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实施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地税征〔2002〕444号 【发布日期】2002-10-14 【生效日期】2002-10-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实施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
(京地税征〔2002〕444号)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市局各处室:
新征管法实施细则将于2002年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为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奠定法律基础。为保证新细则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做好新旧法及实施细则的衔接工作,结合本市的实际,特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相互配合,做好新细则贯彻落实工作。
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全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将新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做到实处。涉及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执行工作由征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全力配合;涉及对外宣传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各部门通力合作。
二、关于新细则的宣传工作。
对新细则的对外宣传工作目前要按照市局统一安排的宣传口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进行,各单位不得自行其事。原定于今年举办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竞赛活动暂时停止,明年将在适当时机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征管法知识的考核或竞赛工作。
三、认真做好与新细则规定相抵触文件的清理工作。
市局各处室、各区县局、分局要结合新细则的学习,对与新细则规定相抵触文件进行清理,凡与新细则相关规定抵触的文件一律停止执行。
四、各局在贯彻执行实施细则中凡突破现有征管工作范围和改变现行工作流程以及需要市局具体明确的问题,要及时请示市局,在未明确之前不要采取新的措施。
五、关于贯彻新征管法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
鉴于与新细则配套实施的需由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22个制度办法尚未出台,为做好新旧法及实施细则的衔接工作,保证新细则在本市如期贯彻实施,保证新旧细则衔接顺利过渡,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法律责任条款的溯及力问题
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执行,即对2001年5月1日以前的税收违法行为应按照原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但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法律责任轻于旧法的,应按照新的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处理。
(二)关于稽查分局、稽查所的执法主体资格等问题
在总局的具体办法未出台之前,目前稽查分局、稽查所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流程以及对涉税违法行为的定性处理暂时不作调整。市局第一、第二稽查分局继续依照征管法行使各项职权,但全市各局的稽查所从2002年10月15日以后均不得以稽查所名义对外行使职权,一律以局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各类法律文书一律加盖局章。
(三)关于纳税地点问题
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考虑到目前调整纳税地点对区县财政的影响,及现行的北京市地方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支持等因素的存在,在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办法未出台之前,纳税地点的确定仍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四)关于纳税申报问题
1.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可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实行邮寄申报和电子申报方式的审批条件和范围,鉴于国家税务总局新的纳税申报管理办法尚未下发,目前暂按现行制度办理。即邮寄申报以《邮寄申报申请表》为税务机关审批依据;数据电文申报以《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网上申报协议》为税务机关审批依据。
2.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纳税人采用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实行电子申报纳税人纸质报表的报送期限,在总局的具体办法未出台之前,按季度报送。即每年一、四、七、十月份的征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季度内三个月的各期的纳税申报表或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3.凡经北京地税机关批准减免税的单位,在享受减免税待遇期间的减免税申报管理办法由市局另行制定。
(五)关于延期缴纳税款问题
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所称特殊困难:1.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2.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这两种情形与国家税务总局以前文件(国税发[1998]98号)中规定的五种延期缴纳税款应具备的条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自2002年10月15日起,各区县局、各分局应严格按实施细则规定的两个“特殊困难”的情形,受理纳税人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
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报送下列材料: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的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帐户的对帐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此项规定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京地税法[2002]171号)中所规定的申办人需提交的申办材料和工作时限有较大区别,因此,在国家税务总局新的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办法下发之前,各区县局、各分局应按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纳税人报送材料,在《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中的“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的理由及附送证明材料”中详细列出当期货币资金的余额情况及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同时报送所有银行存款帐户的对帐单,资产负债表。在此特别强调各区县局、各分局应从严掌握延期缴纳税款的受理和审批工作,并且严格依照细则所规定的工作时限进行各个环节的审批工作。
(六)关于承租人、承包人纳税主体问题
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缴承包费或者租金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收入和所得纳税,并接受税务管理;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鉴于国家税务总局相应的具体办法尚未下发,目前暂仍按现行办法进行征收管理。
(七)关于税务行政复议中涉及的担保问题
新《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据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议。”《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对担保作了补充规定,但未明确税务行政复议中复议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的具体操作程序。经了解,国家税务总局将制定有关担保办法,统一规范相关程序。因此,对税务行政复议中有关担保问题作个案处理。税务行政复议的有关法律文书在新《征管法》实施以后,市局已作了相应修改,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新的税务行政复议法律文书之前,可继续使用。
(八)关于退税抵扣欠税问题
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抵后有余额的,退还纳税人。”鉴于国家税务总局新的退税管理办法尚未下发,目前暂按现行制度办理,即可按全部税种应退税款和利息抵扣欠缴税款、费及附加。
(九)关于农税问题
按照《征管法》第九十条“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牧业税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国务院另行制定”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制订《农业税收征收管理条例》,根据总局国税发[2001]110号文件,目前农业税收征管工作只是参照征管法执行。因此,新细则颁布后农业税收征管工作仍执行现行制度。
(十)关于法定休假日征期顺延问题
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九条“税收征管法及本实施细则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3日以上的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的天数顺延。”这与旧实施细则不同“税收征管法及本实施细则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有关节假日放假的通告,征期顺延按照新细则的规定执行,市局不再另发通告。
二○○二年十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实施《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通知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京地税法„2010‟64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实施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通知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1号,以下简称“•规则‣”)已经公布,并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地税系统行政复议机关及其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开展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依照执行。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新•规则‣在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定位、办理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均有重大变化。各级税务机关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规则‣内容,充分 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新形势下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增强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应切实提高对复议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听取行政复议工作汇报,研究重大疑难案件,解决行政复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和督促行政复议工作机构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三、采取措施,有效落实。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7‟5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意见‣(京政发„2007‟29号)、•北京市行政复议听证规则‣(京政法制发„2009‟51号)、•北京市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听取典型案例评析制度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规定‣等文件规定,切实采取措施,有效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市政府关于行政复议的各项工作要求,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四、健全机构,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行政复议人才的培养,保证行政复议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使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配备与所承担的行政复议工作相适应。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 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学习法律和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
市局将于近期另行下发重新修订的税务行政复议文书样式。
附件: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附件:
国家税务总局令
第21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已经2009年12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二○一○年二月十日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作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保障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 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事项,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机关),指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税务机关。
第四条 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坚持有错必纠,确保法律正确实施。
第五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
第六条 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行政首长是行政复议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九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为申请人、第三人查阅案卷资料、接受询问、调解、听证等提供专门场所和其他必要条件。
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加大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基础投入,推进行政复议工作信息化建设,配备调查取证所需的照相、录音、录像和办案所需的电脑、扫描、投影、传真、复印等设备,保障办案交通工具和相应经费。
第二章 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
第十一条 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起草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本规则第十五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则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向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六)研究行政复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机关或者部门提出改进建议,重大问题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报告。
(七)指导和监督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八)办理或者组织办理行政诉讼案件应诉事项。
(九)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赔偿事项。
(十)办理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案件的统计、报告、归档工作和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事项。
(十一)其他与行政复议工作有关的事项。
第十二条 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研究重大、疑难案件,提出处理建议。
行政复议委员会可以邀请本机关以外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第十三条 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相适应的品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资格。
第三章 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第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一)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
(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三)发票管理行为,包括发售、收缴、代开发票等。
(四)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
(五)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六)不依法履行下列职责的行为:
1.颁发税务登记;
2.开具、出具完税凭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3.行政赔偿;
4.行政奖励;
5.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七)资格认定行为。
(八)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行为。
(十一)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二)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五条 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的,可以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前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二)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
前款中的规定不包括规章。
第四章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第十六条 对各级国家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国家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七条 对各级地方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选择向其上一级地方税务局或者该税务局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对地方税务局的行政复议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对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十九条 对下列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计划单列市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省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税务所(分局)、各级税务局的稽查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所属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两个以上税务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共同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被撤销的税务机关在撤销以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 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税务机关作出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的,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对已处罚款和加处罚款都不服的,一并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
(二)、(三)、(四)、(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转送。
第五章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第二十条 合伙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为申请人,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代表该企业参加行政复议;其他合伙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行政复议。
前款规定以外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没有主要负责人的,由共同推选的其他成员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
第二十一条 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认为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可以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二条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 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不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第二十四条 非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五条 同一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超过5人的,应当推选1至5名代表参加行政复议。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对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行为不服的,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对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的代征行为不服的,委托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共同的名义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共同被申请人。
税务机关与其他组织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
第二十九条 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经上级税务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批准机关为被申请人。
申请人对经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程序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审理委员会所在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
第三十条 税务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以自己名义对外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被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可以口头委托。口头委托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申请人、第三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告知行政复议机构。
被申请人不得委托本机关以外人员参加行政复议。
第六章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原因耽误法定申请期限 的,申请期限的计算应当扣除被耽误时间。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对本规则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按照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先行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和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才可以在缴清税款和滞纳金以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保证人的资格、资信进行审查,对不具备法律规定资格或者没有能力保证的,有权拒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抵押人、出质人提供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不予确认。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对本规则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罚款,再申请行政复议。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计算,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二)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三)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
(四)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五)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申请人收到税务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六)被申请人能够证明申请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申请人送达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申请人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的规定申请税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税务机关未履行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没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税务机关收到申请满60日起计算。
第三十七条 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申请人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书面申请行政复议的,可以采取当面递交、邮寄或者传真等方式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有条件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接受以电子邮件形式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对以传真、电子邮件形式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核确认申请人的身份、复议事项。
第三十九条 申请人书面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件号码、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
(三)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五)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
第四十条 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依照本规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事项,当场制作行政复议申请笔录,交申请人核对或者向申请人宣读,并由申请人确认。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明材料:
(一)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提供要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而被申请人未履行的证明材料。
(二)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提供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证明材料。
(三)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申请人提供证据材料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错列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变更被申请人。申请人不变更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行政复议申请。
第四十三条 申请人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七章 税务行政复议受理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复议申请符合下列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受理:
(一)属于本规则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
(二)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三)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四)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五)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
(六)符合本规则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条件。
(七)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的职责范围。
(八)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
第四十五条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以后,应当在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不符合本规则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以后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审查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视为受理。
第四十六条 对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七条 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不齐全、表述不清楚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自收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补正通知应当载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申请人放弃行政复议申请。
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第四十八条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督促其受理;经督促仍然不受理的,责令其限期受理。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九条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受理或者 提审由下级税务机关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
第五十条 对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以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依照本规则第八十三条规定延长行政复议期限的,以延长以后的时间为行政复议期满时间。
第五十一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八章 税务行政复议证据
第五十二条 行政复议证据包括以下类别: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五十三条 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第五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法全面审查相关证据。行政复议机关审查行政复议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定案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第五十五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第五十六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行政复议参加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第五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关联性:
(一)证据与待证事实是否具有证明关系。
(二)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
(三)影响证据关联性的其他因素。
第五十八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一)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和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和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复制品。
(六)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七)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八)不具备合法性、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行政复议机构依据本规则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职责所取得的有关材料,不得作为支持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第五十九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六十条 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取证。
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时,可以查阅、复制和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向有关人员询问。调查取证时,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得拒绝、阻挠。
需要现场勘验的,现场勘验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第六十一条 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第九章 税务行政复议审查和决定
第六十二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对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由原承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机构向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参加。
第六十四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 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第六十五条 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第六十六条 行政复议机构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具体要求等事项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第三人不参加听证的,不影响听证的举行。
第六十七条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行政复议听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听证主持人由行政复议机构指定。
第六十九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应当确认听证笔录内容。
行政复议听证笔录应当附卷,作为行政复议机构审理案件的依据之一。
第七十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全面审查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证据、法律程序、法律依据和设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的合法性、适当性。
第七十一条 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以前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行政复议机构同意,可以撤回。
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 行政复议申请。但是,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但是,申请人依法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除外。
第七十三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依据本规则第十五条规定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逐级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七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审查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逐级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七十五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审查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规则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七十六条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行政复议机关以原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决定撤销的,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除外。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决定;但是行政复议机关以原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依据错误决定撤销的,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除外。
第七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变更:
(一)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是明显不当或者适用依据错误的。
(二)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是经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查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
第七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驳回行政复议申请:
(一)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以后发现该税务机关没有相应法定职责或者在受理以前已经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发现该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则规定的受理条件的。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行政复议机关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理由不成立的,应当责令限期恢复受理。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计算应当扣除因驳回耽误的时间。
第七十九条 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中止:
(一)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二)作为申请人的公民丧失参加行政复议的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的。
(三)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作为申请人的公民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五)申请人、被申请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行政复议的。
(六)行政复议机关因不可抗力原因暂时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
(七)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八)案件审理需要以其他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其他案件尚未审结的。
(九)其他需要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消除以后,应当及时恢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行政复议机构中止、恢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应当告知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
第八十条 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一)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的。
(二)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三)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四)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依照本规则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达成和解的。
(五)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以后,发现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先于本机关受理,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依照本规则第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中止行政复议,满60日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未消除的,行政复议终止。
第八十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6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经行政复议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期不得超过30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当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和对财产的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退还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解除对财产的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八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 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期不得超过30日。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八十四条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八十五条 申请人、第三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章 税务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
第八十六条 对下列行政复议事项,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前可以达成和解,行政复议机关也可以调解:
(一)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核定税额、确定应税所得率等。
(二)行政赔偿。
(三)行政奖励。
(四)存在其他合理性问题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八十七条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
第八十八条 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和解终止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请行政复议。
第八十九条
调解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尊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意愿。
(二)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三)遵循客观、公正和合理原则。
(四)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九十条
行政复议机关按照下列程序调解:
(一)征得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同意。
(二)听取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意见。
(三)提出调解方案。
(四)达成调解协议。
(五)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
第九十一条 行政复议调解书应当载明行政复议请求、事实、理由和调解结果,并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行政复议调解书不生效的,行政复议 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九十二条 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的,由被申请人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一章 税务行政复议指导和监督
第九十三条 各级税务复议机关应当加强对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行政复议机构负责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系统督促、指导。
第九十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责任制。
第九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职责权限,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抽查等方式,检查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检查结果。
第九十六条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和其他下级税务机关的相关行政行为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可以制作行政复议意见书。有关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报告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制作行政复议建议书,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的建议。
第九十七条 省以下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交行政复议、应诉、赔偿统计表和分析报告,及时将重大行 政复议决定报上一级行政复议机关备案。
第九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行政复议案件资料立卷归档。
行政复议案卷应当按照行政复议申请分别装订立卷,一案一卷,统一编号,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分类规范、装订整齐。
第九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百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定期总结行政复议工作。对行政复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和被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活动中,违反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则规定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一百零二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规则。
第一百零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可以使用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在行政复议中具有同等效力。
第一百零四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规则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日”、“7日”的规定指工
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第一百零五条 本规则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2004年2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税务行政复议
规则
贯彻
通知 抄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10年3月29日印发
第三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印发关于税务机关实施行政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地税检[1995]268号 【发布日期】1995-05-16 【生效日期】1995-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印发
关于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办法的通知
(京地税检[1995]268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区、县地方税务局、燕山支局、市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全市各级人民法院、本市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在依法实施强制执行措施过程中,要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各区、县地方税务机关在查处税务违章案件时,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办案,保证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各基层人民法院在受理地方税务机关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时,应准确、及时审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维护税法的尊严,维护地方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权力,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
附件:《关于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办法》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六日
关于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肃税收法纪,维护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证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税务总局《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当事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一)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
(二)复议申请人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
第三条第三条 以下税务机关可以作为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区、县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局直属分局和税务所为申请执行人。
(二)复议决定维持原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原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区、县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局直属分局和税务所为申请执行人。
(三)复议决定改变原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复议机关为申请执行人。
第四条第四条 申请强制执行的内容仅限于税务处理决定书中当事人应缴纳的罚款,不包括应缴税款和滞纳金。
第五条第五条 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应当在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条第六条 税务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由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被执行的款额,应及时交申请执行的税务机关。
第七条第七条 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文书和材料:
(一)税务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税务处理决定书;
(三)限期纳税通知书;
(四)税收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
(五)税务检查报告;
(六)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七)申请强制执行的税务机关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八)委托授权书;
(九)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事实和证据材料;
(十)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和财产状况资料,包括:被执行人的固定资产金额、流动资产金额、开户银行帐号;
(十一)人民法院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第八条 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受理执行案件通知书》七日内向人民法院交纳申请执行费。逾期未交纳又未提出缓交申请的,按撤回申请处理。
第九条第九条 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税务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人民法院规定的限期内补充材料或作出书面说明。
(一)税务处理决定书错引或漏引法律、法规及规章条文的:
(二)没有提交被执行人经济状况或财产状况的;
(三)申请执行的手续不全或者缺少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的。
第十条第十条 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需要有关税务部门协助执行的,有关税务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执行费由申请人预交,执行完毕后,由被执行人负担。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1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
鲁地税二函[2005]15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05-06-17
字体: 【大】 【中】 【小】
各市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规范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现对部分市提出的有关问题重新明确如下:
一、关于地方性工资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对于各地自行确定的地方性工资补贴,应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关于机关车改补贴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的有关规定,对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补贴收入,可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费用扣除标准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由于我省目前尚未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个别地区和单位发放给个人的公务用车补贴,应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 打印】 【关闭窗口】
第五篇:的公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纳税评估工作有关问题
【法规名称】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纳税评估工作有关问题的公告
【颁布单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颁布文号】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告 2010年第4号
【颁布时间】2010-8-31
【实施时间】2010-10-1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纳税评估工作有关问题的公告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告
2010年第4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等有关纳税评估工作的规定,结合北京地税纳税评估工作实际,现就纳税评估工作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纳税评估工作中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
二、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三、税务机关实施实地调查核实,可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等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查看企业账簿凭证等资料;根据核实工作需要,可通过企业财务部门安排向企业其他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或到生产经营场所实地调查。
四、税务机关实施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前需分别向纳税人发送《税务约谈通知书》和《税务事项通知书》,并使用《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五、税务机关在疑点核实过程中应责成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资料并签章确认,在评估工作完毕后将证明资料归档。
六、取消《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地税评〔2007〕 491 号)中的税务函告核实方法,删除第二条、第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一款和第二款中的“税务函告”。
七、本公告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采用税务函告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地税评〔2005〕 360 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二O一O年八月三十一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