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3 10: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篇: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

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在省属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是深入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省属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有关文明单位创建的要求,为加强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创建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并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认可,由省国资委文明委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

第三条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展示企业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

第四条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省国资委党委和各省属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省属企业党委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文明单位标准

第五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1、经营业绩良好,工作实绩突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创业创新,加快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或省属企业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2、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企业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务实、作风民主,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创建组织、有创建目标、有创建措施、有创建效果;创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参加所在地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热心支持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3、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企业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活动。

4、管理科学规范,企业秩序安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职工诉求工作和来信来访工作,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两年内没有发生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安全生产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企业领导成员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员工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5、环境整洁优美,环保工作规范。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保工作达到国家标准。坚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和亮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6、创新企业文化,提高全员素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

第三章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六条省国资委文明委负责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的评选推荐工作。

第七条由省国资委文明委评选命名的文明单位等同于市级文明单位。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的独立核算单位,均可参加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评选;同时,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也可以参加所在地的文明单位评选。

第八条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日常考查与统一验收相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第九条文明单位的命名原则上逐级升格。连续两届获得省国资委文明单位称号的(或市文明单位称号),有资格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绩特别突

出,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单位,经省国资委文明委同意,并经所在地文明委认可,可以破格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第十条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两年一届,超出有效期,所有单位均需重新申报。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名额分配,由省国资委文明委根据各省属企业创建工作活动开展情况确定。凡在抽查中发现有不合格的单位,除取消该单位荣誉外,将在下届评选时扣减所在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名额,并对其所属企业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予以适当控制。

第十一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实行申报制,申报程序是:

1、由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进行初评,并按照省国资委文明委分配名额,确定推荐对象。所推荐的单位,需经所在地文明委同意后,正式向省国资委文明委进行推荐。

2、省国资委文明委委托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组织验收初审。

3、所推荐单位要填写省国资委文明单位推荐审批表,并附详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报省国资委文明办。

4、省国资委文明委根据评选标准,对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推荐上报的单位进行严格审查,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5、各企业在申报期间,要将创建目标、内容张榜公布,让广大职工广泛参与、了解,并在单位内部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由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审核后报省国资委文明委审议批准,以省国资委名义命名表彰,颁发奖牌。

第四章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三条省国资委文明委负责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审批,及省级文明单位的推荐。省国资委文明办在省国资委文明委的领导下,具体承担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负责制定创建工作的实施细则,文明单位的评选、检查、考评、审查,组织各企业开展创建工作交流,负责与省文明办和相关市文明办的联系和协调。

第十四条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委负责本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及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评选、初审、考核、推荐工作,并受省国资委文明办的委托,负责本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第十五条省国资委文明办对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六条对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在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基础上,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人口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第十七条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概况,创建规划,申报、审批表,有关创建活动记录,年度工作总结,各类奖惩记录,各类检查考核记录,群众及社会各界对单位的情况反映等。

第十八条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文明办要加强对本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宣传典型,交流经验,加强与所在市文明办的横向联系,协调文明单位与当地有关单位的共建活动,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第十九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要及时向命名机关报告、备案,否则不再保留文明单位称号。文明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的,由合并后单位重新申报命名。

第五章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二十条对获得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奖励办法和政策参照省文明办或所在地的有关规定。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的奖励标准原则上与市级文明单位相同。

第二十一条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工作水平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命名机关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直至撤消文明单位称号。被撤消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文明单位评选。

第二十二条申报单位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立即撤消其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实施办法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国资委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以下简称四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依据《陕西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第三条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以下称为委级文明单位)是指由省国资委党委授予企业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成绩突出、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最高荣誉称号,是衡量企业四个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 文明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市、区)四级,本办法中的委级文明单位为市级文明单位。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中心,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促进企业四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条 省国资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称省国资委文明委)和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省国资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省国资委文明办)负责对企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直接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督促、考核评比、表扬批评、建议命名机关给予命名表彰或处罚等日常工作。

第二章 文明单位条件

第七条 委级文明单位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企业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业务工作与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创建活动中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建工作机构健全,队伍稳定,规划详实,目标明确,经费有保障。创建工作制度健全,责任层层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干部职工参与广泛,实际效果明显。

(二)班子建设坚强有力。领导班子成员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强。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领导人员等制度,忠于职守,勤政廉洁,干部职工公认程度较高。有效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渠道畅通,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充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思想教育持续深入。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高。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大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干部职工道德修养好。大力推行岗位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

(四)文化建设成效明显。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有建设规划或纲要,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理念体系。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融共进,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强,企业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强。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企业风气文明健康科学。

(五)经营管理业绩突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产经营好,能够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业绩考核指标值,经营业绩居全省或行业领先地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六)企业社会形象良好。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服务优质规范,行风测评满意率高。环保宣传教育成效明显,企业环境整洁优美,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企业稳定,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邪教活动,无计划外生育,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情况良好。热心支持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意识强,社会及职工满意度较高。

第八条 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委级文明单位:

(一)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有违纪违法案件,受到党内、行政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因企业领导责任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三)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企业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五)企业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计划外生育或非法收养。

第三章 申报评选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申报和评选,按照主管部门考核、群众评议和舆论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和检查验收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评选质量。

第十条 文明单位的产生实行“逐级升级”。凡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必须是上已被命名为县(市、区)级的文明单位。

第十一条 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经自查符合申报条件,须以党委名义向省国资委文明办提出创建申请;子企业向集团公司党委提出创建申请,由集团公司党委初验合格后向省国资委文明办推荐。

第十二条 创建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要向社会公示创建目标、规划、步骤和措施,并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公示可采取企业驻地公告、当地电视台、报纸和网上公示等形式。第十三条 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应提供以下基本材料:创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创建文明单位规划、实施方案和创建活动图片、音像、文字等资料;近两年来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子企业申报委级文明单位,在提供以上材料的同时,还需提交集团公司党委初验原始材料和推荐报告。

第十四条 省国资委文明办依据《陕西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测评标准》(见附件),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对申报企业进行考核检查,并将结果报省国资委文明委审核。

第十五条 省级文明单位由省国资委文明办在各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在已命名两年以上的委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提出推荐建议名单,经省国资委文明委研究同意后,向省文明办推荐。第十六条 全国文明单位由省国资委文明委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省文明办的要求,在已经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可自行组织企业内部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并将有关创建情况报省国资委文明办备案。

第四章 命名表彰

第十八条 委级文明单位的命名由省国资委文明办提出建议名单,经省国资委文明委研究审核通过后,由省国资委党委予以命名表彰。对在一个时期有突出贡献,在省国资委系统(或全国、全省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影响的单位,可破格晋升。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对于命名后的文明单位,可一次性发给员工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奖金,予以鼓励;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可予以适当奖励。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条 委级文明单位称号实行期限制,四年期满后应降一级重新申报。凡未申报或申报后未被确认的,不再享有委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第二十一条 委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省国资委文明办每两年对委级文明单位复查一次并通报结果。对复查中出现工作质量下降或出现其他问题,应视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或撤销称号等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其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收回奖牌。

(一)领导班子成员因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受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

(二)企业效益明显下降,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连续两年为不合格。

(三)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伤亡和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发生严重的政治案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等,综合治理情况差,职工群体性闹事或群体性集体上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

(六)忽视环境整治和建设,“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的。

(七)存在其他问题命名机关认为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

第二十三条 凡被撤销委级文明单位称号的企业,经过两年以上时间创建并达到文明单位条件的,可以重新申报文明单位。

第二十四条 企业名称变更,如法人资格不变,须重新备案确认;企业解散,其文明单位称号相应消失;企业分立,若原企业是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须降一级分别重新申报;企业合并,若被合并的企业均系期限内委级文明单位,重新合并后文明单位称号自行消失,可降一级重新申报;若被合并的企业有一家不是委级文明单位,合并后其文明单位称号自行消失,须重新创建。

第二十五条 委级文明单位若发生企业名称变更、解散、分立、合并等情况或工作水平下降、发生重大问题等情况,要及时报省国资委文明办,不得隐瞒。

第二十六条 委级文明单位每年年底要向省国资委文明办书面汇报创建情况,共同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文明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委《贯彻意见》的需要,是更好地推进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需要。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为加强文明单位的创建管理,提高文明单位的整体水平,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指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经过群众认可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考核、评选,由地方党委、政府或上级党政机关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

第三条创建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创建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三个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发展环境,展示部门和区域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第四条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本系统文明单位创建的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评选不在此列。

第二章文明单位标准

第六条省级文明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1.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单位领导班子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创建组织、有目标、有举措、有实际效果。领导班子团结务实,作风民主,勇于开拓,勤政廉政,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员工普遍参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军民共建、结对共建、拥军优属等活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为当地文明创建多做贡献。

2.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委《贯彻意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和克服不守信用行为。

3.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突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加快发展。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文明生产,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省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

4.管理科学规范,社会秩序安定。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全体员工无计划外生育,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保工作达到国家标准。

5.环境整洁优美,文体卫生先进。深入开展“讲文明将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单位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落实卫生防疫制度,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和亮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坚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第七条各市、县(市、区)文明委及省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参照上述条件,制定本级文明单位的评选标准。

第三章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八条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其基层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居委),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央和外省市驻皖企事业单位,均有资格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

第九条文明单位级别分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命名的文明单位同此级别),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省级文明单位中特别优秀者,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文明单位的评选。

第十条文明单位的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坚持日常考查与统一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

第十一条文明单位的命名原则上要逐级升格。连续两届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有资格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单位,经市文明委或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同意,可以破格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第十二条省级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一般为两年一届,超出有效期,所有单位均需重新申报。

省级文明单位的名额分配,由省文明委根据各地行政辖区范围和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确定。如在抽查中发现有不合格的单位,除取消该单位荣誉外,将在下届评选时扣减所在市或有关主管部门省级文明单位的名额。

第十三条省级文明单位实行申报制,申报程序是: 1?向所在市文明委提出书面申请。省直机关、省属高校(含国家驻皖高校)、省属企业分别向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提出书面申请,事先须经所在市文明委签署意见。

2?省文明委委托各市文明委和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组织验收初审,并按照省文明委分配名额,确定推荐对象。

3?被确定推荐单位填写省级文明单位推荐审批表,并附详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由各市文明委和相关主管部门汇总报省文明委。

4?省文明办根据评选标准,对各地推荐上报单位严格审查,并在省主要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5?各单位在申报期间,要在单位内部公告,将创建目标、内容张榜公布,让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了解;同时公布省、市文明办(省直机关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办、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办)的电话及地址,便于群众反映意见。公告时间为半个月。届时,各市文明办和省直机关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办、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办要逐一检查,省文明办随时抽查。

第十四条省级文明单位由省文明办审核后报省文明委审议批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命名表彰,颁发奖牌。

第十五条市级和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

第四章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六条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省级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委托所在市和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负责。各市文明委和省直机关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省委企业工委文明委(办)应每年开展检查,并向省文明委(办)汇报检查情况。省文明委(办)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七条 对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在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基础上,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第十八条 各级文明委(办)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单位概况,创建规划,申报、审批表,有关创建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各类奖惩记录,各类检查考核情况记录,群众及社会各界对单位的情况反映等。

第十九条 各级文明委(办)要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沟通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文明单位与其他部门、地区间的共建活动,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深入发展。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要及时向命名机关和管理部门报告、备案,否则不再保留文明单位称号。文明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的,由合并单位重新申报命名。

第五章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二十一条对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物质奖励办法和政策由各市、县(市、区)或省直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确定。省级文明单位的奖励标准原则上高于市级文明单位。

第二十二条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工作水平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命名机关及其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直至撤消文明单位称号。被撤销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文明单位评选。

第二十三条申报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根据中央文明委 《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和安排进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

各省属企业:

为了规范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对省属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省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反映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

二○○七年八月三日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竞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机制,规范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对省属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4‟66号)、《转发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80号)、《转发省国资委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9号)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等相关政策规定,结合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是指经省政府授权由省国资委行使出资者职能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经省政府授权由省国资委行使出资者职能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具体包括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省属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产权。

第三条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指有偿转让省属企业国有产权的行为。对属于下列情况的企业国有产权或涉及的国有产权,不得列入转让范围:

(一)国家规定禁止转让的;

(二)存在产权纠纷或产权关系不清,尚未界定的;

(三)合法契约约定期限内不得转让或不宜转让的;

(四)已实施司法、行政、仲裁等强制措施的;

(五)存在其他不宜转让情形的。

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另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及其所持有的国有产权转让和其他拟采用协议转让方式的国有产权转让项目,由省国资委审批或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所出资企业子公司及子公司下属企业所持有的国有产权拟采用公开挂牌、进场交易的转让项目,由所出资企业审批。

省级主管部门下属企事业单位改制中涉及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按照省政府浙政办发„2005‟69号相关规定办理。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涉及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转换、资产核销、剥离、提留等资产处置行为的,该处置行为按照规定程序报省国资委审批。

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涉及股份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以及非上市股份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股份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规定由省国资委审核、审批。

第五条 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可行性报告;

(七)涉及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八)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九)涉及的转让后企业股权设置方案;

(十)涉及的企业改制方案;

(十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十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十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拟采用的转让方式;

(十四)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第六条 企业改制方案或国有产权转让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应按照下述规定进行资产核实和估价。产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资产损失认定、核销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一)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以及省属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涉及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转换、资产核销、剥离、提留等资产处置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批准程序和浙政办发„2005‟69号、浙国资企改„2004‟10号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包括资产损失等)和评估结果须在转让标的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评估报告按照规定程序报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或省级主管部门核准。

(二)不涉及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转换、资产核销、剥离、提留等资产处置的省属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应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该股权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一般要求在转让标的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评估报告分别按照规定程序报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核准。

公示期间提出的异议及问题,须按规定妥善调查处理。

第七条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重要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其他产权的转让,应当在省及省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择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具体产权交易机构名单由省国资委另行公布。

企业重要财产主要是指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生产经营场地、房产和交通工具,单项资产账面原值在100万元以上或占全部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的其他资产。

第八条 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重要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其他产权的转让,导致企业主营业务或主要利润来源转移以及停、歇业的,按照省属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第九条 转让方应当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转让公告期自报刊发布信息之日起计算。

产权转让公告经发布之后,不得随意变动或取消。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或取消所发布信息的,应当出具产权转让批准单位的同意或证明文件,并由产权交易机构在原信息发布渠道上进行公告,公告日为起算日。

按照浙政办发„2005‟69号规定经省政府或省国资委批准采取按资产评估价值协商作价转让的,不再公告征集受让方,但在转让意向达成后,需按规定对转让情况进行公示。

第十条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的受让方必须是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两个以上法人组织或自然人可以组成联合体,以一个受让方的身份参与竞价受让。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管理层及转让标的企业职工除外)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

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和经营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需要设置受让条件的,受让条件必须有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平、公正原则,不得针对特定的潜在意向受让方设置专属性条款或歧视性条款。

受让条件应在转让方案中明确提出,并就相关条件的设置理由及执行标准作出具体说明。在转让方案中载明的受让条件经相关产权转让批准单位批准后,未经原批准单位同意,不得另行增加、删除或变动。

产权交易机构要对转让方设置的受让条件是否符合上述原则进行审核,并严格按照经审核确认的受让条件和规定程序,认真做好广泛征集意向受让方的工作。对于不符合上述原则的受让条件,省国资委有权责令产权交易机构和转让方予以及时纠正。

联合体的组成各方均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但其中属于专业技术资质条件的,则联合体中有一个以上主要组成方具备相应资质即可。

管理层参与受让的,按照国家、省有关管理层收购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对企业国有产权有受让意向的组织和个人,需向受托的产权交易机构提出申请,按规定向受托的产权交易机构缴纳保证金,同时对照受让条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意向受让方为法人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上审计后财务报告、最近一期月度财务报表和资信能力证明等材料;意向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受让资金筹资渠道的说明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对征集到的意向受让方由产权交易机构负责登记管理,产权交易机构不得将对受让方的登记管理委托转让方或其他方面进行。产权交易机构要与转让方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登记的意向受让方共同进行资格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数量。

第十三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用拍卖、招投标、按资产评估价值协商作价转让以及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

转让方应当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与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协商,当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以及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竞价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一)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重要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其他产权的转让一般可采取拍卖方式。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整体改制时,省国资委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决定将其中的重要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其他产权进行剥离并采取拍卖方式进行转让。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产权转让批准单位应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

(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资产出让或控股权转让,一般采取招投标方式。

采取招投标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浙江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招标投标管理试行办法》(浙国资发„2006‟1号)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产权转让批准单位应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招标标的的标底价。评标委员会由产权交易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

第十五条 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合格受让方或者按照浙政办发„2005‟69号、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文件规定经省政府、省国资委批准的,可以采取按资产评估价值协商作价转让的方式。转让双方应进行充分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涉及的相关事项。

除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合格受让方的项目外,其他采取按资产评估价值协商作价转让方式的项目,应按照浙政办发„2005‟69号文件有关规定,需在转让行为实施之前,在省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网站、报刊和转让标的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转让双方的基本情况、转让标的、转让价格、作价依据、资金来源等,公示期为2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提出的异议及问题,须按规定妥善调查处理。

涉及国家机密、安全或其他特殊原因不适宜进行公示的,经省国资委审核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可不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省国资委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在继续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再次暂停交易,并将交易的详细情况报省国资委,由省国资委根据交易情况进行研究处理,重大项目由省国资委审核并报省政府研究后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意向达成后,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合同包括的主要内容应符合《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产权转让合同须经产权交易机构鉴证,产权交易机构应为转让双方办理相关手续并出具产权交易凭证。交易完成后,产权交易机构要及时将产权转让结果报告省国资委。

第十八条

转让双方凭经产权交易机构鉴证的产权转让合同和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工商登记和产权登记手续。

涉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的转让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省国资委审核并出具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批复文件后办理工商登记。

第十九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及其他特许经营权转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下述规定支付,并在产权转让合同中约定。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性付清。如果金额较大,一次性付款确有困难的,经产权转让批准单位同意,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价款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净收益,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改制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94号)规定,建立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总结报告制度。省国资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企业、机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涉及的相关企业、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和质量,不留死角,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各所出资企业在每年年终要对当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及自查自纠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报告,于结束后45天以内上报省国资委。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有关各方违反《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进行转让或者存在弄虚作假、违法违纪行为的,应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未涉及事项,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市、县(市、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涉及协议转让行为要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国有产权

制度

通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工商局,各市国资委(办)。

委内分送:委领导,委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国资委办公室 2007年8月3日印发

第五篇:巢湖市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巢湖市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加强文明单位的创建管理,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根据《合肥市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经过考核评选,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发展环境,展示单位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第四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各单位要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本地本单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工作目标及岗位责任制。市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市范围文明单位创建的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的评选不在此列。第二章 文明单位标准

第六条 市(县)级文明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目标、有举措、有经费、有活动,机制健全,成效明显。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并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员工普遍知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当地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建设道德讲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加强网络文明传播,传承文明,引领风尚。

三、业务工作实绩显著。依法履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职责和义务,改革进取,科学管理,业绩突出。生产经营单位文明生产,诚信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省同行业前列。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教学科研单位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成果优异。医疗卫生单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文明行医,医患关系和谐。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依法经营,认真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社会信誉良好。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决策民主、关注民生,群众满意率高。风景旅游区管理单位服务优质、管理科学,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创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四、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科学、文明、低碳、节俭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在文化体育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关心职工生活,积极帮扶生活困难职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工作纪律严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无严重违纪和违法案件,员工无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员工无计划外生育。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六、内外环境整洁优美。单位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无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办公区和生活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保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及服务性单位无污染乱排现象。单位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设明显禁烟标志。

第七条 各级文明单位在坚持创建基本标准的同时,要认真落实《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提高创建水平。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八条 凡是符合文明单位标准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其基层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均有资格申报文明单位。

第九条 文明单位级别分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合肥市级文明单位,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第十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实行“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动态管理”原则,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择优考评的程序进行,坚持日常考查与统一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

第十一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两年为一届,超出有效期,所有单位均需重新申报。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实行申报制。申报程序是:

一、具备申报资格的单位向市文明委提出书面申请。

二、各单位在申报期间,要在单位内部公告,将创建目标、内容张榜公布,让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了解;同时公布市文明办的电话及地址,便于群众反映意见。公告时间为半个月。

三、市文明委委托各乡镇、街道文明委对申报单位进行初审,确定推荐对象。被确定推荐单位填写文明单位推荐审批表,并附详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由各乡镇、街道文明委汇总报市文明办。

四、市文明办根据评选标准,对推荐上报的单位严格审查,并组织考核验收,提出候选名单。同时将候选名单在市内新闻媒体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五、公示期满后,由市文明办汇总各地文明单位审批表和申报材料,提请市文明委审议。

第十三条 市文明委审议批准市级文明单位名单后,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命名表彰,颁发证书。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的命名原则上要逐级升格。连续两届获得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有资格申报合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在本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单位,经市文明委同意,可以破格申报合肥市级文明单位。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五条 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市文明办定期向市文明委汇报。省、合肥市级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受省、合肥市文明委委托由市文明委负责。

第十六条 市文明办应在届期中间对文明单位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向市文明委汇报检查情况。第十七条 对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在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基础上,实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同时征求纪检监察、环境保护、信访、安全生产等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各级文明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市文明办要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创新工作载体,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沟通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文明单位与其他部门、地区间的共建活动,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改变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要及时向命名机关和管理部门报告、备案,否则不再保留文明单位称号;重划、重组、撤销、分立、合并的,文明单位称号自行终止。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二十一条 对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除授予荣誉称号、宣传表彰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得全国、省、合肥市级文明单位的奖励标准参照《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皖文明发[2003]6号)、《合肥市文明单位表彰奖励办法》(合文明[2005]3号)规定执行;获得巢湖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按单位在职职工人均不超过2000元进行奖励。企业和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从奖励基金或企业税后利润中列支;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从单位财政包干结余经费中解决。中央、省、合肥市驻巢单位及部队被命名为文明单位,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参照本条规定给予奖励。受到表彰的当年,以表彰单位的表彰文件为准,受表彰单位凭表彰文件和市文明办批复发放奖金。文明单位按最高荣誉称号的级别给予奖励,不重复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工作停滞不前或出现突出问题的,应给予必要的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报市文明委。

第二十三条 被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证书予以收回。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以参加以后的评选。

第二十四条 申报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合肥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合肥市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市文明办可根据当届评选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文明单位评选考核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4年2月18日

下载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2010年度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营造文明氛围传承精神文明 2009-2010年度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山西中条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隶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住所位于曲沃县里村镇。......

    安徽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安徽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省直机关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水平,使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据《中央精神......

    星级饭店创建和管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星级饭店 创建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加快星级饭店及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凸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推进“幸福新枣......

    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大全)

      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8-15 阅读次数:103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属高等院校(以下简称“省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规范预......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5月9日)

    皖国资产权〔2011〕82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属企业: 《安徽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1年5月9日第13次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

    合肥市瑶海区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五篇范文

    瑶文明委[2004]16号关于印发《合肥市瑶海区文明单位创建 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各乡镇、街道文明委,区直各部门: 《合肥市瑶海区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是在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窗口文明单位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安规字[2011]29号 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关于印发《2011年窗口文明单位创建和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市规划局《2011年窗口文明单位创......

    安徽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

    安徽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 [1991年12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盐业管理,促进盐业生产发展,保证盐的正常运销,根据《盐业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