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

时间:2019-05-14 14: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01]7号 【发布日期】2001-03-01 【生效日期】2001-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

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管理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1〕7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文化厅、省工商局、省邮电局制定的《浙江省“网吧”经营管理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始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厂泛使用,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网吧”这一信息服务场所在我省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办法,“网吧”经营无序的状况较为突出,给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切实加强管理,促进我省信息网络建设健康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三月一日

浙江省“网吧”经营管理意见

(省公安厅 省信息产业厅 省文化厅 省工商局 省邮电局

2001年1月2日)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促进我省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1998〕90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网吧”经营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网吧”经营的范围

“网吧”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公众信息网络联网,向消费者提供上机学习、信息查询和交流等服务的营业性场所。其经营范围是为公众提供上机学习、信息查询、信息交流等信息服务。凡与公众信息网络联网含提供上网服务的营业性场所,均按“网吧”进行管理;非营业性的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由公安机关参照“网吧”的安全要求进行管理。

“网吧”不得从事电脑游戏业务。

二、二、“网吧”经营的条件

(一)开设“网吧”的场地应当符合经营场所有关规定,场所建筑结构安全、合理,安装透明玻璃窗,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网吧”与中小学的直线距离不得少于200米。

(二)“网吧”营业场地通间实用面积,市区不少于80平方米,县(市、郊区)城关镇不少于50平方米,其他集镇及农村不少于30平方米。

(三)“网吧”上网计算机数量不得少于10台,营业场地实用面积数(平方米)与上网计算机台数之比不得小于2.5;计算机间的隔板顶边离地不得超过1米。

(四)“网吧”营业场所必须配备灭火器、应急灯等应急设备,营业场所在5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设置消防应急通道等消防设施。“网吧”不得设置包厢或房中房。

(五)申办“网吧”的业主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遵纪守法,无犯罪记录。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被取消联网资格或被暂停联网的单位和个人,处罚期限未满的,不得申请和从事“网吧”经营业务。

(六)“网吧”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可互兼)。具体比例由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须具有计算机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半年以上正规计算机培训证书或浙江省计算机等级教育二级证书,无犯罪记录。安全管理人员须经公安机关组织培训,取得上岗证,方可持证上岗。

(七)“网吧”必须按公安机关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及安全保护技术措施,配备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系统安全审计软件。要建立具有保存3个月以上系统网络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功能。

(八)“网吧”必须通过有网络经营许可证的公众网络接入单位进行联网。

三、三、“网吧”经营者的职责和经营要求

(一)“网吧”经营者必须具有《“网吧”安全合格证》和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业务,实际营业地址和证照地址必须相符。《“网吧”安全合格证》、营业执照和各项管理制度必须悬挂在营业场所内醒目位置。

(二)“网吧”入口处设置有“网吧”字样的灯箱,并注明“消费者不得玩电脑游戏”和“晚10时至次日早8时不接待未成年人”等。

(三)“网吧”经营者要自觉接受公安、工商、文化、通信行业、信息产业等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关安全保护和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查处“网吧”内发生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四)任何人不得利用电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和侵犯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五)负责对上网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负责对消费者上网情况的监督、检查,防范有《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的第 五条、第 六条所列行为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发现网络上出现有害信息及其它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做好有关数据的备份,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发现“网吧”中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必须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六)落实各项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应包括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登记管理制度,消费者上网和下网时间、信息登记和审核制度,计算机事故和案件报告制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等。

(七)“网吧”不得出租他人经营。“网吧”经营者必须每季度如实向已领取经营许可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或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网络经营单位)汇报经营情况。

四、四、“网吧”审批的程序

(一)要求开办“网吧”的申请人先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办妥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手续,并领取有关开业登记表格。

(二)申请人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核准通知书和其他有关材料,向网络经营单位提出申请,与网络经营单位签定业务代理协议和信息安全责任书,并报当地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三)申请人符合本意见规定的“网吧”经营条件的,携带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备案证明和有关材料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公安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根据“网吧”的经营条件等规定,对申请人拟设的“网吧”进行实地安全审核,符合条件的发放《“网吧”安全合格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四)申请人取得《“网吧”安全合格证》后,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申领工商营业执照。

(五)“网吧”经营者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到原签定代理协议的网络经营单位开通网络连接。

(六)“网吧”需变更营业地址、联网方式等事项的,应按上述程序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实行工商登记并联审批的地方,可按相应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五、五、网络经营单位的职责

(一)对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网吧”,一律不得开通其网络,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二)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本网络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对“网吧”的监督责任。

(三)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通信行业管理等部门做好“网吧”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工作。

(四)按规定要求对“网吧”经营申请人进行认真审核,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一个季度新增的“网吧”经营单位情况(包括“网吧”经营单位营业执照和“网吧”安全合格证复印件等材料)报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对终止网络经营代理协议的“网吧”,应及时通报原发证照的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并报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由工商部门取消其该项经营范围或注销其营业执照,公安机关收回其《“网吧”安全合格证》。

六、六、“网吧”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在国家未明确“网吧”主管部门前,“网吧”管理工作由公安机关牵头,信息产业、文化、工商、通信行业管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配合公安机关共同做好“网吧”的审批、日常监督管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等工作。

(二)没有取得公安机关《“网吧”安全合格证》的“网吧”,工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工商部门对已核发营业执照的“网吧”,应及时通报同级公安、文化、通信行业管理等职能部门。

(三)对无照经营或者从事电脑游戏等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由工商部门依法从严查处。

(四)对违反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治安管理规定或消防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工商部门取消其该项经营范围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五)对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内兼营“网吧”业务的,如违反文化市场管理规定,由文化部门予以查处。

(六)对发生违反网络经营管理办法的行为,由通信行业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对违反规定,未能有效履行对“网吧”监督管理责任或没能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通信行业管理等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和查处工作的网络经营单位,以及擅自开通“网吧”网络服务的,由通信行业管理部门暂停或取消其发展“网吧”业务的资格。

(七)各职能部门要建立执法通报制度,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监督管理。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发现“网吧”有非本部门管辖的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查处。要建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监督举报。

已开展营业的“网吧”,凡不符合本意见规定条件的,由“网吧”经营业主在3个月内负责整改,逾期仍不符合条件的,由工商等部门予以取缔。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04〕70号 【发布日期】2004-08-12 【生效日期】2004-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4〕7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

省公安厅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近年来,我省的消防安全工作虽然得到明显加强,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消防安全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尚未很好落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干部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社会对火灾的抗御能力薄弱,火灾隐患依然严重存在,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遏制我省当前火灾事故高发的势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做好消防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完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抓紧落实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切实承担制定落实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整改重大火灾隐患、调查处理重特大火灾事故、建立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等消防工作责任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指标的控制和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要重点解决基层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问题,加强对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督促检查考核,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延伸到乡镇、街道,及其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各类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照各自的职责,加大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支持和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的执法工作,齐抓共管,同时,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单位自身消防安全。要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管,对未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并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认真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各地要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要针对本地消防工作实际,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学校、文物古建筑等的专项检查,以及对“三合一”场所的专项整治。在认真排查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基础上,定期公布重点整治单位名单,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督办单位和整改期限;加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消除致灾因素,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浙江省“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79号)精神,抓紧制定、调整并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和小城镇消防专项规划,加快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消防保障体系。要将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与城镇总体规划配套进行,把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纳入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范畴,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实施。2004年底前,全省136个中心镇要完成消防规划制定工作,其他建制镇也要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2005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应有量和完好率要达到国家标准的95%以上。凡是新建、扩建城市(镇)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其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厂房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尤其是“三合一”现象的出现。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落实消防规划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中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要加大消防专项资金投入,从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浙江省消防部队装备配备标准》,加快部队装备建设步伐,特别要加强消防特勤装备的配备工作,逐年改善和调整消防装备结构,3年内,努力构筑成全省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大配套和小配套相结合的先进系统化装备体系。

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巩固发展义务消防队,积极推广合同制队员形式的消防站。至2004年年底,全省经济百强镇和生产总值超10亿元的乡镇要建立专职消防队。至2007年年底,全省所有乡镇要建立有组织、有队址、有器材、有执勤、有训练的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通过3年努力,全省基本形成以现役消防部队为主力、合同制队员消防站为补充的城市消防力量体系;专职消防队为骨干、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农村消防力量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早制订社会消防组织建设的办法,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强化社会消防宣传教育

各级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把消防公益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新闻单位要采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工作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四五”普法、科普教育和日常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全民消防素质。教育部门应将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业消防安全自律规则,有重点地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各地要定期向社会开放消防站,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增强基层消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

六、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消防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要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当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当好政府参谋。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对极易造成火灾事故和重大伤亡、一时又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限期整改,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公安部分级管理的规定,指导公安派出所切实做好辖区单位、场所以及居民家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消防部队的高危险性和特殊性,加强对消防部队的领导,继续重视和关心消防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报请政府依法决定的事项,当地政府要及时研究,尽快予以明确批复。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的力度,建设消防部队教育训练基地网络,提高消防部队官兵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改善消防部队执勤训练、行政执法的条件,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1999]169号 【发布日期】1999-12-06 【生效日期】1999-12-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

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9〕169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体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制定的《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各地,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六日

关于加强健身气功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

(省体委 省民政厅 省公安厅 1999年11月18日)

近年来,全省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发展较快,已经成为一项日趋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养生防病、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与全国一样,我省在开展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有的借气功之名宣扬愚昧迷信;有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出版带来迷信色彩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书刊、音像制品和其他宣传品;有的借气功之名非法行医,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的借气功之名从事非法经营活动,诈骗钱财、偷税漏税、牟取暴利;有的借所谓“会功”、“弘法”,进行非法聚集,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健身气功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77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健身气功是指群众通过参加气功锻炼,从而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体育活动。进行健身气功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接受体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得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不得宣扬愚昧迷信,不得神化功法创编人,不得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二、二、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相同或相似的气功社会团体;不得按气功功法门类成立社会团体;气功功法门类不得成立或变相成立上下隶属的组织,不得实行垂直或变相垂直领导。

成立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必须依法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经核准登记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均为独立的法人组织,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得搞垂直或变相垂直领导。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不得按功法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开展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成立以健身气功为业务范围的综合性气功社会团体,须先经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三、三、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气功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以气功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消登记的气功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

四、四、健身气功活动必须坚持健康、自愿和小型、分散、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得借气功活动之名进行“会功”、“弘法”、“带功报告”、“贯顶”或者其他类似活动,不得开展跨地区的活动。

禁止在党政机关、新闻机构、外国代表机构与国宾下榻处和航空港、车站、港口等重要场所以及重要广场、街道进行健身气功活动。

五、五、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面向社会从事健身气功活动,应向体育主管部门提交申请书,并出具有效证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申请书,必须有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办人的署名。

申请书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名称;

(二)活动的项目、时间、方式(培训、讲座、办学、表演、交流等)、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规模、范围;

(三)活动的地址及场所;

(四)活动的组织机构和主要组织人员的情况;

(五)气功师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简历、技术等级、功法名称、功法源流等,并附有关证明、证件;

(六)安全保障措施;

(七)筹办经费情况和活动收费标准;

(八)广告宣传涉及健身气功内容。

六、六、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面向社会从事健身气功活动,应提前30天向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7天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复。下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健身气功活动,应报送上一级体育主管部门备案。组织健身气功活动,室内超过500人或室外超过1000人的,须报公安机关批准。

七、七、开办健身气功培训教学活动,须先经办学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在中小学校进行健身气功活动,不得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活动。

开办健身气功培训教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教学活动场所;

(二)有合格的师资力量,至少有一名一级以上的健身气功师;

(三)有办学经费,注册资金;

(四)有明确的教授功法。

健身气功师的评审按原国家体委体武字〔1998〕002号文件执行。

八、八、申请从事健身气功经营活动,须先经所在地县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向工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从事健身气功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有合格的健身气功师资格证书;

(三)有明确的教授功法。

九、九、开展涉外健身气功活动,必须报省体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按外事活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十、十、出版、经营气功书刊、音像制品和宣传品,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版、经营或散发宣扬带有愚昧迷信色彩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出版物和其他宣传品,不得制作、经营或者散发标明具有气功功法效力的物品。十一、十一、从事健身气功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热心健身气功事业;

(二)不得借健身气功之名,进行欺诈和封建迷信活动;

(三)不得非法出版、经营和制作气功书刊、音像制品和“信息物”;

(四)禁止在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带有愚昧迷信色彩、宣扬功法和神化功法创编人的条幅、图像、徽记及其他标识;

(五)不得妨碍社会治安,不得破坏社会稳定;

(六)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费用,依法缴纳税金。十二、十二、坚决取缔非法气功组织。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气功社会团体,依法处理、处罚直至予以撤消登记;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者,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对组织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坚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1994]129号 【发布日期】1994-06-27 【生效日期】1994-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

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4〕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省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外来暂住人口已达164万,其中务工、经商的占80%以上。流动人口已突破500万。人口的大量流动,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人才、技术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对暂住人口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强化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浙江省城镇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省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人才和技术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正确处理好暂住人口管理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组织有关部门,经常开展对暂住人口的清理整顿。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

二、二、加强领导,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抓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经济发达,外来暂住、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并建立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暂住人口管理网络,实施具体管理。其他地区,也要针对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凡有暂住人口的单位、区域,尤其是居(村)民委员会,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确定若干专管员或协管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交通运输、建筑、装卸及其包工队、施工队等外来成建制单位,也应有一位负责人分管暂住人口工作,并指定户口协管员。

三、三、明确管理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主动服务,加强管理,保障合法,取缔非法,打击犯罪”为指导思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1、公安机关要依法做好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发证、管理、查验工作,及时查处涉及暂住人口的刑事、治安案件,处理治安纠纷和其他治安问题,检查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单位、管理组织和责任人,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培训管理人员。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审批农贸市场及个体经营户等营业执照时,对从业人员的来源要认真审验,凡有外来暂住人员的,必须核查《居民身份证》和《暂住证》。

3、劳动部门要加强对用工单位劳动力的管理,严格用工登记和发放务工许可证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各用工单位招(聘)用的外来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和领取《暂住证》。

4、城建部门要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外来人口临时工,与当地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并不定期会同公安机关检查建筑施工单位治安情况和所用临时工是否具备外来人口暂住证和务工卡。建筑施工单位应对所用临时工加强治安教育,负起治安责任。

5、房管部门在受理审批房屋租赁时,应负责核查承租人的有关身份证件,并督促私房出租户领取《私房租赁治安许可证》。

6、卫生防疫部门对有外来人口的饮食服务行业及对申请从事饮食行业的暂住人口,应凭《暂住证》进行健康检查及发放《卫生许可证》。

7、暂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计划生育部门主管。外来人口在办理《暂住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时,必须出具其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的计划生育证明。

8、民政部门要做好盲流人员的遣返工作。

9、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暂住证》是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合法居住的有效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扣押暂住人口的《暂住证》和《居民身份证》。对无故侵害暂住人口人身和财产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

10、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不落实,经督促拒不改正的,由主管部门对单位责任人和有关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要把暂住人口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浙江省公安厅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95号 【发布日期】2006-11-06 【生效日期】2006-1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6〕9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公安厅等部门制定的《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省公安厅 省交通厅 省建设厅 省教育厅 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省农机局

省卫生厅 省工商局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特别是亡人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载体,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各项工作措施,努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为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平安河南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道路安全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我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深入开展,减少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面治理道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保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成立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朱孟洲任组长,省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地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对本地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组织协调。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各级专项整治行动协调机构自行撤销。

四、整治内容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内容包括:平安畅通县区建设、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客车源头化管理、农用车违法载人治理等。

五、时间安排

11月1日至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11月6日至12月25日为组织实施阶段,12月26日至31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六、职责分工

由公安、交通、建设、教育、安全生产监管、农机、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职责分工如下:

(一)公安部门

1.按照公安部《开展公路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公安厅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集中整治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低速货车长时占压超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

2.针对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和事故特点,科学调整白天和夜间不同时段的勤务安排,明确上路定点执勤和巡逻时间,按照“点上测、线上巡、卡上查”的工作要求,进行统一布局、分层设防,突出重点、区域联动,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

3.每个交警大队应分别在辖区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至少设立1个固定测速点或1个流动测速组。要根据超速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合理组织安排设立测速点(组)勤务,充分利用公路监控系统、测速设备等装备,查处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4.依托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公路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对客车、校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检查,发现和查处客车超员、疲劳驾驶、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加强相邻交警大、中队之间的勤务衔接和工作配合,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加强与气象、交通路政和养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急救中心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6.健全和完善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交通管制工作预案和部门联动机制,做好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7.强化客车源头管理,对严重违法客运车辆、客车驾驶人及其所在客运公司实行黑名单制度,依法进行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通报交通、运输等部门,督促开展整改工作。使用交警信息平台,建立通行辖区路段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档案,及时掌握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有关情况。

8.对超员20%以上客运车辆的违法驾驶人、违法时间和地点、车号、所属单位、核载人数、超员人数等情况,各省辖市公安交警支队要每周汇总上报省公安交警总队,省公安交警总队每10天将外省通报的和各地查处的超员20%以上客运车辆相关情况通报给车籍所在地公安交警支队。有关地方公安交警支队要会同安全生产监管、交通等部门对违法车辆及所属企业进行整改,依法进行处理,整改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省公安交警总队。

(二)交通部门

1.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公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对省、市、县(市、区)督办的公路危险路段,要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2.完善公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一、二级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率达到90%以上,标线设置率达到80%以上,在危险路口设置减速带。

3.加强客、货运场(站)和运输企业营运车辆监督管理,对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定期检验,检验率达到100%,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安全设施完善。

4.检查客运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和车辆安全管理等情况,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停业整顿,限期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取缔。

5.严格客运线路审批程序,不得批准开行夜间(晚22时至凌晨6时)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

6.按照车辆台数、线路里程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比例,对客运企业安全状况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超员20%以上的客运车辆、驾驶人及客运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会同公安等部门督促整改,并依法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车主的责任。

7.扶持发展农村客运,制定农村交通长远规划,鼓励发展农村公共交通,逐步实现村村通公交,方便农民出行。

8.加大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段、危险路段的整治,完善各类标志标线。加强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建设,保持良好运转状态。

(三)农机部门

1.切实加强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管理,严把驾驶员考试考核、拖拉机牌证发放和机械检验关,严禁给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核发牌证,严禁给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核发驾驶证。

2.加强拖拉机安全生产管理。在农忙季节和农机作业高峰期,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作业场所组织开展农机执法大检查,查处拖拉机载人等违法行为。

(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1.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并督促有关部门、企业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督促交通、建设等职能部门对公安部门排查出的隐患点段和危险路段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3.监督交通运输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五)建设部门

1.加强对城市道路及依附于城市道路的附属设施的管理,加大对城市道路设施的检查力度。对排查出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危险点段,督促市政设施管理机构或有关产权单位及时设置明显标志并修复。

2.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市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好。严格城市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3.清理整顿城市客运市场,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

4.搞好城市集贸市场的规划工作,科学论证,合理布局,防止出现马路市场。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加强公路沿线集贸市场的管理,防止占道经营阻塞交通。

2.对公安机关认定不具备安全行车条件的客运单位和个体客运车辆,不得发放营业执照,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停业整顿工作。

3.加强对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和报废车辆的管理,禁止报废车辆和其他不符合安全行车条件的车辆流向社会。

(七)教育部门

1.督促中小学校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集体乘车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严禁中小学生在道路上和道路两侧的空闲场地上从事体育活动。

2.会同公安部门认真查找学校内部及周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加以整改。

(八)卫生部门

1.会同公安部门建立就近抢救交通事故伤员的“绿色通道”,提高交通事故急救系统反应能力,加快抢救伤员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死亡。

2.普及交通事故急救知识,培训急救人员,提高急救能力。

七、有关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搞好协调,把专项整治行动摆上重要位置。同时,围绕整治内容,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推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省政府将适时对各省辖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事故起数大幅下降、未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予以表彰;对因工作措施不落实导致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各省辖市应写出书面总结,于2007年1月2日前上报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各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要及时上报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可通过公安网省交警总队网页FTP粘贴到交警总队交通科文件包,或通过传真报送,传真号码:0371-65882475、65882491或公安内线22475、22491。联系人:李世章、高俊,联系电话:0371-65882460。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单位关于浙江省“网吧”经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