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徐守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专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可行性与实施目标,随后针对导师制的运作方式与保障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最后分析了专业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专业导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引言

专业导师制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热点[1,2]。专业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一直是广受欢迎,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正努力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目前针对专业导师制很多学者提出了如“1+1+1”专业导师制模式[3]、计算机专业导师制[4]、班专业导师制[5]等多种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走在了前列,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内容。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从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专业导师制实行的可行性与实施目标,对运作方式和保障机制建设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具有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专业导师制,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深入结合,深化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逐渐由工业经济的成熟阶段向知识经济阶段过渡,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专门性人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内涵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紧急任务。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应运而生,专业导师制科学地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实现人才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实现新型育人模式。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相对还是比较薄弱,发展不够均衡,学习态度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与本科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高职院2-3年的培养过程中,仅仅通过日常教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流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者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近来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了人生导师制,在学生管理方面更进一层。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容易与专业教育脱钩。辅导员与班主任不能很好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引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导师制可从微观上将专业教师与学生对应,通过专业教师三年全程微观指导与交流,可有效解决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问题,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3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目标

专业导师制从专业特点出发、研究方向和从事的开发项目,结合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就业创业、社团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组建项目小组,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别化和特别化的指导,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团队合作、实践创新和科技竞赛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办学水平。4专业导师制的运作方式

专业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专业导师指导学生需与专业学习、实践创新与科技竞赛等专业学习方面有机结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成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和讨论,活动形式多样化,与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和专业教师有机结合。

(一)专业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

新生刚入学一段时间后,宣传与动员学生让学生了解专业导师制,提供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给学生选择。首先、专业教师具有项目需要学生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择学生,以学生自主报名和专业教师选择为主。其次,依托国家和省市大学生相关竞赛的相关专业导师需要专业性更好的学生,专业教师根据淘汰机制进行选拔。

(二)“专业导师制”活动形式

专业导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可以采用集中辅导、分组活动、以老带新、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专业导师督促学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工作室见面讨论等形式。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如晚自习、周末或者寒暑假,根据任务工作量的大小进行检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进企业认知实习、写企业调研报告、参与科研项目、制作专业作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获取技能证书、参与技能竞赛以及完成毕业设计。

(三)“专业导师制”的指导教师、经费与场地保证

项目开展的专业导师、经费与场地是实践活动的关键。专业教师已有开发项目的,专业导师由参加该项目的教师承担,经费来自该项目申报或从行业企业获得的经费,学生活动场所主要在专业实验室与学生宿舍;依托大学生大学竞赛而开展的辅导实践活动相关专业导师由专业教师自己申报,学校选拔。经费由学校成立相关专项经费,学生活动主要在相关;学校社团开展的兴趣活动小组,专业导师由学校聘任、活动经费由学院团委专项经费安排,主要活动场所专业实验室或者工作室、社区及学生其他活动场所。5专业导师制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健全专业导师培养制度,建立素质高、结合合理的专兼职导师队伍。专业导师制对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导师队伍的质量是影响该模式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院应大力推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或者顶岗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增加教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骨干教师与双师队伍建设。

(二)建立“专业导师”考核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激励制度。“专业导师”考核工作应考虑两方面:专业导师考核和被指导的学生质量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着重体现被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技能竞赛情况等方面。在考核上应全面科学实行并应奖惩分明,对突出的专业导师应奖励,优先推荐职称评审与相关项目申报,建立激励制度。

(三)加大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建设,提供条件保障。

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对学院的实验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应建立对学生开放管理的相关机制。其次,应建设好校内共享型实验实训条件。再次,由专兼职导师负责的工作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相关重要的作用。

(四)与企业深度融合,深化专业导师制内涵,全面有效开展专业导师制度。全面展开校企合作,与企业深入合作,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兼职专业导师,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如:实验实训条件、企业项目资源与专业人才等,专业导师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也全程参与,有效深化专业导师内涵,全面开展专业导师制度。6专业导师制的意义与作用

专业导师不同于学术型导师,也不同于思想教育型导师,而是专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性导师。其主要工作主要包括:成长指导、专业指导与发展指导。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进一步架起师生之间的新桥梁,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在专业导师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与项目团队活动中,师生间的频繁接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专业导师将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等向学生展示,架起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桥梁,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管理。

(二)开辟育人新渠道,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由辅导员与班主任负责,尤其是辅导员与教学、科研工作脱离了关系,教师只负责平时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基本不参加班主任管理等工作,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实行专业导师制可以将专业资深的教师参与了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较好地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同时,导师制的实施,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教师自我素质提升。

(三)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企业培养高质量岗位技能人才。专业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跟随专业导师完成进企业认知实习、写企业调研报告、参与科研项目、制作专业作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获取技能证书、参与技能竞赛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相关活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岗位技能人才。

(四)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动力,营造学院、企业、教师与学生共赢局面。通过实践,毕业生职业能力有效提高,就业率提高、对口率提高,适应岗位能力强、时间短,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高素质、社会评价高的学生质量保证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营造学院、企业、教师与学生共赢得良好发展局面。7总结

专业导师制是满足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适应社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课题。研究专业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是保证专业导师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深化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8参考文献

[1]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职教论坛.2012.5 [2]楚钊,马世来,宋宪华.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思考.河南教育.2011.4 [3]杨润贤,张新科,王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实践探索.职教论坛.2011.6 [4]徐月明.计算机专业“专业导师制”项目的实践创新.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5]邹毓文、韩志敏.班导师制—高职院校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与思考.高职教改前沿.2012.5

第二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书安 刘丽

摘要: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机制。本文从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机制 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社会化和成熟加速时期,加强实践有助于其获取相关知识,更能促进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形成。

一、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之所以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它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和政治信念的坚定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实践育人能够调动个体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们认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其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和提升,不仅要通过理论教育,而且还要进行实践教育。尤其是在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思想冲击着学生,传统的理论教育效果明显降低。而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感知到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要使得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素养,必须要通过实践锻炼。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当学生在实践中看到某些道德现象时,要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并付诸行动,这样如能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够使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难题之一。而信息化社会 的迅猛发展,学生沉迷与虚拟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和心理问题也多产生于此。实践育人活动要求学生们必须走出网络、走出宿舍,亲身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付出实实在在的体力脑力劳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性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4、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个人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则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实践的特点就是根据其成长成才的需求,使其与社会接触,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快其适应社会的过程。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的足够重视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育人的足够重视,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多的学校仍然将大学生实践育人简单的理解成为学生活动,没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将实践育人与学生成长成才联系起来。

2、实践育人机制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较多的偏向于理论宣讲,难度较低,大多是一些文化服务与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偏离,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而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实习活动持续时间有限,无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不间断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

3、实践育人主体相对有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面向所有学生,但是由于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加之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使得实践育人主体非常有限,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而大多数学生却较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4、实践育人过程流于形式

为了较好的发挥实践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形式花样多,实际内容少,有的甚至用热闹的启动仪式代替具体的实践活动;有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缺乏详尽的计划,存在着随意性等现象,没有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

5、缺乏合理的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主要表现为考核模式单

一、评定形式单

一、激励模式单一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

评价机制,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成绩与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入党、奖学金、评先评优等等的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

三、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要遵循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必须要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内容。根据实践育人与理论教育的相互关系及高等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应当以“德育为先、结合专业、贯穿全程、分类实施”为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

(1)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不管举办什么活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来。德育是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必须将德育考虑进去,有意识的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2)结合专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中,要充分地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在育人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契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

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能够学有所用。

(3)贯穿全程。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实践育人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围绕着育人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各项活动,要从入学到毕业、课堂到课外、校内到社会实现全过程无间断的实践育人活动,切实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4)分类实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专业学科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分别设计实践育人活动,分类实施。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是多类别、多层次的,因此在整个实践育人过程中必寻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设计实践育人目标要遵循的原则

(1)能力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从社会建设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刻苦奋斗、勤奋求实的作风。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感悟和学习社会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能力培养与知识升华相结合。高职院校要经常性的开展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的验证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激发学

生的理论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和提高知识。

(3)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统一,使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进度安排、内容设计都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相适应,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提升又能有所长。

3、科学设计实践育人运行要处理好的关系

(1)处理好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大力开展与学生专业实际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践育人活动,也要重视非专业性实践育人活动,积极开展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2)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师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也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优势,不断的充实和丰富校内实践育人活动。

(3)处理好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学校师资和资源优势,集中开展一批实践育人活动,树立学校实践育人品牌,更要重视分散型实践育人受众面广、机动灵活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多开展自主性强、规模适中、意义重大的小规模的实践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指的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各种相关要素之间不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达成一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状态,切实能够保障实践育人的效果。根据现今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运行保障、考核评估、成果推广五个部分。

1、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才能真正确保实践育人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完善的实践育人组织领导体系应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的建设。实践育人组织机构建设应按实践活动类型分为校级负责机构和院系级负责机构。校级负责机构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如学工处、思政课部、校团委等)组成;院系级负责机构应由院系党团总支书及各专职辅导员组成。整个实践育人机构应成梯形分布建设,既要有效节约各种资源,又能充分提高实践育人效率和成效。二是明确领导责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有关领导应根据相关具体要求来明确其职责,每一过程都应明确第一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制定完整方案,细化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机制运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机构体系的实际运作效果。三是领导示范带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

制的各级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为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全校范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宣传引导

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高职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宣传引导: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要牢牢占领住思想宣传的阵地,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自觉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二是充分运用好现代媒体。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外,学校应该用好新兴的网络媒体如:微信、微博、贴吧、QQ等,积极地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育人的浓厚氛围。三是树立典型。实践育人过程必然出现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件,学校必须对其及时挖掘和报道,并提高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水平,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争先创优。

3、运行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要将实践育人活动经费列入专项预算,保障好实践育人活动各个阶段的必要开支。二是队伍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是实践育人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要不断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选拔出一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实践

育人活动之中;要将参与和指导实践育人纳入教师日常工作量,将其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基地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的打造,确保实践育人的长期稳定发展。

4、考核评估

高职院校在实践育人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践育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来考察。一是既要看到学生最终的实践报告等成果,也要注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察。二是既要注重于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校外各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估。三是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对实践指导教师进行考察。四是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要将考核结果列入学生与老师今后的各种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依据。

5、成果推广

我国拥有众多的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众多的实践育人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成果,但是存在着实践育人成果相对封闭的情况,未形成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的局面。各高职院校之间应构建实践育人成果的交流及推广

机制,使得实践育人好的制度和做法能够得到推广,切实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成效。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育人成果推广机制,并使得这种机制成为定制,形成全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走出去,去相关高职院校进行考察和学习,不断的改进实践育人活动。三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将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引进来,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贵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木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2).[4]胡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J].教育研究,2009(8).[5]王艳玲.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J].河南教育,2005(12).作者简介:李书安,男,1965年5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丽,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6号 邮政编码:430070

手机:***(刘丽)1012055671@qq.com

邮箱: QQ12

第三篇: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建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旨在加强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明晰所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规划。文章从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对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途径、管理与考核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指导教师 队伍建设

专业指导教师是指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专业领域范围学习指导的专任教师,他们依靠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指导和引领学生。专业指导教师工作的开展对于帮助大学生顺利开展专业学习、科学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设立专业指导教师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校区“郊区化”现象明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异军突起的高职院校,教学校区新建和扩建“郊区化”现象更明显。郊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在校区“郊区化”的模式下,教师便进入“班车时代”的教学生活,随“班车节奏”早出晚归,加之不断扩大招生的规模导致生师比严重不足,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这些都造成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及答疑、辅导工作严重缺失,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在专业出身上大多是思政类及人文社科专业,缺乏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指导的基础,学生专业学习面临的各种困难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选拔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娴熟专业技能及丰富人生经历的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设置专业指导教师是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专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专业指导教师除了与其他专任教师一样完成正常的教学和其他工作任务以外,还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教师日常本应完成的答疑解惑,还需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项工作,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规划。他们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二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践环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经济发展形势、行企业发展动态、学生职业目标行动计划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三是指导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工作室创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四是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指导。

3.专业指导教师工作途径

专业(学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期首日教育、班会课、课余接待、自行安排的每月接待日、网络平台、电话及短信、赴学生实习企业指导等途径或其他创新途径,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4.专业指导教师选派和管理

专业指导教师由各系、二级学院根据学生专业情况选派相应专业的专任教师担任,每位教师指导30名左右学生(一般一个行政班级)直至毕业,原则上中途不作变换。专业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由各系、二级学院负责,校级统筹管理和协调部门为学生工作部(或教务处)。专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教学督导范畴,具体考核工作由教师所属院系按学期为单位组织开展,其工作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专任教师年终考核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评聘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必备条件。根据专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学校给予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津贴,按月发放。

5.关于进一步深化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对一个称职的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在,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在高职院校教学校区“郊区化”背景下,加之生师比不足,教师“重上课,轻育人”,学生课后很难接触到专任教师,广大专任教师应深入理解实施专业指导教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专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七个结合”,即与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类社团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工作室活动和工作相结合,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相结合,与学生的考工考证相结合,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

(3)进一步优化对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研究、双线联动,增进沟通,优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工作实效。

(4)注重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实效。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校外兼职教师、职业发展导师应加强联系与互动,建立全方位、互动式的学生培养教育模式。

(5)树立典型,加强经验交流与推广。对于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成绩显著、表现优秀的先进个人要予以表彰,他们好的做法要及时予以借鉴和推广。

(6)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工作时间上的保障。教师的教学任务过多,必然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指导工作,因此担任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任教师在教学任务安排上应适量。二是工作场地等硬件保障。相关部门应为专任教师开展工作提供教室、实训室、实训器材、设备等应有的保障,完善和优化管理流程。另外,还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经费、住宿、车辆使用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第四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 娅 李晓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在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兼职教师的内涵和类型再认识的基础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示范性 高职院校 兼职教师 管理

[作者简介]王娅(1975-),女,四川达州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李晓梅(1963-),女,四川乐山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部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四川成都610021)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075-02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以缓解师资数量不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部、财政部正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具体任务之一便是“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而“聘请一批精通行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关系到示范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首批入选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内涵和类型的再认识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兼职教师的内涵也不一样。自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在政策文本中涉及兼任教师问题以来,历次重要的教育政策文本对兼职教师的规定逐渐细化,主要包括了兼职教师的含义、对象、作用、地位、聘任目的、应承担的具体任务、聘任标准及其他管理上的要求等,充分反映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客观变化要求我们对“兼职教师”的主观认识也必须更新。

当前,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计划”,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兼职教师”内涵也有了新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如下要素:首先,有聘任标准,要求兼职教师应是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

匠;其次,有较为规范的管理要求,即应有正式的兼职教师聘任程序;第三,保证一定的数量和结构,即兼职教师不仅要在数量上成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兼职教师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助于学校“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最后,兼职教师应来自校外的行业企业或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其他科技机构,与学校不属于同一法人机构。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类型

根据对兼职教师的职责方向和管理要求的不同,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定向紧密型。主要承担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等任务。包括来自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要求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授课时间与形式根据兼职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规律灵活安排。这类兼职教师相对稳定,学校根据其承担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考核和管理。

2.定向松散型。主要承担相关专业教学指导、技术诊断、高职人才市场需求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和咨询等工作。包括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求精通行业企业工作流程,熟悉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市场把握和判断能力,以及专业诊断、技术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兼职教师作为行业企业的精英,精力和时间有限,主要参与专业诊断、研讨活动或开设大型讲座,管理相对松散。

3.定岗辅导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安排的实习指导人员。包括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要求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可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企业生产情况共同确定实习计划,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与考核。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充分发挥与在川国防科技企业和民用航空企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以构建“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制度创新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制度是使管理有章可循的前提,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学院启动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以来,成立了专门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选派专人到省内外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多次反复和学院各系(部)沟通,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其中《成都航院兼职教师、专业顾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兼职教师“是指根据需要由我院

聘用、承担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专业顾问“是指由学院根据需要聘用,主要承担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和技术咨询等工作的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该办法还进一步规定了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聘任程序、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及待遇等内容,从制度上解决了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构建管理机制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1.建立聘任制度,把好兼职教师入口关。聘请一批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意义重大,但兼职教师成分复杂,流动性大,也对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学院首先从聘任这一环节抓起,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多侧面、多途径地了解拟聘兼职教师情况,在聘任过程中严格把握聘任标准,严格执行聘任流程,坚决把好入口关。在聘任标准上,坚持思想政治、业务技能、教学水平、健康状况等“四个标准”;在聘任程序上,严格执行计划、审批、考核、建库等“四个流程”。对于聘任期满的兼职教师,由各系(部)、教务处和组织人事部严格进行任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续聘,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2.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注重对兼职教师进行过程和实绩管理。在对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方面,学院首先进行了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以往兼职教师由各系(部)各自负责的状况,改由组织人事部、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公室和各系(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样不仅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院师资管理的常规工作,并且所聘兼职教师也成为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桥梁。其次,改革以往兼职教师档案管理办法,由组织人事部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适时更新,动态管理;由教务处建立兼职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档案,改变了以往对兼职教师重聘任,轻管理,重入口学历、职称条件,轻实际教学、科研表现的现象,更加注重对兼职教师教学、科研过程和实绩的管理。

3.构建激励机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长期效应。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须构建合理、长效的激励机制。在兼职教师待遇方面,学院将所聘人员的能力、专业技术职务级别(技术工人等级、学历等)和不同专业人才的市场价格作为主要考察维度,参照其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及所完成的成果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此外,还在兼职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活动、带头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了颇具吸引力的人性化的办法,如规定“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可利用我院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可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的名义开展正当的学术活动、申请科研项目或发表科研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异地聘任的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的往返差旅费给予报销”等。通过更具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学院增强了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如何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避免“聘而不用”,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也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学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新加坡宝利根(成都)精密模

塑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等行业企业签署协议,以共建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全程合作分阶段定单培养等形式深度合作,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产业,解决了兼职教师的来源问题,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和学院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相互促进,有效发挥了兼职教师在教学与改革、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了校企双赢。

在“全程合作分阶段订单培养”合作模式中,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前两年以学院为主,第三年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和训练大纲、编译教材、实施教学、互派教学人员、共同进行考核和管理,合作企业还作为学生实习和顶岗锻炼的基地,不管是校内实训还是到企业顶岗,学生可以全程得到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在与企业共建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中,校企共同规划和投入建设全真职业环境、技术和管理水平一流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发挥作用的硬件基础和物质保障。

开展示范院校建设以来,学院7个专业一百多名教师分别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历时近两年;分别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了近40场基于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过程的培训,并构建了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院让兼职教师参与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要求申请院级优秀团队评选的团队必须“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院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程合作、共同育人。与传统意义上的兼职教师相比,兼职教师履行职责的地点、场境和方式更为灵活多样,校企深度合作为兼职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通过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聘请了德国克鲁格教授,我国航空航天专家、著名飞机设计师程不时教授,“枭龙”歼击机总设计师杨伟,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桂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数控专家汤立民等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家、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教授、客座教授、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的兼职教师队伍,现在,聘任兼职教师200多人,特聘教授、专业顾问近10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接近1.1∶1。学院已初步打造出包含国家教学名师、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持照(证)”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及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形成了学院的师资品牌特色。

三、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思考

(一)积极宣传,吸引更多来自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当前,唯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建设情况较为理想,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均有待加强。究其原因,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来源渠道不畅是一个主要问题。总的说来,目前聘请兼职教师还处于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各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大舆论宣传,赢得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的支持,制定必要的优惠措施,使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因为“兼职教师”身份得到社会的尊敬,充分体会到作为兼职教师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兼职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各高职院校应在与行业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吸引这些企业作为团体单位参与高职教育,支持本企业人才成为兼职教师。

(二)加强对兼职教师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师德方面的培训

来自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往往不一定熟悉高职教育规律,不一定具备高职教学能力,这制约了兼职教师作用的有效发挥。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高职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掌握高职教学技能和方法,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推进高职院校相应的管理改革,提高对兼职教师的使用效益

由于“兼职”这一身份的局限,兼职教师只能以本职为主,再承担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往往很受局限。就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客观困难,主动与相关企业和兼职教师沟通、协商,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在学院内部管理上做相应调整。如在教学管理上,可对兼职教师实行弹性管理,充分利用晚上或双休日等时间安排兼职教师的工作,允许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探索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四)国家应尽快完善关于兼职教师的法律规定,以便高职院校规范兼职教师的招聘和管理行为

限于兼职教师的“兼职”身份,高职院校对之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其在学校的教学主体中成为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尤其在专业对口人才匮乏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聘任和管理过程中可能降低标准,相关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往往容易出现“挂名兼职”“实岗虚职”“领酬无为”等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兼职纠纷”,不仅使兼职教师形象受到影响,也将高职院校置于法律和道德上的被动境地。当前,应在《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中补充和完善关于兼职教师的相关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规范高职院校的招聘和管理行为,保障兼职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吕光军.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2]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

第五篇: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小波,刘东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发布时间: 2008-7-1

5【摘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各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特点更加鲜明。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特点的认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阐述了高职特色业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高职教育

大学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建设有自身传统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文化是个性文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决定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体现鲜明的高职特色。这种特色就是要彰显职业教育特点,打造职业教育文化。

一、结合高职实际,把握高职教育特色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概括地说,高职教育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性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职业和就业导向性不仅是高职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在专业设置上贴近企业和社会需要,也要在课程设置和具体培养措施上符合岗位的实际,培养人才不仅要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知识,具备大学专科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掌握职业技能,获得就业岗位(群)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因此,我院形成了“围绕市场办学校、依托行业设专业、根据目标定课程、强化素质育人才”的办学理念。

(二)知识、能力培养的职业性

高职人才应具备与高等本科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同时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高职教学应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和实施教学,对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高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操作强、适应性好的特点。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应用型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懂得某一门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和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现实生产,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善于利用信息和使用信息,进行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简而言之,就是说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1(四)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到企业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就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我校作为电子信息类的工科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在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企业或者信息服务业的第一线从事生产、检测、维护、服务和管理工作。事实上,高职毕业生基层性既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打造职业教育文化

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高校文化是个性和特色的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文化的建设更应该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

(一)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突出职业特色

倡导职业教育理念,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坚持职业价值导向,尊重职业价值,是高职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的不同之所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要更加突出职业的实用性,让师生树立强烈的“为职业教学”的意识,企业需要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就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一线工作态度,达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要结合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质,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思想观念注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注入师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中。

(二)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区域特色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在坚持职业价值导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获取发展动力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首先,各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区域特色,高职院校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所在的省份,所以在打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的历史发展、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文化共鸣,激发他们爱家乡、爱校、爱国的热情。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倡导地方的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再者,高职院校必须高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旗,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扶持,赢得地方企业和地方人民的欢迎和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招生和就业两旺的局面。我校地处江苏省省会——素有“博爱之都”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我们十分注重利用和发挥地方资源为办学服务,并在师生中积极倡导南京的“博爱”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省提出的“三创精神”,高举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的大旗,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形成了地方高职教育品牌,连续11年就业率超过98%,连续5年招生录取分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三)注重企业参与,突出行业特色

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是依托和服务行业、企业办学的,带有很强的专业偏向和行业烙印,在特色文化建设也必然具备明显的行业属性和行业特征,如我校作为电子信息类的高职院,在文化建设上就明显有别于卫生类高职院校。此外,文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校园文化也应该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企业参与,尤其是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文化实际需求的毕业生。一是要强化自身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通过直接进企业,对企业厂景、厂貌、产品、企业精神、制度建设等真实案例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还可将企业的文化成果在学院进行展示,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二是将企业文化的学习纳入到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的机会亲身体验和理解

企业文化;三是以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宣讲企业文化。

(四)坚持能力本位,突出实践特色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有很强的实践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注重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校提出“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并确定了“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逐年加大对实践性环节的软硬件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从“基础训练”到“仿真训练”再到“实战训练”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已成为我院办学的鲜明特色,也成为我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很广,建设特色文化也是个系统工程。然而,围绕职业教育特点,打造职业教育文化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中最鲜明、最关键的部分,也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文化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利,金锦华.关于加强高校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

[2]钟建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研究[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2008,(1).

[3]张旭翔,等.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4]刘登明.构建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5]秦承敏,郭传金.略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创新[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陈小波(1982-),男,江苏兴化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政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下载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5篇)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 [摘要]重视并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通......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李秀霞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2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摘要: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20091220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丁纪平 (辽宁职业学院铁岭112001)【摘要】:对目前市场需要营销人才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的实践与思考(精选五篇)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的实践与思考 庹祖明 胡敏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要]以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对进一步完善......

    关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 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谢 莹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高技能应用型的固敞贸易人才已成为各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辟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 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分兼课、兼职两部分,兼课教师指的是来自于高校的的,能、、 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 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的职责 兼职教师的任用1......

    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顶岗实践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顶岗实践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在会计师事务所的顶岗实习,通过参加具体审计项目,探讨了在顶岗实践中,高职教师应该把握具体审计项目,同时应该深入实践,只用深......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