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办法
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办法所称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是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第三条 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应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条 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应承担以下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实现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标;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环境;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任务,并依据合同按时完成任务;将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任务所形成的技术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向行业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进行有关命名的审查,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本级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本地创新平台建设的规划和有关政策等指导性文件,进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组织申报、初审、评价等管理。
第二章 申报和审查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申报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进行复核,并对通过复核的创新平台进行命名。
第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审查工作,主要包括: 组织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指导申报单位编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方案。
组织对方案进行初审,并提出审核意见。
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一并报送国家发改委申请复核。
第八条 拟申请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单位,应编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方案并向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申报。方案需由符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规定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写。
第九条 申请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已经批复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运行1年以上。地方政府已有明确的财政资金支持计划或安排。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总体布局,属于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等确定的重点领域。
能为解决当地产业或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并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承担单位具有明显的创新资源优势,有比较好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建设方案、目标和任务定位比较明确、合理,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第三章 建设和运行
第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年度国家投资预算,对西部地区中部分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和行业影响明显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给予一定的国家投资补助。
给予国家投资补助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原则上由相应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择优选择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安排国家投资补助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核查,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下达国家投资计划。
第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指导和协调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验收工作以及验收后的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对于国家安排投资补助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要求,组织项目单位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项目的审理和批复,并将批复文件及相关资料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作为安排和下达国家投资计划的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项目安排配套资金,并通过相关计划支持其发展。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有关批复文件的要求,落实建设与运行的支撑条件,筹措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正常运行;
承担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委托的研发任务,保证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开放和共享,为国家和省相关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提供研发和试验条件;
按照有关要求向审核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和运行情况。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省级发展改革委部门批复资金申请报告的总体目标组织实施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项目出现重大情况需调整的,应编制项目调整报告报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对不能完成总体目标的项目,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可根据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实际运行状况,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提出重组、整合或撤销的意见,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对其他不影响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调整,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调整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每年1月底以前,将项目进度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内容以书面形式报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于每年2月底以前,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达到总体目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编制项目验收报告,并向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验收报告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后,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专家组验收意见批复项目验收报告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验收编制大纲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参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章 考核与评价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验收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第十七条 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管理机制。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委托中介评价机构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每3年进行一次运行绩效评价并于评价年的8月底前出具审核意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复核后统一对外发布。
评价办法参照国家相关管理办法的有关评价规定要求。
第十八条 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评为基本合格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给予警示。评为不合格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予以撤销。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情况进行稽察。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项目单位应配合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稽察、审计、监察和检查工作。第二十条 凡不涉及保密要求的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项目,均应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取消命名,收回国家已拨付资金,并可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 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国家补贴资金的; 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评估、咨询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在审查、评估、咨询、稽察、检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实施办法
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
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进一步提高国地税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浙江省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意见》(浙国税征
[2005]24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实施属地管理。采取“一个场地、联合办证、一次收费、分别管理”的方式办理税务登记。
一个场地: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在诸暨市国税局办税大厅(高湖路66号)设置联合税务登记办理窗口,统一受理纳税人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纳税人可向任一窗口提交税务登记申请,一次报送国、地税税务登记资料(一式三份),由国、地税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内部传递。
联合办证:按照“国、地税统一受理申报资料(一式三份)、分别录入软件,统一打印发证”的原则办理税务登记,对同一纳税人核发一份加盖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
一次收费: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只向纳税人收取一次税务登记工本费。
分别管理:国地税对统一办理的税务登记业户,分别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6]004号,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6]037号、国税发[2002]8号、[2003]76号文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实施管理。
第三条 国地税执行统一税务登记代码。
已领取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设定的组织机构代码;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代码为其居民身份证号码;从事生产、经营的外籍、港、澳、台人员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相应的有效证件(如护照,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号码。
同一个体工商户办理两个以上税务登记证,在其身份证号码后增加扩展码,采用二十位税务登记代码,原十五位身份证号码的个体工商户统一扩展为十八位(后三位为000),第十八位后增加两位识别码,第十九位为地市识别码(绍兴地区为6),第二十位是顺序码,用英文字母表示(大写A、B、C…);原十八位身份证号码的个体工商户第十八位后增加两位识别码,同上。对个体工商户经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必须按照组织机构代码的编码规则赋予税务登记代码。
第二章设立、变更登记
第四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国家税务局办税大厅设立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
第五条受理设立、变更税务登记。由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统一受理纳税人办理设立、变更税务登记的申请。
第六条税务登记窗口受理纳税人设立、变更税务登记的申请,对国、地税共管纳税人,核发同一份加盖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纯地税户的税务登记申请由地税登记窗口受理,核发加盖地税印章的税务登记证。
第七条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和纳税人注册的经济类型、核算方式,发放《税务登记表》及相关附表,并根据注册登记类型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应报送的有关证件、资料;对个体工商户可由地税窗口凭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资料统一打印《税务登记表》并传递给国税办理税务登记窗口。
第八条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对纳税人提交的《税务登记表》、附表及相应的证件、资料进行审核,对填写完整、资料齐全的即予受理。
第九条对国、地税共管纳税人,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根据受理的资料,各自录入国税、地税应用软件,并分别在《税务登记表》上加盖联合办证专用章。地税办理税务登记窗口凭同时
加盖国、地税联合办证专用章的《税务登记表》负责统一打印并发放税务登记证,同时收取税务登记工本费,发放有关文书。
第十条国、地税办证人员应分别将录入软件并已发证纳税人的相关资料整理归类,每月终了编制电子表格进行比对分析,以防遗漏。对发现差错的,应查找原因,及时补录相关信息资料。核对无误后报送税务登记情况及附表。地税窗口应负责将地税受理资料分到相关分局,并做好资料交接记录。
第三章注销登记
第十一条 国地税对联合办证后需注销税务登记的,分别由国地税按照各自的税务登记注销清算监管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先受理注销登记的一方,在注销手续办妥后,在税务登记证正、副本上加盖“国税已注销”或“地税已注销”的印章,将税务登记证退回纳税人,通知其到尚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一方办理注销登记。国地税双方均已办妥注销手续的纳税人由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证手续的一方税务机关负责收回税务登记证并归入纳税人户管档案。同时,由负责收回税务登记证一方的税务机关,复印一份已加盖“国税已注销”、“地税已注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件给另一方税务机关,以便归档使用。
第十二条对本办法实施之前,国、地税各自办理的税务登
记,如需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仍按原各自规定程序办理注销。
第四章其他
第十三条国地税刻制税务登记联合办证专用章,由先受理税务登记的一方在《税务登记表》上加盖国、地税税务登记联合办证专用章,以专用章上的编号来区分受理一方,明确责任(地税部门专用章编码为单号,国税部门专用章编码为双号)。
第十四条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受理的变更税务登记不涉及改变税务登记证件上打印内容的,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变更信息传递对方。
第十五条逾期办理税务登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国、地税分别按照各自的税务登记逾期处罚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不再作处罚。
第十六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凭在税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向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窗口申请补证。
第十七条除上述规定要求外,国地税税务登记岗位,在具体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时,国地税两局原已明确的其他各项工作责职和工作规定,仍应按原有规定和要求执行落实。
第十八条 税务登记换证、验证由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共同组织。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执行。
第三篇: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8期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的重点建设项目,经过一期、二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尽快启动三期建设计划,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建议如下:
1.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鉴于该项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其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以便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布局,满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支撑行业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2.加大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重点建设以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目标的前沿技术创新平台,以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健全平台运行体制与机制,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工程化一体的行业技术创新“一条龙”机制。
3.确保“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与效益。建议教育部、财政部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加强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统一领导和协调,通过“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确保执行情况与业绩挂钩,实行竞争和动态考核,确保建设质量。平台所在高校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钱锋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第四篇:工程验收合肥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实施办法
合肥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合肥市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管理暂行规定》(合政〔2008〕124号)、《关于转发〈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促进招商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合办〔2011〕1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区(不包括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适用本办法。单独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除外。
第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联合查验(以下简称联合查验)是指将原来由多个主体各自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查验、核实、备案确认转变为统一、集中的查验模式。
第四条 联合查验遵循“统一受理、集中查验、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原则。
第五条 市规划局负责牵头组织联合查验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有关协同、配合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市规划局负责制定有关工作规程,负责联合查验的日常受理、任务分解、联合现场查验的组织、文书管理等工作。
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入驻窗口,优化办事流程。
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林园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房产局、市人防办、市质监局、市地震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等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市规划局的统一安排,积极主动参与联合查验工作分工。
市辖区的工业园区应当积极帮助工业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各项查验准备工作,为查验创造条件。
供水、供电、燃气、城市集中供热等有关单位应当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窗口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市规划局的统一安排,积极主动参与联合查验工作分工。
市效能办负责联合查验跟踪督查、纪律保障、责任追究。
第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并符合下列情形的,建设单位可申请联合查验:
(一)建设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强弱电管道、环卫设施、燃气管道、热力管道、绿化等)已按批准的施工图(或规划方案)要求建成。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已分别签署质量合格文件,施工单位已签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
(二)消防设施、防雷设施、智能交通管理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建成,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三)人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经人防部门同意,可以不建人防工程的项目除外)。
(四)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
(五)建设工程按照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已落实防治措施,工业项目已按“三同时”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经有资质的单位监测(经环保部门同意,可以不监测的项目除外),符合查验条件。
(六)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成果报告书、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书和地 下管线测绘报告以及绿化测量等已经完成。
(七)已通水、通电(非临时性通水、通电,开闭所已移交供电部门管理,自来水已移交供水部门管理),具备通气条件。
(八)临时建筑已拆除,建筑垃圾已清理。
(九)其他规定的测量和检测工作均已完成。
建设工程基本符合竣工查验标准,仅有零星配套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计规定内容建成,但不影响公共安全、生产或投入使用,且业主承诺限期完成的,可先予组织联合查验。项目需要进行试运行的,环保部门先对“三同时”建设情况进行预查验,出具认可文件,正式查验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参加联合查验的部门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查验。具体包括:
(一)市规划局:规划核实。
(二)市国土局:土地使用权查验。
(三)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查验。
(四)市人防办:人防工程竣工专项查验备案审查。
(五)市公安消防支队:属于必验范围的建设工程消防竣工查验或被抽中的建设工程消防竣工查验备案。
(六)市房产局:物业服务用房查验。
(七)市卫生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查验。
(八)市教育局:教育设施查验。
(九)市城乡建委:建设工程质量备案。
(十)市城管局:环卫设施竣工查验。
(十一)市民政局:社区管理用房查验。
(十二)市林园局:绿化工程竣工查验。
(十三)市质监局:建设项目电梯设备查验。
(十四)市文广新局:有线电视等通信网络工程查验。
(十五)市地震局:抗震设防要求竣工查验。
(十六)市供水集团:供水设备查验。
(十七)市供电公司:供电设备查验。
(十八)市燃气集团:供气设备查验。
(十九)市热电集团:集中供暖设备查验。
(二十)根据相关规定需要查验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联合查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报材料准备。建设工程竣工并符合联合查验条件的,建设单位向市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联合查验受理岗(以下简称“联合查验岗”)咨询准备验收申报材料。联合查验岗一次性告知联合查验所必需的条件、验收程序和各专项验收的初验申报材料。
(二)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向联合查验岗提出申请,提交查验申报材料。联合查验岗与建设单位约定现场验收时间,一般在3个工作日以内,向参加查验的相关部门书面告知联合现场查验时间。
(三)现场查验。各查验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专项工程竣工查验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5个工作日以内出具相应的竣工查验合格证明。
(四)查验意见汇总。规划部门在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前,对各部门的竣工查验合格证明进行综合查验,查验合格的,换发正本。同时,报市政务服务中心备案。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前通过联合查验岗联系消防、人防、环保等部门进行现场业务指导。消防、人防、环保等部门应当主动做好服务,并在接到联合查验岗通知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指导工作。
第十条 对于统一组织的现场联合查验,各单位不得缺席,缺席默认;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超时默认。缺席默认、超时默认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缺席单位、超时单位承担。
发生缺席默认和超时默认的情形时,市规划局应当提请市效能办责成相关单位窗口制发查验合格文书,并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一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和考核办法,完善本市建筑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涉及建设工程竣工查验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中介服务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各相关单位不得单独组织单项查验(隐蔽工程需提前查验或有试运行要求需要延后查验的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房建项目查验备案及审计后,建设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项目单位移交资产。
第十四条 各县(市)和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2012年3月16日发布的、2012年9月15日修订的《合肥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
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
根据司法部颁发的《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规定,现在的司法考试模式将在2011年截止,之后是延续老办法还是出台新规定,受到了广大考生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可以肯定的贫困地区照顾分数线将会取消之外,目前一些网上及业界流传的消息基本上都是不准确的,那么未来的司法考试到底会进行那些变革呢?根据政法英杰掌握的各种信息综合判断,司法考试改革将在2012年开始,预计有如下变化:
1、两考合一:就是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在司法领域合二为一,由中央政法委、中编办牵头,司法部会同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就国家司法考试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具体由司法部负责实施。这一改革将使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将无需再参加公务员考试,而直接进法检任职。同时适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之前取得司法考试资格的进入法检仍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也可能会同意其参加新规的司法考试,就像之前的律考改司考一样。
2、一年两考:就是笔试和面试分开。首轮客观题笔试两天约在每年5、6月进行,共四张卷,卷
一、卷
二、卷三和目前变化不大,第四卷依然是客观题,但内容为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这两天大约通过率和目前的持平,约为20%左右,有一个值得研究的是问题是:无意进入法检的考生是否可以免考第四卷?第二轮主观题面试半天或一天,第一轮通过者参加面试,此轮通过率约为50%,总平均算下来,应该是10%的通过率,相当于律考变司考头三年的通过率,但现在参考基数大为增加,预计2012年将有40万以上考生参加,则每年司法从业新增4万余人,基本上满足我国司法行业的正常发展需求。http://
3、面试的方式,将采取网络评阅的方式,即每个考生在一个封闭且带有监视器的考场内,面对电脑摄像头,带专用耳机和麦克,按照屏幕上的提示答题,其答题画面和声音将被记录成一个视频文件,通过专用的网络传给位于全国各地的评判教师,这一过程是随机的、并且是匿名的,一个考生的视频将会传给三个评判教师,取中间值,并最高和最低将有一个幅度控制,如果三人给的分值相差超过这个规定的幅度,将传给评判组最终确定其分值。
4、关于考务费,首轮将和现在持平,220-260元之间(如果纸张没有大幅度涨价的话),第二轮面试的考务费将在500-1000元之间,因为其成本确实很高。另外从保密角度考虑估计每个省只能在省会设一个面试考点。如果时机成熟,第一轮也可能采取网络考试的办法,不过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所以可能在部分地区试点。
5、结合本次改革,教育部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也将随之展开,可能会增加司法考试专修课程,即本科是法律相关专业毕业的,进行两年的司法考试专修后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才可以参加司法考试,本科非法律专业毕业的,则进行两年的司法考试专修,取得法学第二学位后可以参加司法考试,目前有政法大学等全国9个高校参加的西部法检计划就是采取这个模式,这一改革最早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通过以上几项改革措施,我国的司法考试将趋同于国际上法律职业精英化路线,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法律人才,全面提升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与从业水平,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11,将是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请大家抓住机遇!关于看书 听课 做题 一定要慎之又慎,每年都有很多人败在复习方法不当和错误选择复习资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