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妇幼医院发展应借鉴欧美经验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1990-2010年全国城乡与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单位:1/10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中国妇幼医院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990-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妇幼医院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妇幼医院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10年的30/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10
年的13.1‰。
妇幼医院包括: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类。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妇幼医院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25个,妇产(科)医院398个,儿童医院72个。
目前,我国妇产(科)医院主要位于大、中城市,目标人群定位于高收入群体、白领,私营医院占半数以上,市场化经营,服务态度好,收费较高,但技术能力不强,常常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信任度较低;儿童医院技术能力强,但主要位于大、中城市;妇幼保健院大部分分布县级城市,指导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技术能力不足,不易留住人才;综合医院一般科研能力强,但服务态度较差。
国外卫生事业起步较早,美国的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医生门诊,包括私人诊所和联合诊所;另一类是服务综合体,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企业医院、有名望的医生小组等。
在美国,卫生保健不被看作是公民的权利和政府的主要责任,因此在卫生保健融资和提供服务方面,私营机构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日本妇幼保健服务由社区服务和医院专科服务两部分组成。专科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妇幼保健医疗中心等)治疗由社区转诊的疑难高危病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则有社区一级机构提供,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装备了一流的医疗抢救设施,并向家庭化、多功能化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妇幼医院行业研究员朱茜认为,我国妇幼医院应该从国外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首先,不断完善补偿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应不断增加投入,以保证防保工作的基本支出,制定合理的妇幼保健服务收费标准和范围,开展特色门诊服务,增加收入以补偿政府投入的不足,如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训练,对有早期感知觉触摸障碍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孕期妇女心理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咨询指导等。
其次,我国妇幼医院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实现市场化运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市场是巨大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发掘潜在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强化人口的保健意识,定期开设保健知识讲座,建立特需服务联系卡,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实行优质优价。在居民小区集中的地方实行假日服务,同时不忽视外来人口和弱势群体的保健服务。
此外,还需大力提高服务水平,提倡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我国妇幼医院要树
立良好的机构形象,严格管理,加强专科建设和人员素质教育,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本文作者:朱茜(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二篇:我国养老院应如何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社会保障
作
者 徐健 考试批次 1209 学籍批次 1109 学习中心 辽宁抚顺
层
次 高起专
专
业 行政管理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28日
我国养老院应如何发展?
一、我国养老院的现状
养老院养老又称机构养老、机构照顾,它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老人一旦入院,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在我国,提供机构照料的院舍分公办、民办和民办公助三种类型。公办的福利院主要是由政府提供资金,面向那些曾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孤寡老人,免费或只收取少量的费用;民办的养老院是个人筹资建立的,民办公助养老院是个人投资政府扶持建立的,面对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近些年各类民办的养老院大量产生,他们招收自费入院的老人,收费标准因住宿条件不同而各异。
(一)我国养老院养老的背景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民政部门权威信息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 800 万至 900 万人,到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较当前增长 1 个亿。预计到 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 4.37 亿,约占总人口 30%。也就是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那时,中国人口的 1/3 都将是老年人,这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特殊的生育政策,普通家庭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化,已无力承担养老的重担,因此社会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养老方式之一的养老院养老更是由于其专业化、人文化满足了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和精神关爱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二)公立养老院入院难,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
其实养老院和入托难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首先是公办的少,比如,现在郑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万,但它只有40家养老院,床位是5000张左右,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这40家里只有3家是公办的。公办的相对来说规模会大一点,也便宜一些,而且条件符合要求,医生、护士以及相关的配套人员的培训也都能到位。
民营的养老院为什么会生存困难?关键问题是它门槛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在灰色地带,因为他没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米数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再有,医护人员数量少,人员缺口很大,很多民营都存在空房间或者一人伺候多人的现象,申请入驻的老人不少,但是养老院本身为了服务的质量,不敢再让老人入驻,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去护理新来的老人,这很大的制约了现有民营养老院的规模化。其次,养老院为了经济利益,在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大量接受老人入住,一名医护人员伺候4位或者5位老人的现像也很普遍,这样,无形中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这样会直接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医护人员压力过大。
二、对养老院未来发展模式的建议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真正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在全球人口里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个人里有1个是老人。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加之现行的养老院来养老,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模式会接受更多的老人养老的需求以及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养老社区模式。
(一)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养老模式
本文所阐述的社区养老模式就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本元素,以社区为单位的新型架构的养老模式。就是把养老院搬进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社区有专门服务站,站内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与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年迈力衰,他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也会日益增长。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努力完善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是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安渡晚年的重要保证。据粗略调查,西方国家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生活服务、房屋及设备设施维修服务、环境绿化服务、“老年食堂工程”即膳食服务、电话确认健康服务、老年日托服务、定期探访交往服务、外出陪伴服务、体育健身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老年“就业”服务以及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等十几种。
以上各种办法,是国外在“彼时、彼地”采用的办法,有少数办法在我国只有极小的适用度。即使多数基本适用的办法,也必须同我国“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以融会贯通,才能较好地推广使用。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因地制宜地创造一些新办法,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模式。
(二)完善的养老社区模式
专门为老年人居住而建设的住宅,以下简称为老年住宅。国外和国内的老年住宅,种类很多。如加以概括,可以归纳为:
1、老年公寓。即在住宅小区建设中,专门拿出一幢楼来,建设成为专门提供老年人居住的老年公寓,并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等机构。北京的澳洲康都小区,就建设了一幢这种老年公寓。
2、老年社区。即建设一个完整地为老年人居住的住宅社区。由于整个社区都是专门为老年人居住服务的,因而除了建设许多适于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外,还设置了许多有利于老年社会交往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配备了比较齐全的医护、家务等服务机构。有的还对老年人有一定的优惠。其目的是通过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使老年人住得方便、舒适。北京的太阳城,就是一个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硬件和软件配备比较齐全的老年社区。
3、建立健全老年住宅的社会保障制度
老年人中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中下和低收入者,如果没有适当的社会保障,很难解决好住宅问题。因此,老年住宅应与普通住宅一样,实行住房商品化和适度的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含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住宅,其建设、供应和分配,涉及资金保证、土地供应、税收调节、金融支持等许多内容。就资金保证而言,就包括政府拨款或资助(有的是通过提供平价土地或减收税费来实现)、社会筹集或捐助、建立老年住宅基金等多渠道来源。对于享受住宅社会保障的老人,含低收入老人住养老院的住院补助等,则要明确规定准入标准、保障含量和准入程序。以上,均需通过制定和颁布老人住宅规章,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要让老年人住得好,首先要抓好老年住宅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老人住在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环境优美的住宅和住区内。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让老人住在一个和谐、温馨的住区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此,我们一贯倡导建设亲情和谐住区,其主要内容是在住宅的建设、使用和服务过程中,大力传承我国“尊老爱幼”的优秀文化道德风尚,积极发扬家庭亲情、邻里亲情和社区亲情,建设亲情和谐住区,要十分关注硬软件的有机结合。例如,在住区“硬件”建设中,要适当设置有利于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交往的活动场所,使之为建设亲情和谐住区的“软件”服务。又如,大力开展充满亲情的社会服务和人性化物业管理,就是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与服务亲情的有机结合。
总的说来,我国专门的老年住宅建设和供应,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一手抓稳步地增加老年住宅数量,一手抓提高老年住宅的质量和水平,将是今后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篇:欧美和我国出版业现状及分析
欧美和我国出版业现状及分析
一、欧美出版业现状及分析
1、欧美传统出版现状
金融危机以来,因图书为非必需消费品,受大众消费疲软以及数字出版的日渐发展的影响,欧美图书销售呈逐年下滑趋势。尼尔森图书调查英国公司于2008年11月底披露了英国图书销售数据显示:从2008年11月16日至22日,英国销售图书约540万册,相比2007年同一时段下滑5.1%。图书平均售价也下降1.2%,变为每本 7.93英镑。尼尔森图书调查美国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12月的第一周,美国整体图书销售与2007年同比图书销售下滑6.6%,从2007年的2210万册下降到2070万册。
传统图书销售的下滑导致人员跳槽、公司被并购的事情频频发生,各出版商使出浑身解数抵御图书销量的日益下滑;在英语逐渐成为世界语言的情况下,欧美出版商企图通过更大面积的版权输出,来分解本国出版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在欧美各大型出版社拓展全球版权销售市场的努力下,版权贸易逐渐成为欧美出版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欧美版权贸易扩张体现在各大书展上。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欧美出版界已经将未来的重要版权输出地选定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法兰克福书展甚至开始扶植中东书业,帮助拓展阿布扎比书展在未来出版中的地位和作用。企鹅、西蒙舒斯特等出版巨头表示,在2008年的收入中,来自国际版权输出的收入大幅上升。
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5776 1
种,引进地主要分布为:美国4011种,英国1754种,德国600种,法国433种,俄罗斯49种,加拿大59种,新加坡292种,日本1134种,韩国755种,香港地区195种,澳门地区4种,台湾地区6040种,其他地区450种。可以看出,若排除台湾地区,我国从欧美国家引入的版权数量占总引进数量的80%;而我国输出欧美国家的版权数量尚不足400种。
2、欧美数字出版现状
欧美出版商在拓展版权输出市场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盈利点,数字出版于是成为必争之地。从产业链来看,阅读器、手机、PC成为主要的终端,而借鉴数字音乐下载的数字图书网站、手机站点已初具规模,鉴于比较完善的盈利模式,出版商自然默契配合,成为内容的开发商和提供商。
2008年法兰克福书展上,超过30%的展品都是数字化产品,传统的纸质书籍仅占40%。为出版界专业人士举办的400多场活动中,超过半数离不开“迎接数字化挑战”这一主题。
以英国为例,2009年英国出版业在数字出版领域收获了27%的增长,共计1.5亿英镑的总收入,这一数字已经占到英国出版业总收入的5%。在这
1.5亿英镑的数字出版收入中,只有500万英镑来自大众阅读领域,其中有一半来自电子书下载。而剩下的绝大部分——超过1.3亿英镑则由教科书、学术书籍和专业类数字出版贡献。
3、欧美数字出版优势
欧美国家数字出版经过两三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商业模式也日渐成熟,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其速度不可谓不快,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欧美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成立时间都比较长,在发展过程中,又经
历了许多并购和重组,最终大量的内容资源集中到这些出版集团手中;
2)欧美国家出版产业发展成熟,出版商数字出版资源细分做得十分完善,教育、大众、专业(以科技、法律和医学的STM为代表)三大领域界限清晰。像培生、企鹅、汤姆森、斯普林格等,或是在大众出版领域称雄,或是在教育出版领域独占鳌头,没有一家是横跨所有出版门类的综合出版集团;
3)欧美国家经过多年的积淀,商业模式发展成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采取各种灵活的商业模式。
4、欧美数字出版在各领域的发展路径
欧美国家在专业、教育、大众三大领域的数字化程度和发展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如下:
1)在大众出版领域,商业模式即为传统纸质出版物开通网上通路,通过网络促进纸质图书的销售,也即网络营销。哈珀·柯林斯集团是大众领域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集团之一,其开发的数字系统使其纸质图书的销售量在过去几年中每年上升6%~10%。
2)在专业出版领域,出版商运用网络平台在线经营内容资源,创造出新的营收模型,实现运营的均匀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并形成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而非单纯通过网络平台推动纸质图书销售。目前,专业期刊、专业图书、品牌工具书在此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3)在教育出版领域,传统出版商已经有了10余年的探索,但至今盈利模式也并未完全成熟,在线产品的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纸质产品来实现的,要区分纸质产品和数字产品在此领域的比重和地位
十分困难。网络既作为传统出版商营销升级的工具,也作为内容的生产经营平台。培生、麦格劳-希尔等大多数教育出版集团都深入在线教育领域而且营收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大致有6类:一是在线课程,使用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课程;二是家庭作业管理;三是在线测试,利用开放软件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四是电子书,提供在线下载。在美国电子书有两种版本:一是模拟印刷本的翻阅方式和视觉效果,另一种是在印刷本数字化的基础上插入视频等多媒体;五是在线课外辅导;六是在线虚拟体验材料,如游戏作业等。
二、我国出版业现状及分析
1、我国传统出版概况
2008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9家(包括副牌社34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9家(包括副牌20家)。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4123种,其中新版图书148978种,重版、重印图书125145种,总印数70.62亿册(张),总印张561.1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31.91万吨,定价总金额802.45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0.41%,新版图书品种增长9.36%,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11.68%,总印数增长12.21%,总印张增长15.34%,定价总金额增长18.58%。
其中,共出版课本54013种(初版17762种,重版、重印36251种),总印数34.21亿册(张),总印张262.1亿印张,折合用纸量61.59万吨,定价总金额280.36亿元。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03%(初版下降5.67%,重版、重印增长3.08%),总印数增长2.91%,总印张增长11.08%,定价总金额增长10.31%。课本总印张数占图书总印张数的46.7%。
2、我国数字出版概况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介绍,截至2008年底,国内578家图书出版社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万种,比2007年增长25%,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报网互动成为报业发展的新方向,截至2008年底,全国出版的数字报为697份,300家报社开展了数字报业务,全国49家报业集团有35家开始拓展数字报业务;截至2008年底,国内电子期刊总量已经达到9000种,年产值达到7.6亿元。
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达到了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其中,数字报纸(含网络报和手机报)的收入达10亿元,电子图书的收入达2亿元,博客的收入达9.75亿元,在线音乐的收入达1.52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的收入达150亿元。
《第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占24.6%,其中,有16.7%的人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有14.9%的人接触过手机阅读,有4.2%的人使用PDA/MP4/电子词典等进行阅读,有2.3%的人用光盘读取,有1.3%的人使用其他手持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有 52.1%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91%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只有9%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3、我国数字出版现状分析及建议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图书出版社都已开展了数字出版业务,但产值和收入所占的比重都很低,靠数字出版盈利的出版社可能更少。究
其原因,一方面,出版社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始终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与网络运营平台;而另一方面,掌握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高科技公司虽然拥有技术和平台上的优势,却缺乏足够的内容生产和整合能力。因此,出版社和高科技企业相互合作可能是数字出版走出困局的解决之道。出版社和高科技公司合作,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目前,一些出版社已开始与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出版社提供内容,科技公司提供电子书制作、网络运营等技术支持。通过这种产业链整合模式,出版社不仅避免了自主研发所需的较大的资金投入以及缺乏经验导致的风险,又为拥有技术力量的科技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出版社拥有庞大的作者资源、强大的内容编辑队伍和丰富的内容资源、对图书渠道和市场有足够掌控力,科技公司仅仅是为其服务的技术供应商,出版社仍然是整个产业发展的主导。
4、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工作中的重点
原始的图书、音视频内容的创作是零散的,因此结构化整合是数字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结构化整合,将不同的内容资源通过一定的标准组织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网;再通过对内容的二次加工和标注,根据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内容服务平台需求,组合成各种可分类、可检索、智能化、易操作的数字内容体系,是出版社数字化出版的重点工作。从图书到内容数字化,所要做的不仅是简单地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和播放,而是要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工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出版社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集各方之力方可推进。出版社一方面要发挥自身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一方面要借助高科技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广大编辑人员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在数字出版的战役中取胜。
第四篇:欧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影响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一、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
欧美流行音乐,随着殖民地的扩张传人上海。20世纪20年代初,唱片业就在上海兴起了。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便为欧美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上海霞飞路上。醉人的爵士乐夜夜从道路两侧的咖啡馆和酒吧里传出来。可见当时的上海已经有了成型的爵士乐队。当时上海的“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黎锦晖。当时的上海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所以欧美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从这里流入内地。
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也开始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黎锦晖创作的流行音乐便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与他的儿童歌舞成为主要节目。此时他还在短期内创作了100多首流行歌曲,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 花江》、《特别快车》等即成于此时。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黎锦晖组建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周璇、白虹、严华等成为中国第一代歌星。黎锦光、姚敏等成了著名的流行曲作家。“明月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又在上海的“扬子饭店”舞厅组建了爵士乐队,将民歌、戏曲音乐改编成爵士化的舞曲。
“金嗓子”周璇也因演唱《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花样年华》等歌曲,而久负盛名。这些歌曲也因此流传至今。可见,欧美流行音乐一开始传人中国,就在上海找到了市场,并为黎派音乐所接受。
二、欧美流行音乐在港台的传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解放初期苏联音乐的传人,内地流行音乐日益衰弱。而此时。欧美流行音乐对台湾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台湾并没有自己的歌曲,一些广为流传的《秋水伊人》、《香格里拉》、《何日君再来》等
第五篇:欧美嘉旅游分享意大利旅游使用信用卡经验
刚才成功用招行信用卡购买了意铁的车票,ticketless,收到确认了,来说一些经验。
网上非常多的帖子说招行不能成功支付,可能很大一部分是“VISA/MASTER验证服务”没有开通的原因。
如果你已经开通了网上银行(普通版即可,不必须是专业版),可以在“网上支付-网上支付功能申请”里的“VISA/MASTER验证服务”下面点“申请”,会弹出一个功能条款,阅读并同意后,这个功能就立即生效了。(当然,有可能你还需要先开通网上支付功能并设置支付额度)
开通了这个功能,意铁支付,填写卡号和CVV2(卡背后签名处右侧的三个数字)之后,会弹出一个页面让你输入SecureCode(也就是你银行卡的密码),就可以成功支付了。会出现绿色的Finalizing,再跳转到最终的确认页面。
另有很多帖子里说交行可以成功支付。由于我有很多张卡,所以无聊的时候拿中行、建行、交行都试了,没有开通验证功能都是不行的。(这反而说明你的卡比较安全啊亲,不然卡丢了就惨了-,-)。
根据上次欧元购买的经验,支付成功到最终以美元计入账户需要若干天(汇率是购买当天的)。所以,可能会出现额度被扣除但账单里没有这一项的现象,这是正常的。
就是这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