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近年来,xx村为加快贫困村改革步伐,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实践经验,依托省、市、县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以脱贫攻坚助推“三变”改革,探索推进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所在地110公里,海拔2300米。全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亩,林地面积13400亩。辖5个村民组259户974人,其中苗族249户922人,彝族10户52人,贫困户68户232人,属少数民族村。其中党员27人,长期外出务工130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59人,大专以上7人,高中学历12人,初中学历21人。村境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90%,xx人民在“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乌蒙贫困山区,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新路子,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
二、主要做法
榜样带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强化精神引领,发挥模范作用。xx是xx村原党支部书记,彝族,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他几十年来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决战 贫困,植树造林1200余亩、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兴修学校等。改变了“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的现状,森林覆盖率从原来不到5%飙升为现在的70.4%,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为村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让xx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把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模样,被人们誉为挖掉贫穷大山的“当代愚公”。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先后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树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优秀案例之一。在xx村组建了文朝荣精神绿化队、文朝荣精神服务队等,全力打造文朝荣精神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家家是文朝荣精神实训地、人人是文朝荣精神宣讲者”的氛围。二是强化支部引领,发挥“领头雁”作用。在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将xx村、老街村、花泥村组建为xx村党委。组建后的xx村党委辖1150户4847人,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片区经济拉动作用。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政治素质、经济条件、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廉洁自律“五过硬”标准选优配强“领头雁”,4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强化返乡农民致富引领,发挥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等优势,由xx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垫资近3万元对xx村老年公寓近200平方房屋略加改造作为加工用房,另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购进平车缝纫机8台,绷缝锁边机和熨烫机各1台,购进原材料一批,并从xx县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调配三个师傅进行指导,xx村安排7名手工艺人参加培训,展厅布置完工,办公室布置完毕,已投入试生产,截止目前,已加工60套苗族服饰产品。
扶贫带动抢占发展高地。一是坚持将产业化扶贫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化扶贫,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引进公司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高群众经营土地理念。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村级合作社,发展种养植业,其中,种植大蒜3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5000亩,新增黄牛养殖200头、蜜蜂养殖100桶;已建成100亩绿化苗木基地一个;建成20万羽蛋鸡养殖场,切实推进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支撑。认真执行《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X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道路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通组路硬化建设6公里;立面改造工程覆盖所有农户;完成xx水库主体工程量20%;三是坚持将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作为推进“三变”工作的重要原则。对全村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 等工程,启动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工作,招募护林员4名,人均年工资收益10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村林地面积已达13450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70.4%,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xx村的重要后发优势之一。曾经“苦甲天下”的xx村创造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科学发展”的“xx扶贫模式”,被评为“全省生态文化村”“贵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
产业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发展种植业。采取“合作社+”的模式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XX年共种植1000亩,由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销售及培训,占10%,政府负责购买种子,农户具体负责实施,占90%。XX年由农户自行提供种子种植1000亩,由合作社收回销售,共销售1000余吨,实现了产值翻番,农民人均收入达7360,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7.7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5万元,建成1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一个;二是发展养植业。引进xx生态养殖公司建成20万羽的生态蛋鸡养殖场,通过流转土地、争取扶贫资金与养鸡场合作,每年可分到2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争取扶贫资金600万元代贫困户入股到公司,到年底全村进行利益分红,每户可分红2727元,本金由公司五年归还给村。新增能繁母牛养殖200头,覆盖贫困户84户,与农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争取项目购买牛犊分给农户 养殖,产子后收益合作社占2%,2年后收回牛本;争取资金20万养殖蜜蜂60桶,覆盖30户贫困户,每户2桶,村集体每年进行5%的利益分红。由合作社管理,即第1、2年农户学习养蜂技术,收入归合作社;第3年农户自行养殖,收入归农户自己所有。三是发展民族服饰加工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将原木材加工厂改扩建为民族服装加工厂,村委会用厂房及厂房用地参与入股,占10%的股份,产权归村委会,解决当地农户40余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从原来的仅获得土地种植收入转变到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兼得的效果,引导农民变成了股东,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长到现在的7360,增长了200多倍,贫困人口从XX年的600余减少到现在的232人。
村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从村规民约、村组干部示范带动、卫生评比等措施,改变了“人畜共居”“脏乱差”现状。结合“五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民居改造全覆盖。
村级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大量闲置的资源、资金,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7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xx村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贫穷落后的面 貌仍未彻底改变,在新阶段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还较为落后,再加上历史原因,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不强,生产组织化和社会组织化发育程度低。二是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土地坡陡贫瘠,发展种养殖业等受到很大制约,主导特色产业还未形成,缺乏产业支撑。三是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不高,文明卫生习惯有待进一步改进。在下步工作中要弘扬一种精神、围绕一个中心、发展一种产业、建好两个基地,实现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第二篇: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安排我镇领导率相关专干部和部分农技人员员成调研组对我镇x村“三变”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摸底,形成调查材料提交镇党委班子会,作为议题讨论的参阅材料,根据会上各位班子成员讨论意见,整理成为报告呈报县委。
一、x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变”改革大大推动我镇农村改革步伐
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农村“三变”改革丰富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性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意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为推动我镇农村改革的重要举举措。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精准识别,找准“变”的的对象。找准参与“三变”的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抓分类引导,确定“三变”的方式。统筹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变”的载体。壮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提高其聚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参与到企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四是抓教育培训强化“变”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三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是抓智能平台建设完善“变”的数据体系系。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广大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随机走访村民,知晓农村“三变”改革内容的农民不多,对其目的意义不了解,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房产抵押权理解不透。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部分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配合“三变”的推进,有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村参加土地资源的确权工作。
(二)农村“三变”改革配套的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资源变资产”中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进展缓慢。土地、林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二是财产权属证件颁证工作未能如期进行。三是缺乏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没有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缺少交易规则难以对入股资产、抵押贷款资产量化操作。四是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多数未能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入股农户未签订入股合同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三)农村“三变”改革对经营中自然和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不多
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期盼在入股经济实体中“分红”愿望强烈。“三变”经营实体如何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民短期回报愿望强烈和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参加农村村“三变”改革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受气候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何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三社”体制无法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
由于体制问题,现行的“三社”难以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存、贷利率、办理手续对农户没有优惠,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和营利性严重背离了农村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无法解决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二是供销合作社现除了垄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料经营权外,很少发挥农户和和市场联系的作用。三是我镇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多数是生产型的,缺乏服务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型农村合作社,难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以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
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户参与“三变”的权益能否得到持续保障。我镇一些参加“三变”的企业经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很难带动参与入股的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个别农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六)“三变”中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专业的良种、好苗木的提供、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镇市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科技术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全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村“三变”改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激发广大农户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一是成立培训机构,加强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与指导。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广大大农民进行培训,主要是地区开发、意识革新、经营革新、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强化农民自强、合作意识的教育和诚信、契约精神的的培养。使农户明白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户自觉成为农村“三变”改革实践者。二是建立“三变”指导员制度。将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进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驻村干部对包村的农村“三变”改革进行指导,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在实处。三是从农村的现实出发,整体规划,分阶段有序地系统推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基础工作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基础工作。一是农民各种资源明晰产权要尽快完成,相关证件的颁证工作应同步进行。二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股资产进行量化操作。三是在国家授权突破法律条款的的框架内,尽快出台农民入股经营主体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农户、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研究出台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农村“三变”改改革必须研究防范风险措施。
1.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控。一是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制度,将自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民、经营主体的保险补贴,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要提供防范风险的多种农业产业保保险产品供农民、经营主体进行选择,分散自然风险。
2.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控。一是由政府设立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作为发生市场风险后对农民的补贴或补偿。二是政府对我镇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度。
3.加强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的防控。一是强化其内部监督建立入股股东监督机制,将企业经营纳入股东的有效监督。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强化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账务、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作,避免发生将入股资金占为己有的道道德风险。
4.加强法律风风险的防控。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运作程序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统一。统一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法律文书包括合同样本、权属证书、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交易记录。二是在在各乡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法律咨询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的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坚决防止个别农民或经营主体只要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不当行为,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公平正义。
(四)将“三社”体制改革作为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阻碍我镇“三农”发展的“三社”体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是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三农”而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多数在基础设施,对农户个体融资没有太多作用,农户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融资方式而言,自助合作性质的民间信用合作社必然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市委、市政府选取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民间信用合作社试点,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即“自愿与互助,民主管理,非营利,仅为社员服务,自主经营”。规模不宜太大,将社员控制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社员互相信用的了解,降低信贷风险和社员融资成本。政府在起步阶段注入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参与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保障社员权益不受损害。二是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将其经营垄断的公司全部剥离,使供销社主要职能转变为农户与市场联系方面的服务,提供农产品通向市场平台。三是鼓励发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社会分工和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五)积极引导“三变”经营主体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能力。提高种、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改变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的现状。
(六)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实用技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政府和社会化的农业产业的科技服务专门机构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导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在金融、农资供应、农产品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建立社会化的的种子、种苗供应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专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经济实体,为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
为科技人员松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农业产业企业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解决农村缺乏农业科技
人才问题。
第三篇:2020乡村振兴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2020乡村振兴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X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X镇x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X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x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对X村和x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x.基本情况。调研人员通过查阅X村和x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x)X村。全村贫困人口占x.x%,属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x%。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x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x亩。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x户,占比达x.x%。本村上学x-x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x%,劳动力相对减少。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x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留守儿童x人,留守老人x人。通自来水农户x户,占比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占比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占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收入x万元,财政补助资金x万元。
(x)x村。常住人口x户,常住人口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x%,属于贫困村。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x户,覆盖率达x%。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x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x户,占比x%。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x%。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x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x人达x%,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x户,达到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达到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x.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X村和x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X村有x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X村和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x岁。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x年,X村村集体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x村村集体收入x.x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x.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及时实施困难救助。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三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潜力。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二、“三变”改革工作。
x.改革实施总体情况。X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x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制定了《X县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X县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X县x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X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xx个贫困村x.x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x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x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x.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
x.“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脱贫攻坚中,X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x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源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源。X镇X社区依托靠近X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x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x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x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目前,X县已流转土地x.x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x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x家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社、x户家庭农场。
期间,X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县财政列支x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X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x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x亩,x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x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x户x人。
x.开展“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农村能人引领,缺少带头人和领头雁。二是项目选择、产业规划方面缺少专业指导。三是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上不尽规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四是风险防控和农民利益保护、管理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不健全。五是资金缺乏,规模普遍较小。
x.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建议。一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基层政府应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研究引导和全程监督管理,应统筹做好项目选择、产业规划、资源配置、资金整合、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二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积极培育改革主体。三要把握好关键环节,切实强化风险防控。抓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确权颁证将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彻底厘清,为农村集体和农户各项资产的资本化提供法律保障。高度重视“三变”改革中的风险防控和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建立“三变”管理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始终坚持“土地共有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四个原则,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基本收益。探索设立政府性风险补偿保障金、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证金,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增强“三变”承接主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第四篇:三变改革汇报材料
2018年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土地
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
一、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模式
2017年郭家庄则行政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导、在村委会支持下独立运行的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构建“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群众(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按照“一公告、三公示、一确认、三审核、一登记”流程进行三变改革(一公告:对土地三变领导小组及基准日公告;三公示:对人口核查、清产核资、集体入股进行公示;一确认:股东代表大会对人口核查、清产核资、集体入股的最终结果予以确认;三审核:三变改革方案、清产核资结果、成员大会决议报便民服务中心政府审核;一颁证:由县农业局颁发合作社登记证书),根据《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全体股民选举股东代表60名,选举产生9人小组理事会、9人小组监事会。《郭家庄则行政村三变改革方案》、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设置合作社名称为:府谷县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最终确定“集体资产变股权、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
二、合理划分股权,确保股民合法权益
郭家庄则村三变改革设“人口股”、“资金股”和“集体股”三种股
— 1 — 权,共计1285股;分别占比60%、16%、24%(其中人口股占比60%(771人),人口股每人1股,共计771股;资金股占比16%(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40万),每人占0.27股;共计205.6股,集体股占比24%,共计308.4股(其中包含贫困户每人1股共计贫困户优先股13股,在贫困户退出之日起归集体所有),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及村集体土地和人口作为股权分配基础,折股量化到每名成员,依人定股、人均0.27股、在册贫困户每人在0.27股的基础上增加1股,以户颁证。
三、商定分红,实现收益最大共享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本着“壮大集体、发展公益、实惠群众”原则,将利润依次提取12%公积金(集体股),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提取12%公益金,用于全村集体公益性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扶贫救助等;其余76%经与全体股东商定分配形式后,一次性分红按成员家庭占股比例分红到户。
四、选对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选择产业前景良好、投资回报率高、市场风险可控的规模化大红袍花椒种植、中草药种植、羊子养殖两个项目为切入点,与王家便民服务中心的大红袍花、羊肉合作社建立购销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当前各类资金、集体资源及成员股金,开垦武家峁村大善沟慌坡土地200亩,种植大红袍花椒8000余株,现已开垦大红袍花椒种植地80余亩,种植花椒2400余株,预计该项目在三至五年后,除去管护、肥料等支出,每株花椒收益达到200元左右。在马连坪村园则峁建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养殖基地,该项目计划占地600亩,建成以养殖、草场、采摘园为一体的种养殖基地,项目现已平整— 2 — 养殖场建设用地20余亩,建成500平方米羊舍一座,养羊62只。今后用三至五年时间,增加牛、羊、驴的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只)。着力建立以集中种植、家庭农场、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把种植户对技术的不足进行弥补,随时督促其对技术上进行学习并且把其种植产品当以前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一样进行关注。把风险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和种植户的关注当中降为零。
五、项目评估与建议
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发展大红袍花椒、养羊养殖的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不但解决了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经济收入。同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走出一条新路。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优势,严把质量关,提升品牌效益,着力建立以集中种植、家庭农场、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2018年5月24日
第五篇:三变改革(xiexiebang推荐)
农村 “三变”改革六问六答
一、问:什么是“三变”改革?
答: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及“三变”改革,他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2017年2月5日,“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
二、问:“三变”改革在我国什么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已覆盖65个乡镇、31个社区(街道)、881个行政村、29个省级农业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63.49万亩,整合财政资金7.83亿元,撬动村集体自有资金1.26亿元、农户自有资金5.07亿元、经营主体资金44.98亿元参与入股。共有49.32万农户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13.97万户),带动162.03万农民(其中贫困人口40.16万)受益。“三变”改革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多次对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探索试验推广。2016年8月23日至24日,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的唐仁建同志(现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赴六盘水市,就“三变”改革、农业产业发展等进行考察调研,并撰写了《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的调研报告,认为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打造“股份农民”,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三、问:“三变”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资源变资产。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经济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2.资金变股金。以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财政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可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3.农民变股东。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设施蔬菜大棚、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
四、问:“三变”改革是强制性的吗?
答:“自愿自主”是“三变”改革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将充分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依法行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五、问:“三变”改革能为农民带来哪些收益? 答:举个例子,李如明是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的一个普通村民,也是当地知名的贫困户,家中拖儿带老共有6口人,名下3亩田,过去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村里实行“三变”改革以来,他不仅用3亩农田入股了当地的一家猕猴桃种植企业,还和妻子一起在猕猴桃基地打工,管理着一片果园,除每年固定领到一定数额的红利,猕猴桃达产后还可以拿到分红。当了半辈子农民的李如明现在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民”和“职业农民”,去年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三变”带来的经济收益,他彻底实现了脱贫,家里盖起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六、问:我县“三变”改革试点的主要实施步骤是什么? 答: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积极稳妥、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基础实施单元开展试点工作,在每个乡镇选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主要按照“梳理可变资本、选准主导产业、引进承接载体、带动农户参与、确定受益对象、落实投放资本、协商合作事项、签订合同协议、推进项目实施、抓好总结验收”等“十步走”的基本流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在不断实践、探索、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序有效、风险可控的规范化操作办法,逐步推广到全县344个行政村,促进“三变”改革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