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0: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 

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8-15 阅读次数:103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属高等院校(以下简称“省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规范预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属高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教育厅直属高校所有收支的预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属高校的预算由省属高校本部预算及所属单位预算组成。

第四条 省属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归口编制。省属高校预算在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级财务部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级财务部门是编制年度预算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汇编、上报学校本级预算和实行独立核算的所属单位年度预算。

(二)收支统编,综合平衡。加强和规范全口径预算管理,省属高校的所有收支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要统一预算编制、统一财务管理、统筹进行安排,省属高校的一切财务收支包括二级财务单位的财务收支都完整地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不得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学校预算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综合平衡。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投入,合理确定各项支出的需求和优先安排顺序,分别轻重缓急,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确保大型教学、科研项目等建设,符合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资金支持的方向。

(四)科学真实,程序规范。编制预算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测算方法科学合理、预算基础信息和收支数据真实可靠;贯彻实施《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按照程序自下而上层层申报和审核,再自上而下征求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

(五)公开透明,注重绩效。本着“编制过程公开、报批程序公开、预算执行公开”的原则,所有预算收支项目必须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和使用方向,项目支出预算要附必要的论证材料和支出预算清单。年度预算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后,省属高校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并将考评结果与以后年度审批立项和项目支出预算挂钩,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条 省属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学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行为;加强预算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合法、真实、完整;依法编制、报送、审核、执行预算;严格按法定程序调整预算,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对预算资金使用追踪问效和考核分析,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条 省属高校应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保障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分析与监督检查等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章 预算管理的职责

第七条 省属高校预算管理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预算法规和预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做好学校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项目支出的项目库,收集、整理有关预算管理工作信息;及时编报本校预算,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具体办理各项预算资金支出,提出预算调整事宜;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八条 省属高校年度预算工作要实行校(院)长负责制, 校(院)长办公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批准学校年度总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批准学校年度总预算的调整;批准学校年度决算。省属高校预算经校(院)长办公会集体决策后,由校(院)长全过程负责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研究报批、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等方面。省属高校预算由校(院)长或委托主管财务的副校(院)长代表领导集体去执行,并履行“一支笔”审批的职责。学校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九条 省属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预算管理主要职责:

(一)财务部门牵头履行省属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学校预算的编制、收支平衡、综合审查以及承办年度预算的执行、调整、考评和监督等项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预算管理规章制度;负责预算管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建立和完善学校预算基础信息动态数据库、项目库;审核所属单位及有关业务部门提出的预算申请;提出年度预算收支总体规模、预算支出重点及预算安排建议;具体组织预算编制、批复、执行、调整,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项目绩效考评,监督资金使用等。

(二)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办理预算管理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事项。主要包括:人事部门审核确定学校教职工职级、工资、津贴、补贴等标准,提供机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与结构状况;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提供资产、资源占用使用情况等基础信息数据等,并对提供上述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各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本部门项目支出安排建议,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组织和监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校财务部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协助办理预算编制和执行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预算的组成

第十条 省属高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一条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主要指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十二条 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

第十三条 基本支出预算是省属高校为保障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在职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离退休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第十四条 项目支出是各省属高校为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基本建设类支出和其他类项目支出。

行政事业类项目,是指省属高校由事业费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专项计划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大型修缮项目、大型购置项目、大型会议项目和其他项目。

基本建设类项目,是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或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

其他类项目是指包括科技三项费、政策性补贴等方面的支出项目。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第十五条 根据“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的要求,省属高校所有收入、支出必须按规定纳入学校的一本预算中,由学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按预算编制程序提出建议草案,报学校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提交学校校(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审定后报出。

第十六条 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财务规章制度、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以及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二)省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布置;

(三)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参数、定额和工作规范;

(四)省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机构、职责与人员编制,单位实有人数、占用的资产、资源情况,经批准的学校发展规划和事业计划,学校年度中心工作任务;

(五)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等。

第十七条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开展预算管理法规的学习与研究,完善学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机制。

(二)充分搜集、准备预算基础性资料。包括:

1、学校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实有数和人员结构、资产的占用与使用情况等。

2、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发展方向、目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方案、经费预算及效益预测等。

(三)分析学校财务收支和工作任务等情况,根据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按基本支出的内容,测算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四)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制定本校事业发展计划,提出项目规划,对项目开展前瞻性研究、科学论证,经遴选排序,建立和完善预算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

(五)结合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和有关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有关因素,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对预算的要求,预测总体收支规模,提出预算支出的重点与安排建议。

(六)根据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预算编制工作的部署,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校内业务培训,具体布置本校预算编制工作。

第十八条 收入预算的编制。省属高校在分析近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增减变动因素基础上,按照收入来源,依法、合理、完整、稳妥地逐项测算编制预算收入,不得隐瞒收入。各项收入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九条 支出预算的编制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没有可靠来源的支出不能纳入预算。不能把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和借款或贷款视为学校自有资金使用。

第二十条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在职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离退休支出严格按国家、省里规定的范围、标准和预算供给政策据实编制,核实打足。

(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按规定的支出范围、标准以及预算支出科目逐项测算、编列。有支出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计算编列。

第二十一条 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编报的项目要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范围,确保学校中心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其中要特别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的审核论证工作,编制项目支出滚动计划,完善项目支出评审论证制度。

第二十二条 经营支出应根据收入测算情况、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关系、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内容和支出需要等情况,稳妥地测算、编制,准确反映经营收支结果。

第二十三条 预计的上一年度预算结余和因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而用本单位事业基金弥补收支的差额,应按规定编入预算草案。

第二十四条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规规定,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和限额规定标准的采购品目或项目,依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第二十五条 学校的年度预算应安排预算预备费,用于应急开支和不可预见费用等方面。原则上,预算预备费应按年度预算支出额的1%-3%编制。

第二十六条 省属高校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报预算报告,编报的预算报告要有学校校(院)长签字及学校公章。

第五章 预算的编制程序

第二十七条 省属高校年度预算编制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编制工作要体现预见性,与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上年度财务决算相结合,与学校财力可能相结合。

第二十八条 省属高校预算编制管理采取“三上三下”的工作程序。

(一)“一上”,省属高校上报预算基础信息。省属高校按照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向省教育厅报送预算基础信息。同时学校财务部门通知各部门、各单位开始上报当年项目预算的论证、测算和编制工作;涉及到政府采购项目的,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二)“一下”,省教育厅下达预算编报限额。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门初步测算的省级财力,依据预算供给政策和预算基础信息审核后的数据,核定省属高校预算编报限额,下达省属高校。

(三)“二上”,省属高校上报预算建议草案。省属高校根据一般预算拨款编报限额,编制学校综合财政收支预算建议草案,其中学校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支出按基础信息测算编制,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各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组织校内有关人员进行论证,按轻重缓急排出建议草案,经学校校(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审定后,按规定的预算草案文本格式,报送省教育厅。

(四)“二下”,省教育厅根据省属高校上报的预算建议草案,审核省属高校收入预算,并结合省级财力等因素,确定并下达省属高校各类收支预算控制数。

(五)“三上”,省属高校反馈预算安排意见。省属高校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以及测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与支出数,补充、完善政府采购预算,修改编制本校预算草案,通知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反馈情况,学校财务部门收集汇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教育厅反馈意见。

(六)“三下”,省教育厅正式批复预算。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省财政厅批复后,省教育厅根据省财政厅批复的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预算到省属高校。

第六章 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九条 省批复下达的年度预算,在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属高校财务部门组织具体执行。

第三十条 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标准周期制度,在一个财政年度预算批复前,省属高校可结合本年预算草案,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情况申请、安排支出。

第三十一条 省属高校要按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同,正确区分收入类别,确保各项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实现,并依法按预算批复的预算科目、内容和程序等及时入账,不得隐瞒、坐支。

第三十二条 省属高校必须严格执行批复的支出预算和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贯彻“勤俭办事业”方针,建立健全资金的申请、拨付与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三条 省属高校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在用款计划和支出预算批复、下达后,根据用款计划与预算批复、下达情况,结合工作任务安排与项目建设进度需要,按规定的支出用途等及时办理用款支付手续。

第三十四条 基本支出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按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人员经费遵守各项财务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按实际人数、工资结构,以及相应的计提基数与比例办理支出;公用经费结合单位工作计划和事业任务完成情况,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以合法、真实有效原始凭证列支。

第三十五条 项目支出要按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在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内结合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使用资金,并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第三十六条 因业务需要由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可与协作单位通过合同、协议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及金额,按合同、协议办理预算支出。

第三十七条 省属高校涉及有关预算资金的合同、协议,必须先经过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合同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1、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部门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

2、合同涉及资金是否符合年度预算;

3、合同内容是否有可能对本单位未来经济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

第三十八条 省属高校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核算制度、办法规定,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理各项支出,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

第三十九条 省属高校预算执行中,不得发生下列行为: 1.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2.办理无预算、超预算支出;

3.未经批准用项目预算资金安排基本支出; 4.省批复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未经批准自行采购;

5.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包括购买债券、股票等); 6.伪造、变造虚假合同或发票骗取预算资金; 7.采取各种手段虚列支出等;

8.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变更预算项目; 9.其他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条 省属高校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工作。要依照《安徽省省属院校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省属院校政府采购工作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需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做好全年的政府采购计划,均衡采购预算执行。

第四十一条 省属高校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与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

第四十二条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省属高校要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和要求(另行通知),按期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包括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

第四十三条 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但执行过程中,遇以下特殊情况可办理预算调整:

(一)财政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的调整。因国家政策、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有较大变动,或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对学校收支预算影响较大时,由学校提出申请预算调整报告,报省教育厅审核、汇总,经省财政厅批复后执行。

(二)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收支项目与年度批复发生差异,差异额超过年度预算总额的10%时,由学校提出正式申请预算调整报告报省教育厅审核汇总,经省财政厅批复后执行。

(三)学校收支项目与年度批复发生差异,差异额低于年度预算总额的10%时,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

第四十四条 省属高校预算调整报告原则上于每年10月31日前报省教育厅。预算调整报告应列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数额、措施,预算调整表,以及其他说明。

第四十五条 如遇自然灾害、发生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等确需申请财政补助的,有关省属高校应按《安徽省省级教育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计〔2002〕056号)的规定与要求提出申请。对不符合规定的经费申请,省教育厅不予受理。

第四十六条 对于省教育厅追加、调减财政性资金补助而造成的预算调整,省属高校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将预算收支指标分解下达具体部门或单位,相应调整本单位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

第四十七条 省属高校申请增加预算支出的,需要组织听证的项目,按《安徽省预算追加听证办法(试行)》的规定办理。

第七章 预算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第四十八条 省属高校应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分析,学校每年应组织内审部门进行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分别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省教育厅要督促有关方面认真、及时地整改,并对违反预算管理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九条 省属高校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十条 学校上年度预算执行及效益分析情况,以及当年预算安排情况,校级财务部门应如实向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作出报告,接受监督。

第五十一条 省属高校应编制本校项目评价计划,对本校的项目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并将评价报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可委托有关单位对项目评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第五十二条 在预算执行与编制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要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虚报支出预算,隐瞒截留收入,骗取财政拨款;提供虚假数据、虚假财务报告,伪造、变造虚假合同、发票,以及其他违反财政法规行为的,按国家有关违反财政法规处罚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不按批准预算执行,办理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范围,用财政补助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除暂时停止审批单位项目经费外,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预算单位不按规定编报年度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财务报告的,由省教育厅给予单位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有关部门不履行预算管理职责,不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由省属高校追究该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不积极主动配合检查监督,落实提供财务会计及其相关情况和资料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其他违反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定的,按相关法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二○○五年一月一日起试行。

第五十五条 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十六条 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举办的高校及省教育厅直属中专学校的预算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

皖国资产权〔2011〕82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属企业: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1年5月9日第13次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属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担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担保管理各项制度,科学决策,规范操作,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各省属企业要对本办法实施前本企业及所属企业提供的担保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到期的担保事项,未按本办法规定

-1-程序办理的,不得再行提供担保;对未到期的担保事项,要按照本办法规定跟踪监控,及时掌握动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风险防控。

三、今后,各省属企业要按照《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明确责任,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2-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担保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省属企业是指安徽省人民政府授权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担保行为是指企业以担保人名义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以下称“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经济行为。

第四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合法合规原则;

(三)防范风险原则;

(四)自愿公平原则;

(五)严格管理原则。

第二章

担保权限和范围

第五条

省属企业可以为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以及其

-3-他省属企业提供担保。

省属企业为参股企业提供担保的,应按参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担保责任,不得超过参股比例进行担保。

省属企业应严格控制全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担保,规范程序,严格管理。

第六条

省属企业应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不得为其他省属企业所属各级企业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以外的无产权关系或经营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机构、个人提供担保。

第七条

省属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时,应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被担保人不提供反担保的,省属企业不得提供担保。

第八条

省属企业不得为经营状况非正常的企业提供担保。经营状况非正常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近两个会计连续亏损的;

(二)资不抵债的;

(三)存在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良记录的;

(四)涉及重大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或破产诉讼的;

(五)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

(六)省国资委认为经营状况非正常的其他情形。第九条

省属企业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被担保人为其他省属企业的,对同一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0%;被担保人为非省属企业的,对同一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20%。

-4-第三章

担保人和被担保人条件

第十条

担保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良好的资信及代为偿债能力;

(三)具有本办法规定的担保权限。第十一条 被担保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

(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三)具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四)无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信用记录;

(五)无重大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或破产诉讼;

(六)省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担保形式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抵押、质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留臵和定金等。

第十三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以一般保证为主。第十四条

下列国有资产不得设臵抵押担保:

(一)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的;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国有资产;

(三)依法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措施或执行措施

-5-的国有资产;

(四)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十五条

省属企业以财产、权利抵押或质押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五章

担保程序

第十六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由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作出决议;根据省国资委及公司章程规定担保事项超出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批准权限的,由企业股东(大)会批准。

省属企业全资、控股企业之间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应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报省属企业批准;省属企业为其全资、控股企业提供担保的,由省属企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在7个工作日内报省国资委备案;除上述情形外,省属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应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报省国资委批准。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在审查担保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测评的基础上,按下列程序办理担保事项:

(一)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专门部门编制担保业务审批报告书,并签署意见;

(二)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专门部门对拟决定的担保事项和拟签订的担保文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企业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领导、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签署审查意见;

(四)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或股东(大)会根据省国资委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决议批准。

第十八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须报国资委批准的,应同时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提供担保的请示文件;

(二)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关于提供担保的决议;

(三)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审计报告和被担保人近两年审计报告;

(五)担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出具的项目审批文件;

(六)担保项目主债务合同或者贷款意向书及其他有关文件;

(七)被担保人还款计划、方式及资金来源;

(八)被担保人负债状况及或有负债情况的说明;

(九)担保形式为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交抵押或质押财产权属凭证(载明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等状况)和具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押或质押财产出具的评估报告等材料;

(十)被担保人拟提供反担保的书面说明(载明反担保的形式、期限、财产状况),反担保形式为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交涉及财产的权属凭证;

(十一)省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

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重点审查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对被担保人财务状况的审查应掌握下列原则:

(一)对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担保,被担保人须最近一个会计盈利;

(二)对一年以上的担保,被担保人须近两年连续盈利。第二十条

省国资委对担保事项批复后,省属企业应与反担保人及时签订书面反担保合同,并办理反担保必需的登记手续。反担保合同签订后,省属企业方可提供担保。

第六章

担保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加强担保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担保行为的各项制度。

(一)建立担保业务台账,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跟踪和监控制度。对被担保人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状况及债务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8-及时处理;

(三)建立备案制度。省属企业决定的担保事项,应及时向省国资委备案;每年年初,省属企业应结合决算工作,汇总上提供担保情况(包括被担保人、担保项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方式、担保财产、反担保措施等)和担保诉讼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省国资委。

第二十二条

省属企业在提供担保活动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省国资委责令改正,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对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省属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提供担保或对所提供担保的项目不跟踪,出现担保风险又不及时报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视情节轻重处以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分直至终身不得担任省属企业及各级全资、控股企业的负责人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在担保工作中,采取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省国资委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

-9-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出具的专业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担保工作中与企业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省国资委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并不再选择其从事相关业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企业内部担保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七条

上市公司的担保业务同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不适用本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的有关省属企业担保工作的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担保

办法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资委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印发

共印90份

第三篇:1-3安徽省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皖国资

评价【2011】120号)

字体大小: [大][中][小] 2011年07月14日

点击数: 437

来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稿人:

关于印发《安徽省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皖国资评价〔2011〕120号 各省属企业:

《安徽省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国资委2011年第十八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安徽省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参照《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境外企业是指省属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省属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出资设立的独资及控股企业比照境外企业管理。

本办法适用于省属企业及其各级全资、控股子企业在境外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的监督管理。第三条 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推动对外拓展。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鼓励省属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二)维护资产安全。督促和推动省属企业加强境外投资管理,加强境外重大事项管控,防范各类风险。

(三)落实监督责任。按照投资与管理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境外企业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 省国资委依法对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审核批准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运营重大事项;

(三)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四)督促、指导省属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五)组织开展境外企业重大资产损失调查及责任追究,协调处理境外企业突发事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第五条 省属企业依法对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二)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三)审议或核准境外企业财务预、决算报告,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收缴投资收益;

(四)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五)协调处理境外企业突发事件;

(六)定期向省国资委报告境外国有资产运营情况;

(七)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省属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依法护维境外国有资产合法权益,对所属境外企业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所出资境外企业章程。

省属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依法参与所出资的境外参股、联营、合作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章 境外出资管理

第七条 境外出资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省属企业应当对境外出资实施集体决策、统一规划,并按规定报省国资委核准。境外出资不得设立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第八条 境外出资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全面调查和详细分析出资项目在经济、财务、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开展尽职调查深入审核出资项目的经营管理风险、资金安全风险、涉外法律风险等,提高出资决策的科学性。

第九条 以非货币资产进行境外出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条 在境外出资形成的股权或物业产权应当登记为实际出资单位。根据境外股权或物业产权所在地法律规定确需以自然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经省属企业核准后报省国资委备案。实际出资单位应当与选定的自然人办理包含资产保全措施的委托代持法律手续,并报省国资委备案。第十一条 省属企业负责人及其他任何管理人员,不得超越权限对境外企业采取单独联系方式管理。未经批准,已在境外企业任职的中方负责人不得再以本人或他人名义在境外注册公司、投资参股。

第十二条 省属企业在离岸法区依法成立离岸公司的,应当客观评估其实际用途和风险,慎重决策,规范离岸公司管理制度和资金运作流程。已无存续必要的离岸公司,应当依法注销。

第十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对境外金融衍生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决策程序、授权权限和操作流程。从事境外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业务应当严守套期保值原则,完善风险管理规定,禁止投机行为。第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统筹境内外薪酬管理制度。不具备属地化管理条件的,省属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属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外派人员薪酬管理办法,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三章 境外企业管理

第十五条 省属企业是所属境外企业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境外企业应当定期向省属企业报告境外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情况。

第十六条 境外企业应当遵照驻在国(地区)的法律规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加强风险管理,对占用的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第十七条 境外企业对重大事项应当明确决策机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

第十八条 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界定应当遵循“谁投资、谁拥有”原则,境外国有资产占有、变动、注销等应当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和产权登记程序。

第十九条 境外企业再投资应当充分进行科学论证,按照法定程序报经省属企业批准后进行。

第二十条 境外企业应当按照省属企业要求和企业章程规定建立和完善预算、合同、资产、资金等管理制度。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不得为其所属省属企业系统之外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融资、拆借资金或者提供担保。

第二十一条 境外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不得存有账外业务和资产。境外企业应当运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境外企业的全部资产应当纳入省属企业合并报表。境外企业应当聘请省国资委认可的、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可由驻在国(地区)合法中介机构或省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四章 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并按照法定程序和授权分级实施。依法应当备案核准的事项,省属企业应当报有关部门履行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境外企业纳入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境外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预算控制,并对境外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督。

第二十五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境外资金纳入集团监管体系中,加强境外银行账户管理,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驻在国或地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将帐户转借个人或者其他机构使用。

省属企业应当明确界定境外资金调度与使用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大额资金调度境内外联签制度,定期向省国资委报告境外大额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情况。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外派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外派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定期述职和履职评估制度。

第二十七条 省属企业应当明确境外出资股东代表的选任条件、职责权限、报告程序和考核奖惩办法。股东代表应当按照股东意愿,在股东(大)会会议上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及时报告会议情况和表决结果。第二十八条 境外企业发生以下事项的,省属企业应当报省国资委核准。

(一)境外企业设立、增减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申请破产或变更公司形式等事项;

(二)收购、再投资、股权转让;

(三)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等融资活动,首次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四)对外担保、对外捐赠事项;

(五)重要资产处置、产权转让等;

(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 境外企业发生以下有重大影响的意外或突发事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省属企业;影响特别重大的,省属企业应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

(一)银行账户或境外汇款被冻结;

(二)开户银行或存款所在的金融机构倒闭;

(三)发生重大资产损失;

(四)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群体性事件,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

(五)受到驻在国(地区)监管部门处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事件;

(六)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五章 境外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条 省属企业应当对境外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以及国有资产安全等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对境外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境外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境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定期向省国资委报告。

第三十三条 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对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省国资委依法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实施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境外企业抽查审计,并依法开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境外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一)违反规定为集团外企业或个人进行银行融资,向集团外企业或个人拆借资金、提供担保,出借银行账户;

(二)超越授权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融资或投资,调度和使用资金,处置资产等;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存在严重缺陷;

(四)会计信息不真实,存有账外业务和账外资产;

(五)通过不正当交易转移利润,损害企业利益;

(六)挪用或者截留应缴收益;

(七)重大事项未按规定及时报告。

第三十六条 省属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国资委按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有关备案核准程序;

(二)未按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对境外企业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校发[1998]153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要求,使我校的预算经费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现就北京大学的预算管理权限、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预算的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等制订以下暂行办法。

第一章 预算的管理权限

第一条 校长办公会是学校收入和支出总预算的最高主管机构。

第二条 学校的预算管理级次分为校级预算和院系(所、中心)预算。校级预算经校长办公会通过后委托主管财务的校长一支笔审批执行。

第三条 与学校收入预算有关的各主管职能部处,有权代表学校积极组织收入,有责任监督各项收入按计划足额上交学校。

第二章 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四条 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必须各自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五条 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或称为稳健性原则,没有把握的收入只能积极争取,不能纳入预算;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没有可靠来源的支出不能纳入预算。保持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与财务的收支平衡是保障学校改革、建设和稳定的基本前提,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铺摊子、上项目。不能把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和借款或贷款视为学校自有资金使用。学校的整体预算应设立一定的预备费,以防不时之需。学校内每月事业费和自有资金的银行滚存余额应高于每月必保的人员工资和水、电、煤等日常消耗开支总额。

第三章 预算编制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 应在预算开始前,即每年12月下旬编制上报第二年的预算。

第七条 编制内容和方法是参考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增减特殊因素,编制下的预算。各主管职能部门填报附表一,直属行政单位填报附表二,上报主管财务校长。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预算事业发展计划与财力可能以及收支增减因素,编制校级预算。

第四章 预算的审批程序

第八条 我校预算由财务处根据各单位收支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教育部审核汇总,再报财政部核定预算控制数。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再上报教育部及财政部审核批复后执行。审批程序为“两上两下”。

第五章 预算的执行

第九条 各级领导均应加强预算意识,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确保预算的完整性。我校按照管事与管钱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支出预算切块管理,即将支出预算分为外事口、学生口、教学口、后勤口和行政口等几大部分,预算资金的再分配归口由各主管校长或书记审批执行。经校长办公会批准,列入预算的项目,严格按照预算中列明的金额和支款方式办理。

第十条 学校的收入预算按其来源相应由各主管书记、校长监督各职能部处严格执行。

第六章 预算的调整

第十一条 预算项目调整必须按原预算批准程序由校长办公会审定,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超越权限作出减收或增支的决定。

第十二条 未列入预算、而在中又必须开支的项目,应先填写立项报告,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报经主管财务校长同意、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并在年终做追加预算。

第七章 预算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三条 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财务处负责对学校各级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并按时向各级领导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四条 审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预算的完整性、合理合法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上报上一级审计机关。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经1998年12月18日第403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自通过之日起实行。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北京大学

第五篇:深圳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深圳大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预算管理行为,充分发挥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科学配置办学资源,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和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深圳市本级部门预算准则(试行)》和深圳市财政局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学校预算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第三条 学校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办法和制度等。

第二章 预算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校预算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其对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审查、批准学校关于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确定学校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四)审议、批准学校预算建议草案;

(五)监督预算执行,审议、批准预算执行中的调整方案;

(六)审查、批准学校的决算报告。

第五条 计划财务处作为学校预算的专职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工作等,其主要职责为:

(一)收集资料,分析往年预算执行情况,对学校各单位提出的明细预算建议案进行审核,并汇总编制预算草案;

(二)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编报学校预算建议草案;

(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批复意见,编制校内预算,并按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把学校的预算分解到各有关责任单位,实施责任预算管理;

(四)审批各责任单位具体预算方案;

(五)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提报预算调整建议;

(六)根据校长办公会议的决议,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

(七)监督学校各项预算的执行,督促各预算收入单位和缴款单位完成收缴任务,汇总、通报收缴情况,监督各责任单位管好用好资金,节约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准确、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八)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九)年终全面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准确及时地编报年终决算。第六条 各预算责任单位(学院、部、处、室职能部门等)是本部门预算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提报本部门预算建议;

(二)落实本部门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责任;

(三)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本部门的预算,编报本部门具体预算方案和月度用款计划;

(四)坚持“一支笔”审批和会签制度,严格控制本部门的预算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五)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据实向学校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七条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可能取得的各项收入情况,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统筹安排支出项目,原则上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八条 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合法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第九条 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项目支出两部分。首先要保证经常性支出,并坚持适度从紧;其次按已落实的专项收入来源情况和学校自筹能力安排建设性项目支出。第十条 预算编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全部由学校统一管理使用,全部支出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从学校和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对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

第四章 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条 学校预算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拟定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三条 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预算内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取得的各类非偿还性办学资金的收入计划,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拨款,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其中教育事业费拨款按核定的定额测算。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学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按照有关要求测算。

(三)事业收入(预算外资金)。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收入按收费标准测算。

(四)经营收入。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分析往年的决算情况,根据预算业务量和取费标准测算。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参照往年上缴、收入情况,根据预算业务活动情况,采用增量预算按项目逐一测算。

第十四条 支出预算。支出预算是预算中学校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其他事业活动的资金支出计划,按现行有关规定,主要包括:

(一)事业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基本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项目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等,按核定的编制数和工资、津贴、奖金等标准测算。

2、基本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费、物业管理费、专业材料购置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招待费等。视单位业务性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支出定额标准测算。按会计科目编制详细预算,并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分配到各责任部门,编制责任预算。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和助学金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规定的支出标准等因素测算。

4、项目支出。包括建筑物购建费、办公及专用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费及科研等专项支出,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统筹安排,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测算。从项目论证、实施到完工全面测算,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做到“按项申报、专款专用、单项核算、专项考核”。

(二)经营支出。根据计划安排,结合经营收入情况统筹测算。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参照历年实际,结合附属单位上缴情况测算。

(四)结转自筹基建支出。根据学校资金情况和基建计划统筹安排。

第五章 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根据《预算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亦采用“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

第十六条 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市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每年7月份,由计划财务处向全校各经费使用部门印发编制下一经费需求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的通知。

第十七条 各责任部门根据学校预算编制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发展需求提出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草案,9月底前报计划财务处。第十八条 计划财务处通过分析、审核,编制学校预算建议草案,经学校教授财经工作委员会审查评议后,报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批准后,上报深圳市财政局批复“一上”。

第十九条 计划财务处根据深圳市财政局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一下”,对原预算草案进一步细化、调整,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批准后报深圳市财政局“二上”。第二十条

计划财务处根据深圳市财政局的预算批复“二下”,按照学校内部预算执行格式编制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责任部门经费分配表和基建收支表,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执行。

第六章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第二十一条 学校预算经批准后,非经规定程序不得变更,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减收增支。

第二十二条 与学校收入预算有关的各职能部门有权代表学校积极组织收入,有责任监督各项收入按计划足额上缴学校。

第二十三条 各经费使用部门要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按批复的预算安排好全年的经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确保专款专用及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计划财务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核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无预算及变更资金用途的应予拒付;对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向校领导报告,并将具体情况通报有关经费使用部门。

第二十五条 学校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得调整,若遇非常事件不得不调整预算时,需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因国家政策、事业计划和任务较大变动引起的预算调整,有关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提出调整申请,报经计划财务处审核、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计划财务处按规定程序报深圳市财政局审批,并根据深圳市财政局的批复调整预算。

(二)在学校总收入允许范围内,校内需要追加预算支出的项目,须由项目负责部门以书面形式向计划财务处提出项目申请,经计划财务处审核后,项目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由分管财务的校长审批;项目金额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项目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教学、科研单项支出达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报送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前,需经过学校计财工作教授委员会的审查评议并通过)。经有关程序审批通过后,计划财务处按规定程序报深圳市财政局审批。

(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或原定预算预计不周,预算支出项目间发生此余彼缺情况时,调整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是调剂权限必须与审批权限一致;二是调剂只能此增彼减,不得突破预算;三是调剂须有利于提高效益,促进工作。调整的程序是由经费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计划财务处,由计划财务处根据情况报分管校长或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

第七章 决算

第二十六条 计划财务处在终了,要按照《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年终清理、转账、结账并编制会计决算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要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二十七条 决算报表完成后,报校长批准后上报深圳市财政局。

第二十八条 审计部门应依法对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学校预算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具体运作见《深圳大学预算管理操作规程》。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

下载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5 万鼎硅钢集团有限公司 全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1章 总则 第1条 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集团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集团实现战略目标,并对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和费用支......

    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印发《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 豫国资文〔2006〕124号 各省属企业: 为规范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担保风险,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河南省......

    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安徽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12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4-07 【生效日期】1987-04-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陕国资分配发〔2009〕44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省属企业负责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结构合理、......

    铜陵学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铜陵学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教育事业又好又快......

    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省......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省政府令第214号) 省政府令第214号 2008年10月3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