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花都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广州市花都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广州分局调研报告)
广州市花都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在中国汽车飞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广州市花都区借助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和构筑工业卫星城市的“北优”战略,紧紧抓住了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风神汽车主机厂,创造了后来居上,三年不到,花都汽车城产值直逼500亿元的奇迹。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汽车城迅速崛起,成为广东省政府批准的全省第一家汽车产业基地和华南地区一座最有竞争力的国际汽车城。我局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了对花都汽车产业的调研,努力为内江打造“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一、花都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花都区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地区交通要道,拥有融水、陆、空、铁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区幅员面积96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5万,外来人口30万,年商旅人口350万。花都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经济规模。汽车、皮革皮具、金银首饰已逐步发展成为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花都区生产总值489.56亿元,同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870元,同比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24.1%。
花都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花都人创立的“广州云豹”开始组装汽车,自主发展。第二阶段是2000年,“风神”与“云豹”重组,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在花都成立,奠定了花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阶段是2003年6月,“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在花都成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这是花都汽车产业发展一次质的飞跃。第四阶段是2005年6月,年产20万辆的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正式落户花都,让花都如虎添翼,花都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车系配套时代,预计到2010年本地区可达到80万辆的产能。
目前的花都区汽车产业基地(又称汽车城)于2003年经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用地15平方公里,基地集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服务、汽车博览、汽车科技与信息、汽车文化与体育于一体。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日产研发中心、东风日产发动机中心工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和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共122家落户,形成“产、学、研”和谐发展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其中基地内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各有10家。2008年,花都汽车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全年生产汽车35.41万辆,同比增长29.2%;实现产值428.66亿元,同比增长29.2%;汽车零部件产业较快增长实现产值144.82亿元,同比增长48.5%。
花都汽车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花都汽车城确立“新产业、新城区”的建设目标,按照视野宽、思路新、起点高的理念开发。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汽车研发、汽车物流、汽车科教、汽车服务、汽车休闲于一体的繁荣、高效、国际化的综合性的汽车产业基地。一期规划15平方公里,总规划50平方公里。根据东风日产的发展蓝图,区委区政府为花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作了一个总的发展计划——“十百千”规划,具体内容是指“十年规划、年产百万辆轿车、年超千亿元产值”。
二、花都汽车产业发展经验
(一)坚持“汽车第一”的发展战略
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在汽车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敢于魄力决策,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敢干实干,确立了“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的“四个第一”发展战略。花大手笔高标准规划了汽车产业基地,超前投入建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大型先进的汽车整车项目——风神汽车,并给予税收、人才、“土地零价格”等最优惠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风神汽车项目在花都的发展,一举奠定了汽车产业基地飞速发展的基础。对入驻产业基地的其他企业也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3月,经花都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协调,中国银行将总额30亿元的贷款用于花都汽车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花都
区委、区政府表示,无论有多么困难,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必须确保汽车产业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坚持产业集群发展理念
花都汽车产业集群由企业自发完成,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风神汽车公司带动了200多家汽车零配厂家进区洽谈,97家企业成功入驻。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以后,及时着手汽车产业模块化生产,即产业的集群发展。在紧紧依靠主机厂的同时,抓住了与之配套的企业,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汽车电子、大型冲压等项目的引进和招商。这些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汽车产业基地后,又吸引了相关企业入驻基地,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互为市场的汽车产业链。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日产海外第三个整车研发中心落户花都,又吸引了华南理工大学投资兴办汽车学院,为入驻的企业输送培训汽车人才。通过打造汽车贸易园区和物流园区,开发汽车主题公园,举办一年一度的花都汽车论坛,以汽车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促进产业融合,更好地促进了花都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
(三)坚持走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道路
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以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促进区域城市化。基地共分为八大区:即整车生产区、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区、行政管理区、汽车贸易服务区、出口加工区、汽车文化娱乐旅游区和生活区。基地二期规划占地按照新型工业城市进行总体设计,有工业园区、医院、学校、酒店、商业街、住宅小区、文体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等。
在坚持新产业、新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的同时,花都政府还允许骨干企业使用一定比例的土地修建了专家别墅、职工公寓、商品房,投资修建了一个国际化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竭尽全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引导农民充分就业。通过这些城市化的建设,不仅更好地促进了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还能使汽车产业基地环境优美、生态健康,既适宜于创业,也适宜于居住;既适宜于制造,也适宜于贸易服务、研发和旅游,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四)坚持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诚信的伙伴关系
政府与企业是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发展。政府不是被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而是主动地把事情做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花都
众多的本地企业与合资企业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完整的汽车生产产业链和企业体系,企业与社会共同分享成功。它们不仅仅只把花都当作是一个生产与销售的市场,而且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本地的企业公民。风神汽车就是一个重要实例。该公司正式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东风汽车公司和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乘用车生产者经营的大型企业。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花都政府提出了“风神汽车的事情就是花都的事情”、“让风神人安心生产,其他的事情由花都区来办”的口号,花都政府在风神汽车的引进、生产、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五)坚持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一是政府土地“零收益”政策。为降低用地成本,对花都汽车城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地价实行政府土地“零收益”政策。即政府在土地开发、出让环节中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土地开发平均成本或低于开发成本出让土地。对投资者到汽车城投资兴办的企业,属花都区财政收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免收;属经营性服务收费,一律按政策规定最低标准的70%收取。企业在汽车城建设,报建时区政建设费、建设工程放线验线测验费、规划报建费、结算咨询费等减50%收取;电话界外线路建设费减30%收取。
二是用水价格三年不变。凡投资者在汽车城兴办的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用水价格稳定在企业投产时的水平不变;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的生产性企业三年内免收污水处理费。企业开办和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用电、用水、设计、环保、消防、卫生、防雷设施,由企业自行采购符合技术标准的设备,自主选择区内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安装。
三是投资3000万美元可减税率。对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
企业,将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减按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享受相当于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四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投资者在花都区兴办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在50万美元(或人民币400万元}以上的,准许其国内亲属或聘用的管理人员、生产骨干3人转为花都区常住户口。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50万美元(或人民币1200万元)以上的,准许其上述人员5人转为花都区常住户口,免收城市建设增容费。投资者兴办企业,引进人才在城市建设增容费收取上与区属单位一视同仁,即凡博士、硕士、国家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及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本人入户免收城市建设增容费;硕士和中级职称者随迁的直系亲属减半收取;博士和高级职称者随迁的直系亲属免收。
(六)坚持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解放思想,健全机制。花都区政府在处理政企关系中时刻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指导思想,并设立了“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分管人员参与,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建设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是重奖引荐人,提高积极性。凡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引荐项目投资额1O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汇投资按当时人民币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按投资者实际投资额的3‰奖励给引荐人员,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奖金待企业正式投产或开业后由企业纳税所在地的财政支付。
三是咨询办证“一站式”服务。成立了花都投资项目管理中心,使工商局、外经局、消防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大队、规划局、计划局、国土局、建设局、计划局、气象局、技监局、劳动局等14个专业局围绕企业注册申请和单项办证实现了“一条龙”窗口办证服务。
四是引入先进管理系统,提高效率。花都区政府成功引进了IBM公司莲花软件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投资项目远程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在200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受到了投资企业的广泛欢迎,加快了花都投资中心各窗口和远程各局办证审批的速度。在花都区落
户的企业一致认为,花都区政府的高效率是他们选择在这里投资的重要原因。该系统的建成,还提高了政府对投资项目审批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并杜绝了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七)坚持产业创新和人才战略
致力于产业赶超的花都不断创造着高速发展的神话,这是因为,花都在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一切都在围绕创新做工作,花都每天都是“新”的。2008年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作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荣获“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花都汽车基地的骨干企业东风日产,在首期建设中就投资3.3亿元建立东风日产汽车公司乘用车省级研发中心,突出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两个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这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研发中心。它计划用8年时间赶上目前日产在英、美同类机构的水平,从而使东风系列轿车的生产从“复制型国产化”走向“开发型国产化”。不断创新是花都基地核心企业东风日产4年时间走完日产其他海外工厂15年才能走完的建设之路的原因,这也是花都汽车人赶超的核心动力。
花都创新“聚才工程”,建立了“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人才聘用机制。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目前有180多个专家在这里从事从零部件到车的外形,一直到电气、车身部分的研发。这180人中其中有40多人是日本专家,绝大多数是中国汽车专家,最后要发展到480人。位于花都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于2006年正式开始招生,每年可为汽车产业培养至少1500名专业人才。2002年以来,花都区共引进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0多人,其中柔性引进院士4人,直接引进博士后12人、博士130名、硕士1077名、高级职称人才2100多人、学士23000多人。从事生产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14680人,直接从事汽车研发工作的人才550多人。预计未来5年花都需要汽车人才超过6万人。
(八)坚持宣传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涵
花都在抓好汽车城建设的同时,积极通过举办汽车论坛、汽车赛事等方式大力宣传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充分营造出有利
于花都汽车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丰富了产业内涵。如成功举办了两届“汽车产业发展论坛”,通过邀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及汽车服务流通领域的嘉宾齐聚花都,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了国内汽车业界广泛关注,大大提升了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另外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越野车场地赛广东赛区分站赛及全国汽车越野赛场地赛总决赛,让汽车文化逐步融入花都。目前花都已建设成了全国越野车赛的重要比赛训练基地,花都越野车好手技术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参加全国大赛多次获得冠军。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手段。近几年花都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形成了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优势,大大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从国外和国内多数汽车产业基地的成功实践表明:汽车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型集群靠近是必然趋势,是发展汽车产业最直接的途径。发展产业集群不需要特定条件,不管一地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指标处于何种程度,都可以发展产业集群。我们认为,内江从区域位臵、综合交通、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来看,具有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条件。建议市上以建设现代化综合性汽车城的规划思路来打造“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综合性汽车城的优势是建立在功能齐全和高科技带来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信息经济从而形成“城”的基础上,而它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适宜创业、居住、休闲旅游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繁荣、高效、国际化的汽车城。
(二)由市场自己形成的产业集群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具竞争力的。花都主要是抓住了风神汽车落户和规模扩大,依托风神汽车建设了集汽车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集六大功能(即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汽车研发科教、汽车贸易服务、汽车博览、汽车物流、汽车文化旅游)于一身的、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城。在紧紧依靠风神主机厂的同时,抓住了与之配套的企业项目的引进和招商,又吸引了相关企业入驻基地,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互为市场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议市
上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导创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抓住引进一家或数家具有经济实力或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以汽车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通过政府引导,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能动性,全力创办汽车产业园和零部件基地。
(三)选准好项目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花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招商项目进行筛选、包装,抓住了风神汽车整车组装生产项目的引进,从而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集群发展。因此,选准好项目是发展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议市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着重选好两个重点项目:一是整车组装生产项目。有两种思路:吸引核心整车尤其是品牌生产企业进入内江,以核心整车生产企业为基础吸引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另一种思路,首先把已经入驻的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然后吸引汽车整车组装企业进入内江,强大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汽车配套企业。二是新能源环保汽车项目。新能源车正成为世界汽车业发展方向,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5%左右。即将入驻城西工业园的“中国西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园”项目符合内江社会环境发展需要及政策趋势,该项目投资方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电瓶、电机两项技术,可以带动近20家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很有希望创造出中国电动汽车的民族品牌,必定会为内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投资环境是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必须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稀缺资源在哪里落户并不听从政府指令,它们几乎受到各地的欢迎,它们在哪里落户,除自然条件之外,最重要的是看哪里有适合发展的环境。花都切实把营造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优惠政策、办事效率、服务机制、园区建设和管理上下真功夫,拿硬措施,使花都成为众多汽车企业投资创业的首选。建议市上:一是打造“即谈即入”模式的项目承载平台。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产业项目的聚集地。
在汽车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上要舍得花血本、超前投入,要未雨绸缪,而不是等项目来了才“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要变“先有项目后建园区”为“建好园区吸引项目”的引资思路,全力打造好“即谈即入”模式的项目引入机制和承载平台。二是加大对汽车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在汽车园区打造初期和对龙头企业的引进项目上,政策的优惠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土地出让价格上可以实行“零价格”政策,可以允许企业在园区内自建专家别墅和职工公寓,对出口产品可以在运费上给予补贴。三是建立快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对企业的承诺要谨慎,符合发展实际,一旦作出承诺,必须坚决兑现。健全完善企业引进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一章制”审批办法,使投资者在投资审批时能得到“一条龙”完整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内江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局驻广州分局
二00九年七月七日
第二篇:花都区汽车产业招商引资政策
花都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发布日期:2010-12-6 14:13:32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我区招商引资竞争力,充分调动区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花都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引荐花都区以外的境内外客商来我区投资成功并在我区纳税的,对项目引荐人给予奖励。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引荐,是指项目引荐人通过介绍、推荐、沟通促成项目在我区境内落实的中介行为。
第四条 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
(一)注册资本在300万美元(外资,含300万美元)或2500万人民币(内资,含2500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业和商业投资项目。
(二)由项目所在镇、街(工业园区)提出申请,报区政府专题审定的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项目,高产出、高税收或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
(三)被广州市有关部门认定为总部或地区总部的项目。
(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
以上
(一)、(二)、(三)所述的项目必须是在本区纳税的项目。
农业和房地产项目不纳入奖励范围。
第五条 奖励对象
本办法的奖励对象为项目引荐人。项目引荐人是指在项目投资各方与我区招商部门之间,通过介绍、推荐、沟通,促成项目在我区落户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机构。
单个项目只奖励一个引荐人,若引荐人为2人(含2人)以上的,由引荐人自行协商确认申请领奖人和奖金分配方式。投资者通过其他手段把奖金据为己有,从而使项目引荐人利益受损的,一经发现,投资者需双倍赔偿奖金给区政府。
区、工业园区及镇(街)属机关人员职能范围内的招商引资不属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六条 奖励标准
外资项目奖励标准:注册资本在300~1000万美元(含300万美元)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4%计奖;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5%计奖;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引荐奖按以上标准+0.1%计算,总额不超过150万人民币。
内资项目奖励标准:注册资本在2500~8000万人民币(含2500万)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4%计奖;注册资本在8000万人民币以上(含8000万人民币)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本的0.5%计奖;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引荐奖按以上标准+0.1%计算,总额不超过150万人民币。
计奖项目的实际到位注册资本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为准。
实际投资为外币的,受奖人所得奖金数额以发《领奖通知书》当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的数额为准。
单个项目引荐奖一般不超过100万人民币(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引荐奖一般不超过150万人民币)。
由中介服务机构引荐的项目,且其能够在引荐、洽谈到签订合同、办理手续阶段参与跟踪服务到底的,可按本条上述规定计奖并增加30%的奖金。
对于经济效益重大的项目,需提高奖励比例或突破最高限额的,由区政府另行议定。
第七条 奖金来源
由花都区及各镇(街)和工业园区按税收收入分成比例分担,奖励资金先由区财政垫支,年终区财政与镇(街)或工业园区财政清算。同时,区政府在区财政设立招商引资奖励周转资金,由财政局负责管理。
第八条 计奖时效
项目分期投资的,以第一期投资的注册资本计奖,增资不计奖。
项目分批出资的,引荐人须在出具验资报告的当内提出奖励申请,一年申办一次,两年内办结完毕,超过时限申请无效(如跨后财政政策不同,按前一财政政策计奖)。
我区将在收齐申请材料后一年内兑现奖金,但一年内该项目未发生任何投资建设的将不予奖励。
第九条 奖金申领手续
在项目引荐时,引荐人应到区外经贸局领取并填写《花都区招商引资引荐人登记备案表》,经投资各方及项目所在镇(街)或工业园区招商机构认可后交区外经贸局备案。
引荐人提出奖金书面申请时,先由区外经贸局负责受理,送区国税局和区地税局审核后报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以上各环节的办理时间各为5个工作日。
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后一个月内,区财政局做好奖金的资金调度并通知区外经贸局,区外经贸局接到通知后,向受奖人核发《领奖通知书》,受奖人持《领奖通知书》到区财政局办理领取奖金手续。同时,区外经贸局向项目所在镇(街)或工业园区发出《项目引进兑奖通知书》。
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审核是指对受奖项目是否在我区纳税进行确认。
第十条 办理奖金申领手续时,项目受奖人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花都区招商引资引荐人奖励申请表。
(二)投资项目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投资项目的验资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四)个人受奖的,出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企业受奖的,出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五)花都区招商引资引荐人登记备案表。
(六)《领奖通知书》
第十一条 引荐人所取得的奖金,应依照税法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费。
第十二条 在花都区生产或经营,而税务登记在其他地区的跨区纳税企业不适用本办法。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不适用本办法。原先在广州市其他区生产纳税,后搬迁至我区生产纳税的企业,由区政府另行议定。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花都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花府〔2003〕14号同时作废。本办法有效期5年。
第三篇: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专题访谈等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冠华小学、新华四小、云山中学、大塘中学等20所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处于中间水平,值得关注,其成因主要以是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工作负荷较大、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不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提出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关键词: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职业倦怠越来越多的被提及,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关注。职业倦怠的有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并界定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
近几十年,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凸显和被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学校体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的转变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工作量增加,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当体育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那么他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和责任就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出现消极作用,说深一点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为提高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感和事业感提供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花都区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期刊、网络,查阅了近10年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主要以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为选取对象。问卷大体框架借用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该问卷包括情绪衰落、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
1.2.3访谈法
对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有关体育课改、工作压力、压力的应对以及职业倦怠等方面的内容。
1.2.4数据统计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处理。结果与分析
2.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2.1.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情况
依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
2.1.2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情绪衰落、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07、3.21、2.86,说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基本处于中间值水平,其中去个性化得分最高。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间水平,职业倦怠问题不是突出,但是处于职业倦怠心理的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2.2花都区体育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2.2.1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表2可以看出,有56.41%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认可,认为社会地位得到认可的只占23.07%,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渴望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外界的认可,社会地位是否得到认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取心、责任心有很大的影响。
2.2.2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
体育课较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体育教师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者,体育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体育教师上课地点主要以室外为主室内为辅。体育教师不但要花费大量的脑力去编写教材、分析学生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又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去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带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周课时量超过15节的达到60.25%,周课时量少于10节的只占到3.85%。这还不包括平时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教研、自身的业务学习等。
从表4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将近六成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过大,认为工作量不大的只占7.7%。应适当调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2.2.3学校对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校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但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待遇。
从表5中我们可以得出,花都区中小学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达到重视程度的只占32.0%,而不重视的超过40%。说明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成就感有很大的挫败感,对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是很突出,处于中间水平。
3.1.2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3.1.3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比较大。
3.1.4花都区中小学学校对学体育工作、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3.2建议
3.2.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直以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体育老师的代名词,体育老师一直被认为是文化水平差,认为体育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体育课谁都可以上。因此,需要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体育学科的认识。
3.2.2加强行政支持,重视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适当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称晋升、评优评选、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让体育教师找到归宿感、事业感。
3.2.3体育教师要自我调节,提高抗压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平缓对待。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的忍耐力和自信心,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于一.济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09,(3):72―74.[2]季晓静,高俊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对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0):101-104.[3]张勇,于跃.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2,(11):20―22.[4]朱美娟.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8):111―114.[5]李友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18―20.[6]王晓松.运用激励价值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54―55.
第四篇:广州市花都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广州市花都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幸敬华
2009年第3期 ——他山之石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这个建制逾三百年、曾名花县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花都,如今已经建设成实力雄厚、交通畅达、宜商宜居的新兴城区,尤其是汽车、皮革皮具、空港物流、珠宝四大产业集群式发展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一道靓丽风景。
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花都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整车生产——发动机生产——底盘冲压——零部件生产——汽车人才培养——汽车研发——汽车人才集散”等完整的产业链。被业界誉为“目前中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工业最适宜投资发展的区域之一”和“汽车产业链最完整、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汽车工业实现的产值和提供的税收几占全区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花都的重要支柱产业。
皮具产业魅力无限。目前,花都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皮具生产销售中心和皮具原辅材料集散地,皮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13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狮岭镇2002年被中国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具之都”的称号,2008年被授予“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空港经济蓄势待发。该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36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截止目前,已有130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空港经济区,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和行业巨头,如FedEx、UPS、伯灵顿、TNT等。
珠宝产业高雅时尚。以台资企业“石头记”为龙头,占地1800亩的花都国际珠宝城初具规模,吸引了香港、台湾、土耳其、波兰、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珠宝生产加工企业88家。目前珠宝城已发展成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珠宝生产加工基地之一。2006年,花都区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定为“中国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
现在,花都的四大产业集群均跻身国家级产业基地。2008年,花都区生产总值达489.56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总产值1164.11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24.1%,总量及增幅在广州市各区中排名第三;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外贸出口完成17.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5.9%。花都区产业集群何以快速发展,其奥秘何在?
(一)精心规划布局,为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导向。花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历了传统产业兴盛、支柱产业形成、结构布局调整、产业集群勃兴的渐变之旅,既有市场规律的作用,更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精心谋划和正确引导。2003年6月,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落户花都,区委、区政府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把汽车产业作为该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仅重视发展汽车整车,更重视汽车零部件及其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为推动花都空港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又将2007年定为“空港经济年”,提出“机场带动物流,物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调整并明确了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辖内四个园区的规模、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在皮革皮具产业的发展上,区委、区政府强调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和引进知名品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传统皮革皮具业的发展水平。
(二)强力招商引资,为产业集群发展挑栋选梁。一是出台政策招商。着力推行行政管理“无费区”、政府土地“零收益”、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内外客商,鼓励全民招商。二是大员上阵招商。围绕东风日产提高产能,广州市、花都区和汽车城的领导先后多次赴武汉拜访东风公司总部,坚定了东风公司将扩产项目落户花都的信心。三是专班运作招商。如花都区空港经济管委会招商专班,一方面根据新白云国际机场迅猛发展的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空港经济论坛、投资花都网站等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空港经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突出空港优势,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及临空型大型企业落户。狮岭镇招商专班从2003年起至今共签约项目150余个,其中由欧洲客商投资并引进与皮具皮革相关的项目22个。
(三)快速建设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辟地拓荒。园区是项目的载体,是产业集群的平台,是服务发展的领地。2008年,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内总投资6700多万元的现代大道和投资4000多万元的花狮大道均已建成并顺利通车;空港经济启动区的填土工程已经完成,并即将启动产业基地整体的土地平整和道路建设;产业基地220KV花东变电站和110KV联安变电站均已落实选址并完成了土地预审工作,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联邦大道和东部快线土建总投资约5亿元,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已建成通车。汽车城在加快东风大桥、沿江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及时完善配套给水供电、排水排污、绿化亮化和其他市政设施,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档次。
(四)全面优化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保驾护航。2008年是花都区的“环境建设年”。一直以来,花都区坚持致力于创造一流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在政策、服务、治安、通关等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政府秉承“高效、优质、廉洁”原则,为投资者创办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设立了区政府投资服务中心,在七个工作日内代投资者完成项目审批办证手续;建立了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投产提供“特别通道”。以汽车城服务东风日产为例,汽车城管委会定期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基本做到每周一联系,每月一聚会,有问题马上研究解决。2008年,管委会精心协助东风日产圆满举办100万辆整车下线纪念活动,大力推进东风日产研发中心的办证工作,全力配合加快东风日产自建电站建设,特别是“6·25”特大洪灾发生后,管委会24名干部员工和58名治安联防队员,冒雨守护企业大门到天亮,确保了东风日产生产车间不受水浸,受到客商和领导好评。
花都区委、区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中深深体会到,特色是金、环境是宝、龙头是磁、创新是魂。这些体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特色是发展产业集群的“金钥匙”。一个地方经济优势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一个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同样植根于特色。无鲜明特色则无产业集群。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园区,引进特色项目,实现错位发展,让特色产业在一个地方聚集成长。
(二)环境是发展产业集群的“聚宝盆”。环境是生产力。营造环境对招商引资、投资兴业、发展产业集群至关重要。园区也好、政策也好、服务也好,包括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生态文明等,都是环境的构成要素。一个地方要想快速发展、要想高水平发展,就得下功夫营造好支持发展、促进发展的软硬环境。
(三)龙头是发展产业集群的“磁铁石”。龙头包括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或者称为精品名牌)。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就会失去支撑力;没有名牌产品,产业集群就会失去竞争力。发展产业集群,一定要高度重视抓龙头企业与抓品牌,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创新是发展产业集群的“催化剂”。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花都四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动力,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多途径的创新,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催化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中共洪湖市委书记、挂职中共花都区委书记助理)
第五篇: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创建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申请
第一部分:申请正文
一、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概况及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是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属下的优秀分校,是花都区内唯一的一所纳入国民教育系列、由政府开办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高等学府。学校始办于1979年,与广州市花都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82亩,总建筑面积42336平方米。领导班子4人(1正3副),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及推荐就业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处、培训部、学生科和总务处。花都电大现有专职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
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在校生为4559人。专科开设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物流管理、汽车维修、英语、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12个专业;本科开设英语、会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9个专业。
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坚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效益,于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评估,并被评为“广州电大优秀分校”。
根据《关于启动“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的通知》,我校积极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加大对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条件的建设,目前校内有普通课室122间、多媒体课室43间、计算机室15间、语音室1间、校内开通千兆校园网,提供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和办公平台;图书馆藏书17.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万册;配有财经、电子电器、汽车、艺术等各类实训室32个,并建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已达到中央电大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的要求。
二、定位与理念(10分)Ⅱ-1定位(自评得分6分)
学校定位明确,办学思路清晰,有五年发展规划,能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广东、珠三角和本市三个地域层次的产业发展要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重视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能坚持以远程开放教育方向为主导,统筹协调其它教育形式发展,并争取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观测点1 领导重视(自评得分1.8分)
学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开放教育,把开放教育教学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开放教育工作,并统筹协调其它教育形式共同发展。每年召开一次教职代表大会。
观测点2 组织保障(自评得分1.2分)
学校有开放教育常设机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及推荐就业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处、培训部、学生科和总务处。学校
由教务处负责开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学校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各项措施到位。
观测点3 主体业务(自评得分3分)
学校得到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花都区政府批准将北校区58.64亩土地列入《广州市花都区分区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批准我校增加内设机构并增加内设机构领导职数6名;花都区教育局划拨我校8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设备的更新改造。
Ⅱ-2理念(自评得分4分)
学校坚持开放教育办学思想,确定适应本地经济发展和学校资源情况的五年规划,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育和打造电大开放教育品牌,是花都区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观测点4 开放教育理念(自评得分2分)
学校紧贴市场需求,树立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为远程开放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了公共平台。学校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熟悉开放教育情况,人员结构合理,支持服务工作到位,积极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开展开放教育研究。
观测点5 系统意识(自评得分2分)
在对外宣传和树立形象上坚持与上级电大保持一致,校牌标志醒目,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系统资源,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各类活动。学校有五年发展规划,已逐步建立起电大开放教育品牌,以人为本,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教学和支持服务。
三、条件(自评得分32.7分)
Ⅱ-3 配置与资源(自评得分7.9分)
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占地82亩,总建筑面积42336平方米,校内终端接入电信网达200KB,配有多媒体室、语音室以及财经、电子电器、汽车等各类实训室32个,并建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充足,校园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良好。
观测点6 教学环境(自评得分2.4分)
近年来,我校争取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学校校园面积扩大,设备更新完善,教学环境能够满足开放教育教学和学习需求。
观测点7 教学资源(自评得分5.5分)
学校严格执行中央电大“关于做好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教学资源配置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按中央和省级电大课程教学资源使用计划,做好教学资源的征订、配送工作;各项教学资源管理制度齐全。
Ⅱ-4 人员队伍(自评得分9.8分)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所具学历、职称基本符合中央电大和广州电大的要求。有较科学的聘用、培训和考核制度。
观测点8 人员配置(自评得分4.8分)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生比为39:1,相应的教学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并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熟悉开放教育工作。
观测点9 人员管理(自评得分5分)
学校有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并成立师资委员会,负责专、兼职教师的任/聘用、培训及考核,学校各项奖励制度完善,措施有效,能积极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续任三学期以上的兼职教师达82%。
Ⅱ-5 经费保障(自评得分7分)
近三年政府对我校的投入约为1120万元,主要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资源建设,经费使用合理,为开放教育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能上缴各类管理费用。
观测点10 经费来源(自评得分3.5分)
学校争取到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环境。
观测点11 经费使用(自评得分3.5分)
学校经费有预算、有决算,近年来重点用于改善办学环境的和硬件设备投入,经费使用合理,并按规定上缴各类管理费用。
Ⅱ-6 招生组织管理(自评得分8分)
学校招生工作符合中央电大规定,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招生数稳定。
观测点12 招生管理(自评得分4分)
学校严格按照中央电大的相关规定进行专业申报、招生录取和收费工作,程序规范,运作高效。
观测点13 招生专业及规模(自评得分4分)
学校专业设置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构合理,招生规模稳定:2007年招生1615人,2008年招生1836人,2009年招生1808人。我校陈贵才同志于2009年获中央电大的优秀招生人员奖。
四、运行(自评得分30.3分)
Ⅱ-7 教学组织与管理(自评得分15.5分)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心,根据中央电大和广州电大
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征订管理、教学事故处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主管校长和教务处在教学和管理中着重抓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认真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支持服务,包括教学研究、技术服务、教学服务,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教学相对应的设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充分利用开放教育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的网上资源,并通过课程论坛、电子邮箱、班级QQ群、飞信、校讯通等途径,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完成网上答疑。
在教学组织和管理方面,我校一直以来都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建立了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工作。
观测点14 教学实施(自评得分7分)
根据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的教学安排,每学期中期,教务处根据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规则,制定下学期的开课计划,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及进度,要求任课教师在开学两周内上交本学期的教学授课计划,使得教学活动稳步开展,效果良好。
任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及广州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资源及网上资源,认真备课,认真组织辅导和答疑;并密切跟踪中央电大、广州电大的网上教研活动,及时上交“花都电大教研活动情况表”。同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有效使用电大在线的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多数课程的教师积极通过课程论坛、电子邮箱、班级QQ群等途径,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形考作业并及时批改,教务处在十五、六周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批改情况以问卷形式向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列入教师日常工作考核。集中面授课教学效果明显。由于我校教学质量比较好,因此,银永红老师受聘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教研中心副主任”; 王小丹老师受聘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研中心副主任”。
观测点15 支持服务(自评得分5.1分)
学校为教师备课、教研、学术交流和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为任课教师和导学教师配备人手一台电脑,鼓励教师积极自制小课件,作教学补充材料。我校为学生提供的支持服务包括资源提供、答疑、教学咨询、学籍、成绩查询、媒体使用指导等,对学生支持服务形成物质与非物质支持的服务经验。
观测点16 管理落实及效果(自评得分3.4分)
我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征订管理、教学事故处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同时,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责任教师聘任制度、任课教师和导学教师听课规定、公开课定期开设,并在期末向学生发放“花都电大教学质量评估表”和“形成性考核调查问卷”,以此确保教学质量。按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试行)》中的规定,近三年来,无任何重大违规和违纪行为。
Ⅱ-8 考试管理(自评得分8分)观测点17 考试管理(自评得分8分)
学校按照上级考点设置要求,设有55间考室,其中可容纳30人的考室23间;可容纳60人的考室25间;可容纳80人的考室5间;可容纳193
人的考室1间;可容纳360人的考室1间,总共可容纳3143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考试区域条件符合考试要求。我校严格执行中央电大和广州电大关于开放教育考试的各项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务工作规范。考点工作作风严谨,有一批经验丰富能胜任电大考试工作的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确保每一次考试正常顺利进行。
Ⅱ-9 学习结果(自评得分6.8分)
学校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正常,80%的课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网考课程通过率不是很稳定,时高时低,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校重视招生工作,对在校专科生升入本科就读给予支持和帮助,困难学生可申请缓交学费,专科生升学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重视招生培训工作,鼓励在校生参加各种资格证书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资格。
观测点18 考试成绩(自评得分4分)
一直以来,学校严把教学质量关和考试关,学生成绩保持平稳,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正常。综合近三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全校所有课程考试(正考)平均合格率为90%左右,其中统设必修课程也略高于广州电大系统平均水平。同时,网考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大部分情况下略高于广州电大系统平均水平,但是总体来说网考成绩欠理想。
观测点19 毕业及学位获取情况(自评得分2.8分)
学校历来重视招生工作,2009年春季我校开放教育专科升入开放教育本科的比例为36.8%,秋季为31.7%。近几年,我校共有78人获得了学士学位。07-09学有492人次(学生)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员证”、“物流员证”、“计算机操作员证”等各类国家承认的资格证
书,大大高于广州电大系统平均水平。
五、成效(自评得分19分)Ⅱ-10 满意度(自评得分12分)
学校秉持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思路,各项措施得力,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高。
观测点20 学生满意度(自评得分7.2分)
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从学生学前咨询到报名入学,从教学服务到后勤服务,从硬件支持到师资配备,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学生满意度高。
观测点21 社会满意度(自评得分4.8分)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良好,招生规模呈上升趋势,是花都区主要的远程教育基地和成人教育基地。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央电大和广州电大组织的各类评选和比赛中表现优异,包括:获“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招生工作优秀集体”、“2009年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最佳组织奖”、“2009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花都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交谊舞大赛二等奖”、“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7统计工作先进集体”、陈贵才同志被评为中央电大优秀招生人员、余大生同志于2009年被评为“广州电大优秀教师”、徐雯同志于2007年被评为“广州电大优秀教师”、王小丹和罗少婷同志获2009年中央电大第二届教学反思征文活动评选“佳作奖”;杨宝玉、任艳芳同学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2008年我校学生获广州电大第二届“电大杯”羽毛球男子团体赛冠军;2008年我校学生获广州电大第14届科技文化艺术节“舞动青春,闪耀电大”舞蹈比赛一等奖等,学校在
管理、教学、教研、招生、学生活动等各层次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Ⅱ-11 研究成果(自评得分7分)
观测点22 研究氛围及论文发表情况(自评得分7分)
学校制定科研奖励措施,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发表论文及申报电大系统课题立项,学校科研氛围良好。
六、特色与创新(自评得分5分)
(一)校企联合办学开展良好
我校是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广州物流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花都空港物流协会理事单位、花都区工商联会员单位,花都区狮岭皮革皮具行业商会会员单位,与花都华美汽车维修厂、艾圣、栋方日化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在实践环节教学、学员再就业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合作。
(二)“双证书”教育稳步推进
学校针对当前用人单位对学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充分宣传发动学员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证书,提高学员的就业竞争力。设有专门机构开展本项工作,每年有数百学员持双证毕业。
(三)面向社会的非学历培训在区内逐步形成品牌
我校充分运用远程开放教育的技术和设施优势,开展区内非学历培训考证服务。配合区的农村劳动力双转移政策开展的农民工培训每年逾1700人次;为各系统和基层单位提供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外来工培训、月嫂培训、各项劳动技能培训考证等项目为我区群众提供了广泛的自我提升的渠道,深受社会欢迎和肯定。
七、今后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1.进一步更新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开拓新专业;继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进一步强化教育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加大教科研力度。3.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4.进一步加大与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的力度,加大覆盖面,在确保重点专业有关联的企业挂钩合作外,争取每一个专业都有合作企业的支持。在合作方面内容方面,除了实践环节和再就业推荐外,逐步延伸到理论教学、教师培训和教科研合作,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层面。
5.进一步运用远程开放教育技术和设施拓展面向社会的非学历培训,提高开放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发展目标
打造具有鲜明地区特色,在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等在区内全面领先,具有全方位社会资源支持的多层次开放教育体系,创立电大开放教育在我区职业与成人教育中的龙头品牌,成为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总得分:97分
一、定位与理念(自评得分10分)
二、条件(自评得分32.7分)
三、运行(自评得分30.3分)
四、成效(自评得分19分)
五、特色与创新(自评得分5分)
第二部分:支撑材料
一、材料目录
1.领导重视
1.1申报单位的会议记录纲要摘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9年开放教育会议记录纲要 1.2申报单位校领导分工文件 2.组织保障
2.1贯彻执行开放教育有关文件的实施细则文件一览表及主要文件
贯彻执行开放教育有关文件的实施细则文件一览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9年工作计划 3.主体业务
3.1当地政府支持申报单位电大教育有关文件材料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领导关于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经费的批示
广州市花都区国土房管分局、规划分局关于解决我校用地问题的呈批表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花都区分局关于我校租用有关用地作为培训点的复函(穗花国房函【2008】95号)
广州市花都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设立内设机构请示的批复(穗花编字【2008】48号)4.开放教育理念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5.系统意识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6.教学环境
6.1近期校园、学校标牌、各种标示等的照片 7.教学资源
7.1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自查报告 7.2教学资源管理相关制度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科工作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工作部门协作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科教材发放工作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征订情况(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发放表(样本)8.人员配置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9.人员管理
9.1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人事管理制度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的若干规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人事管理制度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学历进修管理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员工参赛获奖及发表论文奖励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技术资格及职业技能证书认定管理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优秀兼职教师评比办法 9.2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10.经费来源
10.1有关广州市花都区财政局文件
关于下达2007年经费指标的通知(花财【2007】23号)关于下达2008年经费指标的通知(花财【2008】40号)
关于下达花都区2009年部门预算指标的通知(花财【2007】23号)10.2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情况统计表” 11.经费使用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12.招生管理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13.招生专业及规模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14.教学实施 14.1全部佐证材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秋)课程安排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课程电子教案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任课教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网上教学活动记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基于网络课程改革的网上形考作业批改记录 14.2听课的检查结果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听课记录表及课堂教学评估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评估表
(二)——领导教师用 15.支持服务
15.1学校教学条件和保障的佐证资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设备配置情况总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室情况统计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训室电脑情况统计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行政办公用机统计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各种功能室管理制度 15.2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支持服务的佐证材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形考作业册(样本)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导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的相关记录(摘要)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学生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形成性考核的调查问卷(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辅助教材发放情况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辅助教材发放情况表(样本)15.3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附表8)15.4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附表7)16.管理落实及效果
16.1关于落实办法和措施的相关文件资料一览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主任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副主任工作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员工作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责任教师工作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导学教师工作细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任课教师工作规范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优秀兼职教师评比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奖励办法(第一次修订)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听课制度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业余班任课教师课酬结算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春季开放教育教学自查报告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网上教学检查自查报告 16.2相关记录样本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聘任教师任课协议书(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公开课评课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授课计划表(样本)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学期成绩分析表及教学效果总结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形成性考核的调查问卷(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评估表
(一)——学生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评估表
(二)——领导、教师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责任教师工作情况反馈表(样本)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研活动记录表(样本)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第二学期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表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专科教学质量评估表(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停课、调课申请表(样本)17.考试管理
17.1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务工作流程和细则等有关资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务工作自查报告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试卷管理规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点、考场设置的规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主考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监考工作职责及管理办法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监考工作流程图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场规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务管理工作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无纸化考试(网络考试)工作流程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无纸化考试组织及工作职责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无纸化考试考场规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考试成绩管理办法 18.考试成绩
18.1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近3学期统设课考试成绩
花都市2008-2009第二学期期末开放专、本科教育历次考核成绩对照表
广州电大花都分校历次网考考试通过率情况统计 19.毕业及学位获取情况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20.学生满意度
未要求提供支撑材料 21.社会满意度
21.1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 21.2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获奖情况佐证材料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集体获奖情况一览表及部分荣誉证书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近三年获奖情况一览表及部分荣誉证书 22.研究氛围及论文发表情况 22.1课题立项通知
22.2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近三年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列表
特色与创新
特色一:校企联合办学开展良好的证明材料(部分)1.与广州物流协会的协议
2.与广州花都空港物流协会的培训合作协议 3.与广州华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协议 特色二:“双证书”教育稳步推进的证明材料(部分)1.与LCCI考证的合作协议 2.与CEAC考证的合作协议
3.花都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所获资格证书情况统计表
特色三:面向社会的非学历培训在区内逐步形成品牌的证明材料
1.各种培训项目开展情况统计表 2.各种非学历培训招生简章
二、支撑材料(另见材料4)
附:花都电大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
副校长:余大生 手机:*** 17
办公电话:020-8697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