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

时间:2019-05-14 10: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

第一篇: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粤财工〔2014〕173号

文件 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顺德区财税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省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的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年5月19日

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鼓励各地有效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示范建设。

第三条 各地人民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农村环境保护以地方投入为主,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绩效管理、科学分配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一)年度安排总体计划审批。省环境保护厅在收到省财政厅下达的预算执行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年度安排总体计划(含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分配办法、支持方向和范围等),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二)年度具体实施项目审批。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对年度申报项目提出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列至具体用款单位、项目、金额),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第五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年度专项资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依托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做好专项资金申请受理、审核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地按照年度专项资金申报通知要求和省下达的资金额度,组织评审后将项目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和省财政厅。项目申报单位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不得以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专项资金,同一实施内容的项目确因特殊情况已申报其他专项资金的,必须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原因。

第六章

资金安排及拨付

第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受理项目申请,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评审情况,形成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符合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要求的项目,逐步纳入项目库管理,实行滚动支持或分期实施,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试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按规定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进行公示,并按规定报分管省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经审定后,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按资金管理规定下达资金,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和部门门户网站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各地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办法,及时上报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广东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13〕45号)同时废止。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档案局。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4年5月22日印发

第二篇:四川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粤财工〔2011〕392号)

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修订)

粤财工〔2011〕392号

发布时间:2011-09-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省级财政设立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为规范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粤府〔2006〕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指经批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及循环经济项目,以及配套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国家奖励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专项资金分配必须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

(二)竞争择优。专项资金分配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专家评审等竞争性安排方式,选择引导性强、辐射范围大、示范效应好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

(三)突出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持实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领域。

(四)绩效导向。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项目申报、评审、资金使用等各环节,都必须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为基本导向,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下达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项目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评审,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 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和支持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综合采用以奖代补、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全省节能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万企(单位)节能工程、绿色政府工程、节能信息化工程、节能示范推广工程等,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重点节能示范项目,配套支持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支持金额与实际节能量挂钩。

(二)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按照“地方为主、省适当补助”的原则,对批准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此类项目采用补助的方式支持。

(三)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的节能、降耗、减污项目;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示范项目;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贴息方式支持。

(四)适当支持节能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节能技术改造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节能先进产品及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服务建设项目、宣传培训项目等。此类项目主要采用补助方式支持。

(五)适当奖励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省清洁生产企业奖励。按照省政府有关举办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和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省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清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省政府决定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第七条 专项资金扶持标准:

(一)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4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节能量是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后,直接产生并经核定的实际节能量。

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要求的项目,按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年实际节能量奖励320元/吨标准煤,其中:国家奖励240元/吨标准煤,省节能专项配套奖励80元/吨标准煤。

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非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结合节能效果,属于商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给予奖励;属于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按照以同期国家基准利率计算的当年贷款利息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贴息。同一企业累计贷款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结合专项资金规模安排一定比例予以支持。

第八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机构审核、省复审的方式予以确认。

第九条 市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第三方机构审核费用以及项目组织评审等。财政经费有困难的地区,可申请省节能专项资金经费支持。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报与审核

第十条 根据我省节能工作的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发布项目申报通知。

第十一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单位(不包括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广东省内注册(不含深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

(二)在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

(三)本省各级政府机构。

第十二条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必须符合《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粤财工〔2011〕54号)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项目建设有关规定和程序。

(三)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还应具备:

1.项目必须已经实施完成;

2.具有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计量与管理制度;

3.列入监管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等级必须为基本完成以上;

4.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年节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提出专项资金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查后出具的上报文件;省属申报项目由省一级预算单位、科研单位、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出具上报文件。

(二)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出具的上纳税证明文件。

(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五)申报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项目的备案、核准或者审批文件。

(七)相应级别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限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八)本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情况说明。

(九)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包括已投入各项资金情况、申请财政资金支出内容等,其中,申请省财政资金使用用途必须符合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

(十)申报单位对申请报告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除外),由项目单位(包括省属企业)提出奖励资金申报报告,并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项目所在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地级以上市(省管市、县、区,下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资金申报报告进行初审;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在省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内)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现场审核,由第三方机构针对项目的节能量、真实性等相关情况出具审核报告(格式见附件1)。非工业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额审核另行确定。

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审核报告汇总后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格式见附件2)。

第十六条 省属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项目,节能能力建设项目,属省属单位项目的,由省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组织申报并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提出书面申请;属市县单位项目的,由所在地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后,联合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对部分需要现场考察的项目进行核查,提出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经公示后批准下达。

第五章 审核机构管理

第十八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审查备案、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方机构名单。

第十九条 列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名单的第三方机构接受各市委托,独立开展现场审查工作,并对现场审查过程和出具的核查报告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第二十条 委托核查费用由各市参考财政性投资评审费用及委托代理业务补助费付费管理等有关规定支付。

第二十一条 各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第三方机构及其审核人员近两年内不得为项目单位提供过咨询服务。

(二)优先选用实力强、审核项目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

第六章 专项资金拨付与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条 根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市县单位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省属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主管部门(省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市县单位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省属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局收到省级专项资金后,必须及时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三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列账,独立核算。同时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和相关标准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四条 省有关主管部门、市(县)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后,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下达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签订项目承诺书(格式见附件3)。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根据承诺书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项目承担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七条 除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外,其他项目建成(完成)后,按照项目承诺书要求,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项目进行验收;省属、省直单位项目由省推荐单位组织验收。同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视情况对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八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申报的初审核查力度,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对存在项目弄虚作假、重复上报等骗取、套取省财政资金的地区,取消项目所在地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除将已拨付的资金全额追回外,还将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条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的规定,组织重点绩效评价。

第三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须如实提供项目材料,并按计划建成达产。对存在虚报材料、无特殊原因未按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实施后长期不能实现节能效果、重复申报等情形的项目单位,省将扣回奖励资金,取消“十二五”期间省节能专项申报资格,并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对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核查报告失真的第三方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该机构的审核工作资格,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扶持项目因故取消、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实施,或继续实施已无必要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项目推荐单位提出项目终止或变更申请,推荐单位加具处理意见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终止或变更。对于终止或变更的项目,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收回全部或部分财政奖励资金。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8年7月8日省财政厅、原省经贸委《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四篇:广东省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府〔2013〕12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监管等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绩效管理、科学分配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牵头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合省安全监管局印发申报指南、评审、编制、下达项目计划,审核拨付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重点绩效评价等。

第五条 省安全监管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会同省财政厅编制专项资金安排总体计划、组织项目申报、评审、报批;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验收、信息公开、监督和绩效自评等工作。

第六条 地方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当地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当地项目实施、验收和绩效自评工作。省直单位、中央驻粤单位负责组织本系统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验收和绩效自评等工作。

第七条 地方财政部门负责配合当地安监部门组织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及时按规定拨付项目资金,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支持范围

第八条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重大隐患监控防治、应急救援建设、安全生产示范区建设,包括:

(一)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二)重大危险源监管;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救护建设;

(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

(六)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

(七)省委、省政府确定安排的其他项目。第九条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内各级政府机构、在粤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者是在广东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

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

第四章

分配管理

第十条 专项资金审批实行安排总体计划及具体实施项目复式审批制度。

专项资金具体安排额度确定后,省财政厅在15个工作日内下达执行通知,省安全监管局在省财政厅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对专项资金提出安排总体计划(含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分配办法、支持方向和范围等),按规定报省领导审批。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和竞争性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分配。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综合考虑各地市安全生产形势、财力状况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当因素法分配指标体系,并制定下达因素法分配计划额度,各地根据因素法分配计划额度审核上报项目计划。

省安全监督管理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组织项目竞争性评审。项目竞争性评审采用专家书面评审方式进行,必要时可增加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等环节。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第五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二条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依托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做好专项资金申请受理、前置审核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地市和省直单位按照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要求,制定拟支持的具体项目计划上报省安全监管局和省财政厅。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和财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同时报地级以上市安监、财政部门备案。申请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和套取、骗取财政专项资金。

第十四条 原则上同一个项目只能申请一项专项资金。申请单位不得以同一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专项资金。同一项目确因特殊情况需申报多项专项资金的,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原因。

第六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十五条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管理平台受理项目申请,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对具体项目计划进行评审。符合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要求的项目,逐步纳入项目库管理,实行滚动支持或分期实施,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按规定由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进行公示,并按规定报批。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明细分配计划经批复后,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信息公开。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及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金额等。

(四)资金分配程序和分配方式,包括资金分配各环节的审批内容和时间要求、资金分配办法、审批方式等。

(五)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包括资金分配项目及扶持金额,项目所属单位或企业的基本情况等。

(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审计结果,包括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验收情况、绩效评价自评和重点评

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报告、审计结果公告等。

(七)接受、处理投诉情况,包括投诉事项和原因、投诉处理情况等。

(八)其他按规定应公开的内容。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下达后,省、市安监部门分别与省直和各地市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预算结束后,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根据本级财政部门决算要求,及时编列专项资金决算报表,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建立包括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绩效跟踪督查、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视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省安全监管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组织做好绩效自评工作,会同省财政厅落实绩效监测督查、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安全监管局、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委托项目所在地安监和财政部门(或评审机构)等方式,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级安监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四条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故变更或中止时,须按项目资金申报程序报省安全监管局和省财政厅批复同意,对因故中止的项目,省财政厅收回全部或部分专项资金。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广东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06〕14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007年05月29日 15时17分 939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专项资金”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财建[2007]13号

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财政局、环境保护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我们制定了《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

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下载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工〔2014〕173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