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自2008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加快由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型升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加,旅游接待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海南省游客人数逾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9.62亿元,同比增长16.97%。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7%,以旅游业为龙首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7%,这一比例还呈逐年增长趋势。旅游业对海南经济发展得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以后,海南的会展经济发展愈加成熟。每一年数千个大小会议在海南成功举办,包括各种年会、交流会和研讨会等,海南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议中心,会议旅游俨然成为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在海南举行的一系列重大赛事对海南旅游的宣传促销效果十分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海南接连举办世界小姐(先生)大赛、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和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目光的焦点,世界名流纷纷驻足海南,境外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南,海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2017年11月底,全省接待旅游人数601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过夜人数达到4959.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860.05万人次,增长12.0%;接待入境旅游者99.14万人次,增长53.6%。旅游总收入7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8.65亿元,增长20.6%;入境旅游收入40.75亿元,增长116.6%。
二、旅游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业
海南省的经济结构特殊,旅游业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侧重于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国际游客和高端客源呈高速增长趋势,散客游比重超过团队游,高品质纯玩团多于普通观光团。旅游相关出行在交通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化要求日益提高,日常监管日趋精细化,旅游者对出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十二五”时期,海南交通运输行业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为中心,积极推进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大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其中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88.0亿元,水运累计完成投资173.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投资的2.0倍和3.0倍。
公路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一是环岛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三亚绕城、海口至屯昌、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琼中至乐东、文昌至博鳌、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依次开工建设,环岛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海口至文昌高速公路顺利完成提升改造;二是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规模、技术等级,完成国道G223、国道G224、国道G225、省道S202云文线、省道S305大本线等一批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建成洋浦大桥、清澜大桥等一批跨海跨河大桥;三是开创旅游公路建设先河,建成文昌东郊至龙楼、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昌江棋子湾等旅游公路;四是加快重要出入口公路建设,推进东方工业园区出口路二期工程、新兴至红岗出口路等出入口公路建设,重要园区、港口及城市的交通出口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860公里,相比“十一五”末增加5624公里。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道支干相联、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格局,极大地方便了赴海南旅游游客岛内的出行。
全省“四方五港”格局进一步完善,水路交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全省新增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6个,新增通过能力5695万吨。截止201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散杂货通过能力1.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1万TEU/年。201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万TEU,完成滚装车辆吞吐量342万标辆。“十二五”期开工建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重点推进了集装箱、原油储备、石油化工、国际邮轮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其中,洋浦港小铲滩起步工程、海南液化天然气(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洋浦莲花山临港石化物流园码头工程、海南炼化码头改扩建工程、国投孚宝洋浦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中油深南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及配套码头工程、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码头项目、洋浦港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工程、洋浦成品油保税库项目码头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启动海口港马村港区、新海港区和洋浦港神头港区等一批新港区的开发建设,海口港秀英港区散杂货和客滚运输功能开始逐步转移,全省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为临港工业发展、老港区的调整和转移提供了空间,为沿海港口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四方五港”格局的逐渐形成,水路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省内各大旅行社开通海南直达国内国际的多条游轮航线,进一步丰富游客来海南旅游的出行方式。同时,水路货运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物资通过琼州海峡进出岛内,整体提升海南全省的物资保障能力,以满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游客的需求。2航空客运发展迅猛
近年来,海南省航空运输续快速发展,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2.3%。2016年,全省航空旅客吞吐量为36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8%。近五年,海南省航空运量平均增速为12.08%。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分析,这种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海口美兰机场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8%。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3.2%,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人次。三亚凤凰机场同样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7.77%。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0.91%。2017年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900万人次。
对于海南这个严重依赖岛外客源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而言,航空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咽喉,无论对运送客源,还是向岛外客源地营销旅游产品,都至关重要。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将突破4000万人次,客观的说明海南航空交通已全面打开,由此迈入了航空旅游新时代。
3酒店及餐饮行业
截至2017年11月底,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酒店1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6家,四星级酒店41家,三星级酒店58家。旅游饭店和社会旅馆累计接待过夜游客4959.19万人次,同期对比增长12.6%。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酒店及餐饮行业的支持,食和住是游客出行中的基本需求,只有在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才有可能满足他们对景点和娱乐的需求。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频频爆出海南旅游市场宰客乱象,尤其是在三亚旅游市场。使得外地游客对海南酒店及餐饮行业印象极差。现通过海南省酒店与餐饮协会和海南省其他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已经初步杜绝了类似宰客现象,使得游客在海南旅游的吃住得到保障,经过2016年春节黄金周和2017年国庆黄金周的市场调研,游客对于赴海南旅游的满意度达到预期目标。
4旅游景点与旅行社
目前,海南全省共有54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9家2椰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和371家各类旅行社。所有景区中以蜈支洲岛、南山文化、大小洞天、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分界洲岛、槟榔谷黎苗文化这6个5A级景区最为著名,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371家旅行社遍布省内各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服务。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1发展优势
(1)滨海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省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与国内同类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气候条件优越。海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因受海洋影响明显,气候优势明显。全年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26℃,月最高平均温度25℃~28℃,月最低平均气温在10℃以上。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2500 h,年晴日在300日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 mm。二是滨海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族风情浓郁。海南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广泛分布且各具特色的“3S”旅游资源,而且拥有国内唯一的热带山地旅游资源、热带温泉旅游资源、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热带岛屿文化旅游资源。另外,海南省还生活着黎族、苗族、壮族和回族等36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风俗习惯,特色鲜明,风情浓郁。三是滨海旅游活动空间广阔,资源组合合理。海南省不仅管辖4点5万km 的 陆地,管辖范围内更有200万km 的海洋。同时,不同类型的滨海旅游资源为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东线和西线滨海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部和北部滨海旅游资源各有优势,并且东西南北中的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照应性。
(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位于东南亚经济圈内,西临北部湾,南濒东南亚各国,北望台湾,处于西太平洋的中心,是国际海运的必经之道。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海南省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客源丰富。从海南省旅游客源结构分析,海南省滨海旅游客源主要分为3部分:国外、港澳台地区和内地游客。从地域划分来看,海南省国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韩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泰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另外,由于地缘关系,港澳台同胞在海南旅游客源中所占比例较高。就国内客源市场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以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为主。(3)机遇和政府政策优势
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先导和支柱的产业地位,受到海南省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战略和规划的实施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海南省具有“三低” 即低税率、地价、劳酬和“三自由” 即资金、物资、人员流动自由的有利条件。其次,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国内外滨海旅游区域合作的积极合作也给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再次,游轮经济、国际赛事、会议和旅游节庆的举办以及“海上大省” 战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发展劣势
(1)文化要素方面建设不足
海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和深度的文化性开发。海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旅游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大多数旅游产品的开放是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主要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海岛生态、热带雨林等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较少。(2)旅游服务信息化不健全
旅游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旅游网站、电子商务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智能化等初级领域。网络营销也缺乏技术支持,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的好的企业几乎没有。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3)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低
在政府层面上,目前海南省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是海南省商务厅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处,但旅游行业的管理在旅游委,这造成了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的乏力。另外,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上也相对滞后,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企业层面上,海南旅游服务企业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跨国经营程度低,尚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旅游饭店、旅游救援等其他产业要素上,基本没有跨国经营的步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和引进的规模及质量上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4)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利用不足
为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了很多优惠和试验性的政策,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行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彩票”;“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等等,海南旅游服务相关方面在利用政策方面还应该更放开,可以借鉴深圳政府对于国家支持深圳特区建设特殊政策的使用方式,将政策的效用发挥达到最大化。
第二篇:《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由世界旅游组织承担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13日,规划获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规划文本。文本长达35万字,提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并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有关专家称,总体规划是海南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帮助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总规》,海南金旅网将面向VIP注册用户,分时分批地公布和解读《总规》及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编制历时一年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海南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领导决定请外国专家帮助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同意帮助聘请外国专家到海南省完成这项任务。2000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顾问因斯基普先生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立项考察,并形成了编制规划的项目文件,省政府也成立了由国家旅游局领导和海南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此后,经招标确定由香港森兰郭斯(亚洲)顾问公司为编制的具体承担单位,2001年4月,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从2001年5月至9月,国外专家11人对我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航空、公路、文化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和讨论,先后召开了50次座谈会。9月下旬,国外专家完成了初稿,12月20日召开了初稿评审会,17名国内专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会后,由外国专家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规划办公室对规划进行译校,历时一年才形成最后的定稿。规划主要内容
《总规》长达35万字,并附有大量图表,分为三大卷,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一卷分为五个部分,评估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现有的旅游产品,阐明了开发规划的总政策,提出了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空间结构规划,并对国内外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九大战略作了具体的说明。
第二卷详述了应采取的各项行动,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规划标准以及可持续的旅游指导原则,专门对海口、三亚、五指山等景区作出了规划,对文化旅游、温泉康体旅游、海洋旅游等九个专项旅游产品作出了规划,每一个项目都提出了详细的5年期计划。
第三卷是背景研究,收录了各项目组专家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所作的专题研究报告。突出度假旅游
《总规》根据我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了把海南建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意图,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规划编制中以资源为导向的常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从国际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品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开发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调整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做出了科学规划,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惟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总规贯彻了这一精神,提出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观光旅游产品逐步减小的要求和目标。总规引入了世界上较超前的旅游发展思维和理念。针对我省目前旅游设施的状况,要求开发一些低密度、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并且要具有一定规模,如在三亚的小东海、万宁的石梅湾、昌江的棋子湾和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等进行这样的开发。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开发中,第一次提出了“莽原
旅游”的概念,并设计了热带雨林、滨海莽原旅游产品。总规吸取了省内专家的意见,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生态旅游。
外国专家建议深入挖掘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它特色文化遗产,开发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富有新意的文化旅游产品,还从外国客源市场的需求角度提出有创意性的方案,建议利用现有的火车设施,兴建蒸汽火车博物馆,开发蒸汽火车旅游产品。
这个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既有指导原则,又有具体要求。如低密度的矮屋度假村每公顷不超过25个房间,要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装饰物也要充分显示地方的文化特点。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总目录
第一卷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第1章 宏观发展背景评估
1.1 宏观环境 1.2 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章 旅游产品评估
2.1 引言及评估方法 2.2 海南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2.3 海南旅游产品的分类评估
2.4 空间发展趋势 2.5 海南旅游体验 2.6 机遇与制约 2.7 海南旅游产品定论
第3章 旅游政策评估
3.1 引言 3.2 总体政策背景 3.3 现行的旅游政策 3.4 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4章 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4.1 宏观指导思想 4.2 总体目标 4.3 “旅游总体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 4.4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第5章 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战略规划
5.1 引言 5.2结构规划的目的 5.3 开发概念 5.4 空间发展战略 5.5 住宿设施的布局
第三部分 市场开发与住宿需求
第6章 市场开发
6.1 潜在市场 6.2 游客接待人次目标 6.3 市场营销战略原则
第7章 住宿设施需求
7.1 现有住宿设施情况 7.2 未来住宿设施需求
第四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第8章 旅游交通战略
8.1 岛外交通 8.2 岛内交通
第9章 滨海旅游战略
9.1 目标 9.2 方略 9.3 要件
第10章 生态旅游战略
10.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0.2 生态旅游的原则 10.3 海南生态旅游的机遇
10.4 对海南生态产品的潜在需求 10.5 海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第11章 文化旅游战略
11.1 重建的历史文物古迹 11.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1.3 五指山市博物馆的改造
11.4 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建筑的生态敏感性 11.5 海南主要的文化吸引物
第12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
12.1 海南少数民族概述 12.2 少数民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面向少数民族的规划战略
12.4 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12.5 旅游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第13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3.1 引言 13.2 市场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 13.3 海南旅游市场形象与定位 13.4 地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13.5 市场营销战略的阶段性
第14章 旅游产品改进
14.1 引言 14.2 观光游内容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改进 14.3 旅游商品零售条件的改善 14.4 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14.5 旅游餐饮 14.6 其他旅游服务 14.7旅游信息系统的改善 14.8 旅游开发的监控
第15章 旅游人力资源战略
15.1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总体对策 15.2 未来的聘雇需求 15.3 培训政策和培训机构述评 15.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第16章 旅游投资渠道
16.1 政府渠道 16.2 企业渠道 16.3 投资激励措施 16.4 投资战略
第五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第17章 旅游发展环境影响评估
17.1 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17.2 旅游业对海南环境的影响 17.3 海南旅游承载能力 17.4 结语
第18章 旅游发展经济影响评估
18.1 对旅游收入和GDP的影响 18.2 对政府税收的影响 18.3 对就业的影响 18.4 提高旅游经济收益的措施
第19章 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9.1 正面影响 19.2 负面影响 19.3 对本岛本社区的社会影响 19.4 对本岛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影响
19.5 旅游开发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第二卷 专题旅游规划建议
前言
第一部分 政策行动
第1章 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1 引言 1.2 政府部门的作用和功能 1.3 企业界的作用和功能 1.4引入股份制合作形式 1.5 强化旅游意识的必要性
1.6 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1.7 现行体制述评 1.8 加强旅游规划的 1.9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
第2章 规划标准及规定
2.1 引言 2.2 规划的层次结构 2.3 旅游住宿设施的通用形式及标准 2.4 土地利用分类及开发规定
第3章 可持续旅游指导方针
3.1 供海南省政府采取的总体指导方针 3.2 最佳环境可持续性做法的指导方针 3.3 生态旅游指导方针
第二部分 区域旅游开发规划
前言
第4章 海口区域旅游规划
4.1 规划范围 4.2 战略背景 4.3 交通条件 4.4 现有特点 4.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4.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4.7 旅游开发概念 4.8 旅游规划要件 4.9 旅游线路 4.10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5章 三亚区域旅游规划
5.1 规划范围 5.2 战略背景 5.3 交通条件 5.4 现有特点 5.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5.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5.7 旅游开发概念 5.8 旅游开发要件 5.9 旅游线路 5.10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6章 五指山区域旅游规划
6.1 规划范围 6.2 战略背景 6.3 交通条件 6.4 现有特点 6.5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6.6 旅游开发概念
6.7 旅游规划要件 6.8 旅游线路 6.9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7章 其他旅游圈开发建议
7.1 引言 7.2文昌旅游圈 7.3 石梅湾/兴隆旅游圈 7.4 棋子湾旅游圈 7.5 其他旅游地区改进意见
7.6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三部分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第8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1 引言 8.2 海南的节庆 8.3 歌舞和影视 8.4 黎苗文化旅游产品 8.5 历史名人
第9章 温泉及康体疗养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9.1 海南温泉资源概述 9.2 海南温泉旅游开发概述 9.3 未来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议
9.4 具体改进措施 9.5 温泉康体疗养旅游业的主要目标
第10章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0.1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概况 10.2 森林旅游开发措施 10.3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10.4 森林旅游发展目标
第11章 海洋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1.1 背景情况 11.2海洋环境综述 11.3现有水上运动项目评估 11.4 可持续利用海域的原则 11.5 水上运动规划的总体方略 11.6水上运动培训的改进
11.7 水上运动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11.8 水上运动项目的改进
第12章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2.1 海南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12.2 海南国际会展旅游概况 12.3 海南国内会展旅游概况 12.4 会展旅游开发措施 12.5 会展旅游发展目标
第13章 热带农业观光及其它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3.1 热带农业观光游 13.2 工业观光游
第14章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4.1 引言 14.2 训练设施 14.3 体育赛事 14.4 参与性体育活动 14.5 体育旅游开发措施 14.6 体育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第15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15.1 引言 15.2 本地产品的利用 15.3 手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
第四部分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第16章 吊罗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6.1 场地描述及总体概念 16.2 保护价值 16.3 开发建议 16.4 时间安排
第17章 尖峰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7.1 总体概念 17.2 保护价值 17.3 开发建议 17.4 度假村承载极限 17.5 辅助性生态旅游吸引物 17.6 进入通道 17.7 时间安排
第18章 五指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8.1 总体概念 18.2 保护价值 18.3 开发建议 18.4 时间安排
第19章 七仙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9.1 总体概念 19.2 保护价值 19.3 开发建议 19.4 时间安排
第20章 霸王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20.1 总体概念 20.2 开发建议 20.3 时间安排
第五部分 旅游开发项目规划蓝本
第21章 小东海旅游度假区项目概念性规划
21.1 选择小东海的缘由 21.2 区位和场地描述 21.3 规划及设计概念 21.4 交通条件 31.5 基础设施
21.6 开发要略 21.7 市场分析 21.8 可行性分析 21.9 环境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 五年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第22章 优先行动计划
22.1 引言 22.2 优先开发项目 22.3 组织机构 22.4 人力资源 22.5 生态环境保护
22.6 社会-文化旅游 22.7 投资渠道 22.8 交通与基础设施 22.9 其他行动
第23章 市场营销与促销计划
23.1 目前市场营销概述 23.2 市场调研 23.3 省外及海外代理营销代理 23.4 营销与促销手段 第三卷 背景研究
前言
第1章 客源市场调研分析
1.1 内地市场和海南市场 1.2 亚洲区域内市场 1.3 跨区域远程市场
第2章 旅游需求评估方式
2.1 有关定义 2.2 国家及海南省的旅游统计 2.3 旅游需求的评估方式
第3章 自然与环境特征
3.1 地理 3.2 气候 3.3 环境
第4章 历史与社会回顾
4.1 历史回顾 4.2 海南少数民族的结构与分布状况 4.3 黎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收入状况
第5章 以往旅游规划和研究述评
5.1 引言
5.2 《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5.3 《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第6章 环境和生态旅游方面述评
6.1 引言
6.2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6.3 海南环境状况(议程21)报告 6.4 海南自然保护区
6.5 海南生态可持续性质量 6.6 海南生态旅游产品质量 6.7 海南岛部分海滩评估
第7章 文化吸引物述评
7.1 海南文化遗产的特点 7.2 海南文物古迹分类 7.3 精选文物古迹简述 7.4 海南现有中国特色景观公园
第8章 经济述评
8.1 经济发展趋势 8.2 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 8.3 产业结构 8.4作为经济领域一部分的旅游业
8.5 旅游产业目前的经济状况
第9章 旅游业相关就业与服务
9.1 在校生的旅游就业引导 9.2 能力标准
第10章 水上运动设施及水上运动培训标准
10.1 水上运动设施标准 10.2 先决条件及培训课程
第11章 海南旅游资源目录及评估
第三篇:安康旅游发展现状
浅析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安康,这个陕西南部山清水秀的城市正在崛起,凭借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正在打造陕西的旅游名城。宽松的发展环境,明显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等等已经成为安康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的欲望已经大大提高,客源市场的扩大也为安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纵观全国各地,安康在发展率哟也中又面临着管理人才的缺乏,基础设施的落后,资源开发不足和缺乏核心竞争力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又不得不为安康这个正在打造旅游名城的城市做一些展望和思考。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但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效益。一安康发展旅游业的长期角度来思考,它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营体制,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才有可能使之成为真正的旅游名城,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安康经济稳步的向前发展。
一、安康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1.、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大。国家鼓励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逐渐调整,旅游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加,旅游本身就带有享受性,也使得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渐旺盛,这也就昭示着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2、优越的地理位置。安康有着南北交通的联通聚散功能,它北通西安,东南连接武汉,西南连接重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还连接着关中人文景观、张家界,神农架、长江三峡等诸多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业逐渐由东向西的推进,定会给安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丰富的旅游资源。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就应运而生的形成了奇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瀛湖、香溪洞、千家坪、擂鼓台等。并且有着丰富的水体、森林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有丰富的资源为保障、二、安康发展旅游业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
1、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环保产业,各地竞相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安康并没有将自己潜在的资源发展成为真正的旅游资源,因此咋经济发展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没有从整体着眼,往往是各自为政,就不能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不足,会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时旅游业的依托,这些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也就严重影响了品牌旅游的打造。
3、人才的缺乏。进入本世纪,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就必须依靠一批专业人员对其开发、经营和管理,才有可能使其科学性、系统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使旅游资源真正的文人所用,为区域造福。
三、安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从整体来看,安康的旅游业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走上正规的运营阶段。旅游业所创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得比重还很小。根据资料显示,安康市现有旅游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南宫山、瀛湖、香溪洞、千家坪、岚河漂流已经得到初步的开发和建设,也已经得到相应的产出和回报。其他景点也已经相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今年,更是安康旅游开发的高峰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完善,特别是旅游交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康高速、高铁等路线的开通已经为走进安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各类饭店、旅馆也都在规模和数量上得到了一定规模的扩展。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康的旅游业发展还主要定义在生态旅游这个点上,随着旅游从人文历史景观到自然风景的过度,目前,人们的旅游动向又开始面向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便是安康现阶段发展旅游业的立足点。然而就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旅游开发的投资严重不足,开发建设的战略方案不够明确。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长期受益的产业。在旅游资源开发当中,一般包括提高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人员五个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安康旅游业在后三个方面的开发出现了疲软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软件设施不够健全,竞争力差。其次,市场开发战略创新意识薄弱,旅游业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尤其是旅游业具有不可移动性,那么增强它在市场的吸引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安康目前还没有打造出一款具有特色的品牌产业,并在管理层出现了责权不明晰、权利不协调等现象,严重制约其发展。就旅游资源本身来讲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域组合型不强,虽然安康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总体比较分散。好的旅游业必须依靠地域组合型强、吸引力高的旅游景点。怎样将安康的旅游资源有效组合,发挥出整体效应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安康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客源市场。简单的说就是游客的来源。定位好了客源市场,旅游规划及开发才具有针对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客源市场的大小,潜在游客的多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就安康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地域差异和联系等诸多因素考虑,安康的客源市场应该定位在以本地客源和以西安为轴心的关中客源为主。安康,作为一个陕西“小江南”,将是西安关中地区不具备的旅游资源,对其具有吸引力。独特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和距离的短小又使得西安居民周末或短期旅游选择安康成为可能。另外,与周边相似的旅游景点(三峡、张家界)相比,又不具备竞争力,所以只能这样定位安康的客源市场。
2、雷同的旅游资源。与陕南周边的其它城市(汉中、商洛)的比较可以看出,旅游资源的结构略有雷同,而周边几个城市又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和发展,这就使得各地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结构雷同,地位相似,竞争激烈且投资风险大,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创新,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品牌。“安康”本身就是祥瑞、祈福的地名,我们或许可以围绕这一特点,结合宗教打造出一款极具特色吸引力的产品。
3、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依托产业(旅行社、交通、饭店)有密切联系,而安康虽然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地区可进入性较强,但是旅游专线尚未开通,景区可进入性较弱。另外,饭店、宾馆数量虽较多,但质量较高的不多,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完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其知名度。
4、多方位、立体化发展。不能将安康的旅游业仅仅局限在生态旅游这一点上,这样势必会让其走向死角,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资源,在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观光、探险等旅游,更要打造文化精品,丰富旅游活动。
5、努力发展经济。安康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经济发展了,旅游业的诸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五、关于安康发展旅游业未来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康相关人员的精心打造与设计,我相信安康定会成为陕西的旅游名城。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也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可是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又具有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敏感性,因此在发展中又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
1、一定要紧跟市场,从旅客的需求出发,以市场为目标,结合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比如紫阳富硒保健产品、平利茶叶、蚕桑丝绸等。综合性、多元化的定位旅游结构,真正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结合旅游的周期性适时的做好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的更新换代。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做好区域联合经营,以提高旅游的综合区位优势,扩大客源市场,多方位筹集资金以更好的提高综合竞争力,利用“安康”这一城市意象元素,以这样一个名字来加强城市意象进行全新组合。
3、正确处理各种发展关系。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定要以防为主,切莫先污染后治理,其次是在突出重点景点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个县有亮点,各地有特色,不能只注重“舞龙头”而忽视整体效应。
4、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因素,因此,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培养出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人为本,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安康的整体竞争力。| 关于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卢杰火 吴应德 赵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8-25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汉滨、石泉、宁陕、岚皋、平利就我市旅游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别听取了有关县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投资旅游开发的业主、旅行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全市的主要旅游风景区。调研组还赴商洛市金丝大峡谷、柞水牛背梁、宝鸡凤县就旅游工作进行了考察。
对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基本估价
我市旅游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从创业起始期向突破发展期的转变。结合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发展旅游业的共识不断深化,氛围进一步形成,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稳步攀升,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思路、规划、重点明晰。围绕建设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市旅游发展整合提升规划正在编制。把生态旅游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加快推进发展,突出“一山一湖一城”,“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西康高速公路通车,推动我市生态旅游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瀛湖快速干道路基工程已近完工。岚皋南宫山二郎坪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已建成使用。香溪洞景区的人行环道即将开工建设。平利天书峡景区旅游公路一期全面竣工。宁陕朝阳沟、蒿沟旅游景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顺利。石泉先后实施了喜河至熨斗等4条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和拓宽改造。安康大道、七里沟汉江大桥、香溪大道等路桥项目建成使用,成为中心城市的亮点工程。结合“双创”,在“一江两岸”先后建成了汉江公园、安澜楼、城市规划展览馆、亲水广场等一批景观,大幅提升了安康中心城市品位、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功能。
生态旅游特色日趋鲜明。岚皋县南宫山景区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把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蜡烛山等景区,作为大南宫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宁陕县重点打造了十八丈瀑布、上坝河国际狩猎场、汶水河和秦岭峡谷漂流等景区景点。石泉县重点打造了中坝峡谷、燕翔洞、后柳水乡、子午银滩等景区。平利县重点开发建设天书峡景区,着力打造陕西最美丽乡村。平利长安镇龙头村等7处乡村旅游点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香溪洞景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市场运作激活旅游景区开发。宁陕、石泉、岚皋县解放思想,在招商引资和市场运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大手笔强势打造旅游项目,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旅游业长足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有关领导、从业人员及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意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瀛湖景区现状堪忧,建设与管理裹足不前
瀛湖,是安康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独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优势旅游资源,外地游客往往是因一湖清水慕名而来。在“创优”工作强势开展的情况下,“一湖”的面貌与“一山一城”反差强烈。瀛湖景区目前的面貌不尽如人意,项目开发建设停滞;宣传促销没有动作。已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等景点,分属7家省、市部门投资主体,多头管理使景区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等矛盾。目前,经营举步维艰,有的已经关门歇业,资产闲置。瀛湖风景区管理局既参与经营,又履行管理职责,体制不顺,监管乏力。经营管理体制不顺,门票出售时分时合,游船、快艇要价自行其是,停车、收费服务态度差,旅行社投机甩点,码头服务质量低下,游船直来直去,湖周边农家乐良莠不齐等现象令人堪忧。
建议意见:
一要依托现有瀛湖景区,对大瀛湖景区统筹规划,做到规划引领,突出亲水特色,真正在纵深和细节上连通汉江水。
二要把修通瀛湖边环型观景道路,改造翠屏山庄进岛公路,建设几处瀛湖景区游船码头和生态停车场作为当务之急来抓。
三要敢试敢闯,在邻近景区的地方,超前做好详细规划,启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特色旅游集镇,政府可提供“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化运作,增添景观,聚集人气,服务游客。
四要提升游船档次,在瀛湖游船上策划运作参与式互动项目,多措并举,把“一湖”的水文章做足做大,改变游客高兴而来、枯燥往返游、大失所望的状况。
五是市、区政府要把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尽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关乎瀛湖景区发展兴衰的头等大事来抓,下硬茬、出实招。按照“政府主导、资本运作、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思路,整合核心景区内现有国有资产,组建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同时赋予瀛湖管理局涉及核心景区规划、开发、建设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从长远看,市上有必要设置“安康市瀛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便于有力有序有效地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和利益。通过科学规划景区、改善基础设施、理顺管理体制,为促使瀛湖景区良性发展,尽快整体包装向外推介,引进有实力的大集团参与开发经营。
(二)旅游开发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进入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路况普遍较差,如瀛湖翠屏山庄的进岛路“瓶颈”制约问题突出。景区停车难现象普遍,瀛湖、香溪洞景区目前还没有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景区的人行步道建设档次偏低。一些景区的水、电不配套,很多地方仍是通讯盲区;景区公厕建设布局、档次、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如南宫山等景区的旱厕卫生状况很差。旅游标识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规范。市旅游网景区、景点介绍不全、不实、更新不及时、境外游客抱怨颇多,宁陕县反映旅游用地问题突出,影响企业投资进度。现在距“9.27”世界旅游日陕西主会场庆典活动在岚皋南宫山举办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但调研组6月17日在拟定活动地点南宫山南大门及南线服务区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程进展缓慢,若再加上汛期雨天因素,施工任务非常艰巨。南宫山南线公路路基工程虽已完工,但铺油所需资金尚无着落。
建议意见:
一是要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尤其是要加大统筹整合资源的力度,“捆绑”使用有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核心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要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有创新理念、有信誉保证、有资金实力的投资主体来开发建设。
三是要像对待工业用地一样,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旅游开发项目用地指标,对旅游项目使用耕地、林地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应总结推广宁陕、石泉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验,通过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吸引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机制。
四是政府要观念超前,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旅游基础设施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和高品位建设,本着宁愿少些、也要好些的理念来确定项目,防止出现低水平上马,避免低层次开发,给景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注重景区道路建设的安全、舒适、通畅、便捷,形成大交通、大旅游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应尽快建设市级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五是要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政府从每年的新增财力中按一定比例专列资金,同时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建设景区重点项目扶持、保护维修文物及宣传促销等,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六是要借鉴先进经验,适时组建安康市旅游投资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构筑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
(三)旅游产业链未形成,缺乏市场氛围
目前,我市旅游“六要素”不完善。中心城区的星级宾馆、饭店仅有13家,其中:三星级9家、二星级4家。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差,旅游旺季满足不了需要。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缺乏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已有的包装粗放。市、县区还没有一家专业旅游综合购物商场,现有景区周边没有一处可供游客入住、休闲、娱乐的较为完善的服务场所。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浅,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贫乏。如安康的龙舟仅仅在“龙舟节”节庆前后火热几天,平时游客来安康寻不见其踪影。这些缺失,削弱了旅游市场氛围,丢掉了很多旅游产业发展的商机。
建议意见:
一是要加快完善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功能,尤其要抓好适合中低档旅游团队入住的快捷酒店建设。
二是要以景区、景点和村镇为依托,以交通为轴线,结合各行各业的特点,围绕旅游创建景点。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城市观光、工业观摩、乡村休闲度假游。加强对农家乐发展的引导和指导,农家乐和农家宾馆要走陕南风情、规范经营的发展路子,饭菜要突出乡土风味。积极探索引导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民间艺术和体验陕南农家生活的发展模式。
三是要在安康城区、景区之间、邻近景区的村镇,规划建设旅游一条街,或旅游购物点和旅游定点购物市场。
四是要引导研发经济实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安康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批量生产和销售。茶叶等农副产品要主打富硒品牌,注重小型包装、精细包装,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和办理托运的名牌旅游商品。
五是要集中力量建成几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旅游线路的包装中,把旅游定点购物和特色文艺表演纳入旅途日程。
六是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增加参与式互动项目和游乐设施。重点对我市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使用。市、县区要打造具有汉水、秦巴特色的旅游文艺演出精品节目,定点定期演出,形成文化品牌,吸引和增加游客游览兴趣,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让游客享受“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看演出”的“一条龙”服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四)旅游产品促销形式单
一、层次低
近年来,全市对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少。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县区分散推介多、全市整体宣传少;低层次推介多、高端化宣传少;官方式推介多、市场化宣传少;会议式推介多、社会化宣传少;平面式推介多、立体式宣传少。市与县区、各县区之间没有联手开发游客市场,与周边地区联合协作少。
建议意见:
一是要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聘请知名旅游营销公司对安康旅游形象宣传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营销。
二是要加大投入,在中央电视台、大报、大网等主流高端媒体集中宣传安康旅游特色资源。特邀全国闻名的作词大家、作曲大家、歌唱大家,为安康创作、演唱一首大气的形象代表之歌。通过组织举办风光摄影大赛、拍摄精美短片、编创赛唱安康民歌等途径,加大旅游产品促销的广度和力度,提升安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整合和利用汉江龙舟节、汉阴油菜花节、紫阳与平利茶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资源,拓展节庆前后促销旅游的链条,策划导入旅游元素,引导和吸引更多的客源。
四是要与湖北、甘肃、四川、重庆等周边地区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利益双赢、资源与市场共享。
五是要结合旅行社行规,政府要为全市18家旅行社出台门票和床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旅行社在促销旅游产品和组织客源方面,发挥旅游龙头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旅游专业人才和导游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我市旅游旺季、淡季的客流量悬殊,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且不稳定,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常年在安康的持证导游不到50人,只能满足外出游客随团需求,地接游客经常是求援于安康学院旅游实习生,服务质量难保障,也影响了对安康旅游形象的宣传。
建议意见:
一是要招收招聘、引进一批熟悉旅游策划设计和精通旅游营销管理的中高级旅游人才。
二是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及邀请旅游管理方面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安康举办讲座等方式,搞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三是要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提高。
(六)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政府抓“创优”的工作力度相对于抓“创卫”弱,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涉及旅游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开发等难度大的困难和问题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搞好协调和狠抓落实。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
建议意见:
一是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专门班子,总揽全局,狠抓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高度重视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建设,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战略理念,跨县域规划、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克服景区小、散、弱的缺陷。坚持突出“一山一湖一城”和“四大板块”,围绕做大做靓大南宫山、大瀛湖等核心景区,通盘策划,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一体化开发,打造旅游精品,力促形成大旅游产业的格局,如将平利的天书峡纳入大南宫山景区、汉滨的双龙溶洞纳入大瀛湖景区等,提升旅游市场整体竞争优势。着力修编香溪洞景区规划。
三是要做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名片,积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表彰奖励为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职能部门、旅行社和个人。开展优秀景区、优秀星级饭店评比活动,奖励景区景点创A升级、饭店上星加星,引导和促进旅游行业争先创优。
四是要对主要旅游交通要道两侧,以及瀛湖、香溪洞等核心景区绿化、美化、靓化,不间断地对景区、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让安康的生态旅游的形象日新月异。
第四篇: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2015年工作总结
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2015中国十大旅游影响力传播机构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工作汇报
2015年是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在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关心、支持、领导下,研究会荣获两项国家级殊荣:在2015年11月11日举行的全国社科联第十六次学会工作会议上荣获“先进学会”称号,在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报社、黑龙江省旅游局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研究会荣登“2015中国旅游风云榜”,荣获“2015中国十大旅游影响力传播机构”称号。
一、站在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改革创新的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作为中国唯一的经济特区省份,海南发展旅游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被国家定位为引领中国发展国际度假旅游业“先行先试”的领头羊。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根植于这片沃土,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海南、有志于献身海南旅游业的仁人志士,他们之中有的是具有独特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有的是旅游行业成功的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有的是媒体精英——这三大股智慧融合叠加,必然产生非凡的价值和影响力。
研究会围绕海南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一中心,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作为,主要开展以下六项工作:第一,参与海南旅游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研究、策划规划、市场开发活动,对海南旅游发展重要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析预测,科学论证,提出咨询意见和实施方案;比如,研究会参与完成省发改委课题《海南省十三五旅游发展研究》;第二,对海南旅游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引进与实施进行评估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方案;比如,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海南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的创新策划;第三,积极关注和研究现代旅游活动的新业态、新发展、新趋势、新理论和新成果,为旅游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会长王健生以及一批研究会的专家受聘为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大学等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并参与课题研究;第四,接受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委托和各市县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邀请,对各地、各类旅游规划、重点旅游项目策划、重要旅游产品营销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做出完善提升方案;第五,完成海南省、市、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其他组织、机构委托的其他调研、咨询和论证事项;第六,积极开展旅游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训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
二、致力于挖掘本土文化,推动海南文化复兴工程,使之转化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现实生产力。
文化是旅游灵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王健生会长认为,古往今来,海南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不仅保留着原住民族黎族的原汁原味,还因千百年来历史的变迁及人口的迁徒,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神秘宝岛。发掘、研究、提升海南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项攸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败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为此,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以身作则,极力推动海南文化复兴工程,只有尊重海南本土文化、让本土人以自己的文化为荣,才能真正热爱海南,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外来游客送以微笑和友好。
近几年来,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本土文化研究,足迹遍及全省,研究范围涉及文物、遗址、学术、科技、文化、教育以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沉甸甸的研究成果足以证明,海南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叹为观止。海南文化不管是移民文化、贬官文化,还是海洋文化、岛屿文化,无不根植于中原文化,处处保留华夏文化的原生态。不管是古村、古井、古屋,还是庙宇、祠堂、佛塔,不管是宋代族谱、明代牌坊、清代碑刻,还是宗教榜文、传统傩戏、火山传奇,不管是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等物质实体,还是历史遗迹、人文遗址等文化遗存,都富有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
海南文化蕴含深邃,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文化感召力,正是这种力量驱动,激发了研究会专家、学者的文化激情。正是这种激情的驱使,使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蒙乐生副会长在短短几年间出版了《发现海口》系列丛书,包括《人文圣地火山口》、《蓝色海岸白沙门》、《文化峰峦大英山》、《古城琼山》和《锦绣龙华》五册,出版了《一得录》,包括《海口新探索》和《椰岛芳草地》,还在《今日海南》开设“琼崖人文”专栏,撰写“老城系列”等文章。
三、坚持走在行业前沿,研究阻碍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积极破题。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不鲜活、不畅通、不互动,导致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等违法违规现象困扰着海南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严重危害着广大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海南旅游的良好形象。建立旅游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一直是党委、政府的“梦寐以求”。
研究会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提出,海南零负团费顽疾不能解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少完整的、有吸引力的系列产品,急需我们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精准营销以及销售渠道搭建上有新的突破。研究会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举办各种形式的特色新线路设计开发评选活动。例如先后连续年举办 “魅力海岛,度假天堂”——海南岛特色旅游线路及度假产品设计活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新线路设计开发评选”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大学生海南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和大学生旅游季活动。激发既是特殊旅游消费群体又是旅游后备人才的大学生走上旅游产品开发的第一线。并配合活动多次召开小型研讨会,围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理论、产业政策和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关注、报道,引导业界主动地以“新海南、新产品、新体验”去对接“新市场、新需求、新商机”,提升客源层次、优化客源结构、提高海南旅游经济增长质量。
为将“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建设成果进行旅游化改造,策划、包装、推出一批到琼海必买、必吃、必尝、必到、必游的系列琼海味道品牌和产品,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美食、名店,更好地发掘和弘扬了琼海特色文化,研究会策划并与省旅游协会、琼海市旅游委共同组织了2014年、2015年以“品琼海味道·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一年一届“琼海味道”嘉年华活动,阳光海南,幸福琼海,小镇休闲,乡村度假,琼海正在引领国民休闲旅游新常态,这是新时期旅游的成功尝试和有益探索,将能够更好地带动琼海以旅游为引领的产业融合新发展。2015年3月21日—30日,研究会策划并与省旅游协会、琼海市旅游委共同组织了为期10天的2015(首届)中国(潭门)海鲜节,在推出和展示潭门丰富渔业资源的同时,宣传推广潭门深厚的渔耕文化,可歌可泣的渔民爱国文化,使潭门作为中国南海第一小镇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和美好,并同时推出系列海鲜品牌,如到海南不得不吃的十种海鲜、海南海鲜十大做法、潭门十大必带海鲜干货等……树立潭门南海海鲜,中国海鲜第一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带动当地渔民增收,并进而带动当地餐饮、旅游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潭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新魅力。
四、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协会主推、专家主谋、产业主唱、企业主体、产品主打,媒体放大”的运作模式。
研究会一直紧紧依托市场需求,服务大众,以策划、组织活动,不断搞活,树立在业界的知名度。在多年的活动组织中总结出一套“六神有主”的经验做法。例如,为了引进和培育旅游消费,加快优化海南旅游产业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面对海南得天独厚的浪漫旅游资源和国内外正在兴起的婚庆旅游市场,结合2013、2014——有着“爱你一生,爱你一世”的谐音和寓意,研究会精心策划、并得到海南省旅游委的全力支持,决定在2013年、2014年,将“美丽中国 幸福海南,爱你一生一世”作为海南旅游营销的主题口号,通过成立海南岛十全十美婚庆产业联盟,按照“婚庆主题旅游产品突破——打造海南婚庆旅游产业——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婚庆旅游经济”的路径,重点向国内、国外旅游市场主打海南岛婚庆旅游,树立“浪漫岛”、“蜜月岛”、“婚庆岛”、“幸福岛”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形象,开发具有海岛特色的婚庆产业,发展以美丽、幸福和爱情为元素的海南特色婚庆经济,逐步把海南岛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婚庆旅游目的地。
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地方的海南婚庆旅游主题月活动风生水起,游艇婚礼、邮轮婚礼、海湾婚礼、沙滩婚礼、草坪婚礼、黎苗民俗婚礼、小镇婚礼、高尔夫婚礼、雨林婚礼、海岛婚礼、海底婚礼都悉数亮相,催生出二十多条蜜月婚庆旅游线路以及一批新兴的海南岛蜜月婚庆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优秀企业,在客源市场掀起了一股来海南岛婚庆旅游的热潮。
2014年9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由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策划、并与海南省旅游委、省旅游协会发起倡议,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海南五省市旅游部门和中国旅游报社、行业协会、有关企业共同组建成立“天大喜事婚庆旅游合作组织”,发布《天大喜事婚庆旅游合作宣言》。天大喜事婚庆旅游合作组织实现了跨区域合作,推动婚庆产业融合发展,开创婚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新模式,创造了我国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新范例。
五、合纵连横,走出去请进来,为推动海南乃至全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已经成为伴随海南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创新力量”,研究会已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等国家顶级研究机构和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经常受邀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
由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策划、规划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项目,开创了“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度假群落,推进整村性脱贫致富”的新模式,2015年10月18日—19日,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潜山县召开期间,国务院扶贫办及全国28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办负责人现场考察了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项目,对这种创新发展模式予以高度赞赏。
由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策划、规划的无锡鸿山国家休闲公园项目,成为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项目,在10月24日-25日召开的无锡鸿山国家休闲公园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得与会的国家旅游局、上海、江苏方面领导、专家高度评价。
同时,研究会紧跟国家战略思路,近年来在创新旅游扶贫、乡村度假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鲜活的实践。
以研究会与琼海市的长期战略合作为例,2012年8月,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与琼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田园城市幸福琼海一一琼海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与推广’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双方战略合作会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琼海市旅游业开发、建设、推广、管理等等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建立双方联动协作机制,就琼海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与推广、旅游行业规范、旅游市场互动、旅游开发合作等方面进行协作。合作目标是创新整合营销机制,共同推进琼海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与推广,丰富和优化琼海旅游产品,引领和带动琼海旅游客源的转型升级,实现琼海旅游的科学发展,把琼海市建设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旅游度假目的地,争创海南旅游创新发展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 幸福海南 田园城市 休闲琼海”新篇章。
与琼海的合作由潭门镇开始。2012年11月,由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提交了《潭门一一中国南海第一旅游小镇》的策划,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赏,同时,组织媒体进行的报道《向守护祖宗海的潭门渔民致敬》内参获得中央领导的批示。琼海启动潭门南海渔业风情小镇建设。由此,潭门开启了策划、规划、活动为一体的同步推进方式,迅速成为全国的焦点,省委书记罗保铭亲赴潭门镇向渔民宣讲十八大精神,并表示省里全力支持打造潭门小镇。接着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创新旅游规划院联合编制了《潭门南海渔业风情小镇总体规划》。潭门的建设发展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功。201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潭门镇。2014年,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琼海市打造田园城市 构建幸福琼海总体规划》,2015年研究会与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海南华都城市规划院共同完成《琼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视察琼海市北仍村,对琼海市打造田园城市 构建幸福琼海的成果给予高度赞赏。
近年来,琼海市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创新践行“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在创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同时,以建设百姓幸福家园为目标,以打造田园城市为抓手,以5A景区标准大力推进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全市全域型旅游。琼海旅游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力地带动全市社会、经济、民生、文化都取得跨越式发展。在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宣布2016年我国旅游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将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工作。琼海的这一经验被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点赞”,称琼海探索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第五篇:《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鼓励发展房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将在中西部重点发展露营休闲旅游,逐步将我省建成露营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基地。海南省还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把握市场需求趋势,加快旅游营地建设及配套的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露营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露营旅游的特色基地,更好地为各种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二)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房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支撑将推动中国房车、露营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0多个省市出台政策支持或规划房产露营基地。
“十二五”旅游发展计划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将重点引导露营房车等休闲新业态。
(三)海南省发展房车露营条件
1、海南四季气候宜人,精品旅游景区不断推出,已成为国 内外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
2、海南交通条件日益改善。进出岛通道、岛内交通网络、旅游交通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到2015年,形成岛内“2小时旅游交通圈”;形成 “田”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分期、分段建设沿海观光公路,配套完善观景点设施。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逐步建设完善登山道、自驾车服务基础设施、露营地设施,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
(四)海南省发展房车露营旅游存在的不足
目前海南房车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露营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规范,各种投资主体建设的露营地水平参差不一,经营手段落后,当前的露营地仅起到了汽车停靠场所的作用,距充分发挥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为加快建设特色化、规模化、网络化系列露营旅游营地,努力发展各类露营旅游,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有利于优化海南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拓展旅游市场,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
二、规划编制要求
(一)主要任务
明确房车露营旅游在全省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着眼于推动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或者解决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明确房车露营旅游战略目标,提出房车露营地的 空间布局,安排房车露营地发展优先项目,构建房车露营地的开发模式、主要功能及其运营模式,开拓房车露营旅游市场和提出保障体系等。促进全省房车露营旅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海南省行政区划所辖陆地范围(不含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
(三)规划深度
本规划为区域旅游专项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深度需达到《旅游规划通则》中旅游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旅游项目部分需达到详细规划深度(详见《旅游规划通则》)。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共10年。
(五)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条例》 《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海南省旅游条例》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总则
包括国内外房车露营旅游发展的态势、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目的、意义、范围、依据、原则、期限等。
(二)现状分析
对海南房车露营旅游进行现状调查和SWOT分析,对房车露营地开发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三)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对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明确市场开发重点,预测未来市场发展方向。
(四)旅游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
明确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及远景发展目标。
(五)市场开发战略规划
全面分析与预测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
(六)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海南省房车露营地空间布局现状,遵循区域完整性、资源分布集中性、交通联系性及其功能性等区域布局原则,确定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
(七)重点项目及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整合海南省现有房车露营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一批符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对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发展能起到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房车露营地示范基地。对重点项目的主题、布局、用地、建设内容、盈利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划。
(八)旅游形象与营销规划
设计海南省房车露营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策划相应市场营销手段。
(九)旅游要素规划
规划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和交通系统等的布局、规模和位置。
(十)道路交通及游线规划
规划旅游区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重点旅游区道路系统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十一)基础设施规划
对房车露营地所需供电、给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
(十二)景观及生态保育规划
规划房车露营地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提出房车露营地生态系统的保育方案。
(十三)建设分期与投融资规划
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投融资规划,并提出相应投融资方案。
(十四)环境影响及环境防控规划
规划房车露营地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十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提出具体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规划科学合理的实施。
四、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件、附件。乙方需提供0号图纸大小的挂图(展板)一套,带3号图纸大小附图成果(文本、说明、其它资料等)十套,并报送包括文字及图纸成果的电子光盘两套及可供汇报的PPT文本一份。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对以上所提及的规划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对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和分析。
(二)规划图件
1、区位分析图
2、综合现状图
3、资源评价图
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
5、旅游发展目标图
6、总体规划图
7、旅游空间要素格局及功能分区图
8、交通规划图
9、游览线路规划图
10、重点项目平面设计或效果图(若干)
(三)规划附件
规划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其它基础资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本规划编制工作应在2012年4月底完成,分四个阶段进行,即:
一、2011年8月至9月底:制定计划,征集单位;
二、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底:实地考查,编制方案;
三、2012年3月底:修改完善,提交初稿;
四、2012年4月底:提交终稿,成果报审。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