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0: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1999]169号 【发布日期】1999-12-06 【生效日期】1999-12-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

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9〕169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制定的《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各地,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六日

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

(省体委 省民政厅 省公安厅 1999年11月18日)

近年来,全省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发展较快,已经成为一项日趋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养生防病、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与全国一样,我省在开展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有的借气功之名宣扬愚昧迷信;有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出版带来迷信色彩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书刊、音像制品和其他宣传品;有的借气功之名非法行医,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的借气功之名从事非法经营活动,诈骗钱财、偷税漏税、牟取暴利;有的借所谓“会功”、“弘法”,进行非法聚集,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健身气功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77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健身气功是指群众通过参加气功锻炼,从而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体育活动。进行健身气功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接受体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得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不得宣扬愚昧迷信,不得神化功法创编人,不得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二、二、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相同或相似的气功社会团体;不得按气功功法门类成立社会团体;气功功法门类不得成立或变相成立上下隶属的组织,不得实行垂直或变相垂直领导。

成立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必须依法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经核准登记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均为独立的法人组织,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得搞垂直或变相垂直领导。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不得按功法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开展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成立以健身气功为业务范围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须先经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三、三、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气功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以气功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消登记的气功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

四、四、健身气功活动必须坚持健康、自愿和小型、分散、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得借气功活动之名进行“会功”、“弘法”、“带功报告”、“贯顶”或者其他类似活动,不得开展跨地区的活动。

禁止在党政机关、新闻机构、外国代表机构与国宾下榻处和航空港、车站、港口等重要场所以及重要广场、街道进行健身气功活动。

五、五、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面向社会从事健身气功活动,应向体育主管部门提交申请书,并出具有效证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申请书,必须有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办人的署名。

申请书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名称;

(二)活动的项目、时间、方式(培训、讲座、办学、表演、交流等)、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规模、范围;

(三)活动的地址及场所;

(四)活动的组织机构和主要组织人员的情况;

(五)气功师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简历、技术等级、功法名称、功法源流等,并附有关证明、证件;

(六)安全保障措施;

(七)筹办经费情况和活动收费标准;

(八)广告宣传涉及健身气功内容。

六、六、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面向社会从事健身气功活动,应提前30天向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7天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复。下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健身气功活动,应报送上一级体育主管部门备案。组织健身气功活动,室内超过500人或室外超过1000人的,须报公安机关批准。

七、七、开办健身气功培训教学活动,须先经办学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在中小学校进行健身气功活动,不得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活动。

开办健身气功培训教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教学活动场所;

(二)有合格的师资力量,至少有一名一级以上的健身气功师;

(三)有办学经费,注册资金;

(四)有明确的教授功法。

健身气功师的评审按原国家体委体武字〔1998〕002号文件执行。

八、八、申请从事健身气功经营活动,须先经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向工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从事健身气功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有合格的健身气功师资格证书;

(三)有明确的教授功法。

九、九、开展涉外健身气功活动,必须报省体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按外事活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十、十、出版、经营气功书刊、音像制品和宣传品,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版、经营或散发宣扬带有愚昧迷信色彩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出版物和其他宣传品,不得制作、经营或者散发标明具有气功功法效力的物品。十一、十一、从事健身气功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热心健身气功事业;

(二)不得借健身气功之名,进行欺诈和封建迷信活动;

(三)不得非法出版、经营和制作气功书刊、音像制品和“信息物”;

(四)禁止在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带有愚昧迷信色彩、宣扬功法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条幅、图像、徽记及其他标识;

(五)不得妨碍社会治安,不得破坏社会稳定;

(六)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费用,依法缴纳税金。十二、十二、坚决取缔非法气功组织。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气功社会团体,依法处理、处罚直至予以撤消登记;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者,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对组织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坚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有关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1994]167号 【发布日期】1994-08-22 【生效日期】1994-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

关于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4〕16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民政厅《关于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关于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为了正确区分社会团体法人和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社会团体,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民政部的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社会团体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1、依法成立。社会团体法人成立的程序和宗旨、任务、活动范围,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条例》的规定,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全省性社会团体法人必须具备四万元以上的具有自主支配权的财产或资金,并拥有独立的银行帐户。各市地县社会团体法人应具备财产或资金的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社会团体法人的名称不得相同或相似,要符合《条例》列举的社会团体名称规范;应具有职责明确,体现民主精神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常设办事机构;应有一名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含长期聘用人员);应具有独立使用权的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施。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二、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的程序。

1、申请。申请人(即社会团体法人的筹备组织)向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有关申请材料,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初步审查后,由申请人填报《浙江省社会团体申请登记表》和《浙江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申请表》。

2、验资。申请人向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申请验资;并向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提交验资证明和办公场所产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3、审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答复。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发给《浙江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及其副本,并予以公告。

三、三、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在会长(主席、理事长)、副会长(副主席、副理事长)或秘书长中选定。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社会团体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法定代表人的签名应当向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四、四、各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应依法办事,严格按照社会团体法人的条件认真审核,登记后发现社会团体法人在申请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应依照《条例》作出处罚,情节严重的注销其社会团体法人登记,收缴《浙江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及其副本和印章,并予以公告。在社会团体检查时,社会团体法人的经费和财产总值已不足规定标准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应酌情作出取消其法人资格或限期整改的处理。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

浙江省民政厅

一九九四年五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1]56号 【发布日期】2001-11-13 【生效日期】2001-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规范

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1〕5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湖南省民政厅、省办公厅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

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省民政厅、省公安厅 二00一年十月三十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52号精神,现就规范全省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村民委员会印章的规格式样和制发程序

村民委员会的印章为圆形,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县(自治县、市、区)乡(民族乡、镇)村民委员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在五角星下自左而右横排。民族自治地方的村民委员会,应当并刊汉字和相应的民族文字。印章所刊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

今后,村民委员会的印章一律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发。刻制村民委员会印章,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出意见,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乡级人民政府审核,由乡级人民政府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准刻手续,并到指定的厂家刻制。对不按程序刻制村民委员会印章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撤销或者合并,被撤销或合并前的村民委员会的印章不得继续使用,制发机关应予及时收缴。村民委员会因故需要更换印章,制发机关应在颁发新印章的同时收缴其旧印章。村民委员会印章丢失,应及时向制发机关报告并申请补发,应予补发的由制发机关登记并办理补发。制发机关应以适当方式公布新印章启用和旧印章作废。使用已作废村民委员会印章的,按私刻公章行为处理。

二、二、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印章的使用管理制度

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印章使用管理的指导。要指导村民委员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备案制度,并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之中。村民委员会印章要有专人保管,保管人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名,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为防止乱用印章,一般情况下,印章使用的审批人与印章保管人不得为同一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般不宜直接保管印章。凡涉及贷款、承包、对外签订合同等重大问题需使用印章时,村民委员会应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经会议讨论同意并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对违反印章使用管理规定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印章和印章使用的管理,既要严格遵守印章管理规定和印章使用审批程序,又要方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得以欠交税费等为借口,在村民办理参军、婚烟状况证明、外出务工证明等手续时,拒绝使用印章,也不得借机吃、拿、卡、要,增加农民负担。

三、三、加强村民委员会的印章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监督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后的印章移交工作。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上一届村民委员会应在5天内向本届村民委员会移交印章。拒不移交村民委员会印章的,由制发机关负责追缴,并追究责任。

村民委员会成员在届内被集体罢免的,印章由乡级人民政府暂时代管。乡级人民政府应在重新选举工作结束后的3日内将印章发给新的村民委员会。

各地要对村民委员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并在2002年3月底前完成老印章的收缴和新印章的制发工作,有关清理检查和印章换发情况报告省民政厅、省公安厅。今后村民委员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以本意见为准。

城市居民委员会印章的刻制、使用和管理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印章式样(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意见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9〕2号 【发布日期】2009-01-12 【生效日期】2009-0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9〕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一月十二日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省民政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关于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提高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全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通过社区平台,把服务送到农村、把文明带进农户、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村民自治为依托,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完善服务为动力,开展“六大服务”,强化“五项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农民。坚持群众观点,把农民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扩大民主,完善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农村社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努力实现农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政府推动,整合资源。各级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要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有效的共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社区资源共有共享,营造全社会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氛围。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突出特色,分类指导,从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发展。

(三)主要目标。

农村社区原则上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一个建制村设置为一个农村社区。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村社区,人口较多、村落较大、居住分散的村也可以村民组或自然村为单元设置农村社区。要积极探索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发展形式,努力培育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

2009―2013年,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适应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新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健全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使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区生产服务。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健全完善县、乡、村为民服务代理网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利用农村社区平台,引进日用消费品连锁店进乡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进乡镇和有组织的农副产品进市场,向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信息、农业科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方面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开展社区保障服务。完善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社区困难群体治病难问题,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积极开展包括救济对象、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社区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

(三)拓展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推进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为老服务水平,加强对“五保”工作的指导,逐步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解决“五保”对象老有所养问题。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五)完善社区平安服务。落实农村平安建设各项要求,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实行群防群治,加强联防队、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治安保卫、社区矫正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工作体系,确保治安防控措施到位。

(六)繁荣社区文化服务。依托村级活动场所搭建农村社区文体平台,把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引进农村社区,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公益性文体事业,建设方便农民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强化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不是对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简单复制,要根据农村发展实际,顺应农民需求,认真探索和实践。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村委会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乡镇政府要指导村级组织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解决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二)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市、县(市、区)和乡镇要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培训管理等制度,形成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切实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制度,保证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支持和保障村委会有效开展工作。

(三)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队伍。积极探索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党员、团员、致富能人、驻社区单位代表、老干部、老农民、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的作用。根据农村社区居民需要,成立社会互助救助、环境卫生监督、民间纠纷调解、文体娱乐活动、公益事业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生产发展服务、科技致富服务等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和专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服务。建立农村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为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促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确定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法律等公共服务进社区。切实抓好社区服务组织平台、社区服务设施平台和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室、会议室、警务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务公开栏、文化娱乐场地。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建社区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乐园等活动场所,以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健全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安排一定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培育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和兴办社区公益性事业。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提倡县、乡镇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社区,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