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绿地建设管理细则
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绿地建设管理细则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建配套绿地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公建配套绿地建设规范有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城市绿化条例》、《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意见(试行)》及其它相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成都市五城区区域范围内的建设业主与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定《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的单位以及五城区建设局(公建办)、城管局(园林部门)。
二、绿地分类
(一)社区公园:10000—50000平方米,是为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二)居住区公园:2000—10000平方米,是为周边居住区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三)街旁绿地:500—5000平方米,是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配建的绿地;
(四)带状公园:一般不少于500平方米,是指沿城市道路、水滨等,具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的配建绿地;
(五)防护绿地:一般不少于500平方米,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组团隔离带等的配建绿地。
三、方案设计
(一)设计要求
1.资质要求。设计本方案的单位,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并提供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2.现状分析。应分析区域环境和设计场地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工程条件;周边区域业态,居住区人员流量情况;简述工程范围和工程规模、场地地形地貌、水体、道路、现状建构筑物和植物的分布状况等。并对项目的区位条件、周边绿化,工程范围、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现状分析。
3.现状处理。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方案。应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树木。
4.设计依据。配套公建绿地的设计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同时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划》(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现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5.设计原则。概述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遵循的各项原则以及该地块绿地在片区控规的要求。
6.总体构思。按照成都市城市升级要求以及“四态合一”的要求,说明设计理念、设计构思、文化内涵、功能分区和景观分区,概述空间组织和园林特色。同时,配建绿地应根据场地情况、周边环境和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布局形式宜多样统一,四季有花,简洁而不单调。
(二)指标要求
1.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绿地率应大于75%以上,植物乔木品种不少于20种,花灌木不少于10种,主要景观树胸径应大于30公分。
2.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的的绿地率应大于70%以上,植物乔木品种不少于13种,花灌木不少于6种,主要景观树胸径应大于25公分。
3.防护绿地的绿地率应大于90%以上,植物乔木品种不少于6种,花灌木不少于5种,常绿乔木和落叶树种搭配科学合理。
(三)设计图纸
1.本项目的城市区位关系图、城市规划红拨图、规划批准的整个项目的总平面图、用地现状图、现状分析图。2.本次项目设计的总平面图、尺寸比例、鸟瞰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区图、竖向设计图、园区道路交通分析图。
3.绿化设计图、乔木配置图、灌木配置图、草坪配置图、给排水分析图。
4.城市家俱布置图、照明分析图、主要景点设计图及用于说明设计意图的其它图纸。
(四)经济指标。计算各类用地的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表。
(五)设计概算。按工程内容进行分类,分别进行概算并列表。
四、方案审查
(一)初步建议。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按照上述设计要求,将设计方案送区城管局(园林部门)征求意见,建设单位按初步建议,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后,送市公建办评审。
(二)评审工作。由市公建办牵头,组织市建委、市林业和园林局,本项目属地区城管局(园林部门)等相关部门,景观、植物专家各1人,进行方案评审。
(三)评审原则。按照绿地分类范围,依据规划和园林绿化规范相关要求,结合本区域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以及周边绿地景观的风格,对设计的绿地景观方案进行评审。
(四)方案备案。各区城管局(园林部门),应按照市公建办评审公建配套绿地景观方案的会议纪要要求,对建设单位修改后的绿地景观方案进行复核,并对设计方案施工图进行备案审核,建设单位将区城管局(园林部门)审核通过的施工图及设计方案,送市公建办备案。
五、建设要求
(一)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每平方米工程造价400—600元,应配备相应的景观雕塑、景观小品以及规划部门批准的公厕和管理用房。园区游步道原则上采取透水砖铺设,应配套必要的夜间照明和管理用水设施。
(二)街旁绿地、带状公园,每平方米工程造价300—500元,应配备相应景观小品、城市家俱和夜间照明。
(三)防护绿地,每平方米工程造价150—250元,可按实际情况,建设相应游步道或绿地养护道路,相应的夜间照明。
(四)绿地建设期间,由区建设局(公建办)、城管局(园林部门)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市公建办抽查。
六、绿地验收
(一)公建配套绿地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市公建办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施工合同,施工记录和自检文件,业主组织的初步验收评定结果,施工图、竣工图(1:200—1:500)各一份。由市公建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到现场验收。
(二)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验收,由市公建办组织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林业和园林园局,区建设局(公建办)、城管局(园林部门),有关专家,按规划条件和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图进行验收。
(三)其它公建配套绿地验收,由市公建办组织市建委、区建设局(公建办)、城管局(园林部门),按规划条件和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图进行验收。
(四)验收标准
1.绿化工程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绿地设计方案、施工图和审查同意的设计变更组织实施;绿带(地)土壤疏松、湿润、平整、清洁;施工完成的总工程量核实率100%。
2.乔、灌木栽植的质量、栽植的品种、株距、株(丛)数、配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栽植全部成活,长势良好,合格率须达100%。
3.草坪覆盖度100%,草坪无杂草,无秃斑,草坪长势良好,修剪整齐、清洁。
4.花灌木长势良好,配置达到设计效果;色块分明,线条清晰流畅。
(五)对公建配套绿地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单位,由市公建办核发绿地验收确认通知书。对验收不合格的绿地建设工程,在整改达到要求后,核发绿地验收确认通知书。
(六)对未按本细则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评审、建设的单位,不予验收。并按相关规定对开发企业进行不良信誉记分,予以公示。
七、移交管理
(一)公建配套绿地建设移交单位,应向所属区城管局(园林部门)(接收单位)提出移交申请报告;市公建办核发的验收确认通知书;管理方案,工程决算,施工图、竣工图(1:200—1:500),主要设施和植物名录(种类、数量、规格)移交清单,移交验收文件。
(二)管理责任,建设业主从验收合格之日起,管护配套项目绿地1—2年,到期后由接收单位,按照市上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维护。
(三)不良信誉记录,绿地建设单位,管护期间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养护,由所属区城管局(园林部门)督促整改。管护到期后不申请移交或管护不力,由市上按相关规定对开发企业进行不良信誉记分,予以公示。同时,对下一个绿地配套项目,不予评审、验收。
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0月28日
第二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意见(试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意见(试行)
www.xiexiebang.com 填报时间: 2008-04-16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
号:成办发〔2008〕27号
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签发时间:2008-03-31 生效时间:2008-03-31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了明确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理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中各主体间的关系,规范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办事程序,提高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效率,确保建成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正常发挥功能,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是指根据公共利益需要为保障城市功能和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所建设的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商业服务等公共建筑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我市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中学、小学、幼儿园、公立医院、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福利院、菜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社区级体育设施、居民健身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绿地、公厕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设施。
(二)单独占地的公共机动车停车场、邮政所、储蓄所、社会养老院等具有经营性质、主要由社会投资的设施。
(三)变电站、开闭所等应由行业自建的设施。
我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区(以下统称五城区)、成都高新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进行城市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地块规划条件设定时予以明确。
二、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相关主体
(一)协调管理主体。
1.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领导小组是我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
2.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领导小
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建办)设在市建委,负责日常建设管理及协调工作。各区(市)县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管理工作。
3.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交通、城管、国资、教育、公安、文化、卫生、体育、商务、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的管理工作。
(二)投资建设主体。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主要由市政府、各区(市)县政府投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分为6种方式:
1.实行土地统征或土地整理后开发建设的地块,由土地统征单位、土地整理单位负责统征或整理范围内相应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建设费用直接计入土地成本,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相关接收主体。
2.含有应建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招拍挂土地地块,在进行建设费用测算后,相应降低土地招拍挂的起始价,确定招拍挂条件,由土地竞得者按条件建设(委托代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相关接收主体。
3.变电站、开闭所等应由行业自建的设施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投资建设。
4.对经营性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用地按招、拍、挂方式供地,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实行“谁投资建设,谁经营管理”。
5.对已经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块,规划部门经批准需调整新增属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由政府按土地成本价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建设。属于新增配套的社区用房项目,由土地使用方负责建设完成,政府按上年全市平均房价回购。在规划确定配套点位方案后到市建委(市公建办)签订回购合同。
6.对五城区和成都高新区内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由本辖区政府(管委会)按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负责投资并实施建设。
公共设施投资建设主体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不得久拖不建、擅自降低标准、擅自改变项目功能。
(三)移交接收主体。政府投资或政府委托代建的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成后,按项目配套功能和管理职责,由市建委(市公建办)牵头,承担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的单位,向设施所在地的五城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移交。产权办在区上,由五城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管理和安排使用,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备案登记,实行监督管理,并制定公建配套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公建配套设施的性质、功能不变。
五城区、成都高新区相关项目的接收主体为:
1.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2.公立医院、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卫生设施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社区级体育设施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
4.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5.街道办事处用房的接收主体为五城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6.社区用房、社会服务中心设施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
7.派出所用房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公安部门。
8.五城区范围内市本级财政及国有公司投资新建菜市场的接收主体为市现代商贸发展投资公司。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的菜市场不移交。
9.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停车泊位的公共停车场的接收主体为市交投集团。
10.公共绿地的接收主体按绿地的性质和位置分别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或市林业园林局。
11.公厕的接收主体为项目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市城管局。
其他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接收主体根据性质和使用特点由市公建办研究后报市政府确定。
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程序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按照“明确职责,分别把关,统筹协调”的原则,对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管理设定以下程序:
(一)规划程序。
1.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明确公共设施配套的项目、建设规模(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用地位置等内容。
2.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或行政划拨前,应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设施配套的规划条件提出书面意见。
3.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在经济技术指标中应当单列该地块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相关指标要求,并要求建设单位在总平图上标注建设项目位置。
4.在进行规划验收时,对单独占地、叠建、联建等的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应在规划验收合格证的相关栏目内对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内容予以明确。
(二)用地程序。
1.引进社会资金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旧城成片改造的土地,采取“先完成公建配套,再实施上市出让”的办法,由土地整理单位或土地成片改造单位按照城市规划完成相应配套项目,再进行土地招拍挂出让。
2.对新征土地和现有存量地块,凡是由五城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或国有投资公司实施统征或进行旧城改造的,由统征单位或旧城改造单位按照规划条件完成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凡是含有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招拍挂地块,国土部门在土地招拍挂条件中,应根据规划条件明示该地块中包含的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要求,由土地竞得方承担配套建设任务,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相关接收主体。
3.对已经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划部门经批准需调整新增建设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地块,由政府按土地成本价有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建设的,由市公建办牵头研究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事宜,市国土局办理相关收回事宜。
4.对调整用地性质从存量土地中划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用地,规划明确有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由该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责任主体进行建设。对暂时没有明确公共设施用途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五城区、成都高新区进行管理,待确定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后,由公共设施配套项目使用管理主体单位作为业主,按照城市规划实施建设。对调整后原用地单位自愿代建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并无偿移交的,其划出部分的土地经市建委(市公建办)同意,可以与原用地单位持有的土地整合使用,按正常程序报建。建成移交后,再办理建设用地及产权分割手续。
(三)建设监管程序。
1.建设单位在报批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应在设计图中注明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名称、建设规模、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适用的建筑标准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标准由市建委提供。配套项目有行业性建设要求的,其建设标准由市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2.在通过公共设施配套项目方案设计和初设审查后,市建委(市公建办)与建设单位签定《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明确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内容、规模、建设标准、开竣工日期、移交、违约责任等内容。不需要进行初设审查的项目,在施工图审查后,市建委(市公建办)与建设单位签定《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建设单位持《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及相关资料进行报建,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任务。
3.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原则上应一次性完成。建设工程规模较大的,经市建委(市公建办)批准,建设单位可对公共设施配套项目进行分期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及期限应当在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分期建设项目内容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建委(市公建办)申请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4.市建委(市公建办)对建设单位履行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委托质监、安监部门代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在接受检查时应予以配合并提供相关资料。
5.建设单位按照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约定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当向市建委(市公建办)报告。市建委(市公建办)对已经完全履行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义务的开发建设单位,核发《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对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义务的建设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进行整改。建设单位整改达到建设合同约定要求后,市建委(市公建办)予以核发《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建设单位持《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工程竣工备案。
(四)移交管理程序。政府投资建设、建设单位代建或在土地招、拍、挂文件中明确要求建成后无偿移交的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成后应无偿移交。移交手续按以下程序办理:
1.建设单位在获得《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后,应在3个月内完成项目移交手续,五城区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及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接收项目。移交后建设单位与相关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移交协议》,并送市建委(市公建办)备案。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在保修期限内承担项目移交后的保修责任。
2.建设单位向国土部门提供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划拨土地批准书)、规划验收合格证、红线拨地交接单、竣工验收合格证、房产面积测量报告、建设合同确认证明、移交协议等资料。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权属分离,将相关接收单位作为建设用地业主进行建设用地登记发证。接收单位持相关资料办理公共设施配套项目房屋权属登记。
3.建设单位不得出租、出售应当移交给相关接收单位的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项目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应当在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的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其规划设计用途。
四、施行日期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五城区、成都高新区以外的其他区(市)县参照执行。各区(市)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意见尽快研究落实措施,完善办事程序,推动我市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
关于试行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的通知
www.xiexiebang.com ©2001-2008 蜀ICP备05003365号
第四篇: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
现状及对策**公园位于**市区东南部,是一座集水体景观和亚热带植物园林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目标“136”的推进,市政府为了整治南湖周边环境,扩建景区面积,如后的景区总面积为192.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5.2公顷,水体面积107公顷,同时,添置和改造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以突出的“城市森林”景观营造“中国绿城”标志性园林作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如今的**公园景区——“**名树博览园”已经成为“中国绿城”中又一张靓丽名片,塑造了首府城市新形象。因此,**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的维护直接影响着首府城市的形象和反映建设管理单位的**公园的综合管理水平。本人根据**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实践及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水平,向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迈进。谈谈个人见解:
一、**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平时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随着市政府对南湖景区的完善和扩建,为市民营造了一个清新、优雅、休闲的娱乐环境,给首府**市树立了新的形象,成为“中国绿城”中一张靓丽名片,也提高了**公园的知明度。公园自2002年10月1日免费开放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治安巡逻90多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人员150多人,物业维护管理人员10多人,在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国际化城市园林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标准要求和园林局领导提出“**名树博览园”要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公园免费开放后,周围的围墙已全部拆除,实施了敞开式看护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给管理带来了难题。据统计,公园景区平均每天客流量达上万千人次,双休日达二、三万人次,节假日可达五、六万人次。免费开放带来游客量激增,在游人中个人的素质不一,有相当部分游人进入景区不注意爱护公物,加之外来人员和拾荒人员也比较多,恶意破坏景区园林配套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气愤的是,在景区内设置很多供市民、游人休息的大理石桌子、凳子时常被人为弄得肢体分离,甚至一脚踢进湖里,还有景区广场的照明设施,如:路灯和庭院灯的镇流器及灯杆检查口盖、景观灯控制器、电缆线、配电箱里的配件、警示标牌、公厕的供水设施,人造雾景点的铜管、喷头等等时常被小偷盗窃和恶意毁坏,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据统计,近几年来公园为景区配套公共设施受损投入维修费用平均每年开支接近20万元,同时,严重损坏了“中国绿城”首府“南宁”的形象。
2、由于在扩建景区工程项目中,设置的配套公共设施存在一些质量“后遗症”等原因,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在2002年扩建南湖景区,而人们俗称的“**南广场”,后改名称为“**名树博览园”的一、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等问题,敷设的地下电缆线没有按照国家电力安装施工标准要求,整条电缆线没有穿套puc阻然管,电缆接口处又没有按照防水、防潮材料工序进行包扎,这两期工程竣工自交接使用六年多以来,一遇到雨天,时常造成电缆线路短路引起电源开关跳闸,甚至电缆线烧坏等故障。位于一期工程的东面停车场的照明灯线路一直没有电源到位,由于原施工单位的责任至今仍未修复;这两期工程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在设计新建三座公厕工程项目中,没有考虑到景区广场的人流量大,如厕人员自然也多等因素,设计安装的排污管道不够大(直径只有110cm),造成三座公厕的排污管道经常堵塞,时常污水溢出地面,影响游人如厕,特别是南湖南广场(南湖名树博览园)一期工程新建位于西面停车场旁的公厕(水幕电影前)化粪池排污水因地势比排污管道地势低,故造成化粪池污水不能自然排放;公园自接管六年多以来一直用抽水泵来抽取化粪池污水排到双拥路市政排污管道,这就给保洁工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也直接影响到南湖名树博览园的声誉和形象。
3、在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管理中,内部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互相协调、配合等问题。目前,公园对景区的管理体制主要实行了部门责任分工维护管理,绿化养护公司负责景区的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物业公司负责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各自行使其职责和责任,然而,在实施“养管”工作中,经常出现相互扯皮现象,影响了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的落实,有些问题的责任不好划分,例如,在景区广场绿地上分布设置安装很多供绿地养护的消防水阀,属于物业公司维护管理,但又是由绿化养护公司使用,绿化养护人员在为绿地养护浇水工作中,通过抽取湖水来浇灌养护绿地,是
第五篇:成都市施工许可证办理过程资料 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办事指南办事指南
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办事指南
一、签订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
1.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通过规划部门审批后,施工图文件审查前,应与区公建办签订《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
2.《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请在成都市武侯区建设局网站(网址:)中下载。
3.根据规划条件通知书及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图中明确的公建配套项目签订合同,一个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签订一个合同,一个合同一式五份(填写内容需打印)。
需提供的资料 1.规划条件通知书 2.建设条件通知书
3.建筑项目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及界址点成果表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加盖规划部门骑缝章的总平面图
6.国土部门批准的用地手续(国土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补充合同)
若项目先审施工图,后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则第4、5项资料调整为:经规划部门审批通过的总平面图和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须明确该项目先审施工图,后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以上资料提交复印件各一份,应注明“此件与原件无误”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申请现场查验
1.公共设施配套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建设完成后,在成都市武侯区建设局网站下载《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现场查验申请表》,相关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提交区公建办。
2.经现场查验符合合同要求的,区公建办核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
注:农贸市场应按成办发„2007‟88号文要求完成标准化建设。
需提供的资料
1.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现场查验申请表
2.加盖规划部门骑缝章的总平面图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4.经房管部门备案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中涉及公建配套项目部分(含竣工建筑面积及房产分户建筑面积)
2—4项资料提交复印件各一份,应注明“此件与原件无误”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如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有市政设施用房(点位)、开闭所用房的须提交建设单位与成都市蓉城电力与信息管线投资有限公司(联系电话:86659531;联系人:王理 ***;袁培 ***)签订的移交协议原件;按规划要求配建有公厕的须提交区城管局(联系电话:85078203)出具的《公厕初验意见表》原件,《公厕初验意见表》在成都市武侯区建设局网站下载。
三、公厕的验收程序
1.公厕竣工后,建设单位向区城管局提交《公厕初验申请》,区城管局街道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到项目现场对公厕进行初验并出具《公厕初验意见表》。(《公厕初验申请》、《公厕初验意见表》请在成都市武侯区建设局网站下载。)
2.需要整改的公厕,建设单位按照区城管局初审意见整改完毕后,向区公建办提交《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合同履行确认现场查验申请表》及区城管局出具的《公厕初验意见表》。
3.区公建办会同区城管局对公厕进行现场查验,对符合要求的,区公建办核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
四、公共绿地的建设及验收程序
1.应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实施的公共绿地,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通过规划部门审批后,与区公建办签订《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
2.由建设单位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成都市公共设施配套绿地建设管理细则》(成公建办发„2013‟7号)完成公共绿地景观绿化设计方案报区建设局景观园林科,由区建设局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定后,区建设局形成会议纪要。方案审定后,建设单位与区城管局协商,签订《市政公共绿地建设委托协议书(代建代管)》或《市政公共绿地建设委托协议书(代建移交)》。
3.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向区公建办提交现场查验申请表,向区城管局提交经审定的绿化设计平面图及成都勘察测绘研究院出具的现状绿化面积测绘资料(含电子文档)各一套,由区公建办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审定的方案对公共绿地进行初验,区城管局出具《初验意见表》,对初验合格的,区公建办核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
4.初验合格的公共绿地由建设单位养护1年后移交给接收主体。
广场的建设及验收程序参照公共绿地的建设及验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