥同意调配,把我调配到师范专业,更倒霉的是教生物,当时如果有录取通知书不报道,三年不准报考,也就顺水推舟。毕业分配后,看到很多教师不甘忍受这一职业的辛苦、清贫,谋关系找门道陆续调动、跳槽,作为农民的儿子无计可施,只想做到一件事情就要把他干好,最好演绎到及至,它一直支撑着我,远离浮躁,志存高远,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我们为何不象第三位建筑工人一样来培养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人才。又如我国的教育家魏书生正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远离浮躁,躬耕三尺讲台,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改革家。一位教师只有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忍受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二、在探索反思中成长
探索反思,学会研究,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教学过程
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只有教师不断反思,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教师通过反思,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从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我国的陶行知,他是教师出身,但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三、在教育合作中成长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生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四、在多渠道学习方式中成长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笔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个体学习,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我们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科组集体备课;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互动学习,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
从大学毕业至今,我参加了西南大学生物教育硕士课程进修班学习,参加过万州区第二届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万州“一诊”、“二诊”及“高考”高考,我校2004级学生综合实力位居万州10位左右;2005级学生综合实力位居万州6、7位;2006级学生综合实力位居万州4位,一年一个新台阶,生物组的进步,是与每一位生物教师的成长密不可分的,奋进的生物组成就了上进的年轻人,我现任中学生物一级教师,分水中学骨干教师,万州区高三生物中心教研组成员。2002年被评为万州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被评为万州区高中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2006年获分水中学优秀教师,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4年-2005年,三次参加综合实践优质课选拔赛,分别荣获分水教研片区一等奖,天城区教委一等奖,万州区教委二等奖。2002年以来,发表的生物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荣获万州教育学会生物专委会一等奖,在 2004年撰写论文《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在《教育咨询》上发表。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曾经多次遇到许多困惑与未知,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些新问题还会困绕着我们,关键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就是自己的进步,使自己的教育事业达到或者接近理想,不求最终结果,只求无憾,演绎教学经历,欣赏教育艺术风景,使自己的教育生涯变的丰富多彩。
第四篇: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作者:单位:郾城区龙城镇XXX
XX小学
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在区教育局、镇中心学校的支持下,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在,“校本教研”已成为我校教师积极参与的活动,教师们都希望以“校本教研”活动为契机,研究并解决自己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师们都非常主动承担研究课,大胆实践,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我们对“校本教研”的理解。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它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全体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因此,学校认真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并组织实施。
教师们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深刻地理解了“校本教研”所包含的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即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教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在学校中”,也就是说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的教师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三是“基于学校”,也就是各种培训、研究、设计的课程,都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所存在的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加彻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做法。
(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抓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校本教研在校长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活动。
(二)通过“走出去”和校内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1、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取经学习。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校本教研培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人人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校本教研成效较好的学校取经。多次派出骨干教师到外听课学习,回校之后让他们在各教研组传达,让全体教师共享他人的成功经验。学校专门拨出培训经费派教师参加区组织的各类培训,目前学校全部教师都参加了全员培训。
2、加强校内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每2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通过传达校本教研会议精神,组织学习校本教研有关理论,以及组织观看VCD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教师深刻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理解校本教研的理念,学习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了确保教研组业务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开学第四周我们对课程总表进行调整,使每个教研组在每周保证有一个单位时间是全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评课的时间。
(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按学科分为6个教研组,即:中高年级语文、低年级语文、中高 年级数学、低年级数学、综合教研组(含英语、美术、体育、音乐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按“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操作方式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
1、提出问题。根据教研组教师的实际,选择想要解决且可能解决的问题,筛选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教研组的校本研究课题。
2、制定计划。对本组筛选出的课题,全体组员通过上网、查阅书报等搜集相关资料,组长推荐好文章等,每2周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了解所研究的问题的关键,制定教研方案和措施。各教研组根据实际制订教研计划,并落实方案和措施。
3、组织教学实践。根据所选课题,各教研组开展“两课两反思”活动,通过2种形式加以实施。
方法一: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进行首次和第二次教学实践和反思。每个组分别安排2位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上研究课),在探索中保持同伴互助。主要包括如下环节:(1)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增强团队精神。(2)教研组集中评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3)修改教案,调整教法。(4)再上课,做好资料的对比分析。(5)再评课。
通过组织教学实践,上课教师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组成员共同提高。
方法二:同一个教学内容,由2位教师分别进行首次和第二次教学实践和反思。
4、撰写教学心得,提高教研能力。写教学心得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在教学后都要写校本教研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学片断、总结过程的得失,并上交学校。
(四)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督导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学校领导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提高,对各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监控,经常与教师一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发展。教导主任积极参与每个教研组的每一节研究课的听课、评课,并给予指导,最后根据评课的结果给予“优”、“良”、“合格”的评价。
(五)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1、期中各教研组组织一次教师教研经验交流会,总结上半学期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教师间交流教研心得,教研组教研解决了哪些教学中的问题,并对下半学期教研组教研活动提出建议,完善措施。
2、期末学校组织一次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汇报会,促进不同教研组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今天的交流汇报会的“前身”就是我们的教研组教研展示汇报会,现已提升为区级的档次,还有专家、领导身临指导,一定会让我们有更大的进步。
3、鼓励支持教师把积累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学术报告。
三、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步
1、通过同伴互助,转变了教师观念。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教师上研究课不能孤军作战,教研组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加强同伴互助。如:中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上作文研究课——“编童话故事”。在上课前,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一起想办法,出点子,设计教学方案,从一开始的备课环节就要求全员参与,通过教研组教师的互相支持、帮助,执教老师带着教研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去实践教研组的课题。教师压力小了,“上阵”也轻松了。在评课过程中,改“评人”为“评问题、评方法”。评这节课哪些方法运用恰当,提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措施方法。备课、评课的方法改变,使教师观念也随之转变了,大家乐于上研究课,也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教研活动结束后,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评课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通过两课两反思,提升了教师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位教研组成员围绕本教研组的课题,设计一节课,上一节,经过实践后,写一份首次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发现不足,改进措施,再上第二次实践课,进行反思,教师们通过“两课两反思”,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3、通过创新实践,提高了教研的效益。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各教研组的问题,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想出了许多新的尝试,设计了一份份符合新课标理念又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案,效果较好,大大地提高了教研的效益。数学应用题是高年级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是,学生总觉得乏味,兴趣不大,因此,高年级数学教研组选择了“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作为研究课题,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效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校本教研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益最大的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是教师,发展最快的是学校。”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大胆实践探索,以创新求发展,以实践出实效。让校本教研在我校能绽放绚丽的花朵、并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第五篇: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范文]
乔口镇点点幼儿园2016年秋园本教研: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育活动中成长
---如何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喝水环节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幼儿教育研究中,大家对教育教学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保育工作的热情却不高,研究甚少。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保性大,保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保育员的保育水平一直是我园的一个工作重点。
几年来,我园每月组织一次保育员的业务学习,除了进行理论及实际卫生操作培训外,我们还关注保育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尝试通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模式,对保育员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从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保育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她们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改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地点:幼儿园多媒体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莎(保健主任)参加人:全体保育员
一、提出问题:
主持人:本次教研会上,针对调查问卷要讨论的问题,“幼儿不会主动喝水,有的还要保育员拿水喂才肯喝”、“有的幼儿不喝白开水,只喝自己带来的水”; “每次喝水,都把盥洗室搞得湿漉漉的”; “在幼儿园,我们从早到晚不断提醒孩子喝水,可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一回家就急着要喝水”等问题。既然是大、中、小班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咱们就有必要在一起讨论,找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二、分析问题:
主持人:幼儿各种不同行为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喝水环节,会出现哪些问题? 请老师们积极展开讨论并举手发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刘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刚从家里进入幼儿园,有些不良的喝水习惯是从家里带来的。比如:被动喝水——让大人喂;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二是喝水的常规还没有建立。
保育员(蒋海燕):我认为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善,导致了孩子在喝水时状况百出,这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尽快建立良好的常规。
保育员(刘煦):我也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有的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还不适应,也会出现拒绝喝水、进食的行为。
保育员(苏艳辉):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里也有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可能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喜欢、不认同,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不爱主动喝水、或抢水喝等不良的习惯。
保育员(刘建霞):我赞同端庄的观点。
保育员(苏莉):我认为家长也有一定的因素。首先是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不了解,其次对孩子在园喝水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保育员(苏小妹):这么一分析,还是我们对家长宣传不够,家长才不了解我们的做法和要求。
保育员(周惠清):个别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
三、解决策略:
(一)保教人员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
问题1.主持人:大家都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方法等角度客观分析问题,说明大家开始用心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根源,这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下面我们就先从教育方法人手,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第一次接小班,我发现在新人园的一个月里,很多孩子不喝幼儿园的水。当时我很着急,对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可都不管用。后来,我想,小班孩子都喜欢玩汽车,我能不能通过玩汽车游戏激发他们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户外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都是漂亮的小汽车,但是,小汽车在出发前都必须加油,如果不加油,汽车就跑不快了,还会跑不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去喝一杯水,就是给汽车加油了,看哪一辆汽车的油加得又快又不洒在车外面。老师现在也是大汽车,也要喝一大杯水,我们一起来比赛。”说完,我就拿来一大杯水,咕噜咕噜把水喝光了。然后告诉他们:“加完油后,把杯子放回杯架,跟着老师开汽车罗。”孩子们听后非常兴奋,大家非常主动的喝水,放好杯子,跟着我到操场开汽车。之后,我带他们又做了很多次这样的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上喝水了,也变得主动了。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我们班也有一些不爱喝水的孩子,我和班级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孩子玩“娃娃家”、“餐厅”等游戏中加入喝水的情节,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主动,而且扮演“妈妈”的孩子还模仿大人的口气提醒自己的“孩子”多喝水。我觉得这个方法使孩子们逐渐变得爱喝水了。
保育员(刘煦):我在我们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卖水”的游戏。我当售货员,站在饮水处旁吆喝:“卖水罗,卖水罗,谁要买水喝?”孩子们被吆喝声吸引住了,都开心地买水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就会习惯且主动喝水了。
主持人:刘煦、苏小妹、苏艳辉的做法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孩子爱玩车、爱玩游戏的心理,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喝水,这正是《指南》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他保育员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保育员(刘建霞):我常常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多喝水,让他们明白喝水的好处可以预防感冒;可以使身体健康、长高;可以越长越漂亮。
问题2 保育员(苏莉):我觉得,道理是应该对孩子讲的,但光讲道理还不行,还要让孩子真正明白喝水的好处和不喝水的坏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放上三棵水泡的白菜花,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一棵天天浇水,一棵不浇水,另一棵浇饮料,引导他们观察。过了几天,孩子们大声地叫了起来:“老师,快看,这两棵小花死啦!”“为什么这两棵死了,另外一棵却活着呢?”“因为这棵死的花没浇水,另外一棵天天喝水,所以活了下来。”“因为这棵花只喝饮料,没喝水,所以也死了。”“你们要像这两棵渴死的小花那样吗?”“不要不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那你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多喝水。”“我们不再天天喝饮料,要多喝白开水。”于是,大家都自觉地拿水杯喝水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喝水身体好的道理了。
主持人:通过具体的小事来认识大道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符合幼儿园孩子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还有哪些老师有好的方法。
保育员(刘妹):平时我和老师会收集一些有关的儿歌,比如:《多喝水,身体棒》、《我和小树同长高》、《我和花儿比比美》等,在儿歌的启迪下,孩子们都争着多喝水,都想和小树一样高,和小花一样美。每次喝完水,她们都会跑来问:“老师,我象小花吗?”听到我赞赏后,她们可高兴了。在我们的赞美下,她们越来越喜欢喝水了。
保育员(蒋海艳):我是一名新手,刚进幼儿园不久,所以我常常碰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在我班上,孩子们喝水过程中以上的问题都会发生。
保育员(刘建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后来我灵机一动,没作声直接站到了孩子们的队伍后面,孩子们看到这一举动,都自觉的接在后面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经过几次这种事情后,我们班幼儿喝开水排队自觉多了。这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很深我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要用榜样来带动他们。
问题3主持人: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了——如何了解孩子的饮水量呢?
保育员(苏小妹):我们大班的孩子比较有竞争的心理,所以我和老师就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谁爱喝水”的比赛。方法是:在墙面上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记录栏,孩子每喝完一杯水,就拿一根吸管插在记录栏相应的位置上,一天下来,组织孩子评选,看看谁的吸管超过5根,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贴图。这种方法挺有激励作用,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保育员(苏莉):我们也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孩子求胜心切,装水只装了一点点,喝玩后也插了一根吸管;有的整天一直喝,导致尿裤子,所以让我们很难判断孩子的喝水量。
保育员(苏艳辉):我们小班孩子年龄小,每天不是喝太少了,就是喝太多了尿裤子。我的做法是——除了定时间、定小组轮流组织她们喝水外,在晨间活动的前、后提醒;午睡前、后;下午户外活动前、后提醒及课间进行提醒。
保育员(刘煦):我的方法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生病、咳嗽的、小便发黄的、提醒他们多喝水。
保育员(刘建霞):我们班也是用记录的方法来观察孩子的饮水量。为了更细致地观察,我们把记录的小花分为红色和绿色,上午喝水后贴红色的小花,下午贴绿色小花,这样我们在检查时就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这个孩子上午喝了多少水,下午喝了多少水,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问题4保育员(周惠清):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饮水桶前贴上“小脚印”,然后组织孩子讨论“盥洗室里多了一对小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是告诉我们要排排队。”马上有孩子回答到。“为什么要排队呢?”我又问到。“因为每次喝水我们都是挤来挤去的。”“是呀,所以小脚印来帮忙了啊,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来排队吗?”“我知道,我知道。就是我们站在小脚印的地方排队接水,这样就不挤了。”果然,自从有了“小脚印”,以前那种拥挤吵闹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孩子喝水很有秩序。我觉得这种隐性标志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其他保育员:都点头说这是好办法。
主持人:我们所面临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它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懂得抓住时机随机、及时地调整行为,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几位老师在发现问题时,能巧妙地用自己的行为间接地给孩子提出要求,用智慧化解了孩子的冲突,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还有好的方法和建议。
保育员(刘妹):我觉得给孩子创设一个舒适的饮水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接杯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聊天,这种温馨的氛围肯定会让孩子们觉得喝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喝水习惯,而且会提高他们喝水的主动性。
主持人: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那么,幼儿一天的饮水量到底需要多少呢?这个知识给大家普及一下。
保健医生:人体一天要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全身各系统的需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水量是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因为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幼儿甚至把水倒掉,所以在定时喝水时,我们最好亲自督促孩子装水,每次要让他们喝150毫升以上。幼儿喝水也不能过量。人体需要水量的多少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像所吃食物的结构、种类,外界温度的变化,活动量等。水量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体温升高;但是水量过多,又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保证人体一天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
问题5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他们就会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温开水。
2、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3、幼儿吃饭时不要喝水。食物在嘴里混合上唾液,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分解、消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吃饭时喝水,水全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大影响。
4、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主持人: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好的做法,比如:游戏法、实验法、故事法、记录法等,大家说的都比较完整,有些方法连我也没有想到。保健医生也从卫生保健的角度阐明了幼儿喝水应注意的事项。总之,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二)家园互动方面:如何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
主持人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所有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理解与配合。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呢?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接的是小班,刚开学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带饮料来,所以,一叫孩子们喝水,这些带饮料的孩子就不想喝开水了,其他孩子看到了还会向我们要。后来,老师就这个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也理解了,也就没让孩子再带饮料了。这里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采用。我觉得在开学前,每班不是有召开家长会吗?我们可以在这时候向家长发张调查表,了解一下每个孩子在家的饮水习惯、饮水量,以便一开学,老师和我们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习惯来进行教育培养。同时这张表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在幼儿饮水方面的要求,请家长配合。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不是更主动,更有效些? 保育员(刘妹):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可以试试看。保育员(苏小妹):在和家长沟通方面,我也有一点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每班门口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喝水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一些幼儿卫生保健的常识。
保育员(刘煦):我们班也是这么做的,还是挺有效果的,家长还要求老师平时多发布一些家教的知识呢。
保育员(刘莉):家长们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XX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看来,和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来,我通过班级喝水记录表,让家长每天都能从中看到孩子在园的喝水情况。喝水记录表设置在走廊,每天孩子离园时,家长都能方便、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饮水情况了。
保育员(蒋海燕):我们还可以把饮水记录法延伸到家庭中。首先,可以让老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教育价值,然后请家长在家督促、提醒孩子。这样家园配合坚持一段时间,我想孩子的喝水行为一定会得到强化、巩固,慢慢的将喝水变成自觉行为了。
保育员(周惠清):我觉得离园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家长接孩子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反馈,请家长配合。
保育员(刘建霞):幼儿园门口不是有个对外宣传栏吗,我们可以定期张贴一些幼儿保健知识的材料进行宣传,使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育儿观念。
保育员(苏小妹):班级教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可以利用《周计划》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目标、计划、措施;了解习惯培养的教育措施,使家长与我们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强有力的家园教育合力。
四、总结:
主持人:今天大家就如何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因为你们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所以讨论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大家的发言不仅很精彩,提出的策略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今天讨论之后,大家要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哪些方法适合你班孩子,然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尽快建立起良好的饮水习惯。在此,给各位一点建议: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我们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应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征集保育员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这种学习模式,我们从保育员的工作实际出发,挖掘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小问题”,组织你们“小题大做”。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你们能主动去思考,查资料,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在交流研讨中扩展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