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近年来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看法。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信息闭塞,环境寂寞,居住分散,相互间交流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玩特点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衣食无忧,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一)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读书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
给老师取绰号。
(三)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打扮,爱吃零食,宁可不吃饭,也要买小吃。很难做到拾金不昧。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不爱劳动。
(四)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只顾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人的感受,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五)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不足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三)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
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
2、改革德育教学形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产生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校集体文化活动。很多学生,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在学校要加强班集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集体意识与归属感,通过一些活动、比赛使学生主动交朋友,学会交流。实行寄宿制的学校,提倡在晚自习前半小时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关爱。
第二篇: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双休日(九月二十、二十一日)市中小学政教主任培训班开班了,我随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聆听了南通教科所冯卫东、吴联星、海门高校顾耀池、东洲中学仇敏、海门司法局蒋华等专家的报告,听了四所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及黄局长语重心长的教诲,我感觉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信心,学到了扎实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找到了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回来后,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对小学德育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以下是我的思考所得:
一、作为分管校长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担任副校长后,我一直感觉这一职位的工作很难。自己一些好的想法不能付诸实施,感觉工作处处碰壁;随便应付着做吧,感觉很违心,工作很平常,又有在其位不谋其政之嫌。面对领导的指责我常感力不从心,甚至心力交瘁。听了海门高校顾校长的报告后,我觉得主要原因在自己,许多事情是自己主观不主动,努力不够,其实领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难以伺候,有些事情不能付诸实施,主要是自己的努力不够、自己处理事务的策略不正确,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需要冷静,但更需要坚强和勇气。作为分管校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到位不越位,处事要低调,荣誉成绩面前不抢功,难事责任面前要身先士卒不推诿,但光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要记住“无功便是过”,在自己的分管工作之内要多动脑筋、多想点子,有了想法要多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赞成和支持,要做到不厌其烦,在工作中要苦干加巧干,踏踏实实地做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就会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二、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再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隐性的,短时间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因此有的学校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或者是上级催得紧了做一做,平时消极应付,尤其是在教学质量上台阶工程实施后,各校狠抓教学质量,把德育工作放到了比较次要的位置,其实这样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曾有人提出“教育就是德育”的观点,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德育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丽”,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教育的目标不正是如此吗?知识技能的教育最终的归宿不就是让学生用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吗?否则就会造成“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严重后果,或者造就一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德育为首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先生指出教育的失误问题中的“教育”主要是指德育的失误问题。
三、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增多,打工潮致使留守儿童增多,应试教育的压力,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出一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1.抓好德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要有理念先行的指导思想,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教师大会大力倡导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全体教师树立新的德育观,冯卫东先生的德育理念很有参考价值,它们是:“不只身体是个‘1’;把应尽的职责往肩上扛;为‘不夜城’熄掉几一盏灯;你是湍流我是岸;做‘恰当’的自我;你不是我的百分百;尊重弱者才能成为强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孩子的名字叫明天。”
2.抓好德育队伍的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支观念新、事业心强、有创新意识的德育工作队伍。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一是要抓好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开拓班主任的视野,提高班主任的素养。学校可以提供班主任阅读的书籍,如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等书籍,并组织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请班主任工作做出成效的名师向班主任传授经验。让班主任走出学校参加培训学习、考察活动。二是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由班主任讲述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困惑及教育个案,大家一起分析评价,让班主任在交流中分享,体验教育的快乐。三是鼓励班主任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学校每学期结集出版优秀教育随笔集。四是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分析点评每一阶段的班级管理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少先队辅导员、德育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分管领导要经常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与他们一起策划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反思、有总结、有评价,好的计划和设想要得到全面落实。
其它课任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无小事,处处在育人,全体老师要身体力行,严予律已,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
3.抓好德育阵地的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一些抓手,德育阵地就是重要抓手。学校的德育阵地有广播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晨周会课、班队活动课、德育活动基地等。
广播电视台要定期展播节目,节目内容要精心策划,节目中可拍摄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典型事例,定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及德育专题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
学校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换,内容要新,结合时事内容,从中渗透德育,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国旗下讲话要精心谋划,不搞形式主义,讲话的人员要精心挑选,内容要围绕祖国建设成就、奥运选手拚搏的故事、习惯养成教育、节日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宣讲,真正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晨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要正常用于德育,班级要制订好教育和活动计划,做到每周一重点,每月一总结,少先队大队部要进行正常的检查和评比。德育活动基地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德育基地的活动要精心策划。
4.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又一抓手,学生的道德意识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我们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好几次大的主题教育,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每月一事”活动,节日文化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
5.重视德育效果的考评。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它不像教学质量一样容易检测,可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的成效,这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我的想法是既要重视平时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分管校长应该是大有作为的,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作出创造性的成绩。
第三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科学管理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狠抓落实,为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实现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完善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开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掀起“学规范守则,讲文明礼仪”高潮。
2、大力评选表彰“五好学生”。通过学校德育组和班级管理,评选出一批真正符合条件的 “五好学生”。
3、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评选出一批班风好、学风正、行为习惯好的校级:“行为规范示范班”。
4、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使我校的校风在期末能有一个比校大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措施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
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学规范、争五好”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县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县级“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校将紧紧抓住“科学管理提升年”这一重要契机,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加大检查,及时考评,努力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使我校“学规范、争五好”活动起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1、制定班级卫生量化考核制度。
2、制定课间操、眼操量化考核制度。
3、制定课间文明礼仪量化考核制度。
4、制定集队、集会和路队量化考核制度。
通过上面的各项具体的量化制度,加大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四)作好规划、一一落实。
我校将高度重视,改变观念,积极研究,努力实践,遵照“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要求作如下布置:
1、一开学,学校将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在学校掀起新一轮的学规范高潮,熟记“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内容。
2、及时印发“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宣传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三月文明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
5、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
“五好”学生,并在此基础出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推荐镇级,县级优秀学生、文明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
第四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渐具备教育者所希望的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此,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强心剂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做好思想道德工作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需要。从微观角度来说,理想和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而德育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校的教育秩序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个人学业上的欠缺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育人先育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接班人。
3.德育工作的迫切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当前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再则,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二千多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以来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在这种现实、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的矛盾不时发生冲突,这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困惑和迷惘。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让每一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现代文明人,这就给德育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多年来受到中考和选拔性考试的影响,因而导致 “分数至上、技能至上”的教管理思想日益兴盛,以至出现“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瓶颈。凡此种种,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2.教育方法陈旧僵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课堂上提耳听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这种教育模式还未等展开说教的程序,学生已经从心底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墨守成规,把学生当成毫无灵性的“录音机”进行灌输式教导,并期望学生能积极响应,如此“教育”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是负效的,是对教育的亵渎和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3.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全面的。现阶段德育工作者存在着误区:现实生活中,教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着,易产生“短视效应”和“轰动效应”,迫求教育的急功近利,幻想一时半会儿的教育行为就能产生效果。孰不知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熏陶,是浸染,于是教育工作中细节被忽略了,教育良机被错过。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德育观念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观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战略德育观。即把德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摆到战略的地位。二是素质德育观。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通才素质和适应性。三是科学德育观。即德育自身的科学性更加强化,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将更加科学。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因回归生活,注重个体情感的陶冶和情感的发展。教育标准必须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人人能够遵守,人人能够践行。这种教育标准是理想道德和生活道德相结合,是基础道德和先进道德相结合。四是全员德育观。德育应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五是终身德育观。即德育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2.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
随机抓好德育生成。就是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抓不住不期而遇的教学机会,借机发挥,对学生进行点拨教育。这既可以发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生在课堂外。这种随遇而行的教育方式自然而不生硬,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起到积少成多、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展开讨论,因此顺势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自我内省力,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形成辨明是非的思想品德。
随人、事生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顺乎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具体实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因人而异,我们对学生开展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个性迥异,认识有高低,品质有落差,如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则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其内心,洞察其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采用不同的方式:或直白或委婉;或正面或侧面;或暴风骤雨或润物无声„„其次因事而异,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大事”,有的只是日常行为中的一些“小事”;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则为个别现象;有的长期存在,有的暂时出现。应动态应对,采取相应策略,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德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导过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教导者的身份教育学生,学生心理上较难与教师接近。而心理教育则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老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开放无拘无束的,能积极探索自我、充分展现自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自助,是辅导而不是教导,是启发自学而不是强迫命令。心理教育可以在吸收当代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过程中通过调查、心理测试、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借助行为矫正、提出合理建议、设计教育方案等形式进行心理干预,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其教育成效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知识,而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心理素质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和提高。开展心理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环境。
第五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小、近、实”
对于培养少年儿童,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少年先锋队,作为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少先队员学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可见,如果说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朵奇葩,少先队这一阵地便是孕育它的其中一块沃土。尤其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员正处在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正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新的教育时期,在“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少先队活动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正确分析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与误区,找准通过少先队活动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措施与对策,是对每一位少先队辅导员的最大考验与首要任务。
但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一直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几种弊端:
1.德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德育首位”尚未到位。“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非常盛行。
2.德育目标和内容上过度理想化,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德育目标及内容往往以过度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目标,“假、大、空”抽象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缺乏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水平的考量。
3.德育方法单一化,说教仍占主导地位。传统德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缺少最关键的体验环节。
4.德育评价简单化,往往是以“智”代“德”。许多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归在考评德育知识和千人一律的操行鉴定上,缺乏较为客观的品德评价机制。
由于这些德育弊端的存在,还有家庭教育的偏颇,以及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少年儿童产生了认知与行为不能统一的矛盾,有的甚至连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得而知。如公交车上让座;同学间的摩擦要以理服人等。
基于以上分析,金寨镇中心学校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分析实践,终于找的了适合自己德育教育模式,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促发展,确立少先队活动以“小近实”的思路全面铺开,是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明显改善。
一、少先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1、必须健全组织机构,金寨中心校少先队经“双高普九”和“教育创强”少先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每年秋季开学少先队组织就认真做好小中大对换届工作,通过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少先队大中小对干部,是少先队工作开展尽然有序。
(2)队员管理,制定符合自身的少先队管理制度,加强入队、队籍管理、队员关系转移及奖励与批评
(3)队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队干部是少先队的主心骨,我校根据实际加强了小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4)加强少先队的队务建设.队务分类、大队重点阵地的建设、中、小队的小家务
(5)规范少先队礼仪建设。少先队礼仪包括的内容、少先队礼仪规范化的技术要求、少先队礼仪教育的制度
2、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少先队工作制度是全体队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做好队工作的保证。
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活动制度。小学少先队的活动一般要求大队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至二次;中队活动每月一次;小队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要繁杂,要注意年龄特点。
离队制度。队章规定年满14周岁的队员在组织上要离开少先队。超龄队员的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办理离队手续。
阵地教育制度。阵地是少先队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阵地(小家务)对队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学会必要本领。这些固定的、不可缺少的活动阵地会使队员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少先队组织的存在,丰富少先队的活动内容,满足队员的各种兴趣、要求,培养他们的组织观念及对组织的责任感。
二、从小事做起(小事大力量)抓学生德育工作。
1、抓好少先队员的规范工作。
规范少先队礼仪。少先队的队旗、队徽、队歌、标志、队礼、呼号、礼仪、鼓乐是少先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对少先队员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校少先队应建立礼仪训练制度,保证礼仪的规范程度。各中校要建立鼓号队。少先队员在各种少先队正式场合要统一佩戴红领巾,队干部要佩戴规范的队干部标志,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要佩戴大号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最高礼节,少先队员要能行标准队礼。做到队旗升起来,领巾戴起来,队礼敬起来,队歌唱起来,鼓号敲起来,队室用起来,活动办起来。
规范少先队仪式。少先队的仪式要严肃、规范。各地、各校要按规范举行少先队大队和中队队会仪式、入队仪式、少先队检阅式、升旗仪式、离队仪式等各种少先队仪式。升国旗仪式每周举行一次,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可有所增加,由大队组织实施。入队仪式和离队仪式,内容设计要富有教育和纪念意义,避免简单化。
规范开展队会活动。结合教育主题,坚持每两周一次的中队集会活动制度和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大队集会活动制度,开展活动要以少先队员为主体,遵照队的活动仪式,体现少先队组织鲜明的教育性和巨大的感染力。
2、抓好少先队员的行为养成教育。
针对少先队员纪律性、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素养的现状,少先队从要求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培养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道理先行。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利用读书时间进行礼仪知识讲座、开以养成习惯为主题的班队会、出一期“好习惯、好人生”的黑板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2)行为引导,反复训练。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中队辅导员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3)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开展 “争当优秀少先队员”、“争当环保小先锋”“告别零食”、“共创清洁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每周安排大队干部、执勤中队值日,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表现好的班级就在一日行为习惯评价表中画一个笑脸,表现不好的,就画一个哭脸。每周在展板上贴红旗、在升旗仪式上发流动红旗,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4)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将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3、抓好少先队员的感恩教育
学校将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创设各种教育情境,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同学,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给自己创造成长环境的社会,感谢给自己提供生存空间的大自然。
在少先队中开展“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主题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以“感谢祖国”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爱国情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构筑少先队员的精神支柱,提高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开展“感谢少先队”教育活动,通过队会、队日活动、各类少先队文化、道德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少先队员掌握少先队的基本知识、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历程、认真参加少先队的组织生活,深刻体验“我是少先队员”、“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我要为少先队组织添光彩”,以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而自豪,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三、从贴近生活的事情抓德育。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实践、体验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把体验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载体和途径,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现代教育要求的。由于体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体验教育可以是激烈的对抗比赛,增强孩子们的拼搏精神;也可以是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他们为他人服务意识;还可以是社会调查,了解目前社会的百态;更可以是双休日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模拟日常生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劳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教育,让孩子们更了解校园、社区和社会,了解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社会。
1、主题活动与体验教育相结合
在“歌声与微笑”主题教育,校园里处处听得到歌声,时时听得到歌声。在进行班队会活动前,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跟队员们一起唱歌,唱好听的歌,唱队员们喜欢的歌,唱鼓舞人心的歌,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我们有5首歌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唱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金寨镇中心学校校歌》、《红领巾之歌》、《同一首歌》,为了方便中队唱歌活动的开展,大队部也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萤火虫》等,通过活动正确引导、组织队员们歌声嘹亮,行为规范好;微笑待人,文明礼貌好。
在庆元旦活动中,全校中队以各种形式进行了中队主题活动汇报展示。中队辅导员把三尺讲台彻底开放给了队员,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小节目。通过小节目队员们发现了平时师长们不为注意的地方,感受到了师长们那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一张张笑容满面的小脸,一声声感人肺腑的话语,串联起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浓浓的爱。让队员们在活动中、在体验教育中懂得尊敬师长、爱戴师长。
2、校园活动与体验教育相结合
在“双休日”体验教育活动中,队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玩具和生活、学习用品,组成一个学生们自己的“跳蚤市场”。在大家各自摆摊和“寻宝”过程中,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平时在使用零花钱方面过于“大方”。同时在物品交换和拍卖中,大家头一次体会到“碰壁”的滋味,感受到了工作的艰辛,从而意识到应该学会规划和使用好父母给的每一分零花钱。
3、自我实践和体验教育相结合 我校的队员们除了在课堂上、在校园内进行实践体验外,还自发的在生活中、在假期里开展自我实践、体验活动。队员们自发组织的“小鬼当家”活动中,自己做一天家务,买菜、炒饭、打扫卫生„„。通过活动队员们了解了生活中许多的琐碎事,体会到了家长们的辛苦。“我眼中的世界”活动,队员们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以相片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身边的人、事、物的拍摄,队员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小小营业员”、“我是小交警”等活动,都让队员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光荣!这些队员们在假期自发组织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对队员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德育工作从实效抓起。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广大的小学生,德育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是脱离学生实际。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事事要人侍候,影响了自理能力,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就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特点,从小事抓起,以小见大,从日常行为中进行,强化做人教育。在行为训练中让学生分析行为表现,对良好行为要继续坚持,对不良行为要及时整改。
如当前就要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小学生守则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相结合。“内容系统化,活动系列化”。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做人教育体系,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家庭的交流、沟通,共同承担起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但家长学校不能如同虚设,要把家长学校办到实处,必须把它办得正规起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组织家长交流先进的教育经验。如我校每学期定期举办一到两次的家长学校委员会会议,让家长能参与学校的决策,提宝贵的意义和建议。如每学期进行一次以的学校开放日活动,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里的教育和教学情况,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主动与学校探讨合理的教育对策。又如班主任可以进行家访,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被访一次,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取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德育功能。
积极开展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重点讲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案例;还可以通过“法制副校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另外学校平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师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尊老爱老活动”、“慰问贫困儿童”、“手拉一帮一助学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社会大学校的德育环境,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育。
总之,少先队活动体验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它解决了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了少先队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明确定位,发挥了少先队的自身优势,成为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少先队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加强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促进少先队活动的德育实效性,使他们真正肩负起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